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宋风戒念》-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静辉从袖子中拿出一个瓶子,赵顼一看到这个瓶子就脸上一红:这正是王静辉上午让他品酒的那只装酒的瓶子。王静辉看到赵顼有些脸红,也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圣上,这是微臣自己密制的烈性白酒,臣的小聪明便是围绕这烈性白酒开始的。”说完他便打开瓶子,一股酒香立刻散布到福宁殿中。

      英宗赵曙非常好奇,便自己走下御案来到王静辉身前,接过瓶子放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辛辣的酒香几乎逼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连忙拿开才好受了些。赵曙奇怪的问道:“先生所密制的白酒果然是性烈非常,但这种白酒有什么用处呢?”

      王静辉并没有正面回答赵曙的提问,反而说道:“殿下、各位大人,这世间万物如果运用的好的话都可以变成杀人之物,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完全控制瘟疫,而西夏和辽国却没有这个本事,我们便可以把患上瘟疫的人放到他们的军营旁,不出半个月,就算他是天兵天将也好,恐怕也会无声的被杀死半数甚至是全军覆没!这区区白酒看似无用,但如果用好了,照样可以是西夏陷入一场危机!”

      王静辉的话音刚落,殿中的众人仿佛觉得仿佛赤身裸体的处于数九寒天一样的寒冷:这个才子可真是敢想啊!不过正是在他的建议下汴都的瘟疫才得以快速平息,难道他真的能够控制瘟疫?!

      赵曙问道:“那先生将会怎样来用这白酒呢?”

      王静辉说道:“圣上,我密制的白酒不是直接酿造而成,而是将买来地白酒经过蒸馏提纯后才得到地。酒性浓烈无比。契丹人和党项人世代居于北方苦寒之地。他们对白酒,尤其是烈性白酒视为最佳的饮品。试想这样地烈性白酒。我大宋人是喝不惯的,但如果到了辽国和西夏,肯定是会受到追捧的!”

      副枢密使郭逵不屑的说道:“久闻改之精通商贾之道,没想到此时还想贩卖给敌国白酒来发财。不过这却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来削弱敌国地实力!”

      王静辉听到这话后也没有反驳,反而淡淡的问道:“郭大人果然见识高明,微臣是对经商有些心得。不过请问郭大人,发动战争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有哪些物资是必须要准备好的呢?”

      郭逵此时也有点火大,没有好气的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古来打仗必须的!”

      王静辉笑着说道:“多谢郭大人赐教!圣上、各位大人,我大宋对酒是采取专营的,因为酿酒会使用大量的粮食。在年景不好的时候,还需要限制酿酒的数量,以节约粮食来供子民食用。这酿酒我可不懂,一瓶酒需要用多少粮食这些我也不懂,但我这瓶白酒是在原有白酒基础上四次蒸馏才得到地,这么一瓶白酒就需要其五六倍的普通白酒来蒸馏才能得到这一瓶而已。我的第一条策略便是制作这种白酒卖给西夏,党项人肯定会上钩,我们便把制作这种白酒的方法教给他们。我想能够挡住党项人对此酒的追求,那是不可能的,到时候西夏的粮食就会分出一部分来酿酒。各位也都知道,那西夏自己产粮有时还不够吃,哪来余粮来制酒?这就够折磨他们的了,当然这只是最简单地方法。”

      枢密使富弼等人才开始明白王静辉拿出白酒的用意。但富弼也犹豫的说道:“这样的方法虽好,但实施起来效果如何却是大有问题,改之刚才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喽?”

      王静辉说道:“富公所料不差,这个方法还不足以对西夏有什么伤筋动骨地损失,但使用白酒也不是就这一种方法,还有更好的用途。我闻谅祚这次遣使来贺,送上马五十匹,来求唐史、九经、册府元龟以及正至朝贺仪来还所献马。这马匹可是战争中的重要资源,而我大宋不产好马,连汴都大街上拉货的都是牛车,以至于守城还可,但在野战中那是会要吃亏的,甚至在平原上就会遭到一边倒的屠杀!谅祚来用马换书,这也只是暂时的,规模不会太大,但如果是用这种酒来换马,那即便西夏的统治高层下令阻止,我想他们手下的人也会为了喝酒而偷偷的走私马匹到我大宋来!”

      韩琦笑道:“西夏每换一匹马,就相当我大宋多出两匹马,改之好算计!”

      王静辉笑着说道:“这都是小道,如不了韩相的法眼。不过刚才郭大人曾说道:兵马未动,粮草现行。其实在此之前还要对敌国要知己知彼,我们可以让细作扮成走私白酒的贩子来深入敌国,以这样的身份来获取敌国各方面的情报,这要比走私马匹更重要。”

      富弼拿起王静辉的酒瓶闻了闻说道:“这种白酒这么烈,恐怕西夏人当真是不会拒绝的,不过到底是给他们制酒的方法来空耗他们的粮食呢?还是我们自己造,用来换取马匹,还是让细作打着走私的幌子来刺探西夏的情报呢?”

