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章童俊自然不敢大意,虽说平时工作上的材料主要是杨再新完成,但他自己也能够过得硬。t;!t;
第11章 该来的到了
三天转眼即逝,杨再新这三天充分体会到冷暖的滋味。不过,他的状态主要是放松自己,完全处于一种放纵休息的氛围,也将所有人的态度排斥在意识之外,别人的态度,对他的影响还真不大。
清早接到张梅蕊短信,告知他上午八点半开会,但正式的开会通知没有谁跟他说。三天前,章童俊走省城参加学习班后,杨再新与办之间都形同陌路,没有谁跟他接触。明华也不理会,似乎完全不知杨再新的情况一样。
但杨再新也明白,今天上午这样的会议应该是全员参加,很可能是对近期工作和人事做出调整的关键时刻。张梅蕊提示了,很可能会有针对杨再新的事,让他现有思想准备。
其实,章童俊虽说去省城参加学习班,但他的任职并没改变,依旧是横折县的县长,那么杨正新作为他秘书。正常情况下,办这边不好给他安排其他工作,更不好调整体的工作内容。
明华还有办一室的其他秘,都没给他通知,也不在工作群里说话,发信息。这样异常的行为自然从前几天就开始了的,杨再新懂得其中的含义。
肯定是明华这个主任有话在先,其他人哪敢逆着来?私下里,杨再新和秘们的关系不算差,但特殊时期他们也不敢像张梅蕊那样关心他。
按着点到办,先去了自己办公室,如今,工作性质还没改变,杨再新也不会将办公室的钥匙交给明华。开会时间是八点半,杨再新故意将办公室门微微开着,也是想试探一下,看看有没有谁会进来通知自己。
事实证明,人心的薄凉,知道八点半都没有人过来。杨再新也明白自己的处境,虽说对普通干部、秘并不怨恨,因为这些人还要在明华等人治下做事、要进步、要找机会。
在最后几秒钟,杨再新才推开会议室的门,没发出声明声音。听明华对另一个办公室副主任向敬说,“时间到了,没有到的人记下来,算旷工。”
向敬抬头往门口看,才见杨再新已经站在会议室内,明知明华之前那句话是在针对杨再新的,此时,也不由地有些感概。看来,章童俊和杨再新都不得人心,但也未必没有人暗中埋伏有人,要不然他怎么会知道今天开会以及开会时间?
明华和其他人也发觉不对头,之后,看到杨再新淡然地走到自己的位置。 坐下,虽说在二三十人里很显眼,但杨再新自己却默默不出声。
会场里所有人看着杨再新的表现,心里有不同种感受:喜悦的,庆贺的、叫好的、冷笑的、怜悯的、歉然的,各种都有,这也是近期办的变化所致。这些人,几年来与杨再新工作上交集,地位上差异,如今,杨再新可说是从神坛上栽落下来,在场的人谁没有身同感受?
张梅蕊和其他人一样,脸上表现出麻木,似乎对杨再新不关注不在意,实际上却在心疼。好在知道杨再新有心理准备,已经打算熬三五年,心情又稍微顺畅一点。
二十八岁的杨再新拿到副科级一年,不算很耀眼,可他踏入行政口才三年,相比其他人就很幸运了。这也是因为他自身的能力和在章童俊身边,多少人努力三十年,都没拿到副科级别。
明华很满意参会人员的态度,因为这样的态度表达了这几天他所作的工作是很见效的。原先,杨再新在办隐隐排在第二的位子,还不受他完全掌控。如今,有杨再新这样一个活着的反面教材,以后再发表帖的威望大增,对于下一步争取副县长有不错的基础。
看了看杨再新,见他表情淡漠,明华便无视这家伙,说,“今天这个会议非常重要,人到齐了,我先传达县长的工作精神。各办公室、每一个干部都要吃透新的精神,在工作上做好。”
稍停一下,造成一种压抑,明华继续说,“我先讲几条:一是计划生育问题,这是红线、国策,谁没做好谁都会被问责。这一点,不用我反复强调了,谁撞上,自己背责吧;二是扶贫工作,从省里到市里,再到县里,一层层压担子。县里要求我们必须派最精干人员到一线去,不折不扣贯彻上级精神,力争在全市拿到前三。
三是整顿工作作风,县里对办近期一些工作不良风气很生气,点名要我做保证,绝不允许在出现【创建和谐家园】现象。在这里,我不点名,是谁最近工作不像工作,上班不像上班,自己心里清楚。我罗嗦一句,你如果没心思上班,那就干脆递交辞职信,我不卡你,立即签字。
四是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办是什么样的一个存在,我想,大家都明白。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做底蕴,又如何能够领会县里领导和省市乃至中央的工作精神?又如何明辨国内、国际大势,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自己喝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刻不容缓的工作。”
听明华一条条传达出来,杨再新自然理解,在章童俊离开县里,王成和担起县里主要工作,自然会有一个过渡,对每一个干部都会有一次【创建和谐家园】,转变态度。这样才能稳住领导层的阵地,不至于出现掌控不住的动荡。
县里虽说有不少人对章童俊的做法不满,可也有很多人对章童俊还是很敬服的,因为他确确实实给县里民众带来切实的利益,自己不拿不贪,干部们心里谁不明白?
