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娘子且留步》-第3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衙役板起脸来:“你可以在堂下候着,若是大人让你上去做证,你再上去,否则不许随便上堂,上堂后更不许胡言乱语,懂了吗?”

        颜雪怀点头哈腰:“懂了懂了,大哥放心吧,改天得空,带上嫂子到李食记啊,我请你们吃包子,我娘蒸的包子可香啦。”

        直到颜雪怀屁颠屁颠跑去候堂了,衙役才想起来,嫂子?他还没有媳妇呢!

        公堂外已经围了不少人,其中有从会昌街一路跟过来的,也有恰好路过来看热闹的。

        “这倒奇了,府衙有些日子没有开堂审案了吧?”

        “可不是嘛,自从咱们这儿成了京城,审案就没有府衙的事了。”

        “这是什么案子,怎么还有女人?”

        从会昌街上跟过来的人立刻来了精神,这道题他们会啊!

        “看到那男的了嘛,人模狗样的,还是个举人呢,为了小妾的孩子,把亲闺女扔到半路上差点死了,后来担心这件事泄露出去,他们一大家子,想把老婆掐死灭口!”

        其实颜家想要弄死李绮娘并非是要灭口,可是大家的想像力很丰富,前前后后联系起来,也就变成杀人灭口了。

        “天呐,还有这事?真的假的?”

        “真的,比珍珠还真,那女的现在就在会昌街上开铺子,李食记你知道吧,新开的。”

        “知道知道,就是没进去吃过,做的饭菜怎么样?”

        “好吃,盖浇饭,是叫盖浇饭吧,红烧肉的,特别好吃,尤其是那肉汤,别提多好吃了。”

        “多少钱一碗,贵不贵?”

        董小白咽咽口水:“姐,我想来一碗红烧肉的盖浇饭尝尝。”

        董万千瞪他一眼:“等咱们的铺子开起来,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姐,咱们的铺子不是卖烤肉吗?”

        “烤肉比红烧肉好吃。”

        董小白扁扁嘴,可我想吃红烧肉了呀。

        “快看,知府大人出来了!”

        “知府大人又胖了呀。”

        “这是福气!”

        有福气的知府大人看看堂下的两男一女,他尤其看了看那个女的。

        长得倒是挺清秀的,就是脸上有两条血道子,知府大人虽然不是仵作,可是一看这血道子就知道是被指甲抓的。

        别问知府大人是怎么知道的,总之,这种伤痕他很熟悉。

        李绮娘和张里正一起跪下,颜昭石则深施一礼。

        “堂下何人?”知府问道。

        颜昭石抢先一步:“学生姓颜,名昭石,德宣十一年的举人......”

        知府皱眉,看了师爷一眼,师爷大声说道:“原告是谁?”

        李绮娘忙道:“回禀大人,小妇人是原告,小妇人娘家姓李。”

        师爷又看向一旁的里正,问道:“你呢?”

        里正说道:“小老儿是会昌街的里正,李氏要与其夫和离,她没有娘家亲人,便由小老儿做保人。”

        知府颔首,刚刚在后堂他已经看过状子,也听师爷说了,那李氏手里还有一份状子,要先和离再告状。

        “李氏,你要与夫和离?”

        李绮娘坚定点头:“小妇人要和离,还请大人做主。”

        知府又问颜昭石:“你也想和离?”

        颜昭石忙道:“回禀大人,学生要休妻,李氏不守妇道,私置产业,且膝下无子,已犯七出之条。”

        知府看向李绮娘:“你夫所诉可否属实?”

        李绮娘镇定自若:“颜昭石说小妇人私置产业,这事里正爷可以为小妇人做证,小妇人在会昌街租住的房子是叶老夫人的产业,小妇人与女儿住在那里,靠手艺做些饭食聊以糊口而已,既无产,又无业,何来私置产业?”

