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孺子帝》-第15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嘿,大楚风雨飘摇,韩氏危在旦夕,他敢召集宗室子弟反抗冠军侯,却不敢收编流民?”

        “反抗冠军侯是在暗中进行,收编流民却要公开。还以刀喻,大将军造出一口宝刀,但他希望别人用这口刀去杀人,而不是他自己。”

        “他找到东海王,东海王又找到我。”韩孺子冷笑一声,这个道理他早就看明白了,“等我挥刀‘杀人’,他们再将刀收回去。”

        “不管怎样,先把刀拿到手再说。”杨奉平淡地说,大将军的支持是必要的,即便他别有用心,倦侯也得接受,起码暂时接受。

        府丞进来,微带颤声地说:“倦侯,宫里来人……”

        “知道了,我马上出去。”

        府丞告退,默默地祈祷自己不要受到牵连。

        韩孺子站起身,从书桌上拿起一枚竹制书签,放在袖子里,与杨奉一前一后走出书房,杜穿云迎上来,“真的不需要护送吗?”

      ¡¡¡¡¡°½ø¹¬ÊDz»ÄÜ´ø»¤ÎÀµÄ¡£¡±º«Èæ×Ó˵¡£

        “这倒是一个将你们这些人一网打尽的好机会。”杜穿云说话直,所谓的“这些人”是指有心争夺帝位的几位韩氏子孙。

      ¡¡¡¡º«Èæ×ÓЦÁËЦ£¬½Å²½Î´Í£¡£

        外面停着两顶轿子,韩孺子更喜欢骑马,但轿子也不错,可以坐在里面独自思考。

        数名太监和十几名皇宫宿卫护轿,一路前往皇宫,流民还没有影响到京城,街上行人众多,到处还都残留着新年的装饰,只是热情不再,露出宿醉之后的倦怠。

        聚会地点并不在皇宫内城,而是勤政殿附近一排值宿房中的一间,议政大臣们有时候入夜之后不能出宫,就住在这里。

        房间不大,空空荡荡的,不仅没有床铺,连桌椅板凳也没有,来者只能站立,这倒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没有尊卑贵贱,所有人都不用排位了。

        东海王已经到了,虽然声称自己不信任望气者,他带来的“军师”还是林坤山。东海王冲孺子点下头,没说什么,林坤山却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礼,小声道:“林某在碎铁城不辞而别,万望恕罪。”

        “顺势而为,何罪之有?”韩孺子微笑道,林坤山笑着退回到东海王身边。

        冠军侯很快赶到,也是只带一个人,一进屋就向韩孺子和东海王拱手致意,笑容满面地打招呼,丝毫没有敌意——这是胜券在握者才有的大度。

        韩孺子正常还礼,东海王却假装看不见,他实在没法忘记冠军侯与崔太傅曾经联手想要除掉他。

        冠军侯的军师也是一名望气者,杨奉事前向韩孺子介绍过,此人名叫鹿从心,与其他望气者一样,从面容上看不出具体年纪,三十以上任何一个岁数都有可能,唯一的区别是神情比较严肃,不像林坤山等人那么随和。

        “客人都到了,主人在哪呢?”东海王嚷道。

        房门打开,又进来两个人,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孩,一个是须发皓白的老者。

        孩子脸蛋胖嘟嘟的,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一进屋就到处乱跑,最后站在角落里,抬头看着满屋子的大人。

        老者向众人拱手,笑道:“来迟一步,诸位海涵。”

        “你是谁?”东海王惊讶地问。

        “在下袁子凡,与林先生、鹿先生皆是淳于师门下【创建和谐家园】。”

        又是一名望气者,韩孺子、东海王和冠军侯全都看向角落里的陌生孩子。

        望气者袁子凡走到孩子身边,介绍道:“这位是武帝幼子,受封为英王,讳锳。”

        三人全都愣住了,英王韩锳,这个小孩子居然是他们的叔叔。

      ¡¡¡¡º«éA¿¿Ç½Õ¾Á¢£¬²»Ëµ»°£¬µ«ÊÇÉñÇéÒ²²»Ì«ÅÂÈË¡£

        “他也要争夺帝位?”冠军侯忍不住开口了。

        “武帝之子,应该有资格吧。”袁子凡笑道。

        “武帝的儿子一大堆,难道都能争位?”东海王愤怒不已,桓帝的正统地位已被打破,没想到又被踩上一脚。

        “应该都能吧,不过据我所知,武帝诸子当中,只有英王对争位感兴趣。”

        “这个……这个……”东海王狠狠地瞪了林坤山一眼,怪他事先保密,林坤山一脸无奈,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东海王终于想出反对理由,“当今天子是武帝之孙,继位者只能是平辈或者晚辈,哪有选长辈的道理?以后太庙里怎么排位置?”

