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宗明天下》-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允熥随即向乾清宫走去。没几步就走到了皇城和宫城之间的乾清门。过了乾清门就到了宫城范围,就是俗话说的后宫。后宫当然是侍卫不能随便进去的地方,所以允熥在谨身殿的时候就叫了个小太监去文华殿。允熥在乾清门等了没一会儿,王喜和王恭就一路小跑着过来了。允熥把侍卫们放在乾清门外,带着王喜和王恭和另外现点的几个小太监往乾清宫走去,王进按照惯例在东暖阁留守。

      王喜一边跟着允熥往乾清宫走去,一边疑惑地说道:“今天殿下半天时间就回来了两次,有什么事需要反复找陛下商量的?”

      不要说王进和王喜本身在宫里就有相熟的人,就算他们两眼一抹黑出了文华殿一个认识的太监也没有,也知道今天允熥回来这是第二次了。允熥现在还没有封皇太孙,出行仪制按亲王制,但是那全套仪制也有好几十号人呢!现在允熥为了出行方便省略了那些不必要的仪仗,但仅仅是侍卫就有二十多人,除非是瞎子,不然这么大一伙儿人在承天门进进出出不可能看不见。

      允熥拍了一下他的脑袋,笑道:“你又不懂,问这么多干什么?今天上午我出宫后,吕妃有什么动静吗?”

      王喜揉揉脑袋,说道:“今天殿下出宫后吕妃一直没有出文渊阁,我们暗地里询问文渊阁里相熟的太监,说吕妃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只是拜菩萨的时间多了些;对了,今天上午有一名文渊阁的女官告假了。”

      允熥听了,也没在意,说道:“你今天回去了叮嘱王进继续盯着就行了。让你对于新补进来的小太监筛选,筛选完了吗?”

      王喜回道:“就这么一天半的时间,哪里弄得完?还得再过几天才行。”

      允熥道:“你多注意吧,要是在三十之前弄不完,看我怎么收拾你。”

      王喜笑道:“殿下打算怎么收拾我?把我按在地上打板子?”二人均笑起来。

      就这么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乾清宫。允熥看着通传的小太监小跑着进去,站在乾清宫门口候着。

      老朱此时正在休息。这人上了岁数,就容易累,老朱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身子骨比不了当年打仗的时候了,现在每天中午都得休息。此时老朱正在床上躺着闭目养神。李进忠悄悄地走进来,低声说道:“三殿下现在在乾清宫外候着呢。”

      老朱睁开眼睛。作为一个很有本事的皇帝,他虽然也好奇允熥有什么事情需要又跑一趟来找他请示,但是他知道一定是允熥自己不方便干的事情。

      老朱从床上起来,吩咐李进忠:“吩咐传膳吧。另外吩咐御膳房今天加两道菜,马上就做;让允熥到东暖阁的膳房去。”然后慢慢的向膳房走去。

      允熥接到让他去膳房的命令倒不感到意外,毕竟现在都已经午时二刻了,也到吃饭的时间了。但是允熥回头看着一串从乾清门和谨身殿临时征发的小太监,觉得应该当时就从文华殿东暖阁多叫几个人来。他想了想,还是觉得不要这么使用现在还不属于他的太监了,于是跟他们说道:“这也到吃饭的点儿了,你们几个派两、三个人去文华殿东暖阁找一个叫王进的太监让他派几个人过来,然后你们就散了吧。”说完,又吩咐王恭和王喜:“你们两个也找地方去吃饭去吧;和这里的管伙食的太监要点吃的。”然后止住了王喜要说的话,独自一人走进了膳房。

      这些太监大喜过望啊!本来他们已经做好不能吃饭的准备了,没想到允熥竟然让他们回去了。众太监一边在心中感谢着允熥,一边跪下来谢恩。然后大家争抢去文华殿的机会。开玩笑,允熥可是确定的下一任继承人了,老朱现在都六十多了,指不定哪天就死了,能在允熥面前露露脸是多大的荣耀。并且就算允熥没记住他们,跟王进打好关系就行了,等以后允熥继位王进上位就可以去套关系了。

