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宋医》-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钱不收嗤的一声冷笑:”‘走黄?’哪本医书上记载的病症啊?真是危言耸听!“

      杜文浩又是一愣,奇怪地上下打量了一下钱不收:”你不知道‘走黄’这病?“

      ”哼!你信口胡诌的病,谁会知道!“

      中医所称”走黄“,就是现代医学的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其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中毒的症状,可分为败血症和脓血症,以败血症为常见,所以一般统称为败血症。这是一种常见病,这钱不收既然号称神医,怎么会这么常见的病都不知道呢?

      略一凝神,立即明白了,这是在一千年前的宋朝,而我国古代对败血症的认识最早始于明朝,在此之前的宋朝大夫并没有认识到这种疾病。所以,钱不收以及府城的名医们对此病都还茫然不知。

      杜文浩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医科大学毕业生,自幼跟随伯父学习中医,已得伯父中医真传。又经过五年正规医科大学学习,此刻他肚子里掌握的,不仅包括了这钱神医所在北宋以前的经典方剂和诊治秘技,更掌握了宋朝大夫们不可能知道的,从北宋到现代社会这将近一千年的中医经验,尤其近现代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知识,所以,论临床辨证论治,杜文浩受经验所限可能不如钱神医这些名医,但论中医学知识渊博广度,杜文浩可比这位一千年前的宋朝医生懂得多得多了。

      庞县尉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似乎对这病症颇有研究,顿时有了信心,忙拱手深深一礼:”杜大夫,还请救我玉儿一救!“

      杜文浩沉吟不答,二奶奶得的是败血症,这种病属于外科危重疾病,来势急,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三四十,而数种细菌引起的复数菌性败血症的预后更差,死亡率可达百分之七八十,现在不清楚二***败血症致病病菌,也无法进行检验,就更难对症下药,尤其是在医疗条件很差的古代,胜算更少,所以犹豫不决。

      老太太庞母紧紧抓住杜文浩的手,转身对奶娘哆嗦着叫道:”快……,快抱小少爷……,抱小少爷给大夫磕头!求大夫……,求大夫救他娘!“

      正文 第11章 医者父母心

      奶妈急忙抱着婴儿过来就要下跪,慌得杜文浩忙不迭伸手搀扶:”这可使不得!“

      雪霏儿也忙过来扶住奶妈,对老太太道:”老太太,杜大夫心肠可好了,不用这样他也会答应的,昨晚上,我们客栈有个孩子**上生了个大毒疮,他们没钱请大夫,杜大夫主动帮忙,治好了孩子的毒疮,分文不要!“

      ”八吊?“庞母侧着耳朵还是听拧了,”行!只要治好了玉儿,别说八吊钱,就是八贯,八十两银子,都行!“

      雪霏儿道:”老祖宗,不是八吊!是不要钱!放心吧,他会救二***,他心眼好!“

      ”新棉袄?大夫要新棉袄做什么?这离腊月还有不少日子哩。还是先救玉儿,救了玉儿,老身给他银两买去!“

      庞县尉知道母亲耳朵背,杂七杂八说不清,情况紧急,可顾不得扯这些,忙拱手对杜文浩道:”杜大夫,请你……,不,求你救救我玉儿!救救她!你要多少报酬本官都答应你!“

      杜文浩叹了口气:”县尉大人,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我见死不救,实在是二奶奶病情过得太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现在已经病入膏肓,若要抢救,成功率可能很小,很有可能救不回二***命。而且,钱神医一直威胁要到衙门告我,我一个外乡人,可惹不起他这地头蛇啊。“

      钱不收气的白胡子直抖:”谁是地头蛇?你可得说清楚了!要不然咱们衙门说理去!“

      庞县尉转头对钱不收道:”钱神医,刚才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夫之间相互不服气那是常有之事,点评别的大夫用药之道,那也算不得污人清白,所以,你就不要为难杜大夫了。“

      县尉话,钱不收只得拱手道:”是!“

      庞县尉转头望了一眼牛车上躺着的两眼直,呼吸越来越微弱的爱妾,凄然道:”我知道,玉儿的命本就到了没救的境况了,杜大夫,你尽管放心救治,就算治不好,我也绝不会怪罪于你的。若能救活,我一定重重酬谢。“

      ”大人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本应该恭敬不如从命的。只是,二***病的确已经……“

