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妻为大都督》-第36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且更让崔文卿遗憾的,是司马光乃司马薇之父,从此之后,两人关系只怕更是势如水火了。

      不容多想,崔文卿定定神,从容不迫回答:“司马相公,微臣有一见地,请你听之。”

      比起对韩琦的态度,崔文卿显然对司马光客气许多,没办法,谁让韩琦你丫没一个漂亮女儿。

      第九一一章 变法者生

      大殿之内,争论还在继续着,气氛也紧张凝重。

      司马光目光望着崔文卿,几丝不可察觉的异样情绪轻轻飘过,他平淡点头,惜字如金:“你说”

      崔文卿抬手致谢,娓娓而论道:“司马相公说的不错,在历朝历代的确是老来谋国,许多大臣都是等到了一定年龄,才有执掌中枢的机会,然这样的情况确实相对而言,为何因为历史上,也不乏年轻君臣作出惊天事业的,商鞅秦国变法对少岁30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404

      d岁苏秦合纵挂六国相印多少岁32岁甘罗为秦丞相多少岁12岁所以在秉政方面,年龄不是问题,资历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才华和能力。”

      司马光可没有那么容易被崔文卿说服,他冷笑道:“可是崔文卿,你不要忘了,今年你才二十岁,一个二十岁的大臣,且还是入仕不过一年的书生,你觉得自己有何治国才华”

      崔文卿失笑道:“司马相公,成绩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你们连施展才华的机会都不肯给我,下官又如何能够展现才华”

      司马光绷紧老脸道:“可是你所要的机会,却是在祸乱我大齐朝纲实乃变法之妖孽”

      此话可谓是一锤定音,那就是司马光坚决认为崔文卿发展银行之举乃是祸乱朝纲。

      如此一来,就等同于将崔文卿推到了保守派的对立面,也将银行推到了保守派的对立面,此事也从最开始的变革争论,变成了保守派与变法派新一轮争斗。

      深知其中因素的众大臣们心内都忍不住暗暗嘀咕:只怕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位权臣又要开始当殿上演撕逼大战了。

      果然,在听到司马光诛心之言后,王安石老脸神色忍不住为之一沉,拱手便要出班上奏。

      突然,安静得唯闻针落的大殿内响起一声女子轻咳,在满是男儿的群臣中非常突兀。

      不明就里的大臣们惊讶张望,显然感觉到非常意外,郎朗朝堂居然有妇人存在,何其怪也

      便在此刻,殿侧的帷幕中传出一个清晰而又平稳的年轻女声:“官家,集英殿大学士、国子丞陈宁陌有奏”

      原是落雁郡主

      听到此话,大臣们这才明白了过来,要知道陈宁陌可是大齐历史上唯一一个女学士,也是当世名满天下的智者,不论是以她的身份还是她的才华,均有权利来到这个朝堂上。

      只可惜依照规矩,女儿只能藏身于帷幕之后,却不能如男子般当殿对奏,实乃诚为憾事了。

      “皇妹请说”陈宏淡淡一笑,口气非常客气,心内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帷幕后沉默少顷,便听见陈宁陌的声音传来:“今日朝廷举行大朝会,可谓是衮衮诸公,赫赫群臣,众同僚全都是我大齐的栋梁之才,也是替我大齐守牧一方的显赫重臣,可以说,你们每人的一句话,一个决定,便可以左右万千人的命运,也左右着我大齐从今往后的国运,因而宁陌觉得,诸位面对崔文卿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能否更慎重一点呢”

      此话虽则是缓和之言,然明眼人都能看出,陈宁陌是在暗地里为崔文卿说话。

      司马光老于政事,自然听得出陈宁陌弦外之音,他面色不改,语气不变,平静而又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陈学士,正因为老臣秉持慎重为政之道,才不能眼见妖孽祸乱朝纲而无动于衷,倘若今日听信了崔文卿建言事,将来出了差错,这个责任谁能担当呵说句实在话,不仅老臣无法担当、安石相公无法担当,只怕就连官家也无法向列祖列宗交代学士觉得老臣此言然否”

      面对司马光隐隐约约的讥讽,陈宁陌却是轻轻一笑,淡定自若的开口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次奴奉官家之令带领新科进士前往北地四州观摩学习,见到崔大人诸多所实行的诸多认证在当地落地开花,得到万民拥护,特别是崔大人免除了江南路异地安置之民的粮税,可谓是造福一方,拥护者甚广,更别提还有那畜牧养殖和棉花种植,这一切的一切,朝廷都应该心中有数才对,何能固执己见,却将佳品视为糟糠呢”

      崔文卿拱手插言道:“在下插句话,不论是畜牧养殖还是棉花种植,作为收购主体的河东银行向百姓们支付了高额了养殖种植费用,拿猪仔养殖为例,每月河东银行均向养殖农户支付五十万两银子左右,以北地四州人口总户数五十万户计算,每家每户每月都增收一两银子,诸位大臣,每户一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可以说,此举将极大改善百姓们的生产生活。”

