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官界》-第4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建中说:“你别蒙我,就是干成十件八件事,我也不可能成为年青人的榜样。现在,我完全是为了帮你,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

      娜娜警觉地看着他,问:“什么条件?你不要太过分啊!”

      “一点也不过分。”

      娜娜还是不放心,小声问:“你说。”

      “你告诉陈大刚,叫他别太窜,别太小心眼,我张建中对你娜娜一点邪念也没有。”

      知道张建中不是谈钱财方面的条件,她的底气也足了:“说什么呢?扯到哪去了?”

      “我不是无中生有。那次,小树林事件,你也清楚,他跑到县委办去抓我。”

      “你说话干净点,是抓你吗?是请你回去协助调查。”

      “直接就是审问。你知道,他都审问些什么?【创建和谐家园】审问我跟你什么关系?骂我赖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怎么可能?”

      “我还骗你啊!不信你去问他,和他一起审问我的警察都看不过眼。后来,可能是他上报局里,才把我放了,好像还把他狠狠地批了一顿。”

      娜娜有点反应不过来,扬着手说:“你等等,你让我想想。”

      前两天,陈大刚还要他向老爸求情呢?说是被单位记行政大过处分,因为,这事,他们吵了一架,现在还没和好呢!难道就是为这事?

      张建中笑了起来,说:“肯定是了,肯定就是为这事了。行政记大过?太好了,他就应该得到这样的下场!”

      “张建中,你别幸灾乐祸好不好?”

      “我幸灾乐祸?你没看到他当时有多凶,问我为什么跟你去钻小树林?这还是男人?心眼那么小,连自己的女朋友都不相信。”

      娜娜气得嘴都歪了,再懒得看张建中这么一副得意忘形,扭头就走了。她那单薄的身影,像她的长发一样,在晚风里飘。张建中又想,这么骨感的女人,真不知道那陈大刚怎么会喜欢她?送给他张建中都没有兴趣。这么一想,心“咚”地一跳,副县长不会真想要把她送给你张建中吧?

      他问自己,真送给你,你要吗?

      他又想,你不要,副县长立马就会改变对你的态度!

      他对自己说,改变就改变,你总不能为了在官场混牺牲自己的爱情吧?你总不能为了攀上那么个背景后台,去捡陈大刚丢下不要的女人吧?

      我张建中人要有骨气,什么都不要,也要像个人,也要钟情自己的爱情,喜欢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虽然,这女孩子还不知道在什么鬼地方!

      他想起了阿花。

      不想还好,一想,就有人狠狠拍了他一巴掌,背后就响起阿花“咯咯”的笑声。

      “你站在这发什么呆?”阿花东张西望,问,“不会是站在这看靓女过街吧?”

      “我才没你那么无聊。”

      阿花却像尾巴被踩了,脸色一变,嚷嚷起来:“我无聊关你什么事?我愿意,我愿意无聊你管得着吗?”

      其实,张建中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她反应那么大,很不解地看了她一眼。这一看,发现阿花又是一变样。自从阿花嫁了香港人,每一次见面,她总能让张建中大吃一惊。她穿着短袖衫,那衫又紧又薄,胸前膨胀得呼之欲出,人似乎高了许多,低头看,穿着一双高跟鞋,短短的裙,【创建和谐家园】出雪白雪白的大腿,心里想,那丰盈的屁屁一定也像她的胸一样,裹得紧紧的,有多大就呈现出多大。

      你就不怕招惹流氓?就不怕引人犯罪?

      阿花仿佛还在生他的气,不再理他,头发一甩,“咯噔咯噔”地走了。也不知她是不习惯穿高跟鞋,还是那屁屁确实太大,便走得一扭一摆,【创建和谐家园】勾勒的痕迹也看得清清楚楚。

      “你去哪?”

      “我回家。”

      她回的是在华侨新村的家。原来,她们一家是要搬去她那边住的,不知为什么迟迟没搬?

      “我送送你吧!”

      “不用你假好心。”

      张建中跟了两步,停了下来,就这么看着她那硕大的屁屁一扭一扭地走远了。

      回到家,他还在想,她怎么会发那么大火,一句很普通的话,她怎么会气成那样?躺在床上,一闭上眼睛,阿花那很起劲扭摆得屁屁仿佛就在眼前晃,那【创建和谐家园】勾勒出来的痕迹一隐一现。

      也不知怎么地,他竟问自己,如果,娜娜有阿花这般丰满,你会不会喜欢她?他马上否认,阿花也太丰满了。以前,她可没那么丰满,不会是嫁了人的女人都会变得比原来更丰满吧?