      郭逵此时也对王静辉收起了轻视之心,说道:“当然是我们自己造,用来走私马匹和刺探情报用了!毕竟能够获知敌国的消息才是最重要的,这马匹也可以慢慢来。”

      王静辉笑着说道:“我更赞同郭大人的想法,毕竟把造酒的方法告诉党项人,谅祚一纸诏书便可以绝了后患,那我们会很吃亏的,毕竟买酒的不仅是党项人,我们也可以朝契丹人换马。微臣尝闻当年西夏李元昊尚未立国的时候,大宋和辽国正在互相征战,当时大宋的马匹来源主要就是从西夏购得;现在反过来了,自‘檀渊之盟’后,宋辽相对缓和。而我们大宋和西夏之间的战争又开始了,大宋便改从辽国买马。契丹人同样也不会拒绝这样地烈酒,用它来换马是最适合不过地了。”

      英宗赵曙又问道:“这种酒的制作要比寻常酒耗费更多地粮食,大宋要怎样才能满足这么多的粮食呢?”

      王静辉说道:“正如圣上所说,这种酒虽然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口味。但其缺点便是耗费粮食巨大,好在我大宋人对这种酒不是很喜好,否则那可真是【创建和谐家园】烦了,不过微臣的意见是我们大宋也不制作这种酒。”

      司马光好奇地说道:“这种酒既然不是送给西夏,我们自己也不造,那还有什么用处?难道是要送给辽国吗?!”殿中的其他人对司马光的疑问都深有同感,因为王静辉拿出这瓶酒后,说来说去都是个两难选择,要是大宋自己造这种酒,虽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利益。但这粮食可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大宋是大小天灾不断,粮食是赈灾的必需品,哪里还有这么多粮食来酿酒?

      王静辉笑着说道:“司马大人说的对,我正是想把这种酒送给辽国!”他的话一出口后,殿中众人的嘴巴都成了o型,王静辉也不管他们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我们可以设计让辽国来钻这个圈套,借辽国之手来完成造酒计划。我们可以从辽国来购买粮食或是白酒,然后就地加工后再高价卖给辽国和契丹,这种酒是他们一旦喝上了,就会觉得他们自己产地酒如水一样,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话对于酒鬼来说也是同样有效的!这样形成循环后,我大宋除了可以平添很丰厚的利润外,还可以从辽国和西夏轻易的购得或者走私战马,在两国接着走私的名义来刺探敌国的虚实,顺道削减敌国的实力,尤其是粮食供应!”

      这样使用烈性白酒的方法可是王静辉苦思一个下午才想出地最佳解决方案,毕竟为了扰乱对方的粮食供应而把造酒方法传给对方,这买卖怎么看都不是很划算,对方可以轻易的使这条计策失效;如果由大宋自己来造酒,钱是有了,但粮食供应又是个问题。想来想去都是个两难选择,不过好在他是从二十一世纪空降到宋朝的,来料加工这么简单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这样做虽然麻烦点,却可以使白酒攻略地效益最大化。他可不相信喜欢喝惯了烈性酒的游牧民族喝到他做的白酒后,还能忍住不再喝,这东西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毒品,只要你喝了,就不怕你把它给戒了。

      当王静辉把自己关于白酒的策略说完后,殿中众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司马光和英宗父子对契丹人和党项人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但郭逵和富韩三人可都是和游牧民族较量过的,虽然他们不知道毒品,但他们也知道这种酒如果投放出去会有什么后果,那可项赚钱的大买卖。但就是这么一项生意,到了这个才子手中,居然有这么多门道,这是他们很难想象的。

      如果说王静辉刚才和他们提到可以用瘟疫来无声无息的解决敌国大军,在他们眼中那是个天方夜谭的故事,但这个才子用白酒来削弱敌国的实力的法子,他们百分百的看好。非常实用,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不说,而且又不会伤害到本国的粮食供应。这使得所有人对王静辉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富弼和韩琦,别人不知道王静辉的幕后事情,他们可是了解的比较多的,联系在一起回想起来,这个才子的智谋可不是一般的高,幸好他是大宋人,若是契丹人、党项人,那大宋可就麻烦了。

      就在殿中众人一齐夸赞王静辉的计策甚妙的时候,王静辉说道:“圣上,各位大臣,不管是用白酒或是其他什么东西来打击辽国和西夏,这些不过是软手段,是在双方发生战争前对敌国所使用,用来削弱敌国的方法而已,即便成功也只是很大程度上瓦解了敌国的战争基础,本身并不能代替战争的作用,两国的恩怨到头来一切还是要回归到战场上来做最后的一决胜负。试想夏主谅祚如果识破了这种白酒对西夏的危害,他完全可以以雷霆手段来断绝白酒交易,那光是靠走私等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来削弱敌国实力还是很困难的。”

      殿中众人听后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枢密副使郭逵此时对王静辉已经大有改观,问道:“难道改之除了‘软手段’外,还会统兵作战这种‘硬手段’不成?”