        长辈韩锳打定了主意不说话,撅着嘴唇往外吐泡泡。袁子凡护在他的侧前方,笑道:“长辈继位,前朝有过先例,至于太庙牌位的摆放,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总有办法解决。”

        东海王与林坤山、冠军侯与鹿从心分别低头小声商议,韩孺子与杨奉互视一眼,都没有开口。

        片刻之后,冠军侯道:“争位本来就是非常之举,英王想要参与,也无不可。淳于师呢?怎么还没现身?”

        “还有朝中大臣呢?一位也不到吗?”东海王问。

        房门再次打开,进来的正是那位钓鱼翁。

        “大臣要避嫌,就不参加此次聚会了。”钓鱼翁笑道。

        “皇甫先生。”冠军侯显然认得此人,态度很客气。

        “淳于枭不来吗?”东海王道。

        “淳于枭是在下用过的一个名字,真名皇甫益。”

        东海王打量对方几眼,“别蒙人,我见过淳于枭,跟你长得不一样,起码没有胡子。”

        宫变之前,崔家曾经接待过一位淳于枭及其【创建和谐家园】步蘅如,东海王可不会忘记,那个淳于枭自称去势,曾向儒生罗焕章宣称要当没有子孙拖累的皇帝。

        皇甫益笑道:“淳于枭只是一个名字,谁用都可以。”

        “可是能当‘恩师’的淳于枭只有一个吧。”东海王说。

        林坤山、鹿从心、袁子凡三人站在不同位置,这时同时向皇甫益鞠躬,“【创建和谐家园】拜见恩师。”

        韩孺子看向身边的杨奉,杨奉面无表情,似乎仍不认可这位“淳于枭”。

        “之前那位淳于枭呢?跑哪去了?”东海王还不死心。

        “他也是我的【创建和谐家园】之一,更常用的名字是林乾风,非常遗憾,前年他被官府抓捕,历经折磨,死于狱中,当时用的名字是张可鸿。”

        齐王造反失败,官府四处抓捕望气者,宫变之后,更是撒下天罗地网,许多人只是以算命为生,就被当成望气者抓起来,活着出狱的人寥寥无几。

        一年之后,望气者却成为宫中贵客,令太后对他们言听计从。

        东海王眼珠转了转,叹息道:“可惜,我对那位淳于枭印象挺好,林先生别误会,就算他还活着,我也选你当军师。”

        林坤山只是微笑。

        东海王大概是嫌气氛不免紧张,向杨奉笑道:“杨奉,当初你抓过不少望气者吧?”

        “我很少抓活的,大都是就地处决。”杨奉冷冷地说,“可惜,时间太短,我没能清除干净。”

        杨奉离开皇宫之后,就失去了追捕望气者的权力与人力,也就是在那之后,望气者又逐渐重出江湖。

        屋子里的四名望气者没有生气,或者微笑,或者不动声色,皇甫益道:“天地万物莫不借势而为,势既已去,万物凋落,杨公所借之势已去,莫要遗憾。”

        杨奉没再吱声,目光移开,打算只听不说。

        东海王小声嘀咕道:“当着太监说‘去势’,嘿嘿……”

        皇甫益开口道:“人已到齐……”

        “等等。”韩孺子打断望气者,左右看了看,“人还没齐吧,当今天子呢?太后呢?没有他们,咱们站在这里说什么都是无用。”

        “没错。”东海王附和道,“总不能你们几位望气者决定谁能继位吧?”

        皇甫益笑道:“是我的错。”说罢,举手拍了两下。

        房门再次打开,一队宫女鱼贯而入,并排站在中间,共是六人,全都捧着托盘,每只托盘上面摆着两枚印玺。

        “陛下有恙,太后正悉心照料,因此不能前来,特派出十二枚皇帝印玺以表明心意,诸位觉得可否?”

        四名争位者走过来察看,英王个子矮小,让袁子凡抱着自己,伸手想摸印玺,被袁子凡阻止。

        皇帝印玺共有十二枚,用途各不相同,韩孺子只认得一枚,最重要的一枚,可以用来颁布圣旨的那一枚。

        他看到了,宝玺就在一名宫女的托盘上。

        他再次看向杨奉,觉得真正的淳于枭必是这四名望气者之一。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先帝之规

        六名宫女退到一边,手里捧着的十二枚皇帝印玺形态各异,颜色也都稍有区别,像是十二位缩小了的先帝牌位,冷冷地监督着一切,要看看韩氏子孙究竟能折腾出什么新花样。

        望气者皇甫益——自称也曾用过淳于枭这个名字——站在屋子中间,其他人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围成圈子,倾听他说话。

