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最快更新官巅最新章节!
钟立突然就有了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如果把这件事情上报给总理,或许就能解决这个情况了。但是,他一个处级干部,根本没有可能接触到总理。
钟立想了一下,决定也演一场戏,一场政治秀,不是为了作秀而作秀,而是为了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钟立的决议,很快在卫生局党委会上得到了通过,理由很简单,钟立向在座的各位副局长们保证,到时候,一定会有苏省晚报的媒体对这个举动进行报道,很有可能,能分到一份政绩。
做事,只要抓住了软肋,就能一击即中。这帮人混不到政绩,想要混眼球,那就满足的他们。
钟立的想法是,既然现在抗洪抢险的任务这么紧张,而卫生局这么多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拉到第一线,参加抗洪抢险去,反正都是公务员,而且卫生局很多人都是医科大学毕业的,懂得一些医护知识,到一线去,对现场的官兵和老百姓都有用。
现在洪水还没有爆发,所要做的基本上人民子弟兵都给做了,无非就是加固堤坝,灌一些沙袋,其他公务员上去,男的可以帮下忙,女的,只能做一些后勤工作,说不累也累,说累也不累,无论如何,小职员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即便不愿意也要上,除非饭碗不要了。
决议通过之后,钟立立即代表卫生局向市委打了报告,同时,在卫生局内部做了动员,除了保留必要的值班人员之外,其余的人一律上到一线去。
前线的官兵一直连轴转,本来就够累的,有公务员主动请战是好事,何况总理马上就要来视察了,能让他看到公务员上到抗洪抢险的一线去也是大功一件,说明常市的抗洪工作做的很到位。市委很快给了批复,同时决定,给予卫生局抗洪抢险参加人员一个月工资的奖励,号召全市职能部门向卫生局看齐。
钟立的一场政治作秀,反倒一下子让卫生局成了典型,本来一直被忽视的卫生局上上下下,有了集体荣誉感,那些一开始的不情愿,现在竟然有人开始主动报名,而且热情还很高涨。
等前期筹备工作准备就绪之后,在钟立的带领下,卫生局一行30人,浩浩荡荡开到了常市抗洪第一线。
到了现场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因为眼前的景象,远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简单,暴雨连续下了一周,因为是下游的原因,水位已经破了历史最高水位,现在的长江,已经展示出了大自然的力量,要不是子弟兵们辛辛苦苦堆了一米高的沙袋,恐怕现在靠近长江的村落,已经被水淹了。
此刻的长江,水也没有了当初的清澈,变得浑黄,奔腾着,咆哮着,像一条原始的巨龙一样向前游去,天空还在飘着小雨,岸边上有一个接着一个的军用帐篷,在帐篷的四周,就在泥地里面,一个个浑身湿透的官兵们正在打盹,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疲倦。在这种环境里都能睡着,他们是该有多累啊。
长江常市段的抗洪指挥部组长是魏旭亮,钟立向魏旭亮报道之后,魏旭亮也很意外,他实在没想到这个时候钟立把人带上来了,虽然不多,只有30个人,但多一个人总是好的,看了一下地图,指了一个位置,这就是钟立他们要守的一个段,为了弥补钟立这30人经验的不足,魏旭亮又拨了30个刚刚从一线扯下来的官兵给他们。
一行60人不敢耽搁,迅速前往了指定标段,看来作秀是没有可能了,形势这么紧张,光靠作秀,根本保证不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到了现场之后,钟立这才发现,这个标段,也是一块硬骨头,虽然地势比较高,但是形势也很紧张了,因为水位已经开始漫过堤坝,不容耽搁了。军方领队的是一个排长,叫陈旋,在跟钟立商量之后,决定立马灌沙袋,加高堤坝,防止水位再涨,对后面的村落造成影响。
二话不说,从随行的卡车上卸下工具之后,60个人就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灌沙袋这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真的不容易,需要一个人把好袋口,另一个人将土灌进去,然后严实了之后,扎好口袋,把袋口的那个人,要以最快的速度扛到堤坝上,由堤坝上的人负责码好。码沙袋也是一个技术活,不是一昧地求码高就可以了,还要堆成一个三角形,保证稳固,防止水位到沙袋位置造成的压力冲垮沙袋。一段短短只有40多米的堤坝,在60个人的忙活下,进展也是很缓慢。