      说到这里,崔文卿深深的吐了一口粗气,目光环顾四周坚定而又自信,也透露着一股昂昂然的气概:“我崔文卿不作夸夸其谈的伪君子,不作循序守旧的老古董,我只懂得为官为民,为政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要是能够改善百姓们的生活,增加朝廷赋税收入,即便不符合从前的法度,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改变,这便是变法的目的,也是变革的根本,更是富国富民强军的关键,我不想在前方将士需要钱粮的支援的时候,朝廷穷得连一文钱也拿不上,我也不希望看到异族铁骑呼啸而来席卷中原的时候,朝廷却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仍由西夏人、辽国人、吐蕃人喧嚣尘上,故而必须谈发展,必须谈改革、必须谈变法,历史的规律可以清晰的告诉在场各位:变法图强者生,循序守旧者亡”

      一番话虽不高亢,然有理有据,却是发人深思,别有一番魅力,听得不少大臣身子均是轻轻一震。

      “说得好”王安石老眼大亮,心绪高涨,忍不住击掌喝彩,“好一句变法图强者生,循序守旧者亡实乃醍醐灌顶之言”

      第九一二章 当殿死谏

      崔文卿微笑拱手,侃侃而言:“三皇五帝不同法,夏商周朝不同制,春秋战国更是以变法为图强之本,秦朝商鞅变法强胜于西陲,故始皇帝才能奋六世之余烈,鲸吞四海,席卷八方,从根本到底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改变改变旧制度、旧思想、旧行为,让它能够符合当代国情民情军情这便是变法之根本”

      说完之后,崔文卿不知为何却觉得自己真真松了一口气。

      因为今天,他生平首次将自己的为政理念当殿说出,可谓是旗帜鲜明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穿越而来的二十一世纪之人,他知道华夏民族因为循序守旧导致国家衰败的历史进程,更知道华夏民族因循序守旧而丧权辱国的悲惨岁月。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完全是有志之士以变革之道才改变国家的命运。

      套用伟人的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此话对现在的大齐也特别适用。

      崔文卿话音落点半响,就连向来能言善辩的司马光,也罕见的没有了说辞。

      因为司马光很敏锐的意识到,这次变法派依靠崔文卿在北地四州的变法,已经占据了上风。

      与往日王安石变法不同,崔文卿在北地四周的变法,是在取得了非常大成绩前提下,展现在世人面前。

      也是崔文卿的变法,使得北地四州从最初的动乱中恢复了平静,并以昂扬的斗志使得强盛的辽国也休兵霸战。

      可以说,光凭言语是很难否定崔文卿在北地四州所取得的成绩。

      也很难否定河东银行为北地四州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这便是崔文卿银行发展建言事能够获得支持的关键。

      难道,今日真的暂时退让,坐等崔文卿推行银行发展

      倘若退让一次,那从今往后又该当如何是好

      然若坚持反对,就等于无视北地四州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实在无理服众啊

      今日之事,难矣哉

      便在司马光左右危难,不知道是进是退还是观望之际,大殿中突然一声疾呼:“官家,老臣有奏”

      司马光抬眼望去,却见一位白发苍苍的大臣已经跪倒在了殿前,却是铸币监张监令。

      张监令年过七十,乃是跟随太祖皇帝创立大齐基业的老臣,历仕三朝在朝臣中有着较高的人望。

      而根据大齐钱币体系,是由铸币监掌管着遍布天下的四座铸币署,所有的铜钱制造均是由铸币监来监督完成。

      可以说,在以白银、铜币流通的当下,铸币监的权力极大,而铸币监也是三司使的重要部门。

      如今崔文卿提议大齐银行发行银票这种纸质货币,无疑是在向铸币监夺权了。

      果然,张监令涕泪交流的言道:“官家,从古到今,均是以铜制币,何曾听说过以纸为币的事情这不是乱国之举么倘若任由银行发行纸币,那我大齐货币只怕会立即崩溃,老臣与官家都会成为国之罪人将来有何面目去见先帝啊”

      张监令这一番话虽则简短且缺乏道理支撑,然而其人白发苍苍,泪流满脸,加之又是侍奉太祖太宗皇帝的元老,故而让人看起来别有一番同情的感觉。

      即便是官家陈宏,一时之间也不便拂了张监令的颜面。

      谁料此刻,张监令突然从地上爬起,伸手一把拽下了自己的展脚官帽,露出了苍苍白发,指着殿中粗壮的殿柱怒声道:“倘若官家执意发行纸质货币,那么老臣唯有死谏撞死在这大殿当中,也算不负太祖太宗皇帝之托”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显然大家都被张监令的刚烈之举惊呆了。

      张监令所言的“死谏”,便是他的建议若不被陈宏采纳,为以示【创建和谐家园】便要当场撞死在殿中,从而明志。

      先不论对错,倘若真由这位三朝元老撞死当场,对于陈宏的名声可谓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动摇其帝位的稳固。

      在目前齐王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此举可谓是非常令陈宏头疼,惊得他连忙站起急切劝阻:“爱卿万勿如此,切勿冲动”

