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然可惜的是,因为老族长的突然病逝,使得这两年来黎族内部争权夺利不休。
而德伦巴郎正是因为在与兄弟之间夺权失败,带着几分失意者的怅然,相应朝廷征召前来的府州。
府谷县外的军营内,德伦巴郎正站在营门口望着远方的府谷县城楼,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悄悄弥漫在心头。
他今年刚过二十五岁,正值年轻鼎盛的年纪。
头上缠着一方淡黄色的头巾,头巾顶端插着一根五彩雉翎,身着一件暗蓝色对襟无扣半臂,半臂下摆在肚脐出打了一个结,露出了白皙的胸膛,下身则是穿着一条略紧的长裤,整个人干瘦而又挺拔,让人一见就生出了难忘之感。
然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年的争权夺利中,德伦巴郎见多了尔虞我诈的卑劣之举,见多了兄弟们为了争夺父亲的权力而反目成仇之景,原本英气飞扬的他也渐渐变得沉默寡言,特别是在夺权失礼,有可能被兄长杀死的情况下,他心内悲愤到了极点。
好在,朝廷突如其来的迁移安置拯救了他。
当得知他要率领效忠的部族前去北方四州的时候,已经成为新族长的兄长爽快的答应了他,而非继续置他于死地。
不过在前来北方四州的路上,德伦巴郎整个人是迷茫的。
¼ÈÓжÔδ֪ǰ;µÄìþìý²»°²£¬Ò²ÓжÔÀ뿪¼ÒÏçµÄÒÀÒÀ²»Éá¡£
只可惜运载着他们的船只依旧没日没夜的缓缓前进。
从鱼米之乡的南国再到锦绣灿烂的中原,从锦绣灿烂的中原再到大漠狼烟的北疆,行过了千山万水,行过了漫漫征程,足足行了两个月,他终于抵达了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38
d此行的目的地府州府谷县。
据统治知北地四州的,乃是一位年轻的女都督。
而请朝廷迁移黎族人前来北地四州的,正是这位女都督之夫崔文卿。
据说这个崔文卿对于黎族的纺织技术非常有兴趣,想请黎族人教导北方之民种植棉花以及纺织。
对此,德伦巴郎是有些嗤之以鼻的。
先不论崔文卿是否真的对黎族纺织技术感兴趣,他若有心求取纺织技术,直接派人过来学习便是,何须这样大费周章的迁移黎族人前来
不用问,迁移之举也是另有所图的,说不定正是因为北地四州缺少人口,使得崔文卿从全国四处骗人前来充实势力。
可惜自己这次所带来的两万族人,只怕将来都必须为府州折氏卖命了。
想打破这里,德伦巴郎心里更是苦涩。
便在此时,一名族人匆匆来报:“少族长,隩州安抚使崔文卿大人与河东路经略使童州大人一道前来营内,说是要见你”
闻言,德伦巴郎不能置信的瞪大了双目,惊讶道:“你说什么崔文卿和童州大人都来了”
也难怪乎德伦巴郎会这么惊讶。
作为自小到大见过最大的汉官便为县令的德伦巴郎来说,安抚使和经略使在他的眼中无异于是【创建和谐家园】朝廷高不可攀的显赫官职。
特别是经略使,那可是主管数州军政的大官,比崖州刺史都还官大数级。
这次前来北地四州,他见过最大的汉官也不过是那河东银行行长吕惠卿,据说这个河东银行还非是朝廷正式官职。
没想到今日刚到府谷,河东路经略使和隩州安抚使居然联袂而来拜访,而非是令人唤他入城,如此作派,如何不令德伦巴郎诚惶诚恐
回过神来之后,德伦巴郎连忙问道:“不知两位大人现在何处”
族人回答道:“已经抵达营门。”
德伦巴郎心知不能拖延,连忙正了正自己的衣帽,疾步匆匆前去了。
第七六六章 德伦巴郎
营门之外,双方得以在此见面。
吕惠卿满面春风的替双方介绍道:“德伦族长,这一位乃河东路经略使童州相公,这一位乃检校隩州安抚使崔文卿大人,两位大人,这一位便是德伦族长。”
未等崔文卿和童州开口,德伦巴郎已是激动不已的抱拳拱手,行得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礼节,亢声言道:“末下黎族族长三子德伦巴郎,有劳两位大人亲自前来,实在惶恐。”
崔文卿微笑着虚手相扶,言道:“德伦族长这次率领两万族人前来北地四州,吾等实在感激感激不已,亲自前来拜访也是常理,何须惶恐。”
崔文卿如沐春风的笑容和平易近人的言语,顿让德伦巴郎心头一热,也让他生出了几分好感。
昔日他所见的那些汉官,几乎个个都是满口官腔,架子不少,哪会像现在这个崔文卿一般,平易近人。
