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妻为大都督》-第36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且王雱与官家陈宏私交甚好,寻常人物王雱岂会放在眼中现在专程出来等候迎接,足可见王雱以及整个王府对崔文卿的重视了。

      “小师弟前往不要这么说。”王雱执着崔文卿的手,脸上的笑容充满了亲切之意,“得知你今日前来拜访,家父推到了所有的公事,专程在家中等候,我这个当儿子的出来迎接一下小师弟,也是理所当然,快,府中请。”

      在王雱的带领下,崔文卿进入了王府大门。

      王安石并没有选择在待客正堂等候崔文卿的到来,而是专门在书房等待。

      在许多【创建和谐家园】显贵的待客当中,正堂一般是用以接待客人朋友的,而书房则是接待亲人及心腹,这其中的境遇区别,自可见王安石是非常在意崔文卿这个学生的。

      进入书房内,王雱亲自动手泡上了两盏热茶,其后轻轻关门走了出去,书房内顿时就只剩下了王安石和崔文卿两人。

      王安石今日穿着一件燕居服,倒不是那么特别的正式,然他也没有过多的寒暄,开门见山的捋须言道:“让你担任大齐银行的副行长,其实是老夫和官家的意思。”

      ´ÞÎÄÇäÇáÇáò¥Ê×£¬Ò²Ã»ÓÐðȻ²åÑÔ£¬Â¶³öÈÏÕæÇãÌý֮ɫ¡£

      王安石缓缓言道:“虽则是副行长,然因行长富弼主要是负责户部事务,故此这大齐银行还是主要由你来负责的。这么做的具体原因,是就目前形势而言,老夫推行的变法遭到了几乎是整个朝堂显官的反对,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均是推行困难,这其中有来自上层,如太后如司马光等人的反对,也有来自底层如州郡刺史、县令的反对,你说说看,可知道反对的根源所在何处”

      崔文卿略作沉吟,回答道:“现在朝野乡间不少人都在谣传,说老师你之所以推行新法是为了帮助官家争夺皇权,而官家也是希望利用新法树立个人威信,从而消除昔日摄政太后对朝局的影响,然要我来说,秉持这样想法之人却是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老师你之所以推行新法,完全是出于公心,是为了改变我大齐积弱积贫的现状,只不过因你的新法动摇了利益集团的既定利益,破坏了他们豪取掠夺钱财的土壤,使得这些人怒而反抗,这才恶意中伤,阻扰新法的实施。”

      听到这里,王安石颔首笑道:“你能这样想,老夫深觉欣慰,现在我大齐立国已经四十年有余,正值旧的秩序逐渐衰退,新的秩序逐渐建立的一个关键期间,目前朝中最为主要的矛盾看似乃太后不让权以及官家想夺权的矛盾,实则却是新旧秩序之间的矛盾,简单来说,现在身居要职的不少显贵大臣,都是跟随太祖皇帝打天下的功臣之后,尽管他们的祖先为我大齐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然他们多数人却没有继承其祖先的才能,反倒是如毒瘤般生长在庙堂之上,在内结党营私左右朝廷大政方针的实行,在外巧取豪夺垄断民间财富,更为让人可怕的是,这些人还培植出许许多多的门生故吏以及家族子弟,对这些人委以重任,让这些人把持要职,成为了我大齐朝堂上尾大不掉的麻烦所在。”

      崔文卿明白了王安石所指之意,不禁倏然心惊。

      第【创建和谐家园】五章 朝廷内幕

      孟子尝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说的便是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根据王安石所言情况,当初陪太祖皇帝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们所留下的子嗣,许多都已经成为了纨绔膏梁的二世祖。

      若是这些二世祖只求风花雪月还好说,然而这些人却志大才疏,妄想继续先祖的权势,在其能力与才能不匹配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就会生出许多祸端。

      王安石轻叹一声继续言道:“历来王朝新立,最开始均是由立国功勋集团把持朝政,然经过科举遴选,会有不少才华横溢的能人进入朝堂,对于这些能人,功勋集团一般都是采取拉拢的手段让能人才士为其服务,沦为其爪牙,然也有志向高远,品行高洁之人,不愿意与功勋元老同流合污,自发结成了一股名为“清流党”的势力,与元老功勋在政治上进行抗衡。”

