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看来,这就是所谓的姐早已不在国子监,国子监却依旧流传着姐的传说。
折昭,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啊
崔文卿与苏轼大生知己之感,美酒下肚不断,然在大都督府内,却有一人暗自神伤,自斟自饮喝得全是苦酒。
“阿昭,你为何要这么对我”
“难道我还对你不够好么”
“我千里迢迢跑来府州见你,没想到你却这么不留情面”
“崔文卿他到底有什么好,为何你却只喜欢上他,对我的真心置之不理,视如草芥”
数不清的话音从司马唐口中接二连三而出。
只不过区区一晚,原本英伟不凡,风度翩翩的俊俏公子已是变了一副模样。
他发髻散乱,面颊通红,浑身酒意,一双原本洁白如玉的大袖上沾满了酒汁,看上去说不出的狼狈。
昨夜从梅苑伤神而回,司马唐便感觉自己一颗心都已经为之破碎,特别是得到折昭那样坚定而又果断的表态,更使他自感情路无望,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希望。
大是难过悲愤之下,司马唐才借酒浇愁,独自一人躲在房中伤神不止。
便在这个时候,房门被人从外面“吱呀”一声推开了,谢助教绷着一张冷冷清清的老脸走了进来,司马唐对清晰的脚步声浑然未觉,依旧沉浸在自己悲伤的天地当中。
谢助教来到司马唐面前站定,望着当朝状元郎如此狼狈的模样,老脸上的沟壑不禁轻轻的抽搐了起来。
“酒我的酒呢”司马唐喝完一杯,双手摸索着酒壶,很明显陷入大醉。
见状,谢助教再也忍受不住了,他重重一声冷哼,径直抓起桌案上的酒壶走到窗棂前推开窗户,手臂一抡将酒壶扔得老远,撞击破碎声随之而起。
紧接着他快步返回案几前,怒声言道:“司马唐,你好歹也是当朝状元郎,何须为了一个女子变作这般可怜的模样看看你自己,还可有昔日唱名应天门外的名士英姿,司马相公若是得知你这样不成器,必定会气得不轻。”
司马唐恍然抬起醉眸,凄然苦笑道:“助教,你不会懂的,你不懂我”
“不就是一个女子吗我有何不懂”
“你不懂,阿昭她不是寻常的女子,她这样决绝,肯定是不会回头了。”
谢助教又是一声冷哼,言道:“是啊,她非常不同,青梅竹马的同窗状元郎不选,却选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落榜穷秀才,如果我是你,也非常想不下。”
司马唐一脸黯然的言道:“只可惜流水已逝,心境非昨,阿昭已经不再是昔日的阿昭了。”
今晚醉酒,脑袋晕乎乎的,更新一章,欠下一章明天补。
第二二零章 好坏皆有补昨晚欠更
谢助教冷笑言道:“司马唐,妄为你乃是当今天下最富盛名的才子,难道就这么准备轻言放弃么”
“不放弃又能如何难道助教觉得还有更好的办法”司马唐神情看起来说不出沮丧。
“当然。”谢助教镇重其事的点了点头,“女子都爱英雄,都希望自己的相公能够比别人强,折昭岂能例外现在崔文卿提出了国债以及福利【创建和谐家园】等等新颖见解,加之又助折昭斗倒了折惟本,折昭自然对他是敬佩万分,在这个时候想要撼动他们之间的感情,无异于是难于上青天。”
司马唐立即懂得了谢助教的意思,脸上颓废之色尽扫,露出了一丝振奋之色,霍然站起认真言道:“那助教以为该当如何”
谢助教冷冷一笑,说道:“还能如何,自是要证明你司马唐比崔文卿强,在任何事情上都要超过他,比过他,证明出他的愚昧以及无能,与拥有高贵血统、显赫地位的你乃是有着霄壤之别,更令折昭明白,崔文卿就是一个低三下四,愚昧不堪的蠢货,她自然就会回心转意了。”
司马唐细细品咂着谢助教这番话,双目中的亮光越来越是明显,点点头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助教,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回到府中,崔文卿酒气已退,一个人独自站在窗棂前对着玄月发呆,脑海中百般心思流转。
这时候,荷叶端着一张食案走了进来,行至他的身边娇笑道:“姑爷,这是奴婢专门为你沏的参茶,快喝下去解一解酒气吧。”
崔文卿含笑接过,将茶盏凑到唇边轻呷一大口,微笑言道:“小荷叶现在沏茶的手艺越来越不错了,当真是香醇扑鼻,入口醇厚。”
荷叶嫣然一笑,显然因为崔文卿的赞美之词而非常开心,继而想起一事,微微蹙眉言道:“姑爷,有一件事奴婢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你。”
崔文卿一愣,笑问道:“何事径直说来便可,何须遮遮掩掩。”
“其实”荷叶犹豫了半响,终于忍不住压低嗓音小声说道,“苏轼公子那位书童苏三,乃是一个易钗而弁的女子。”