      只有一名小太监没有去争抢。一半是因为他年纪小没有抢到机会的可能,一半是因为,他比较内敛,对于别人的恩情不会表达在外面。当然允熥这个并不算什么,但体现了他还注意着这些太监,眼里有这些太监,这是所有的皇子皇孙都没有过的,这也是太监们感动的原因。‘如果可能,我会报答你的,皇太孙殿下。’这名叫做郑恩的太监如此想着。

      允熥走进膳房,老朱已经在座位上坐着了,汤已经上来,主食和菜还没有上,老朱正在喝汤。允熥对老朱行礼,并说道:“给皇爷爷请安了。”

      老朱抬头看他,温言说道:“允熥来了?坐下,陪爷爷吃饭;国事虽重要,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

      允熥看着老朱旁边的位置有一副碗筷,觉得应该是给自己准备的,就走上前去,在老朱身边坐下,也盛了一碗汤,陪着老朱慢慢的喝起来。然后主食和菜陆续上来,爷孙俩儿就像是正常富贵人家的祖孙一样,一边闲聊,一边吃着饭。

      明初的皇家伙食还是很简朴的,俩个人不过是六个菜一个汤,与后来的六十四个菜的制式完全不一样。

      等老朱吃完了,允熥也‘正好’吃完了。老朱扶着允熥,来到东暖阁,这才开始正式话题。老朱在椅子上坐下,问道:“又有什么自己决定不了的事情来找爷爷讨注意了?”

      允熥侍立在一边,回道:“禀皇爷爷,这回不是要找您讨注意的。是这样的,我不是打算散步些流言好让老百姓少兑换些宝钞吗,我在应天府的时候想到,要散布这些流言,最适合的就是锦衣卫的暗线了,所以来和皇爷爷说叫锦衣卫指挥使过来,我好吩咐他这件事。”

      老朱果然已经知道今天允熥去过应天府了,没有对此有任何疑问;同时他也明白为什么允熥不直接和锦衣卫的指挥使接触了。老朱于是说道:“那就叫郭洪涛过来,来这里你们当面说吧。”然后让太监传郭洪涛到乾清宫见驾。

      然后老朱问道:“刚才你走进膳房的时候,我注意到你一个人进来的。你没有带随身的太监来乾清宫吗?怎么一个人?”

      允熥回道:“禀皇爷爷,现在正是中午吃饭的时间,我让随身的两个太监去吃饭了。”

      老朱揾道:“在皇宫里行走身边怎么能不带太监呢?几个太监而已,关心他们做什么?”

      允熥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办法与老朱沟通,实在是价值观的根本区别,于是“嗯”了一声,想结束这个话题。

      不过老朱继续说道:“你手底下的太监,又不是违背了你的意思,我也不愿直接去处置,但是你一定要注意,不可对于底下人太宽纵,御下要严。……”允熥又“嗯,嗯”而过。

      但是最后老朱说道:“你今天回到文华殿以后,找个理由打今天跟你过来的两个人二十板子,让他们长长记性。”

      允熥大惊。二十板子下去可是能出人命的。他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皇爷爷,是孙儿让他们去吃饭的,对他们是不是处罚有点儿过重了,还望皇爷爷减轻处罚。”

      老朱看着他的神情,过了半晌,一直到允熥都快承受不住朱元璋的强大气场时,才说道:“那就改为二十鞭子。但,你以后决不可如此宽纵手下人。”

      允熥见状,估计取消处罚不可能了,只能罢了。心里暗暗记住此次的教训。

      接下来的时间尴尬了一会儿,不过老朱抽出折子来批改,又叫允熥来看,并给允熥讲解,允熥也认真得听,刚才的不快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第35章 宝钞战争——锦衣卫指挥使

      就这样过了好一会儿,一直到下午寅时二刻,李进忠才小步、慢步走进来轻声说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使郭洪涛在乾清宫外候着呢。”

      老朱看了看刻漏,轻声嘀咕了一句:“郭洪涛这是干什么去了,现在才到?”然后说道:“传郭洪涛来这里见我。”

      李进忠出去,没有让小太监去传郭洪涛,而是自己走到乾清宫门口,对候着的郭洪涛说道:“陛下传你到东暖阁见驾呢。快跟我走吧。”

      郭洪涛谢了李进忠,跟随李进忠向东暖阁走去。一边走,郭洪涛一边小声的和李进忠说道:“李公公,陛下刚才在召见我之前,说什么了吗?”

