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妻为大都督》-第8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便在这时候,一个面目清秀,身形单薄的布衣小厮捧着水囊走上前来,走到苏轼面前脆声脆气的言道:“公子,沿途疲乏,先喝点水休憩一下吧。”

      苏轼点点头接过水囊,仰头狠狠的灌了一大口,也不避嫌,直接又将水囊还给小厮言道:“来,你也喝点,可别累坏了。”

      布衣小厮展颜一笑,丝毫没有半分顾忌此乃苏轼喝过的水囊,就用衣袖轻轻一擦,也是仰头喝水。

      第二零七章 同窗相逢

      司马唐一直冷眼旁观这一切,心内却是暗忖不止。

      他知道这名布衣小厮名为苏三,乃是跟随苏轼前来府州,并伺候他衣食住行的书童。

      不过根据他对苏轼的了解,此人似乎从来不喜欢被别人这样细心伺候,且这苏三以前也没见过,仿若是凭空冒出来的一般,似在令他大感奇怪。

      见到这名为苏三的布衣小厮明目皓齿,肤色白皙恍若女儿,司马唐心内忽地生出了一个怪异的念头。

      “莫非苏轼这厮口味突变,开始喜好男风了这个布衣小厮便是他所豢养的”

      想到这里,司马唐止不住周身恶汗,望向苏轼与苏三的目光也不禁带上了一丝鄙夷之色。

      苏轼与苏三却根本没有发现司马唐怪异的眼神,此时主仆二人正在分吃一个麦饼,一人一半神情亲切,实在基情满满。

      便在这个时候,一片马蹄声忽地从远方响起,愈来愈大竟是朝着谷口奔来。

      护卫骑兵问声大惊,纷纷上得战马列成了骑阵,全都抽出长剑一脸戒备之色。

      司马唐不通军事,连忙询问道:“王校尉,你们这是怎么了莫非前面有情况不成”

      领军校尉开口解释道:“司马公子,似乎正有一大群骑兵朝着咱们这里而来,目前还不知道他们的来意,为求安全,还请司马公子进入马车为妥。”

      未等司马唐出言,苏轼已是毫不在意的大笑道:“此地离府谷县不过二十里,何处骑兵胆敢这样肆无忌惮的纵马飞驰不用问也是折大都督的手下,说不定是折大都督派人前来迎接咱们来了。”

      听到此话,司马唐登时就面露喜色,也没有依照王校尉的话进入马车中躲避,反倒是爬上了道旁的一块高石,手搭凉棚遥遥观望,可见正北方烟尘大起,果真有一队骑兵纵马而来。

      不消片刻,骑队愈来愈近,弥漫的尘土中,一杆“折”字大旗迎风鼓荡飞扬。

      霎那间,司马唐心跳不禁快了起来,面上也带上了一丝激动的红色,跳下高石故作镇定的言道:“大纛旗上书折字,果然是振武军到了。”

      一见大纛旗,护卫骑士立即就放松了戒备,及至来骑在箭余之地纷纷驻马而立,领军校尉立即开口言道:“吾等乃是京城缇骑,不知来者何人”

      来骑为首骑士亢声言道:“本将乃振武军大都督亲卫营副将成事非,不知谢助教与司马唐、苏轼两位公子可在对面”

      领军校尉抱拳言道:“原是振武军同僚,本将有礼了,谢助教与司马公子、苏公子俱在此地,有劳将军出迎,实在客气了。”

      成事非哈哈大笑道:“你们乃是振武军的客人,加之又有三位贵客,本将何德何能,有何颜面前来迎接不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94

      d瞒诸位,是大都督亲自,带着吾等专程出城前来迎接贵客。”

      说罢之后,成事非大手一招,骑士们沓沓走马,瞬间就分开了一条甬道,便看见一个身穿甲胄的美丽身影骑着一匹白如霜雪的骏马悠然而出,转眼就来到了骑阵之前,正是振武军大都督折昭。

      领军校尉见状大惊,连忙与护卫骑士们一道翻身下马,拱手抱拳作礼:“末将见过折大都督。”

      霎那间,立在原地的司马唐呆如木鸡,痴痴的凝望着那个熟悉,却有许久不见的身影,心内涌出了一股久违的炙热与激动,心跳更是如同战阵之鼓般,剧烈的响动不停。

      “诸军免礼。”