      神医钱不收冷哼道:”光说不练嘴把式!说了那么多漂亮话,这会子又想当缩头乌龟?“

      杜文浩斜了他一眼:”钱神医,打断别人的话很不礼貌的,你师父当年没教过你吗?“

      钱不收背着双手,头一仰,朗声道:”先师当年教导我说,‘医乃仁术’,又道‘医者父母心’,请问尊师没有这样教过你吗?杜先生,你一个劲在这里耍嘴皮子,能出手救治却眼睁睁看着病人痛苦死去,这等行径,只怕也违反尊师的教诲吧?就算尊师没有这样教导你,却也会良心不安的吧?“

      杜文浩好生瞧了他一眼,心想这老小子这番话倒也没错,他们这时代不会治疗这种病,既然自己知道如何治疗,就该出手救治,不能前怕豺狼后怕虎的考虑别的事情,救人要紧,只要有一份希望,就要付出百分的努力。反正自己也没什么名气,就算治死了,也对名誉没有什么大的损害,大不了换个地方行医就是。

      想到这里,杜文浩对庞县尉抱拳道:”既然县尉大人信得过杜某,杜某就斗胆给二奶奶治治。“

      庞县尉大喜,深深一礼道:”多谢杜大夫!“

      刘氏拉着庞母连声道:”娘,杜大夫答应救玉儿了!“

      这句话庞母听清了,哆嗦着道:”好好!赶紧的啊!救回我玉儿姓名,我给你八吊钱买新棉袄!“

      杜文浩笑了笑:”多谢!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要救二奶奶,恐怕至少要十天半个月的,所以,希望能将二奶奶送到我们‘五味堂’对面霏儿他们的恒祥客栈里,找间客房住下,离我住的地方近,我好随时更换用药。“

      ”好!一切听从杜大夫安排,请杜大夫尽快施救吧!“

      杜文浩心里盘算,现在没办法检测二奶奶败血症是什么病菌引起,无法对症下药,只能把所有具有抗菌消炎的中药一起投入,大剂量下药,赌赌运气了,好在具有抗菌消炎功效的中药大多是广谱抗菌的,虽然疗效远远比不上合成的西药抗菌效果,又缺乏静脉给药的药物和输液器材,只能口服,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却也聊胜于无。不过当下必须先抗休克,把人的命先保住了,然后才能用药。

      他暗自一咬牙,取过自己的药箱,取出几枚三棱金针,掀开被子,在玉儿少商、中冲、曲池、委中等**刺入,宣泄血毒。

      血毒泻出,玉儿急促的喘息稍稍平缓一些了。

      杜文浩道:”府上最好可有极品高丽参?“

      庞县尉摇摇头:”有红参,行吗?“

      ¡±Ò²ÐУ¬È¡ÈýÇ®ºì²Î£¬¼Ó±±ÜÎÊ®¶þÇ®£¬Å´µ¾¸ùÆßÇ®£¬ìÑĵòÃʮǮ£¬ìÀÁ½¿ÌÖÓ¶ËÀ´¸ø¶þÄÌÄÌßÈ·þ£¬Òª¿ì£¡µõÃüÓõģ¡¡°

      ÔÚÅÓĸÁ¬Éù´ß´ÙÖУ¬Ò»¸öѾ÷ß¼±´Ò´ÒÅÜÈ¥×¼±¸¡£

      杜文浩取过纸笔,歪歪扭扭写了一个方子:”照方抓药,马上煎熬。“

      钱不收很是好奇,伸手要来取,杜文浩把单子收回,淡淡一笑:”钱神医,这药方是不传之秘,你要借阅,恐怕不方便吧。“将方子递给了雪霏儿。

      钱不收很是尴尬,古代医术大部分都是家传,一些郎中就是靠某个治疗某种疾病的神奇药方而成为一代名医,这样的方子是不外传的。古代医书很多药方都是收集而来,这些收集的药方都已经广为人知不足珍藏了的,真正的秘方,是不会那么大方地告诉别人的。例如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走遍天下,到处收集秘方,很多秘方都是他帮别人治病换来的,但他也是一直到他临终前才将该书交付刊印,死后由他儿子刊出,这当然主要是因为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其中恐怕也有珍藏秘方舍不得拿出来的原因。如果杜文浩能治愈这钱不收师徒都束手无策的病人,那这药方可就成了宝贝了。

