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宋风》-第5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静辉笑着说道:“通判大人过谦了,其实还有一项是马上将会在楚州实行的事情,将会给大宋持续不断地带来巨大的利润!”

      薛向之好奇的问道:“改之所提及的是何事?”

      “庆云兄知道兴国银行正在阜宁、盐城大兴土木修建港口,并且还组建船队吧?”

      “呵呵,这件事情,我当然知道,修正港口和道路的那七千多厢兵还是我去涟水军借来的呢!”

      “庆云兄,这些厢兵以后将会成为下一步裁汰厢军的典范,他们以后谋生的手段便是专门修路建桥和其他土木工程,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样今后官府要做什么工程交给他们便可以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宋今后的土木工程将会需要多少这样的厢兵来做?这也是裁汰厢兵,今后他们便称为‘工程兵’。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那些码头和组建的船队都是有皇家参与和兴国银行一起来经营的,主要是面向高丽和倭国的航海贸易,楚州从中得利能够少吗?!”

      薛向之虽是通判,但他到现在也还是不知道楚州这两个沿海港口为什么会这么大兴土木,当初他接到的指示便是想用海上运输来分担内河运输而已,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王静辉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出海日期的临近,将会有大批的航海船只进入阜宁和盐城两地,现在也该是时候向自己的副手把整个事情解释清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有很多事情必须由通判来负责解决。所以便把修港口和组建船队事情地原委都和薛向之说了一遍。

      此时薛向之才明白王静辉为什么自到任开始就不断地在楚州修路建桥,如果是沿运河沿岸来修整道路也罢了。就连到这两个港口的道路等级也是提高了一大截,完全可以当主干道来使用了,原来便是为了发展海运啊!

      王静辉说道:“圣上和中书与枢密院签发地手令都在我那里,今后一段时间还请庆云兄多多帮忙。按照手令签发公文,向涟水军和杭州官府借调水军和战船,为今年驶向高丽和倭国的船队护航!”

      薛向之知道驸马有些事情都是直接和汴都请示的,既然手令已经从朝廷发出,他也没有必要在这些事情上过问太多,便说道:“既然有朝廷手令,在下自然会遵从照办,大人不必担心会有什么耽误!”

      “庆云兄,航海贸易关系重大,它不仅能够充实大宋国库。而且还能以商养军!其中所采办的货物,楚州也会占很大地便宜,今后楚州财政收入中的五分之四以上将会来自商业和贸易的赋税,庆云兄要从中善于把握!”

      此时的薛向之脑海里面乱腾的很,一下子接受这么多的消息对他来说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他需要好好的静一静,仔细想明白才好。王静辉也知道薛向之现在需要消化这些消息,所以也就没有在他那里多待。告辞后便回知州府去了。

      四天后,王静辉再次召集了楚州商会的重要成员,向他们通报了朝廷即将在楚州组建“大宋皇家海运”的消息,朝廷将会在楚州设立市舶司,主要职能是管理盐城和阜宁两处港口有关海上贸易地事宜。市舶司的成立对于商会来说虽然也是件大事,但和王静辉下面宣布的事情相比起来就变成小事了:大宋将会组建规模在百艘航海大船的船队。不日将会远航高丽和倭国进行贸易,楚州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里的商人将会得到一次难得的帝国采购订单,棉布和食用油类将会是帝国采购的重点。

      商会成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异常,这笔订单将会是他们成立以来最大的商业订单,朝廷采购中间利润极大,所需要地数量也不是平常一单买卖所能够相比的,所以都竖起耳朵想知道这笔采购是怎么分配的。

      这个时代宋朝向国外市场出口的大宗物品都是丝绸和瓷器,还有很多的手工艺品,但是王静辉为了能够使治下的楚州商人得到更多地利益,将棉布和食用油类等货物也纳入了贸易货物的范畴,想一次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楚州商业的发展。在纺织和榨【创建和谐家园】业中,由原来的厢兵转业过来成立的作坊在王静辉的扶植下也占有不少的份额,这一次贸易采购也会使这些“嫡系”作坊活的更滋润一些,他们所产生的利润会【创建和谐家园】朝廷高层对王静辉采用裁军方式的信心,坚定的按照他早就设想好的道路前进。

      如何分配订单,这可是个非常麻烦的问题,除了从中拿出一成的订单交给由专业厢军所成立的“国营”作坊外,剩下的九成订单,王静辉按照每家商会成员作坊的规模进行分配,规模越大的作坊,得到的份额也就越多。这个方案虽然比较笨,但王静辉在这个时候必须一碗水端平,否则以后再和这些商家打交到的时候,就可能遇上麻烦了。

