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娘子且留步》-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年前漂亮女孩子比男孩子更贵,那两个拐子在半路上就把吕平卖给了一家逃难的人,也有人要买吕英儿,拐子们没卖,就等着到了新京卖个好价钱。

        昨天早上吕英儿趁着拐子吃早点的时候,逃了出来,她很聪明,专往人多的地方跑,于是便有了昨天那一幕。

      第四十二章 伙计

        颜雪怀想起昨天她对吕英儿说过的话,若是没有地方能去,就来李食记。

        莫非吕英儿没有找到姑母?

        果然,颜雪怀猜得没错。

        “说起来也是我幸运,昨天刚好国公爷到五城司巡视,听说抓了拐子,便让人送我去姑母家,可是......”吕英儿低下了头。

        如今在新京,只要有人提起“国公爷”,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定国公齐慰。

        李绮娘对定国公心存感激,当日她和女儿都是被定国公救下,定国公还派了大将军郝冲送她们回到颜家。

        说起来,吕英儿和她们也算有相同的经历了,李绮娘见吕英儿的神色,心里咯登一声,莫非吕家姑母也像郭老太一样,认为吕英儿毁了贞节要害死她?

        李绮娘立刻问道:“怎么了,可是你那姑母嫌弃你了?”

        她还有女儿相依为命,吕英儿身边却是一个亲人也没有了。

        吕英儿一怔,意识到李绮娘误会了,连忙解释:“我按照爹爹给的地址找了过去,可是那里住的不是姑母一家,那家人说他们是两年前从牙行买下那处宅子的,没有见过原先的主人,更不知道他们搬去了哪里。”

        李绮娘松了口气,有的时候找不到亲人,远比被亲人嫌弃更加幸运。

        找不到就还有希望,人只要有希望就有动力,就有精气神。

        李绮娘的希望就是颜雪怀,她要赚钱养女儿,让女儿过得富足快乐,再给女儿攒一份体面的嫁妆,这就是她现阶段的希望。

        “闺女,你也看到了,我家铺子里只有我们娘俩儿,整日忙得脚不沾地,你若是不嫌弃我们这儿简陋,就先在我们铺子里干活儿,包吃包住,你若是找到了你姑母随时能走,月钱是每月一两银子,月钱是照着会昌街上其他家伙计给的,若是咱们铺子里生意好,该涨就涨,该给的红包我一个子儿也不会少了你的,你看行吗?”

        颜雪怀汗颜,她也只是想要收留吕英儿几日,李绮娘却连月钱都开出来了。

        论起做生意,李绮娘真是一把好手。

        吕英儿又惊又喜,昨天她没有找到姑母,定国公派去送她的人只好把她带回五城司,她在五城司的门房里过了一夜,门房值夜的几个人时不时地拿眼睛看她,那眼神很吓人,好在有人出声喝斥,说她是定国公送过来的人,那些人才算做罢。

        今天早上,吕英儿天没亮就出了五城司,独自走在街上,偌大的新京熙熙攘攘,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处。

        她问过几家铺子招不招人,她会女红,也会写字,可那些铺子见她是女的,便二话不说把她打发了,甚至有个伙计还不怀好意地让她到胭脂胡同去看看。

        她虽然长在乡下,可也知道胭脂胡同不是好地方,她就是饿死也不会去那里。

        她走着走着,一抬头看到会昌街三个字,她想起那位好心助人的小姑娘,也想起小姑娘对她说的话,于是便厚着脸皮过来了。

        吕英儿哪有不愿意的,她连忙说道:“老板娘,我,我,我求之不得,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做事,决不偷懒,您别看我瘦,可我的力气也不小,我娘走得早,我弟弟就是我带大的,洗衣服做饭我都行,我还会织布,会绣花,对了,我还会养蚕,我在家里养了很多蚕。”

        颜雪怀噗哧笑出来:“我们这里没有那么多活儿,也不用养蚕,你就帮我娘打打下手就行。”

        李绮娘也笑了,这姑娘可真实在,但愿是个勤快的。

        下午的时候,颜雪怀带着吕英儿去老崔那里买了一张单人床,又去成亲铺子,给吕英儿买了两身衣裳,吕英儿说什么也不肯要,颜雪怀说道:“你现在是李食计的伙计了,总不能穿得破破烂烂,这两身衣裳就当做工作服吧,等你领了月钱看上什么自己再买。”

        吕英儿错愕:“工作服?什么是工作服?”