      Www.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七十三章 献宝

      王静辉笑着说道:“微臣可没有什么统兵作战的这份天分,不过我倒是有些办法让我大宋的士兵能够使用上威力更大的武器。我大宋没有好马,虽然可以买马,但这优秀的骑兵可不是一天半天就能训练好的,所以与西夏人的战争还是要发挥我宋军将士的长处为好。游牧民族自马背上长大,就现在的情况来说,我们大宋要是进攻他们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好果子的,但我大宋善守,可以通过改进所使用的武器来杀伤敌人。等再过几年慢慢积累实力,我大宋强盛起来后,在对其施行报复,一举平定边寇。”

      当王静辉说到宋军善守的时候,富弼和郭逵的脸上都有点发烧,不过当听到王静辉有办法可以发明威力更大的武器来守城,心中又来了精神,郭逵连忙问道:“改之有何妙法来改进守城武器?”

      王静辉笑着说道:“大人,我心中虽有几种小玩艺,但还需要见过我大宋将士手中的武器才可以进行改进,要是设计新武器,那仓促之间还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不过我主要改进的便是将士手中的火器和弩箭,大人可以想想,如果将士们手中的火器爆炸威力越来越大,手中的弩箭可以用更少的力量射出去更远的距离,那他们守起城池与敌军交战时可以减少自身的伤亡,大量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那岂不是更好?”

      英宗赵曙说道:“先生既然有办法来改进将士手中武器,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富公,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吧。先生但又什么所需之物。可以和富公商量,尽快把新武器改装好。也好让我将士用上更好的武器。”

      王静辉此时想到最多地便是武器制作地保密的问题。对于弩箭地改装,想瞒过西夏和辽国是不可能的,他们那里也有很多【创建和谐家园】的能工巧匠,只要他们俘获样品。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便可以仿造出来。但他提供的【创建和谐家园】,这可是非常重要地东西,如果保密严格,那对方除了不断的实验来改进配方的话是没有其他路可走的。王静辉也知道宋、辽、西夏和后来的金、蒙古相互抗衡的时候,这些国家可没少从宋朝这里学去先进武器的制造方法,这促进了原本战斗力就很强悍的游牧民族武装手中装备的提升,并且给宋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正是宋朝地先进装备被蒙古人学去后,用来征服西方,可是出了很大的力量。这样的错误,王静辉可不想犯上第二次。

      王静辉考虑了一下说道:“圣上。现在微臣最有把握的便是改进【创建和谐家园】,使其爆炸威力达到最佳状态,不过微臣有很大的隐忧,不吐不快!”

      英宗赵曙好奇的问道:“先生有什么可担心的事情尽管说出来,如果在朝廷力所能及之内,尽量办到!”

      王静辉说道:“我中华自千百年来不断的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战,微臣广阅史书,可知先秦时代秦国地祖先就有很多帝王战死疆场。后虽有秦皇、汉武、唐宗、隋帝都曾打败过游牧民族的武装,并且使之百年不敢窥伺中原,但这些游牧民族始终成为我中华心腹之患,由五代十国到现在,这些游牧民族更是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是前所未有过的!这中间除了我中华内部不断有战火内耗让他们钻了空子的缘故。但中原的能工巧匠不断被其收入麾下,为其带去了先进地武器制作知识,还有耕作手段,这恐怕也是使其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司马光很快便明白了王静辉话中的意思,接道:“改之说的是怕你所改进的武器会流入敌国之手,我大宋反而会受创?”

      王静辉说道:“司马大人说的是,微臣担心的便是这个。那【创建和谐家园】改造瞒是瞒不住的,在战争中总会被敌人缴获些,他们的工匠也可以照葫芦画瓢制作出来,不过微臣的【创建和谐家园】是很重要的,且火器杀伤力大,攻城使若使用得法,用其炸毁城门,炸塌城墙也亦非难事!守城可是我宋军唯一强过西夏和辽国的优势,如果这【创建和谐家园】泄露出去,那我大宋的城池岂非不保?这正是微臣所担忧的!”

      听了王静辉的话后,英宗在御案旁来回走动,而殿中群臣也感到非常诧异:火器的威力是非常大,但就现在宋军所制作出来的火器,种类虽然数不胜数,但要是论威力,恐怕想把城墙炸毁,这个难度可就实在是太高了。如果王静辉真能够制作出来这种【创建和谐家园】,那确实是件威力非常巨大的火器了,不过这种火器的制作方法若是被敌国知晓,那以后大宋将士恐怕连守城也是难逃一劫了,这可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过王静辉只是想把火药的配方改善到最佳配比状态,他肚子里面那点儿货虽然也知道【创建和谐家园】油、黄色炸药的做法,只是在宋朝,你让他上哪里去找浓硝酸和浓硫酸?但是他还真想把【创建和谐家园】油给做出来,毕竟这东西虽然是炸药,但同时对心脏病的急救也是非常重要的,速效救心丸那可是达仁堂的宝贝儿,哪这么容易仿造的,相比之下制作【创建和谐家园】油便成为王静辉另外一项更为实际的选择了。做出【创建和谐家园】油可以在保住苏轼老婆的小命,还可以用在军事上,用这家伙做出的固体炸药威力来摧毁还不是钢筋水泥构成的这个时代的城墙,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难度。就算用普通火药做成炸药包来炸城门,那也是足够了。王静辉这么夸大火药的作用,一方面这个东西就是热兵器的前奏,大力发展火器是一个潮流;另外一方面用火器对攻城所起的巨大作用,来吓唬一下英宗赵曙和其他大臣,给他们敲敲警钟。让他们注意所有先进技术的保密。这也有利于对抗敌国入侵。