      在将食用油纳入贸易货物的时候,李管事出人意料的对此采取了坚决的【创建和谐家园】:食用油的利润如果是在大宋进行贩卖,那还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但这是航海,那运费可就大发了,搞不好是铁定的亏本儿生意。

      楚州盛产油菜籽,所以榨【创建和谐家园】业在楚州有很深厚的基础,液压榨油机发明出来后,在楚州应用的非常广泛,如果不将食用油纳入贸易货物,那肯定会大大的得罪楚州商会。李管事的【创建和谐家园】也很有道理,这让王静辉非常的为难,不过他还是坚持将食用油纳入了采购计划——不过不是运往高丽,而是走私到辽国。

      辽国由于地处北方,其沿海有多个优良的产盐地。食盐的价格要远远低于大宋。契丹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将过剩的食盐扔回大海。而是通过走私地方法运到大宋沿海贩卖牟取暴利。辽国向大宋走私食盐非常猖狂,就连王静辉治下地楚州都会有契丹盐贩子出现,他的职位也是挂厢军正印地,日常处理公文的时候就有这些问题反映上来。多数的时候都是不了了之。

      受到辽国盐贩子的启发,王静辉决定干脆向辽国走私食用油,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给老丈人和枢密使富弼、参谋总长郭逵都写了信,希望能够得到朝廷地支持。楚州的食用油虽然便宜,但也伤害了周边地区的榨【创建和谐家园】业,由于成本低廉,楚州产的食用油几乎垄断了淮南东西两路和京畿路,连河北路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可不是王静辉希望看到的。干脆直接把“祸水”北引,也让契丹人尝尝走私的滋味。

      英宗赵曙和富弼、韩琦、郭逵等人看到王静辉的来信后,都是面面相觑:驸马这手也是够毒辣的了,并且其中的利益使他们无法拒绝。所提出地要求也很简单,需要枢密院帮助沿途运输,武力保护,并且受枢密院控制的在辽国境内那些“和尚道士”来转行经营一下食用油生意。其中所得的利润扣除订货外,全部可以纳入大宋的灰色收入。

      现在赵曙和韩琦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拆东墙补西墙。但也是被穷怕了,这走私的买卖现在大宋也没有少做:自从王静辉提出对西夏和辽国大力开展走私贸易后,不仅得到了大量的马匹牛羊等急需之物,还使边疆的将士生活改善了许多。大宋便开始在这上面食髓知味,由当初的可有可无,到现在上下一起热衷走私。而且有那些先行在辽国布下地“和尚道士”,使得走私活动异常顺利,成绩斐然。

      食用油如果运到高丽或是倭国,估计十有【创建和谐家园】会亏本儿,但如果是运到辽国,那是肯定的赚钱,而且还会赚不少,这笔帐老丈人和韩琦算得可是非常精明的,所以很快便给王静辉肯定的答复了。

      王静辉看过老丈人的回信后,苦笑的摇摇头:我都干了些什么啊!现在地大宋天天在高唱“圣人语录”,暗地里却做着天下最大的走私商。不过好在自己没有想过走私【创建和谐家园】,那东西才是真是的利器,不过辽国的国土上也有半数以上的【创建和谐家园】,这东西现在就先做个储备吧。

      “听说日本的黄金比较多,号称‘黄金国’,不知道【创建和谐家园】在那里能不嫩卖出个好价钱。如果朝那里走私【创建和谐家园】,自己是绝对没有负罪感的……”王静辉心中暗暗的想到,虽然有些不大现实,但他认为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不过罂粟花的原产地在什么地方?现在又传播到哪里了……

      食用油走私将会是长期性的,而且似乎王静辉那道申斥辽国向大宋走私食盐的奏章【创建和谐家园】的英宗赵曙等人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反应强烈,也要在走私上面让辽国喝上一壶:盐税是大宋财政的重要收入,可以达到两千万贯,这可是财政的顶梁柱,辽国的墙角挖的也太狠了。这也难怪赵曙给王静辉的心中要求他和枢密院“妥善”的处理好此事,还要求加大走私的数量——这是那些“和尚道士”在辽国目前的权势给枢密院的底气。

      食用油是到不了高丽和倭国了,好在现在还不是出海时间。涟水军水军接到了枢密院直接下达的密函,让他们用水军战船来护送一支船队前往辽国!涟水军以为枢密院疯了,分别给英宗赵曙、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呈报了这件事,结果当然是肯定的,而且富弼韩琦还给涟水军下了封口令。就这样,在王静辉给商会成员下发订单后的八天后,由五艘战船护送一直三十艘装满食用油的船队静静的从阜宁出发驶向辽国……

      “食用油事件”也给王静辉从另外一个角度上了生动的一课:新的生产技术确实能够提高效率发展生产力制造更多的财富,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让很多人失去饭碗!