而卫生局这帮小伙子,平时坐惯了办公室,哪里来的那么多力气啊,没一个小时,就已经累得不行了,而这帮军人又是刚刚从一线撤下来的,还没有休整就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中,也是很疲倦。
钟立和陈旋都有些着急,因为气象预报显示,晚上还有一场大暴雨,如果现在不能将堤坝堆高至少一米,很有可能扛不到明天早上。
没办法,现在也不是着急的时候,钟立光了卷了裤腿,和陈旋一起,也加入了工作中去。两位指挥员一加入,下面的人顿时又有了干劲,到天黑的时候,一段40米长,将近半米的沙袋堤坝就堆了起来,此时此刻现场的所有人,几乎已经没了力气,动都不愿意动弹一下了,虽然地面湿漉漉的,能坐下来休息一会,就已经不错了。
但是看着这一段堤坝,大家的心里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虽然不算什么大工程,但多少也像点样子。
只是 钟立不知道,他所在的这段堤坝,是最危险的一段,魏旭亮见钟立上来了,本来正愁这段交给谁好呢,钟立就送到了枪口上。这一段,从上游下来的水在这里会有一个微小的几乎肉眼看不出来的转弯,水流会第一时间向这个堤坝发起冲击,接着才会汇入下游中,所以说,钟立的这个标段,沙袋的承受能力必须要高于其他任何一个标段,不然,根本挡不住洪水。
魏旭亮心里还是恨钟立的,即便他帮过魏萌,如果不是他,秋河镇钢厂也不至于建不起来,也不至于被家族痛批。所以,魏旭亮心里的小九九就是,如果钟立做的足够好,挡住了洪水,那对总理的视察来说也是好事,如果没有挡住,那承当后果的就是这个标段的负责任钟立,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机会,魏旭亮这么聪明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傍晚的时候,60多个人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之后,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虽然还没有开始下雨,但是能很明显地感觉出来,水位上涨了,水流也开始变急了,根据洪水情况的通报,上游城市已经开始下起了大雨,已经开始对下游有影响了。
钟立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个水流有些奇怪,为什么水流会在他们的堤坝上造成撞击,在其他的地方就不会,然后打电话给李侠,让李侠想办法弄了一长江的走势图过来,仔细研判了好久,才算搞明白,魏旭亮分给他的标段,有些问题,现在筑的这个沙坝,恐怕抵挡不住暴雨来了之后的一波撞击。
根据现在的情况,人手肯定是不够的,原先的水泥混泥土堤坝已经被完全淹没,水流已经开始一阵接着一阵向沙袋发起进攻。原先的蒙蒙细雨现在已经开始变大了,钟立顿时有些慌,这个细节作为抗洪指挥部的组长魏旭亮其实早就知道,为什么没有提前告诉他,看来,政治人物就是政治人物,还真是不能放过一丝一毫打击报复的机会。
钟立立即向指挥部做了报告,请求人手支援,没想到指挥部的回复是各个标段的人都很紧张,希望钟立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务必完成抗洪抢险的任务。
没有人手支援,这个标段肯定扛不住,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本来是想来场政治秀的,现在好了,恐怕要把自己搭进去了。
就在这时,暴雨突如其来,根本还没准备好,倾盆大雨就来了,现场的所有人为了干活方便,都没有穿雨衣,一点防备都没有,就从头湿到脚。
这时候也顾不得穿雨衣了,雨一大,风也跟着大了起来,风一大,浪也开始变大,60人辛辛苦苦堆起来的沙袋,突然就被冲破了一角,水开始漫了出来。
形势急转直下,万分危急,钟立顾不得多想,把卫生局的人压了上去,这时候,另一角也被浪花打破,陈旋又带着战士们补了上去,整个堤坝捉襟见肘,已经很危急了。
再来一波大浪的话,基本上整个沙袋堆起来的堤坝都要摧毁,现在钟立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祈祷大浪晚些来。
突然,夜色中,有很多灯光照了过来,接着,开了过来十几辆大卡车,从大卡车上面跳下来很多人。
第73章 豪情万丈
.,最快更新官巅最新章节!
