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孺子帝》-第14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就算整支北军都支持又能如何?与京城相隔六百里,中间关卡重重,而且你们已经晚了。”

        “晚了?”柴悦没太听懂。

        “我从京城出发时,南军正在返京途中,这时候应该已经到了。当然,没有圣旨,南军不能回京,崔太傅是聪明人,很可能将大军驻扎在京北怀陵,离京城很近,又不算返京,而且还有一个好处。”

        “掐断北军返京的道路。”柴悦的脸色变了。

        “没错,只要南军横在怀陵,京城之事就与北军无关。”萧声顿了顿,“也与镇北将军无关。”

        柴悦略显茫然,“既然如此,萧大人来神雄关究竟所为何事呢?”

        “如今朝中大臣多半支持冠军侯,少量倾向于东海王,想要脱颖而出,就要做点实事。冠军侯第一希望北军能够击败匈奴人,为他增加威望,第二,他不希望有后顾之忧,一点也不想有。镇北将军是一忧,东海王是另一个,但是在解决崔太傅的南军之前,东海王不能动,所以就只能先从镇北将军这里下手。”

        柴悦沉默不语。

        萧声站起身,绕过桌子,站到柴悦身边,“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机会,自立门户之后,你能与柴府平起平坐,所谓的出身也就不重要了,柴府上下谁不讨好你呢?”

        “冠军侯……知道我吗?”

        “现在还不知道,等你做出大事,天下闻名,再加上我的推荐,冠军侯必定重赏于你。”

        柴悦缓缓起身,“大势真的已经确定了?”

        “京城人所共知。”

        柴悦毕竟年轻,改变主意时会脸红,“我得到消息,三天之后,会有几名匈奴使者来神雄关,与镇北将军继续和谈,这算是……”

        萧声大喜过望,“大事已成,冠军侯无忧矣,柴悦侄儿,这几天你什么都不用做,三天之后,匈奴使者一到,先带他们来见我,即是大功一件。”

        柴悦点点头,眉头紧皱,似乎还在犹豫,萧声拍拍他的肩膀,“你是大楚的将军、是柴家的子孙,为国尽忠,为家尽孝,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值得你当真。”

        次日一早,萧声开始以左察御史的身份拉拢神雄关内的将官,他不求所有人都倒向自己,军人总是目光短浅,以为谁能带他们打胜仗就应该支持谁,萧声只想在发起致命一击的时候,身边的势力能与废帝相抗衡。

        勾结外敌,这个罪名足够将废帝击垮了,如果说之前的和谈还有点理由的话,继续和谈就是明目张胆地背叛。

        三天后的中午,柴悦遵守承诺,将刚刚赶到的几名匈奴使者直接带到了萧声的住处。

        萧声早已做好准备,也不审问,直接带领大批将士前往衙门,以众将的名义请镇北将军出衙说话。

        部曲营的头目晁化站在门口,向众人拱手,最后对萧声说:“镇北将军不在。”

        “不在?他去哪了?”

        晁化看了一眼柴悦,向萧声微笑道:“镇北将军数日前动身前往京城,现在——应该快要到了吧。”

        在见过萧声之后,韩孺子立刻就明白过来:在神雄关与左察御史争斗,是在浪费时间。

      第一百九十七章 返京

      ¡¡¡¡¶Å´©ÔƵĵ½À´£¬¼á¶¨Á˺«Èæ×ÓÁ¢¿Ì·µ¾©µÄ¾öÐÄ¡£

        杜穿云早已奉命回京,可如今道路上已不像从前那么安全,他耽误了一些时间才到达京城,又急急忙忙回到神雄关,比左察御史晚了一天,没有书信,只带来一句话:“夫人说,待边疆稳定之后,请倦侯尽早回京。”

      ¡¡¡¡ÒòΪÕâ¾ä»°£¬º«Èæ×ÓÔÙÒ²´ý²»×¡ÁË¡£

        左察御史萧声回请北军诸将时,韩孺子换上普通士兵的衣甲,在黄昏时分出城,身边只带着两个人——孟娥和杜穿云,城内的知情者寥寥无几,守卫城门的士兵对这三人完全没有怀疑,怎么也想不到镇北将军就“藏”在其中。

