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啊我们家有牛和小猪了!”走在最后头的李荷花也激动地忙放下肩上挑着的一小担茅草。还不忘招呼她家两宝贝孩子:“走,快,快,我们也过去看看。”
? ?PS:宝宝们,求月票~
? 求月票~
?
????
(本章完)
===第257章 你开了个好头===
第257章你开了个好头
姜月和薛琰没办法,也只好跟着一块去了。
爷爷家门口,就是大伯家门口,果然,二哥四哥五哥都在那,牛和小猪也在,都被看见的村里人给围在正中间。
除了四哥是见人都带着三分笑外,二哥五哥都是红光满面、高兴得不行,别提在村里多抬得起头了。
应该是正好被爷爷碰到了,就停在大伯家门口给爷爷看。
爷爷也在中间。
老人家也别提多高兴了,拄着拐杖,看着面前的健硕的大黄牛,不停颔首说着:“好。好。好。”
有人瞧见薛大富来了,立刻朝薛大富道:“大富,恭喜恭喜啊,你们家竟然一声不吭就买了头牛回来,瞧瞧这牛,一看就是好牛啊!”
“是啊,是啊。”很多人都附和。
薛大富也是红光满面。
刘桂霞他们看见、听见,也是高兴的直盯着牛看。小猪都被他们忽略了。
姜月却看了看箩筐里那二十多斤的小白猪,小白猪不停发着杀猪一样的叫声,十分的精神,扁担另一头,还有一个箩筐,箩筐里,却装的是石块。
二哥早上去镇上的时候,有挑去一担箩筐,就是怕小猪不好背,就想到这个方法,带两个箩筐一个扁担去,到时候将小猪绑了,放一个箩筐里,另一个箩筐到时候就找点石块放进去,跟小猪差不多重就行了,平衡一下,好挑一点。
估计这又是二哥给挑回来的。
二哥也是很照顾弟弟的,不可能让四哥和五哥挑回来。
田大叔也在,盯着牛看了好一会,才问:“这牛你们花了多少钱啊,怎么感觉比我们家牛还大一点。”
一向咋呼的薛五虎立刻抢答:“五两多银子呢!”
“这么多啊!”很多人被吓一跳。
田大叔之前去过牛市买过牛,心里大概有底,倒是没被吓一跳,只是笑道:“难怪,我家牛我才花了四两多银子。”随即朝薛大富笑道:“大富,发财发财啊。”
“都发财,都发财。”薛大富连连道,笑的见牙不见眼。
“好,好啊。”陆村长也盯着牛直看,移不开眼了。“村里又有一家有牛了,以后肯定还会有人家家里有牛的,老田,你开了个好头啊。”
“哪里哪里,”田大叔也红光满面,“还是大富家好,田也买了,地也买了,现在又买了牛,谁家比的过他家啊。”
刘桂霞笑道:“田大哥,你们家以后会更好的。”
“借你吉言,借你吉言啊。”田大叔更高兴了,谁不喜欢听好话啊,尤其是这种话。“明天我儿子娶媳妇,大家都去啊,都去啊。”
“肯定去。肯定去。”大家都笑道。
村里谁家有喜事,不管是不是亲戚,每家都会送点东西的,但真去吃喜酒的,一家只会去一个。
“小琰、月宝,你们明天可千万别忘了,一定要去接喜饼啊。”田大叔忍不住又叮嘱。这两孩子,他是一看就喜欢。也是真盼着他日后的孙子孙女能有这两孩子那么聪明。
“知道了,大叔。”姜月和薛琰都答道。
(本章完)
===第258章 哪里不厚道了===
第258章哪里不厚道了!
“好孩子,好孩子。”田大叔开心极了。
陆村长笑道:“这买了牛,得盖个牛棚吧?”
