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妻为大都督》-第3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读到此处,陈宁陌高昂的嗓音忽地转入了低沉,就好似万里滔滔长江劈开连绵山峡裂空破浪而出,涌入了江汉平原,转为了舒缓平和。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待到全词吟哦完毕,众人震惊当场,久久回味,均是被此词所描绘的动人美景,以及其负有的深深韵味而陶醉了。

      及至过了少顷,众人这才发出了一片倒抽凉气的惊叹,鼓掌叫好之声也是随之而起。

      看着正频频对着四周人群拱手致谢,神情却谦虚和煦的崔文卿,苏凝的芳心内却是五味陈杂,一丝淡淡的苦涩弥漫其中。

      “小妹”

      一声轻轻的呼唤打断了苏凝的思绪,她蓦然转头,入目便是苏轼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58

      d带着微笑的俊脸。

      “阿兄,我”苏凝欲言又止,显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就这么咬着朱唇半响,方才略显紧张的问道,“阿兄,今夜之事,崔公子会怪我么”

      苏轼淡淡笑道:“文卿兄雅量高致,乃豁达开朗之人,自然不会怪你”

      听到这里,苏凝芳心暗松,却不意苏轼又是接着言道,“然小妹,你那争强好胜的性子确实应该改一改了,今夜若不是你,怎会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苏凝不服本欲辩驳,然一想到苏轼所言的“争强好胜”四字评价,也不知为何突然之间就失去了辩驳之心,老老实实的点头言是。

      诗词雅集获胜结果公布而出,自然是皆大欢喜,人人称道。

      特别是对于与会的才子们来讲,今夜不仅得见北地四州安抚使崔文卿之真容,与其同堂较技,更见识到了两首绝佳诗词,还看了王别驾这一场下药闹剧,自是觉得非常精彩,相信今夜之见闻见识也会成为从今往后他们与朋友之间最好的谈资。

      其后,姜太东盛情的邀请诗词雅集比试前三的诗社前去大帐中饮酒。

      待到崔文卿和苏轼两人落座在主案案几后的时候,顿将大帐内的气氛带入了【创建和谐家园】。

      特别是许多从未见过崔苏二人真颜的进士,对于这两位少年俊杰,不由自主的便起了敬佩之心,敬酒自然不断。

      ¾ÍÕâôû¶à¾Ã£¬½ñÒ¹±¾¾ÍÒû¾Æ¹ý¶àµÄ´ÞÎÄÇäÒѾ­ÓÐЩõ¸õ¸È»ÁË¡£

      第八一零章 步行回家

      月上中天,长河隐隐,带着一身的醉意,崔文卿等人返回了府谷县。

      原本按照陈宁陌的安排,她与前来的进士们都选准备前去驿馆居住。

      知道如此安排,崔文卿顿时不愿意了,对着陈宁陌语带恳切的言道:“学士你好不容易才前来府谷一趟,吾等怎能让你前去驿馆居住若是让阿昭知道我这样对待她的恩师,一定会非常生气的,故还请学士你前往振武军大都督府居住。”

      闻言,陈宁陌本有些犹豫,却听见苏轼在旁边笑着附和道:“学士,好歹也是来到了阿昭的地盘上,岂能容你前去驿馆屈尊况且那驿馆的环境的确不咋滴,故还请学士你听从文卿兄之建议,前去振武军大都督府居住为妥。”

      想了想,陈宁陌点头道:“那好吧,我就打扰你们夫妻两了。对了文卿,你可知道我们此行前来的目的”

      崔文卿笑道:“刚才我已经听高能说了,学士你这次率领诸位进士前来,乃是为了观摩了解北地四州近来的改变。”

      “这只是其一,”陈宁陌嫣然一笑,权作提点的解释道,“其实让这些新科进士前来北地四州,乃是官家和安石相公的意思。”

      “哦”崔文卿露出了惊讶之色,然而很快,他就明白了陈宏和王安石的本意。

      盖因目前朝廷大局波澜云诡,保守派和变法派均是蠢蠢欲动,各有举动。

      在前一阵的朝局较量当中,虽然保守派凭借着谢太后的支撑,力压变法派,使得王安石等变法大臣暂时偃旗息鼓,然就实而论,王安石并非轻言放弃之人。

      而他崔文卿,正是王安石所物色到了变法能臣。

      这次他在北地四州的诸多改革,不论是免税还是发行银票,甚至还有那场在刺史们当中的高谈阔论,都足以引起朝堂不少人为之侧目。

      现在许多朝臣,也认为北地四州成为了变法派又一个突破口。

      他们更是觉得王安石等人正是凭借着北地四州的变革,想要重启变法。

      即便如此,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大臣却反对乏力。

      因为这次王安石可是下了一步绝妙之棋。

      北地四州虽然在名义上属于朝廷之管辖,然在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大齐立国开始,北地四州便为府州折氏暗地里的地盘。

