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宗明天下》-第3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郭威等三人因为自己出身低微,一向不怎么接这种话;另一个北平都司遵化卫千户出身,叫做佟永的说道:“快别抱怨了,这可比我们遵化那边大头兵的住所要好得多了,再者说了,你抱怨又有什么用。”

      陈奇说道:“我是来上课将来当大官的,不是来受罪的。”

      佟永说道:“刚才殿下话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就是要受一遍罪,知道父祖随着打天下有多不易,才能当官,你还抱怨什么。”

      陈奇还想说什么,但应该是觉得自己想说的话可能会被认为是‘违逆上意’,所以只是嘴张了张,就又闭上了。

      佟永转过头对郭威等人说道:“昨日见面的时候,你们几个说自己是京城人吧。这京城中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郭威、耿富等互相看了看,耿富说道:“佟兄,我们几个只是常在城北、城西,京师繁华的地方大多在城西南、城南,我们不太知晓。”

      佟永一听他说话,就知道他多半没去过那些地方,再联想他们都是大头兵出身,就知道原因了。

      不过佟永深知,进了这个讲武堂,在皇太孙的眼皮子底下,只要表现的好就可以得到提拔,除非是爵爷,否则家世什么的影响不大。是以仍笑道:“明日正式开课,就不能随意出校舍了,今日咱们不如出去好好转转,等明日就得认真学习了。”

      耿富回绝道:“佟兄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不过我们这几日刚住进校舍,还需收拾收拾,就不和佟兄出去了。”郭威、于晖也附和着。

      他们虽然回绝了佟永的邀请,但是佟永却并不以为意,仍笑道:“那我就出去了,要是上边儿有什么新的通告,耿兄可得记得回来告知于我。”又对这个宿舍的另一个人,凤阳皇陵卫指挥佥事出身的陈廷说道:“陈兄,一起出去逛逛?”

      陈廷说道:“好啊。”

      耿富说道:“一定,一定。”

      ======================================================

      允熥在回皇宫的路上,与齐泰等人说道:“你们看孤的这个讲演如何?”

      练子宁说道:“殿下所说,十分有理,只是文采欠缺;如能让臣等润色一下,会更好些。”

      允熥说道:“练卿以为他们是你等文臣耶?今次学生因为优中选优之缘故,均曾读过书,练过字,但是能成为秀才的不过十之一二;若是孤的讲话太过辞藻华丽,恐怕没几个人能听出孤的意思。”

      练子宁知错就改:“殿下说的不错,是我想差了。”

      允熥又说道:“;练卿,孤思来想去,恐怕我一人难以办好讲武堂事物,孤想任命你为‘司务长’,统管讲武堂除纪律外的其它所有事情,你可愿意?”

      练子宁躬身回道:“殿下吩咐,臣无所不从。”

      允熥又对陈性善说道:“孤欲让你督查学生的纪律,如有【创建和谐家园】者,严惩不贷,你可能做到?”

      陈性善激动地说道:“臣必不辱命;如有学生【创建和谐家园】臣未惩处者,臣愿受处置。”

      允熥安排完了自己的副手,回过头来安抚张数等人:“孤非信不过汝等,只是孤对于大明军中事物尚不熟悉,留各位在身边随时问询。”

      虽然允熥的话很诚恳,但是张数、郭镇、耿璇知道真实原因是他们与军校的一些学生有交情,恐怕不能秉公处事,所以才不让他们负责事情。不过他们也无怨言,齐声回道:“臣等知晓。”

      第94章 讲武堂——第一堂课

      第二天二月初四,讲武堂正式开课。从今天起,所有的学员除休息日外不许出讲武堂,昨晚上溜出去玩的学生都乖乖地回来上课了。

      即使是家住京城的那些昨日听完允熥讲话不情愿来上课的学生,也在父祖的‘说服教育’下来上课了。

      这一天允熥没给自己安排课程。下一天二月初五,上午第二节大课,允熥来上历史课。

      允熥设计的平时上课的‘教室’和现在的中小学教室差不多,不过上课形式和后世的大学一样,每间教室8x8共六十四个桌椅,两个班拼课上,并且是不同的班拼课上,保证一年下来每个班和另外九个班拼课的次数差不多。