      崔文卿这才知晓朝廷这些内幕,不由暗暗惊叹,连忙发问道:“那敢问老师,这清流党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王安石捋须笑答:“说起清流党,第一个要说的自然是范仲淹,因为他是大齐历史上首次科举所拔擢的寒门学士,也是首个由布衣学士成为当朝宰相之人,在当时由功勋集团把握朝政的情况下实乃另类,不过范仲淹能够成为宰相,也是因为当初太宗梁河战败,无人胆敢承担责任所至,在这样一个机遇之下,范仲淹与摄政太后一道,针对大齐的弊端推行了一部分改革,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许多以科举入仕的官吏便集聚正在范仲淹的周围,成为了有别于元老功勋的一股政治势力,那便是清流党。”

      “清流党当时之所以能够与元老功勋进行抗衡,主要是因摄政太后想要制衡功勋集团的原因,权力这东西最为关键的便在于平衡二字,别的不说,摄政太后她老人家的确将平衡之道玩的是炉火纯青,而太后更是清流党最为坚定的支持者,然而在十多年前,摄政太后突然想要废掉当今官家立齐王为帝,不意却遭到了范仲淹为首的清流党一致反对,于是乎双方的关系为之破裂,后来的事你应该知道,范仲淹遭到罢相,直接被贬到了邠州,而太后为平息清流的怒火,所以才有为师和司马光拜相之事。”

      “不过在那以后,太后对清流一直保持深深的戒心,加之作为士大夫出身的清流名士,谁不将维系正统皇权作为道义所在,绝对不会同意那废长立幼,废君立臣的荒唐事,故而双方的关系一直不太融洽,反倒是前期遭到太后和清流联合打压的功勋集团,抓住这个时机暗地里支持齐王夺位,深合太后心意,这几年双方关系甚为融洽,所以现在我们大齐最为主要的矛盾便是清流党和功勋元老的矛盾。”

      崔文卿听得入神,忙问道:“那敢问恩师,现在清流党都有哪些人呢”

      王安石轻笑道:“若说清流,单论三省主官以及各部尚书,当是老夫、司马光、韩琦、欧阳修、苏洵、富弼五人最为代表。”

      “什么司马光也是清流人物他不是一直支持太后么”崔文卿深深惊讶了。

      王安石一脸认真的回答道:“司马光支持太后不假,然他非是支持太后废长立幼,而是单纯想要反对新法,因为他一直认为老夫新法乃祸国殃民之举,所以才这么激烈的反对,为师与司马光之间,乃是政见不合,但在皇位继承这件事上,我们倒是想法一致。”

      “所以就清流内部而言,也分为了两派,分别是以老夫和富弼、苏洵为首的变法派,和以司马光、欧阳修、韩琦为首的保守派。”

      一席话听得崔文卿愣怔许久,半响才冒着后脑勺哭笑不得的言道:“老师啊,你们这些关系真的是太复杂了,城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97

      d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

      王安石瞪了他一眼,似乎有些不喜他的胡言乱语,满脸肃然的开口言道:“所以文卿,你作为变法派第二代,也是老夫亲传【创建和谐家园】,官家和老夫可以给你非比寻常的升迁速度,同样你需要承担非比寻常的责任重担,更要遭受非比寻常的困难争斗,现在老夫五十六岁有余,只怕也活不了多少光景,新法的未来还得依靠你和苏轼这一代,若是新法成功,保管你二十年后能够入政事堂秉政,然若新法失败,说不定就会人头落地,这其中的利害你懂么”

      “我擦这正是一场政治豪赌啊”崔文卿被王安石这一席话弄得深深震撼了,成功则身居相位扬名立万,失败则人头落地沦为青史笑柄,所以对于崔文卿来讲,这既是一场机遇也是一场挑战。

      没有半分迟疑,崔文卿断然开口道:“老师,你说得这些我都明白,学生愿意为了新法而努力,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个人的升迁,最为重要的是为了华夏的繁荣,为了民族的延续,更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

      “说得好”王安石击掌而笑,紧接着一脸严肃的开口道,“对变法派而言,最为关键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太后以及功勋集团、清流党保守势力都坚决反对变法,变法之策更是难以颁布实施,然而你的出现却为我们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因为在我大齐境内,有北地四州这么一个独立王国,此四州表面上臣服于朝廷,实则乃是属于折氏的地盘,无论是太后、功勋元老、司马光等人,都无法干涉北地四州内政,因为你和折昭的关系,所以你所采取的那些新政才能实施,而北地四州新政有没有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原。”

