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惠卿兄,这位是朝廷翰林院知制诰苏轼,苏兄,这位便是河东银行副行长吕惠卿。”崔文卿笑盈盈的为两人作着中介。
得知面前这位年轻士子就是大名鼎鼎苏轼,吕惠卿立即就为之色变,连忙振奋不已的拱手言道:“没想到阁下便是新科苏榜眼,在下吕惠卿,有礼了。”
苏轼微笑拱手道:“吕兄不必客气,其实我早就听文卿兄说过吕兄你的大名,今日一见实在得偿所愿。”
崔文卿分别执着两人的手,笑道:“好了,你们就不要相互客套了,有什么话咱们进去再说。”
进入府州支行公事房,吕惠卿首先是向崔文卿汇报河东银行最近运行的相关情况。
“崔行长,由于朝廷禁令已解,前来咱们银行购买军债国债的人数大是增加,府库内所存的银两也是直线上升,但总的说来,百姓们依旧对向咱们银行借钱之事有所迟疑,特别是一些穷苦的老百姓,多数还是宁愿向自己的友人借取,亦或是亲戚借取,使得银两收支严重失衡,目前,咱们可是大把大把的银子花不出去啊。”
说到后面,吕惠卿顿时一副头痛之色,显然大感麻烦。
第二二二章 异地安置
崔文卿面色苦闷的点了点头,显然对于吕惠卿所言的情况大感头痛。
唯有苏轼惊得连连咋舌,暗忖道:目前朝廷府库入不敷出,举步维艰,使得安石相公用钱都恨不得将其掰作两半来花,没想到这河东路以及振武军却是富得流油,银子堆满了府库用不出去,实在太过骇然了。
崔文卿想得半响,叹息言道:“你所言的的确是一个问题,银子堆在府库中比石头还不如,也只有将之用出去,方能体现其价值。”
“敢问行长可有用钱良策”吕惠卿连忙出言询问。
闻言,崔文卿却是淡淡一笑。
若论办法,他自然是多不胜数,要用钱,很简单啊,直接圈地搞房地产开发,割百姓们的羊毛,用钱【创建和谐家园】房地产,然后又卖出地皮回收资金,实乃一本万利。
但这样富的是朝廷,苦的却是百姓,崔文卿自然不会这样行事,必须想到一个朝廷百姓能够共赢,共同富裕之主意,方为上策。
就这么静静思忖半响,崔文卿猛然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主意,询问苏轼道:“苏兄,不知现在江南道的灾民究竟有多少”
苏轼身在庙堂中枢,对于这一切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言道:“根据户部统计,受灾灾民大概在两百万户左右。”
“两百万户”崔文卿皱紧了眉头,“这么说来,灾民人数大概在八百万至一千万之间”
ËÕéøò¥Ê×µÀ£º¡°ÒÔÒ»»§ËÄÖÁÎåÈ˼ÆË㣬²î²»¶à°É¡£¡±
“那朝廷目前是如何安置灾民的”
“说起安置,首当其冲的便是钱,得益于文卿兄的福利【创建和谐家园】的建议,所得的【创建和谐家园】资金已经全部用来支援灾区,但因【创建和谐家园】资金乃细水长流,故此大部分灾民仍然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流离失所多矣”说到后面,苏轼止不住为之一叹,显然对于这样的情况大感痛心。
崔文卿想了想,言道:“若是如此,我们倒是可以以购买军债国债的钱来想办法。”
苏轼一愣,问道:“不知现在国债军债发行了几多钱财所存银两几多”
吕惠卿插言说道:“目前府库中所存银两在八百万两左右。”
“八百万两啊”苏轼喃喃一句,继而苦笑摇头,“你们的钱听上去固然很多,然江南道的灾民实在是太多了,用上去也是杯水车薪,只可解决一时燃眉之急。”
“苏兄,你误会我的意思了。在下并非是想把银行之钱直接用来救灾。”崔文卿一笑。
“哦那文卿兄何意”苏轼皱眉垂询。
崔文卿正色言道:“光这样投入钱财不计回报的救灾,所得效果着实不佳,在下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采取异地安置之法。”
“异地安置”苏轼和吕惠卿同时一愣,相互目询,显然不解崔文卿的用意。
“敢问文卿兄,何为异地安置”苏轼连忙追问。
崔文卿略一思忖,言道:“记得前不久,都督娘子才在我这么抱怨过,说府州人口不兴,田地荒芜甚多,故此农业生产一直是停滞不前,振武军所用的军粮也是无法保障,还需从外面购买粮食才能勉强度日,当时我就在想,能不能寻得一个一劳永逸之法,改善府州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苏轼被崔文卿冒出的新词汇弄得愣住了,根本不知是何等意思。