      允熥怕他们打架,所以教室的座位是一半一半,竖向劈开,然后各班内自己安排。不用说,必定是‘重要’的课家境好的在前边,‘不重要’地课家境好的在后边。

      这堂课是允熥来教,所以允熥进到教室时眼睛一扫,坐在第一排的八名同学有七名是允熥认识的,父祖都是爵爷,另外一名允熥不认识,但是至少也是指挥使家的。

      允熥在讲台前站定,所有的学生起身行礼说道:“见过皇太孙殿下。”

      允熥点头示意他们坐下。本来想让他们在简武堂内叫自己‘先生’的,但是这招致了齐泰等人的坚决反对,允熥用‘实质大于形式’来安慰自己,也就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允熥的眼睛又扫视了教室几遍,原本人声鼎沸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允熥暗暗感叹自己比下边的所有人都要小,现在却来给他们上课,真是有趣。

      允熥说道:“现在孤要开始讲课了。你们先说说,以前都是否读过史书?最少读过《史记》等二十二史中某一部的举手。没读过的不要随便举手,孤会点名考察的。读过《战国策》、《国语》之类的也可。”

      这时还没有‘二十四史’之类的说法,不过他举了《史记》的例子大家也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下边所有的学生都把手举起来了,允熥于是指着坐在第一排的耿炳文次子耿瑞说道:“耿瑞,你起来。”

      耿瑞被点到名的时候明显身子颤了一下,然后慢慢地站起来。

      允熥心想不会真的让自己点到了滥竽充数的人了吧,但是既然已经点了名,就得问。他问道:“耿瑞,你说说你读过哪部史书?”

      耿瑞颤声回道:“禀、禀殿下,臣读过《三国志》,其他的都没读过。”

      允熥看他虽然害怕,但像是在害怕自己,倒不像是没读过书瞎说,于是先说道:“以后自称学生即可,不必自称臣。“又对着所有学生说了一遍。

      然后问道:“你为何单独只读过《三国志》?”

      耿瑞答道:“回殿下,臣,臣爱读《三国演义》,读完了《三国演义》之后,臣的大哥说《三国演义》是杜撰的,和《三国志》不一样;臣因而读了《三国志》。”

      允熥心想:原来现在《三国演义》已经成书了;等下课了一定要让王步去买一本,这可是初版的《三国演义》啊,要能带回现代可就是无价之宝。不过耿瑞说的这个理由在这个年代可是够个别的。

      允熥点头让他坐下,又随便点了几个人询问,果然没有人说像耿瑞这样的理由了,都是非常正经的理由。

      允熥接着说道:“既然学生们都读过史书,那就开始今天的第一课。”允熥回身,在身后的木板上用毛笔写上:“先秦历史。”

      允熥虽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课程目的就是告诉他们一个王朝灭亡了他们这些世袭的人也没有好下场,但是总不能太露骨了,所以按顺序从三代之时开始。

      允熥说道:“华夏的历史,起于炎黄,这炎黄指的就是黄帝和炎帝……”

      在场的人未必所有人都对历史感兴趣,但是没有人敢开小差。并且允熥可不像当时的先生一样死板的讲史,允熥不自觉的用了现代历史老师讲课的种种方法,尽量用好玩的方式讲课,也不自觉地就带出了不少现代词汇。

      这种讲课方式是这时候的人从未接触过的,不由得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注意。不知不觉,一小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

      允熥还从未讲过课,一讲起来,特别是下边一个开小差的也没有,他一下子就沉浸在讲课中,一直到‘咚咚咚’的钟声响起才反应过来,自己竟然中间都没有停顿的上完了一节课。

      中间休息一炷香的时间。允熥坐在讲台旁休息。下边的学生议论纷纷,虽然没有人大声说话,但是教室仍然十分热闹。

      不一会儿,休息结束。允熥又开始讲课。三代已经都讲完了。三代时期的史料很少,基本只有不知真假的《史记》而已,允熥也不好瞎编,所以用一小节课概括。

      接下来就是春秋时期了。允熥讲了一会儿,讲到一件事,说道:“楚文王十二年,发生何事,有谁知否?”