        颜雪怀叹了口气,她心里最后一点侥幸也没有了。

        吕英儿就是吕英儿,无论长得有多相像,她也不是小培。

        “工作服就是干活的时候穿的衣裳。”

        吕英儿摇头:“这么新的衣裳,我可舍不得干活穿。”

        好吧,颜雪怀放弃解释,吕英儿自己看着办吧。

        李食计里多了一个人,第一个发现的就是张五嫂。

        见张五嫂问这问那,颜雪怀原本想把吕英儿支开,转念一想,张五嫂是老平城人,又是个话多的,让她帮忙,说不定能打听到吕英儿姑母的下落。

        “英儿,五婶子是个热心人,你把你姑母家的事儿说说,没准儿五婶子能认识呢。”

        “是啊,你快说说,我家亲戚朋友都在平城,就算我不认识,也能帮你打听着。”张五嫂很自豪,平城本地人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那就谢谢五婶子了,我姑父姓代,叫代国振,在米铺里做帐房,姑母家有一子二女,他们家原先住在铁锅胡同,只是那房子两年前就给卖了。”

        张五嫂眨眨眼:“你姑父是在米铺里做帐房的啊,那家境一定不错。”

        “嗯,以前听我爹说过,我姑父是二十年的老帐房了。”吕英儿忙道。

        “好,婶子帮你打听着,你可别着急,就在这儿干着,你李婶子可是个好人。”张五嫂笑着说道。

        铺子里多了一个人,果然比以前轻松了许多。颜雪怀和吕英儿都想帮着李绮娘往五军都督府送饭,可李绮娘不答应,她觉得那种地方不适合小姑娘过去,好在只是中午需要送饭过去,到了晚上,那个叫福生的会亲自过来。

        又忙活了两天,吕英儿越发得心应手,李绮娘对她非常满意,这姑娘不但勤快,而且心灵手巧,一教就会。自从有了吕英儿,李绮娘轻松了许多。

        不过,颜雪怀却发现了一件事,晏七已经好几天没有露面了。

        晚上去给叶老夫人送饭的时候,颜雪怀特意拐到柳树胡同里看了看,晏七住的那处宅子大门紧闭,可是却没有上锁,说明里面是有人的。

        颜雪怀蹙眉,是不是吃腻了李食记,换了地方?

      第四十三章 早点

        第二天清晨,李食记刚刚开门,就来了客人。那人瘦高身材,穿着宝蓝长衫,后脖领子插把折扇,不像读书人,也不像帮闲。

        他进门就问:“有早点吗?”

        吕英儿正在擦拭桌子,忙道:“我们铺子只做中饭和晚饭,没做早点,街头和街角都有早点摊子,您过去看看吧。”

        那人一听就皱眉了,一脸不悦:“咦,你这小丫头放着生意不做,还要往别家推,你该不是吃里扒外,在这家做事,还拿着别家工钱吧。”

        吕英儿怔了怔,她怎么就成了吃里扒外了?铺子里就是没做着早点生意啊。

        李食记是新开的,目前以街坊生意为主,会昌街上有两家专做早点的,已经做了十几年,周围的街坊习惯到那两家吃早点。李绮娘和颜雪怀商量之后,便决定不做早点了,倒不是不想和那两家抢生意,而是真的忙不过来。

        吕英儿第一次应付这种场面,一时不知该怎么解释,颜雪怀走过来时刚好听到,心里暗骂哪来的事儿逼,嘴里却像抹了蜜:“瞧您说的,小店只做中饭和晚饭,确实没有做着早点,不瞒您说,我们吃的早点也是在外面买来,您若是嫌坐在摊子上吃早点不体面,我们替您买来,您就在我们这儿吃。”

        闻言,那人的脸色果然好了许多,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到椅子上,问道:“早点都有啥?”

        “烧饼油条焦圈儿糖饼老虎炸糕切糕豆汁儿豆浆豆沫豆腐脑白米粥小米粥渣子粥茶叶蛋荷包蛋煮鸡蛋卤鸡蛋凉拌小菜能拼盘。”

        颜雪怀一口气说下来,听得吕英儿目瞪口呆,少东家这是练过吧?

        那人啧了两声:“两个烧饼两根油条一碗豆腐脑儿,豆腐脑不要韭菜花也不要蒜泥,大爷我待会儿还要谈生意,对了,再要两个卤鸡蛋拼盘凉菜。”

        “好哩。”颜雪怀让吕英儿出去买早点,她到后厨捞了两个卤蛋,又把现成的凉菜拼了一盘端出来。

        吕英儿看不出那人是做什么的,颜雪怀却是知道的。

        新京城里,穿长衫插扇子的,只有一种人,就是牙人。

        余敏第一次和她去见叶老夫人时,也拿了把扇子想要插到后脖领,还是被颜雪怀制止的。就余敏那瘦小枯干的个头,插上扇子像极了挨了一刀没死成的小公鸡。当然,颜雪怀没有把心里话说出来,只是告诉余敏这样显得他的个头更矮,余敏便再也没有插过扇子。

        吕英儿买早点还没有回来,颜雪怀有一句没一句地和那人闲聊,很快便得知原来是对面卖鞋袜那家铺子的房主要卖铺子,今天刚刚托了牙行,昨天就有人要买,今天约好了要过来看房,所以牙人一大早就来了。

        颜雪怀好生羡慕,她也想买铺子啊。

        “那铺子卖多少银子?”买不起还不能问问吗?