心念及此,德伦巴郎惶恐的心情稍安,欠身相请道:“此地酷热,非是说话之地,还请三位大人移步营中,咱们再慢慢进行详谈。”
望着头顶【创建和谐家园】太阳,崔文卿点点头,跟随德伦巴郎一道进营而去。
这片营地乃是今天临时搭建而成,居住的便是率先抵达的一千黎族人。
待到崔文卿一行走进营中的时候,可见身穿花色衣衫的黎族男女正好奇的打量着他们,彼此之间更是窃窃私语不断,更有几个胆大的小孩靠上前来想要看清楚来人,却被大人喝止住了。
崔文卿目光在那些男女身上巡睃了一圈,果然发现他们所穿之衣教【创建和谐家园】不同。
非是更为漂亮华丽,而是这些异族人所穿之衣在质地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然崔文卿不太懂得纺织技术,只能压下心头好奇,准备待会再向德伦巴郎仔细询问。
来到主帐分宾主落座,德伦巴郎吩咐族人捧来了消暑果汁,满脸笑意的言道:“几位大人不妨品尝一下崖州特产水果。”
崔文卿、童州、吕惠卿三人闻言,连忙端起了陶碗细细品尝,只觉这种果汁味道甘甜美味,喝下去顿让人暑意大消,实乃畅快。
喝完之后,童州大是惊讶,忍不住询问道:“德伦族长,不知此乃何种水果为何本官从未品尝过”
未等德伦巴郎出言,崔文卿已是笑着解释道:“童相公,此物名为椰子,乃是崖州特产,中原可不常有,即便是大内皇宫,相信也只能靠崖州刺史府进贡方能尝到。”
德伦巴郎没料到崔文卿居然识得此等水果,不由暗惊,讶然道:“崔大人说得不错,然椰子之名乃是崖州当地惯常的叫法,其实你们【创建和谐家园】几乎都将之唤为越王头。”
吕惠卿不解询问道:“好好的椰子,为何要唤成越王头这么难听的名字了,多不吉利。”
崔文卿继承了故去崔秀才的知识,倒也听说过越王头,微笑解释道:“相传林邑王与越王有怨,使刺客乘其醉,取其首悬于树,化为椰子,其核犹有两眼,故俗谓之越王头。不过这些都是神神叨叨的传说,自然不足为信,以在下来看,还是椰子亦或是椰果之名好听些。”
童州捋须笑言道:“原来如此,文卿贤侄的建议倒是不错,那咱们就叫它椰果吧。”
话音落点,四人皆是一阵大笑,气氛也是一片轻松。
稍事沉吟,崔文卿收敛笑容正容问道:“德伦族长,闲话我也不多说了,其实这次迁移黎族人前来北地四州,乃是为了推广棉花种植,从而带动北方四州的棉花产量,不知道德伦族长对此有何高见”
德伦巴郎轻轻一叹,却没有回答崔文卿的问题,反问道:“崔大人,在下有一言如鲠在喉,实在不吐不快。”
“好,有何问题但说便是。”崔文卿抬手示意。
德伦巴郎正容言道:“是这样的,倘若崔大人你有心学习鄙族的棉花种植技术,直接令几个善于耕种的农人以及擅长纺织的妇女,前来崖州学习便是,何须这样大费周章的迁移黎族百姓前来北地四州呢末下实在委实不解。”
面对如此问题,崔文卿却是一笑,言道:“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也曾有过考虑,的确,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在下直接派人前来黎族学习,然可惜的是,此法推广却太过缓慢,很难在极短时间将棉花种植形成规模,也很难在极短时间推广运用新式的纺织技术,所以,我才直接考虑从黎族中迁移百姓过来,一带十,十带百,有着两万黎族百姓,相信棉花种植和防治技术就能够很快推广下去。”
崔文卿此番考虑其实非常有道理。
在他前世宋朝之时,黄道婆前往黎族学习纺织技术,足足过了一百年的时间,新式纺织技术才在江南一带推广开来。
可以说并非是新式纺织技术不行,而是因消息闭塞,宣传不力,故此才会推广缓慢。
眼下崔文卿为了避免重蹈前世覆辙,选择了直接迁移黎族人前来之法。
一是这些黎族人有着非常成熟的棉花种植经验,二来是因为他们拥有者较为完善的纺织工具和成熟的纺织技术,这些经验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学会的,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总结提炼,才有可能得出。
故此,崔文卿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听完如此回答,德伦巴郎心内稍且安心,然却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言道:“以崔大人的意思,莫非是想让吾等两万黎族人分散至四州各地,种植棉花呢”