“所谓农业经济,简而言之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力,使得农业供给既合理,又需求旺盛。”
苏轼大概明白了崔文卿的话,言道:“文卿兄的意思,莫非是你想要发展府州农业经济”
“对。”崔文卿点头道,“以大齐目前的条件,最简单,也是最为直接的发展农业经济唯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增加农业人口,只要有人,生产力便会得到提高,所产的粮食也就会更多。”
吕惠卿皱眉言道:“行长是想要增加府州人口但人从何来”
崔文卿笑道:“目前府州可谓是有田有钱单单缺人,而江南道,却是无田无钱灾民人满为患,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得到互补,我的意思是,朝廷可以安排一部分江南道灾民前来府州异地安置,灾民们前来途中所耗所需,均由我们府州一力承当,而他们安置所需的田地、房屋、家什、耕牛等等,也由我们府州来出,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江南道灾民安置问题,又增加充实了府州人口,实乃何乐而不为。”
一席话听完,饶是苏轼的镇定从容,也露出了震撼不已的神情,傻乎乎的望着崔文卿,半响都没有回过神来。
崔文卿所想的这个“异地安置”之策,当真是一个绝妙非凡的办法,朝廷不花一文钱,就能让府州江南两地互补解决问题,实乃旷世之举
细细思忖半响,苏轼再也忍不住心内激动的心情,猛然狠狠一掌拍在了座案案面,振奋高声道:“文卿兄,你他娘的还真是一个天才,这样的办法也能想出来”
吕惠卿亦是一脸崇拜的言道:“行长这个办法当真大妙,既把咱们府库内的钱财用了出去,为灾民们置田置房,又能增加府州人口,还能够勃兴府州的农业生产,实乃一举三得。”
苏轼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101
d兴奋补充道:“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此法施行若能异地安置五十万户,江南道灾民人数必定会大幅度削减,朝廷赈灾救灾也会轻松不少,甚至还能多出钱粮来应对西北战事,我想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得知此法,必定全都会振奋不已的。”
崔文卿摇手笑道:“好了,你们先不要尽说好的方面,也需要说说异地安置的不足,崔兄,你身居庙堂,不知你觉得异地安置可有什么问题”
苏轼颔首露出思忖之色,想得一阵,这才言道:“在下觉得此策有一个十分麻烦的问题,那就是背井离乡。相信文卿兄也应该知道,大多数黔首百姓所讲究的是生在家乡,活在家乡,死在家乡,要他们从江南道前来数千里之远的府州,相信不少人都会心存顾忌,再则,江南道乃富裕风华之地,而府州毗邻北方边陲,与西夏辽国接壤,时刻都有被敌国入侵之危,只怕百姓们更会有所迟疑。”
苏轼的话可谓十分中肯,也说出了异地安置之策的不同,崔文卿微微颔首,不由露出了深思之色。
第二二三章 震撼不已
窗外的嘈杂声熙熙攘攘,崔文卿丝毫没有受到半分影响,脑海中的念头翻转不休。
过了许久,他笑着开口道:“苏兄之言可谓是一针见血,直击异地安置的诸多弊端,其实说起来,又有谁愿意背井离乡前往一个陌生之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呢”说到这里,笑容忽敛,神色渐渐变作了凝重,“然对于江南道许多灾民来说,家园早就已经被洪水化为了乌有,所耕种的田地也已经满是淤泥,不可耕种,若是朝廷稍微放松对灾民们的救济,必定会饿殍遍地,人人易子相食,我觉得在此时候,当以活下去为目标,而非是留恋故土,不肯离开,只要朝廷愿意支持府州的行动,我相信应该不会是太大的难事。”
崔文卿这番话还是有着一些道理。