薛大富笑道:“已经准备搭了,东西都准备好了,打算也跟田大哥一样,搭在村头。”
陆村长又笑道:“是该搭在那,但最好搭在一块,以后还有人分家造房子的,需要地,不能让牛棚占太多的地,你那牛棚就挨着老田家的搭吧,以后谁家有牛,再挨着你家的搭,这么依次下去,占的地也少。”
村长说的有道理,加上村里本来就归村长管,薛大富和田大叔自然都没意见。
直到薛大富他们带着姜月和薛琰将牛牵走了,小猪也挑走了,薛老汉他们也回家了,这里的人还都没有散去。
有人道:“大富家这日子,我们是羡慕不来了。也太好了。”
“可不是。但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大富家到底哪来这么多银子啊,我怎么怎么给他家算都对不上呢。”
“是啊是啊。熊瞎子就一百两,饴糖也就那么多斤,价钱大家也都知道,也能估计的出来他家到底卖饴糖挣了多少钱,这又是买了那么多田,又买了荒地,现在又是牛猪……就算他家以前存了些钱,也不可能这么多啊。”
“你们管那么多做什么。”陆村长没好气道。他就是看不惯大家说这个。“只要不是偷的抢的,你们管人家哪来那么多钱。”
“这倒是。这倒是。”有人陪着笑脸。“不过,村长,你不觉得大富家有点不厚道吗,他们家会做饴糖,怎么也不教我们大家也做啊,不然我们不也能挣个二三两吗,二三两啊,我家一年都不一定挣那么多。”
陆村长还没说话,李青树就骂:“原来还有你这么一个不要脸的,我竟然一直没发现!也不看看人家凭什么教你做饴糖,哪里就不厚道了!先不说你们有没有这个本钱做!就说这做饴糖是有危险的!使用粮食超过一百斤就要被抓了,还是重罪,不是杀头就是流放!大富叔家要是教了,大家都做,那就算是大富叔家带动的,账都会算在大富叔家头上,我们村这么多户呢,能不超过一百斤?!你这是想大富叔家被杀头,还是被流放啊!”
“是啊是啊,你这就不像话了。”其他人也谴责这人。
陆村长也骂:“看看吧,也就你好意思张这个口!”
那人尽管心底不服气,但还是涨红了脸,下不来台。
在场的人,其实不止这人有这个心思,只是别人自己也感觉自己太厚颜【创建和谐家园】了,没敢说,现在这人都引众怒了,另外一些有这个心思的人自然更不敢说。
*
薛四虎牵着牛回家,薛五虎跟猴子一样的跟在牛旁边,还是兴奋得不行,不停跟姜月和薛琰说:“小琰、月宝,你们是没看到,牛市好多牛啊,我根本就不会挑,都是四哥和二哥在挑,四哥还跟人讨价还价,本来这牛一开口是要六两的,反正怎么样都省了三四百文钱,正好用来买小猪了。”
说着,还看了眼正被他们大哥薛一虎挑着的小白猪。
(本章完)
===第259章 还不如做米粉===
第259章还不如做米粉
本来是薛二虎挑的,但薛一虎却将扁担接了过去,由他这个做大哥的来挑。
姜月还是由薛琰牵着,她没说话,薛琰也没说话,他们五哥现在就是需要一个听众,还太高兴了,他们听着就行了。
等他们家五哥兴奋劲过了,就好了。
到家后,将小猪放猪圈里,关好猪圈,又给小猪丢了些野菜吃,才去搭牛棚。
二哥、四哥、五哥都回来了,搭个牛棚,也用不着那么多人帮忙,薛琰那一小捆茅草,都被他二哥接过去拿了,四哥没再牵牛了,也挑了家里最后梳理的茅草去村头,牛改由五哥牵着。
五哥还兴奋不已,跟猴子一样蹦过来,蹦过去,就在牛头前面蹦,也不怕牛用牛角拱他。
姜月和薛琰跟在旁边,一开始还有些担心,后来见牛不仅健硕,能拉东西,还特别温顺,任五哥怎么蹦,也没拱五哥一下,就没担心了。
等到了搭牛棚的地方,薛五虎就将牛给系在了一边的树上,让牛在一边吃着草,他就也去帮着搭牛棚了。
牛棚就挨着田大叔家牛棚搭着,这样只用立两根柱子就行了,但薛大富他们还是怕这样不够结实,仍弄了四根立柱,弄得特别结实。
薛大富他们都比薛五虎年纪大,多少都是有些经验的,所以,最后,薛五虎只在虎、薛二虎、薛四虎。
各有各的分工,配合的十分好。