      雪霏儿见杜文浩如此信任她,竟然将这样宝贝的药方交给自己,答应了一声接了过来转身就要跑。

      杜文浩又道:”等等,我还没说完呢,叫你爹在准备一间上房给二奶奶住,要收拾干净。让闲人回避。“

      ”好的!“

      雪霏儿正要走,县尉庞县尉叫道:”骑马!骑马去!“

      有奴仆赶紧牵来一匹快马,雪霏儿飞身上马,对杜文浩道:”杜大夫,放心!这药方我绝对替你保管好,拣完药我就收回来还给你。“说罢跑出了院子,纵马飞驰而去。

      杜文浩又煞有介事神秘兮兮地对庞县尉道:”还需要一味药引子。这药引子有些麻烦。“

      庞县尉忙道:”需要什么药引子?就是天上星星,我也想法摘下来!“

      ”到不用那么费事,二奶奶这病是火毒攻心,必须败火,所以,这药引子嘛,就是经过三个冬天霜雪冰冻过小松树苗的嫩枝,用冰凉的井水浸泡三炷香后,用浸泡过的井水少许作药引子,合药一起服下,用剩下的给奶奶擦拭全身。“

      ”三个冬天冰霜的嫩松枝?“

      ”是,不能多不能少,只能三个冬天的!合上中下三焦之意,否则就不灵了。“

      古人非常讲究药引子的功效,这带有一种巫医的味道在里面,尤其是疑难杂症,药引子就更是稀奇古怪,所以庞县尉听了连连点点头,忙家仆通知县衙的捕快、衙役们一起帮着到城外寻找三年前生长起来的嫩松树。一定要有确切证据证明的确是经过三个冬天霜雪的松树才行。

      接着,杜文浩重新对二奶奶大腿上的疔疮进行了消炎处理,包扎好后,煎熬的极品红参汤端来了。

      可是,二奶奶牙关紧咬,已经不能自己喝药了。只好强灌,古代有专门应付这种情况的灌药工具。而杜文浩的药箱里就有这种灌药器。

      将红参汤倒入灌壶中,撬开牙关,将长长的壶嘴伸入直到喉咙处,慢慢往里灌。

      这一大碗老山参汤灌进去,二奶奶虽然依旧人事不知,但呼吸又平稳了一些,脸色也稍好看了。杜文浩搭脉之后,现二奶奶病情稍稍脱离险境,这才微微放心。

      随即,一大伙人簇拥着驱车运送二奶奶玉儿前往”五味堂“。

      正文 第12章 脖子抽筋

      来到五味堂,小心地将二奶奶搬运到了楼上上房里,这时,外出寻找药引子的捕快们也大汗淋漓地骑着快马赶回来了,带来了一束小松枝,说是城外飞灵寺取来的,是飞灵寺的和尚们三年在寺庙院子里亲自栽种的,全寺和尚都可以作证。

      杜文浩亲自摘下将这小松树的嫩枝尖,早有丫鬟提来了一大木桶的清凉井水,倒在一个铜盆里,将嫩树枝放进井水里,前面摆了个香案,插上三炷香。

      三炷香染完了,雪霏儿和林青黛也在五味堂将汤药熬好了,送到了楼上。

      杜文浩将放了松枝药引子的井水到了一点在药里,等汤药稍凉之后,亲自用灌壶将药汤灌进了二奶奶玉儿的肚子里。

      这道药是关键,有没有效果,全看这道药了。

      喂了汤药,玉儿闭上了眼睛,胸脯不停起伏,呼吸短促,依旧全身滚烫,众人都心焦不已。

      杜文浩不想在这苦等,对雪霏儿道:”我回堂里坐堂问诊去了,你留在这里,二奶奶有什么情况,随时报告给我,我先前开的那剂药是一天的剂量服用的,白天四次,晚上两次,每次都是一大碗。定时灌药。“

      神医钱不收一直跟到这里,冷眼旁观杜文浩用药抢救。听了这话,冷笑道:”一天六次?剂量太大了,奶奶身子骨会受不了的吧?“

      中药一般都是一天两服,早晚各一次,药力太过峻猛的,还需要分几次服,每次一小点。象杜文浩这样一天六服,每次一大碗的,还真是没听说过。

      杜文浩淡淡一笑:”我如何用药,钱神医就不必操心了。“

      ”我只是担心二奶奶金枝玉叶的身子让你胡乱糟蹋!古往今来,也没听过这么服药的!也没这个医理!“

      听了这话,庞县尉也面现犹豫之色。

      杜文浩冷笑:”是吗?那斗胆问一句,神医您既然如此通晓医理,怎么就没治好***病呢?“

      钱不收顿时张口结舌,眼中满是怒色:”阁下难道就能吗?“

      ”你认为呢?“杜文浩当然不会自己给自己下套,这种病死亡率太高,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到时候治不好可下不了台。所以答非所问地反问了一句。