的确,在大灾面前活下去才是唯一的标准,也只有活下去才能保持生命的延续,何必固守故乡,饿死于此。
在清朝末年的湖广填四川,就是一次非常伟大的【创建和谐家园】,极大的解决了当时四川人口不足的问题。
而后来二十世纪新疆解放,建设兵团无数儿女扎根新疆稳固疆土,也是【创建和谐家园】政策非常成功的一种体现。
故此,异地安置虽则很困难,但也并非是不能实施。
见到苏轼露出了深思之色,崔文卿不由笑语言道:“苏兄,都督娘子现在不在这里,我权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倘若江南道的百姓愿意前来振武军所管辖的府州、麟州,隩州、丰州四地,那么振武军可以给出极大的优惠,第一,振武军可以免费为【创建和谐家园】盖房置田,所有费用均由我们振武军一力承当,不花朝廷以及灾民一文钱;第二,振武军可以承诺免除【创建和谐家园】粮税数年,甚至可以做到用不对【创建和谐家园】加赋,当然,这需要朝廷的支持;第三,振武军可以给出【创建和谐家园】许多优惠政策,例如减免兵役,减免徭役,甚至河东银行还可以为【创建和谐家园】给出一部分无息借款,只要愿意前来,振武军一定不会亏待他们。”
苏轼听得连连颔首,满是敬佩的言道:“若是按照文卿兄这么说,异地安置倒是有了几分极大的可行性,府州得利,江南得利,朝廷也可免除持续救灾之苦。”
崔文卿颔首一笑,言道:“但是这一切都是我纸上谈兵而已,娘子是否同意,还有朝廷是否同意乃未知之数。”
苏轼斟酌半响,正容言道:“在下觉得崔兄当把异地安置之事对折大都督仔细言明,请求大都督上书朝廷,容政事堂诸位相公进行决断。”
崔文卿想了想,欣然点头道:“那好吧,待会回去,我会把这件事对娘子说明的。”
“行长,另外还有一事。”吕惠卿又启话题。
崔文卿笑问道:“何事惠卿兄但说无妨。”
吕惠卿微微颔首,却又瞟了坐在旁边的苏轼一眼,显然心存忌惮。
苏轼心知吕惠卿必定是有涉及河东银行秘密的事情禀告,自己留在这里多有不妥,连忙起身笑道:“既然两位还有要事商量,那我就不打扰了。”
崔文卿一把拉住欲走的苏轼,毫不在意的笑言道:“苏兄乃是在下高朋,有什么东西听不得的,无妨,坐下便是。”
其实苏轼也想多了解一下河东银行的运作,见到崔文卿没有见外,自然也不会拒绝,顺势就坐。
吕惠卿再无顾忌,连忙沉声禀告道:“其实在下这次前来府州,除了向行长你禀告银行最近的运行情况外,还有一件大事须得请行长定夺,童相公对发行银票之事念念不忘,托在下询问行长,不知这银票多久能够正式发行”
“银票”一听此话,苏轼顿时露出了不解之色,自然不懂得银票为何,连忙出言询问。
崔文卿轻轻一笑,也不瞒他,将银票的作用一五一十的讲了起来。
及至听完,苏轼整个人目瞪口呆,显然陷入了呆滞当中。
过得半响,恍然回过神来,苏轼面泛惊容,结结巴巴的言道:“文卿兄,你,你的意思是想要另外发行一种货币,这这这,能行吗”
“滥发货币乃是死罪,当然不行”崔文卿一笑,继而解释道,“不过我们发行的这种银票,非是货币,你可以将之理解为一种兑换钱劵,百姓们在我们银行用真金白银进行存钱,我们将与之等额的银票兑换给他们,待到他们需要钱的时候,再用银票前来我们银行进行兑换,如此一来,可解决银两太多难以携带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宗货物的采买上面,更是非常方便,何乐而不为。”
苏轼本就聪明过人,将此话听完,面颊泛出了几丝震撼的红色,显然非常激动,颤声言道:“但以实际情况来说,这银票虽然非是货币,却具有货币的功效,文卿兄你这么做,当真是在直接造钱啊,实乃暴利。”
苏轼想了想,震撼不已的继续言道:“而且朝廷造就银两铜钱,均会受到材料的限制,如果没有充足的白银黄铜,自然不能造出货币,但河东银行所发行的这种钱劵,宣纸一张不受材料限制,光凭此点,你们河东银行就能够赚的盆丰钵满,照我看来,你们是在用纸换百姓们的真金白银啊”
崔文卿哈哈笑道:“苏兄,银票的功效在下现在也不多谈,但我觉得,此物将来必定会成为货币改革的方向,既然如此,我们银行自当可以身先士卒,为朝廷探索一下纸质货币的可能性,倘若可行,朝廷在将发行银票的权利上收,亦是不晚。”
苏轼默然半响,只得轻轻颔首,然心内却又一团火焰在燃烧不止。
