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宗明天下》-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允熥回去文华殿,在文华门遇到了允炆。现在这种情况,俩人也没什么话说,点个头就过去了。不过允熥马上就猜到允炆一定是去见他的好基友黄子澄了。

      不过允炆去见谁允熥也影响不了,就放下了。回去后允熥默默评估现在的局势,认为自己的胜算应该很大。并且,似乎没有出现自己当初想象的后宫决胜负的情况,老朱一下子把竞争的场地由后宫拉到了前台,导致后宫的力量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啊。那自己其实没有必要继续拉拢李侧妃了。不过将来对文英还是好一点吧,毕竟是自己的妹妹啊。

      第22章 重阳节——齐泰夫妻

      齐泰下班回到家,他的年仅六岁的女儿颦儿迎上来,奶声奶气地说道:“父亲回来啦。”齐泰看到女儿就开心起来,摸摸她的小脑袋,说道:“嗯,回来了。”

      然后颦儿看到了齐泰拎着的,装着糕点的袋子,眼睛顿时就亮了,说道:“爹爹买点心啦。”

      齐泰“嗯”了一声,说道:“等给你爷爷尝过了,再给你尝。”颦儿“嗯”了一声。

      进了屋,他父亲齐豫正坐着喝茶,兄弟齐敬宗不在,应该在后院劈柴;他妻子在厨房忙活着。

      齐泰放下提着的袋子,拿出糕点,还没等说话,他父亲齐豫就说道:“怎么今天买了点心来,虽说是过节,但家里又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何必在乎这些。”齐家只不过是京城东边zs县的普通自耕农,连两个读书人都供不起,因为齐泰从小聪明,读书好,所以家里最后决定供齐泰读书,其兄弟齐敬宗只能在家务农。好在齐泰还争气,二十岁就中了解元,次年又中了进士。但是洪武朝官员工资不高,齐泰又不【创建和谐家园】受贿捞好处,虽然当了官有免税的田地额度,但京城百物腾贵,所以日子一直过的紧巴巴的。是以齐豫有此一问。

      齐泰苦笑道:“是三殿下硬塞给我的。”其父齐豫说道:“是你前几天提过的,被陛下派到兵部的三殿下?”齐泰点头。

      他父亲齐豫说道:“我对朝政也不懂,但当时你不是说道要与殿下保持距离吗?”

      齐泰说道:“我也想与三殿下保持距离,但是三殿下不与我保持距离啊!我有种感觉,三殿下是故意在与我接触。”他父亲齐豫接道:“人家一个殿下,跟你套什么近乎,是你自己想多了吧?”

      “我不知道,但是好像就是这样。就好像今天,我提前了一点儿时间下班,正好遇到殿下,我当时以为他是责问我为什么早退,但现在想想,感觉他实际上是在问我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在知道原因后,就给了我这些点心。”

      “并且,殿下对于兵部其他的官员,包括尚书侍郎在内,都是淡淡的不怎么热络,只是对我这样,真是奇怪。”这时齐泰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仅仅只有六品的官员,实在是觉得允熥接近他没有任何道理。

      齐泰当然不知道,在两年以后,他会被老朱看中,并亲自改名,所以允熥才刻意接近他。并且允熥不是不想发掘其他牛人,但是兵部其他人他都没听说过,很可能在之后的六年内这些兵部的官员统统领盒饭,被【创建和谐家园】,或者缓期【创建和谐家园】,那他不是白付出了吗。

      各位可不要以为全部领盒饭是笑话。有一年,朱元璋任命了三百六十四名官员,一年以后,其中六名官员被判处的【创建和谐家园】,另外358名官员被判处了缓期【创建和谐家园】。所以在洪武朝当官真的是高风险,低收益。

      他父亲齐豫说道:“对了,你是不是说过,另一位殿下也被派出来做事?”

