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妻为大都督》-第3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亦或是他便是这场夺权世间的墓后主使者

      想到这里,崔文卿情不自禁的暗暗乜了童州一脸,发现后者面无表情,冷然如常,顿时忍不住后背阵阵发凉。

      果然个个都是不简单的老狐狸啊。

      利益面前何能免俗即便是亲如兄弟父子,也同样如此吧。

      心念及此,崔文卿心知河东银行到了一个存亡危机时刻,倘若处理不好,真的会出现大问题的,说不定还会引来振武军衙门和河东路经略府衙门的分裂

      当此之时,必须慎之又慎呐。

      崔文卿明白此点,然该要如何破局呢

      很快,崔文卿就有了办法。

      这个变法非是徐徐图之,娓娓而论,而是直击矛盾的中心。

      他突然起身,对着童州抱拳一拱,轻叹一声言道:“童相公,文卿自问担任行长以来,尽心尽力,毫无懈怠,然终有宵小恶意猜测在下之用心,常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故在下欲向童相公请辞河东银行一职,还请你能够允诺。”

      此言落点,满堂皆惊。

      所有刺史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辞崔文卿居然请辞

      唯有静看河东路诸多刺史撕逼崔文卿的富弼双目中神光一闪,捋须微笑,忍不住在心底暗叹了一声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41

      d高明。

      这小子使用的是擒贼先擒王之法,硬逼着童州表态啊

      哼哼,童州这老狐狸还想独善其身坐山观虎斗做梦去吧

      童州自然被崔文卿突如其来的话语惊得呆住了,半响回神,苦笑言道:“文卿贤侄,你现在是为难老夫不成”

      崔文卿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正容言道:“在下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也非为难经略相公,只是就目前形势而言,在下的确不适合担任河东银行行长了”

      闻言,童州又是一阵无奈苦笑。

      说起来,今日众刺史挑起对银行利益分配不公的言论,事先他是完全知情的。

      说句心里话,自河东银行运作以来,军债方面的发行量的确远远超过了国债。

      且振武军就那么四个州,而河东路却有二十多个州,如此一来,自是引起了众刺史的不满。

      虽然作为童州本人来说,他从感情上并不支持刺史们之举,然而在现实上,却不得不表示一定支持。

      原因无他,因为他乃河东路军政上官,也是河东路经略府在河东银行的代表,更是河东路诸多州郡在河东银行的代表,有些时候并非是他贪图利益,而是他必须去为大家争夺利益。

      然即便是争夺利益,童州也只是想要重新确定债券的发行点而已,非是想要让崔文卿请辞下台,也非是想要让河东银行走向分裂。

      他更明白崔文卿乃是河东银行的主心骨,倘若少了崔文卿的话,河东银行只怕就完了。

      故此,他必须表态。

      想到这里,童州站起身来,环顾刺史们正容言道:“诸位刺史,崔行长乃是得到了我经略府衙门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的共同支持,谁质疑他,就是质疑我们两府,谁挑战他的地位,也就是挑战我们两府的忍耐界限,今日议事可也,商讨问题可也,解决问题可也,有什么不公平说出来亦是可也,然若再有人胆敢再行质疑崔行长的用心,那就是与我们两府为敌。”

      童州的话音落点,众刺史咝咝喘着粗气,都没有开口反驳,因为不管是他们当中的谁,都没有信心能够同时承受经略府以及大都督府的怒火。

      童州说完,对着崔文卿抱拳道:“崔行长,老夫言尽于此,然有些矛盾始终是存在,即便暂时将之压抑住,也得不到解决,说不定还会小事变大,大事变炸,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故此以老夫之见,还是请崔行长妥善解决稳妥。”

      崔文卿淡淡笑道:“多谢经略相公支持”

      说完之后,崔文卿站起身来,双手握拳摁在案几上面,犹如一只刚封为百兽之王的雄狮般注视着眼前这些刺史,嗓音虽则不高不低,不轻不重,却有一种让人心生畏惧的霸气:“现在还是由我继续来担任河东银行行长,谁赞成,谁反对”

