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妻为大都督》-第3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因北方强敌觊觎中原土地,西北边陲的蛮夷吐蕃也妄想占据关中要地,故而华族又与其余民族矛盾不断,可以说双方也是有着血海深仇。

      今日崔文卿居然说出了族与族之间亦是平等,自然令童州大觉不可思议。

      只可惜童州并不知道崔文卿来自于后世。

      得益于英明国策,后世早就实现了族与族之间平等相待,大家聚在一起没有什么差别,全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z国人。

      比起存在种族矛盾的印国以及米国,z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无疑是获得巨大的成功,可见老一辈领导人之卓越目光。

      而崔文卿这一代人,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平等理念,对所有种族都是平等对待,即便他现在到得大齐,也是同样。

      倘若刚才崔文卿答应修建黎族城,并拔擢德伦巴郎为县令带给德伦巴郎的乃是深深的感激。

      那么现在这份族与族之间平等相待,追究合作共赢的言论,无异于让德伦巴郎心生感动。

      骤然间,他意识到了这次迁徙到北地四州,只怕是自己此生所作最为正确的决定,而崔文卿也会成为自己的恩人伯乐,他相信自己的目光,也相信崔文卿所言,崔文卿一定能够这群深受苦难的黎族人,带来辉煌的未来。

      午膳之时,众人聚酒畅谈,气氛自然非常的热络。

      饮罢几盏凌冽的北地美酒,德伦巴郎脸膛上已经有了一丝涨红,加之今日高兴,神情自然非常兴奋,开口言道:“崔大人,种植棉花我们都是好手,然不知道你种植这么多棉花作甚真的是用作纺织布匹所用么”

      崔文卿笑着言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在座诸位也问题,木棉和棉花,孰优孰劣”

      童州身为河东路经略府主管,加之以前有曾有知州一方,统御万民的经验,对于民生民情也算了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39

      d解,想了想回答言道:“自古以来,中原百姓制衣惯用多用葛布、麻布,而富贵人家惯用绫罗绸缎,即便是木棉,也单单只作御寒保暖之用,而棉花一物中原鲜少,也没有较为合理的纺织技术,故此并不成熟,即便是本官,也从未见过。”

      吕惠卿插言道:“经略相公此言不错,其实崔大人,现在的葛布、麻布制衣已经非常之好了,我们又何必大费周章的使用什么棉花制衣,倘若到时候百姓们不喜欢,咱们河东银行岂不是要亏得血本无归”

      第七六八章 失落的吕惠卿

      前次崔文卿已经说明将会运用银行资金支持棉花种植,也就是说会如同猪仔养殖那般给予棉花种植户非常丰厚的补贴,吕惠卿是站在副行长的身份上,对崔文卿这样大手大脚用钱心存疑窦,深怕会使得银行亏损巨大。

      面对吕惠卿的疑问,崔文卿自然须得耐心讲解,言道:“惠卿兄,看问题不能观一隅而不懂全局,对银行来说,棉花种植的确开销甚大,甚是可以说是短期内不见回报的投资,然而种植出来的棉花一经纺织,比能够很快占据大齐的布匹市场,昔日那些葛布啊麻布之类的,均会惨遭淘汰沦为二等布料,而且棉花还有一个极大的特点,那就是非常保暖,平日里可制成棉被夜晚御寒,冬日里可制成棉衣御寒,比木棉优秀许多,故此,我对棉花种植非常具有信心。”

      吕惠卿担忧道:“可是崔行长棉花投资实在太大,属下实在担心”

      崔文卿坚决摆手,以不容忤逆的口气开口道:“此事本官主意已定,棉花种植也准备开始实施,不管面前有何等困难,也不会退缩逃避,吕副行长,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付出哪有回报。现在正是我们付出之时。”

      一句“吕副行长”顿让吕惠卿心生不悦,然崔文卿在河东银行中乃是一言九鼎的存在,的确也容不得别人质疑,他只得点着头闷声道:“那好,你是行长,你做主便可”

