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二天允熥照常起床看折子,下午去讲武堂教课。但是在讲武堂上课的时候,就有学生用奇怪的眼光看允熥,弄得允熥莫名其妙。
在回来的车上,齐泰和练子宁也与往常不同的看着他。允熥实在是受不了他们的目光了,说道:“你们有什么要和孤说的,不要一直这样看着。”
二人对视几眼,练子宁胆大,说道:“既然殿下问了,臣就说了。昨日殿下是否做了一首诗,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
允熥听了是这件事,并不惊讶。昨日在场的太医都识字,很多人还考过科举,把这首诗传出去很正常。
允熥回道:“确实是孤昨日所做。”
“不知此诗何名?”
允熥想了想,说道:“叫做《驳孔北海赞》。”
练子宁笑道:“殿下平日里并不作诗,谁想一作就是如此名作,真是意想不到。恐怕殿下以后会是除‘三曹’以外最著名的君王诗人了。”
允熥心想:‘就这就是著名诗人了?我肚子里还有好货呢。’
又说笑一会儿,练子宁又说道:“殿下既然尊崇魏武,那《三国演义》的作者该不得安枕了。”
允熥问道:“练卿也读过《三国演义》?为何《三国演义》作者不得安枕?”
“臣本来是不读的,那天听了长兴侯家二公子的话,臣好奇到市面上找了找,还挺不好找的;买回家看,觉得写得非常不错,只是书中尊刘贬曹,不和殿下的想法。恐怕对殿下不是什么好事。”
允熥当然知道《三国演义》的内容不和自己的想法,但是以前也没想去改变什么;今天练子宁一说,醒悟过来:不能让《三国演义》在市面上广泛流传。好在现在听练卿的话,此书还不知名,尚可补救。
允熥问了练子宁他买书的地方,之后让手下的侍卫去那个书社询问《三国演义》此书是从哪里进的,现在成书未久书籍的发源地应该可以找到罗贯中。
问出进书的地方——杭州以后,允熥派自己手下的侍卫赴杭州‘请’罗贯中至京城。但是过了一月后派去杭州的侍卫秦楠回报:罗贯中此人已经离开杭州,不知所踪。
允熥也不可能动用锦衣卫来查这个人,老朱不会同意的,所以只能暂时放下。
之后允熥继续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为将来即位做准备。
=========================================================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北平城。
燕王左卫驻地附近的一家酒馆儿,今日燕王朱棣检阅军队,所有的兵丁和武官都不许出军营,所以酒馆儿也没什么生意,伙计们也无事可做。
在酒馆儿的后院,卫氏把自己的女儿陈晨打发出去,对谭纬儿说道:“姑娘,上次和你说的那家人家你考虑的怎么样了?都说是再好不过的人家了,错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店了。”
“本来想给你找个朴实老百姓人家,你说要找军户人家,我们也就不辞辛劳托人去找;这一家我托我大姐问了燕王右卫很多人,都说是和善人家,当爹的最近又立了功当了世袭的百户,儿子不过十八又上进,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我可跟你说,上他家提亲的不知有多少,你在想就没机会了。”
谭纬儿坐在炕上,心下不甘。自己如此才貌,要是在宫里配出去少不得是个五品的宜人,现在配个百户就是‘高攀’了。
但是形势比人强,这些日子卫氏也给她找了几个人家,只有这家最好,还是应了吧。于是说道:“嗯,全凭舅母做主。”
卫氏喜道:“那我就去找媒婆说和了。谭姑娘如此才貌,那家怎么可能看不上!”说完走了。
谭纬儿的手一直攥紧,指甲扎进了肉里流出血来,仍浑然不觉。直到这时才松开手,拿出手帕擦拭血迹。
几天后的伴晚,燕王右卫住坊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内,新晋百户孙绍对妻子刘氏说道:“给睿儿找媳妇这件事怎么样了?有看上哪家的姑娘吗?”
刘氏说道:“倒是看上了一个姑娘,但是……。”
孙绍奇怪的问道:“怎么吞吞吐吐的?”