因为迎着大灯的缘故,钟立看不清是谁,而且雨又急,完全挡住了视线。
这帮人下车之后,二话不说,直接就冲到了堤坝上,还有一些人,开始灌起了沙袋,钟立这才看清楚,这些人的衣着,应该都是民工。
这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上来,一把就把钟立拽了下来,定睛一看,是李侠。
李侠从哪里弄来的一帮人?等看到成于水的时候,就明白了。
原来李侠送完地图之后,发现了钟立的困难,直接就向成于水求助,成于水手下有几百号工人,负责沐湖古镇和水月古镇两个项目,因为大雨的原因,都停工了,都是天目县的工人,谁都知道钟副县长的名号,一听说是钟副县长需要,短短一小时,就发动了两百号人,成于水迅速安排了车辆,将这些工人送到了钟立这里。
这是雪中送炭啊,一下子多了两百个人,这段堤坝有救了,钟立也顾不得跟成于水叙旧,立即指挥工人灌沙袋,加固堤坝,这个标段的堤坝,应该要比其他地方厚两倍都不止,这样才有可以挡住水浪的冲击。
还是工人同志们有力量,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挡住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难熬的一个晚上,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扛了过来。
第二天早上,经过短暂休整之后,指挥部又传来一个坏消息,暴雨还将继续增大,请各标段不能懈怠,做好最后一次冲刺。
就在这时候,堤坝上有人大喊,决堤了。
钟立正在吃早饭,跑出帐篷一看,果然,40米堤坝的一角,已经被冲破,长江水从这个缺口倾泻下来,把堤坝上的好几个人都卷进了水里。
“快救人”钟立丢下手里面的早餐,迅速扑了上去,很多打盹的人听到这个动静,也从睡梦中醒来,扛着沙包冲了上去。
那几个被卷进水里的人影,一下子就看不到了,钟立心口一疼,知道这几个人恐怕救不回来了。
一个决堤的口子,会引起连锁反应,最后,整个堤坝都可能会被冲毁,如果这个口子堵不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钟立灵机一动,冲进帐篷里面,把正在睡觉的成于水叫醒,喊道:“成总,不好意思了,你的那十几辆卡车,我要征用了。”
成于水迷迷瞪瞪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时候,钟立又冲出帐篷,拿起扩音器喊道:“驾驶员们,给我过来,把车开到堤坝上去,然后给我推下去。”
用车堵洪水?
虽然这也是个招,但是损失会很大,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能计较损失了,堵住洪水,才能保住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如果保不住,损失将更大,钟立当先冲上了最前面的一辆卡车,踩住油门,向着决堤口就冲了过去,眼看车子就要飞进水里,车门一开,钟立一个纵身就从驾驶室里跳了出来,大卡车轰隆一下栽进了水里,阻挡了大浪的进攻。
在远处的一个山丘上,一个个子不高,却英气逼人的老者,拿着望远镜看着钟立的一举一动,方向望远镜后,转身问后面的人:“你看一下,那个小同志是谁?”
后面的人,赫然就是苏省省长邓焕友。
邓焕友拿起望远镜看了一下,笑了,说道:“总理,正好我认识这个人,他叫钟立,以前是常市天目县常务副县长,就是雪山救了我侄女的那个,我跟您提过,现在应该调走了,调哪里我还不是很清楚。”
这个精瘦的老人,正是突然到访的国务院总理何志中。
何志中的考察之行,本来应该有市委出面的,可是到了常市之后,何志中却要求陪同的邓焕友,不要同志市委,他想悄悄地到一线去看一下,于是下了车之后,何志中,邓焕友,还有他们的秘书加上警卫,一行六七个人就上了山丘,正好一览众山小,看到整个抗洪抢险的现场,很巧,正好看到了钟立将卡车开进水里的那一幕。
“钟立?是好像听说过,这个小伙子很聪明啊。”总理点了点头,又拿起了望远镜。
在钟立第一个将车开进水里之后,陆陆续续的,又填进去了四五辆车,刚刚堤坝的缺口,终于慢慢给堵上了。正在大家想喘一口气的时候,一个超大的浪拍了过来,整个堤坝被撞得摇摇晃晃,钟立一看,不行,这样还是不行,立即拿起扩音器,站在了堤坝上,对着所有的人群喊道:“工人朋友们,战士们,还有我卫生局的同事们,如果这个堤坝守不住,长江常市这一段就会在我们手里决堤,到时候,受灾的将是常市300万人口,我们这里有不到300人,我们用我们300人,换常市300万人口,你们说值得吗?”