要将章童俊的影响力消除掉,来一波政治学习任务,那是非常必要。再有,自己在办更是明华乃至不少主要领导的眼中钉肉中刺,肯定要想法子打压。申言自己在工作上有【创建和谐家园】,自然是针对这几天自己脱离办之外的悠闲。
明白归明白,杨再新也不会表示什么。等明华传达结束,然后又将工作逐一分派到一些具体人担起来。到最后,才对杨再新说,“再新主任,关于扶贫工作这一重要的任务,县里要我们精选最精干的力量来负责。我请示了领导,又和几位副主任讨论,觉得这一艰巨的任务非你莫属啊。”t;!t;
第12章 双沟村
包寨镇是横折县最偏远的一个镇,之所以叫镇是因为将两个乡并合在一起,实际上的上班情况,干部还是分在两地。并合之后,其中一个乡的原班人马在职位上往下做调整,级别不变,干部人数也不变。这是政改前后的状况,这些操作,对双沟村而言没什么改变。
双沟村风景非常好,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之前出来的村民一直是肩挑手提。十年前,村村通路是衡量一个县业绩的重要指标的那一年,双沟村公路列入规划,但要说这个项目的落实,一直拖着没有完成。
申报项目时,县里虽说有公路设计的专业人员,但这样的专业并不纯碎,地质探查没有做好。设计通往双沟村的公路,在实际修路过程中,发现之前的规划行不通。因为在半山劈石开路时,才发现地质因素不能继续往前开挖。但这条路又修建将近一半的里程,将项目的资金耗光。
另外设计、规划新路必须绕多一倍的里程才行,这样一来没有上面划拨项目资金的情况下,双沟村公路的修建自然没法启动。这一拖,就拖到如今。
三年前,章童俊跑这条路项目,争取到一定的资金。省里一个单位认可这条路开通作为他们单位的扶贫项目,项目资金虽说不充裕,但勉强能够做了。县里这边原计划有些资金跟上,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县里这笔钱在实际中挪走了,用于给教师发工资。
这个事情对县里、对章童俊而言也万分无奈,这条路的项目推进几乎停顿下来。省里那个单位的扶贫资金,并不是直接给钱,而是给物质。
修路过程所耗费的工具、开石山的、砂石、水泥、护栏材料等等,甚至给用村里人工地伙食补贴,省里那边都买单。按说这个项目的推进应该没问题,只是,如今横折县的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留在村里的主要是五十岁以上的,劳力少,项目工程推进也就很难看到绩效。
县里对此也没好办法,十几公里的村级路,知道去年才打通基本干线,离能够使用还有不少工作。县里的计划是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将这条路修建工程完结,也是对接省里的扶贫工作,非常重要。
因为直接和省里的扶贫单位挂钩,县里必须要做出样板,作为县里的面子,向市里、省里汇报才有拿得出手的业绩。然而,县里没有资金,用砂石、水泥等必须要先赊账,村里人出面那些老板不肯配合,县里的人也没有谁愿意来做这个担保人。
县里给出的承诺历年来都不少,但几乎没有按期兑现的,与做项目的老板之间的纠葛非常多,烦人。也没有人愿意将这种事情揽到自己身上。
杨再新对双沟村的情况了解,也陪章童俊到过双沟村好几次,见过双沟村美丽山川景色,也认识双沟村的主要村干和一些农户。
办这边,明华打着派出最精干力量的名义,把杨再新丢到双沟村去扶贫,杨再新也明白自己没有推脱的可能。做一些具体的工作,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杨再新也不拒绝。
当然,从外看都能够看出明华的用心,打击与报复非常直接的手法,都不顾脸面了。或许明华借此来立威,或许他就是要将杨再新彻底踩进泥巴里,再没有翻身的机会。
如果这几天省里对章童俊做出撤职的决定,那么,杨再新这个秘书肯定也会受到处分,先将他丢到双沟村,那谁还会说不对?充其量感叹几句而已,没有谁会为杨再新鸣不平。
杨再新见明华让他到双沟村去扶贫,脸上表情并不变化,先就有思想准备。至少,目前县里不会将自己副科级别拿掉,去双沟村三五年,也不算什么。其他人能够下村入住农户,自己凭什么不能?