      这次课是陆师三班和陆师四班拼课。郭威回道:“《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人灭邓。”

      “之后邓国世卿如何?”

      “家财具被楚兵掠走,余人沦为国民。”

      “邓国灭亡,楚国没有让这些世卿家人继续为楚国世卿吗?”

      “史书无载。”

      “你回答的甚好,孤给四班记一分。”他说完了这句话,四班的班长曹震的长子曹行明显喜形于色,其他学生也面色不错。

      允熥实行了班级积分制,班里的学生表现好了,给班级加分,分数最高的班级期末评价所有的学生均提一等,更不用提班长必然会得到的高评价,所以四班的学生都很高兴。

      不过郭威的回答确实把他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完整的表达了国家亡了,世袭的大臣没有好下场的情况,允熥也没什么好补充的了。他总不能说的太直白吧。

      允熥接下来又讲了一段其他的故事,时间就到了,允熥宣布下课。

      此时已经接近午时二刻,学生们走出教室奔向食堂。但是三班四班的学生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仍然在谈论允熥刚刚讲完的这节课。

      大多数人都在谈论允熥新的教课方式和那些新出现的词语,但是有两个人却在谈论允熥讲课的目的。

      其中一人是山東登州卫指挥佥事出身的戚长兴,他对旁边一人说道:“听完了殿下讲课,方知为何这课要殿下亲自来讲课了。”

      另一人是京城金吾前卫世袭千户出身的秦松,他也是允熥身边的侍卫秦楠的弟弟。他说道:“殿下今天讲的太露骨了,完全就在指着咱们的鼻子说:‘你们一定要忠于大明,不然你们的后代没有好下场。’”

      “我曾经从吾兄口中听说殿下说过‘思想教育’一词,这就是殿下所说的思想教育吧。”

      此时在讲武堂外的一家饭馆里,练子宁也在和允熥说着类似的话。

      今日因为允熥下午还有一节课,所以中午也就不回皇宫了。允熥怕总在讲武堂吃饭被人下了药,所以总是在讲武堂附近的饭馆儿吃饭。

      此时今日齐泰等都不在,练子宁看同桌的只有允熥、他和王步。于是说道:“殿下,讲这门课的目的,是让这些世袭的武将知道,一定要与大明一心,否则大明如有不测,则他们也没有好下场吧。”

      允熥摸了摸鼻子,说道:“孤的讲课,有这么明白吗?”

      练子宁说道:“殿下讲课甚是精彩,连司务们都听得入了神,这或许可以遮掩一些目的。臣是因对于春秋战国史极为熟悉,未听得入迷,才能想到的。”

      “不过殿下以后最好还是小心一些,臣怕是聪明的人已经听出了殿下的意思,但是仅仅一节课也无妨;若是次次如此说教,恐怕会令他们厌烦,反而不好。”

      练子宁因为自己是文臣,而文臣是不世袭的,所以能超然物外的评论,允熥如果触及了文官群体的利益,恐怕他就不能如此洒脱了。

      允熥听了练子宁的话,也意识到自己是太露骨了。暗自想着一定收敛。所以下午的课就非常隐蔽,下了课练子宁说自己完全没有听出来允熥的目的。

      之后允熥就按部就班的上课,同时注意观察这些人中和自己心意的人才。

      同时他还在准备一个给老朱的奏章,非常重要的奏章。

      这一天二月二十八,允熥晚上和老朱在一起吃完饭之后,老朱解答完了允熥对于他批示的奏折不理解的地方。正当老朱打算说‘允熥你回去吧’的时候,只见允熥面色非常郑重地拿出一个奏折,躬身对老朱说道:“皇爷爷,孙儿有一本,启奏陛下。”说着要把奏折递给老朱。

      老朱笑道:“允熥你有什么事情,和爷爷当面议论不就完了,何必弄得如此正式,还写了奏折。”

      允熥说道:“事关重大,孙儿觉得还是正式些好。”

      老朱听他说的郑重,接过奏折。打开一看,醒目的标题写着:请改科举士子田地免税疏。

      第95章 一体纳粮与摊丁入亩

      允熥在奏折上提出的,就是‘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这就是让雍正帝,我认为满清唯一的好皇帝,被文人骂了无数年的三大政策中最令文人讨厌的一项,内容就是取消官绅的土地免税和不服徭役的特权。