不行,我得立即回去将银票之事禀告给安石相公知晓,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啊
还有那异地安置之策,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创举,相信安石相公得知,一定会震撼不已的。
心念及此,苏轼目光更是一片火热,连忙向崔文卿告辞,屁颠屁颠的回去书写奏折去了。
第二二四章 书写奏折
待崔文卿返回大都督府,折昭早就已经回来了,张口便言道:“夫君,刚才苏轼告诉我你提出了一个什么异地安置的办法,说是可以既让府州增加人口,又可以减轻江南路救灾压力,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见到折昭美目怔怔的望着自己,俏脸满是好奇之色,崔文卿也不迟疑,便将异地安置的作用讲述了起来。
听完之后,折昭愣愣半响,眼眸中泛出了奇异之光,历来平稳的嗓音也不禁带上了一丝轻微的颤抖:“夫君真是奇思妙想,你觉得以我们目前的财力,可以迁移多少灾民前来府州安置”
崔文卿略微估算了一番,言道:“目前河东银行有银八百万两,属于咱们振武军的共计六百万两,以灾民从前来府州到就此安居,每人用度五两计算,大概能够【创建和谐家园】安置一百二十万人,足足三十万户”
恰如被一道闪电陡然集中了头顶,折昭立即就倒抽了一口凉气,显然被深深震撼住了。
她愣愣的望着崔文卿,明媚动人的双目罕见失去了平日里的谣言光泽,竟是变得有些呆滞,沉浸在震惊的天地中无法自拔。
及至过得半响,她方才从震撼当中清醒过来,丝丝激动的红晕布满了那张倾国倾城的俏脸,颤声言道:“夫君可知振武军所管辖的府州、麟州,隩州、丰州有民几多”
崔文卿摇头言道:“不知道,还请娘子告之。”
折昭激动不已的言道:“根据去岁统计,目前四州人口共计四十万户,一百七十万人,夫君你居然要【创建和谐家园】一百二十万人前来,倘若可行的话,肯定会为我们增加不少的劳动力,不仅可以解决田地耕种,我们振武军的兵员也能得到极大的保证,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啊,你你你,是如何想到这样绝妙的办法的”
崔文卿还是首次见到折昭如此激动,即便当初提出军债、福利【创建和谐家园】之时,折昭也没有露出这般姿态,看来异地安置之法对于振武军来说好处肯定是非常巨大的。
心念及此,他悠然一笑,问道:“娘子觉得这个办法如何是否可行”
折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尽量平复住激动不已的心境,斩钉截铁的言道:“只要朝廷同意,江南道肯放人,不管他们是来十万,还是一百万【创建和谐家园】,我折昭全都会照单通通接收”
“娘子难道不怕人满为患么”崔文卿皱眉询问。
折昭笑道:“夫君有所不知,府、麟,隩、丰四州虽则地处边陲,然黄河从这里流淌而过,沿岸地区还是非常适用于耕种,只可惜受历朝历代的战乱影响,人口一直不太兴旺,故而许多良田良地都是荒芜未能耕种,若是当真【创建和谐家园】前来,我们可以在黄河沿岸开拓良田无数,这样不仅对于四州农业,更对我们振武军钱粮供应有着莫大的好处,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们振武军再也不用去外地购买粮食,光四州的粮税,就可以满足五万振武军的口粮需求。”
崔文卿皱眉一思,顿时明白了过来。
说起来,府州离延安南泥湾却是不远,既然后世南泥湾都可以开屯良田无数,府州等地自然也是可行。
想到这里,崔文卿镇重其事的言道:“既然如此,还请娘子立即上书朝廷,看朝廷能否同意咱们的【创建和谐家园】之举。”
折昭一脸欣喜的点了点头,继而笑道:“夫君,说起来我对异地安置政策还不甚了解,不知你能否陪同我一起拟就奏折,向朝廷上书呢”
崔文卿颔首笑道:“好,在下自当鼎立协助娘子。”
适当初夜,一轮美轮美奂的玄月挂在了朝阳楼外的树梢头,位于三楼的折昭闺房,崔文卿与折昭并肩而坐,轻轻商议不断。
说起来,这还是崔文卿第一次来到折昭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