      折昭马鞭轻挥,双腿一夹马腹纵马而至,当看见立在那里的司马唐时,止不住嫣然一笑,翻身下马抱拳一礼道:“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司马兄,久违了。”

      “阿昭。”司马唐的嗓音中悄然带上了一丝激动颤音,望着眼前浅笑莞尔的佳人,他长吁一口气稳定心神,拱手作礼道,“在下司马唐,见过折大都督。”

      折昭笑言道:“在下与司马兄本是同窗,今日也只叙同窗之情,何须叫什么大都督这样生分”

      苏轼大笑点头道:“对,还是阿昭说得不错,今日只有同窗而无大都督,司马兄啊,你刚步入官场,就市侩迂腐了啊”

      司马唐差点被苏轼这句话气得吐了血,狠狠的瞪了苏轼一眼劝阻警告,涨红着脸尴尬笑道:“的确,是在下之失,还请阿昭见谅。”

      折昭促狭笑道:“见谅可以,待会司马兄自罚三杯就可。”说罢之后望向苏轼,意味深长的笑言道,“苏兄啊,这一路你与司马兄相伴,相信也不会寂寞吧。”

      的确,苏轼与司马唐不和之事在国子监可谓是人人皆知,两人千里昭昭从洛阳赶来府州,沿途只怕也没少拌嘴,自是不会寂寞。

      苏轼颔首笑道:“还是大都督懂我,说真的,你再不来,我就要与司马兄大打出手了,到时候民间说不定还会谣言说新科状元郎与新科榜眼为了见你折大都督大打出手,咱们三人便可名扬天下了。”

      一听此话,折昭俏脸略微有些泛红,却不敢再与苏轼开玩笑,淡然笑道:“一别经年,苏兄还是一如既往的豪迈洒脱,实乃让在下佩服。”

      司马唐一听此话,心内百般不是滋味。

      说起来,他也算是强于交际,巧言善语之人,然在现在见到许久未见的折昭,却恍若一个闷葫芦般再也憋不出一句话来,反观苏轼,却一如既往的洒脱如斯,在折昭面前不卑不亢,神情和态度都把她还当作以前的同窗,如此气度,实乃令司马唐暗感羡慕。

      “不行,我可是堂堂状元郎,风光岂能被苏轼这厮盖了过去须得说些什么令阿昭刮目相看才是。”

      正在司马唐心念闪烁当儿,折昭心思已经不再两人之处,开口询问道:“对了,不知道谢助教现在何处”

      司马唐下意识的想要与折昭多说话,连忙出言道:“助教年事已高,路途疲乏,现在正在马车内休息,由他的学生肖中良照顾着,阿昭若想前去拜访,在下替你引路。”

      ÕÛÕÑò¥Ê×ЦµÀ£º¡°Èç´Ë£¬ÄǾͶàл˾ÂíÐÖÁË¡£¡±

      “不谢不谢,这是应当。”司马唐脸上笑容大盛,已是殷情的为折昭领路。

      第二零八章 接风宴会

      苏轼一直含笑望着司马唐的举动,及至他们走远方才自顾自地的笑言道:“不管再是了不得的男子,遇到他心仪的女子便是变了一个模样,这司马唐当真是一个痴情种也”

      站在旁边的苏三将苏轼之言一字不漏的听了进去,不禁莞尔一笑,笑容恰如幽幽山谷中的兰草般恬静美丽。

      司马唐领着折昭行至一辆垂着车帘的马车前,拱手问好道:“谢助教,振武军大都督折昭亲自率军前来迎接吾等,现在已在马车之外。”

      折昭顺势拱手作礼道:“谢助教,学生折昭,特地前来迎接。”

      这谢助教乃是折昭在国子监时候的助教,也算教授过她的学问,故此折昭在言语之中,对其还是十分的恭敬。

      过得片刻,谢助教的嗓音方才有气无力的响起:“哦,是折昭啊,老夫身体不适,就不出来一见了,咱们还是尽快赶至府谷县吧。”