      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娜娜空洞得只见衣服飘儿飘,越飘越近,那衣服就窄了,胸就挺拔得一颤一颤,一点也不亚于阿花。

      “看哪呢?你眼睛看哪呢?”她大声叫。

      张建中惊醒了,想自己到底梦见谁?貌似是阿花吧?他想,你怎么还梦见阿花?她已经嫁人了。他又告诉自己,娜娜又好得到哪去?她跟那个陈大刚谈恋爱,还会是一个完整的女孩子吗?

      第九十二章电视台记者更吃香

      第二天,张建中直接去民政局上班,见了王主任,就把昨晚调整好的方案交给他过目,第一天的采访计划没有变,还是先采访县城的两个点,更改的是把原来放在后面的边陲镇提上第二个采访单位。

      ±ßÚïÕòÊǸ±Ïس¤µÄÁªÏµµã£¬²É·Ã·öƶ¹¤×÷²»¿ÉÄܲ»²É·ÃËûµÄµã¡£

      王主任没意见,也不可能有意见,说:“按县长的指示办吧!”

      说着,就打电话给边陲镇,告诉他们调整的情况,而且,还明确了时间,明天上午从城区出发,中午到,下午开始采访,住一晚,第二天上午返程。

      张建中跟边陲镇的书记镇长都熟,但有点怯书记曾是宣传部的副部长,就跟镇长通话,要他安排好食宿,善待记者。镇长笑呵呵地说:“一定,一定。副县长已经打过招呼了。”

      此时,便有记者敲门进来。虽然,扶贫办的门没关,他们还是很礼貌地敲了敲敞开着的门。

      王主任比张建中动作还快,招呼他们坐,给他们倒水。张建中便问,车准备好了吗?王主任说,已经安排好了。昨晚为车的事还有过争执,某位副局长早就安排好今天用车,局长却说,一切以采访为重。

      那时候,一个单位有一辆车已经很不错了,大家出差下乡都指望那辆车。

      陆续到了两位记者,一位是电台的,一位是报社的。王主任就说,都齐了。张建中问,电视台记者不来吗?王主任说,说好了,电视台的记者在单位等我们去接。张建中想,电视台的记者怎么就可以搞特殊?

      报社记者说:“现在,电视台的记者比我们更吃香。”

      电台记者说:“每次参加这类采访,电视台的记者都弄大牌。”

      王主任笑着说:“也不全是这样,主要他们的设备太重,不方便。”

      电视台派一个摄影记者,一个女主持人参加采访活动。两人早在电视台门口等他们。那时候的录像机很大,要扛在肩上,干电池又大又沉,那位漂亮的女主持挎在肩上,身子都斜了,坐在门边的报社记者惜香怜玉,忙跳下去接过女主持的干电池。

      大家都齐了,王主任这才开始逐一介绍,先介绍张建中,说他是县委办的领导,是这次采访的总指挥。记者们都说,知道知道。他们采访过县委召开的许多会议,见过张建中,倒是张建中对他们没多少印象,只是记得那女主持,毕竟靓女更引人注目。

      报社记者说:“早闻张总指挥的大名,也见过张总指挥,只是名字没跟真人对上号。”

      张建中知道他一定看过自己以前在报上发的文章,心里很有些自豪,也没怎么谦虚,心安理得地当着这次行动的“总指挥”。

      有时候,不是想要摆官架子,是环境迫使你不得板起一副面孔。县委办这块金字招牌使张建中与年青的记者们不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副县长的器重,使张建中与王主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当然,还因为有一个漂亮的女主持。

      于是,张建中很有些官腔布置任务,告诉记者们今天采访两个点的特点。上午,主要采访城区书记,他要大家报道时,多引用城区书记的话,增加现场感。

      他说:“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没有书记一把手的重视,是不可能取得骄人成绩的。城区扶贫工作能够成为红旗县的典型,与书记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下午,则是座谈与专访相结合,在城区的某一个社区召开有社区干部,受益群众参加的座谈会,然后,再到一户受益户进行实地采访。

      他要求记者们要抓住城区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特点。

      他说:“这次采访是一项系列活动,采访的主题突出,采访的对象多,大家一定要抓住各个点的特点。只有抓住特点,才能避免雷同。”