      郭洪涛是在洪武二十年老朱下令取消锦衣卫的司法相关权利之后才由锦衣卫指挥佥事直接提拔为指挥使的。他亲眼看着之前鲜衣怒马、飞扬跋扈的前任指挥使、指挥同知从锦衣卫镇抚司被上十二卫的兵丁拖到五军都督府审判然后被处斩。所以他上任之后一改之前几任的风格,谨言慎行,行事低调。除非老朱吩咐,否则绝不对大臣进行调查;另外,极其重视与朱元璋身边的太监的关系。他认为,虽然现在朱元璋身边的太监不要说干预政事,只要是对不该问的事情多句嘴,就是彻底消失的下场,但是他们在皇帝身边仍然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对自己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是死无全尸很有用。所以郭洪涛上任五年来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讨好老朱身边的太监。李进忠是第三个了,也是在老朱身边时间最长的一个了,所以郭洪涛这两年以来努力接近李进忠,包括小幅改善他家里人的生活等。所以郭洪涛和李进忠关系很好。

      李进忠听到郭洪涛的话,眼神四处扫了一遍见没有人对他们注意着,一边保持匀速行进,一边小声说道:“陛下在召见你的时候,小声嘀咕了一句,‘这是干什么去了,怎么现在才到’,你多注意吧。“

      郭洪涛悄悄谢过,到了东暖阁门口,李进忠走进去,对已经收起折子与允熥正在谈论宝钞事情的朱元璋说道:“陛下,郭洪涛到阁外了。“

      老朱看了他一眼,说道:“那就传他进来吧。“

      被老朱眼神扫过的李进忠神色正常的起身出去传郭洪涛进来。郭洪涛进来跪下拜见。老朱等他行完了礼,说道:“起来说话吧。“郭洪涛谢了恩,起身站在一边。

      允熥还是第一次见到郭洪涛。允熥并不会相人术,对于朱棣、朱权等人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牛b之处。但是允熥看到郭洪涛之后,觉得他很有特点;他就站在那里,浑身上下没有丝毫的动静,连一丝一毫的颤动都没有。允熥这些日子也见了不少人,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完全没有动作:紧张会有小动作,会出汗;激动肌肉会颤动,会脸色变红;就是平静的坐着或者站着,也很少会完全没有动作;更别提一般人见到老朱都会害怕了。所以允熥一下子就记住郭洪涛了。

      就在允熥正在观察郭洪涛的时候,老朱开口说道:“今天我午时初刻就叫人去找你,这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了,虽然锦衣卫镇抚司不在承天门外,但是也不太远吧,怎么现在才到?”

      郭洪涛神色不变,用非常适当的音量说道:“禀陛下,昨日哈梅里的贡使到京,进贡了三十匹西域宝马请陛下赦免他们在洪武二十三年的罪过。臣之锦衣卫掌管训马司,理藩院今日将宝马交至训马司,臣去查看马匹的好坏,看其可否供陛下、各位王爷骑乘。”

      允熥一听这话就觉得他这个回答真的太好了。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才到,而且表现了对于皇家事务的重视。如果他真的是去看马匹的好坏了也就罢了,如果他没有去而是听到老朱的问题后现编的,那太有才了。

      允熥都能想到的事情,老朱能想不到?怎么可能!但是高明的马屁在于你明知道是马屁但还是忍不住接受。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老朱现在找不到别人能接手锦衣卫。情报机构不是谁都能干的,既要信任又要适合。郭洪涛现在干的不过不失,为人又低调,老朱用着也比较顺手,所以就暂且让他继续干着了。

      老朱问过问题,郭洪涛答得简洁得体,这事暂时就这么过去了。老朱用眼睛示意允熥,允熥会意,上前说道:“郭指挥大人,其实是我有事儿要找你协助。”

      郭洪涛同样疑惑,情报头子要是不知道允熥在负责什么就很失职了。但是面上一点不显,表情和煦,躬身行礼说道:“不敢当殿下‘大人’的称呼。殿下有什么事儿要找我就直接吩咐好了。”