      其实这样的事情王静辉以前在印刷机上就已经认识到了,不过当时他也考虑的很周全:控制生产规模和打开辽国市场,从而达到了逐步降价,让同行都有个心理准备。可能也是他的角色不同往日,发展也顺利的很多,这使他有些麻痹大意了,好在受制于楚州去年油菜播种面积有限,这次食用油好在影响还不是很大,现在来弥补还来得及,今后后他在采用“新技术”的时候可要想好了再做——毕竟还有很多人指着它吃饭呐!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一人

      ------------------------

      除了建议老丈人和便宜干爹向辽国走私食用油外,他们终于等到了扩大玻璃镜子生产的通知,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天籁之音:玻璃镜子生产成本由于是玻璃作坊直接以【创建和谐家园】来供应平板玻璃,所以造价很低,和每面两本书本大小面积镜子近一万两千贯的售价相比,成本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王静辉当初把玻璃镜子送给老丈人来充实国库的时候说此物价值万贯,但也没有想到赵曙和韩琦真的把镜子卖到一万多贯这样离谱的价格。后来在颍王赵顼写给他的一封信中,就引用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王旦的一句话:“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王静辉没有经历过宋真宗时代,不过在汴都开封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可是充分的见识了宋朝国都的繁华。王旦的话并没有言过其实,就拿李管事去汴都融资这当儿事来说,就轻而易举的募集到了两百多万贯资金,这只是才拜访了请帖上不到十个人便募集到了如此巨额资金,中间他们固然是看在“皇家”两个字的面子上才掏钱的,但这也充分说明了民间有的是超级富豪在潜水。

      把玻璃镜子无论是卖给【创建和谐家园】还是辽国人,王静辉都不会内疚的,因为能够有实力购买的人肯定是富豪之家,让他们出点血来填补一下国家财政开支,这也是理所当然,就当上税为帝国发展做贡献了。

      既然玻璃镜子和其他玻璃制品这么能赚钱。所以列在海外贸易货物订单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老丈人和义父也希望能够用一只货箱的玻璃镜子就能换回一船的金银财宝,这种贸易才算是暴利。鉴于高丽和倭国地市场狭小。所以也就没有订多少玻璃制品,但那也足够皇家玻璃制镜作坊和徐氏玻璃制品坊开足马力忙活了一段时间,然后由李管事带着老丈人特意派出地禁军,一路严密护送到楚州知州府中。

      李管事回到楚州后。就立刻先到王静辉这里来报道,将从汴都开封募集的资金也存放在知州府。这一路下来可把他给吓坏了,虽说自从认识了王静辉之后,徐氏地产业翻番增长,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日子也不短了,但一次护送两百万贯的资金和价值数百万贯的各种玻璃制品还是让他心中有些后怕,生怕路上有哪位绿林好汉得知消息来宰肥羊,那他可真地是欲哭无泪了。不过好在一路上有大宋禁军周到护送,一路上除了走得慢些外,到没有出什么岔子。平安到达楚州了。

      得知李管事满载而归,王静辉立刻在后院的客厅中接待了风尘仆仆赶来的李管事。不过李管事却没有什么闲情来和他喝茶,而是把他拉到门前,一一清点随船一起运来的货物和资金,待交接清楚后,才对王静辉说道:“改之,这次回汴都的成果可都在这里了,总算是不负所托!”

      王静辉笑着说道:“真是有劳珍泉兄了。没有你在旁边替我打点这些事情,我还真做不了!”

      李管事也笑着对他说道:“改之过谦了,你我相识也非日浅,这点儿事情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我听说你把楚州商会的章程和会费缴纳的额度给改了?”

      王静辉说道:“来珍泉兄,你刚回来咱们进客厅再细说!”说着便拉着李管事来到后厅,镇上一杯茶水放到李管事身前说道:“你不是一直在汴都吗?怎么连楚州发生的事情都这么清楚?”