钟立扯足了嗓门,喊得很用力,连远处山坡上的六七个人,也能依稀听见。
所有人顿了一下,不知道钟立是怎么打算的,这时候,钟立继续喊道:“我现在需要一支100人的队伍,手挽着手,跳进水里面,跳到沙袋的前面,充当人墙,用我们的肉体来阻挡这洪水,你们放心,我会跟你们一起跳进去,不管换多少人,我都不会换,堤在我在,堤垮了,第一个被卷走的,一定是我。”
这时候,人群开始骚动起来,第一个走出来的,是陈旋带领的一个排,军人没有退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他们的职责,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就一定是他们。
“干,钟局长都不怕,我们怕什么?”李韦华适时地站了出来,这时候,卫生局的一些小伙子们也被感染了,他们也是公务员,军人能站出来,他们就能。然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现场的所有人,都表示愿意打前锋,一时之间,群情激奋。
形势危急,不容耽搁,钟立第一个跳下了水,然后他的左边是陈旋,右边是李韦华,所有人手臂交叉在一起,一排100人的人墙,在40米的堤坝上出现了,一个个浪花袭来,第一时间就撞击在了这些人身上,减小了对沙袋的撞击力度。剩下的人,在李侠的指挥下,继续加固沙袋。
洪水中的浪力量很大,打在身上很疼,但是所有人都咬紧牙关坚持着,谁都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常市300万人民,一个人扛不住,整堵人墙就可能分崩离析。
远处的山坡上,何志中拿着望远镜看了一下,然后跟身后的人说:“把地图拿出来。”
身后的秘书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地图,在几个雨伞的下面,工作人员在地图展开,何志中只是看了一会,就明白了情况。
因为从望远镜看来,只有这一个标段顶得最辛苦,相邻的几个标段虽然也很紧张,但是基本上没这么危急的情况发生,而且何志中还发现,这个标段的浪特别急,特别猛。
本来不明白,看完地图,心里有数了,对邓焕友问道:“常市的抗洪总指挥是谁?”
邓焕友想了下,说道:“魏旭亮。”
“魏旭亮?是魏老的孙子吧?”何志中问道。
邓焕友说道:“对,是魏老的大孙子。”
何志中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就变了脸色,骂道:“魏旭亮是猪吗?这一个标段这么关键,就给了几个穿军装的啊?怎么全是老百姓?你现在告诉魏旭亮,不想干,趁早下来,别给我耽误事。”
何志中平时一贯以脾气好著名,从来不随便发脾气,邓焕友明白,这次魏旭亮确实过分了,钟立与魏家的恩怨他也有所耳闻,要是在这关键时刻进行报复,太蠢了,要是决堤了,他邓焕友也少不了背黑锅。
魏旭亮此时在指挥部喝茶呢,雨慢慢小了,据气象台回复,最大的一场雨已经过去,现在要做的就是保住目前的战果,防止意外发生,基本上就可以完成防汛抗洪工作了,这几天可把他累惨了,吃不好睡不好不说,还一直要操心,很是难受,正想伸个懒腰,秘书匆匆忙忙地把电话送了进来,说道:“邓省长的电话。”
魏旭亮正奇怪呢,说总理会来视察,等了许久也不见消息,这个时候邓焕友来电话,难道是总理不来了?
“魏旭亮,总理让我转告你,不想干就不要干了,你现在要是不马上派人增援钟立的那个标段,你就自己写辞职报告吧......”邓焕友的话说的很重,说话就挂了电话,让魏旭亮自己去猜,到底发生了什么。
魏旭亮愣住了,邓省长怎么会知道钟立?邓省长不是一直陪总理视察的嘛?难道,总理在钟立的标段上?
不好,他的那点小九九,怎么可能逃过总理的法眼,魏旭亮大叫不好,立即要求预备队向钟立的标段增援,自己也赶紧叫秘书备车,往钟立的标段开了过去。
等魏旭亮赶到标段指挥所的时候,帐篷外面站满了警卫,根本不让他进去,钟立已经在简易床上睡着了,其实,是暂时晕了过去。
第74章 再次偶遇
.,最快更新官巅最新章节!