        里正也道:“李氏所言不假,那铺子的确是叶老诰命的。”

        虽然叶老夫人家里已经没有男丁,但是知府在平城待了好几年了,当然知道叶老夫人的身份,既然里正这样说,那这铺子肯定就是叶老夫人的。

        颜昭石一怔,他有些后悔了,昨天听母亲和大哥大嫂那么一说,他没有深思,便答应过来拿铺子了。昨天他一定是酒喝多了,否则怎会轻而易举就相信了呢。

        唉,母亲和大哥大嫂没有读过书,少了些见识,听说李绮娘开了铺子,就以为这铺子是她的了。岂不知铺子是租来的,即使他们把铺子要过来,也不过就是几张桌椅板凳而已。

        颜昭石张大了嘴,听到李绮娘继续说道:“颜昭石说小妇人膝下无子,小妇人的女儿十四岁了,而小妇人今年二十九岁,也还没到生不出孩子的年纪,且,这些年来,小妇人前前后后给颜昭石抬了五个通房,现在就有一个通房怀着身孕,从旧京往新京逃难的路上,小妇人的女儿生病,颜昭石担心嫡女给他那通房过了病气,影响到他的儿子,便狠心将小女扔到半路上,大人可问问颜昭石可有此事?”

        如果现在不是在公堂上,颜昭石已经挥拳头了。

        夫妻十几年,他今天才发现李绮娘牙尖嘴利。

        李绮娘的话已经说到这里了,如果他依旧坚称李绮娘无子,犯了七出,那么李绮娘就会说他宠妾灭妻!

        他是举人,一旦宠妾灭妻做实了,功名能不能保住还不知道,但是叶次辅却一定不会再用他!

      第五十七章 和离

        外面听审的百姓早就炸锅了,即使是刚才就已经知道的,这会儿也跟着一起骂。

        “我可听说了,城外乱得很,这姓颜的居然把闺女扔在半路,这是亲爹吗?”

        “是啊,担心亲闺女会过病气给通房,啧啧,还是头回听说。”

        “啥是通房啊?是小妾吗?”

      ¡¡¡¡¡°²»ÊÇС檣¬¾ÍÊÇѾ÷ߣ¬±»Ö÷×Ó˯¹ýµÄѾ÷ß¡£¡±

      ¡¡¡¡¡°°¡£¿ÎªÁËѾ÷ßÁ¬¹ëÅ®¶¼ÈÓÁË£¿¡±

        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大,衙役用杀威棒敲地,大喊“肃静”,百姓们才不得不压低了声音。

        知府大人的目光在李绮娘和颜昭石之间左右滑动,落到颜昭石脸上的时停住,颜昭石忍不住背脊一寒,就好似有蚂蚁顺着他的脊背一路爬过,他颤栗一下,连忙垂下眼睛。

        知府大人在心里默默鄙视,昨天还听那些官员们思念旧京繁华,说什么百年古都人杰地灵,这颜昭石也是旧京来的吧,呵呵。

        他问:“颜举人,李氏所说可否属实?”

        颜昭石咬牙:“既然李氏说给学生抬了五位通房,那她害死庶子之事为何不说?本来这是家丑,若非李氏闹上公堂,学生也不愿提起。“

        听审的百姓又是一片哗然,啥,害死庶子?

        颜昭石暗喜,他挺直身子,大声说道:“学生确实有五位通房,然而这五位通房每次有孕都会发生意外,要么小产,要么早夭,即使是现在这个有孕在身的通房,也曾经小产过,此事千真万确。”

        知府大人皱起眉头:“你认为这都是李氏害的?”

        “当然,我颜家一家老小皆是老实本分之人,唯有李氏不是,她是开食肆的,行商贾之事,唯利是图,粗俗不堪,且,她膝下无子,因而善妒,害死学生孩儿的人,不是她还能是谁?”

        知府大人的眉头皱得更深,他有点不高兴了。他家就是做生意的,这事儿平城谁不知道?颜昭石会不知道?

        颜昭石还真不知道,他虽然天天有应酬,可是大家到了一起谈的都是风花雪月,谁会提起官场之事?功利,太功利!