      李管事笑道:“改之你在楚州这边动静这么大。我能不知道吗?!商会的商家已经写信通过快马把这个消息送到汴都商会分部那里去了,他们一开始想让我给你说情,对修改章程他们没有意见,但对会费重新修订,他们可是意见大着呢!不过后来我又接到消息说不用让我和你说情了,说事情已经解决了,弄得我糊里糊涂的,所以只有问你了!”

      王静辉给自己也倒了杯茶,坐在李管事地对面说道:“珍泉兄,其实这件事我应该和你商量一下再做打算的,不过事出紧急,所以我才贸然向商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好在商会成员比较认可才获得通过,现在想来还是我太心急了!”

      李管事问道:“商会的人已经把你定下的章程交给我看过了,他们也把你的意思告诉了我。把商会会费从楚州财政中独立出来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我也知道你担心这笔会费被其他官吏贪墨,不过现在你在楚州不是挺好的吗?那些官吏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地!”

      王静辉知道他说自己吏治严明,笑着说道:“是啊,如果我一直在楚州坐镇的话,手底下这些官吏自然是不敢胡来,但大宋例律规定的是一个官员任期是三年,当然也有可能连任,不过我是驸马,身为外戚自然有许多不便的地方,一旦任期一满,调离楚州这是肯定的,所以我希望能够在剩下的时间里把楚州地事情给理顺,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样就算我不是楚州的军州事,在以后的日子里面也不会有官吏轻易想打这笔会费的主意!”

      李管事笑道:“改之,你思虑过于周全,谁能够控制的好身后的事情呢?我看楚州商会这些人里面也没有几个杰出之士,目光短浅,说不定以后你的继任者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便可以收买他们,这笔会费终究还是会落入有心算计的人的手中!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商会的成员如果在会费上和官员相互勾结打主意的话,那他们自己离被压榨也就不远了!”

      王静辉听后有些惊异的看着李管事,他从来没有想到经商是把好手的李管事居然能够看通这一关节,不禁有些惊讶。

      李管事看他地目光中有疑惑。便苦笑道:“改之。你也不用这么看我,我也是经商大半辈子地人了。从小便和徐叔东奔西跑,也常常和官吏打交道,这里面的事情我清楚地很!商人逐利,天下人何尝不是如此。不过如果要是他们自掘坟墓,你无论怎么预防都是无用的!”

      王静辉听后心中也是翻倒着五味瓶:自己今天所努力的一切真的能够改变历史吗?是不是命运又再和自己开玩笑?!他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不过是一会儿功夫他也就对此释然了,对李管事说道:“珍泉兄,我们之间也不用说什么大话了,诚如你所说地那样,但我既然站在了这个位置上,就必须尽自己的力量,至于身后事,我也管不了这么多。唯有‘问心无愧’四个字而已!”

      李管事认识王静辉也有近四年的时间了,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平时接人待物都是温和的很,但他商人敏锐的知觉告诉他:越是这样的人,心中一旦做出决定那必然是决绝无悔的!反观王静辉和他在一起的经历,无论是收容孤儿还是汴都抗灾防疫,王静辉决定后从来就没有后退过一步,那份执著也着实令他为之惊叹。

      两人说完后,相顾无言。但李管事颇为能够理解王静辉的心思,说道:“改之,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尽力的尽管说,只要是我能够做到地,定不推辞!”

      王静辉也庄重的说道:“珍泉兄,日后你将随我一同见证大宋一天天走向强大!”

      送走李管事。王静辉来到他的书房,书房中李慎正在向蜀国公主请教诗词的问题。王静辉自以诗词出名后,就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以免日后穿帮,所以在和蜀国公主在一起的时候,那一套诗词理论常把娇妻哄得很开心,连带着蜀国公主的品位直线上升,诗词水平也是高的很。李慎虽然是个不世出地小神童,但要是论起诗词功夫,他还要和蜀国公主多学两天才行。

      王静辉摸着李慎的头说道:“你爹爹刚从汴都回来,转日便要南下杭州和泉州有要事去办。慎儿,今天我就放你一天的假,回家好好陪陪你爹爹,让他见识一下你学业的水平如何,也让他高兴高兴!”