      枢密使富弼说道:“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地地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王静辉笑着说道:“其实想要做到保密地方法很多。只要朝廷有心就可以做到保密,关键就在于朝廷能够有对关键武器制作方法严格保密的心思,这就足够了。比如说在汴都附近湖里面找个小岛,再雇上些老工匠在岛上专门负责制作火药。周围再有禁军严格把守,断绝内外消息流通,相信辽国和西夏想要得手也不是件很容易地事情,具体怎么做,富公比我会更有经验!”

      枢密使富弼听后笑了笑,王静辉继续说道:“我这里还有几件小东西,在外面,请圣上允许让侍从给取来。”

      英宗赵曙听后也很好奇王静辉会带来什么东西,传唤宫中太监到外面将王静辉的东西给取进来,很快有一大一小两个长方形木盒子被带上殿来。王静辉把其中那个大木盒子打开。从中拿出一个长约一尺半的绣筒,两头镶着水晶,不过众人还是认出了这镶在竹筒两头的不是水晶,而是风行富贵之家地玻璃茶具的玻璃片,但他们还是不懂王静辉的意思,好奇的等着他来解释。

      王静辉手中拿着那个竹筒,笑着说道:“这是微臣制作的小东西,虽然不能用来上阵杀敌。但却有一项极大的好处,可以用它来看到远方的物体,尤其是站在高处,用来观察附近有无敌军出没,更是方便。”

      这个两头镶着玻璃片的竹筒便是王静辉匆忙之间制作的望远镜了,此时玻璃作坊的工匠凭借这王静辉不惜成本地投入研究。已经掌握了如何烧制高纯净度的玻璃技术了,并且靠着积累下来的经验磨制出来的透镜,虽然还不能制作显微镜,但用来制作望远镜是足够了。王静辉就是再傻也知道望远镜在军事上的作用是巨大的,在颍王赵顼来找他想办法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将望远镜制作出来,投入到军事用途中去。

      费了很大劲,总算用竹筒来替代镜身,做成了这个还显得非常粗糙地家伙,虽然不能调焦,但匆忙之间做成的东西也能够展示其军事价值了,相信殿中的各位都是明白人,尤其是郭逵这样曾经指挥部队作战的军人,更应该明白这个丑陋的竹筒所具有的价值。等以后有时间地时候,王静辉会制作出更加精制的,并且具有调焦功能的望远镜,但现在也就是展示一下它的功能,就将就着用吧。

      英宗赵曙接过望远镜,一只眼眯着看望远镜,王静辉看他拿反了,便上前给他调整过来。福宁殿虽然在皇宫中不算是很大的宫殿,但里面的空间也算得上是非常广阔了,王静辉让太监将福宁殿的大门打开,让英宗赵曙用望远镜朝宫外的院子中看去。不过英宗赵曙虽然听说这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但心中也没有做好准备,对准宫外的院子里面一看,突然在眼中出现了一个士兵的脸庞,那张脸还宫灯的照耀下忽明忽暗,加上脸上的表情认真肃穆,倒是把他吓了一跳,手差点儿没拿稳。

      兴奋的英宗赵曙立刻走下御案,朝宫外走去,福宁殿中的群臣不明白英宗突然到外面去是干什么,都跟着走了出来,只看见英宗赵曙找到在福宁殿外院子中站岗的那名士兵,仔细的朝他看看,然后哈哈大笑。除了王静辉以外,众人都对英宗赵曙古怪的行动给弄得如同坠入迷雾之中不解。英宗赵曙看到其他大臣对自己的行为不解,就笑着把望远镜递给其他人,让他们在院子中用望远镜四处看看,这宫外的院子可要比福宁殿那点儿地方可大多了,望远镜虽然不能调焦使其观察对象更为清晰,但其巨大的军事意义立刻被群臣所认同,尤其是郭逵更是如此,要知道在战场上早一点发现对方而做出防御,这能够挽救多少士兵的性命,单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群臣跟在英宗赵曙的后面回到福宁殿中,王静辉仔细大量着周围众人的表情,显然这次他把望远镜带来是正确的,原本他只是把望远镜做为后手地。因为他地白酒攻略给他自己的感觉是实施难度有些大。恐怕没有这么容易说服赵曙和群臣地支持,但没有想到今天晚上这么顺利。这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当回到福宁殿中后,王静辉打开了那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四个放大镜,他笑着对众人说道:“这个是微臣制作的放大镜。它虽然不能在军事方面有什么作用,但可以帮助朝中一些年龄稍长的大臣来阅读奏章,圣上正当壮年,自然是用不着这个,但也可以拿来用它鉴赏字画所用,这次拿过来也是给圣上添个乐趣。”

      王静辉说完便把放大镜分发给个人,但他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福宁殿参加问对,走地时候还以为四个放大镜多了,没承想到这里后才知道自己带的少了。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今天晚上虽然刚开头的时候是有点不顺利。但到所有人对王静辉都比较满意,这个放大镜虽然有意思,但在枢密副使郭逵的眼中远没有望远镜对他的吸引力大,看到放大镜不够分的,就对英宗赵曙戏言道:“圣上,这放大镜,臣就用不到了,不过这望远镜。圣上可要让给我!还请圣上能够多购买些以用于我大宋军队作战使用!”