      根据当年齐太祖与折家先祖之约定,折氏振武军大都督更是世袭罔替,而北地四州所有官职任免,均是必须由振武军大都督先提出建议,然后再是朝廷负责任免。

      如此一来,相当于在许多事情上,北地四州都游离在了朝廷管辖之外,基本乃是振武军大都督府负责军政行政。

      故而朝中大臣也不好对北地四州改革过多插手,因为北地四州之事,就相当于是折氏的家务事一般。

      现在王安石凭借关门【创建和谐家园】崔文卿,在北地四州大搞改革,自然是一步非常厉害的高招了。

      崔文卿身为折昭的夫君,这么做自然也得到了折昭的首肯。

      而崔文卿也明白,官家之所以会让这些进士前来府州观摩改革成效,便是要让这些新入仕的进士认同变法,支持变法,从而为变法凝聚更多的人心。

      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遴选更多的变法大臣,为将来的变法挑选人才。

      一番悠悠思忖,崔文卿自然明白了官家和老师的用意,笑道:“既然如此,那这几日就容在下来安排学士以及诸位进士郎的参观行程,必定会让学士你们满意。”

      陈宁陌自是相信崔文卿的能力,欣然点头笑道:“那好,就依你的意思了。”

      安排妥当之后,崔文卿正欲和苏轼以及诸位进士分道扬镳,一回振武军大都督府,二去驿馆,然却见苏轼面有难色,似乎欲言又止。

      见状,崔文卿笑道:“苏兄,你这是什么表情,莫非便秘么憋得这么难受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听闻此话,苏轼差点喷出了一口老血,半响方才哭笑不得的言道:“文卿兄啊,你这一张嘴真是太毒了,其实并非是我有话给你说,而是苏凝有话对你讲。”

      “苏凝”想到此女乃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苏小妹,崔文卿头皮立即就有些发麻了,苦笑言道:“有何话苏兄但讲无妨。”

      苏轼点点头,同样苦笑道:“时才我已经狠狠的批评教育了小妹一番,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确实想要改过自新,所以她想请我向文卿兄你道一声对不起,还请你大人不计女子过,不要与她一般见识。”

      闻言,崔文卿面露狐疑之色,反问道:“这些话真的是苏凝说的以她的脾气,会说出这样低声下气的话来”

      听到此话,苏轼面上便秘之状更浓,目视崔文卿半响方才幽幽一叹,颇为哭笑不得的言道:“果然瞒不过文卿兄,这些话都是我编的她是说的另外一番话”

      崔文卿笑了,问道:“那不知苏姑娘所言何语”

      苏轼心内不明不白,但还是依言言道:“小妹刚才让我告诉文卿兄你,今夜之后,前程往事一笔勾销,你我再不相欠”说完颇为好奇的问道,“对了,你们究竟有什么前程往事”

      崔文卿了然一笑,含糊不清的笑语言道:“苏兄,八卦之心不可有,想要知道你就去问苏凝吧。”

      面对如此回答,苏轼一脸郁闷,然眼下时间已经不早,分别的双方均是等着出发,他也不能多问,点点头打马一鞭分道扬镳而去。

      苏轼一走,就只剩下了崔文卿一人一马和陈宁陌所乘的马车,至于宁贞和荷叶,在诗词雅集结束之前就已经回府去了。

      如此孤男寡女,虽则有护卫骑士,气氛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尴尬。

      此时月如圆盘,银辉皎洁,照得陈宁陌沉鱼落雁的俏脸上愈发动人,她轻声询问道:“文卿,此地离振武军大都督府还有多远呢”

      崔文卿估算了一下,回答道:“应该还有两里距离。”

      “那好,”陈宁陌点点头,却是提着长裙跳下了马车,吩咐道,“下马来,陪我走走,顺便我有几件事须得问你。”

      崔文卿愣怔了一下,不知道这美人儿学士究竟是哪根筋不对,这么晚了还不想睡觉然,无奈之下,他只得依言下马步行回家。

      第八一一章 中秋月夜之谈

      时当中夜,远处城楼传来三更以至的梆子声,呼啸而过的夜风业已有了几分料峭寒意,也使得崔文卿不由自主的缩了缩身子,尽量使自己能够更暖和一点。

      反观陈宁陌,似乎对于这样的寒冷毫不在意,她长发高挽,步履轻捷,其婀娜的身形,动人的步子不管怎样看起来都有一种强烈的美感,即便是崔文卿走在她的旁边,也不由自主的感觉到阵阵赏心悦目。

      然这时的陈宁陌,已经失去了刚才在诗词雅集上的欢声笑语,变得有些沉默了起来,不仅仅一路无话,那双好看的黛眉也是深深的蹙了起来。

      两人就这么一声不吭的走着,足足走得有里许之地,就在崔文卿以为陈宁陌将会这么一言不发的走下去之之时,她终于轻叹一声开口了。

      “崔文卿,你可知这次你又闯祸了”

      根据崔文卿对陈宁陌的了解,每当她直呼自己全名的时候,总是没什么好事,就比如说现在。

      面对此句,崔文卿也只能挠了挠头皮,故作笑意缓和着有些尴尬的场面:“呵呵,学士啊,我生平闯祸无数,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件”