        本朝从太祖开始,便废除了前朝对商户的诸多限制,商户子孙能入学入仕,实在考不上的,还能捐监捐官,朝廷甚至还给做出突出贡献的巨贾赐了官身,比如漕帮李家,便赐了江淮伯。

        所以颜昭石骂李绮娘的这番话,不仅得罪了知府,也知罪了外面听审的一群百姓。

        城里和乡下不同,乡下的百姓几乎都是务农的,而城里的百姓,要么自己做小生意,要么就是给其他生意人打工干活,即使是读书人,也是要靠家里人做生意或者做工养活,因此,他们都成了颜昭石口中粗俗不堪之人。

        知府大人黑着脸,问道:“颜举人,你认定是李氏害死你的孩儿,可有实证,比如人证或物证,再若者你曾亲眼见到?”

        颜昭石一怔,他当然没有亲眼见到,他是听郭老太太和大嫂、三嫂说的,大哥和三弟也这样说。

        “......李氏既要害人,当然不会让人看到。”

        知府大人冷笑:“也就是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全都是你信口雌黄,胡言乱语?”

        颜昭石想要辩解,可他却不知该如何反驳,只好说道:“不是她还能是谁?她自己生不出儿子,便想害死我的儿子。”

        知府忍无可忍,啪的一拍惊堂木,喝道:“你既无实证,便休得胡言,免得有辱斯文!”

        颜昭石怔住,他活了三十多年,还是第一次来衙门打官司,在南边时他是受人尊敬的举人老爷,逢年过节,在酒席上遇到县太爷,县太爷也对他客客气气,多喝几杯还会称兄道弟。

        但是来衙门打官司,他还是头一回。知府大人的官威,他更是头回见到。

        他一时有些发懵,却不敢再狡辩了。

        见他不说话了,知府的神情略有好转,但还是板着脸:“颜昭石,你同意和离吗?”

        “学生......”颜昭石想说他要休妻,可是想到李绮娘对他的那番指控,便硬生生把休妻二字咽了回去。

        见他欲言又止,师爷有点着急,这案子是定国公关照过的,自家大人的前程可都在这儿呢,这姓颜的磨磨叽叽是几个意思?

        师爷压低声音,用只有堂上这几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颜举人,你既然也嫌弃李氏,不如就和离,你也能早日另娶名门淑女,续弦生的儿子,那是妥妥的嫡子,总比通房生的婢生子要强吧。”

        颜昭石心中一动,他忽然想起唐诗人的妹妹,那位唐小姐不但花容月貌,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唐家是书香门第,唐诗人对这位妹妹甚是宠爱,不但带妹妹去诗会,而且还向他们一一引荐。

        那时他也曾想过,若能得唐小姐这样的才女为妻,一生无憾。

        可也就是想想而已,毕竟以唐小姐那样的出身,是不可能做妾的。

        可如果他与李绮娘和离了呢?

        颜昭石的心就这么晃荡了起来。

        “我同意!”

        他的话音刚落,知府大人手中的惊堂木再次拍响:“那好,本府便判你二人和离,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知府一声令下,书记吏三两下便将和离书写好,签字画押,再把李绮娘递上来的嫁妆单子拿给颜昭石:“这上面的嫁妆可做实?”

        颜昭石一一看去,那些铺子和庄子,都是南边的,原本也是李绮娘从娘家带去的人在管着,颜大老爷和颜三老爷好几次想过去帮着管理,李绮娘都没答应,为此,郭老太太没少生气。

        不过,现在这些铺子和庄子,恐怕都已经变成废墟荒地了,即使李绮娘有朝一日能回去,那些也不是她的了。

        因此,颜昭石很大方地在这些名目上划上对勾,至于单子上写的珠宝首饰和古董摆设,他一律不认:“这些在逃难的时候就丢了,到哪里找去?”

        李绮娘也不争执,任由颜昭石在上面打了叉,直到最后一项,颜昭石一怔,锣鼓巷三进宅子?

        “这是我买的,和李氏没有关系,衙门可以去查鱼鳞册,上面是我的名字。”

        书记吏同情地看向李绮娘,李绮娘一笑置之,问道:“那女儿归谁?”

        听到李绮娘提到女儿,颜昭石首先想到的就是颜雪怀踢向他的那一脚。

        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我颜家没有那等不孝之女。”

        李绮娘轻笑,对书记吏说道:“既然颜家不要,那就我们李家要吧。”

        颜昭石这才听出问题来,他连忙说道:“可她是我颜家的种,就是到死,她也姓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4: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