      此话之意,显然还是对棉花种植心存质疑态度,只因为崔文卿的强悍,而使得他保留意见。

      崔文卿也不想对吕惠卿过多言语,对着德伦巴郎言道:“德伦族长,本官会立即派人在黄河流域选择适合黎族人建城定居之点,今年因已经错过了棉花种植时节,故而主要任务,乃是以安置建设为主,待到明年再做打算。”

      德伦巴郎拱手言是,想了想开口言道:“崔大人,末下有一个建议。”

      “但说便是。”

      “是这样的,其实在我们黎族当中,尚有不少棉花存货,若大人有兴趣,不妨可以先将这批棉花买下来,交给我们前来纺织成布,看一下中原人士是否喜欢这种布匹,不知你意下如何”

      崔文卿听得双目一亮,笑道:“如此一来自然最好,棉花采购之事就交给德伦族长你亲自来办,所购棉花多多益善。”

      “诺”德伦巴郎连忙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崔文卿又与德伦巴郎商量了一下黎族人安置的许多问题,待告辞离开之时,已经夕阳西下了。

      几人走马入城,童州轻笑言道:“文卿贤侄笼络人心之手段实在高超,以一座城池外加一个县令之位,便使得两万黎族人为你甘心卖命,实乃了得。”

      崔文卿笑道:“经略相公就不要嘲笑则个了,我只是想要给予黎族人能够安心定居的待遇而已,况且我还曾听娘子提及,黎族人乃山野猛士,最擅长山地之战,两万黎族百姓,足可为振武军提供两千擅长山地战事的步卒,何乐而不为。”

      童州这才想到了这茬,愣了愣顿时畅快大笑道:“好个崔文卿,好个折昭,让黎族老人为你们种植棉花,让黎族妇女为你们纺织布匹,让黎族男儿为你们征战沙场,正是无所不用啊”

      ´ÞÎÄÇäËæÊÖÀíÁËÀí¿èÏ¿¥ÂíÆ®·ÉµÄ××룬º¬Ð¦ÑÔµÀ£º¡°»¹ÊǸղÅÄǾ仰£¬Ã»Óи¶³öÄÄÓлر¨¡£¶ÔÓÚÈκÎʶ¼ÊÇͬÑù¡£¡±

      吕惠卿一直默然无言的跟随崔文卿和童州两人,聆听他们之间的交谈,这才有恍然之感。

      然这种恍然,只是对崔文卿如此厚待黎族人的理解,直到现在,他也依旧对崔文卿棉花种植心存疑虑,甚至还远远高过畜牧养殖。

      “对了惠卿,银票发行之时准备得如何了”

      崔文卿突然的问话将吕惠卿从沉思中惊醒,他连忙问答道:“启禀行长,银票发行的具体工作乃是交给府谷支行负责,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筹备工作,邀请文书都已经发至河东路各州以及各大商人,初步定于半月之后,召开银票发行之事,届时河东路各州刺史、知州以及较为出名的商人均会前来参会。”

      “如此甚好。”崔文卿点点头,忽地一笑,“对了说起来还有一件事没有告诉你,待你有空的时候,本官介绍一位同僚给你认识。”

      “啊,同僚”吕惠卿顿时满是不解。

      崔文卿淡淡的微笑着,笑容中却有着一丝不可察觉的莫测:“是这样的,最近我新拔擢了一位国子监的同窗为河东路银行副行长,此人名为姚徒南,乃贡生进入国子监,学富五车,品德高尚,担任副行长正当其所,将来还望你们能够好好合作,精诚一致,共同努力。”

      “什么,大人又提拔了一位副行长”吕惠卿大惊之下,不由失声高叫,然而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自己有些失态,赶紧言道,“不好意思,属下冒失了,只是这么大的事情,行长你不好好考虑一下么至少与折大都督以及经略相公商量一下才对。”