      想到李慎是自己和徐氏利益结合的象征,王静辉也不时觉得有别扭,不过刚才在前厅和李管事的一番话,终于解开了这段心结,李管事固然是这个时代士林所不耻地商人,但在王静辉的心中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盟友这么简单了,他要让李管事来随他一同见证大宋的强大,从此他和李珍泉的合作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李慎知道父亲对自己期待颇高,也想让父亲知道自己最近学业大有长进,将来一定会在考场上有不俗的表现,所以这次便没有推辞,而是向王静辉夫妇请安后便从自己的房中收拾了一下回家去了。

      王静辉正想走过去抱一下蜀国公主,没有想到书房的门又开了——赵公公端着一个托盘,将两杯茶水放在他们之间的矮几上,便又退了出去。这不禁让王静辉有些气结,自从这个赵公公来到他这里后,自己和蜀国公主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的亲亲我我了,旁边有个神出鬼没的赵公公,让自己的娇妻老是心中有些担心被他给撞破,弄得王静辉对赵公公十分的火大。

      王静辉见到赵公公走出书房后,便以最快的速度抱着蜀国公主,刚说:“娘子……”蜀国公主便说道:“相公,林护卫他们从汴都开封那里回来了……”

      王静辉这才想起来自己让林护卫带着八名侍卫护送曹老太太赏赐给公主的四名“侍女”回汴都的事情,说道:“他们回来就好,让他们做的事情都办妥了吗?怎么这么长时间,连李管事都从汴都跑个来回了,他们怎么才回来……”他还正问蜀国公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娇妻的脸上正泛着红晕,这不同于以往娇妻害羞的脸红,还以为蜀国公主生病了。急忙问道:“娘子是不是有些不舒服?来。让我给你把把脉……”

      正当王静辉想给蜀国公主把脉诊断的时候,自己地娇妻却把手急忙抽回来。不让自己给她把脉看病,这让王静辉十分纳闷,正想询问地时候,蜀国公主连红红的说道:“相公。我没有什么大碍地……”

      王静辉知道历史上的蜀国公主才活了三十岁,其中固然有驸马王诜的背情负义使蜀国公主郁郁寡欢导致最后的悲剧发生,但蜀国公主身体弱也是很重要地一方面。自成婚以来他便时刻呵护着蜀国公主,让她每天都快乐的在阳光下生活,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医术使两人能够白头偕老,所以他对蜀国公主的身体状况是十分敏感的。他着急的说道:“娘子,为夫便是天下最好的郎中,你不要听那帮庸医的话,生病了必须让我好好给你诊治!放心,为夫的医术天下无双。就是阎罗王来了,我也会让他乖乖的回他地老家去……”

      蜀国公主看到王静辉那份心急的样子,心中一片温暖——终究是自己没有看错人!平时说话极为利索的蜀国公主此时扭扭捏捏的说道:“相公,这段时间我很想吃酸的,而且胃口也有些不舒服……”

      王静辉尽量掩饰住自己的不安,用温和的话说道:“娘子不用担心,你这些都是小毛病,不是很难治愈的!让为夫给你把把脉。开出对症地药方,我给你亲自做药,保证不会苦的!”

      王静辉知道蜀国公主吃药怕苦,所以要是她生病的时候,王静辉一定会想尽办法让她吃的药是甜丝丝的。此时的王静辉那还有一个大宋学士地样子,额头上急得都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儿。就像哄小孩子一样想让蜀国公主把她的玉手伸出来让他好确定娇妻所患的是何种病症。

      蜀国公主看到王静辉那着急的样子,突然轻笑的用她的手指点了点王静辉的额头说道:“你真是个呆子!我……我半月前便感到有些……我让赵公公把过脉了,没有事的!”

      王静辉急着说道:“赵公公?!赵公公他知道什么!看病这回事还是为夫来做更有把握,连圣上的病都是我来看的,如果娘子有什么不妥,赵公公就是死……”

      蜀国公主听王静辉越说越离谱,急忙用手捂住了他的嘴。就在这个时候,屋外传来了赵公公那招牌似的咳嗽声,王静辉心中暗骂道:“这个该死的老家伙,老子不是已经把你的咳嗽病给治好了吗?怎么还没事来打岔!”

      蜀国公主用手捂住王静辉的嘴不让他出声,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相公,我想……赵公公以前是侍奉仁宗皇帝的亲随,是得到太医院国手悉心指点过的,他老人家告诉我这是喜脉!”说完便松开捂住王静辉嘴的手,满脸通红的站在他的身边。

      “喜脉?!喜脉?!”王静辉的嘴巴虽然被松开,但一时间在心中尽是翻腾着这两个字眼儿,嘴巴张成了大大“O”型半天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便兴奋的高声叫到:“我终于可以做爸爸了!”还没有等他继续叫下去,赵公公响亮的咳嗽声便又在他的耳边响起,吓得他急忙收住了嘴巴,激动的握住蜀国公主的双手,轻声说道:“娘子,刚才……嗯,刚才你说得是真的吗?!”