      崔文卿笑道:“听老师这么说,学生已经明白了,北地四州便是我们变法一派的根据地、试验田,只要新法能够在北地四州取得成果,为国家以及百姓带来好处,相信那些反对新法之人也就无话可说”

      “对”王安石点头笑了,深觉与聪明人谈话实乃非常轻松和痛快。

      第【创建和谐家园】六章 以商为主

      书房内,崔文卿和王安石的谈话还在继续。

      王安石正容开口道:“前段时间得益于你的福利【创建和谐家园】、发行国债军债等等措施,朝廷府库的存银已经有了大幅度增加,然而可惜的是,这些增加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收入来改善缺钱缺粮的局面,这次之所以让你担任大齐银行副行长,便是想要你施展才智,为我大齐开源节流,广开财路,增加赋税,而苏轼的重点,则是负责粮食方面的储备收入,所以才让他成为仓部员外郎,钱粮两则相铺相成,不能分割,希望你们两人能够精诚合作,使得大齐钱粮充足。”

      一席话听得崔文卿心头成沉甸甸的,作为朝廷来讲,最为重要的收益莫过于金钱和粮食,如今官家和王安石将钱粮重任交付给他和苏轼两个年轻官员,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考验,对他二人来讲,的确是责任重大。

      王安石并没有让崔文卿就这么发神思忖,开口笑言:“对了,不知道你对大齐银行将来的发展方向是否有一个思路先说明白,大齐银行可非是你以前捣弄的那河东银行,在中原也不可能有如折昭那样的人物来全心全意的支持你,所以大齐银行将来会遇到不少的难题,这一点不知道你准备该如何解决”

      崔文卿知道王安石此话实在考验自己,结合从北地四州返回洛阳途中一路上的思量以及他对银行业的见解,崔文卿一本正经的开口道:“恩师,其实以我来看,大齐银行乃是朝廷银行,其职责任务较那些地方州郡银行应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大齐银行最为重要的任务应是维持经济平衡。”

      “我们大齐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不假,然大齐境内的商贸也非常发达,在前段时间与富弼大人的交流上面,他曾言及大齐作为世界的中心,一直是周边国度如辽国、西夏、吐蕃、大理、高句丽、倭国等的主要贸易对象,来自于这些国家的贸易商队,犹如过江之卿般络绎不绝进入我朝,而我朝的陶器、茶叶、丝绸、以及不少手工业品,也经过这些商队之手,带到了遥远的西方以及南洋一带,所以就商贸形势而言,我觉的我们对其他国家的商贸乃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以及压倒性的贸易顺差,然可惜的是,我朝却对繁华商贸之景视而不见,商业税率也较为低下,本国商贸体系几乎到了固步尘封的地步,实乃诚为憾事。”

      “比如说吧”崔文卿举起了穿越之前所看到了一则故事,“西域商人从我们国家收购茶叶,其价低廉便宜,如蒙顶一带的蒙顶春茶,收购价格不过五两银子一斤,然这些茶叶经过丝绸之路穿越西域、大食等国,抵达遥远的大秦等国度,茶叶便成为了西方贵族视为珍品的饮品,尊贵得只有贵族才能够享用,其售价比起五两银子来,只怕翻了数百倍不止。”

      听到这里,王安石倏然动容,很快计算出来:“你的意思是,在那些西方国家,茶叶能够买到千两银子一斤”

      崔文卿颔首笑道:“按照西方国度货币汇算可能千两银子差不多吧,老师你想想看,这其中的差价让谁赚去了”

      王安石凝神思量一番,言道:“自是那些商人们。”

      崔文卿摇头正色道:“商人们赚取差价的确不假,然而却非主要,其实赚钱最多的当属大食国,因为大食国横亘在我朝与西方国家之间,阻碍东西方交流,无论是西方商队还是大食国自己的商队,都缴纳了非常高的商业税金,所以才使得茶叶货值千金,可以说,大食国赚得了垄断之利。”

      “恩师,发展农业是为国之基础,然商业也是国之脊梁,如果我朝能够重视商业建设,在外开辟商路打通商道寻求贸易伙伴,在内发展商业消除对商人歧视,我相信要不了多少年,咱们大齐钱赋收入能够翻上几番不止”

      “而作为银行来说,将来我的发展思路便是聚万民之才投资商业,如发展航海业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货运码头提高货物吞吐量,成立国家商队进行大宗货品的贸易,通过商业输入来获取钱财暴利。”