      允熥回礼,然后把事情和郭洪涛说了一下,最后说道:“这次是要维持老百姓对于宝钞的信心,所以散布流言一定不能让百姓看出来是朝廷的人干的;但是又不要是外地人,以防百姓不信。其中分寸,还望郭指挥好好拿捏,不要出了岔子。”

      郭洪涛还是面带和煦的、淡淡的笑容,躬身说道:“殿下放心,我锦衣卫必定不会有问题的。”

      允熥因为这段时间看的内部档案,所以对于锦衣卫的办事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闻言点点头道:“那就好。郭指挥你还是多费心。”

      然后老朱又询问了关于朝堂上一些大臣的动向,也没有让允熥回避。允熥在一边旁听,听得是冷汗直冒啊!老朱对于大臣的监视竟然到了如此详尽的程度。《明史》上的‘朱元璋连大臣们请客吃饭到底上了几道菜、上菜的顺序还有饭菜排放的位置都记录’的记载居然不是满清的史官为了抹黑明朝的皇帝瞎编的,竟然是真实的。

      过了一会儿,郭洪涛退下。老朱又批了几个折子,并且给允熥讲解了之后,就已经快到卯时了。老朱伸伸懒腰,对允熥说道:“允熥,扶着我,到坤宁宫后边儿去。”允熥闻言上前扶起老朱,爷孙俩儿朝着那里走去。后边一大串太监跟着。

      ==============================================================

      ps:把要说的话放在这里是为了防止某些书友读者注意不到,反正是免费章节。宝钞战争的标题要暂停了,因为我觉得离真正开始宝钞保卫战还有十天时间,这十天我会安排他发生好多事情,相当一部分是很重要的情节,并且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没法向后推,所以安排在之后的几天中。等到书中的时间到了十月初一会回到宝钞战争的。

      第36章 祖孙相处——第一次

      不过说是允熥搀着老朱,其实老朱的身体很健康,允熥一点儿都不费力。允熥一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老朱闲聊,老朱会讲一些朱标小时候的趣事,也讲一些允熥小时候的趣事,还有聊聊当年打仗时候的间隙,和部将开玩笑,与谋士打哑谜的事情,就好像你有一个当年打过仗的老【创建和谐家园】爷爷,在和你聊当年的事情一样。

      后世的允熥,爷爷在他出生之前就死了,没有享受到过这样的感情,今生之前和老朱的接触也不多,更没有这样单独相处的时间,所以非常享受这样的时间。

      过了一会儿,到了坤宁宫后面。允熥终于知道这里有什么了,是一大片————庄稼地。有的庄稼已经收割了,有的还没有收割,仍然站立在田地里。

      老朱松开允熥的手,走到田地旁,转身对允熥说道:“还记不记得你七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着标儿,还有你的二叔、三叔他们在这里除草,你和高炽还有济熺在一边玩耍,然后踩坏了一片庄稼,惹得标儿要打你的事情?”

      允熥仔细回想了一下,完全找不到相关的记忆,但是还是答道:“只记得七岁的时候父亲打过我【创建和谐家园】,然后被二叔劝住了的事儿了。”

      老朱笑道:“哈哈,塽儿那是完全事不关己,才能一边笑着一边劝阻,棡儿不也当时追着济熺要打他【创建和谐家园】,老四当时是不在,要不然高炽也好不了。”

      又说笑一会儿,老朱把手一伸,一边负责看管庄稼的人马上把禾镰递上去,老朱走进田里,收割起来。允熥见状,也接过来一把禾镰学着收割。

      允熥完全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有专业人士不停地指点他,但他还是效率很低,并且不一会儿就累得不行了,毕竟十四周岁的小身子板儿力气还小。虽想坚持,但是不得不作了没一会儿就停下在一旁休息。

      老朱也只是多做了一炷香的时间就停了。他走到坐在一旁休息的允熥身边,阻止了允熥想要起身的意图,也坐到椅子上,对允熥说道:“你们这老十三往下的,和孙子一辈儿的人我都没有带你们种过庄稼。以前标儿他们都是跟着我亲自种地的。今天带着你收割庄稼,不是想让你成为种地的行家,这一次半次的,也成不了行家;只是想让你知道种地有多辛苦,吃饭的时候要想着口里粮食的来之不易。”

