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宗明天下》-第1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允熥问道:“那关于先生的事情?”

      郎中答道:“陛下的批答中并无关于先生的语句。”

      允熥觉得应该是老朱还没有想好找谁,不过既然把时间定在了明年二月,到还有时间不必着急。并且这个时间定的也有道理,这天是个好日子嘛。

      允熥又问:“地方批了吗?”

      郎中回道:“已经批了,在城北靠近皇城的地方,昨日臣与员外郎去地方看了,明后两天会动工修建校舍。”

      允熥一听,觉得不如去城北看看场地,还可以顺便‘体察民情’嘛。于是说道:“左右无事,我去查看查看地方,也顺便熟悉一下。”

      郎中说道:“臣今日有事走不开,那臣找一名去过的差役陪殿下去。”

      允熥本来就不想让他们跟着去,要是他们也跟着去了,那还怎么‘体察民情’啊!所以马上说道:“你们既然有事就不必去了,有熟悉地方的人带着即可。”然后和司马部的诸位官员告别去城北了。

      不过允熥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这次出来虽然没有带着仪仗,但是侍卫就有二十多个,大家穿戴的也都是正装,完全不是上回一共四个人的微服出巡。所以即使一行人没有坐车骑马而去,允熥依然只能看到身边的侍卫的侧影和急忙避让的行人的背影。

      完全没有达到目的的允熥一路都不怎么高兴。到了地方,一片什么建筑物也没有只有几颗大树的场地也没什么好看的,弄得允熥兴致更加不高,没待多长时间就回宫去了。

      第38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二十一日

      允熥回到承天门外的时候,时间才刚到卯时;允熥一看虽然天色还早,但是也不想去兵部办公了。并且之前关于军校的筹办事情都已经商量好了,相关课程都已经设置,至于这些课程具体教什么和由谁教是一体两面的问题,老朱还没有考虑好;所以军校暂时也没有他的事儿了,他只有卫镇抚以下等级的武将袭职的事物可以负责了。

      而袭职的事情也不着急,不在这一两天的,允熥表示情绪低落的人不想工作,所以直接回到了文华殿。

      在经过文华殿文渊阁的时候,允熥特意看了一眼。现在吕妃和允炆住在里面,但是他们过不了几天就会不得不搬出来,那现在吕妃和允炆在想什么呢?允熥思考。

      吕妃现在是在拜佛。明天,她会让另外一个宫中女官,以被贬斥出宫的方式离开宫中。这代表着毒害允熥的计划将要正式开始,吕妃的心中也越发不安起来,所以他不断地拜佛。

      卯时三刻,吕妃结束了拜佛时间,回到自己的寝宫。她看着周围的装饰,‘这一切的一切,自己以后是不是还可以看到,是不是还可以住在这里,到朱元璋逝世为止,就看接下来的几天了。’吕妃想着。

      这时,那个明天就要以被贬斥出宫的方式出宫的女官谭氏走进来,对吕妃行礼,跪下说道:“明日奴婢明日即出宫,不知娘娘还有什么要指点奴婢的?”就是问问还有什么指示没有?要不要变卦?

      吕妃闭目沉思了一会儿,缓声说道:“你和先前出宫的尤氏碰面拿到毒药以后,也要把解药拿到,并且解药和毒药要一并送进宫里。”

      谭氏跪在地上静静地听着,见吕妃不再说话,说道:“娘娘真是菩萨心肠。”

      吕妃看她一眼,见她只是低着头,说道:“你以为我是顾惜允熥的性命?我是在害怕陛下的雷霆之怒。若是允熥未死,只是残疾,陛下未必会死命追查到底;但是如果允熥性命不保,陛下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追查出来的可能更大。别忘了,秦、晋二藩尚在呢。”

      谭氏仍不说话,但是她心里的思绪在翻滚。吕妃的话一听就是瞎扯出来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允熥一旦出事,不管是身亡还是残疾,老朱都会发雷霆之怒,不查出真正的、或者他认为真正的幕后主使决不会善罢甘休的。吕妃刚才的理由只能骗骗自己,其他人谁也骗不过来。

      但是谭氏反而感觉松了一口气。跟着一个杀伐果断的人固然成事的可能大些,但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可能会很大;如果吕妃连自己亲自抚育过得允熥都能说杀就杀,那谁能保证自己以后不会被处理掉呢?