      “是,二殿下现在在户部做事。”齐泰答道。

      “那现在就是二人争皇位啊!我是不懂什么朝政,但是这皇位争夺是最凶险不过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啊!你还是不要牵连进去为好。”

      齐泰的兄弟齐敬宗正好走进来听到父亲刚才那段话,也说道:“是啊大哥,咱们家老实当这个官,不要掺和这些事情。”

      齐泰心下苦笑,这政治上的事儿,皇位争夺的事儿,是你想不参与就能不参加的吗?但这些没必要和老父亲说了。

      倒是齐泰的妻子于氏正好端着菜进来,说道:“爹,这官家的事儿哪是你想避开就完全避的开的。隔壁村的王启年,中了秀才后到湖广当知县。王启年论起来还是我娘家的亲戚,我小时候还见过他,多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啊,也从不敢【创建和谐家园】受贿,他当了官儿以后家里的日子没有过得好一点。就这么一个人,前几年空印案就因为是正堂官掉了脑袋。所以说,这一入官场就是身不由己。”齐泰的妻子于氏小名敏月,其父是前元的举人,从小深受家传,对于时事感觉敏锐,所言多能切中要害,齐泰平时也有时跟夫人商量公事。要不是齐泰考中了应天乡试解元,也娶不到这么好的老婆。

      齐泰的父亲一听,觉得于敏月说的有道理,叹了口气,也不再说什么。又强打精神,拿起一块点心对颦儿说道:“乖孙女,吃不吃点心?”。

      颦儿哪懂刚才他们在讨论什么,只是一直盯着点心。见爷爷要给他点心吃,忙高兴地接过来吃。刚才的话题就这样过去了。

      晚上,等齐泰的父亲齐豫睡下了,于敏月悄悄地问齐泰:“今天爹在,我也不好问,怎么三殿下会给你东西?”

      齐泰于是把今天的话和夫人又说了一遍。于敏月沉思了一会儿,问道:“你觉得这三殿下人怎么样?”

      齐泰想了想,说道:“殿下做事能力不过是中人之资,反应速度也不快,所幸还算勤勉认真;但殿下看问题十分透彻,常常能直指问题的本质,且做事公正;更难得的是,从不轻易发言,对于事情的真伪也不轻易下论断,少年人多轻浮,好表达意见,殿下几乎没有一般少年人的浮躁之气。”

      于敏月说道:“对于上位者来说,以后不需要实际做事,任用能人做事即可;我猜当今圣上去世后,继任者必当重设丞相之位;殿下看问题透彻,正是上位者所需的;更兼言语慎重,在今上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之后,后代这一点更加重要。所以,这三殿下可能会成为一代明主,不过晚期也不好说。”

      齐泰道:“那你的意思是,我投靠他?”

      于敏月摇摇头道:“我只是说,根据现在的表现和你的观察,三殿下比二殿下适合当皇帝,但是其他的你自己拿主意。”顿了顿,又说道:“不管你怎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齐泰颇为感动,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于妻子的感激之情,只能用力抱住妻子,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23章 重阳节——其他人的心思

      允炆确实是去见他的好基友黄子澄了。他在重阳宴散了以后,回殿换了衣服,跟允熥一样出宫去了。

      到了老地方仙客来酒楼三层的包厢,黄子澄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今天时间充足,二人真是好好的回顾了一下两人基情的过去,才开始说今天发生的事。等允炆说他今天提了关于宝钞的事时,黄子澄激动地说道:“殿下怎么能现在提这个事情呢!不是说好等当了储君以后再和陛下提吗?”