      郭逵的话也让气氛更加轻松了许多,颍王赵顼把自己的放大镜让给了司马光,这样就够分的了,这放大镜是很有意思,但王静辉就在赵顼的眼皮底下,等到下次地时候。带上蜀国公主不就什么都有了吗?赵顼想到这里,嘴角向上翘了翘。

      英宗赵曙问道:“先生,这个望远镜价钱可是不菲吧?!你所生产的玻璃茶具好倒是好,不过就连朕用起来都心疼,我看这望远镜关键之处便在于这两片玻璃镜片,制造它们可是花费了你不少工夫吧!”

      王静辉笑着说道:“微臣可以瞒过天下人,但不敢瞒圣上!现在市面上一套品质最次的玻璃茶具的售价也不会低于八百贯,就是这样仅供应汴都使用都还被抢购一空!私下买到玻璃茶具的顾客很多都不是自己用,而是转手贩运到南方江浙一带,那里的富商可以竞价出到一千五百贯!”

      枢密副使郭逵听后感到大吃一惊,他也知道最近兴起的玻璃茶具价格高昂,他家里就有一套,但那是下属恭喜他升官坐上枢密副使的位置,而送给他地,没想到就这么几个小玩艺的价格会高的离谱。看这望远镜上所装的镜片就算是制作起来不费劲,但这玻璃烧制可是要大大的费钱,这样的高级货,想必不会很便宜,估计要是大规模地装备给军队,那这笔费用也会让皇帝知难而退。想到这里,他偷偷看看别人,发现除了英宗赵曙父子脸上还挂着淡淡的微笑外,旁边的韩琦、富弼、司马光的脸上可能是因为玻璃茶具的高价,都显出了失望之色。

      “看来就算皇帝有心买来装备军队,在价格上也会使韩琦等人阻止这么做,没有韩琦的点头,皇上也会考虑考虑的。”枢密副使郭逵心中暗暗失望的想到。

      王静辉也看到了其他人失望的脸色,心中偷偷的笑,不过他也看到了英宗赵曙父子并没有因为王静辉说贵而和其他人一样露出失望的神色,还是笑着看他说话,心中移动便明白过来:当他去年刚来汴都开封拍卖玻璃杯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赵顼兄妹的真实身份,就曾经告诉过他们玻璃杯是不值钱的,拍卖玻璃杯不过是给自己弄钱花的同时顺便戏弄一下辽国商人。

      “真是失策啊!原本想用这东西来讨人情,没想到当时一最快把底牌漏给人家了,这么便宜的东西拿来做人情,这人情做的可就大大折扣了!”王静辉心中有些懊悔的想到。

      这也只是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他还在继续说道:“这望远镜的秘密就在这首尾两块玻璃镜片上,虽是耗费很少,但这磨制加工的过程却很复杂,需要时间。”

      英宗赵曙听后没有问这望远镜值多少钱,而是问道:“先生,你的玻璃作坊制作的玻璃茶具都卖在了大宋吗?”

      王静辉心领神会,说道:“我大宋虽然富人极多,但我却不想把这玻璃茶具等用玻璃做成的物件卖给大宋人!玻璃作坊所产的货物有四分之三是卖到辽国去了,如果不是去年大宋和西夏边境有些不太平,我想我是不会把一件玻璃器物卖给大宋人的!”

      www.xiaoshuotxt.comt xt+~小<说+天>堂

      第七十四章 心事

      众人听了后,第一想法便是:这个才子莫非是疯了?怎么舍近求远有钱不赚?!司马光好奇的问道:“改之,你为什么要把做出来的玻璃器物全部都要卖给辽国人呢?”

      王静辉听后微微笑道:“因为这些玻璃器物根本就不值钱!”反正英宗赵曙父子都已经知道了他的底牌,索性就自己交代了吧。

      殿中众人听后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该怎么说王静辉好,不过除了郭逵外,其他人心中差不多都多少已经有些明白王静辉这样做的原因了。郭逵虽然不知道王静辉为什么这么做,但他现在最喜欢听到的便是玻璃不值钱了,毕竟这望远镜片虽然磨制上很是费力,但其材料玻璃不值钱,想必这望远镜也不会贵到那里去吧。不过他还是很好奇的问道:“改之,为什么不卖给我大宋人呢?”