      ”我认为?嘿嘿,我钱不收预言过不了今晚的病人,你别说治好,就算能拖到明日天亮还活着,就算你的本事!“

      雪霏儿俏脸一般:”钱神医,看这意思,你希望二奶奶早点死了?“

      钱不收一愣,神情颇为尴尬,瞧了庞县尉一眼,见他脸色很难看,更是惶恐,哼了一声:”你不要曲解人意血口喷人,老朽……“

      庞县尉皱眉喝道:”行了,不必说了,一切按照杜大夫意思办!钱神医,你旅途劳顿,就请先回去歇息吧。“

      钱不收不敢再说,忙拱手道:”是!那鄙人告辞了。“叹了口气,摇摇头,背着手踱着方步走了。

      等他走了之后,杜文浩说道:”县尉大人,二奶奶能否挺到明天天亮,就看我这付药,若明日天亮,二奶奶还活着,托人来对面五味堂叫我一声,我再来接着诊治。若是不能……,唉!只能说二奶奶命贵,汤药无效,那是老天爷要收她去了。“

      庞县尉黯然点头,坐在床边,刘氏和几个女儿都轻声哭了起来。

      杜文浩拱拱手,出门下楼回到五味堂。

      堂里一个病人都没有,林青黛正在门口张望,见到杜文浩进来,忙迎上来说道:”你回来了?县尉大人的二奶奶病情怎么样了?“

      ”唉,时间耽误太久,危在旦夕,那钱不收说活不过今天晚上,我开了一剂药,不知能否从阎王老子那里抢回一条命来。“

      ”钱不收都说不治的病人,那恐怕就真的不治了。“

      ”是啊,只能是死马当成火马医了。“

      杜文浩背着手进了堂里,林青黛却心乱如麻,杜文浩是她新聘五味堂坐堂大夫,虽然是暂时的,但还是会影响到五味堂的声誉的。如果二***病治好了,当然五味堂可以借此一举成名,走出困境,但要是治不好,对他这走江湖的铃医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也就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大不了拍**走人,反正他也是临时的,但对五味堂,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

      其实,杜文浩也一点不轻松,但不得不在脸上显出轻松自如胸有成竹的样子。倒了一碗白开水,坐在长桌案前,望着大门外来来往往的行人,静等着病人来就医。

      苦等良久,却一个病人都没来。

      林青黛叹了一口气:”你们看着,我回房歇息一会。“说罢,转身进后院去了。

      等林掌柜走了之后,拣药伙计吴聪从柜台钻出来,走到店门口,瞧了一眼人来人往的街道,叹了口气:”唉,咱们开药铺的,没法跟其他商铺比。“

      傻胖也从柜台出来,走到门口,把胖乎乎的脑袋探出去张望了一下,问道:”为什么?“

      ”别的商铺可以吆喝请客人来,咱们呢?能在门口吆喝请人来买药吗?不是招人大耳刮子抽嘛,笨啊你。“

      傻胖乐呵呵道:”那是!“

      吴聪斜了傻胖一眼:”别笑了,笑啥呢?药铺伙计是不能乱笑的,知道不?“

      ”那又是为啥?“

      ”废话,这还问?来瞧病拣药的,都是忧心忡忡的,见你傻乎乎乐得挺开心,谁高兴啊?人家病了你高兴还是怎么的?不较真的心里也不会痛快,以后就不愿意来了,要是遇到较真的,还不不大耳刮抽你!“

      傻胖仿佛已经挨了一巴掌似的,捂着脸赶紧把笑容收敛了:”不……不让笑啊?我这天生一张笑脸,要我板着脸,这可……“

      ”没人不让你笑!我是说,遇到病人来了,尤其是悲悲切切那种,你当然不能傻乐了,可也不用板着脸,亲切一点,和蔼一点,关心一点,让病人感到温暖,明白不?“

      ”这我行!“傻胖乐呵呵道。

      小丫鬟英子从后院进来,见他们两在门口聊天,哼了一声道:”你们俩不呆在柜台里等着拣药,在门口张望什么?当心我告诉夫人,可没你们好果子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7: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