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妻为大都督》-第36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众大臣自然不敢阻挡宰相们前进的道路,自发让出了一条甬道分列两边,供宰相们经过。

      而崔文卿和苏轼也并肩站在道旁,目送六位相公过往。

      待经过崔文卿所站之处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王安石脚步微不可觉的顿了一下,目光也是微不可觉的瞥了崔文卿一眼,这才走了过去。

      而司马光则和蔡道贵正在边走边低声交谈,似乎对站在旁边的崔文卿视而不见。

      反观是谢君豪,望向崔文卿的目光有些轻蔑的滋味了,那表情更是充满了藐视之意,使崔文卿恨不得上前痛殴此獠一顿。

      接下来的韩琦,则是看了崔文卿一眼,紧接着一身显而易听的冷哼,拂袖而去。

      见状,崔文卿顿时大汗,忍不住腹诽道:“你丫好歹也是堂堂宰相,居然和我这样的六品小官计较,真是太没风度了,擦还玩什么拂袖而去,看你家崔大爷用眼神鄙视你。”

      反倒是走在最后的杨文广停下了脚步,捋须笑呵呵的走到了崔文卿的面前,言道:“这不是老朽的外孙女婿么第一次参加如此规模的大朝会感觉如何”

      ¼ûµ½ÑîÎĹ㣬´ÞÎÄÇä´ó¸ÐÇ×ÇУ¬¹°ÊÖÕýÈݵÀ£º¡°ÆôÙ÷Íâ׿¸¸£¬Ëï¶ù½ñÈÕʵ¸ÐÈçÂı¡±ù£¬ÐÄÍ·ìþìý¡£¡±

      “哈哈,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何须心头忐忑”杨文广大笑一声,继而笑容一收正色言道,“不过如履薄冰却是对的,因为这样才能让你小心翼翼,对何人何事都能谨慎对待。”说完总结性的开口道,“文卿,老夫看好你,也相信你的才能,记住,你乃折氏之人,今日你所代表的不仅是你自己,更有你的娘子折昭以及折氏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荣耀,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杨文广此话自然是在为崔文卿助威造势,也在众大臣面前旗帜鲜明的表明了支持崔文卿的态度。

      人言杨文广极其护短,今日一见果真不凡。

      崔文卿大是感动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403

      d,点头言道:“外祖父,我记住了,我代表了折氏一族悠久的历史的传统,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

      杨文广满意的点点头,伸出老手重重拍了拍他的肩头,转身走了。

      待到宰相们的背影消失不见,入城宫门业已打开。

      望着隆隆洞开的城门崔文卿长吁了一声,对着苏轼道:“苏兄,咱们走吧”

      此际,风雨渐收,东方天际终于露出了曙光。

      第九零九章 韩琦的诘问

      卯时方至,巍峨耸立的则天门城楼敲响了晨鼓,轰然之声犹如暴雨疾风席卷整个洛阳,唤醒了沉睡中的城市。

      今日,皇宫正殿乾元殿殿门大开,殿脊斗拱金碧辉煌,红木殿柱粗壮结实,雕栏玉砌洁白如玉,整座大殿巍峨如天上宫阙。

      µî¿Úƽ̨£¬ËÄÅÅÊÖ³Ö³¤êªµÄÍþÎä¼×Ê¿ÑØ×ÅËÄÊ®¾Å¼¶°×Óñ̨½×ÑÓÉì¶øÏ£¬Ö±ÖÁµîǰ¹ã³¡£¬¼×ëÐÉú¹â£¬ìºÆìÕÐÕ¹£¬ÕÃÏÔ×ÅÍþÎä°ÔÆø¡£

      在四名殿中侍御史的相引下,文武百官经龙首道穿过广场,又步上四十九级台阶,最后进入殿内分列两班而站。

      当然,能够入殿议事的大臣多为【创建和谐家园】显爵,更多的大臣则是站在了殿外平台之上,峨冠博带密密麻麻,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

      今日卯时两刻,官家陈宏坐殿上朝,群臣三呼万岁,滚滚声浪震撼天地。

      面对群臣,陈宏目光环顾一周,开宗明义道:“诸位爱卿,近日户部金部员外郎,大齐银行副行长崔文卿上书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其内涉及到对官制体系、度支管理、衙门机构的多项变革,政事堂群相商议之后争论颇大,均不能断,故朕于今日特地召集大朝会,听群臣畅所欲言,以便决断。”

      说到这里,陈宏大手一挥:“安石相公,将崔文卿的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一文念给众臣听听。”

      “诺”王安石出班干脆利落的拱手应声,侧身一步面对众臣侃侃而言道:“诸位同僚,众所周知,大齐银行乃是我朝新设立之官衙机构,隶属于户部,主要从事朝廷国债发行以及民间贷款等多项事宜,前段时间因大齐银行各种业务陷入萎靡,故朝廷擢升北地四州安抚使崔文卿为副行长,负责大齐银行的具体事务。”

      “崔副行长上任之后,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想方设法拓展银行事务,并根据银行发展,拟就出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呈送朝廷,其中多项建言切中时弊,具有较大的意义,现本官现将这十二条建言念出,供诸位同僚一听。”