      吕妃自己也知道她刚才说的理由站不住脚,连自己都骗不住,所以一时也无话。二人默默地呆了一会儿,吕妃说道:“你下去吧,今天晚上做好准备,明天不要出了纰漏。”

      谭氏答了一声“是”。默默退下。

      吕妃又自己呆了一会儿,出去陪允炆吃晚饭。饭桌上,看着允炆那张明明心情不好仍然强打精神的脸,本来有所松动,几乎要叫停下毒行动的吕妃又坚定起来:‘我的儿子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仁爱敦厚,聪明敏捷,哪一点差了?既然朱元璋你选择了别人,那我只能自己动手去掉他当皇储的可能了。’

      ================================================================

      咱们再说回允熥。允熥回到文华殿东暖阁,先是问了问王进、王喜、王恭和王步今天东暖阁有没有什么问题,然后重点问了王进吕妃那里有没有什么动静。当然,结果还是没有什么动静。所以允熥又放松了对吕妃的重视,他想想得选择一个合适的放粮地点,找出从兵部要来的京城地图摊在桌子上看起来。

      京城的构造前文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在重复。户部找到的原来的城门仓是在北门。北门外因为是刑部啊、大理寺等公检法机关的位置,又因为处决犯人也都是在北边的太平门外,所以人们普遍不喜欢在这里居住,城南地区有的街、坊已经满了,但城北不要说城外的地方了,就是城里的地方,十停地方能有五停有人住的房子就不错了;就连军人都嫌晦气,城北靠近太平门附近的军营都是半空的,卫所的指挥使等宁愿在西北的军营挤得难受也不愿到这里。

      所以放粮的地点离北门近点儿方便。‘要不就定在北门桥北边儿,错开太繁华的地方?那里附近有军营,借出一块地方还是容易的;并且离军营近些也方便万一有事调动兵丁。’允熥想着。

      基本定下了位置,允熥收起地图,看了看沙漏,时间刚到卯时初刻多一点,打算先看会儿书,过一会儿再吃晚饭。这时,王喜进来通报:“禀殿下,文英郡主来看您来了。”

      允熥当然并不奇怪,出书房到会客厅见文英。文英还是那副活泼的样子,笑眯眯的和允熥行礼。允熥一看到她,心情就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也轻松地回礼。

      二人在客厅闲聊了一些轻松的话题,主要是允熥和文英说一些关于宫外的事情。文英今年才十四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非常向往宫外不一样的风景;但是像允熥这样的皇子皇孙还有机会出宫转转,像文英这样的皇家的公主啊,郡主啊,县主什么的,在成亲以前是不可能有机会出宫的。

      允熥对于文英她们当然是同情的,但是他也没办法。老朱非常注重礼法,不可能同意让孙女出宫的;等到允熥自己当家做主的时候,估计文英早已经是出嫁了,也不需要他允许出宫了。所以他只能多讲讲宫外的事情满足文英的想象。

      文英反而没有允熥这么多想法,因为她从小就知道自己出不了宫,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开心的听着允熥讲宫外的事情。二人说了一会儿,允熥正在给她讲城南石城门的街景,就在他口渴了拿起茶杯喝口茶润润嗓子的时候,文英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在允熥再次开口说话之前说道:“三哥,你书房里都有什么书?我书房里的书太少了,让我去你的书房里拿几本喜欢的书回去看吧。”

      允熥没有多想,说道:“那有何不可,跟我来。”说着,带着文英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第39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文英的提醒

      允熥的书房当然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书。这些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分类方式分别在书房的四壁。不属于这四类书的戏曲剧本啊,小说啊等在这个时代不登大雅之堂、让别人看见不好的书都在下边不顺手的柜子里放着。南壁墙上靠着的书架上的书就是史书。

      文英进来眼珠一转就知道允熥屋子里的书是怎么摆放的了,走到南面的墙壁前的书架前,眼睛四下里瞅了一遍,抽出一本《汉书》,对允熥说道:“三哥平时可喜欢看《汉书》?”