      允熥也是第一次对于没有各种农用机械时代的种粮食有多么不易有了明确的认识,有所触动。‘老朱因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穷人出身,干过最苦最累的活计的皇帝,才会那么憎恨贪官吧。’允熥想着。

      他开口说道:“皇爷爷,我知道了。”老朱看着允熥的眼睛,确定他是真的有所触动,才欣慰地说道:“你真的有所感动就好,不枉我带你来这里一趟。”

      又休息一会儿,老朱说道:“我本来不欲让你现在就知道锦衣卫的事儿,但是今天正好碰到了,我也就顺势让你听一听。锦衣卫这种暗地里的职司,办起案子来多半会株连无辜,用刑酷厉,所以我在二十年把锦衣卫办案子的差事除去了,只让他们掌管侦缉、追捕、搜集证据等。”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观点,允熥是比较赞同的。在政治还比较清明的时代,用锦衣卫这种审讯过程完全不在视线范围之内的机构办案子确实问题多多,而如果交给三法司这样公开的机构就好得多。不过,‘之所以之前锦衣卫办案子株连甚广难道不是你故意纵容的吗。’允熥心里想着。

      老朱继续说道:“而之所以让锦衣卫监视大臣,是因为大臣们都不忠心为国,各有私利,为防止他们的盘算有损国家,不得不监视他们;正是对于这些臣下的监视,才能发现这么多的贪腐官员,并对他们加以惩处。”

      在允熥看来,老朱的这部分观点有一定道理,毕竟,谁没有私心呢?老朱这么防着手下的官员贪腐,不也是因为这个国家是他的?没有私心的人才是凤毛麟角。但是允熥觉得:第一,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杜绝【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行为的;第二,也不能用特务监视的方式来反腐。且不说使用大量特务也要花费很多的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难道特务就没有私心了?就连古代阿蜡泊使用无后的【创建和谐家园】之人当官都杜绝不了私心【创建和谐家园】,更别说身体正常的特务了。

      要防范【创建和谐家园】行为还要靠制度。但是大明采用不了从汉到唐的制度。汉代到唐代之所以贪腐行为很少,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官员都是世家子弟出身,这些人都是从小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都知道自己只要不是饭桶就有官做,自己的子孙后代只要不是饭桶也有官做,所以不会在当官的时候捞什么钱;而明代因为世族被蒙元沉重打击,很多北方的世族死光光了,南方的世族也损失惨重,同时由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和科举制的成熟,使得一个家族没有办法保证一直当官,只能当庶族地主,所以为了子孙后代和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在任时拼命捞钱。这也是老朱发现一个贪官就杀一个,还是制止不了【创建和谐家园】行为的原因。而宋代则是处于从世族地主向庶族地主过渡期内,各种贪腐行为也不少。允熥根据后世的各种方法,已经有了不太成熟的想法,打算在洪武年间过去以后实行。但是也不可能保证没有【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行为。

      老朱见到允熥不说话,认为是他对于自己的说法不太同意。因为朱标生前就和自己的观点不一样。他叹了口气,止住了话头,又说起别的:“宝钞的事情在我看来已经把什么都想到了,剩下的就是下头官员的活干的怎么样了,每天问问做的怎么样了就行了,这十天你多用心在军校上面,好好琢磨怎么办才好。”

      允熥同样觉得宝钞这里自己能做的没什么了。让他去处理具体的事情他也搞不好,所以接下来是该去兵部处理军校的事情了。毕竟,那个也很重要。所以他说道:“是,皇爷爷,从明天起我每天早上去户部转转就到兵部去。”

      老朱满意的点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又过了一会儿,就到了卯时二刻。允熥又扶着老朱回到乾清宫,爷孙俩儿又在一起吃了晚饭,允熥才回文华殿。

      回到文华殿,允熥先是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听王进汇报了今天的情况。见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看了看书,整理了一下今天的思绪,上床睡觉去也!