      一番话直接让王安石有些晕头转向了。

      他本是才思敏捷之人,然却觉得今日有些跟不上崔文卿的思路,崔文卿话中很多东西对他来说都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而且崔文卿许多理政思路,都与华夏传统思想违背。

      若是换作他人,说不定此刻已经将这妖言惑众的崔文卿扫地出门了。

      然好在崔文卿遇到的乃是王安石,作为华夏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变法家之一,王安石希望变革,更希望变革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所以他能够支持崔文卿看似一些违背礼法的理念。

      也好在王安石遇到的乃是崔文卿,作为绝无仅有的穿越者,崔文卿拥有出类拔萃的为商才华以及超前的经济理念,清楚华夏正处在强盛与衰败关键节点的他,愿意用自己一生努力来换取华夏恢复汉唐时期的强盛。

      故而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历史的车轮也在这一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华夏民族的命运也在今日的交谈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待到说罢,崔文卿笑道:“当然,这也是学生的初步构思而已,其实今日学生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须得禀明老师。”

      王安石点头笑道:“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是这样的,”崔文卿悠然笑道,“相信老师你应知道今年以来学生在北地四州发展畜牧养殖的事情,前段时间有百姓感念畜牧养殖之好,特地送来肥猪十头献给朝廷,学生烹制了一头肥猪品尝味道,目前北地四州所养殖的肥猪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那股难吃之味,变得肉香扑鼻,肉质可口,就连陈宁陌大学士吃了,也是赞不绝口。”

      “此言当真”王安石霍然站起,神情大是振奋。

      崔文卿点头道:“此事千真万确,陈学士可以作证,今日学生前来的时候,也为老师你带上了两头肥猪,专供老师你尝试。”

      王安石深知此事重大,根本没有不吃猪肉的半点讲究,毫不犹豫的开口道:“既然如此,老夫立即让人将那两头肥猪送至厨下宰杀烹煮,待会亲自尝味。”

      崔文卿自告奋勇道:“恩师,学生擅长猪肉烹煮之法,还请恩师批准学生前往厨房指导庖厨们烹煮猪肉。”

      王安石慨然点头道:“好,那你速速前去。”

      第【创建和谐家园】七章 皇宫献宝

      虽然王安石说的是让崔文卿速速前去,然实际上是当崔文卿刚到厨房没多久,安耐不住好奇心的王安石也是到来了。

      Íõ°²Ê¯×ÐϸÈÏÕæµÄ¿´×Å´ÞÎÄÇäÖ¸»ÓâÒ³ø»Óµ¶É±Öí£¬ÓÖ¿´×ÅËûÖ¸»ÓâÒ³ø½«ÖíÈâÇгÉÒ»¿éÒ»¿é£¬×îºó¾¹ÊÇ¿´µ½ËûÇ××Ôϳø£¬³´ÖÆÖíÈâ¡£

      待到午时饭菜飘香,将菜肴端上案头,崔文卿指点着菜肴乐呵呵的介绍道:“启禀恩师,此菜名为回锅肉,它肥而不腻,味道鲜美,颜色鲜艳,具有辣甜相交的味道;而这道菜名为东坡肘子,具有汤汁乳白,猪肘烂软,肉质细嫩、肉味醇香、肥而不腻等优点;最后这道菜名为糖醋排骨,琥珀油亮,干香滋润,甜酸醇厚,是一款好的下酒菜或是开胃菜,恩师不妨尝尝看。”

      王安石出身官宦之家,家境还算不错,不过因其年少四处飘荡游学的关系,倒是吃过几次猪肉,所以对于猪肉也没有陈宁陌那般抵触。

      他听了崔文卿之言后缓缓颔首,手腕一抖举起木箸,悬在几道菜肴上空略微停顿,终是选择了那道卖相最为好看的回锅肉,夹起一片放在嘴中大嚼起来。

      刚一入口,王安石立即感觉到了一股有别于平日所吃的菜肴风味冲击味蕾,紧接着五花肉肥而不腻却又多汁饱满的口感也充斥口腔,完全没有一丁点怪味,也完全没有难以下咽的感觉,反倒是鲜美可口使得他大感酣畅淋漓。

      待到将口中的回锅肉咽下,王安石将木箸重重拍在了案几上面,老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激动的潮红:“文卿,这肉的确不错,完全没有了以往猪肉的怪味,而且为师觉得竟是比羊肉好吃许多。”