      当然,允熥为了老朱能接受,同时为了让天下士子的反弹小一些,提出了由官府给予地方上不当官的秀才、举人大体与他们原来享受的免除田税钱粮相当的钱粮补贴;并且仍然允许秀才、举人等本人不服徭役,只是免除了他们的家人不服徭役的特权。

      所有官员的土地免税特权也取消,改为增加俸禄;爵爷们的土地免税也取消了,同样改为加俸。但对于文武官员或者爵爷,其所有的儿孙均不必服徭役。

      其实老朱实行现在政策的本意是好的:在一个阶级社会里,让老百姓看到只要努力考科举,哪怕只能考上一个秀才也会比普通老百姓地位高有特权,从而让老百姓心中有希望不造反,也是正确的。

      允熥因为觉得与‘摊丁入亩’相比,这一项更难实行,所以要趁着老朱还在的时候改变;至于‘耗羡归公’,现在火耗还只是‘火耗’,雍正帝改革后真正的火耗也在继续收,是免不了的,所以现在无需改革。

      允熥是那天去齐泰家问候,听齐泰的老爹齐豫说自己家有三百亩地免交税赋才想起来这件事的,然后他又不敢和齐泰、练子宁等人商量,独自思考了好多天,整理奏疏文法,才在今天把奏折交给老朱。

      老朱看到允熥奏折题目的时候神色就已经严肃起来,他抬头看了一眼允熥,又低头认真地看奏折。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老朱说道:“你这是要把爷爷的施政推倒重来呀。”

      允熥赶忙说道:“孙儿岂是如爷爷说的这样?孙儿只是稍作变革而已。秀才举人所原受之钱粮,无有削减,只是原来是他们不用交税,而不是由朝廷发俸禄给他们而已;官员也是一样。”

      老朱说道:“如果你是这个意思,那为何要多此一举?”

      “爷爷,据孙儿所知,现在秀才、举人除了一些田地免税赋以外,也按月从当地的衙门领取钱粮;既然都要向他们发放钱粮,何必再又让他们免税?增加发放的钱粮不就得了?官员们也可依样处理。”

      允熥最理解不了的就是这一点了;每月给他们发钱发粮,却还要免税。每次多发些钱粮,就像是雍正帝的养廉银一样不就挺好。

      老朱说道:“官员赴任,大多不带家眷孤身赴任,若是如你所说的将钱粮发放给官员,那他们在老家的家眷岂不是没有进账,特别是那些家里较为贫穷的官员。”

      允熥回道:“爷爷,孙儿前几日去东宫属官齐泰家里,孙儿和爷爷说过的,听齐泰说道:其父齐豫因为京城百物腾贵,齐泰的俸禄不够开销,每年都要到京城给齐泰送钱来。其余京城官员,如臣的属官练子宁,因京城居大不易,又不像齐泰家离京城近,只能和其他的官员合租房屋,日子过得很差。”

      “所以孙儿以为,并不是官员们不愿把家眷接到为官之地;而是异地为官,特别是在京城,他们因为俸禄太少不敢把家眷接到身边啊!”

      老朱盯着允熥看了半响,说道:“允熥,你不是会为官员们多加考虑的人,这一点和你爷爷我一样,与你父亲大不相同。你说说你真正的理由,为何要改免税为加俸。”

      允熥见实在推脱不过了,说道:“之所以一个王朝会灭亡,是因为百姓太多,土地中的粮食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土地。孙儿的这个想法曾是说过的。”

      “当时孙儿还有未曾想明白的地方,这些天已经都想的明白了。并非完全是粮食不足以养活人口,还因为世家大族兼并土地,占有了太多的粮食等吃穿用的东西。”

      其实皇家也一样占有了太多的东西。认真说起来,按照20世纪的观点,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创建和谐家园】犯,又怎能怪罪下边的【创建和谐家园】犯那么多?但是允熥现在是储君,【创建和谐家园】决定脑袋,只能从皇家的角度来说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9: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