      刺史们面面相觑,无人胆敢出言发表意见。

      苏轼听得心旷神怡,激动不已,暗暗赞叹道:“我擦文卿兄,你老这句当真霸气啊”

      崔文卿嗤笑了一声,开口言道:“相信这个时候诸君应在心内腹议:劳资好歹也是四品五品的刺史,说出去都是守牧一方的诸侯,你崔文卿不过是一从六品的金部员外郎,凭什么对劳资指手画脚,又凭什么不尊敬上官,然你们不知道,我崔文卿天生就不喜欢遵守礼法,天生就不喜欢卑躬屈膝,不管对方是谁,只要说得不对,做的不对,我都会给他怼过去。”

      “齐王陈轩流比吧,不久之前在宫楼上被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怼过。”

      “宰相谢君豪流比吧,也是不久之前在亿岁殿被我当着官家以及满朝文武的面怼过。”

      “你们眼中这些大人物尚且要被我怼,我不尊重上官又算得什么来”

      言罢,崔文卿用手一指,直指刚才蹦跶得最凶的代州刺史刘源:“刘刺史是吧,姓流比的流吧,当个五品刺史很了不起了告诉你,你这五品刺史在下还没有放在眼里”

      好歹也是一州刺史,被人指着鼻子骂,刘源脸色涨红得忍不住了,尖声道:“崔文卿,你是什么身份居然胆敢藐视本官你信不信本官上书御前,让你吃不完兜着走”

      话音落点,崔文卿哈哈大笑了起来,像是听到了最为好听的笑话一般

      第七七三章 喜怒笑骂下

      刘源被他笑声弄得更是尴尬难堪,怒道:“有什么好笑的难道你就不怕吗”

      崔文卿笑容一收,脸上顿显冷然之色,很清晰的述说着似乎已经被刺史们不甚忽略了的事实:“在下不才,忝为从三品振武军大都督、冠军大将军、上柱国折昭之夫君,当朝正三品尚书令、秉笔宰相王安石是我老师,当朝正三品枢密使、宰相杨文广是我外祖父,当今圣上、大齐官家乃我师兄,说这么多我真的不是想炫耀什么,而是告诉你,去告吧,越快越好,甚是要我崔文卿派人派马送你前去就可以看看能否让朝廷处置我”

      “你你你”刘源面色红如猪肝,以手指着崔文卿,全身簇簇颤抖着,已经气愤得不能言语了。

      面对崔文卿这样强势至极的言语,其余刺史都是静若寒蝉,没有人胆敢说话。

      见状,崔文卿一声冷笑,心里却是非常的明朗。

      因为他懂得强势只能换得别人的屈服,而不能赢得别人的认同,想要让这些刺史心服口服,必须使用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刚才既然已经用大棒将之敲打了一番,那么现在也应该用萝卜拉拢一下这些人了。

      从容落座,大手用力一拍桌案,崔文卿沉声言道:“今日喜庆,本官原本也不想再谈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然诚如经略相公刚才之言,矛盾始终存在,必须得到解决,故此,本官今日就与诸位商谈解决之法,而诸位既然还认定我崔文卿为河东银行行长,那就先且听我一言。”

      “所谓银行,并非是慈善家,也并非是施舍所,银行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承担经济职能,确保货币的稳定,赚钱丰厚回报。作为银行行长,我崔文卿只看收益,投入一文钱进去,我必须要赚两文钱回来,方才回本。”

      “目前在北地四州施行的猪仔养殖补贴的确很不错,然说到底,它也只是银行的一种投资而已,待到农人们将猪仔养殖长大,银行还要靠着这些猪肉贩卖,将补贴的银子赚回来,甚至还要赚的更多。”

      “在座的各位刺史心系黎民,前来争取猪仔养殖,其出发点是好的,其用心也是良苦的,然你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此乃何意”众刺史却没有听说过这样新颖的词汇,纷纷交头接耳,然也纷纷摇头示意不懂。