      说完,王安石望着自己手中所抱之笏板,对着上面所记载的文字掷地有声的念诵道:“崔文卿所奏第一条建言,乃是行储蓄,丰国之府库;第二条建言,是为印银票,变国之货币;第三条建言,则为规范银行,权在中央;第四条建言,是为细分贷款,支持工商发展”

      洋洋洒洒的十二条建言念完,王安石并没有多作赘述,因为在几天前,朝廷已经将十二条建言发至三省六部九寺等衙门供群官浏览观看,对于这些建言的含义,许多人都已经基本清楚。

      待到王安石念完,陈宏轻轻一拍御座扶手,沉声言道:“不争不辩大道不显,对于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其内所涉及内容,不知诸位爱卿作何感想,还请大家畅所欲言。”

      陈宏话音刚落,西面文臣序列中当先走出一位老臣,幞头紫袍,显然是赫赫重臣,老臣拱手询问道:“微臣敢问官家,这十二建言事倘若无较大争议,朝廷是否就要着手实施烦请官家告之。”

      众人定睛一瞧,却见乃是三司使韩琦。

      要说这三司使,本就是唐朝后期为分六部之权设立的一个特别机构。

      特别是在六部中排行第二的户部,更是因三司使的成立,而丧失了度支、盐铁、租赋等关键权力。

      如今,三司使更是成为了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为中央最高财政机构,主官号称“计相”。

      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几乎都与三司使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而然引起了韩琦的高度警惕和特别反感。

      因为他觉得,是大齐银行再向他三司使夺权,也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再向他三司使夺权。

      此不仅有违法度,更是对三司使的挑战。

      所以陈宏话音刚落,韩琦便急吼吼的站起出来了,自然是因为此理。

      面对着韩琦,陈宏多多少少有些尴尬。

      作为保守一派的关键人物,司马光的支持者,韩琦历来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也多次在御前据理力争,使得昔日许多变法新政为之夭折。

      可以说,韩琦是一个讲理守序的大臣,也是一个固礼守法的大臣。

      在他看来,任何违背祖宗财赋制度的改变,都是不正确的。

      陈宏身为官家,自然不能在大殿上亲自与群臣辩驳,只能将这一切交给其他人来办,于是乎态度公允的回答道:“既是建言,好的建议自当可以颁布实施,反之不切合实际的建议,则因弃之不用。”

      韩琦重重颔首,目光四下巡睃落在了站在朝班之后的崔文卿的身上,冷笑言道:“既然如此,那好,老朽今日就与那建言者辩驳一番。”

      大朝会刚一开始就遇到当朝宰相亲自质问,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了。

      端坐在御座上的陈宏手心冒汗,因为他知道身为三朝元老韩琦之了得,毕竟作为管理大齐财赋几近二十年的人物,韩琦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坐在大殿帷幕后,权作旁听的集贤殿大学士陈宁陌心头也揪紧了,忍不住为崔文卿暗暗担心起来。

      而站在殿外,只能远远观看的大臣们也通通引颈张望,目光落向了殿外。

      霎那间,殿内殿外充满了凝重之意。

      面对着群臣的逼视,紧张的气氛,崔文卿却是镇定而从容。

      没有半分犹豫,他缓缓的踱得两步走出了朝班,先对着高坐在御座上的陈宏抬手一拱,这才拱手对着韩琦言道:“下官崔文卿,聆听韩相公高论。”

      “哼”韩琦冷哼甩袖,态度一如刚才般恶劣,“崔文卿,老夫且问你,你年龄几何”

      如此问题是在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也使得崔文卿愣了愣,他如实回答:“启禀韩大人,在下今年刚满二十。”

      “为官几年”

      “为官一年。”

      “昔日可曾担任过管理财赋的官职”

      “未曾”

      “呵未曾”韩琦的语气满是嘲讽,“未曾担任财赋官职,小儿安能懂得财货之根本赋税之根本又何能理解大齐度支收支情况运作规律光凭一些天马行空之想法,便对着大齐财赋制度指手画脚,妄加断言,崔文卿,你如此做派,不是胡言乱语是什么不是妖言惑众是什么以老夫之见,向你这样满口胡言的乱臣,当立即处死才是天下之福音”

      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落点,震得大殿嗡嗡作响,即有据理力争,也有语带诛心,却是非常不好回答。

      第九一零章 司马光出招

      按韩琦的意思,你崔文卿年龄尚小,为官尚浅,不通财赋,你那些建言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

      光此论点,就让不少反对建言事的大臣们纷纷点头,都觉得韩相不愧目光老辣,话语说到了点子上。

      倘若是一般人面对这番质问,说不定已经呐呐不能言。

      可是,崔文卿会是一般人么从小到大他都是二班的

      于是乎,他抬手环拱,淡淡的笑容中有着几分似乎根本不以为然的自信:“老子道法自然,通晓万物,著道德经出关西入流沙,被列为道家始祖,然老子他当过一天道士么显然没有孙子兵法大圣,知兵谋战,著孙子兵法名扬于世,然在著书之前孙子乃一隐士,他以前统过军么显然也没有韩非子法家名士,权变大家,著韩子阐扬法治,其书法、术、势相结合,即便是到得千年之后的现在,也是君主御下必读之书籍,然韩非他当过一天官,了解权力要务么显然更没有”