      允炆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孩子似的说道:“今天因为允熥又提了一个好意见改革了兵部的一项弊政,一时忍不住,就提了。皇爷爷也没有说我做的不对。”

      黄子澄心下苦笑,朱元璋怎么可能指出你的错误,因为你本来就是正确的,朱元璋真正不能改正的原因黄子澄又不便于与允炆说,只能说道:“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今天三殿下又提了什么建议?”允炆于是把今天允熥说的建议重复了一遍。

      黄子澄一听就感觉不好,又在心下细细的盘算了一下,对允炆说道:“今天这事一出,三殿下成为储君的可能真真正正的比殿下要高了。不过殿下还有机会,接下来臣跟好友合计一下,看看在户部还有什么机会,给殿下提供一些政绩。”

      允炆的本心是很讨厌这种类似于作弊的行为的,但是现在为了能够当上储君也顾不得这些了。接下来二人又讨论了半天,才在依依惜别中,分开。然后允炆就在文华门与允熥碰见了。

      等允炆走了,黄子澄赶忙去与自己的朋友杨任会面。杨任是黄子澄的老乡,现在在都察院当sx道御史。两人关系甚好,也互相信任。

      杨任见了黄子澄,说道:“刚才二殿下来见你了?”

      黄子澄点头,说道:“形式不乐观啊。”把允炆告诉他的话跟杨任说了一遍。

      杨任听了,也是大惊。他和黄子澄还不太一样,他是曾经当过地方官的,经历比黄子澄丰富的多。盘算了一下,说道:“二殿下可能当不上储君了。扩土分封之策就算不实行,也会在陛下心中留下不会苛待诸王的印象,这可比二殿下的温和有理要让人印象深刻的多;提拔表现优异的吏员可给陛下细心观察之印象;送诗给西平候可给陛下才思敏捷之印象;今日提出的改革指挥佥事以上军官考核方法更是表现出了三殿下勤于思考,并且善于借鉴前朝例子。这几条都算上,基本可以确定为适合当储君了。”

      黄子澄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在允炆面前还是一副信心百倍的样子,不断的鼓励他。但是在杨任面前卸下了伪装,应和道:“是啊,二殿下要败了,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幕僚。”然后不停的重复‘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幕僚’这句话。

      杨任过了一会儿,说道:“是不是我们都错了,其实,三殿下确实是比二殿下更适合做皇帝。”

      黄子澄回过神来,突然激动的说道:“不可能!二殿下才思敏捷,恭敬孝顺,友爱友好,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三殿下一介武夫,岂可为君!”杨任看他不对劲儿,忙止住话题不说了。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别的,各自回家。

      =================================================================

      与允熥分开之后,陈兴与杨峰一起返回城北的家中。二人又一路走,一路闲聊,陈兴家离皇宫较近,先到,陈兴与杨峰告别,进到家中。他父亲陈保国还没有回家,陈兴和正在后院忙活的母亲还有妻子打了声招呼,就进到自己的屋内躺下休息。

      陈兴一边躺着休息,一边盘算自己今天的表现怎么样。陈兴从自己被指派给允熥当贴身侍卫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以后的仕途已经和允熥绑在了一起。如果允熥最后能当皇帝,自己最次也能当个护卫皇宫的指挥使什么的;如果最后允熥不能当皇帝,自己运气好能顶着家里世袭的千户混吃等死,运气不好估计就得到战场上拼命去了。陈兴虽然武艺不错,但是在经历了一次战争以后,打死也不愿再上战场了,所以才拼命挤进皇宫当侍卫。在指派到允熥身边后,允熥能不能当皇太孙他是决定不了,但是为了如果允熥当上皇太孙之后能记住他,他拼了命的想办法巴结允熥。想巴结允熥这样的皇族子弟可不容易,反正送礼肯定是没用的,人家还能少你这份东西?最后陈兴在与父亲商量之后才想到这个点子。他回顾今天的表现,觉得没有什么出错的地方,有时候虽然表现的也不完美,但是还可以接受。

      可能有读者鄙视陈兴这样的人,觉得给军人丢脸,但是这才是人之常情。一个没吃过苦的小官二代怎么可能有父、祖辈的拼命精神。并且在生活过得去的情况下,谁愿意拿命去拼?万一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当然,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陈兴作为世袭的千户,国家世世代代保你衣食无忧,在需要你的时候,你也就没理由躲避。

      陈兴正在盘算,父亲陈保国回来了。陈兴的母亲赶忙上来服侍,又指示开饭。陈兴也赶忙出去迎接父亲。陈保国看到陈兴,也顾不得别的,说道:“今天跟三殿下逛的怎么样?三殿下兴致如何?”