        柴悦向萧声虚与委蛇的时候,韩孺子等三人已经到达关内的第一处驿站,杜穿云手持加急公文,由驿丞加盖印章,换马之后再度出发,只停顿了不到一刻钟。

        韩孺子和孟娥等在外面的官道上,他注意到驿站的大门有明显的毁坏痕迹,不用问,这是前些天群盗攻打神雄关时留下的,驿站加强了防守,官兵数量由平时的不到五人增加到二十多人。

        “内乱延续下去,会将大楚拖垮。”韩孺子轻声道,自从与大单于达成和谈之后,他一直有些不安,偶尔会觉得自己犯了大错,现在他心中的不安减少许多,内忧外患不可能同时解决,大楚境内的驿站有几千所,哪怕只有一半增强守卫,也会牵扯大量楚军,削弱对抗外敌的力量,反之也是一样,想要彻底打败匈奴,需要大量增兵,使得关内防守空虚。

        孟娥瞥了他一眼,“别人听到你用这种语气说话,会以为你是皇帝微服私访。”

        韩孺子微微一笑,即使是在刚刚退位、毫无根基的时候,他也保持了皇帝的思维习惯,总觉得自己对天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杜穿云与两名驿兵牵着马出来了,三人上马,连夜赶路,走不多远,杜穿云问道:“倦侯,你能受得了吗?这么没日没夜的骑马奔跑,就算是武功高手也坚持不了多久。”

        杜穿云刚刚完成一段远程送信,在神雄关休息了不到两个时辰,看上去却很精神,更担心倦侯会受不了。

        “等我坚持不住的时候,会停下休息的。”韩孺子白天时也睡了一阵,熬一夜没有问题。

        第二天一早,萧声开始在神雄关内拉拢众将,柴悦等人也在悄悄推进计划,韩孺子到达第二处驿站。

        这里驻扎的士兵更多,有五十几名,而且显得很紧张,门户紧闭,不敲不开,听说这三名神雄关士兵只换马不换人,驿丞很高兴,他实在腾不出多余人手,“附近的暴民只要闹事,肯定先攻打驿站,我们这儿已经被烧过一次,还好没烧光……”

        驿丞有点啰嗦,做事却很快,一刻钟之后,韩孺子等人再度出发,早饭、午饭都在马背上解决。

        午前不久,三人经过官道上的第一座县城,虽说是冬季,街上也显得太冷清,几乎没有行人,两边的店铺大都虚掩门户,根本不想开门揽生意,就连衙门口也关上大门,只留便门,几名差人探头探脑,惊慌地望着三名“驿兵”驰过,这种时候,驿兵跑得越快,越没有好消息。

        还在碎铁城的时候,楚军将士都想快点回到安全的关内,没有料到关内早已不是从前的太平世界。

        离开神雄关三天之后,左察御史萧声正在神雄关衙门外目瞪口呆的时候,杜穿云也在感到惊讶万分,他们停在路边吃点干粮,都显得有点萎靡,尤其是杜穿云,一直就没有好好休息过,脑子都有点发晕了,“倦侯真的不需要休息吗?”

        韩孺子很疲惫,但他不想休息,只想赶路,尽快加入那场已经开始的比试。

        “皇帝的吸引真是大啊。”杜穿云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己也不敢说累了。

        第四天,三人不得不停下,驿丞告诉他们,一群暴民正在攻打前方不远的一处军寨,他们的体力也已达到极限,于是睡了一个晚上,次日一早,听说战斗已经结束,立刻上马赶路。

        攻打军寨的不是强盗团伙,而是一群真正的“暴民”,手中的兵器大都是锄镐,衣裳褴褛,骨瘦如柴,这样一群人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军寨中的两三百名官兵一开始被吓得不敢出战,几次试探之后,发现敌人其实软弱无力,他们展开了一场屠杀。

        韩孺子等人骑马经过时,看到了屠杀之后的场面,暴民已经溃散,在官道和山坡上留下数百具横七竖八的尸体,士兵们正兴奋检查尸体、收割人头,一名大胡子军官挥舞手中光滑洁净的腰刀,大喊道:“立功啦!立功啦!不留活口,只要人头!谁谁,拿我的刀去沾点血,从此以后这就是宝刀啦。沾血就行,别砍,坏了我的刀。”

        三名“驿兵”差点被兴奋过头的士兵给拦下,杜穿云愤怒异常,险些拔刀冲上去,孟娥抢先上前,粗声表明身份,士兵们这才放行,走出很远,他们还能听到军官得意的笑声。

        “咱们昨天晚上不该睡觉的,应该……应该……”杜穿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扭头看向倦侯,“你一定要当上皇帝,救救天下的百姓,他们只是受不了饥饿,拿走粮食的是官兵,杀死他们的也是官兵。”