“什么,那小子是个女的”崔文卿惊讶得一挑眉头,有些不能置信的言道,“你可有看错,他真是女子”
荷叶颔首言道:“苏三不仅耳朵穿着耳洞,而且没有喉结,身上更是香风阵阵,自是一名女子。”
崔文卿想了一想,这才明白今日荷叶为何会对苏三如此亲热,原来苏三竟是女的,开始他还以为是小荷叶被苏三勾引去了,当时还暗暗郁闷不已,没想到竟是这样一种结果。
疑惑释然,崔文卿忍不住一笑,暗忖道:看来苏兄真是风流倜傥的高才名士,前来府谷县访友居然都带着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儿,真乃坐享其人之福啊,着实羡煞旁人
正在崔文卿暗自敬佩当儿,穆婉走进了房内,拱手言道:“姑爷,大都督有情。”
“哦,都督娘子回来了”崔文卿回来之时去过朝阳楼,那时候折昭尚未归来。
穆婉笑道:“是的,大都督刚从军中回来。”
崔文卿点点头,也不迟疑,跟随着穆婉下得书阁,来到了朝阳楼之内。
Â¥ÄÚÏã·çÆË±Ç£¬ÕñÎä¾ü´ó¶¼¶½ÕÛÕÑÕý´©×ÅÒ»¼þÄжù³¤ÉÀ×øÔÚ°¸¼¸Ç°£¬½¿ØÌÈ绨£¬Æø¶È·¼»ª£¬ÆÄÓм¸·Ö½íàþ²»ÈÃÐëüµÄÓ¢´ÆÆø¸Å¡£
“夫君来了么咦你喝酒了”折昭鼻子很灵,立即嗅闻出从崔文卿身上传来的淡淡酒味。
“是啊,今日与苏兄小酌,多喝了几杯。”崔文卿顺势坐在了折昭的对案,含笑而望。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100
d 折昭轻轻蹙眉道:“据我观察,这次苏轼前来府谷县的目的并不是那么简单。”
“不简单为何”崔文卿不解询问。
折昭正容言道:“苏轼乃是翰林院知制诰,掌撰写朝廷文书之职,深受王安石的信任,乃变法派得力干将,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前来府谷了解边疆情况,实乃让我颇觉意外,而且我觉得他对你似乎非常感兴趣,说不定此行前来的目的,正是因为夫君。”
崔文卿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头,不敢相信的言道:“什么你说是为了我”怔怔然半响,忽地释然笑道,“怎么可能,我何德何能,能够让王安石如此关注,竟派苏轼前来察看”
“夫君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折昭真心实意的一笑,心内有种与荣俱荣的感觉,“你提出国债以及福利【创建和谐家园】这么具有创新意义的手段,为朝廷带来大量钱财收入,安石丞相自然已经记住了你的名字,派遣苏轼前来了解察看,也是在情理之中啊。”
“听娘子这么说来,倒是有着几分道理。”
“不过对夫君而言,此乃好事,也是坏事。”
“哦,为何”
折昭玉葱般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案面,加重语气言道:“如今朝廷大局,变法派和保守派势同水火,矛盾不断,然总的说来,变法派一来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二来缺乏变法中坚力量,王安石可谓是独木难支,新法摇摇欲坠,乃是一个不可解开的困局,如果王安石欣赏夫君你的才华,那就肯定想让你加入变法派当中,为变法贡献一己之力。”
崔文卿愕然问道:“但是娘子,我崔文卿闲云野鹤,加之没有官职,岂能担此重任”
折昭摇手笑道:“非是不能担此重任,光你所想的国债以及福利【创建和谐家园】,便是旷世之举,王安石如果要用你,不管你是普通的黔首百姓,还是穷苦秀才,他都能够让你一朝得道进入仕途,甚至连升数级直达变法中枢。”
崔文卿愣怔怔的想得半响,恍然颔首道:“我明白了,娘子是觉得苏轼之所以前来,便是安石丞相对我的考验了”
“对,”折昭轻轻颔首,“刚才说言的乃好处,现在说说坏处,这才是真正让人头痛的地方啊。”
崔文卿心知折昭乃是振武军大都督,对朝廷局势清楚了解远胜于他,连忙仔细聆听。
第二二一章 崔文卿的选择
朝阳楼内灯烛煌煌,折昭与崔文卿相对而坐,神情均是带着严肃之色。
“若论坏处,倘若王安石当真准备重用相公,那么你我之间的关系首当其冲。”折昭气若幽兰,凤目中闪烁不断。
“你是说,我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崔文卿皱眉询问。
“对,”折昭颔首言道,“你是我折昭的夫君,可以说在朝堂之上,我们两人是休戚与共,阵营一样,若你投入了变法派势力,那在别人眼中,就意味着我折昭以及五万振武军将士,都会随你支持王安石的新法,对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来说,可是极大的麻烦,甚至会影响朝局稳定。”