      王静辉笑着说道:“这玻璃说的简单点就是用沙子烧制成的,外人不解中间的诀窍才使得玻璃器物如此昂贵,我正是要把这没有什么价值的玻璃高价卖到辽国和西夏去,来用他们的钱开书院、办《梅雪》、多资助一些我大宋家境贫寒的子弟读书、给贫苦百姓施药……这些钱可都是玻璃器物赚回来的。当然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一夜之间让这玻璃器物变得如瓷器这么便宜,那辽国人现在花上上千贯买的一堆只值几贯钱的东西,那时会有什么表情?比如现在要制作望远镜,把人工磨制镜片的费用刨除。这两个玻璃片也不过就是十几文铜钱而已。郭大人如果有心将这望远镜装备到我大宋军中,这价钱自然好说!”

      当初颍王赵顼兄妹去徐氏珠宝行来竞拍那只玻璃杯。就是为了给赵曙祝寿用地,王静辉最后白送给他们一只来成全他们地孝心,英宗赵曙赵曙自然曾经听赵顼说过其中的原委,而王静辉后来与徐氏合开玻璃作坊也确实做到了。虽然价格还是比普通瓷器高得离谱,但赵顼兄妹也相信他可以将玻璃杯地价格降到谁都可以使用的地步。再加上王静辉给他们的印象虽然是商人,但心中并没有太看重金钱,要不然也不会在雨灌汴都之前他一口气捐出三十万贯拉疏通汴都沟渠了,所以当王静辉说起这些玻璃器物价格的时候,英宗父子并不担心他会趁机敲竹杠。

      相反英宗赵曙也知道王静辉王静辉之所以提起他不在大宋领土上大规模销售玻璃器物地时候,也认识到他话中的意思了,其实王静辉每次向他们进策的时候,都多多少少提及要发挥大宋在商业上面的特长来打击敌国。这种策略在以前是没有人去想到这个方面的,谁也不会认为在战场上相互对抗了百年的老对手会在财货贸易面前倒下。而经过这么长时间以来王静辉不断的阐述其那套“经济理论”后,就是谎言也会让北宋的高层统治者动摇其思想,更何况王静辉每次出策论的时候都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法辩驳,实行起来简便易行有效,就算不成功也会是大宋捞到不少好处,正更让英宗赵曙父子非常佩服。

      到目前为止,王静辉也认识到他自己想要凭借个人力量来使宋朝摆脱历史地宿命。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但他也认识到靠自己与颍王赵顼特殊的关系,不断的去影响高层统治者的治国决策,这是条看似可以走通的道路,也是最有可能达到目标的途径。所以在他和那些“历史名人”会面的时候,当然要借机来兜售自己地看法。让这些国家统治者能够多一种选择。纳粹魔王曾经有句名言:谎话说了一千遍就变成真的了。王静辉也认为这么说也有道理,这样做的效果现在看起来还算是不错,至于宋朝今后会走向何方,他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他不会知道答案,但他认为这样总比重复历史哪条老路要好的多。虽然自己的经济理论是一塌糊涂,但其观念终究要比王安石那个老家伙要稍微强上那么一点儿,给现在的英宗父子多吹吹风,也好给他们打上一针防疫针,能够明辨一些最基本地东西。

      王静辉向殿中众人简单的说明了一下望远镜的原理,虽然他们对此属于无知类型的,但只要他们明白望远镜的作用,他便达到目的了,最后在枢密副使郭逵期待的眼神中,英宗点头敲下了想王静辉先订购八十只望远镜的订单,单价在一百贯,看其效果以后还有订单。

      “还是少得可怜啊!研发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嘛,这次亏本儿也就认了!”现在王静辉手头磨制镜片的熟练工人还是很少,这么低的定价确实是有些亏本儿,不过看到望远镜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他还是非常期待其效果的,心中默默的想到:“希望望远镜能够在宋军将士手中对敌作战的时候,能够收到些成效吧!”

      在福宁殿问对后,王静辉终于被掏干存货被放出来,他现在只想回到自己的老窝儿去休息一下,毕竟面对英宗赵曙和群臣的各种问题,他说话都是要在心中仔细权衡过后才说出嘴的,毕竟此一时,彼一时,这种国家发展上的问题,他的意见很有可能会被采纳,他不想因为自己的想当然而把宋朝给害了,所以问对后,他显得非常疲劳。不过旁边一起出宫的颍王赵顼可不理会王静辉的疲倦,拉着他上了自己的马车去颍王府。

      在路上王静辉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赵顼的话头,但此时他想得更多的是明天怎么拉应付富弼和郭逵,从明天开始他可要客串一把军火专家了。火药最佳配方这个没有问题,他知道火药的最佳配方;不过改造【创建和谐家园】对于他来说可是件非常艰巨的任务,他今天下午的时候也只是想用自己学习地物理知识来对【创建和谐家园】进行些简单地改动。现在想起来他倒是有些头大了:自己的脑袋里面就有这么集中简单地机械机构的理论知识,那是为了高考才奋斗出来的。但现在可是要动真家伙了。自己肚子里面的墨水已经快要不多了。“难道老天真大要我明天在富弼和郭逵面前丢脸栽跟头?晚上可要好好回忆一下那些机械机构,看看那些可以派上用场。”王静辉用力地摇摇有些发木的脑袋想道。

