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娶个鬼妹子当老婆》-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末清初时候,开封府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也就是现在的省会城市,经济繁荣。因为当地盛产花生,所以那时的开封是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食用油中枢,几乎全国的油商都在当地油坊街设了总店。

      因为商人品行良莠不齐,常有缺斤少两、欺行霸市之举,官府收了银子,也不管事,闹的是【创建和谐家园】人怨。

      一天夜里,油坊街上传来打更声。

      ¡°Ìì¸ÉµØÔСÐÄ»ðÖò°ð£¬°ó£¬°ð¡±

      刘家老店里,一中年妇女被惊醒,看到自己男人坐在床沿边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

      “当家的,你怎么不睡啊?”

      “睡不着啊,今年花生的收成好,新油怕是要比去年便宜三成,咱家库存的那些,怕是要赔手里喽!”

      妇女若有所思,犹豫说道,“听店里的伙计说,别的商铺都是把麻油、棉油掺进去卖的,价格才能压到这样,当家的,咱们要不”

      话音未落,男人便是一声冷哼,“人在做,天在看,咱老刘家一贯诚信做事,这缺德的招数能兴一时,还能长久喽?”

      妇女披着衣服坐了起来,有些唯唯诺诺的又说道,“当家的,你听说了吗?老高家他们都在大秤下头埋了吸铁石,一斤给人家少二两哩,今天人家外地货商买完油直接找回来了,老高不给人补,还把人一顿好打呦,这世道啊整个老油坊街,就数咱家实在了。”

      男人还是不为所动,吧嗒吸了口烟,似乎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做生意就是做人,得讲良心呐。睡吧,这两天就是中秋了,要早起把火神爷的贡品备好,保佑咱今年能平平安安的过去。”

      妇女似是有些羞恼,嘴里嘟囔着,“知道了,知道了,还是求火神爷保佑咱发财才好,像你这样的老好人都不保佑,还拜火神爷干啥。”

      老刘头把烟杆往炕上一敲,瞪眼骂道,“抬头三尺有神明,可不敢乱说。”

      “睡吧,睡吧。”妇女嘀咕着,去帮男人脱衣服了。

      这时候街上忽然传来一阵苍老的叫卖声。

      “大火烧十四两,小火烧十五两”火烧是北方的一种面食,一般也叫火烧馍

      老刘头皱皱眉头,嘴里嘀咕着,“这糊涂老头,哪有小的比大的还重的,十五两都快一斤了,这是人吃的还是喂猪的?”古市斤为一斤十六两

      妇女却揉揉肚子,哀求说,“当家的,咱们去买两个吧,我饿了。”

      经不住女人的哀求,老刘头披衣起身,来到街上,果然看见个模糊的身影在不远处来回走着。

      “大爷,来个火烧。”

      老头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忽然整个人从空气中消失了,就像从没出现过一样。可那叫卖的声音还在街上回荡。

      “大火烧十四两,小火烧十五两”

      老刘头不可置信的拼命揉眼睛,不光是因为那老头凭空消失,还因为他刚才在那老头回头的瞬间,竟然看到了火神爷的容貌!

      双脚【创建和谐家园】站了好一会儿,老刘头才缓过神来,嘀咕着骂了一声,赶紧回自己的铺子了。

      说来也是奇怪,那苍老的叫卖声在油坊街愣是喊了三个晚上,可不管谁出来找,都找不到人,邪门的很。

      三天后的八月中秋,喜庆的节日让人们把深夜的叫卖声遗忘了。就在这天夜里,老油坊街上忽然凭空刮起了一阵风,然后不知道从哪里冒出的火冒,一下子窜了起来。

      “走水了”

      一声凄凉的惨叫,从油坊街西头喊起来,附和着风声,让所有人都惊醒起床。

      妇女也摇醒了老刘头,胡乱披上衣服就匆匆跑了出去,等他们跑到街上的时候,大火像蛇一样,已经蜿蜒到了整条街,“噼啪噼啪”的木头燃烧生不绝于耳。

      无数人抱着水桶,涕泪齐流的跪到地上,祈求着老天爷能下场雨,浇灭这该死的火。可举头望天,只有玉盘一样的月亮挂在天上,冷眼人间悲喜。

      “大火烧十四两,小火烧十五两”

      老刘头忽然想起了在油坊街回荡了三天的叫卖声,还有那老人回头时跟火神爷一般无二的相貌,心里忽然明白了什么。

      他疯狂冲进街道最东边自家的店里,从床头拿出来已经传了五代的钩秤,然后跑出屋子,迎着火头跪了下去。

      “火神爷爷,俺家祖祖辈辈都是本分人,俺这是叮叮当当的十六两秤啊!”

      他不停的高喊,声嘶力竭的狂吼着。

      奇迹发生了!