      陈宁陌瞪了他一眼,这才徐徐而言道:“这大半年时间,你在北地四州推行各种新政,固然有因地制宜应付乱局之由,然就实而论,却有许多新兴之策颁布实施,如畜牧养殖、如棉花种植、又如银票发行,每一件都可谓是了不得大事,也在朝廷当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而正因为如此,你也开罪了不少人,据皇兄所言,现在弹劾你的奏折足足装了一个三尺高四尺长的木匣,纵观大齐历史,有这样弹劾功绩之人,除了当年立志变法的王安石,舍你其谁”

      一番话却是听得崔文卿哭笑不得,他轻叹一声,继而淡淡笑言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何惧蓬间雀叽叽喳喳我的座右铭是:只管走自己的路,让【创建和谐家园】去说吧。”

      “【创建和谐家园】”陈宁陌愣了愣,显然没能理解他新颖的词汇。

      崔文卿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笑着解释道:“所谓【创建和谐家园】,便是这里缺乏智商,有问题之人。”

      “智商”

      “呃这个智商呢,就是指聪明的意思,就比如说学士你吧,二十岁便是集英殿大学士,左右文坛学风,不用问也是智商爆表之人。”

      “爆表”陈宁陌黛眉微蹙,继续不耻下问。

      崔文卿发觉自己这么解释下去肯定会没完没了了,连忙岔开话题道:“对了,学士,你说我又闯祸了,也不知道何解”

      闻言,陈宁陌优美的唇线掠出了一丝苦笑的波纹,她抬起眼眸,望着中天圆月,嗓音有着几分止不住的忧虑之感:“自皇兄支持王安石变法图强以来,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便是冰炭不能同器,水火不能相容,好在这些年因为变法新政的诸多弊端,致使王安石变法渐渐偃旗息鼓,趋于平静,这才让朝中水火不相容的局势逐渐好转,保守派和变法派也大概能够相安无事。”

      “然而这样为妙的局势却在你出现之后发生了改变,当初范仲淹亲自来信在我前面推荐你,我还不曾留意,却没想到王安石竟如此看重你,将你视为了变法派之希望。”

      “你所代表的希望,并非是指为政之才,也并非是变法之能,而是你所想出的这些绝妙点子,几乎件件都切中时弊,为朝廷解决了不少麻烦,也使得王安石依你若股肱,更不惜收你为学生。”

      “就目前局势所言,你崔文卿很明显已经成为了变法派最是锋利的那把快刀,一次一次的挑战着保守一党之底线,使得保守派人人自危,危如累卵,也让不少人将你是为了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说句不好听的话,若非有王安石和折昭护着你,说不定你早就已经被下狱问罪了。”

      说到这里,陈宁陌轻轻一叹,脚步也就这么停了下来,目视崔文卿正容言道:“其实不用我说你也明白,皇兄之所以要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便是为了从太后手中夺取权力,削弱太后昔日摄政之影响力;而太后之所以支持司马光等保守党,便是为了遏制皇兄的势力,为齐王留得一线之机,所以,变法明里上是两派政见不合的斗争,倒不如说是皇权斗争,现在你就这么冒然闯入其中,且还如此光亮夺目,实乃蠢之又蠢啊”

      崔文卿默默的品咂着陈宁陌这番话,听出了她语气中对陈宏与谢太后、齐王相争之担忧,也听出了她对朝局动荡之担忧,一时之间不由有些默然。

      然而很快,崔文卿就疑惑尽扫,淡淡笑问道:“学士,你觉得变法乃是皇权之争,然在我看来,却是有失偏颇了。”

      见陈宁陌露出认真聆听之色,崔文卿继续娓娓而言道:“自隋唐以降,数百年来不论是律法还是制度,基本上都没有太多改变,纵然有天纵奇才出世进行相应改革,然就实而论,却是人在政在,人走政消,犹如无根之浮萍般,无法长久,前朝西平郡王陆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故此,大唐三百年亡矣这其中固然有统治者奢淫昏庸之由,然最为关键的,还是政治制度无法适应时代之变革。”

      “政治制度无法适应时代之变革”陈宁陌自言自语一句,“其实现在政治制度已经很是完善,难道就不好么”

      面对陈宁陌之问,崔文卿却是一笑,作为后世诸多政治制度的知晓者,崔文卿不敢妄论太多,然就华夏古代而言,其政治制度比起西方来说,却较为单一了。

      单一到自大秦以后,几乎都没有发生过翻天覆地之改变。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伦理关系更是成为了儒家社会的基本纲常。

      当然,儒家制度的实行对于盛世来说,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59

      d在稳定统治方面有很多积极意义,然却随着后世程朱理学的流行,而渐渐变为了腐化之僵尸。

      第八一二章 变法之格局

      特别是宋元之后,华夏在政治制度方面已经基本落后于西方了。

      而目前的王安石变法,正值华夏历史最为节骨眼上。

      若能够变法图强,富国强军,那么就能够继续铸就一个汉唐盛世,甚至还能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1 0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