      其实王静辉以今时今日的财力如果自己埋头苦心干上十年二十年的。从炼钢到现代火药生产全套技术给做出来,肯定能够把燧发火枪给造出来,让宋朝提前进入热兵器作战时代。他曾经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现在又不是面临金朝和蒙古人强力南侵。对热兵器的需要似乎还没有到这么迫切的时候。他认为现在的宋朝就算你把火枪给造出来,也只能是在战场上稍站上风而已,关键的是整个宋朝社会发展出现了问题,这可不是热兵器所能解决的,弄不好朝廷内部官员有这么一两个败类,把火器的秘密给桶出去,那宋朝完蛋地更快。

      现在北宋面临的三大弊政在王静辉的眼中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英宗赵曙父子面临的财政危机,更是他的强项,不过他还是没有贸然说出解决的方法。毕竟扒掉自己的现代知识后,自己并不比这些古人强多少,至少当他看到司马光地奏章的时候,司马光的战略眼光就比自己强得太多。自己要是多嘴,搞不好反而会把宋朝拖入深渊,这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多了去了,远在金陵的王老头儿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例子吗?

      王静辉现在家大业大,哪有这么多时间泡在武器开发上?在他看来现在宋军所使用地武器已经够先进的了。除了骑兵由于马匹的问题发展不起来外,在哪个方面游牧民族都不是宋朝的对手。自己把火药的最佳配方给桶出来,靠着现在来看威力巨大的火药,来开发出用投石机发射的抛射炸药包、地雷、手榴弹,宋军只要不是主动出击到敌国境内,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况且在随后的二十年中。王静辉也没有看到历史上有游牧民族大规模入侵的历史记载,就是和西夏小打小闹而已。

      不过想到宋朝和西夏的边境战争,王静辉立刻想到了这个时代的军事天才王韶,正是这个不是很出名的将军向神宗皇帝献上了《平戎三策》从而得到了神宗赵顼和王安石的重用,他也是变法派手中的一张政治王牌。王静辉本来在这次进宫问对的时候想把王韶的《平戎三策》给拿出来交差的,不过问对还算比较顺利,他也就打消了这种想法。

      “还是等这个将军自己拿《平戎三策》来当进身之阶吧,他现在应该正在西北边境地区溜达考察呢,不过以后一定要找到他。如果王安石冒头了,那就更要抢在王安石前面向北宋的高层统治者推荐王韶,自己现在已经取得了英宗赵曙父子一定的信任了,推荐个把个人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王静辉回想起王韶后,心中默默的想到。

      “有了新式炸药包、手雷、地雷,再配上望远镜,还有对敌局势的清醒认识,明年西夏谅祚进犯边疆恐怕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自己在给英宗赵曙他们上上眼药,估计谅祚会一头撞到铁板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等到把王韶从那个犄角旮旯里面挖出来后,想必以后的十几年中西夏那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搞不好把西夏灭掉或是极大的削弱它的实力,也不是件不可完成的任务。”王静辉想到这里,嘴角微微的露出笑容。

      正当王静辉自己在全神贯注的思考的时候,而旁边的颍王赵顼也在仔细观察他。赵顼看到王静辉刚上马车的时候,感到他十分疲惫,连自己的话头都不愿意接,不过一会儿就时而紧锁眉头,时而面露微笑,好像在考虑什么问题。赵顼虽然对王静辉现在正考虑的事情非常好奇,但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如果现在去问王静辉,肯定是毫无收获的。不过他赵顼不急,颍王府中有人自然会让他张嘴。想到这里。赵顼地脸上也露出了微笑:“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啊!”

      对于眼前这个才子和自己妹妹蜀国公主之间地事情,颍王赵顼还是有些担心的:蜀国公主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在这样地年纪,公主都会出嫁的,而不巧的是慈寿宫曹太后最近似乎很关注蜀国公主,已经有很多次被叫到慈寿宫里面去了。这有些让颍王的心头总是笼罩着一层淡淡地阴云:恐怕王静辉和自己妹妹之间会很麻烦!

      也正是处于这种考虑。颍王赵顼这次才会安排王静辉晚上入宫面圣,并且旁边还有大臣作陪。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到王静辉胸中的才华,能够给王静辉争得足够的名望,这样也许会对王静辉有所帮助。

      赵顼认识王静辉的时间也不算短了,除了在濮议当中有些不是很愉快,但明白了他的用心后,赵顼对他心中也没有什么芥蒂了,无论在哪一方面来看,王静辉的才华都让他十分倾倒。而且王静辉作为一个非常有名气的文人,并且也十分富有。但也没有像其他所熟知的文人那样,在家中蓄养歌妓,或是留恋于秦楼楚馆的毛病。这在赵顼地眼中是十分惊异的,要知道大宋所有擅长诗词的才子都会把妓院当成自己第二个家,有经济实力的文人家中,狎妓更是一个传统,王静辉在其中也算是非常另类的了。此时王静辉对于赵顼来说可是亦师亦友,而与蜀国公主又是手足情深。当然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够嫁给一个自己满意的才子,况且两人都是有情有义。

      不过慈寿宫曹太后最近频繁召见蜀国公主,这让赵顼感到两人之间会平添波折。从小便在深宫内院中长大的他,当然明白朝廷虽然不会像汉唐那样把公主远嫁到匈奴,但公主下嫁给朝中地名门望族这也是一个传统,并非每个公主在婚后生活中都十分幸福的。况且本朝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赵顼也悉数过几个,这些人不仅在才华上比王静辉相差甚远,就是为人和普通的士人相比也都十分龌龊不堪,自己的妹妹怎会嫁给这样的人?