      蜀国公主原本低得就很低的头低得更低了,如蚊子在唱歌:“嗯……”

      王静辉心中高兴的都想要上房了,这是他来到这个时空后最高兴的事情,再也没有自己将要当爸爸更好的消息了!

      “赵公公已经把消息传到汴都了,老祖宗已经知道这事了,不过她让林护卫又把侍女送了回来。我想以后几个月就不能够再侍奉相公了,又她们来照顾相公,我也放心……”正当王静辉高兴的不知道该怎么表示庆祝的时候,蜀国公主的一番话又把他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虽然他心中又把慈寿宫的曹老太太给腹诽了一番,但还是挤出了笑脸对蜀国公主说道:“娘子不用为这种小事费神,现在你怀有生孕,不宜想得过多,这样会影响到你的身体的!来,让为夫把把脉,好让你们两个宝贝儿平平安安!”

      不过蜀国公主这次没有顺从他,说道:“相公,老祖宗也是为了我们好,那四个侍女琴棋书画皆通,是老祖宗一直带在身边的,朝中有多少大员都在看,老祖宗都没有舍得给,你还是……”

      王静辉没有等蜀国公主说完,便轻轻的吻住了她的樱桃小嘴,半晌后才离开说道:“娘子,当我在颍王府邸书房中写下《上邪》的时候,心中就只有你一人,今天、未来、直到我们老的走不动的时候,到我们都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我的心中也唯有你一人!”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时代

      ------------------------

      王静辉安慰好蜀国公主,便给她把脉确定她的身体无恙后,心里才放心下来。蜀国公主确实是坏有生孕了,估计已经快两个月了,这让他有些自责——自己虽然深爱着妻子,但对她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连妻子还有两个月的生孕,自己都不知道,看来自己也真是够失败的。

      蜀国公主待王静辉给她检查完身体后,便从袖中拿出一片黄绫说道:“夫君,这是老祖宗的手诏,说是让我回到汴都宫中待产。”

      王静辉接过曹太后的手诏,这是由林护卫带回来写给他的,对于曹太后这样的安排,也是在他预料之中。蜀国公主现在已经怀有生孕,这不仅对于王静辉,对于大宋皇室也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蜀国公主温柔端庄,是皇室宗族女性的代表,除了慈寿宫的曹老太太和历史上被史学家称为“女中尧舜”的高皇后外,她的声望可是最高的,众位女性皇族中也唯有她的品行可圈可点,让人无可挑剔。

      王静辉看过手诏后倒是没有提及那四个侍女的事情,只是说“急盼蜀国公主能够早日回到汴都休养待产云云”,不过他还是能够感觉得到曹老太太那种既气愤又欣慰的心情的。对于曹太后给他拉皮条,王静辉知道这是这个时代普遍的状况,出于祖母对孙女的一种爱护。四个侍女都是从小跟随太后的,自然不会和公主争宠,如果要是自己在外面寻回来一个侍妾,难保不会借着宠爱来欺压公主。这样岂不是就要走上历史上王诜的老路?

      想到这里。王静辉苦笑的摇摇头:自己是真心爱上蜀国公主,并非爱这驸马地权势和荣耀。考虑这么多干什么?不过那四个侍女是万万要不得地,对于自己的婚姻,王静辉看得是非常神圣地,不管蜀国公主介不介意。那也会给自己带来阴影。

      王静辉想了想对蜀国公主说道:“娘子,太后手诏说的有理,汴都开封那里有比较好的条件来照顾娘子,况且那里还有圣上、皇后在那边照拂,你在汴都静养待产,为夫也放心的许多。现在你怀有生孕不过才两个多月,路上走得慢些,倒是不会影响你和孩子地身体,如果再拖延一个月,那可就很难说了。所以还是早作收拾的好!”

      以这个时代的卫生条件,不要说养大一个孩子了,就连怀孕待产也会将母子至于险地。王静辉虽然自己就是个名医,但在这个缺少必要药品的时代,他也没有多少把握来保证蜀国公主的平安,所以还是送到汴都开封待产最为稳妥,那里有自己培养的产婆,还有众多大内御医。安全系数远比自己这里要高的多。

      当蜀国公主接到这份太后手诏的时候,她就知道这次他们夫妻二人恐怕又要分离一段时间了,虽然这是为了孩子好,但终归是心里很难受,所谓十月怀胎,这中间顺利的话也将近有【创建和谐家园】个月份见不到自己的夫君了。