      大火蔓延到他家的商铺时,忽然停了下来,然后转头继续往西边烧了。

      老刘头热泪盈眶,趴在地上不断的磕头。

      “感谢火神爷爷,感谢火神爷爷”

      大火烧了足足一夜,一整条油坊街几尽灰烬,只有刘家老店依然屹立在一片灰烬之中。

      说来也是奇怪,这场大火烧了整条油坊街的商铺,却没伤到一个人,也没烧到任何一家民宅,越是平时缺斤少两的铺子,越是烧的厉害,平时不太欺行霸市的铺子,倒还保留下来两成库存。

      老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说这是火神爷给那些黑心奸商的惩罚。

      一时间,开封城里油比金贵,这件事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刘家老店被老百姓誉为良心店的象征,虽然自家库存全保住了,老刘头却没有高价卖出,依然是平进平出,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等油坊街重新恢复生机的时候,刘家老店已经是最大的铺子了。

      后来,河南承宣布政使得知这个故事后,亲自书写匾额“良心店”,以示荣耀。老刘头把匾额挂上,并在两侧加了“童叟无欺,言无二价”八个大字,然后在油坊街东头修了一座火神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刘家的后代也谨遵这个教诲,把这油铺子经营下去,逐渐发展成了大商行。

      合上小册子之后,刘总看着我,慢条斯理的说道,“这故事里的老刘头就是先祖,我这企业也是从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我点点头,心里有些疑惑,“故事很精彩,可刘总你说要找个什么地方,跟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

      刘总摆摆手,示意我稍安勿躁,又从保险箱里拿出来一张薄薄的纸片,小心翼翼的摊在我面前。

      我低头一看,是一张修补过的纸片,上面有些凌乱的线条,像是一副古地图。

      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上面的东西,我先皱住了眉头,这纸片上,有股浓浓的死气,像是刚从坟里出来的老物件。

      我忍不住想起之前刘总坚持要迁坟的事。当时我就有所怀疑,现在看来,难道他是因为这张纸片?

      我低头仔细看了一下,凌乱的地图下面还有几行小字。

      “乾隆三年,与世友同游神农架。偶遇火神庙于崇山峻岭间,其后经历种种惊险。世友与仆人皆嗀与此,吾有幸逃得性命。遂再邀人共往,然则云海茫茫,不知所踪。吾先后找寻七次,死人凡二十七口,而不知其址何在,其种种不可理解,荒诞乖张之经历,思之犹惧。惜乎吾愿难圆,今录图于此,愿后人鉴之”

      这之后纸片处有撕裂的痕迹,后面似乎还有字迹未完,却是看不到了。

      看完之后,我大概明白了刘总的意思,问他说,“你说的,就是去找这个火神庙?”

      刘总点点头,“火神对先祖有恩,找寻火神庙又是先祖遗愿,我这两年一直在准备此行,还望小周先生能帮我。”

      我皱着眉头,忍不住问刘总,“这故事刘总觉得是真的?”

      ËµÊµ»°£¬ÎÒ×Ô¼ºÒ²ÊÇ·çˮʦ£¬É½¾«¹í¹ÖÖ®ÊÂÎÒÄÜÐÅ£¬µ«ÕâÉñД֮˵ʵÔÚÌ«ÐéÎÞçÎç¿ÁË£¬ÎÒ²»Ì«ÏàÐÅ¡£

      刘总的表情很奇怪,两眼里面好像没了焦距,沉默了一会儿,飘渺的声音说,“以前我也以为是故事,可是现在我信,这不是故事啊”

      第二十四章 老店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总的声音很是虚幻,但眼神中却透出一种疯狂,像是那些藏传佛教的狂信徒一般,虔诚而又狂热。

      看到他这表情,我倒是有些兴趣了。刘总是商界巨擘,不管见识还是心智,都远非那些乡野愚妇可比,他既然如此笃定,想必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原因。

      我正静等着刘总的下,他却好像没了解释的意思,摇摇头,从那种癫狂的状态中恢复过来,笑着冲我说,“不管是不是故事,我们刘家是从一场大火中发迹的,祖祖辈辈以火神后人自居,为了先祖的遗愿,总得去试试才行。”

      Ëµ×Å£¬Áõ×Ü´ÓÅÔ±ßÄùýÀ´Ö§Æ±±¾£¬à§à§¼¸±Ê£¬¸øÎÒдÁËÕÅ֧ƱµÝÁ˹ýÀ´¡£

      “这是预付的定金,如果小周先生同意的话,现在就可以拿走。”

      我低头一看,上面一串数字零让我有点眩晕,仔细数了数,竟有五十万之多。

      仔细思索了一下,我点点头,伸手接过了刘总的支票,算是答应了这件事。

      不得不说,这么多钱,对我还是很有力的,但我也不只是为了钱。决定出门行走之后,本来我就要四处游历,找寻龙脉,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刘总这时候找到我,说不定就是我的机缘。

      更何况,我对刘总这个故事也开始感兴趣了。

      不是因为他的先祖,也不是因为火神庙什么的,只是单纯因为“火神”这两个字。

      华夏自古就有火崇拜的习俗,便如同我家乡建房之时的定灶门仪式一般,实际上也是一种火崇拜的延续。从这种对火的崇拜中,逐渐衍生出来火神、祭灶等或是神话,或是习俗的东西。

      而这些习俗祭祀,本身跟风水学也是休戚相关的。还拿定灶门的习俗来说,我只是根据死人经上记载,知道灶门定的方位不同,便会有不同的风水。可为什么风水跟灶门的方位有关?