“那姑娘姓谭,说是左卫的任瑞江家的亲戚,京城人,父母双亡现在寄居在舅父家里。我去看了,那姑娘通身的气派,不俗的谈吐,竟是从未见过的。”
“我家老早就是北平的人了,从前元的【创建和谐家园】大官儿家人到现在大明的官儿家人,竟都比不上人家,恐怕宫里的公主也就这样儿了。这姑娘家里得是多显贵的人家啊。”
“我就是心慌在这里。说任瑞江能有这样的亲戚,我是不信的;并且就算他能有这样的亲戚,这样家的姑娘又怎么就肯嫁进咱们家里。”
孙绍想了一会儿,说道:“这姑娘家里多半是犯官家的,并且肯定官儿小不了!也许是任家的亲戚,也许只是当年帮过他们,所以家里被抄后侥幸逃出来投靠了任家的亲戚。”
刘氏急道:“那咱们还是算了吧,可不敢要这样家的姑娘。”
孙绍笑道:“怎么能不要!我还就看上这个姑娘做我的儿媳妇了。这么好的姑娘,要是平常怎么轮到咱们家了。犯官家的人怎么了,一个姑娘,又不是儿子,燕王殿下又一向护着咱们,没什么好怕的。”
刘氏说道:“既然当家的你这么说了,那就定吧,我回头去找媒婆提亲。”
孙绍又转过头对一旁听着的儿子孙睿说道:“儿子,你觉得怎么样,和爹想的一样不?”
孙睿傻笑一阵,说道:“我没什么意见。”顿了顿,又说道:“听娘说,那姑娘挺漂亮的。”
孙绍拍拍他的脑袋,笑道:“好儿子,和爹一样,爹当年就是看上了你娘的长相才娶的她。现在傻小子你比你爹运气好。”
孙睿傻笑。刘氏站起来说道:“我不在这儿和你们爷俩疯了,我做饭去了。你们在这里傻乐吧。”
第98章 议婚
天色已黑,老朱看完了允熥的折子,抬起头来对允熥说道:“你觉得,这讲武堂确实是能让这些武将更能领兵打仗,并且更加忠君爱国?”
允熥说道:“禀爷爷,不仅是孙儿这样觉得,宋国公、颖国公、信国公等都说讲武堂的学生比没有来讲武堂的强出许多,也对陛下忠诚许多。”
老朱笑道:“看来设立讲武堂是设立对了。允熥你当初的设想不错,这二年以来全权处理讲武堂的事情,也干的不错。”老朱知道,光主意不错可不够,事情是不是好也得看是不是执行的好。
允熥说道:“也是讲武堂的官吏尽心尽力。孙儿请求爷爷奖赏他们。”
老朱说道:“你拟一个名单,该升官升官,该赏赐赏赐,爷爷批就是了。”
这时已经是洪武二十七年的十一月了,允熥已经过过了十六、十七岁生日,明年三月就该十八岁了。
这近二年的时间,允熥主要就是主持讲武堂的事情,发掘讲武堂内的人才;另外就是关于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事情。
虽然这两件事表面上都没有经允熥的手,但是老朱每当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他就一边处理问题,一边告诉允熥为什么会出问题,同时告诉他预防或者解决的办法。让对于农村并不了解的允熥迅速熟悉了农村,并且知道了田地当中的那么多弯弯绕。
推行摊丁入亩和一体纳粮的时候,老朱少不得又杀的头皮滚滚,特别是在宗族势力最强的广東,更是出动了外地的军队。允熥也劝说老朱将不少本来要处死的人流放到了哈密和辽东。
允熥看老朱高兴,说道:“爷爷,孙儿有个不情之请,还请爷爷恩准。”
老朱说道:“允熥想干嘛?不会是又要救下谁的性命吧。”
允熥说道:“孙儿此次并非为此。孙儿是想,去北方游历。”
老朱惊道:“怎么有了这样的想法?”