      蜀国公主有些伤感地说道:“夫君。妾身这一去汴都恐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见到夫君了,夫君要好好保重身体……”毕竟结婚还没有多久,又要这对壁人长期分离,蜀国公主一想起来便觉得鼻子发酸,话才说到一半,眼眶中泪珠便滴了下来。

      王静辉见蜀国公主如此难过,连忙好话宽慰了她一阵才哄好了妻子,对此他也很难受,他是希望陪在妻子的身边等待这个新生命的降临的,不过为了母子平安,他唯有狠心把蜀国公主送到汴都去了。

      三天后,虽然面临大宋皇家海运紧张的筹备工作,王静辉还是把一切事宜拜托给薛向之和李管事,他要亲自护送蜀国公主从楚州走水路乘船到泗州转进汴河直至永城,到了永城这便是他能够送出去的最远距离了。按照大宋例律,在职地方官若是没有皇帝的诏令是不准走出所辖地区的,王静辉是淮南东路地转运使,所以便送到淮南东路的最北端。不过到了永城,这已经接近全程的三分之二了,再往前出淮南东路走一天便是应天府了,到了那里便是大宋最繁华的经济圈,各种条件也要好上许多,也让王静辉放心一些。

      一路上王静辉尽心竭力的进一个丈夫的职责来照顾蜀国公主,希望能够以此来弥补自己地遗憾。由于蜀国公主怀有生孕已经让王静辉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这一路上吩咐船家缓缓行驶,他倒是和蜀国公主一起难得过了十天平静悠闲的生活。不过再长的路程也有到尽头的时候,两口子在不知不觉中便到了永城,这里便是分手的地方了,王静辉尽量稳住自己的情绪,温柔的在蜀国公主光洁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便让船家开船了。随着渐行渐远的客船,泪水模糊了王静辉的双眼……

      尽管有蜀国公主这一路上的劝说,但那四名侍女终究还是被王静辉送上了和蜀国公主一起回汴都开封的船,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他将一封信悄悄的交给了林护卫,让他面呈圣上转交给曹太后。这是一封【创建和谐家园】,是王静辉在临别前的晚上写好的,他向曹太后谢罪,但以此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希望能够得到曹太后的谅解以成全他对蜀国公主的情份。

      来的时候是十天,但王静辉为了赶时间,在送别蜀国公主之后便在永城乘快马一路奔向楚州,这中间只用了四天时间。通过薛向之和李管事的汇报,他得知几乎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航海大船和货物已经进驻阜宁和盐城两地的港口,只等待装货上船还有补充供养后便可以跨过大海驶向高丽和倭国。

      除去负责走私食用油任务的十二艘大船正在执行“秘密任务”外,这次参加海外贸易的船只总共大小九十三只,其中大宋皇家海运地船只便有六十只。其他地船只都是杭州和泉州等地闻风而动的大商家。另外还有十三艘大型大宋水军战船作为护航舰队。装备了目前这个时代最先进地海战武器,并且在王静辉的一力苦谏下还装备了包括近二百颗由弩炮发射的震天雷在内等各种火器。

      现在一颗震天雷的制作成本在三百贯左右。可谓是大宋最为昂贵地火器,舰队上装备的这些火器的总造价便超过了八万贯,着实的让老丈人和韩琦等人心痛的很。不过王静辉给他们画的“大饼”更加诱人——以贸易来养军,把这些震天雷运送到高丽。给那些【创建和谐家园】掩饰一下,相信以震天雷的卖相在那里卖个六七百贯甚至更高的价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用“外国人”的钱来替大宋制造震天雷,这样也可以大大地减少军费支出。

      不过王静辉当初在福宁殿中的高级会议上提出这份建议的时候,就遭到了枢密院上下的坚决反对,连一向和他关系甚为密切的郭逵都站在了对立面上。面对这样的局面,王静辉倒是没有感到奇怪,如果没有反对的声音反而倒是不正常了,对此他自然有一份能够立得住脚的说辞:高丽也和大宋一样承受着辽国地军事压力,震天雷正是用来拉拢抗辽盟友用的。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相信高丽朝野的有识之士定能够看到它的价值,以此为契机形成联盟让高丽成为大宋坚定的属国,这是有利无害地;高丽和大宋距离千里迢迢并不接壤,况且震天雷可不是这么好做的,以当今天下各国的科技水平和大宋严格的保密工作,高丽人根本就无法制作震天雷,到时得罪了契丹人的高丽会更加重视这一威力巨大的武器。这就是把高丽绑上大宋战车的绝佳绳套……

      王静辉的一番说辞让福宁殿中的众人大眼瞪小眼,枢密使富弼心中虽然觉得不大妥当,但王静辉的解释也是滴水不漏,倒是先前反对的郭逵在这个问题上说了句公道话:“如驸马所说,向高丽人贩卖震天雷于大宋来说是摆利无一害,倒是甚合兵法中‘远交近攻’之精神!”