      前几天赵顼便向父皇赵曙隐讳地提及曹太后频繁召见蜀国公主的事情,但英宗赵曙听后竟然默不作声,这更是让赵顼心中担忧,所以他每次去平民医馆见王静辉的时候,都有意识的带上蜀国公主。不过好在英宗赵曙曾经口头上默许:只要王静辉能够在制举科考试中独占鳌头,就会赐婚蜀国公主下嫁个他。这多少让赵顼心中稍微有底点,虽然考场夺魁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考试的题目却正是王静辉所擅长的。

      赵顼对王静辉的能力还是非常信任的。王静辉本身就是当代的诗词大家,“一杯酒一首词”已在汴都文人圈子里面传为一段佳话,估计在这方面连苏子瞻都会避其风头,更何况是其他的人。当赵顼得知上次制举科的头名状元苏轼和他父亲苏洵都住在王静辉那里养病的时候,他就明白了为什么王静辉这么有把握了,能够得到名满天下的苏洵父子的教导,这可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够享受的待遇。

      现在颍王赵顼能够做到的便只有耐心等待了,他只是期待在王静辉考场夺魁之前,父皇能够在蜀国公主的婚事的事情上对任何人都继续保持沉默。对于父皇赵曙和养母曹太后之间的事情,赵顼是非常清楚的,他虽然很敬仰曹太后的智慧和作为,但他更关心自己妹妹未来的幸福,希望曹太后能够……

      正当马车上的两个人各自满怀心事的时候,马车已经到了颍王府邸的门口,王静辉和颍王赵顼都各自收拾了自己的思虑,缓步走进颍王府。王静辉进入颍王府的时候,当然知道今天晚上还要继续受到赵顼的盘问,但他更期待在这里能够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蜀国公主。想到这里,王静辉的脚步变得更为轻便快捷了,连目光都变得柔和了许多。

      对于王静辉的变化,颍王赵顼也同样看在眼中,他只好微微苦笑的摇摇头,让管家去忙别的事情,改由自己带路快步领着王静辉向自己的书房走去。书房的烛火是点着的,不过这在大户人家中很平常,但王静辉没有在书房的门口看到书房中有人影,心中不禁有些失望,而赵顼则是微笑着亲自给他推开书房的门请他进去。

      虽然王静辉有些失望自己最想见到的人没有在书房在中,但也不好现在就拂袖而去,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不过他刚刚进入书房,便呆立在门口……

      WWW.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七十五章 兼容并蓄

      书房一角的矮几旁坐着一个白色宫装女子正在紧锁眉头的看着一本书,那正是王静辉朝思暮想的蜀国公主,其实他们两人上午的时候还见过面,但两个正处于热恋中的男女,就是暂时的分别,也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思念。当他看到蜀国公主的时候,被她专注看书的神情给惊呆了,此刻看到赵浅予的神情,王静辉才知道什么是古典美女,而这样的美女现在也对自己很是倾心,这不能不让他感到一丝满足,半天站在门口没有动地。

      书房中的蜀国公主听到有人开门后,抬头便看到了王静辉那双温柔清亮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她,蜀国公主站起身来微笑着说道:“回来了?”

      在一旁的赵顼看王静辉还有点儿发呆,心中好笑的同时轻轻的拽了下王静辉的衣角,王静辉立刻醒悟过来,笑着说道:“我们回来了!”

      蜀国公主在茶几上给他们倒了两杯茶,她刚坐下,颍王赵顼便说道:“王兄,老师王先生那里还有点事情需要我去办,你先和浅予先聊,我去去就来。”说完不等王静辉说话便又急匆匆的走出书房。

      王静辉关好书房门后,回到茶几旁坐下,此时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也不像平时谈论诗词或是下跳棋,只是默默的注视着对方,静静的享受着这片宁静……

      过了一会儿,蜀国公主还是经不住王静辉的注视,拿起刚才手中看的书,递给王静辉说道:“王兄。这是我整理誊抄后你所作的诗词。看看还满意吗?”

      王静辉接过蜀国公主手中地诗词手抄本,但看封面上书名是《岚山诗抄》。打开后才知道这本手抄诗词集中收录地不仅是他发行过的那本《岚山诗抄》中地诗词,还合集了以往送给蜀国公主的诗词。看着纸页上那手漂亮娟秀的蝇头小楷,这手字可比他的字体漂亮多了,尽管自从空降到这个时代后。他就不断地练字,但终归是不如他们这些从小拿着毛笔长大的人厉害,他看着这本手写诗抄心中流过了一丝暖流,说道:“公主真是费心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8: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