允熥说道:“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孙儿长这么大,还没出过江宁、上元二县呢!并且听爷爷讲解总觉得雾里观花,孙儿亲自去各地看一看,也好知道地方上的实际情况。”
“三是,爷爷上次不是说过完年就派我去凤阳皇陵祭祖吗?孙儿想着顺便就在北方看看。”
老朱沉吟片刻,说道:“也好,标儿生前爷爷就常派他出去。爷爷现在身体还撑得住。只是讲武堂的事情怎么办?”
允熥说道:“左谕德陈性善能替孤讲好课;并且因为当初怕讲武堂没甚用处,并未在去年招第二届学生,所以即使等明年再有学生来了,也不过是一届,现在讲武堂的众位先生都已经适应了讲课,不会有问题;况且孙儿不过是去北方三四个月而已,很快就可以回来。”
老朱想了想说道:“那倒可以。那你也去泗州的祖陵拜祭吧。泗州祖陵还是标儿当年在世时亲自督造的,拜祭一下祖先,请他们保佑。”
ÔÊ×˵µÀ£º¡°ßö¡£¡±
老朱又道:“但是在你走之前,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完成。”
允熥问道:“何事爷爷?”
“你的大婚之礼。”
允熥被噎住了。他设想了不少老朱要做的事情,但是没有一件是这件事。
老朱没管允熥的反应,继续说道:“不仅是你的大婚之礼,文英也要定下人家来。”
允熥恢复镇定。不过就是结婚嘛!虽然上辈子并没有结过婚,但是除了婚礼费事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现在又不缺钱。
他问道:“爷爷看上哪家了?”重点不是谁,而是哪家。
老朱说道:“是金吾前卫世袭千户,金吾后卫指挥使薛宁的女儿,薛显的族人。他有一对双胞胎女儿,爷爷打算让当姐姐的为正妃,其妹为侧妃。”
允熥回想起两年以前自己去金吾前卫的住坊,曾经见到过一对姐妹花,长得极像,应该是同卵双生双胞胎,好像就是姓薛,还是杨峰和秦楠的表妹。
‘记得那对姐妹挺漂亮的。’允熥想着。
然后允熥心中激动了:这可是姐妹花啊!并且是长得差不多的双胞胎姐妹花。允熥不记得有那个皇帝娶过双胞胎姐妹花,这可能是开了先河了。
允熥强抑住激动,说道:“爷爷是已经定下了?”
老朱说道:“嗯,即使你不去北方,爷爷也打算明年让你大婚了;到明年你都已经十八了,不小了,标儿当年是十七岁大婚的。”
“爷爷打算封薛宁为世袭指挥使,不过是挂名的指挥使,总不能让未来皇后的娘家太低。并且薛宁这些年勤勤恳恳,才能也是有的,要不是没赶上好时候,现在有个指挥使的世职也平常。”
“并且薛宁的长子颇有本事,次子年岁虽小,但是也聪慧,以后可以为臂助。”
允熥苦笑。老朱果然不是民主的人,只是通知他而已。虽然对他来说娶谁现在差别不大,但是还是不习惯。这些年凡是允熥作的事情老朱都是不加限制的,所以现在允熥习惯了自在。
允熥又想到:老朱仍然是选的武将,而不是历史上给允炆选的文官,说明老朱应该接受了允熥的‘扩地足食’策略;但是选的不是爵爷家的,看来是不想再出一个影响力太大的后族了。
老朱说道:“不过你妹妹文英的人家,爷爷是要和你一起参详参详的。”
“按照我小时候老家的习俗,在父亲去世之后,长兄如父,是比爷爷的说话还算数呢。你现在也是文英的长兄了,也该说几句话。”
不过他虽然这么说了,也只代表还没有和那家人说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咨询允熥意见。允熥自己也知道,所以如果不是太不好的人家,允熥是不会反对的。
老朱继续说道:“爷爷打算正式赐予文英封号,江都郡主如何?给文英选的人家是景川侯曹震的二儿子曹彻,你觉得好不好?”