      郭逵是老丈人一手提拔上来的枢密院高级官员。虽然现在心目中的枢密副使变成了什么“大宋参谋部”总参谋长,但也好过被文官弹劾到乡下钓鱼要强得多,对于郭逵的意见,英宗赵曙还是非常重视的。王静辉看到英宗赵曙点头表示同意,真想抱着郭逵亲两口,这家伙真是太可爱了,把后世的地缘政治学简单的给用《孙子兵法》来概括了,这比什么都有威力。

      福宁殿这次关于震天雷的会议虽然没有像以前那样全票通过,但枢密使富弼也并非小气之人,他也能够看到这中间对大宋巨大的利益,不过就是担心震天雷的制作方法和火药的最佳配方被高丽人给破解了。为此王静辉也借着给他治疗足疾的机会到他的府上亲自做解释——大宋发明火器应用到战争中已经几十年了,也没有做出最佳威力的火药,高丽人对火药的用途还停留在烟花炮竹的层次上,几十年也未必能够达到大宋的水平,到那个时候大宋早就有“更威力巨大”的新型火器了!

      富弼知道王静辉手里肯定还有货没有拿出来,但枢密使的身份和一贯的修养可没有使他变得像郭逵那样,只是静静的说了句:“后生可畏!”这件事便两清了。于是最终枢密院在这个问题上点了头,在船上携带的震天雷不仅是要出口到高丽的,同时也是想借着这次远航出海,给那些常年在这片海域十分活跃的辽国、高丽、女直等海盗一点儿颜色看看——一枚震天雷要是击中这个时代的木船,只有一个——铁定是喂鱼的!而且震天雷爆炸的“声光效果”也会给这些强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以后行驶在这条航线上的大宋船只是一道护身符。为此王静辉还把负责这次护航的都指挥使李济源叫来单独和他谈了半天,把富弼写给李济源的信件也交给了他,相信李济源会执行自己的策略地——碰上海盗不要把所有地海盗全干掉,留几个回去报信。这样更能够起到威慑作用。

      由于王静辉急于让大宋统治高层看到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决定一旦装船完毕就立刻起锚赶往高丽,等九月十月再返航。以避过六月到八月地台风高发时期。事实上这条航线如果计划好的话一年可以往返两次,虽然王静辉一上任便开始做外围的配套工程,年初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出海地准备,所以也唯有如此了。

      送走蜀国公主后。王静辉仅在楚州处理了两天的公事后,便马不停蹄的来到盐城港口,这里与他一年前来此的时候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兴国银行在阜宁和盐城投下巨资在这里几乎是凭空建了一个港口,除了从附近渔村和城镇中吸纳劳动力外,还有三千厢兵直接从涟水军赶来就地转业成为两个港口的码头工作人员。

      建好港口除了管理港口需要大量劳动力外,还有快要完工的几个造船作坊等航海配套作坊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按照王静辉的设想,还会发展近海航运,这就进一步需要劳动力……王静辉这才意识到:这个画给老丈人的“大饼”可玩大了!照这样计算。以后地这个由小渔村变化来的港口小镇在日后的岁月里面将会急速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不下五万的城市,这可就和距此进三十里地的盐城不相上下,估计阜阳那里也是这个状况。

      这个王静辉在地图上看到新标明的刚由渔村升级为城镇的港口小城纯粹是由他策划产生的副产品,充分发挥综合效应后,估计涟水军就要干脆并到楚州来了。估计现在最郁闷地便是楚州的邻居涟水军了,由于王静辉在楚州大搞给厢军找饭碗的活动,再加上老丈人和枢密院与中书的强力支持,几乎厢兵是要多少有多少。不过这些厢兵大部分可都是就近从涟水军抽调的,而且这海外贸易一开始,涟水军的水军直接就变成了保镖,这还不够,连杭州和泉州那里地水军也是抽调精华赶往楚州该行做保镖了。按照王静辉的计划,他还会和老丈人与枢密院继续交涉。让这支强大的“临时保镖”干脆成为“专职保镖”,以此为基础来发展一支新型海军,不过这支海军将会有强烈的经济色彩而已。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5: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