      允熥这时仍未在意她的话,说道:“你也知道我以前读书不多,最近看的比较多的史书是《元史》,还有《资治通鉴》,汉书只是粗略的看了汉初的‘高祖本纪’、‘吕后本纪’。还有‘淮阴侯列传’等,看的不多。”这时,猛然发现东边的桌子上还有一本小说没有放进下面的柜子,忙走过去。

      文英听到他说看过‘吕后本纪’后,眼珠又是一转,说道:“三哥可还记得赵王刘如意是如何死的?”

      允熥正在偷偷的把小说什么的塞到下边的柜子里去,听到文英的话,未及多想,回道:“是被吕后毒死的。”

      “那吕后为什么要毒死赵王刘如意?”文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样。

      “是因为赵王刘如意曾……”说道这里,允熥一顿。要是现在还听不出来文英想说什么,那他就太傻了。允熥虽然不算多聪明,论智商肯定跟不上允炆的,但是还不傻,他回过头看着文英。

      文英好似知道他在盯着她一般,只是低着头看书不抬头。允熥反应过来她通过这么间接的方式提醒,肯定是不会直接回答了。但是,吕妃难道真的要毒杀自己?她就不怕老朱的震天之怒?

      其实李侧妃也是没有证据证明吕妃想制允熥于死地才采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提醒允熥。并且李侧妃连吕妃是不是想通过下毒的方式对付允熥没有把握,只是经过反复考虑,认为最可能的方法就是下毒才提醒允熥注意。

      允熥灵机一动,继续说道:“是因为赵王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曾经的罪过吕后,所以吕后恨屋及乌,要除掉刘如意泄愤。”

      文英毕竟只是一个十四岁,还只是虚岁十四岁的小姑娘,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抬起头来着急的说道:“不对,刘如意明明是因为曾经和惠帝争太子之位才被吕后毒死的。”然后,他就看到了允熥充满探寻意味的表情。

      文英一下子就明白了允熥是在套她的话,顿时面露恼怒之色,说道“你……”,但马上想到母亲的嘱咐,侧过头去不去看允熥,回复自己的情绪。

      允熥当然不会因为文英的一点小脾气就生她的气,毕竟是自己调戏在先嘛。但是见文英马上反应过来,顿时觉得可惜,不断地想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来套文英的话。他的眼珠子无意识的四处扫视着,不经意间看到桌子上的沙漏,见时间已经到了卯时二刻多,该用膳啦!他于是说道:“文英,现在都到卯时二刻了,咱们兄妹已经许多时候没有在一起吃过饭了,你今天留下来和我一起吃顿饭可好?”允熥想暂时拖延时间看看能不能在餐桌上套出话来。

      文英当然不太愿意,母亲还在西暖阁等着她回去吃饭呢!但是因为母亲嘱咐不可得罪允熥,所以不情不愿的答应了。不过她下定决心一定注意不被套话。

      允熥一直在观察文英的表情,当然第一时间发现了文英不太乐意,但是现在也顾不得这许多了,强拉着文英来到他吃饭的侧厅。

      其实古人,除了皇帝会有相对单独的用膳地点外,其他家庭包括王爷等人家都没有单独的吃饭地点。权贵人家自家人吃饭大多在长辈屋子的正厅或者自己卧房套间的外间,与客人一起吃饭多在客厅;普通老百姓自家人吃饭大多在卧房或者直接就在灶屋,接待客人吃饭也是在客厅。允熥不太习惯这种情况,正好他的屋子多,也不在乎一间半间的,于是单独划出一间屋子来当做吃饭的地方。

      到了侧厅,二人坐下,现在分管伙食的王步赶忙上前对允熥和文英行礼,见允熥示意,对着文英说道:“殿下,想吃些什么?我马上叫膳房去做。“此时的文华殿有一个膳房,允熥还没有单独的膳房,不过所有的太监都知道允熥是铁定的储君了,大家伙儿也都用心巴结他,凡是他这里传出要的菜,这些天膳房从来没有驳回来过。