崔文卿笑道:“若族长能够答应,那自然最好。”
话音落点,德伦巴郎勃然色变,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好在崔文卿却是接着言道:“然将两万黎族人化整为零安置四州各地,却不太现实,一来无异于剥夺了族长你的权力,而来也使得黎族百姓全都含泪分开,这样的缺德事我崔文卿自然不会做。”
“哦那崔大人你准备如何做呢”德伦巴郎双目一亮,神情大是振奋。
第七六七章 黎族城的设想
崔文卿手指关节很有节奏的敲击着案几,早就思谋好的计划源源不断道出:“以在下之见,将会在黄河流域兴建一座全新的城池,可暂时取名为黎族城,两万黎族百姓全都安置在城市内以及城外乡间生活,专司棉花种植,另外在下也会联合折昭大都督,向朝廷保举族长你为黎族城县令,世袭罔替传承子孙,如此安排,不知族长你意下如何”
恰如被一道闪电陡然击中,待听完崔文卿之言后,德伦巴郎整个人都是呆住了。
黎族城两万族人全都安置在此他担任县令且还是世袭罔替传承子孙
这几个词汇来回的冲击着德伦巴郎的大脑,他直感觉到一股热血直贯头顶,整个人顿时被巨大的喜悦所笼罩了。
要知道德伦巴郎所在的崖州,乃是一片未经开化的蛮夷之地。
蛇虫横行,瘴气弥漫,稍有不慎就会有性命之危,即便是黎族人,生活起来也是小心翼翼,聚众而居。
而因条件苦恶,崖州也历来是中原王朝流放人犯的要地。
自隋唐以来,不知道有多少恶人歹人战犯囚徒被流放至崖州。
民风彪悍之下,崖州可以说也是强者为尊之地。
就他父亲而言,尽管乃是黎族族长,然因黎族长期受压迫之关系,即便是族长的地位也不是太高,见到那些汉官更是小心翼翼伺候招待,深怕有所不甚得罪对方,从而引来举族之祸。
而往往一个县令,在黎族人眼中就是一个显赫大官,拥有着生杀予夺之权。
作为失意者离开的德伦巴郎背井离乡来此,原本奢望能够得到妥善安置就已经不错,根本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只是没想到崔文卿居然要为这些黎族人单独设立城池,且还要让他来担任县令。
如此厚恩厚意,如此信任无间,实在令德伦巴郎生出了感激零涕之心,也生出了甘为崔文卿效犬马之劳之心,黎族男儿重情重义,这时候即便崔文卿要他死去,德伦巴郎也不会有半点犹豫。
见德伦巴郎呆立原地发怔,半响没有开口的意思,崔文卿疑惑问道:“怎么莫非族长你不愿意不成”
德伦巴郎恍然回神,顿时泪如雨下,起身跪地哽咽言道:“崔大人如此厚待我们黎族,实在令在下铭感恩情,岂有不愿之理从今往后,我们黎族两万族人,但凭崔大人驱使。”
崔文卿站起身来,亲自扶起了德伦巴郎,正容言道:“人与人之间乃是平等,族与族之间亦是平等相待,何必说说什么但凭驱使,咱们双方一并合作双赢便是。”
听罢崔文卿言语,连平日里较为镇定的童州脸上也是神色大变。
因为崔文卿的这番言论有些犯忌,违背了儒家常理。
毕竟在当今之世,乃【创建和谐家园】为尊之天下,作为华夏大地最具有存在感的种族,自三皇五帝开始,华族就确定了领导之地位。
例如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就是维护华族打击其余少数民族。
还有后来的五胡乱华,憎恨异族的武悼天王冉闵更是下达了“屠胡令”,下令杀光长江以北的异族胡人。
可以说,从上古时期开始,华族与其余种族都是征伐不断的。
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历练,也贯穿华族之心。
唯有到得大唐盛世,英明圣武的千古一帝李世民首次抛开了宗族观念,开始尝试着接纳其余种族,中华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而感恩戴德的其余民族,也将李世民唤之为天可汗,也就是天下人共同可汗之意。
这是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不能比拟的。
Ȼֻ¿Éϧ´óÌÆÊ¢ÊÀÖ»ÊÇê¼»¨Ò»ÏÖ£¬Èý°ÙÄê¹â¾°¾ÍÑÌÏûÔÆÉ¢¡£
因北方强敌觊觎中原土地,西北边陲的蛮夷吐蕃也妄想占据关中要地,故而华族又与其余民族矛盾不断,可以说双方也是有着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