      »°ËµÍêÁË£¬Ëû×ÔÎҸоõ·Ç³£Á¼ºÃ£¬ÒòΪö¦Å®Ö÷³ÖÒ»Ö±¿´×ÅËû¡£

      接下来,王主任便具体谈城区开展扶贫工作的特点。他们是怎么抓的?他们的经验与其他几个采访点有什么不同。

      说说讲讲,就到了城区政府。

      政府大门敞开着,车一直开到办公大楼门口。那里早站了一行迎接的人,张建中不认识城区书记,便不急着下车,等王主任下车跟熟人打招呼,他才跟在靓女主持的后面下车。

      刚站定,就有人叫“中哥。”他定神看,原来是党校的同学,每次考试都叫他要复习重点。那人三十岁左右,虽然比张建中年长,但在官场,大家都不论年纪,一律以“哥”相称,这样,才让人觉得彼此间的关系不一般。

      王主任介绍说:“他是城区的民政助理。”

      两人并没客气地握手,只是那助理拍了一下张建中的肩说:“没想到是你带队。”

      张建中笑了笑,问:“都准备好了吗?”

      助理说:“书记在办公室等你们。”

      张建中也不客气,像所有最高领导一样走在前面,王主任和一行记者就在后面跟着。

      书记办公室在三楼,听到他们的说话声,走出门口迎接,目光越过张建中左顾右望,问:“电视台的记者没来吗?”

      王主任忙说:“来了,来了。”

      一行人回头看,果然不见扛摄像机的记者。

      跟在大家后面的主持人忙说:“他上厕所了。”

      Êé¼ÇÏñÊÇÕâʱ²Å·¢ÏÖö¦Å®Ö÷³Ö£¬Á³ÉÏЦµÃ¸ü»¶ÁË£¬Ëµ£º¡°ö¦Å®ÈÏʶ£¬ö¦Å®ÈÏʶ£¬¾­³£ÔÚµçÊÓÉϼû¡£¡±

      Ëû¾¹ÉáÆúËùÓÐÈËÒýÁì×Åö¦Å®Ö÷³ÖÍùËû°ì¹«ÊÒÀï×ß¡£

      张建中有些不高兴,想你这书记也太成问题了,见了靓女,其他人都不管了。

      后来,助理告诉他,书记不是因为她是靓女才热情,主要还是因为见到她,知道电视台记者也参加这次采访。张建中问,电视台的记者就那么重要吗?助理笑了笑,说,领导想上电视!张建中醒悟过来,想这电视台的记者的确得人心!你电台报纸写的都是某某单位做得多好多好,却很少提到个人。电视台也不提个人,但采访的时候,领导却可以亮相。

      领导们不管多忙,都要看本地新闻,因此,有机会在新闻上亮相,谈自己做出的成绩,比向大领导汇报工作的效果还要好。

      第九十三章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前晚喝多了,状态非常不好,停了一天,请大家原谅。)

      电视台记者一出现,书记就显得更兴奋了,问在办公室里采访好不好?会不会显得太官僚?问是不是找几个扶贫对象来衬托一下?这样才更真实可信。

      党校的同学说:“那几个扶贫对象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在接待室,是不是叫他们上来?”

      张建中摇头说:“还是采访书记吧!主要是谈谈党委政府怎么开展这项扶贫工作的。”

      电视台的记者说:“还是坐在办公桌前谈吧!”

      书记坐回自己的办公桌前,摆了一个谈话的姿势,问:“这样行不行?”

      这么一说,张建中才发现,他的办公室似乎故意装点多,一个旧得呈黄色的草帽就挂在后面的墻上,旁边还挂着一个已经褪了漆的行军水壶,让人觉得它们的主人是一个经常下乡体察民情的人。

      果然,电视台的记者发现了这个细节,在书记面前换了几个位置,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靓女主持也亮出了麦克风。本来,一脸笑容的书记便变得严肃了,呈现出一副官脸。

      架好摄影机,记者看了看里面的图像,抬起头说:“你别太紧张。”

      书记说:“不紧张,不紧张。”

      要说些什么?昨天王主任就布置下去了,他们也准备好了,但女主持还是复述了一遍:“主要问你三个问题,第一,你们是怎么重视这项工作的,第二,你们是如何抓落实的,第三,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书记连连点头,却见他还是紧张得喉结打颤。

      其他两位记者早拿到了文字材料,应该说,他们只要根据文字材料就可以整理有关的报道稿,这会儿,只是陪衬,陪电视台的记者,便很无所事事地坐在茶几边喝茶。

      摄影开始了,靓女问了第一个问题,书记竟好一会没回答上来,越答不上来,就越紧张,说话的声音也颤抖了。

      记者关了机器说:“这样不行。”

      书记擦了一把汗,自我解嘲地说:“像小学生考试一样。”

      “你别太在意摄影机,像平时讲话就行了。”

      “好的,好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22: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