      陈兴回道:“殿下一开始颇有兴致,我还请殿下在sd面馆吃了碗面,殿下还说那里的面比宫里还好吃,但是从面馆出来后,就一直若有所思的,对景色也不在意。”

      陈保国忙问:“你们在面馆里说了什么,让殿下这么思考?不会是你或者杨峰得罪了殿下还不自知吧?”

      “应该没有。杨峰聊打纳哈出的战争时曾提到凉国公,不过很快就止住不说了。殿下是在问了唐老板为什么不收宝钞后才若有所思的。”

      陈保国道:“原来如此。下午快下班儿回家的时候我听说了,上午三殿下在重阳宴上又提出了一条儿跟军队有关的建议,说要改变全国指挥佥事以上级别的军官袭爵的方式,开设一个什么军校的地方让他们学习,还得到了陛下的赞许,说要实行。”

      “这跟咱们家暂时没关系吧?您还听到什么了?”

      “让我想想。哦,对了,还有人提到二殿下提了一个跟宝钞有关的建议,陛下没表态。”

      “父亲,那看来是二殿下提的与宝钞有关的建议不太好,而三殿下想提出比二殿下更好的建议,这样不就显得三殿下全面比二殿下强了吗,所以才问唐老板关于宝钞的问题。”

      “看来是这样了。你也别净想着如何讨好三殿下,我这些日子可打听了,三殿下做事可公正,你要是不行,就算将来三殿下当了皇帝,也不会提拔你的。”

      陈兴可不信这一套,他认为,这人还有不提拔自己人的?自己这可是相当于最初的班底,怎么都能混个指挥使干干。但是父亲的话当儿子的也不能反驳,只是说道:“是是是,我知道了。”

      陈保国一看他的神情就知道儿子没听进去,但是他也知道儿子的性情,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

      =================================================================

      sd面馆的唐伯鹤唐老板,在允熥一行人走了以后,还一直在想‘允公子’到底是什么人。一直到晚上,都躺床上很久了,他还在翻来覆去的琢磨着这件事情。老板娘莫氏就问他:“你到底怎么了?到底在琢磨什么?这么晚了还翻过来倒过去的不睡觉。”

      唐伯鹤就把今天下午发生的事情跟他老婆莫氏说了。莫氏想了一下,在床上坐起来,说道:“这‘允公子’不会是,不会是,不会是当今的三殿下吧。”

      唐伯鹤吓了一跳!问道:“你怎么会认为是一位殿下?”

      莫氏说道:“其一,这陈兴我也知道,是个最目高于顶之人,一般的公子哥可不在他的眼里;其二,如果那位公子哥是位公侯伯爵家公子,现在这公候伯爵家都朝不保夕,指不定哪天万岁爷就除掉那家,到时候这陈兴作为与他们有关联的人,说不定就被连累了,这些年咱们在京城看到的被连累致死的人有多少,数都数不过来,那陈兴能不知道?其三,现在能让陈兴放心与之结交的也只有各位王爷了;其四,先太子的孩子排行为允,正和今天这位公子报上来的姓氏一样;其五,刚才听你描述,这位‘允公子’身子骨颇为结实,与传言中的二殿下不符,反而比较符合三殿下,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位‘允公子’应该就是三殿下。”

      唐伯鹤听完,觉得妻子分析的非常有道理,不由得对妻子极为佩服。他虽素知妻子思维缜密,聪慧过人,但从不知道竟然如此才思敏捷,说笑道:“你真是我的女诸葛孔明。。”又说:“那我们得盼着三殿下成为储君了。”