      富弼来了兴趣,笑问道:“崔郎,还请你为大家解释一下何为产能过剩”

      崔文卿拱了拱手,回答道:“所谓产能过剩,是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出现较大的供给差异,从而引发过剩。”

      “那猪仔养殖来说,现在河东银行在北地四州大力发展养殖猪仔,其数其量都是有着一定数据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盲目养殖,举个例子,倘若大齐每年猪肉需求量为一千万斤,而我河东银行所提供的猪肉加上其余之地提供的猪肉在一千万斤以下,那就是产能求大于供,倘若两者持平,那就是产能饱和,倘若超过了所需求的一千万斤,那就是产能过剩了。”

      “产能过剩有许多坏处,最大的麻烦就会引起猪肉的滞销,因为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的猪肉,那就会造成猪肉价格严重下跌,以前买五十文一斤,说不定就只能买三十文二十文,甚至更低一斤。”

      “到头来诸位刺史不妨告诉我,这样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

      刺史们均是儒士出声,岂能擅长经济闻崔文卿之言全都抓耳挠腮,想得不甚明白。

      崔文卿一叹,言道:“这么说吧,在农业生产中有一个著名的怪相,那就是农人种植粮食无论是丰收年还是歉收年,农人所赚的钱都差不多,为何如此乃因丰年各地均是丰收,粮食充足供大于求,粮价自然下挫,卖粮农户卖粮难,卖价低,而歉收年景各地均是歉收,粮食不足求大于供,粮价自然上涨,卖粮农户卖粮易,卖价高,所以两年收益持平。”

      说到这里,崔文卿总结性的开口道:“所以不管如何,必须要注意产能与供需的关系,不能一窝蜂的去跟风种植亦或是养殖,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以调整。”

      终于,有几个头脑灵光的刺史明白了过来,其中一人恍然言道:“崔行长的意思是,现在即便我们大力发展养猪,也赚不到钱,甚至还会带来猪肉滞销,对吗”

      “不错,”崔文卿点点头,“在遥远的西方国度,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叫做为何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

      “相传在西域的最西面有座城市,城市有五万居民,每天消耗的牛奶为五万瓶。结果因为经济萧条了,每天能喝得起牛奶的居民变少了,所以每天消耗的牛奶只有七千瓶,也就是说,奶农有三千瓶奶滞销了。”

      “如果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把这三千瓶奶免费送出去,这意味着城市里有三千个潜在的牛奶消费者可以免费拿到牛奶,而不愿意花钱购买。”

      “所以,免费送出去的结果是让奶农更惨,只能卖掉四千瓶奶。这么理解的话,确实不如直接把这三千瓶倒掉,这样至少还能确保有七千瓶的销量。”

      说完之后,崔文卿目光环顾众刺史,言道:“用经济学的逻辑来总结这个案例:当市场上的牛奶供应过多,则市场上的奶价会出现下降,奶农的整体收益率会降低,当这个收益率为负的时候,奶农就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持续亏损,奶农必须将牛奶倒掉因为无论送人还是【创建和谐家园】,都是在供给。倒掉牛奶的本意,其实是为了恢复供需的平衡。”

      待到崔文卿话音落点良久,厅内依旧在嗡嗡讨论不止,显然刺史们震惊于崔文卿如此新颖的理论。

      第七七四章 调整产业结构

      富弼作为经济大臣,已经听懂了崔文卿的意思,笑着言道:“要本官看来,那就是北地四州所提供的猪肉对需求市场来说已经饱和,倘若其他州郡再是养猪,那就意味着猪肉价格下滑,最后大家都会赚不到钱。”

      崔文卿笑道:“说得不错,因为现在猪肉还非是我们大齐食用肉类的主流,待过了几年,猪肉能够获得更大的食用市场,到时候各州郡再行养殖便可。”