      或许通过刘总这件事,我能触及到风水学更深层次的东西。

      看到我接过支票,刘总脸上露出笑容,很亲昵的拍了拍我肩膀,告诉我说,这件事他还要再做一点最后的准备,等一切妥当之后,他会电话通知我。

      离开刘总公司,我拿支票去银行兑换了现金,存到卡里之后,也没着急回家,而是去了附近的古玩市场。

      刘总的祖坟虽然在我们临县,但公司却在数百公里外的古城开封,想必是跟故事里的刘家老店一脉相承的缘故。

      开封是著名的八朝古都,虽不及西安、洛阳那种天下龙脉聚集之地,但也钟数代之灵,便是市区内也入眼能看到很多古老建筑,古玩市场更是异常的繁盛。

      从城市规模来看,我念书的城市比开封大的多,但古玩市场的规模,那城市的十倍,也不及开封这个古城。

      到了古玩市场之后,还在最外围,我便看到了上次遍寻不着的狼毫笔、黄符纸等物,一问价格,更是比我当初买的时候便宜了不少。

      不过这次来我并非是为了采购这些东西,而是想寻一盘罗经。

      罗经即是罗盘,风水师最常用之物,不管是看阳宅风水,还是寻龙点穴,都离不来罗盘的帮助。

      方位测算之法,无比艰深繁奥,人力有时而尽,更多时候还是要依靠器物。而且风水师的术法之中,法器一道,虽然有不同种类,但最常见也最实用的,还是罗盘。

      法器不是靠制作出来的,而是靠温养,只有地师以上境界的风水师,经过数十年的温养,才有可能使器物有灵。

      光是器物生灵还不能称为法器,还必须等地师寻得龙脉,进而点穴,引龙脉之气洗涤自身之后,随身温养的器物才能成为法器。

      而且这还是最普通的法器,真正厉害的法器,是那些地师寻龙点穴之后,进而识得曜星,摘得星辰之力,成为天师之后,随身温养出来的器物。

      风水学中有言,“十年寻龙廿年穴,识曜还须四十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风水师学习十年,方可识得龙脉,二十年才具备点穴之能,四十年方能辨别曜星。

      这还只是说一般的风水师,看阴宅阳宅的风水,都需要几十年的学习。而学习完这些之后,才能踏上地师之路,开始真正的修行。

      ¶øÐÞÐÐÖ®ºó£¬»¹ÒªÔÙ×ßÒ»±éѰÁúµãѨʶê×֮·£¬¶øÕâÌõ·¿É¾Í²»ÊǼ¸Ê®Äêʱ¼ä±ãÄÜ×ßÍêµÄ£¬¹âÊÇѰÁú£¬¾ÍÈÃÎÞÊýÈËõãõÉÖÕÉí¡£

      便是那些名门大派中的人,有祖辈余荫在,不须寻龙,那也得经过“识龙、辨龙、引龙”的重重难关,耗尽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光阴。

      至于其他的,只能看天赋与机缘了。

      而只有经过寻龙、点穴、识曜之后,地师才能踏出超凡脱俗的一步,成为天师。亘古以来,能成为天师的人,少之又少,自然而然的,那种顶级法器,在玄学界里,也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所以这次来,我抱着本意,就只是买一盘普通的罗盘而已,要是能发现个真正的风水师用过的老物件,就算是淘到宝贝了。至于法器这种东西,根本想都不敢想。

      一家接着一家店面逛过去,罗盘见了不少,但都是一些现代的金属罗盘,甚至还有一些结合了高科技的罗盘,上面能显示经纬度、海拔等数值,看的我是哭笑不得。

      严格来说,罗经使用之中,很多东西跟经纬度等数值也有牵连,但老祖宗自有一套哲理在里面,要是用这些经纬度数值,硬生生的套进罗盘使用之中,那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一直找了好几家,才终于找到一个有大批木制罗盘的老店。

      我心里才刚一喜,结果拿起来仔细一看,又发现这些罗盘都是雕刻出来的。

      雕刻的罗盘死板,而且感炁效果极差,真正有用的罗盘,必须是手写罗盘,能感炁,并且能像黄符纸那样,引炁入内,这才是能在风水师手里温养,最终有可能成为法器的罗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1: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