见明华看着自己,或许在期待自己拒绝、推拒甚至是反抗,大吵大闹,他才有更好的籍口做下一步的打压。平静地看着明华,但没说话,会议室里其他人都看着两人,神情复杂。
如果不是章童俊县长离开,明华哪敢这样做?
见杨再新这样的态度,明华稍微有些失望,又觉得自己的威信提升一大截,另杨再新这个脾气刚硬的家伙都不敢争辩。
“杨主任,工作已经决定,你下午就去双沟村报到。办这边的工作散会后可完全交出来,与向敬主任对接。”明华表情显得严肃,不容置疑,“对了,县里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今天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工作纪律。鉴于以前有些干部不能沉下去,组织部和纪委联合成立扶贫工作监察小组,确立扶贫工作纪律。
工作纪律要求每一个扶贫干部必须一个月至少二十八天住在农户家里,每天要在村里早晚打卡,一旦缺卡视为旷工,除了扣除工资之外,县里也会做出相应的纪律处分。”
不知道是不是专门针对自己,这样的工作要求、规定、纪律,对下村干部而言,绝对是苦不堪言。不过,每一个单位派出的扶贫干部,那都是经过单位领导精选的,绝对多数是被打压的角色,这些领导乐意看到他们如此水深火热。
没做什么表示,杨再新也明白,真到双沟村扶贫,要做的工作难度有多大。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一个月最多只能回家两晚,对五十岁以上的干部而言,或许可行,但对四十岁以下的干部,家庭生活、孩子教育等等,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当然,有些家庭本来就是两地分居,夫妻双方一年或许才见一次的都有。杨再新也明白,自己没有了之前的地位,他和李竹之间的感情,可能更多危机。
这样的危机迟早会面对,杨再新对此也没什么遗憾,做好自己就好。行政口的人际关系、利益冲突,有自己之前的刚硬不退让,自然会有此时面对的反扑打压,这些都是常态。
或许,三五年后自己默默无闻、或许又重回到办甚至更进一步也是可能有的情况。
张梅蕊眼含着泪,那是为杨再新感到不甘,但在会议室里,也不可能站出来为杨再新争辩、表达不满。散会之后,向敬到杨再新身边,是要接手杨再新之前的办公室。
王成和如今还不是县长,但职权上暂代章童俊的工作,向敬作为对接王成和工作的副主任,接下来将要面对更多的工作。t;!t;
第13章 李竹的反应
回家的途中,杨再新也想清楚了,自己的事情有必要同老婆李竹说一说。回避不是最好的选择,今天明华、向敬等人的表现,也可预知接下来的工作环境。
县里层面,除非黄子明书记亲点自己,否则不会有谁在用自己信任自己的。这也是体制里的特殊状况,秘书跟在哪位领导身边做事,便形成一种专属性,利益和阵营的选择也绑定起来。黄子明亲点提拔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杨再新也不会寄希望与黄子明身上。
与李竹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冷,这也与李竹自身的性格有关。最初恋爱时,是同事介绍,然后李竹觉得杨再新作为一个老师,工资虽不多,但温饱没问题,于是决定处一处。后来觉得杨再新性格还不错,能忍耐,也肯做事,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李竹答应往来。
恋爱关系确立不久,杨再新借调到县办,随即到县长章童俊身边做秘书。这个意外之变让李竹心态上有较大变化,寄希望从杨再新的身份地位而得到很多利益与便利。
两年前结婚了,李竹做生意想转行,想充分利用杨再新的资源来变现。可杨再新并不答应,他知道自家老板的性格,也不想让自己沦落到那种地步。这使得李竹很烦,婚后彼此之间的关系相处,与最初接触杨再新时也有很大改变。
因为作为县长秘书的杨再新,没有自己空闲时间陪李竹,家里的事情也帮不了多少。种种因素使得李竹对杨再新有更多的失望,之前关系还在维系,是因为杨再新作为县长秘书,地位不同,李竹也觉得这个地位让她有脸面,还能够稍加利用。