        皇甫益缓慢地原地转圈,以显示不偏不倚。

        他说:“诸子争位,由大臣选立新帝,听上去十分稀奇,似乎是前所未有的怪事,可是请诸位听我唠叨几句:上古之时,天下为公,尧、舜、禹三代禅让,表面上是前帝指定后帝,其实真正的决定者是大臣,丹朱为尧之长子,未能取得大臣拥护,而失去帝位,舜终其一生为民操劳,始终接受大臣的监督……”

        皇甫益说了许多,韩孺子瞥了一眼杨奉,就是在这名太监的指引下,他仔细看了一遍史书中的上古记载,意思与望气者所言相差不多,只是史书将禅让归功于帝王本人的高风亮节,在皇甫益的层层剖析之下,真正起作用的是大臣,唯有取得大臣的支持,禅让才能起作用。

        杨奉对望气者了解之准确,令韩孺子吃惊,甚至有一点恐惧。

        “但是。”皇甫益话锋一转,“禅让毕竟是上古之事,失传已久,千年以降,帝位皆是父子相传,天下以为定式。大楚定鼎百余年来,帝位传承不绝,可是自从武帝驾崩,弃群臣而升天,帝位乖乱,以至臣民无措,天下汹汹,不知所从,大楚由此倾危。在下稍通阴阳,幸得陛下、太后召见,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以为乱象有因……”

        皇甫益接下来的话比较晦涩,各种怪词滔滔不绝,总之只想说明一件事,帝位传承的规矩该改一改了,没必要全改,大楚江山归韩氏所有,已为天下所公认,所以皇帝无论如何仍要在宗室之内产生,却不一定是父子相传,可以稍稍“复古”,由大臣选择。

        就这样,在皇甫益的一番讲解之后,诸子争位、群臣选帝这件事,由标新立异变成复古之举。

        众人听得比较认真,韩孺子也是如此,倒不是被说得心服口服,而是想通过这些话弄清楚望气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皇甫益没有露出任何破绽,他将一切功劳与想法都推给太后与重病的皇帝,望气者顶多给予一点建议。

        最后,他终于说到了重点,“宗室子弟众多,不可能都参加争位,本来应该由宗【创建和谐家园】做出选择,可这是第一次,宗【创建和谐家园】没有经验,不敢接手,只好由韩氏子孙自荐,也就是四位到此的原因。”

        皇甫益继续原地转圈,向四名争位者挨个点头。

        “今天并非争位的起始,只是一次沟通与说明,我相信四位皇子、皇孙都已得到一品大臣的推荐,但是尚需一点儿凭证。倒也简单,十日之内,请诸位拿到一品大臣的官印,交到勤政殿,让几位大臣看一眼,确认无误之后,原物归还,除此之外,再不需要一纸一字。”

        东海王忍不住开口了,“要官印,还不如让本人进京,官印离身,可是重罪。”

      ¡¡¡¡¶«º£ÍõÇÆÁËÒ»ÑÛº«Èæ×Ó£¬Ã»ÓÐÖ¸³öÕâÊÇһλ¶áÓ¡µÄÌì²Å¡£

        皇甫益笑道:“无妨,四位可亲自捧印前来勤政殿,验过之后就可带走,绝不在他人手中停留。”他顿了一下,“为了这次选帝,宫内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批复任何奏章,断然没有突然问罪的道理。”

        东海王还是觉得不踏实,追问道:“比如……太师,我只需要拿到太师印,不需要领职的官印?”

        “不需要。”皇甫益道。

        正一品大臣只有五位,其中太傅、太师、太保位居三公,地位最高,却没有实权,只是虚衔,有印无府,命令不了朝廷中的任何人,如果兼领它职,才有实权,对于崔宏来说,太傅之印并不重要,真正有意义的是南军大司马印。

        皇甫益声称只需太傅之印,东海王稍稍满意,不那么疑神疑鬼了,虽然他的真正计划是与宗室子弟一块“造反”,但是对选帝之事也不能马虎。

        “接下来,有半年时间,诸位可以争取大臣的支持。”

        “半年?这么久?”冠军侯发问了,他已经取得大量支持,恨不得立刻就宣布结果,不愿多等。

        “公平起见。”皇甫益答道,神情稍显严肃,“这是大楚第一次由大臣选帝,必须无懈可击,让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我没意见,一年也行。”冠军侯耸下肩,想不出半年之内会有什么事情能让大臣改变主意。

      ¡¡¡¡¡°Èç¹û°ëÄêÖ®ÄÚ·¢ÉúÒâÍâÄØ£¿¡±º«Èæ×ÓÎʵÀ¡£

        能影响选帝的意外只有一个,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皇甫益的神情更加严肃,“万一陛下有事,太后暂时听政,一如从前,如果太后也有事,则由勤政殿群臣执政,一旦选出新帝,立即归还政柄。”

        年幼的英王可能根本没听懂这些人在说什么,站得久了,有些疲惫,扯扯望气者袁子凡的衣角,袁子凡回以微笑,示意他再等一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6 2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