      崔文卿笑着解释道:“羊肉肉质紧实干涩,所以多以烧、炖为主,而猪肉肉质肥瘦均匀,鲜嫩可口,烧、炒、煎、炸、煮、炖都是可以,其实相比较起来,我也喜欢吃猪肉。”

      王安石一阵兴奋感概,又夹起了那卖相最不好看的糖醋排骨吃了起来,刚吃罢一口,立即感受到那又甜又酸别样滋味,使得他不禁味蕾大开,直呼过瘾。

      崔文卿拱手言道:“恩师,倘若这种猪肉能够在大齐得到推广,学生不敢保证人人能够吃得起肉,但是能够保证绝大多数百姓能够吃得起肉,而猪肉的价格比起羊肉、禽肉、鱼肉也会低廉不少,由此可见,猪肉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推行猪肉更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所以学生想请恩师在官家面前替猪肉美言,在朝中致力于推广猪肉,更出台政策在民间扶持猪肉,使得猪肉能够更快成为我大齐的主要肉食。”

      王安石微微颔首,并没有多言,反倒是对着那道尚没有动箸,保持得完整形状的东坡肘子发呆,也不知道是崔文卿的话对他带来了触动,还是另外在想些什么。

      就这么不知过了多久,王安石目光一闪,终于下定了决心,突然站起对着崔文卿吩咐道:“文卿,带上这盘东坡肘子,随为师进宫。”

      “什么进宫”崔文卿脑子有些转不过来了,讶然道,“进宫干什么”

      王安石淡淡笑道:“咱们去见官家,也请他尝一尝猪肉的味道。”

      闻言,崔文卿被深深震撼住了,他瞪大双目不敢相信的望着王安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进宫请官家吃猪肉这老师还真敢想啊

      然而,王安石一脸认真,却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已是吩咐管家备车,由不得崔文卿不相信。

      待坐在马车中,提上盛放着东坡肘子竹篮的崔文卿仍旧有些回不过神来,小心翼翼的提醒着已经开始闭目养神的王安石道:“恩师,我曾听说,官家可是从来不吃宫外食物的啊,咱们就这么把这道东坡肘子送进宫去,妥当么”

      王安石连眼睛都没有睁开,颔首肯定道:“放心,没事的,老夫自有主张。”

      见王安石这么镇定,崔文卿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想来王安石和陈宏师徒关系,送来这盘东坡肘子只怕问题也不大吧,况且瞧王安石这么镇定,理应也是无差。

      于是乎崔文卿索性放下心来,什么都不去想了。

      马车磷磷隆隆的驶过天津桥进入端门,驶入了层层叠叠的宫殿群落当中。

      时当午后,阳光明媚,白云悠悠,洛阳宫宫殿巍峨耸立,相连成片,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恍若天上宫阙。

      不知名的小鸟蹲在高高的斗拱上啁啾鸣叫,小巧玲珑的铁马悬在长长的飞檐下叮咚轻鸣,在威武肃穆当中显示出了一种别样的悠然。

      马车行至应天门外就不能入内了,王安石带着崔文卿下了车,一道朝着宫内走去。

      不愧是当朝秉政宰相,王安石入宫根本就是通行无阻,任何侍卫都不会上前盘查。

      待到行至亿岁殿殿前,王安石才停下脚步,相请侍立在门前的老内侍入内通传。

      得知王安石前来,正在批阅奏折的陈宏还以为是有什么要事,立即放下了手中的事务,请王安石和崔文卿入内。

      “老臣王安石,见过官家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98

      d。”王安石当先一拱。

      “微臣崔文卿,见过官家。”崔文卿紧随其上。

      “哈哈,恩师和小崔爱卿都不用多礼,平身吧。”陈宏笑着虚手一扶,态度比起在朝廷上的时候,少了一些威严,多了一些亲切。

      待到见礼结束,王安石显然也放松了许多,捋须笑道:“官家,今日文卿为老夫送来了一件宝物,老臣见之深觉不错,故特地送进宫来请官家一见。”

      一听到是宝物,陈宏显然来了几分兴趣,大笑言道:“小崔爱卿不愧是恩师的关门【创建和谐家园】,深知尊师重道,也不知道是什么宝物,价值几何”

      王安石颇为神秘的笑道:“此宝物尽管不大,然价值连城,准确来说,乃当世无价之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2 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