对县的变化,李竹是不知情的,社会上对县里人事变迁有很多传言,但李竹自己开一个小店,往来接触到人并不多,反而不知道杨再新面临的非常残酷的变迁。
回到家,先做好饭,也梳理自己的情绪。杨再新等李竹回来,说,“李竹,先吃饭。然后有件事情要同你说说。”
“什么事情现在不能说?”李竹回家见杨再新在家,这段时间杨再新在家的次数远比往常多,是不是太想要小孩了?这件事情,李竹父母那边也在追问,结婚两年,李竹肚子还没有动静,家里的关注自然有所提升。
但李竹确实不想要孩子,因为目前杨再新的工作那么忙,家里不能帮手,一旦有孩子后,所有的事务都会压在她身上,可不想过这样的奴隶式的生活。
“先声明,孩子的事情免谈。”李竹冷冷地说,“不要说有老人们帮手,我可不希望他们住进来。这房子是我买的,想清静住几年。”
不看杨再新的脸色,李竹对杨再新产生失望之后,在家里说话基本就是这个调调。开店做生意,收入并不太好,做南杂小店,客源也就那么些,养活自己没问题赚大钱是没希望。
“吃饭吧。”杨再新对李竹的反应也是在预料之中,这样的老婆相处确实难,但他没想要分开。家里对他的希望比较大,杨再新不想让家里失望。不过,如果李竹执意要做什么其他选择,杨再新也不至于死缠烂打不放手。
对于要不要小孩,杨再新这边老人家也问过几次,杨再新都以自己忙为籍口搪塞过去。家里人甚至问过他,是不是两人之间谁都身体有问题,杨再新只能苦笑。
李竹的态度他曾尝试过要说服她,但结果引来的是李竹一连的责问与不满,两人如今都明白,如果讨论这个事情,必然又是一场吵架。
吃饭过程中李竹还在警惕着,偶尔看杨再新,想察言观色。吃好饭,杨再新收拾妥当,李竹则在追剧,仿佛忘记之前杨再新说的话,也是在回避彼此的冲突。
“李竹,有件事情真的要同你说一说。”
“有事就说啊,又没有人堵住你的嘴。”李竹眼盯着剧,不打算跟杨再新好好沟通。
叹一声,杨再新说,“李竹,这段时间县的人事有很大变化,你听说吗。”
“变不变跟我有什么事?又没人到我店里来拿货。”李竹没好气地说,“难不成人事变化,你还升官啦。”
“章童俊县长去省里参加学习,很可能不回县里来了。调走了。”杨再新不知该如何表述县里的变化,有些事情本来就说不清,只有体制里的人才有深切的体会。
“什么意思?”李竹知道杨再新是章童俊的秘书,他调走后,杨再新会有什么变化,她不能猜想。
“章县去省城参加学习有三个月,之后,很可能不回县里,去市里或其他县功镇。我从几天前就不再是县长秘书,对了,办对我的工作也做了重新调整,从明天起,到包寨镇双沟村去扶贫,时间不定多久。”
“怎么这样?你得罪人了吗?这不是欺负人吗,杨再新,你平时不是说自己多狠吗,找领导【创建和谐家园】去。敢不敢!”李竹转身对着杨再新,一副要拼命的样子。
杨再新在县办,虽说不给李竹带来直接的利益与好处,但开店子也没有谁来找她的麻烦。在手续、缴税等这些问题上,还是有不少便利的。有时候,将一些东西摆在门店外,城管的人见了也装着不见,但周围其他门店就不同,这些事虽小,但李竹还是感受到那种区别。
杨再新苦笑一下,摇摇头,不知如何给李竹解释,见她反应大又不好不说,“到县里去闹那是不可能的,领导已经决定,是不会改变的。再说,总要一个人去,不是我就是其他人。”
“谁去不去我不管,你跟领导反映、说困难,换一个人去驻村不就行了。”李竹不满杨再新这态度。
“已经不能改了,我明天就会去双沟村,驻村。”杨再新试着告诉李竹面对的情况,“章童俊县长走后,县里领导会改变,也会另选人做秘书,这是必然的。就像之前我上来,其他的人就让开一样。到村里驻村,县里要求很严,每个月至少要在村里住二十八天,到村里上下午打卡,驻村会有记载,有专门的人员抽查”
“什么意思?在村里安家了是吧。好啊,你自己去村里,我不用你管。”李竹白一眼,冷冰冰地说。t;!t;
第14章 杨再新进村
入村里的公路在距双沟村十公里外的分岔就是砂石毛路,运输车勉强可通行,小车之类的可通到村前几里外,摩托车倒是可以进村。
至少,山路弯曲、险陡,路面也坑坑洼洼,没有一定的车技,很难安全行走的。杨再新以前到双沟村,都是小车在山脚下停,然后陪着领导爬坡。既可走山路坡坎子,也可沿新修的砂石路走。
