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妻为大都督》-第27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苏轼点头道:“对,在下正是苏轼”

      “哎呀,没想到下官居然能够亲眼目睹苏学士真颜,真是三生有幸。”叶长春一幅自然熟的模样,连忙对苏轼长躬到底。

      见这胖子几个呼吸之间巧妙的切换了惶恐不安,惊喜不已,面露谄笑几个神情,崔文卿看的是叹为观止,暗觉此人翻脸当真比翻书还快,疑惑之下,探寻的目光不由朝着宁贞望去。

      宁贞冷冷一笑,解释道:“启禀崔大人,下官刚才奉你的命令前来县衙相请叶县令,没想到叶县令居然对外面百姓生死存亡不理不睬,且还带着县衙的一干幕僚在此地喝酒观舞寻欢作乐,下官气不过之下,斥责了几句,不意此人胆大妄为,居然侮辱上官,故而下官才小施惩戒,让他跪着问话。”

      宁贞的一席话方落,叶长春已是苦着脸对着崔文卿哭诉道:“崔大人,常言不知者无罪,刚才下官确实不知道宁护卫乃是朝廷命官,故而才有所得罪,还请大人你能够网开一面,不要计较则个之失。”

      崔文卿点头言道:“不知者无罪,此事的确无伤大雅。”

      听到崔文卿这么说,叶长春顿时喜上眉梢,而另一边的宁贞,则是瞬间垮下了脸。

      她明明已经给崔文卿如此大的颜面,不仅唤他为大人,而且还自称小官,没想到崔文卿连一点面子都不给她,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绕过了叶长春,言下之意难道还是她宁贞多事了

      然而就在此刻,崔文卿的话锋却是陡然一转:“不过,诚如宁护卫所言,县衙外面春风萧瑟,寒凉刺骨,百姓们全都站在那里受冻忍饥等候你的接见,没想到你却躲在内堂寻欢作乐,喝酒观舞,如此行径,实在可以说是人神共愤,宁护卫给你的惩戒可谓是非常正确。”

      闻言,宁贞面容稍霁,神情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冰冷如斯,却在心里暗暗嘀咕道:“算你这个崔文卿还有良心”

      待解决了此事,崔文卿这才正色问道:“叶县令,你乃保德县的父母官,不知道面对百姓们围堵县衙,你采取了何等措施解决了多少问题取得了何等效果”

      崔文卿此行来得是太突然了,且刚才叶长春又被宁贞吓得不轻,此际早就已经是乱了方寸,面对崔文卿这两个问题,也是口不能言,结结巴巴的干笑道:“大人,你舟车劳顿,风雪赶路,相信也应该累了,要不下官这就安排一间庭院,让你先休憩一下如何”

      “嗯”崔文卿眉头很危险的拧起,神色大是不悦。

      Ò¶³¤´ºÐÄÍ·¿©àâÁËһϣ¬ÚÆÐ¦µÀ£º¡°´ýµ½´óÈË˯ÐÑÖ®ºó£¬Ï¹ÙÁ¢¼´°²ÅŽӷçÑ磬Ϊ´óÈËÄã½Ó·çÏ´³¾£¬»¹Çë´óÈËÄã²»ÒªÍÆ´Ç¡±

      这一下,崔文卿终是怒了,厉声道:“叶县令,本官是要你回答面对百姓围堵县衙,你采取了何等措施解决了多少问题取得了何等效果你在这里顾左右而言其他何意”

      此话可谓是铿锵有力,顿时惊得叶长春目瞪口呆了,显然露出了不知所措之色。

      第六九四章 骂她又如何

      崔文卿见叶长春半响也没有动静,冷笑道:“怎么难道你什么都没做不成居然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面对崔文卿的犀利的追问,叶长春只得呐呐开口道:“禀告安抚使大人,在乱民包围县衙之后,下官立即派出了吏员禀告隩州刺史刘大人知晓,因担心激起民变,所以下官一直不敢有所轻举妄动,而是对百姓们好言安抚,化解他们过激的举动。”

      闻言,崔文卿冷笑道:“然我却听人说,这十多天以来,你只出去见过这些百姓们一次,而且还说什么必须等到新来的安抚使处理,对否”