      莫氏躺下,说道:“三殿下赢了,未必会记得咱们这家小面馆;二殿下赢了,更不会知道咱们这里,谁赢谁输,和我们一点关系没有,还是好好的睡觉吧,不然明天招待客人都没精神。”唐伯鹤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更兼疑问被解开了,困意上来,遂躺下睡觉。

      第24章 重阳节——最后:蓝常密会

      夜深了,一条条街道上,打更的声音此起彼伏,巡逻的队伍时隐时现,火把的亮光或明或暗。在长安街上,有一栋废弃已久的房屋,这里原是大都督府左都督丁玉的府邸,丁玉在洪武十三年被算作是胡惟庸的党羽,整个家族被灭掉。因此其后的京城官员嫌这座府邸晦气,一直没有人买下这里居住。今天,这栋许久不见人烟的房屋迎来了活人,散布在府邸里的烟尘仿佛厉鬼一般,扑向走进来的生人,但马上好似害怕这个生人身上的充满硝烟与鲜血味道的气息一般,又四散开来。

      走进来的人就只是站着,呆立不动。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进来了。新进来的人在早进来的人身前站定,说道:“舅舅,为什么选在这么个地方见面?”

      那个被他称之为舅舅的人说道:“只有在这里,才不会被“那个人”发现;你府邸里可安排好了,不会被“那个人”安排的人发现你不在吧。”

      “放心吧舅舅,我这几天一直伪装成迷恋新纳进家门的小妾的样子,每天一吃完晚饭就钻进她的屋子,并且被打扰就做出大发雷霆的样子,不会被发现的。”

      “还是小心为妙,锦衣卫的人马很厉害的。”

      那人转变话题“舅舅,你从上月就找人传话秘密见一面,到底是为了什么?”

      先进来的人知道再叮嘱小心谨慎也无益,接过这个话题“你可知最近允熥被派到兵部处理事物了?”

      “当然知道,允熥不愧是我姐姐的孩子,颇有我常家的本事,不仅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还狠狠的说了花荣那小子一顿,这样的人想靠关系就走后门,要是先父还在,一定也会大骂他一顿。”

      大家听到这里肯定已经知道了,后进来的人是常遇春的儿子,此人是常升,常遇春的次子,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在去年去世后,常升被封为开国公;那个被他称为‘舅舅’的就是大明现存的第一名将,凉国公蓝玉。

      蓝玉非常没好气的说道:“你别插科打诨,难道你没注意到允熥已经要当储君了?”

      “我怎么没注意到!只不过允熥目前虽然到了最后一关,但还没有通过啊!”

      “如果是今天以前,可以说是还差这最后一关,但是今天的事情一出,可以说允熥成为皇太孙已是十拿九稳。真是天意,让你我约好在今天密会。”

      “今天的事?今天发生了什么?”常升一脸迷惑。

      “你在宫里没有人吗?怎么还问我?”

      “大哥在被贬到龙州之前,是把当年大姐留下的在宫里的暗线交给了我,但是为了不被发现,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我一直没有启用。”

      “现在就到关键时刻了,今天允熥在重阳节宴上又提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会让允熥登上皇太孙之位。”然后,蓝玉把今天允熥的建议说了一遍。

      常升仍是不解:“这不就是又提出了一条好的建议吗?怎么就可以登上皇太孙之位?”