      闻言,折昭一双柳眉微不可觉的皱了一下,内心略微有些不悦。

      说起来,她这个振武军大都督好歹也是从三品之职,而国子监助教区区从六品,两者之间当真是霄壤之别。

      谢助教虽则勉强算得上是她的老师,然这样面对她的问候居然连面也不露一下,当真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过折昭也算胸襟博大,倒也不会纠结于此,只当谢助教是身体非常不舒服,颔首言道:“那好,学生这就护送谢助教进城。”

      言罢,她又对着司马唐微笑开口道:“司马兄,咱们走吧,待进入城中,我再介绍我的夫君给你们认识。”

      闻言,司马唐神情一僵,眼眸中闪出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阴鸷,有些不自在的笑道:“好,咱们走吧。”

      夜幕降临,一场盛大的宴会在振武军大都督府正堂内拉开了帷幕。

      与宴的除了折昭、崔文卿两人之外,便是国子监谢助教,司马唐、苏轼、童擎、肖忠良五位客人,而苏轼的那位俊俏书童苏三则与他同来,用苏轼自己的话来说,是想让这位小书童入内见识一番。

      “各位,请容在下为你们介绍一下。”折昭浅笑莞尔,罕见的执起了崔文卿的手,笑盈盈的言道,“这位便是在下之夫君崔文卿,说起来,他还与司马兄、苏兄你们同年参加科举。”

      说完之后,折昭拉着崔文卿来到一位五十些许,身着儒士长衫,须发斑白的老者前,微笑介绍道:“夫君,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乃是我在国子监时候的助教谢庆丰,谢助教昔日曾给了我许多帮助,夫君须得以师礼待之。”

      崔文卿微笑拱手道:“在下崔文卿,见过谢助教。”

      “嗯。”谢助教矜持的点了点头,轻轻一声鼻音,却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神情与举止都透着几分学问人的倨傲。

      见状,折昭黛眉微微一蹙,心内升腾起了几丝不快,也没有过多寒暄,又为崔文卿介绍旁边站着的英俊男子道:“夫君,这一位,乃是我同窗好友司马唐。”

      那日听了童擎的一番言语,崔文卿早就已经把司马唐记在了心上,定睛一瞧眼前男子,却见其人相貌英伟,标准的国字脸上布满了孤傲之色,一看就非凡人。

      崔文卿微微一笑,拱手言道:“在下崔文卿,久仰司马公子的大名,今日有缘一见,着实欣慰。”

      司马唐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意,同样拱手言道:“没想到在下与崔公子乃是同科,的确非常有缘,我一直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能够成为阿昭的夫君,今日总算目睹崔公子真容了。”

      崔文卿眼波一闪,微微笑问道:“原来如此,那不知道司马兄认为在下是否般配我家娘子呢”

      此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立即就让气氛微微一僵,司马唐笑容略微一滞,继而平静如常的回答道:“若是按照我所认识的折昭,崔兄只怕难以相配于她,不过阿昭如何作想我也不甚明白,相不相配自当不便评论。”

      折昭闻言,这才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不对,连忙笑吟吟的圆场道:“俗语常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般配不般配也只有自己才明白,夫君啊,你又何须询问他人的意见”

      一句“他人”顿令崔文卿和司马唐同时一愣,霎那间,司马唐眼眸中掠过了一丝阴冷,显然被折昭用他人这样疏远的称呼来评论自己,所【创建和谐家园】到了。

      崔文卿恍然一笑,颔首道:“娘子说的对,是为夫轻虑了,抱歉抱歉。”

      折昭嫣然一笑,顺势给了崔文卿一个提醒的眼神,又来到了另一位红衣公子面前。

      此人正是苏轼,见到折昭正要开口介绍,他立即摇手笑言道:“哈哈,在下自我介绍便是,何须劳烦折大都督。”言罢对着崔文卿拱手道,“在下苏轼,亦是折大都督的同窗,今日得见崔公子,见教了。”

      见到传说中的苏东坡,崔文卿双目不禁一亮,笑容更是变得了真诚,态度热情的拱手言道:“在下早就与闻苏公子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实在久仰了,今后还望多多指教。”