      第37章 从户部到兵部

      第二天二十一日一早,允熥先是到了户部。他关心了一下sichuan司各位官员的工作进度,比如问问郎中李仁粮食有没有准备好啊,现场兑换的人手有没有准备好啊,现场的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没有准备预案哪诸如此类的。

      看到大家都没有什么问题了,正准备走,sichuan司新任员外郎拦住允熥,躬身行礼,随后问道:“臣原本为henan司主事,今日才调到sichuan司担任员外郎,对于兑换宝钞事宜的详情尚不清楚,但臣今早略看了昨日诸人所记的手书,但均无关于何日告知百姓可以以宝钞兑换粮食,以及在京城何地兑换的记录,敢问殿下,是昨日没有确定吗?”

      允熥还没回答,郎中李仁一排脑袋,说道:“是了,我就觉着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定准,原来是这两件事。都是事情太多忘了。”郎中李仁这话虽然有推脱之意,但是也确实是实情。户部事情太多了,现在sichuan司又加上了这个关于宝钞的事情,同时原来的事情也得做,所以一时想不起来忘了什么事情的情况也正常。只有这个新任的员外郎可以从局外人的角度看问题才想到了。

      允熥也知道这些,所以并不怪罪于他们。他说道:“孤不怪罪你们。这样,就在九月二十七日在全城张贴榜文,告知百姓会于十月初一开始允许用宝钞兑换粮食,一贯宝钞可兑换一石半粮食。至于地点,容孤再想想,各位臣工也想一想,明日早上再做决定。”众人应诺。

      允熥对着那名员外郎问道:“不知你叫何名?”他觉得这名大臣还是有点儿本事眼光的,值得注意一下。

      那名员外郎回道:“禀殿下,臣名叫赵毅。”

      允熥马上觉得这个名字好熟悉啊。这个名字允熥当然不是从后世的记忆得知的。当然,赵毅这个人在后世的《明史》上还是有提到的,但是只有一句话十几个字而已,对于《明史》只读了个大概,并且基本上只熟悉太祖本纪、成祖本纪和少数人的列传的允熥来说,根本不可能记住这么一个人。

      他是从这个时候的记载中知道的。允熥听到赵毅的话,马上问道:“令尊可是曾任过吏部尚书,现在任shanxi参政的赵秉彝老先生?”赵好德曾颇得老朱赞誉,指导过懿文太子的,所以允熥称之为老先生。

      果不其然,赵毅回道:“正是家父。”

      允熥赞许道:“汝父子真是父亲了了子亦佳。”

      赵毅没有表情变化的回道:“殿下谬赞了。”

      允熥见他这样,又勉励几句,就罢了。

      接下来允熥离开户部,来到兵部。

      ================================================================

      到了兵部的大门,允熥觉得恍如隔世。虽然上次来这里是九月十七日,到今天只不过是过了四天而已;但是就这四天时间,他觉得就像过了好几个月一样漫长。四天以前表面上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当然是能竞争皇位的皇子,但是与允炆看起来也差不多;四天以后他已经基本上是铁定的皇太孙了,大明帝国在朱元璋之后的继承人。

      进了兵部,与各位兵部的官儿行礼打招呼,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态度变了,比以前恭敬了。不过这也正常,以前对允熥太恭敬也容易让老朱误会,现在没有这个担忧了,自然好说。

      允熥光打招呼行礼就花了一柱香,才脱身到司马部。司马部的官员当然都在,就算刚才有事儿的人,经过这一柱香的行礼时间也早就处理完了事情来这儿候着了。

      允熥照例先行礼打招呼。不过这里的官员都跟允熥打交道比较多,知道他讨厌繁文缛节,所以礼数到了就好,很快开始谈正事。

      允熥说道:“孤今天来就是操办军校事宜的。废话不多说了,陛下批回来的折子有什么大变动吗?”

      郎中回道:“禀殿下,并无大的改变,只是把正式开办时间定为了明年二月初二;陛下对于学制定为三年也并无疑问,只是,要求增加弓马课程,提出大多武将都目不识丁,降低文学课程的权重。”

      允熥和兵部众官当初商议后上的关于军校的折子大概有一下几点:一、对于未袭职的指挥佥事及以上的世袭武将家年轻子弟开设军校;二、学制三年;三、开设文学,弓马、武艺、历史、战例等多门课程;四、各课程先生从在朝诸官中由皇帝选择;五、只有从这里合格才能继承世袭职位;以及请批地皮,建造校舍等。

      允熥问道:“那关于先生的事情?”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2: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