      此话又是听得叶长春脸上肥肉一抖,显然吓得不轻,结结巴巴的言道:“禀告崔大人,那些乱民张口便要求要返回江南,下官官职低微,哪里敢轻易答应下来故而才说出必须等待朝廷派遣的钦差大人来了之后,才能答复乱民,这一点并没有错。”

      “混账你居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崔文卿被气得有些哭笑不得,“你只顾着躲在县衙内饮酒作乐,十多天只见了一次百姓,使得民怨多有激愤,有你这么当官的么”

      苏轼也沉着脸开口道:“所为官者,乃为朝廷守牧一方,为百姓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体恤百姓,才能称之为父母官,而阁下所作所为,却是待百姓如仇寇,避之如蛇蝎,实乃昏庸无能,失职至极”说罢,目光望向了崔文卿,隐含暗示。

      崔文卿与苏轼相知甚深,自然懂得苏轼眼神的含意。

      乃是暗示他以钦差大臣的特权,免除叶长春的县令之职,从而平息民怨。

      崔文卿对着他微不可觉的点点头,表示同意,冷着脸问道:“叶县令,本官很是好奇,不知道你这县令是如何得来的门荫还是科举”

      听到崔文卿此话,叶长春有些不好意思,言道:“不瞒安抚使大人,下官下官这县令之职乃是捐出来的”

      “什么捐的官”崔文卿着实一惊,这才明白叶长春之所以如此昏庸无能的原因。

      所谓捐官,就是士民向国家捐资纳粟以取得官职。

      史书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之,此后到西汉时,则形成制度,以下两晋南北朝,隋唐两代都有捐纳。

      而到了大齐,因财政困难,故而捐官之风更盛,官员中就有不少是捐纳得的官。

      但就实而论,捐官授予的官职一般都不是那么重要的职位,也鲜少有县令乃是捐官而来,故而崔文卿才如此惊讶。

      “那不知叶县令在捐官之前,乃是干什么的”苏轼出言一问。

      叶长春尴尬笑道:“下官在当官之前乃是保德县的地主,家里有千亩良田,两年之前嫌满身铜臭,整日太过无聊,想过一过官瘾,于是乎就花了一万两银子,从振武军那里捐了一个县令来当。”

      崔文卿一听顿时就怒了,骂道:“折昭这个臭娘们,居然如此贪财,收了一万两银子就让这样一个昏庸之人当了县令,着实荒唐”

      此言落点,叶长春恰如冬雷击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顿时惊呆了。

      这个崔文卿不过是一检校从六品下的安抚使,若非挂着钦差大臣的头衔,他都不用给崔文卿太多面子。

      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崔文卿居然对从三品的振武军大都督折昭张嘴就骂,丝毫没有半点尊敬,如此明目张胆的藐视上官之人,他还真是第一次见

      叶长春向来心思剔透,善于钻营,霎那间就想到了对付崔文卿的法子,故作生气道:“崔大人,下官敬你为安抚使,待你也算毕恭毕敬,没想到你居然当众辱骂折大都督,还骂她是臭娘们,如此污秽不堪之言语,没想到竟是出自钦差大臣口中,实在令人不能置信。”

      崔文卿一声冷笑,言道:“怎么,莫非叶县令还要为折昭打抱不平乎”

      叶长春以为能够凭借这一点能够抓住崔文卿的小辫子,使得崔文卿不敢对他动手,坚定点头道:“对,崔大人,虽然你是钦差大臣,然折大都督好歹也是上官,如此言语若是传到折大都督耳朵中,她要怎么想相信大都督一定会雷霆大怒,到时候告上朝廷,大人你必定会受到重责”

      崔文卿明白了叶长春的用意,忍不住笑了起来,一脸玩味的言道:“那依照县令大人之意,本官当如何是好呢”

      叶长春面上神情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恭敬,开始露出了一丝倨傲得意之色,言道:“崔大人,好在今日你辱骂折大都督这一席话,只有下官以及您的随从听了去,下官虽然与大人你乃是初识,然自感也算是一见如故,故而也没有想要检举揭发你的意思,常言得饶人处且饶人,正是下官的为人之道,相信大人你也是懂得下官之意。”