      说罢,崔文卿潇洒摆手,对着韩琦正容言道:“诸如此类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相公乃当朝名士,德高望重,名扬天下,所以岂能以年龄差距、为官经验、未曾接触就对建言事全盘否定还请相公仔细思之。”

      此话落点,整个大殿安静得犹如空山幽谷,唯闻大臣们急促的喘息之声。

      高坐在御座上的陈宏更是面色微微泛红,捏紧御座扶手的手掌更是青筋毕露,隐隐发白,显然心内非常激动。

      精彩这番言论正是太精彩了

      时才面对韩琦的诘问,这崔文卿也没有直接开怼,反倒是讲述了老子、孙子、韩非子三个历史名人的事迹。

      按照崔文卿的逻辑,老子唯一闲官而悟道知法,作出道家代表道德经;孙子唯一隐者而知兵善战,作出兵家代表孙子兵法;韩非子唯一学士而知权懂谋,作出法家代表韩非子,难道他崔文卿就不能对财赋之道进行建言

      韩琦显然也没有料到崔文卿居然有这么好的口才,一时之间竟是有些语塞,心内更是充满了恼羞成怒的愤然,铁青着老脸咬牙切齿的怒声道:“崔文卿,老子、孙子、韩非子均是古之圣贤,你何德何能,居然想要与圣人比肩”

      崔文卿不慌不忙的作答道:“回韩相之话,圣人也是人,只是他们的品德才能远高于常人,固显得天赋异凛罢了,在下没有多少优点,然对于财赋之道,还勉强算得上是天赋异凛,不敢说独步天下,但也算得上是冠绝当代。”

      “哗”

      霎那间,群臣为之哗然,显然都被崔文卿之言所惊讶了。

      这个崔文卿,到底要不要脸懂不懂谦虚之道居然这样大言不惭的说自己管理财赋之道冠绝当代

      有这么恬不知耻的夸奖自己之人么

      高坐在御座上的陈宏也是有些忍俊不住,然仔细想了想,抬手示意群臣们暂且安静,就事论事的言道:“关于崔卿之言,朕说几句,第一,银行业的构思乃是来自崔卿,从古到今成立的第一间银行,也是出自崔卿之手,而国债军债也是根据崔卿之意而发行;第二,现在令朝廷赚的盆满钵盈的福利【创建和谐家园】,亦是由崔卿所想而得,这些年为朝廷可是增加了不少的收入;第三,目前在北地四州进行得如火似荼的畜牧种植、棉花种植以及银票发行,均是由崔卿所想而来,从目前形势来看,已经是造福一方百姓。所以朕觉得,崔卿对财货之道的见解,还是非常不错的。”

      平静而又清晰的嗓音落点,众臣一片安静,不少人已经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殿下,老臣有言”

      话音落点,却见又有一人走出朝班,竟是中书令司马光。

      见状,又立即吸引了一片惊讶的目光,众大臣均是有些呆愣了。

      今日大朝会着实有些奇怪,议事方式与往日也是迥然而已。

      昔日朝廷商议难以决断之事,均是由那些卑微小官当先开口,而作为显赫重臣的宰相,一般都是最后发言,这也是朝会惯例。

      就如同象棋一般,开始都是车马炮士相等先行,谁一来就开始走老帅的

      而今日,情况却变了,朝会刚一开始韩琦就跳了出来,没想到第二个,连朝臣二号人物司马光亦是亲自上阵了。

      司马光神情一如既往的冷厉严肃,口气平缓却又不失坚刚:“官家,常言名相发于州郡,猛将起于卒伍,从古到今均是老来谋国,若不经过宦海沉浮,官场理念,何能有治国之才能,崔文卿的确非常有办法,也的确对财赋方面有过很好的建议,然若以此觉得他有理财收赋度支的才能,老臣觉得还只得商酌。”

      司马光这番话也是合情合理,听得不少人连连点头。

      的确,有些人能说会道是一回事,然认真做事又是另外一回事。

      很有办法不代表很能做事,这就是司马光的论点。

      霎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了崔文卿身上,暗叹此人接连被两位宰相诘问,实乃运气欠佳,然更重要的是,他将要如何回答。

      面对着司马光,崔文卿的感受是五味陈杂的。

      因为在他前世,司马光可是作为历史名臣的存在,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已经让这位名臣流传千古。

      而且司马光为人刚正,才华横溢,为政公义,足可以让许多人为之敬佩。

      所以从崔文卿内心来讲,他自然而然也是对司马光充满好感的。

      然而如今,因为政见不合,他不得不与司马光交恶,实乃诚为憾事。

      而且更让崔文卿遗憾的,是司马光乃司马薇之父,从此之后,两人关系只怕更是势如水火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2 03: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