      他本来是想说与他商量一下,然话到嘴边,却觉得不妥。

      盖因他现在已经并非当初由经略府派遣到河东银行的官员,而是幸蒙崔文卿赏识,方才官复原位置。

      现在河东路经略府,吕惠卿根本就已经没有半点话语权,更别提振武军大都督府了。

      可以说,吕惠卿已经毫无半点根基基础,教崔文卿而言,可谓是霄壤之别。

      所以,此事崔文卿自然用不着与他商量。

      童州素知吕惠卿尤喜擅权,待知道崔文卿要新提拔一位副行长,肯定会有些不高兴。

      本来此事与他关系也不算太大,因为现在河东银行基本上都已经交给崔文卿打理,然童州不高兴的时这个时候吕惠卿居然拿他当挡箭牌,实在令这位位高权重的人物大感不悦。

      故此,童州淡淡回答道:“现在河东银行由崔郎全权做主便是,本官对崔郎用人没有半点意见。”

      “好,多谢经略相公信任。”崔文卿拱手致谢,继续笑言道,“至于娘子那里,更是用不着商量了,相信娘子也会支持我的决定。”

      “既然折大都督和经略相公都不反对,那好吧。”说完这一句,吕惠卿明显有些失落了。

      崔文卿颔首道:“既然如此,本官就将银行目前的业务暂作简单分化,从此之后惠卿你主要管理军债国债以及贷款业务这一块,而姚徒南,则专司畜牧养殖和棉花种植这一块,待过几天你见了姚徒南,我们在专程商量一下。”

      吕惠卿点点头,忍不住暗自一叹,明白自己在银行大权独揽的日子便要结束了。

      第七六九章 又升官了

      几日之后,崔文卿召集吕惠卿、姚徒南两人正式见面了。

      而见面的地点,便是位于府谷县的河东路府州支行内。

      见面议事上,崔文卿按照前不久所厘定的思路,对吕惠卿和姚徒南所分管的银行工作进行具体划分。

      总的说来,吕惠卿管赚钱之事,如军债国债以及贷款收取业务。

      而姚徒南则管用钱之事,如畜牧养殖和棉花种植以及放贷业务。

      两人各司其职,看似互不干预,然却因业务一为上游,一为下游的关系,实则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有此二人平衡银行权力格局,极大的改善了曾经吕惠卿大权独揽的情况,崔文卿自然大可放心。

      与此同时,筹备已久的银票发行大会在府谷县顺利拉开序幕。

      除了河东路经略使童州亲临发行大会现场外,河东路各州郡皆由刺史亦或是知州前来参会。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朝廷对银票发行大会尤为上心,派遣户部尚书富弼到会指导工作,并送来了朝廷嘉奖圣旨。

      对,没听错,的确为嘉奖圣旨,小崔安抚使又升官了。

      “门下:朕闻国之大政,首在选贤用能,今有检校安抚使崔文卿、安抚副使苏轼代帝巡狩北方四州,鞠躬尽瘁,劳苦功高,稳定异地安置百姓之乱,平息边疆不安动荡,朕心甚慰,现朕制授崔卿为从六品上金部员外郎,检校大齐银行副行长,北方四州安抚使;制授苏卿为从六品上仓部员外郎,检校北方四州安抚副使,制书如右,符到奉行,大佑十年七月十五日。”

      念完圣旨,富弼笑眯眯的望着崔文卿,言道:“文卿贤侄,转了一圈,没想到你还是来我户部任职了,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闻言,崔文卿顿觉哭笑不得。

      当初富弼以钦差之身前来太原的时候,曾诚挚要求崔文卿前去户部任职。

      那时候崔文卿秉持着闲云野鹤之心,故此毫不犹豫就拒绝了。

      没想到一年多过去,朝廷居然让他前去户部所辖的金部担任员外郎,实在令他有些大感意外和哭笑不得。

      说起来,户部掌天下财政、民政,包括土地、人民、婚姻、钱谷、贡赋等,所属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