      张监令声泪俱下的言道:“非是老臣莽撞无知,若是同意发展纸质货币,老臣又何面目去见太祖太宗皇帝,还不如此刻撞死殿中为好”

      一席话更是让陈宏没有了一点脾气。

      这些老臣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关键时候还会抬出先帝来胁迫他,实乃非常麻烦棘手。

      大感无奈之下,陈宏下意识的将目光朝着王安石望去,显然希冀王安石能够妥善解决这等局面。

      王安石自然懂得陈宏的难处,每当到得这种时候,都是需要他来面对这些棘手的麻烦。

      然今日,却有一个崔文卿在场,王安石倒是觉得他这位关门【创建和谐家园】一定有解决眼前这等局面的好办法。

      故此,在陈宏将目光望向王安石的时候,王安石又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崔文卿,显然准备是将麻烦交给他。

      见状,崔文卿一愣,倒是颇有些哭笑不得。

      怎么地自家老师和官家均是采取了作壁上观态势难道今日他是专门来吸引仇恨,解决仇恨的

      事到如此,也容不得崔文卿退缩,然面对这样食古不化,动辄寻死的老臣,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崔文卿智计过人,眼珠一转已是计上心来,不容多想之下,他也如法炮制一把拽下了自己的官帽,在一片膛目结舌的目光中声泪俱下的开口道:“官家,发行纸质货币乃利国利民之举,倘若官家今日不同意微臣之建言,那么微臣唯有死谏撞死在着大殿当中,也算不负大齐万千百姓之托”

      嗓音尚在殿中绕梁盘旋,殿内殿外所有的大臣,包括官家陈宏,一时之间都是惊得呆住了。

      今天什么好日子又来一个死谏寻死的

      然比起张监令的死谏,崔文卿的死谏更像是一场闹剧。

      不应该说崔文卿紧接着这一出死谏,也使得原本张监令认真而又凝重的死谏变成了一场闹剧。

      而殿内原本紧张的气氛,霎那间也变作了荒诞不经

      第九一三章 尘埃落定

      张监令膛目结舌的望着这一幕,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讶得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然而很快,张监令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种巨大的羞辱感觉瞬间就如水流般侵透了他的全身,滔【创建和谐家园】意也从心底蔓延而起,直贯头顶,使得他顷刻之间血灌瞳人,怒气盈胸。

      这个黄口竖子真是太不将他放在眼里,居然想到了用这样的办法羞辱于他,实乃可恶

      心念及此,张监令再也忍不住了,也不顾当殿众目睽睽之下,咬牙切齿的喝斥道:“大胆崔文卿,本官乃三朝元老,你岂能这样当殿侮辱于我”

      崔文卿脖子缩了缩,故意装作一副害怕的模样,满是委屈的言道:“怎么地三朝元老了不起啊,难道只允许你死谏,却不允许别人死谏这是从何而来的道理”

      “你你你”张监令恼怒之下找不到反驳之言,竟是口中结巴,一张老脸涨成猪肝色。

      陈宏见状大乐,忍俊不禁之下几乎差点笑出声来。

      然好歹是当朝天子,岂能不顾礼仪他只能强忍笑意故意拉下了脸,正容道:“张爱卿、小崔爱卿,你二人身为国之重臣,每一位都是国之瑰宝,岂能说死谏就死谏的难道都当朕是听不进谏言可比夏桀商纣的暴君么好了,不要胡闹了。”

      其言如哄婴童,很显然把两人死谏之举归为了胡闹之列。

      张监令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只得拱手言道:“官家,老臣并非有意如此,只是崔文卿太过儿戏,还请官家降罪。”

      陈宏不以为杵的一笑,却将目光落在了王安石的身上,言道:“安石相公,你觉得崔文卿的建言如何朝廷当如何采纳实施”

      如此一来,竟是将问题抛给了王安石,显然是想要让王安石担负起主攻作用了。

      心明一切的崔文卿顿时压力大减,知道是时候决定胜负了。

      王安石长吁了一口粗气,环顾官家群臣正容言道:“官家,各位同僚,刚才崔文卿有一席话老朽记忆犹新,那就是历代不同法,历代不同制,从古到今王朝更迭,贤者辈出,每到关键时刻均有英锐君臣屏除劣习,改革弊端,可谓是英明者创制立法,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405

      d愚昧者循序守旧,倘若不实行改变,中原河山到现在还是不毛之地,吾等还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故此当变则变乃历史规律。”

      说到这里,王安石顿了顿,接着言道:“崔文卿改革货币究竟是对是错,现在言及尚且过早,何也盖因崔文卿曾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此话老朽也深以为然,故此,只能将纸质银票交给普天之下万万生灵来决断,而非是朝堂之上某个人的某一席话,作出论断,故此老朽相请官家,先施行货币改革,以观后效。”

      王安石一番话可谓是论点充足,合情合理。

      就连司马光,一时之间也被那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震撼,细细琢磨着,竟是深有所得。

      世人常言司马光古板守旧,此话诚然不假,然他却非是那种食古不化的顽固之臣。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2 04: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