      弄清楚了产能过剩的含意,明白了供需平衡的关键,刺史们纷纷点头,这才明白崔文卿以及河东银行的良苦用心。

      代州刺史刘源当先站起身来,满脸羞愧的拱手道:“崔行长,是本官错怪你了,还请你大人有大量,原谅则个。”

      崔文卿毫不介意的摆手言道:“不争不辩大道不显,正因为大家存在争论,我们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童州微感脸红,连忙附和道:“文卿贤侄说得不错,这次啊,你们真是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了。”

      此话落点,刺史们全都纷纷点头。

      崔文卿暗暗冷笑,只怕童州此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吧,此乃向他变相的道歉

      “崔行长”一名刺史开口打断了崔文卿的思路,满脸忧色的言道,“也不知道你可有什么好办法,助吾等州郡多赚银两,广开税源呢还请你能够不吝赐教。”

      “对对对,崔行长,你为我们说说吧,到底该怎么做”

      “还有,如何能够让百姓们收入更多,官府也收入更多”

      面对犹如满堂蛙叫的嚷嚷声,崔文卿心知自己已经得到了这些刺史们的认同,压了压手示意他们暂且安静,徐徐开口道:“就目前乃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大齐都无法改变农业大国的事实。”

      “何为农业大国那就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力的国家,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三驾马车政治、军事、经济,都是建立在以农业为基础之上,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粮食供给尚在紧平衡左右徘徊,往往一场灾害导致农作物大规模歉收,就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影响。故此农业乃是我们大齐的重中之重。”

      说到这里,崔文卿话音稍顿:“管子牧民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不管任何时候,吃饭问题都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诸位刺史想要发展经济,广开税源之心我很理解,然就目前还有许多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我们有什么能力去发展经济,广开赋税收入呢”

      崔文卿的提问非常尖锐,也让不少刺史忍不住低下了头。

      诚然,现在摆在刺史们眼前关键问题,乃是要让百姓们吃饱饭,穿暖衣,也只有达到这些基本保障,才有能力做其他事情。

      童州心知崔文卿不是那种无的放矢之人,正容求教道:“文卿贤侄,不知对于这一切,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崔文卿摇手道:“还请经略相公稍安勿躁,让我继续说下去。先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大齐有耕地农户一千万,每年产粮千万石,勉强维持全国百姓口粮,倘若能够通过改良粮食品种,改善耕地工具,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从而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力,说不定将来一千万农户,就可以产粮两千万石甚至更多,咱们大齐就能够粮食充足,不愁饭吃。”

      话到此处,又有一名刺史忍不住了,开口问道:“崔行长,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42

      d你刚才可是说了供求平衡和产能过剩的关系,然若粮食充足,粮价自然下跌,农户们也赚不了钱啊”

      闻言,崔文卿笑道:“这位大人,在下要好好给你点个赞,因为你已经基本理解了供求平衡的意思,的确,我们大齐每年只需要千万石粮食便已足够,剩下的粮食都算是多出来的,存在仓内会霉烂,卖到市场会重挫粮价,实非增加赋税之道。”

      “然而你们可有想过,以往生产千万石粮食需要一千万农户,那么我现在生产一千万粮食说不定就只需要五百万农户,多出来的农户就可以干其他事情。”

      一言落点,满堂皆惊,许多人双目更是一亮。

      崔文卿之言就好似黄河从云中之地倾泻而下,劈山越岭进入了平原地带,让人大觉眼前霍然开朗。

      崔文卿用手连续拍着案几,加重语气道:“粮食维持供需平衡,略有结余用作储备便可,实在用不着生产太多,多出来的农户就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也就是说可以调节产业结构。”

      “比如可以种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糖料、烟叶、麻类、药材等,又如茶、桑、水果等,还有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等,农人的收入自然会增多,官府的税源也会提升。”

      “倘若将农业生产是为第一产业,那我们还可以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直到在座之人根本不懂二三产业为甚,崔文卿话语不息的继续解释道:“所谓第二产业主要指手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等,第三产业则是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服务业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0 04: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