      金部乃是掌管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管理两京市、宫市等交易之事。

      而苏轼要去的仓部,则是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

      拿金部来说,是以金部郎中为主官,而金部员外郎为副职,崔文卿前去担任的金部员外郎,便是副职。

      所以身为户部尚书的富弼才会如此高兴。

      而且当初他邀请崔文卿前去户部,只能以流外官入仕,此生担任不超过七品的官职。

      现在崔文卿可是以王安石学生的身份门荫入仕,前途不可【创建和谐家园】,自然教流外官强上了许多。

      对于这个金部员外郎,崔文卿倒是不太上心,他所在意的是大齐银行副行长这个职位,不由好奇询问:“大人,敢问这个大齐银行是个什么东东”

      闻言,富弼略微有些尴尬,吭哧言道:“不瞒崔郎,这个大齐银行乃是我们户部依照你河东银行,而组建的银行,具体承办的业务也是同样,只不过自我们组建银行以来,一直进展缓慢,业务开展也不太顺利,故此朝廷才想让崔郎你担任副行长一职,推动大齐银行建设。”

      听完此话,崔文卿明白了过来,轻哼一声道:“富大人,敢情你这次前来河东主要目的便是想让我来当这个劳什子的副行长,而道贺银票发行只怕是顺带的吧”

      富弼老脸一红,并不否认,腆着老脸笑道:“崔郎明白人,老夫也不多兜圈子了,其实此番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老夫这个刘备,想要三顾茅庐,请你这个诸葛亮出山相助。”

      “我擦,还刘备诸葛亮呢。”崔文卿啼笑皆非,“富大人,要论银行规模,只怕我这河东银行与你大齐银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吧,我好好的河东银行行长不当,前去你那大齐银行当个副行长,你不要看我老实就欺负我不懂,我告诉你,我家娘子可非常厉害的。”

      富弼听得哭笑不得,轻叹道:“崔郎啊,大齐银行乃是朝廷所设立的银行,其发展前景,其资金规模,岂是河东银行能够相比的况且大齐银行副行长可是有着官身俸禄,你去了自然好处多多。”

      崔文卿略一沉吟,顿时明白大齐银行相当于后世的中央银行,而河东银行,则相当于后世地方zf所成立的商业银行,两者在地位上,的确有着很大的差别。

      心念及此,倒是有些意动,他询问道:“那敢问大齐银行的行长是谁”

      富弼傲然挺胸,言道:“行长之位关系甚大,自然由老朽检校担任。”

      “哦,”崔文卿恍然醒悟,笑嘻嘻的揶揄道,“原来富大人便是那位银行建设进展缓慢,业务开展不太顺利的行长大人啊实乃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此话嘲弄得富弼老脸一红,佯怒道:“正因为如此,老朽才寻访大才,相请崔郎担任副行长之位,是否同意还请崔郎言明。”

      童州笑呵呵的捋须道:“崔郎啊,富大人也算诚挚相邀,况且这大齐银行副行长之位,除了你之外谁能适合况且此事一定经过了安石相公首肯,官家同意,还请你以朝廷大业为重,答应才是。”

      崔文卿略作思忖,点头道:“那好吧,不过目前我还有安抚要事没有完成,只怕要耽搁一段时间才会返回洛阳。”

      听崔文卿答应了下来,富弼自然喜出望外,乐呵呵的言道:“无妨无妨,崔郎你先忙安抚之事,待以后你返回洛阳,在前来银行亦是不迟。”

      如此一来,自然是皆大欢喜,富弼顺利将崔文卿拉上了大齐银行之战车,也是喜不自禁,老怀甚慰。

      第七七零章 发行银票

      接下来,银票发行大会在府州支行门外正式开始。

      可见大会现场,彩带飘飘犹如翻飞之蝶,鼓乐齐鸣洋溢着动人喜庆,自发前来的百姓们已经将整条街道堵塞得满满的,全都挤在银行左右看热闹。

      而在银行对面的酒肆茶棚木楼上,也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们,当真成了鼎沸的海洋。

      随着一阵沉沉鼓声,一行人走上了大会高台,作为司仪的吏员高声向着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40

      d百姓们介绍台上贵宾们的身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0 02: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