      文英刚想点菜,想到母亲和她说的话,顿时不敢点菜了:万一吕妃正好在今天晚上下毒,把自己毒死了咋办?那我多冤哪,完全是无妄之灾。

      于是文英说道:“兄长为大。按照长幼有序,还请三哥先点。“

      允熥当然推辞:“在这里我是主家你是客人,当然请客人先点。“

      文英坚决回道:“客随主便,还请三哥先点,“

      允熥看她如此坚决的推辞很奇怪啊,但是暂时没有多想,说道:“那三哥就却之不恭了。“

      他正欲点菜,突然和文英想到一块儿去了:万一吕妃正好在今天晚上下毒,把我毒死了咋办?然后他也明白了文英刚才为什么坚决推辞了。

      并且古代的东西颇有一些神奇的地方,有很多事情,比如一些巫术什么的,到21世纪人们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些寄生虫什么的,用现有的试毒方法根本就检查不出来,让试毒的人先吃也起不到作用。毕竟,那根本就不是毒药。

      所以允熥也害怕啊。允熥灵机一动,想起自己还有从宫外带回来的吃食呢,忙说道:“文英,我这里还有从宫外带回来的包子呢,肉馅儿的,不如我们今天吃包子吧。“

      文英疑惑地说道:“包子?包子是什么?“

      允熥才想起来,这时还没有‘包子’这个称呼,这时的包子通用称呼是‘馒头’,而后世的馒头这时的通用称呼是‘炊饼’或者‘蒸饼’。

      于是他赶忙说道:“哦,是馒头。”

      文英一想吕妃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在允熥从宫外带回来的‘馒头’上下毒;因为如果允熥发生了不测,按照朱标去世的先例,允熥手底下的太监,除了最外围的杂使太监,其余的全都会被处死殉葬,所以基本不会有太监叛变。忙同意道:“好,就吃馒头。”

      结果兄妹二人在一起吃了一顿非常简单,只有允熥从从宫外带回来的‘馒头’的晚饭。不过‘馒头’还挺好吃的,第一次吃这种东西的文英觉得还不错,倒也没有怨言。

      吃饭期间允熥也数次试探文英,但是加倍防范的文英非常谨慎,面对允熥的各种试探,根本不接招,就是秉持‘任你千变万化。我自归然不动’的态度,只是细嚼慢咽地吃着‘馒头’。使得心神不宁地允熥放弃了在文英这里套话的打算,在吃完晚饭后就打发文英回西暖阁去了。

      第40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允熥及其他

      等送走了文英,允熥马上召集自己手底下的四大太监。在让小太监去传他们的时候,允熥虽然心神不宁,但仍然分心觉得:别人都是手底下什么“四大金刚”,“五虎上将”“十三太保”听起来就带劲;就自己现在只有“四大太监”,真是滑稽。他只能安慰自己:我才十四岁嘛,什么刘备、杨林在十四岁的时候还不如我呢。

      不一会儿,接到允熥传话的四位现在东暖阁的管事太监王进、王喜、王恭和王步齐齐来到允熥的书房。其实允熥也想过要不要信任他们,不过因为这四个太监都是被直接选派到自己身边的人,如果自己有什么三长两短,这四个人也不会好过的,和允熥可以说是绑在了一起,所以允熥信任他们,包括新提上来的王步和王恭。

      允熥见到他们四个,也不废话,不等他们行礼完毕,直接就说道:“吕妃有可能想要毒杀我,你们有发现什么迹象吗?”他是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了,所以虽然仍然不淡定,但是并不太慌张。

      王喜马上失声叫道:“吕妃想要谋害殿下!”

      而王进则问道:“殿下的消息从哪里来的?可有准信?我这里并无任何迹象。”

      允熥说道:“并无准信。但是即使如此,也当有备无患。”

      王恭做恍然大悟状,说道:“原来殿下今天晚上没有吃宫里的膳食是因为这个。”其动作之夸张惹得王步斜眼看他。其他人也不理会王恭的夸张动作。

      王进思索片刻,说道:“殿下确实应当有备无患;但是总不能每天都从宫外带膳食回宫来吃吧,也不能总去找陛下用膳。况且第一,现在并无准信确定吕妃将以在饭菜中下毒的方式来谋害殿下;第二,平时殿下的膳食都是与我等相差不多,只有我们几个知道殿下到底吃的是哪份食物,在场四人都是殿下最近之人,与殿下一荣俱荣,一损即损,相信不会有人投靠吕妃;而吕妃总不能把我们大家都毒倒吧,那样就太明显了。”

      允熥说道:“那你的意思是,吕妃不太可能通过在饭菜中下毒的方式谋害我?”允熥自己一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在没有内应的情况下不容易确定目标。但是他马上想到另一点,又接着说道:“现在东暖阁能接近我的太监,有没有可能有投靠吕妃的?”