钟立的确是太累了,奋战了这么久,所有参战的人都轮流休息,只有他,作为这个标段的指挥长,一分钟也没闭眼,又在水里站了那么久,等支援的人赶到时,刚水里出来的钟立,一下子没撑住,就倒了下来,经过卫生局的医务人员检查,钟立是体力消耗过大,没有什么大碍。也就在钟立倒下之后,何志中和邓焕友两人来到了钟立睡下的帐篷。
何总理和邓省长谁不认识,天天上电视的人,当然一眼就能认出来,一看总理和省长都来了,现场顿时干劲十足,在齐心协力之下,又大干了起来。
在钟立的床边,总理坐了下来,看着这张还显稚嫩的脸,心里感慨万千,如果老百姓们再多一些这样敢于付出的官员,也许整个官场,就会显得清明的多。
何志中永远也不会想到,钟立最初的目的也不纯,只是一场政治作秀,只是到了现场之后,根本不允许他作秀,于是,他就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这面大旗。
就在这时,钟立的眼睛微微睁开了,本来确实很困,但是睁开眼睛一看,眼前的人,是总理?
钟立揉了揉眼睛,不会是做梦吧。
然后又掐了一下自己,的确很疼,确定不是做梦,他这个搞笑的举动,把何志中和邓焕友都逗乐了。
钟立正要坐起来,在总理面前躺着像什么话?正要挣扎着做起来,没想到身体的力气早就被抽干了,一下子又躺了下去。
何志中帮钟立把枕头放放好,说道:“钟局长,别起来,你需要休息。”和是和蔼可亲。
钟立看了一眼何志中,又看了一眼邓焕友,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现在不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一咬牙,从床上坐了起来,卯足了力气说道:“总理,邓省长,我有情况跟你们汇报.....”
就这样,钟立说了整整半个小时,在抗洪的前沿,说起了医疗改革,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愣是被钟立完美地拼接上了。
总理听得很认真,国务院总理,每天都要为国家的国计民生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很多很多,说实话,这么小的事情,何志中还真的不知道,也从来没人提过这些事情,虽然事情很小,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也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所以,也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事情,哪怕是邓焕友,也完全没有关注过,这样的事情从钟立的嘴里说出来也不奇怪,只有基层的官员,才最明白老百姓的苦,但是有时候,也只有基层的官员,腐化地最快。
等何志中和邓焕友走出钟立的帐篷的时候,站在帐篷外面的魏旭亮已经浑身湿透了,天上的暴雨已经停了,但还是飘着蒙蒙细雨,魏旭亮也不敢打伞,战战兢兢地站着等候总理的召见,没想到总理出来之后,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就离开了,邓省长倒是看了一眼,眼神很复杂,这样一来,魏旭亮的心里更紧张了,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将要发生什么。
总理回去之后,各地的抗洪工作基本上也趋于尾声,由于各地各省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完全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地平稳渡过了汛期,国务院对各省各市的抗洪工作作出了点评,对有缺陷的城市进行了点名批评,同样,对表现突出的城市进行了点名表扬,在总理的新闻发言稿里,特别提到了常市卫生局和常市于水地产,对他们对常市抗洪抢险工作作出的贡献进行了点名表扬。
其实,在地方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和功勋单位,常市卫生局和常市于水地产做的事情,也不过是繁星中的一点,何志【创建和谐家园】意提到了常市卫生局,当然是有他的考量,他要让所有的目光聚集到卫生局上面,为他的下一步做出打算。
即便是一个总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钟立说的事实让何志中觉得触目惊心,很有必要改变,但是具体到医疗制度改革上面,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家制定一个方针政策,需要权衡利弊,从各个方面考虑,并不像老百姓决定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这么简单。
一周之后,钟立带领卫生局的各位回到了局里,在吴阳的组织下,对卫生局凯旋而归的战士们进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国务院的表扬,省里的表彰,市里的表彰,一个个好消息传进了卫生局,让卫生局在常市各个职能部门里面,大大地长了一回脸。所有人都是很高兴,一向被人忽视的卫生局,竟然也有站起来的机会。
钟立却并不是很开心,因为他的初衷并没有达到,总理没有回答他的话,也没有表态,他并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他也不会给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