曹震!允熥心下巨震。允熥不知道曹震的结局如何,但是就凭后来‘靖难’的时候没有这么个人,应该是被老朱干掉了。但是现在老朱要让曹家尚主,就不可能干掉他了。
在这个年代这么多年,又有常家的人、自己的三个东宫武官给自己半真半假地讲解军中的派系,允熥对于军中之事也了解多了。
曹震虽然和常遇春、蓝玉的关系不错,但是因为曹震挺有本事,又久在巴蜀、湖广,实际上有一个自己的小派系,不算是常派的人,老朱想必也清楚。再加上允熥的正妃家里是无派系的,老朱选人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啊。
允熥觉得还不错,所以没有反对。老朱知道允熥恐怕心中并不平静,也不与他说话了,让他回文华殿平复心情去了。
==========================================================
此时的金吾前卫住坊的薛家院内,薛宁正和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们坐在一起。
薛宁是今天下午被老朱召见然后被告知自己女儿被选为太孙正妃和侧妃的,也正好是今天,真是够巧的。老朱只是口头通知,并未下正式的圣旨,但是从老朱口里出来的话还能有假?
所以薛宁之后一直到回到家都心潮起伏。
好在他也是久历宦场的人,回到家后正常的让自己的长子回来,等全家都到齐了,告知了这个消息。
薛宁的长子薛熙冉马上站起来说道:“这不可能!皇宫之中暗幕重重,怎么能让妹妹去那样的地方。何况还是两个妹妹都陷入火坑。”
薛宁喊道:“住口!陛下已经决定的事情,岂是你可以置喙的!”
又说道:“我何尝愿意瑶儿和怡儿进宫,”说到这里,他已经泪流满面“我难道不希望瑶儿和怡儿像其他人家的女儿一样嫁进正常的人家,可以当一个正常人家的当家太太,可以常来常往。但是咱们家有的选择吗!”
薛熙冉听了父亲的话,颓然坐下来,也哭起来。一旁薛宁的妻子也满脸是泪。
薛宁的二儿子薛熙扬还不到十岁,虽然聪慧,但是并不清楚父母和大哥到底为什么哭。他只是听出自己的两个姐姐要去宫里,那个皇帝陛下居住的地方。还要嫁给皇太孙。难道这个皇太孙人很不好吗?为什么大家都反对姐姐嫁给他?
薛熙瑶和妹妹薛熙怡也是红了眼圈。不过薛熙瑶虽然和妹妹同岁,仅为十六岁,但是却比妹妹成熟的多。她说道:“父亲母亲和大哥不必哭了,我和妹妹不过是进宫,还是正妃,就是大明将来的皇后,有什么不好的。”
薛宁的妻子王氏知道这是大女儿言不由衷地在安慰自己,过来抱住两个女儿哭道:“我苦命的女儿啊!”
又哭了一会儿,大家止住泪。薛宁对女儿说道:“虽然我不喜欢你们进宫,但是庆幸是你们姐妹二人一起进宫;后宫之中你们可以相互扶持,瑶儿又是正妃,也未必会真的有什么问题。只是苦了你们了。”
¡°´óÕ¬ÃŶùÀïæ¨æ²Ö®¼äÔÙÔõô¶·£¬Ò²ÓиöÏÞ¶È£»µùÒ²²»»á°ÑÄãÃǼ޵½Íêȫû¹æ¾ØµÄÈ˼ң»µ«Êǻʹ¬Ö®ÖÐËäÈ»²»»áÓÐÊ²Ã´æ¨æ²À´ºÍÄãÃǶ·£¬µ«Êǵ¶¹â½£Ó°£¬ÊÂʵ÷ÑÐÄ¡£¡±
¡°ÎÒ´òËãÃ÷ÈÕ¾ÍÇëÒ»¸ö³ö¹¬µÄÀÏæÖæÖÀ´½Ìµ¼ÄãÃÇ£¬Ê¡µÄÄãÃDz»¶®¹¬ÀïµÄ¹æ¾Ø£¬Ò»²»Ð¡Ðľʹ¥·¸Á˱ÝÏ»òÕß»ÊÌ«Ëïµî϶ø²»×ÔÖ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