崔文卿颔首道:“娘子这么说来,我明白了,若是你站在变法派这一方,必定会让保守派感觉到非常大的压力,两派的对立会更加明显。”
“是啊,”折昭苦笑道,“直至今日,变法派在军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势力,外祖父也数次来信告诉我,不可与任何一派交情过密,加剧对持,作为振武军来说,更是不能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军队若有了自己的思想,那就等同于亡国了。”
崔文卿明白了折昭的意思。
的确,军队效忠于国家便可,断然不能介入到政治斗争当中,相信这也是朝廷的底线。
假如王安石当真准备重用自己,未免没有拉拢折昭的想法,这让身为振武军大都督的折昭,的确难以处之。
“而且夫君倘若投身变法阵营,必定会遭到保守派无情的打击,对夫君你的前程也是非常不利。”
崔文卿听得一阵默然,斟酌半响方才开口言道:“娘子的意思,莫非是让我左右逢源,不要偏袒以及得罪一方”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不知夫君是何想法”折昭郑重询问。
闻言,崔文卿却是一笑。
在今天之前,或许他会毫不犹豫的答应折昭,不会介入到变法派与保守派的争斗当中。
然折昭的目光却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她只想到了大齐的稳定,想到了振武军的安危,却完全不懂得天下大势的趋向。
如今辽国虽强,然并非是最大的麻烦。
短短百年之内,将有骁勇善战的金人,以及所向披靡的蒙古人崛起于东北以及大漠,豪气干云的完颜阿古打,以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会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特别是蒙古人一出,几乎横扫整个亚欧大陆,根本就没有对手。
大齐想要延续下去,保存真真正正的华夏文明,那就必须站在历史大势上来看问题,谋事情。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唯有变法图强,改革创新,方能够应对即将到来的异族入侵。
也唯有变法图强,改革创新,才能使古代华夏始终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当奋勇而上,为华夏谋万世安宁,岂能够因为细末之小事,而裹足不前呢
想到这里,崔文卿心念顿坚,郑重言道:“娘子,男儿大丈夫生于世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认真做事无愧己身便可,何须计较两派争斗呢”
得到崔文卿如此回答,折昭美目微微黯淡了一下,勉力笑道:“夫君如此作想,我也不便多说,那好吧,夫君就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便可。”
崔文卿自然感觉到了折昭似乎有些失望,但他全局在胸,所占的高度不一样,思维方式自然也是不同。
折昭或许现在会很失望,但崔文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就会懂得自己的良苦有心的。
崔文卿告辞离开之后,折昭一个人独立窗前想了很久很久,半响才长叹言道:“崔文卿啊崔文卿,你这样做会将折家以及振武军带入危难之中的,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月凉如水,夜风呼啸,却没有人能够回答折昭的问题。
接下来数天,崔文卿几乎都与苏轼在一起。
苏轼学问高超,才好横溢,乃是当世惊鸿绝艳的磐磐大才。
而崔文卿见解独到,思绪超然,许多新颖超然的想法都会惊得苏轼目瞪口呆,细细想来又会惊人天人,大生敬佩之感。
没过几天,两人便引为高朋益友,相见恨晚了。
今日吕惠卿抵达府谷,专程前来商议河东银行大事,崔文卿思忖一番,连忙与苏轼一道,前往河东银行府州分行。
府州分行地处城南,位于闹市之中,乃是一间非常宽阔的店面,人流不止,生意也是非常不错。
目前朝廷对于军债封令已解,振武军又可以继续发行军债,自然而然吸引了大批前来顾客,有前来购买军债的,也有前来借钱还钱的,当真是热热闹闹一片喧嚣。
得知崔文卿前来,吕惠卿丝毫不敢怠慢,连忙亲自出迎。
“惠卿兄,这位是朝廷翰林院知制诰苏轼,苏兄,这位便是河东银行副行长吕惠卿。”崔文卿笑盈盈的为两人作着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