      苏轼很明显的感觉到了崔文卿对他的态度,与对谢助教和司马唐明显不同,暗自纳闷之际,颔首笑道:“崔兄客气了,其实在下对崔公子所提议的国债以及福利【创建和谐家园】之事非常有兴趣,到时候还想麻烦崔兄为我详细解释一番。”

      崔文卿点头笑道:“没问题。”

      简单的介绍寒暄后,几人分宾主坐定。

      折昭身为东道,坐在东面第一案,为显尊师重道,则安排谢助教坐在她的旁边,位于西面第一案。

      其后便是东面第二案的崔文卿,与之相对的是落座西面第二案的司马唐。

      再其后,东面是为童擎,西面为苏轼,小书童苏三则立在了苏轼的身后。

      最末一案,则为谢助教的学生肖忠良。

      折昭率先端起了酒杯,笑吟吟的开口言道:“今日府州以及振武军有幸,得遇谢助教以及司马兄、苏兄莅临,本帅忝为东道没,在此敬各位一杯,聊作接风洗尘。”说完之后,端着酒杯微微拱手示意,仰头一饮而尽。

      见到折昭豪饮一杯,众人自然不甘落后,除了谢助教不善饮酒喝的果酒之外,其余几人都是将杯中的剑南烧春仰头饮干。

      第二零九章 飞花令盟主加更8

      三杯美酒下肚,折昭俏脸上飘过了一丝嫣红之色,感概无比的叹息了一声,口气中不禁带上了丝丝缅怀之意:“回想当初在国子监时候的日子,真是无忧无虑,逍遥自在,那时候更时常与司马兄、苏兄一道游山玩水,逛遍洛阳,实在是不亦乐乎啊。”

      ËÕéøò¥Ê×ЦµÀ£º¡°ÄÇʱºòÉÙ²»¸üÊ£¬×Ôµ±¿ìÀÖÎޱȣ¬Ö»ÊǺóÀ´´ó¶¼¶½¼ÒÖÐÍ»Óö±ä¹Ê£¬²»µÃÒÑê¡Ñ§·µ»Ø¸®ÖݽӹÜÕñÎä¾ü£¬µ¹ÊÇÁîÎÒÃǼ¸¸öºÃÓÑã°âêÁËÒ»¶Îʱ¼ä¡£¡±

      “是啊。”司马唐同样点了点头,望向折昭的目光中有着一丝难以割舍的情怀,“阿昭,其实你走了之后,吾等出去玩耍的时候也好是少了许多,整日都埋头苦读,以功课学业为重,到是没了以往的悠闲。”

      折昭愕然,笑问道:“哦不知哪是为何啊”

      未等司马唐作答,谢助教已是捋须淡淡开口道:“长大成人心智渐开,司马唐他们自然明白了当以学业为重,这是成长的必然经过,否者他和苏轼怎能一改昔日恶习,发奋图强,从而摘取了新科状元以及榜眼”

      ÕÛÕÑ»ÐÈ»£¬²»½ûò¥Ê×һЦ¡£

      唯有司马唐脸上掠过了一丝黯淡的光泽,暗道:没了你折昭,我如何能够再如以前那般畅快,也只有用功苦读,寻求能够登科及第,获得与你般配的身份,只可惜当我终于成为状元,而你却已经成为别人的娘子了

      心念及此,司马唐暗叹一声,自斟自饮大喝闷酒,唏嘘叹嗟不已。

      这时候,一队美丽动人的歌姬翩然而至,丝竹管弦声亦是随之而起。

      歌姬们彩衣飘飘,广袖飞舞,曼妙婀娜的身躯跟随着曲调翩然而舞,华丽而又优美的舞姿直看得人移不开视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酣耳热之下,气氛渐渐变得热络。

      特别是个性豪爽,不拘小节的苏轼,更是离座与崔文卿把酒言欢,虽则有暗地考校之意,但更多的却是觉得崔文卿此人酒量着实不错,与他真乃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这时候,谢助教乘着酒意微笑提议道:“有酒无令,岂不无趣,这样,咱们来行酒令如何”

      话音刚落,肖忠良欣然点头道:“恩师此言不错,学生自当同意。”

      谢助教哈哈笑道:“忠良啊,在场可有新科状元郎、榜眼郎,均是不可多得的高才,今科你也要参加科举,可得向两位多多学习才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3 01: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