      ¡¡¡¡º«Èæ×ÓµãµãÍ·£¬Ê²Ã´Ò²Ã»Ëµ¡£

        接下来的行程又是没日没夜,除了换马,三人很少停下,即使遇上下雪天,也只是稍稍放缓速度,离京城越来越近,暴乱的迹象越来越少,途中经过的城镇开始有了几分热闹气息。

        终于,在一座叫白桥镇的地方,他们即将进入京畿地界,也遇上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这障碍不是天堑,不是强盗,不是暴民,而是一支楚军。

        白桥镇有一座白石砌成的拱桥,过桥即是京城属地,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高处甚至能望见高耸的城墙,但是白桥镇归属怀陵县。

        一队南军将士占据了白桥镇,主街上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桥头更是设置了数重鹿栅,几百名士兵在此守卫,对出京方向管得不严,对进京方向却如临大敌,所有行人都要经过至少十名军官的亲自检查。

        韩孺子一路上马不停蹄,离开神雄关的消息肯定还没有传到这里,可南军已经做好准备,他猜测这与东海王有关。

        韩孺子不敢进镇,南军十有【创建和谐家园】是专门拦截他的,将士当中肯定有人认识他,孟娥也不能进去,她的装扮与声音都没有破绽,可一旦被搜身,还是会露馅。

        杜穿云脱掉盔甲,换上普通衣裳,独自进镇,没多久就回来了,摇头道:“不行,我看到崔府的几名仆人混在桥头士兵当中,他们肯定认得倦侯。”

        他们停在镇外的一处弯路后面,两边尽是积雪覆盖的树林,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留在这里又有点扎眼,韩孺子只好先往回走,希望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夜里想办法过河。

        他与孟娥摘下头盔,在甲衣外面穿上长袍,虽然稍显怪异,但是不会被当成士兵了。

        镇外不远有一座废弃的土地庙,韩孺子与孟娥在里面休息,杜穿云则去树林里勘察地形,寻找过河的路径。

        庙很小,四面漏风,韩孺子坐在倾倒的石制香案上,背对只剩半截的神像,第一次为返京而感到紧张。

        在神雄关,他有部曲营,有柴悦这样的追随者,有一批还算忠诚的将士,即使面对朝中【创建和谐家园】,也能轻易击败,在这里,他却被一队南军士兵拦住,寸步难行。

        孟娥站在门口,向官道上遥望,头也不回地问:“你后悔了?”

        “我不后悔,神雄关虽然安全,却不是长久之计,柴悦等人想拥我称帝,他们却没想过一件事,一旦朝中大臣确立新帝,或者当今皇帝渡过难关重新上朝,北军还会拥护我吗?眼下是非常时期,人心思变,万事皆有可能,时机一过,就算是武帝重生,也得不到多少支持。我必须回京,北军的支持会对我提供一些帮助,我在京城的成功,反过来也会令北军更加支持我。”

        孟娥想不了那么多事,只是陪韩孺子聊天,目光仍然望向远处,但她能感觉到他需要倾诉。

        “可是在京城,你靠什么夺得帝位呢?”

        “嗯,冠军侯回来得最早,有大臣的支持,东海王有南军做靠山,我靠什么?我相信小君,她让我回京必有理由,绝不会让我无谓地冒险,还有我母亲,还有……杨奉。”

        说出“杨奉”两字,韩孺子有点勉强,在最值得信任的名单中,这名太监已经排到几十名开外,除了推荐过房大业,这么久以来,杨奉没有传递过只言片语,他自己也说过,只支持最有可能当皇帝的人。

        “最关键的是,我相信太后。”

        “太后?”孟娥扭头看了韩孺子一眼,她了解太后,因此更加惊讶。

        “太后偶尔还会去勤政殿听政,这说明她还活着。”韩孺子顿了顿,“等到太后出手,冠军侯与东海王的优势还能剩下多少?”