      此话之意,便是威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306

      d胁崔文卿也要绕过他的罪责,不能进行责罚,否者他就要并告知折昭。

      闻言,崔文卿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就连苏轼也露出了忍俊不禁之色,暗叹这个叶县令当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呆瓜笨蛋

      叶长春被崔文卿突如其来的嘲笑声弄得有些懵了,故作正容言道:“崔大人,不知你对下官的提议意下如何倘若你执意如此,休怪下官禀告振武军折大都督知晓”

      崔文卿收敛笑容,冷冷道:“去告吧,有多快去多块,本官岂会怕了折昭那个臭娘们最好还告诉她她家崔大爷正在保德县等她,然她快马加鞭速速赶来拜见”

      听到崔文卿这样大逆不道的一席话,叶长春更是惊骇莫名,结结巴巴的言道:“崔大人,你你你,怎能如此轻狂,这样蔑视折大都督”

      旁边的宁贞听了崔文卿一口一句折昭那臭娘们的言语,不由暗感大爽,直接补刀道:“崔大人说得一点都没错,折昭本就是一个臭娘们。”

      见到崔文卿的护卫也是张口就骂,叶长春只觉自己所学的官场规则霎那间就被颠覆了,竟不敢相信眼前所见的一切。

      这究竟是什么世道啊难道现在当钦差大臣都是如此牛比哄哄么连堂堂振武军大都督都敢这般辱骂了

      第六九五章 现场办公

      大觉荒唐之下,叶长春心知崔文卿不会与他达成协议,猛然一咬牙关怒声言道:“既然崔大人这样宁顽不宁,那请恕下关无奈,也只有立即将此事原原本本禀告给折大都督知晓。”

      崔文卿丝毫没有半点惧怕,点着头故作正经的言道:“去吧去吧,记得多说我一些坏话,说不定折昭见你可怜,气我嚣张,还会为你做主呢”

      没想到崔文卿当真一点也不害怕,叶长青又是郁闷又是无奈,点头道:“好,那下官这就前去,崔大人,还望你不要对你的所做所为后悔”

      崔文卿强忍笑意道:“不会后悔,你要去快去,何须这么多的废话”

      叶长春气得已经欲哭无泪了,不知这位钦差大人为何不按常理出牌,非要将一件小事闹成大事,无奈之下,猛然挥袖道:“既然如此,请恕下官告辞”言罢,便要离去告状。

      “等等”崔文卿突然开口叫住了他。

      “怎么莫非崔大人反悔了不成”闻言,叶长春心头一喜停下脚步,瞬间松了一口气,看来到了最后关头,即便是钦差大臣,也只得认栽服软呐,于是乎,脸上不由挂起了得意洋洋的笑容。

      崔文卿正容言道:“阁下走可以走,告状也请便,然在此之前,我要向你借一样东西。”

      叶长青一愣,讶然道:“借东西,借什么”

      崔文卿指了指头顶,似笑非笑的言道:“只借阁下的乌纱帽一用”

      此话落点,不仅是叶长青,就连苏轼、宁贞两人都是愣怔了,均不明白崔文卿此言何意

      初春时节,天色渐长,到了申时依旧是大天白亮,天气晴朗。

      保德县县衙之外,百姓们依旧围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开。

      其实他们不少人都明白就这么傻乎乎的站在外面等待县令大人接见,乃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今天也会与昨日一般忍饥受冻的空等一天,一无所获。

      然作为无官无爵的百姓,他们也只有如此愚笨的办法可选。

      就在百姓们唉声叹气的时候,突然县衙中门大打而开,走出一群搬着椅子,抬着桌子的衙役来。

      这些衙役身手也算干脆利落,很快就将桌椅摆放在了县衙外面的台阶上,继而通通手持水火棍下了台阶分列两排而战,模样竟是说不出的严肃。

      见状,百姓们大感好奇,都不明白这些衙役们唱的是哪一出。

      说是升堂吧,然从古到今,岂有县令在县衙府门台阶上升堂的道理

      说是其他事情吧,又何须摆出这样的惊人架势

      一时之间,百姓们议论纷纷,都有些看不清楚,弄不明白了。

      就在人群嗡嗡哄哄不断的时候,一阵沉闷的鼓声突然从县衙内平地而起,惊天动地直上云中,足可以令胆小之人心弦震撼。

      鼓声轰轰隆隆敲了足足二十七下,方才落点,便听见中门外传来一个悠长的宣呼声:“朝廷钦差大臣、检校安抚使崔文卿大人莅临隩州,现上堂问案”