这一次来双沟村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说好听是到村里来扶贫驻村,实际上是被明华等人发配到这最偏远的角落。对这,杨再新并不太在意。
昨晚,李竹在家的表现和态度,让他对自己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也是有预感和心理准备。只要自己三个月后不能回县城,李竹很可能会提出分开各自生活。这是早就有这样迹象的,不难接受。或许,当初自己选择与李竹组建家庭,也是因为家里父母念叨多了,才做出的选择。
如果说和李竹之间有多深感情,确实并不存在,两人一起过日子,最主要的是过日子。如今,又有多少婚姻是真正有感情,是彼此深爱?
之前每次来双沟村都是有车、有人陪着过来,这一次,自己搭乘包寨镇的客车到镇上,然后,只能步行。镇上也有车可送到双沟村山脚下,杨再新觉得今天没必要,时间不急,走一走,熟悉熟悉这里,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平时没看到的东西。
驻村干部必须住在村部,生活上的器具村里有提供,这是三年前全县扶贫工作会议上发放的。当时,杨再新还是一个教师,听说过这件事,也跟同事议论过。随即,到章童俊身边做秘书,听到更多的人谈论过这措施。对扶贫干部而言,提供一些日用器具总比自己带去要好,另外,如果常年住在村里某一村干家或农户家里,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沿简易公路走,到山脚前,离村里实际上还有六七里路。绕公路走还有五六公里,走山路则要近一些,但山坡的路陡峭难行。杨再新这些年跟在章童俊身边,对身体的锻炼比较少,体质确实偏弱,但离开县城是他就决定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在村里锻炼,将体质恢复到良好状态。
好的体质才能更好应对接下来在自己身上的变局。
爬山,不足一百米距离,汗水再次湿透。从镇上带来的水已经喝完,汗如雨下,虽然山路两边是树林,不过这些都是杂木,没有多少经济价值。路上偶尔有些阴凉处,坐下歇息,看稍远处的山脉。
也在想,像双沟村这样的村子要扶贫,到底走哪条路才能真正做到脱贫?
山村贫困的主要因素不外乎这些: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因病贫困,家有伤残人,缺土地、缺项目等就显得高端一些了。综合起来,各家贫困的因素千千万,结果却是一样:穷困。
当然,也有极稀少的贫困者,是因为自己懒惰,不肯下力气去做事。这样的奇葩,杨再新之前听过一些例子,乡镇干部和县里一些干部也都说过。
双沟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资源上也没有独特的优势。农业种植上,相对县里其他村寨,双沟村并不落后。但可耕种的农田偏少,人均稻田面积偏低。山地种植确实可开辟一些,但目前村里主要劳力都外出务工,一些山地和较远的耕田都荒废了。
不仅是双沟村扶贫工作难以深入,难以找到实在的办法,县里其他乡镇、村组的扶贫工作,大多也是这种情况,工作走程序,效果听天命。上级查资料,纪律查打卡。至于能不能将村里的困难真正解决,有时候真不是改变们能够做到的。
当然,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国家很多政策的出台,还是给村里带来很多实惠。比如说土地耕力补偿,林木补偿金,养殖成一定数量后的补偿金,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对失去劳动力的给低保金等等,都能够让这些人的生活境况得到较大改变。
在农村,养老金每月103元确实非常少,但从无到有,103元能够解决油盐、水电费用,很可能还能到集市割一块肉吃。粮食这些基本口粮,可自种一些,子女亲属也能够给一些生活费,过日子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