        非得诸强相争,才有弱者的机会。

      ¡¡¡¡º«Èæ×ÓÖ»µ£ÐÄÒ»¼þÊ£¬Ëû¸ù±¾½ø²»Á˾©³Ç¡£

        今晚无论如何要想办法过河,韩孺子正要开口,孟娥小声道:“有人来了。”

        韩孺子起身走到门口,望见一队骑兵正从白桥镇的方向驶来。

      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军之怒

      ¡¡¡¡º«Èæ×Ó»¹ÔÚ·ÉϵÄʱºò£¬ÉñÐÛ¹ØÀïÂÒ³ÉÒ»ÍÅ¡£

        左察御史萧声精心准备了一切,结果对手却提前跑了,胸中一股怒火无处发泄,如果这是京城,如果对手是一位资历深厚的老臣,他或许能够忍耐得住,起码表面上不动声色,可这里是偏远的神雄关,对手是一名十几岁的少年,周围是一群军人……

        一切都令萧声怒火中烧,就连那些被他拉拢过来的将官,也显得面目可憎,镇北将军逃回京城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人发现,更没人提醒他一声。

        萧声原地转了一圈,目光落在柴悦身上,对这名“柴家人”,他曾经花费最多的精力——当然,所谓的“最多”,只是相对于神雄关的几万名将士而言,一个时辰的酒宴,加上半个时辰的劝说,对一名小小的无名参将来说,这绝对是高看一眼——可柴悦却将他骗了。

        “柴家逆子。”萧声咬牙切齿地说。

        柴悦向萧声微鞠一躬,在发生这么多事情之后,萧声居然还想用“柴家”来要挟与利诱他,实在是匪夷所思,柴悦最了解自家人的品性,心里很清楚,从他不愿尽心尽力刺杀镇北将军那一刻起,就已注定得不到柴家的谅解。

        “镇北将军既然不在,就该由萧大人总督神雄关边疆军务了。”柴悦客气地说。

        刘昆升的职责范围只在北军,万余名杂军,以及协调周围各县供应粮草之事,都不归他管,韩孺子曾经得到过大将军韩星的任命,他走之后,该由官衔最高的人接任。

        萧声怒极反笑,突然看到人群中的几名匈奴使者,伸手指过去,“你们,你们来做什么?”

        匈奴人互相看了一眼,走出一人,拱手道:“我们应邀来与大楚继续和谈。”

        旁边有人小声提醒萧声:“这是归义侯二公子金纯忠。”

        “又是一个逆子、叛徒。”萧声冷冷地说,无意压低声音,“你们应邀而来,应谁的邀?”

        金纯忠脸色微红,还是挺身道:“应大楚镇北将军之邀。”

        “镇北将军就是最大的叛徒!”萧声再也忍耐不住,“和谈结束了,不,根本就没有和谈,镇北将军私自和谈,犯下了通敌之罪。还有你们,你们所有人,竟然在匈奴人面前逃走,与投降敌军同罪。若想赎罪,现在就杀死匈奴使者,大军出关,去击败匈奴人,杀死他们、俘虏他们,扬大楚国威,让匈奴骑兵再不敢靠近边关一步!”

        若是在冬季之前,这番慷慨激昂的话会激起不小的斗志,现在却只能让周围的众将士面面相觑。

        柴悦上前道:“匈奴人已经北上,前往山谷中过冬,楚军粮草不足……”

        “粮草只是借口,你们都被镇北将军蒙蔽了,匈奴人北上,现在就去追赶,粮草不足,立刻征发就是。”

        柴悦错愕道:“现在是冬天,粮储不足,附近各县已征发数次,以致民不聊生,仓促之间,如何征发?”

        “柴悦,你不再是将军了,来人,把他押下去,槛车送往京城,由兵部定罪。”

        几名军官走向柴悦,迈出两步之后又停下了,因为柴悦身后的人太多。

        众人站在神雄关衙门前的街道上,柴悦背北朝南,身后站着大量将士,密密麻麻地看不到头,衙门口的台阶上,还有一些部曲士兵,也都站在柴悦一边。

        萧声转身看去,他拉拢到不少人,粗略看去,不比对面少,只是士气不足,对面的人已经纷纷握刀,他的人却个个面露惊慌,似有退意。

        萧声当然不服气,如果人多势众者就能获胜,那还要大楚朝廷做什么?他又何必拼死拼活地往上爬?

        “本官乃左察御史萧声!受大都督府与兵部委派,来此接管所有楚军,我这里还有北军大司马的亲笔信,要求北军将领服从本官的命令。”萧声的确有这样一封信,从怀里取出,高高举在手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6 0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