      宣呼声落点一霎那,衙役们全都用手中水火棍敲击着地面,口中整齐划一的亢声道:“威武”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一幕,在场的所有百姓全都震惊在了当场。

      大伙儿傻乎乎的望着眼前已经看了无数次的县衙,一时间难以相信,却又不敢言声,全场静得空山幽谷一般。

      恰在此时,只闻中门内脚步声响起,一位身穿红色官服,头戴展脚纱罗官帽的年轻官员已是从门内走出,轻捷利落的数步,就已经站在了台阶之上。

      可见他年龄决然不超过二十岁,身高七尺颀长而又潇洒,面容清秀而又不失俊朗,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从人群中巡睃而过,神态看上去威严而又稳重。

      “钦差大臣是钦差大臣苍天有眼钦差大臣来为吾等百姓做主啦”

      这时候,最先回过神来的一位男子激动不已的亢声一句,已是当先跪了下去。

      此话恰如一丝火星投入了火药当中,原本寂静一片的百姓们的情绪霎那间就被“点燃引爆”了

      “钦差大人到了求大人为我们做主啊”

      “草民拜见大人,请大人主持公道”

      “大人,草民要状告本县县令叶长青,求大人做主”

      顷刻之间,百姓们跪成了一片,对着崔文卿当头大拜,口中所求之事嗡嗡哄哄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浪,将周围所有的声音都是笼罩了。

      人群当中,时才与崔文卿搭话的老翁激动得老脸通红,全身颤抖不止,老眼中更是流下了激动不已的泪水。

      他早就已经看出崔文卿并非常人,然他万般没有料到,这位年纪轻轻,彬彬有礼的俊俏公子,居然就是朝廷所派来为百姓们主持公道的钦差大臣。

      而他刚才居然还能够与钦差大臣面对面的交谈,并让钦差大臣聆听到了他的诉求,这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也是跟随着周围的百姓,激动不已的拜倒在地,登时就泣不成声了。

      台阶上面,崔文卿从容一站之后,转身落座在了时才安置好的那张桌案之前。

      他的头上虽没有悬挂“明镜高悬”之悬匾,两旁也没有树“肃静”“回避”“威严”“廉明”之牌匾,身后更是没有海水朝日图,然百姓们却感觉到了无以伦比的威严之气扑面而来,远非那位叶县令能够比拟。

      这时候,苏轼捧着一方官印走出,行至崔文卿旁边而立,亢声言道:“朝廷钦差大臣、检校安抚使崔文卿奉帝命巡狩隩州,安抚百姓,查究不法,官印在此,公正严明”话音落点,捧起官印左右展示一周。

      见状,百姓们又是一片轰然之声,个个神情激动不已。

      崔文卿拿起案上的惊堂木用力一拍,中气十足的嗓音已是响了起来:“诸位百姓,不久之前,官家以及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得知隩州异地安置之民发生乱象,大为关心,几经商议之后,特令本官为检校隩州安抚使,代帝巡狩隩州,平息乱象,今番本官初到保德县,见到诸位百姓围堵县衙,相信也是有所呈请,然只因公堂狭小,无法容纳所有父老乡亲入内,故此,本官今日公堂不设县衙之内,而是设立在县衙之外,现场办公,聆听诸位之心声,还请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此话落点,百姓们又是感动又是激动,原来这位钦差大臣之所以将公堂设在县衙外面,是为了方面让所有百姓呈请,可谓是体恤百姓。

      现场办公呵,真是好新颖的词汇,没想到这个钦差大臣这样与众不同,霎那间,不少人心内都是充满了希望。

      第六九六章 就地免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8 09: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