      “我跟随“那个人”已经有三十七年了,又一直在研究“那个人”,我可以断定,这条建议和上条建议合在一起,一个是通过分封可以保全“那个人”的其他儿孙;一个是防止“那个人”最担心的军权旁落,后一条还罢了,前一条若是让允炆做了皇帝,一定不会实行,但那时“那个人”还担心允熥提那条建议只是昙花一现,但现在应该可以确定不是了。另外允熥前几天提出的提拔表现优异的吏员并给予出身可给陛下细心观察之印象;送诗给西平候沐英可给陛下才思敏捷之印象。这两条虽不起太大的作用,但也可提高“那个人”对于允熥的印象。就在来之前,我还接到了我埋伏在宫里的线人传来消息,今天伴晚“那个人”召见了允熥,说不定就是让允熥主持军校建设,一个主持军校建设的人,还是皇孙,在先太子的嫡长子雄英去世后就是现存的嫡长孙,必为皇太孙。”

      常升一下子完全严肃起来:“那我需要做什么?”

      “让你手中的暗线动起来,向你报告宫中的动向,我怕有人要铤而走险。我这里有份名单,都是忠勇之士,并各有特长,有的人被我安插到了很重要的地方,你见了他们后就知道了;还有,定远侯王弼,其才不下于我,提醒允熥,将来有大战事,以其为大将战必胜。”

      常升感觉不对:“姨夫和我说这些干什么?”

      蓝玉突然低声笑起来:“哈哈,你以为如果允熥当上了皇太孙,“那个人”还容得下我?汉代的外戚专权,甚至篡位的例子可是历历在目啊!允熥当了皇太孙,只是死我一个;要是允炆当了皇太孙,所有和我有关系的,能打仗的人都得死。毕竟,我是允熥的舅姥爷。不仅是我,现在还活着的冯胜,傅友徳,劳苦功高,在军中威望盛隆,允熥又太年轻,“那个人”都不会放心的。其实现在时间还不急,“那个人”不会这两天就出手对付我的。但我担心以后更加难以见面,现在就都交代了吧。”

      “那姨夫你?”常升哽咽着问道。

      “我在允熥当了皇太孙以后,就学习徐达,自己‘暴病身亡’吧,省的连累家人。反正我平素好酒大家都知道,装成喝酒过多醉死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并且“那个人”知道我死了,肯定松了一口气,不会查的。对了,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差点忘了。我的一个老部下在龙州发现了常茂的孩子。”

      常升本来正在伤感,一听这话,惊道:“大哥还有孩子?”声音略有些大。

      “你小声点!”蓝玉瞪了他一眼,才继续说道:“是的,常茂在龙州有了一个儿子,我让人将小孩子带到了京城附近,假作孩子多养不起,送给了句r县龙潭村一户姓曹的人家,这家无儿无女,又年过四旬,所以可以放心托付。现在小家伙两岁多,很健康,被取名为曹运。我安排人在看着他呢。”

      “我要去看看孩子!”常升说道。

      “绝对不可以去!”蓝玉严肃的说道。“在“那个人”死以前,一定不能有任何举动。我知道这很难,但一定要保持冷静。”

      二人相顾,常升脸上满是悲愤,而蓝玉却脸色平静。过了一会儿,蓝玉说道:“大概就是这些了,没别的了,我先走了,你过会儿再走,防止万一被发现的话,让“那个人”联想到我们密会。有事,再联系。”

      说罢,转身走了。常升又平静了一会儿,等到脸上完全没有任何异色,才离开。

      第25章 立储之兆

      第二天寅时,老朱先后召见了手下负责在宫内监视允熥和负责在宫外监视允熥的负责人,又详细了解了一遍允熥从七月份起每天都干了什么。本来这是很烦人的事情,两个负责监视的头儿在来的路上还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在腹诽老朱是老年人睡不着觉找他们来消遣。

      等到了乾清宫,看到老朱比以往还要严肃的多的脸色,和听到老朱事无巨细的询问,顿时感觉实际情况可能和他们想的不一样。睡不着是真的,但并不是找他们来消遣。看来允熥很可能要当皇太孙了。二人均想着。我之所以没有给这两个人起名字,是因为他俩马上会【创建和谐家园】掉,所以就不费事了。

      询问完的老朱先后挥挥手让他俩退下,没有说什么。但是通过这次询问,老朱终于下定了决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1: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