也就更用不着姜月和薛琰了,他们过去的话,说不定还碍事,所以,姜月和薛琰都只是站在一边看着。
姜月先是看了看搭牛棚的薛大富他们,又看了看旁边的田大叔家的牛棚和里面的牛,再望了望家里今天买来的牛。
两头牛离的近,对比也就更明显了,家里今天买来的牛是健硕高大不少。
忽然想到薛四虎想做小本生意的事,而她其实有个主意,姜月便压低了声音跟薛琰说道:“都没听四哥提,今天四哥到镇上应该光顾着买牛和猪了,并没有看看他还可以做点什么小本生意。”
“嗯。”看了眼他四哥,薛琰才又道:“上次四哥在镇上吃面的时候好像对面摊很感兴趣,很可能会想做这个生意。”
姜月道:“镇上那么多卖面的,各种面都有,你再卖面,就算能挣钱,也挣不了多少钱。”
薛琰道:“四哥肯定也能看的出来,只不过他可能会往本钱上面想,用减少本钱的方法来挣更多。亦或是,琢磨出镇上根本没有的好吃面食。”
对于他四哥上辈子做生意的套路,他还是很了解的。
而四哥还是他那个四哥,没道理上辈子是这个套路,这辈子做生意就换了个套路。
“面粉的价就摆在那,除了加其他粉,不然不可取。”姜月淡淡道。“但那样的话,面的味道就会不一样。而镇上的面食已经五花八门了,种类太多了,你再琢磨,竞争性也不大了,还不如做米粉。”
米粉?
薛琰转头看她:“你给四哥想的小本生意?”
(本章完)
===第260章 在这事上他都比她擅长===
第260章在这事上,他都比她擅长
“算是吧。”姜月淡淡道。“就看什么时候告诉四哥了。”
顿了顿,姜月开始解释了:“我说的这个米粉,就是大米粉做出来的条状的东西,面粉做出来的条状东西,大家叫它面条,若是米粉做出来的,叫米条也行,都是粉条,也可以叫米线、粉丝,看你做多细,特别细的就叫粉丝、米线,稍微粗点的就叫粉条,还可以做成宽粉。”
“镇上还没有人卖大米粉做的这种东西,”姜月又道,“味道跟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大米粉比面粉便宜,本钱自然会少不少,做这个不说挣大钱,但至少比也在镇上支个面摊卖面挣的多。而且,做这个东西,也不一定非要直接用大米粉,直接买大米回来做也可以,再自己经过浸泡到一捏就碎的程度,再粉碎就容易多了,大米比大米粉便宜,这本钱上,自然又能降下来不少。”
镇上没有人卖这种东西,那是因为没人能将大米粉像面粉那样做成条状不断,只很短的一截就断了。
薛琰明白,她既然这么说,想必是能让米条不断,便问道:“你这是要往里面加什么东西吗?”
他只这么一问,姜月就明白他到底要问什么,答道:“可以加东西,像是淀粉、面粉这些,可以加一些在里面,防止断条,但这做出来的米条就不够原汁原味了,我说的是不加这些东西的,只要用对大米就行了。”
“用对大米?”
“嗯。有些大米适合做这个东西,不仅不断条,还有咬劲。”
“哪些大米?”
“别的大米这里不一定有,但有一种大米肯定有,就是早籼米。早稻几乎都是单一的籼稻,也叫早籼稻,它脱掉表面的糠,就是早籼米。”
薛琰点点头,才道:“现在早稻还在田里,都没到收成的时候,真要买这样的,那就只能买去年的早稻舂出来的大米。”
姜月点头,的确是这样。
又看他们四哥一眼,姜月才道:“那你觉得什么时候跟四哥说好?”
四哥不像别人,他太精明了,那他们做什么都得格外的注意和小心,免得引起他的怀疑。他又有主见,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事,他们最好不要那么主动,被动一点,他才不会多想什么,也不会有什么反感的。
换言之,在四哥的这个做生意的事上,应该是他们四哥自己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他们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