      大家都习惯性的再次盯着王进看。但是王进以目示意王喜:这是你的工作范围啊,别啥都让我代劳了好不?再说了,这段时间这么忙,我哪有空闲再关心这个?

      王喜看到王进的脸色,恍然大悟,赶忙说道:“按说这东暖阁能接近殿下的都是与殿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并且现在殿下前途光明,不会有人投靠吕妃。但是保不齐就有人的家人有把柄被吕妃拿到,所以以后这宫里殿下的膳食和近身的衣服都是只有我们四个知道吃那个、穿那个吧。”

      王进是大军征广西时带回的阉童,并无任何亲人,更无任何把柄可抓;王喜老家大概是jiangxi山区的人,五岁就被卖了,倒过几次手才到皇宫,也记不清自己的老家在哪,也不可能有问题;王步和王恭也都跟王喜差不多。这个时候还不像明朝中后期那样:明朝到了中后期,当太监是一份非常有前途的工作了,不需要投入任何本钱,竞争压力还比考科举小,一旦成功回报率又高,而失败不过是赔进去一个儿子,对于儿子多的人家不算什么,所以在靠近北京的河间有了一个非常大规模的太监原产地与完善的和太监相关的产业链。而这个时候太监没什么前途,只有最穷的人才会把孩子卖给人贩子,也只有人贩子才会把男孩子卖了当太监。

      所以允熥很信任这四个太监,说道:“那就按照王喜的话安排吧,这阵子多辛苦你们一些。”

      王进赶忙说道:“不敢当殿下的辛苦二字,这本来就是我们该做的。”

      允熥细想一下,也觉得就靠一个不清不楚,一点儿证据没有的提醒就弄得自己草木皆兵太过了,毕竟他受到了来自后世的记忆的影响,还不能适应随时小心谨慎的注意保命的节奏。下面的四个太监因为大明刚开国不久内宫还比较干净也没有见识过这些,所以虽然也很紧张,但是紧张不到地方。

      当然,这次会给允熥和他的手下太监好好上一课的。

      =================================================================

      文英回到西暖阁,她的母亲李侧妃果然还在等着她。文英赶忙上前与母亲亲近。

      李侧妃却要先说正事:“允熥留你吃饭了?”

      文英见母亲说正事,也调整到正经的状态,说道:“是的母妃。”

      李侧妃又问:“允熥刚听完有可能被毒杀的提醒,还有心思吃宫中的膳食?”

      文英笑道:“没有,三哥挺小心的,我们吃的是他从宫外带回来的‘馒头’,但是三哥叫它们包子,十分奇怪。”

      李侧妃对于什么‘包子’、‘馒头’的称呼不在意:“那可能是哪里的地方叫法吧。”

      她又说道:“我就知道允熥肯定不会在今天晚上淡定的吃文华殿的膳食的;你也不可能吃嘛。”

      文英开玩笑道:“那是,我也害怕吕妃今天正好下毒把我毒死啊。”

      李侧妃也跟着笑笑,又说道:“但是允熥总不能每天都从宫外带吃食回宫;并且过几天,允熥因为没见识过类似的事情,肯定会放松精神。虽然并无准信这吕氏会在膳食上动手脚,但是这是最保险,也是最容易下手的地方了;她也不必毒死允熥,只需弄得允熥身体衰弱,病而不死即可。”

      李侧妃的说法是对的,要不是吕妃现在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使允熥身体衰弱,病而不死的毒药,她才不会冒险使用蛊毒。

      李侧妃继续说道:“我料吕氏下手必在这几天,你每天勤去着点儿东暖阁,不分时间,不要有规律,我好发现苗头就马上让你去提醒允熥;但注意不要再吃那里的东西了。”

      文英说道:“女儿记住了。”

      李侧妃点点头,娘俩儿又说了会儿别的,到了晨时二刻,李侧妃才回自己的寝宫。

      =================================================================

      晨时三刻,一名文渊阁的宫女悄悄地走到正在为允炆打理他的衣服的吕妃,说道:“禀娘娘,西暖阁传来的消息,李侧妃从西暖阁回自己的寝宫去了。”

      吕妃不动声色地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叮嘱眼线继续好好盯着。”宫女退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2: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