        “那房主急着用银子,卖得不贵,开价八百两。”牙人毫不在乎,颜雪怀却惊得差点摔个跟头。

        锣鼓胡同颜家那处宅子,当年买下来时只花了五百两。

        这也不过两年而已,新京的房价就涨了这么多。

        “要八百两啊。”颜雪怀心里瓦凉,一间铺子就要八百两,宅子只会更贵。

        “八百两可真不贵,你知道皇城吧,从这儿往前走,就那个路口,以后就是皇城口,会昌街就在皇城口上,多好的地方啊,会昌街上的铺子如今是有钱也买不到,若不是那个房东急着用钱,也不会卖这么便宜,啧啧啧,你信不信,他开价一千两,也有人想买。”

        吕英儿把早点买回来,牙人吃完早点,看着门外,说了一声“来了”,便走了出去。

        颜雪怀感叹了一会儿房价,便把这事抛到了脑后。

        到了晚上,对面卖鞋袜的老张媳妇陪着婆婆过来吃饭,唉声叹气。

        因为是对门,老张一家子常来李食记买包子和盖浇饭,彼些都很熟络。老张媳妇对颜雪怀说:“姑娘,以后婶子就不能来你这里吃饭了。”

        颜雪怀想起早上见到的牙人,心里有数,果然,老张媳妇说道:“房东把铺子卖了,新房东要自己开铺子,让原来的房东把铺子腾出来才付尾款,唉,我们吃完饭,还要回铺子里收拾,明天一早就要搬走了。”

        颜雪怀忙问:“那你们找到地方开铺子了吗?”

        老张媳妇又叹了口气:“眼下新京城里最不好找的就是铺子了,一时半刻上哪找去,唉,我和婆婆商量过了,先在自家门口摆个摊子,无论如何,把余下的鞋袜先卖完再说,这货压在手里就是钱啊。”

        晚上打烊后,颜雪怀和李绮娘说起这件事来,李绮娘叹息:“也不知道旧京的铺子怎么样了,唉。”

        颜雪怀依稀记得李绮娘的嫁妆除了铺子,还有水田,原主对这些似乎没有兴趣,因此留给颜雪怀的记忆也不多。

        “娘,您在旧京那边还有多少财产,比如那铺子,是关门了还是交给别人管着了?”

        颜家离开旧京时,裕王还没有打过去,颜雪怀觉得以李绮娘的做事风格,不会把铺子一扔就不管了。

        “铺子交给童叔了,童叔是你外祖父身边的老人儿,我当时和他说,关键时刻先保命,再说铺子,实在不行这铺子就舍了,唉,也不知道童叔现在怎么样了,除了铺子,还有两个小庄子,一个一百亩的,一个二百亩的,唉,怕是已经荒了。”

        李绮娘叹息着,又想起锅子来了:“那时兵荒马乱的,也不知道抓走锅子的是哪支军队,这几天我去五军都督府送饭,有好几次想托那位郝大将军帮忙打听打听,又怕不妥。”

        “就是那天送咱们回颜家的郝大将军吗?他好像是个大官。咱们直接找他说,还真有点不妥,对了,每天晚上过来取饭的那个福生,他是定国公身边的人吧,咱们不如托他,他应该比郝大将军好说话。”

        李绮娘眼睛一亮,福生看着只有十六七岁,人也彬彬有礼,看上去就是个好说话的。

        母女俩又说了会话,便睡下了,她们万万没有想到,次日一早,李食记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第四十四章 金佛

        同样的夜晚,锣鼓胡同里的颜家却还亮着灯。

        颜二老爷颜昭石心情不错,他按照叶盛的指引,把文章送去了叶府,在门房里恰好遇到叶次辅身边的幕僚,幕僚问起,他便顺势把文章递了过去,又悄悄塞了一锭银子。

        没过几天,那幕僚打发人来了锣鼓胡同,约了颜昭石在状元楼见面。

        颜昭石如约前往,这次见面,幕僚脸上的倨傲没有了,多了几分平易近人。

        他自我介绍名叫汪芳,已在叶次辅身边多年。

        汪芳给颜昭石带来了两个好消息。

        一是他已把那篇文章送进了叶次辅的书房,叶次辅百忙之中看了,称赞了几句;二是明年开恩科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当然,眼下京城里有空缺的衙门不少,颜昭石有举人的功名,若是现在入仕也不是不行,只是这样一来,有了官身便不能再参加科举。

        这话说得透彻,颜昭石心里有数,当初在旧京时,他若是想要在县衙门做个八品九品的小吏,这并不是难事。

        可是以他举人的功名,恐怕这辈子也就是八、九品了,可若是金榜题名做了进士,那最少也是个七品,至于入仕之后的前程,那就更不能比了。

        幕僚的意思也就是叶次辅的,现在把话点给他,就是让他不要操之过急,明年的恩科才是他大展宏图的机会,一旦做了进士,又有叶次辅这座靠山,等着他的就是大好前程。

        颜昭石似乎已经看到了面前的青云路。叶次辅是什么身份?居然会专门派人来提点他。

      ¡¡¡¡ÑÕÕÑʯ¸Ð¼¤ÌéÁ㣬´Ó״Ԫ¥³öÀ´£¬±ãÅã×ÅÍô·¼È¥ÁËëÙÖ¬Ï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7: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