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吵吵嚷嚷中,群情激奋百姓们全都拿起了身边的鸡蛋、白菜、蔬果等物向着人群中的蔡东来与蔡傲天砸去,密密麻麻恍若下雨了一般。
蔡东来哀嚎了一声,连忙以袖捂脸,拉着蔡傲天狼狈而遁。
见到两人踉跄的背影,崔文卿忍不住哈哈大笑,心内也是大感畅快,对着四周的百姓拱手致谢道:“多谢各位仗义相助替我打跑了恶人,实在感激不尽。”
闻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的走出来,正容言道:“洛阳百姓可是苦丝绸商会久矣了,今日这位少年郎能够不与丝绸商会同流合污,而是愤然反抗,着实太过难得,少年郎放心,到时候老朽必定会前来支持你的生意。”
“对,老翁说得不错,待你新店开张,咱家也会来买你的布匹”
“我也是”
“在下也是”
一席话顿时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崔文卿感动不已的抱拳道:“有诸位这句话,在下也就安心了,目前小店仍在装潢当中,待到正式开张之时,在下必定会有所优惠,回报诸位厚恩。”
崔文卿此话落点,又是引来了一片轰然之声,不少人均是击掌喝彩了。
待到人群离开,崔文卿带着常文回到了店铺当中,忍不住笑道:“只怕蔡东来完全没有料到,咱们可是利用了他的丝绸商会,狠狠的蹭了一把热度啊。”
常文轻轻颔首,随即却又忍不住连连苦笑道:“可是姑爷,咱们如此一来,也是把丝绸商会得罪得紧了,只怕双方今后再无缓和的机会。”
崔文卿毫不在意的笑道:“既然咱们不愿意与丝绸商会同流合污,便是如此结局,这么做也非是坏事。”
按照崔文卿的猜想,待到阿玛尼分店开张,丝绸商会特定会前来找麻烦,既然双方谈不拢,那铁定是同行如敌国的关系了。
对此,崔文卿化被动如主动,索性利用丝绸商会的名声来提升阿玛尼服饰店的知名度。
他所走的第一步,便是令常文将阿玛尼服饰店开在丝绸商会旁边的消息泄漏出去,让蔡东来知晓。
而第二步,则是利用蔡东来登门挑衅的时候,故意与之翻脸争吵,然后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起险恶用心,从而将阿玛尼服饰店弱者的一面展现无遗,让围观的百姓们起了同情之心,也让百姓们对于丝绸商会更是痛恨。
如此一来,新立的阿玛尼服饰店可算是蹭够了丝绸商会的名声,只怕要不了多久,洛阳城不少人都会得知阿玛尼服饰店之名,对于新店开张自然是万分有利。
当然,光蹭一蹭丝绸商会的名号用处也不太明显,现在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利用这个话题抄作,再次提高阿玛尼服饰店的知名度。
对此,崔文卿自然有着完全的打算,连忙向着常文轻声细语的说出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及至听完,常文瞬间呆住了,心内更是砰砰乱跳不停,不由暗叹这位姑爷果然是胆大谋深,连这样的办法也都想得出。
就这么思忖半响,常文终归是有些犹豫,言道:“姑爷此计虽好,但如此一来岂不是会给大都督带来不少的麻烦,若是惹来了蔡家干涉,哪又该当如何”
崔文卿微笑解释道:“官场之事官场了,商场之事商场算,蔡家可以通过商战来对付我们,但绝对不敢在官场对付都督娘子,若是破坏了这个规矩,只怕朝廷首先就不会答应,况且以你为我家娘子乃是善茬,岂会被蔡家欺负蔡家想要对付我,也只能选择商战”
常文颔首道:“既然如此,那在下立即按照姑爷的吩咐去办。”说完,疾步匆匆的出门而去。
大齐之世,商业发达,百工兴旺,经济社会较唐时已是有了长足进展,各种新兴事物层出不穷。
其中最为津津乐道之处,便是庙堂朝廷,市井乡野已是有了报纸流行。
所谓报纸,乃是指传递讯息的一种报纸刊物。
相传唐朝末期,曾有市井好事之徒将长安城近日趣闻、小道消息、民间轶事等编撰成册,供人们浏览阅读,在博人眼球之余,也可增长人们见识。
到得大齐立国之后,小报愈发兴旺,渐渐成为了较为热门的新兴行业。
现在大齐主要有两种小报,一种为官府的“朝报”,相当于【创建和谐家园】政刊物,一脸严肃,所载所言均是国家大事;
而一份是私人办的“小报”,相当于如今的娱乐周刊,往往爆出朝报不愿报或者不敢报的宫廷秘史、名人八卦等,特别能博人眼球。
目前光洛阳城之内,便有专司小报制作的商家十来家,小报亦有十来种,可谓多而繁盛。
今日,作为洛阳只能算作三流的洛都小报,突然爆出了一则趣闻,便为昨日丝绸商会会长蔡东来登门欺凌小商的消息。
这篇趣闻聊聊两三百字,却将整个过程记载得是有声有色,让人大感身临现场。
讲述了蔡东来言语要挟,讲述了阿玛尼服饰店小商崔文卿不畏强权,愤然反抗,讲述了百姓仗义出手,蔡东来狼狈而逃。
其后更配上了阿玛尼服饰店的情况简介,将阿玛尼服饰店的相关情况,特别是其乃为文胸裤衩发源地的事情说的是一清二楚。
第四八零章 口诛笔伐
然可惜的是,这间洛都小报毕竟为三流小报,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发行量,都赶其余小报十万八千里。
整整两天时间,记载着丝绸商会欺压阿玛尼服饰店消息的洛都小报,也不过卖出了两千多份,在人口足足有着一百多万的洛阳城,实在掀不起太大的波澜,就如同是洛河河面翻腾起的浪花,很快就泯灭不见了。
丝绸商会内,蔡东来依旧是余怒未泯,对崔文卿当日的所作所为甚是愤恨。
而此刻,在他面前则摆着一张新购来的洛都小报,上面所载所闻更是令他气愤不已。
“哼,这个崔文卿当真不是个东西,敬酒不吃吃罚酒也就不说了,现在居然还胆敢利用这样的三流小报来诋毁我丝绸商会的名声,实在可恶”
坐在他对面的蔡傲天拿起报纸细读了一遍,点着头忿忿不平言道:“四叔说得不错,说实话,若非这崔文卿乃折昭夫婿,说不定小爷我现在就让他跪在我们眼前磕头求饶一雪我当日之辱”
蔡东来明白蔡傲天绝对有这个实力,不由颔首点头,随即发问道:“对于崔文卿的所作所为,不知大兄有何高见”
蔡东来口中的大兄,指的是当朝宰相蔡道贵。
蔡傲天冷哼一声言道:“前日我曾向父亲专门禀告过此事,依照父亲的意思,目前折昭率领振武军刚在北疆打了一个打胜仗,连西夏人也遣使求和,官家更是宣召折昭入朝封赏,可谓是圣眷正隆,在这个时候,不宜开罪于折昭,也不宜于树立折杨两家这样的强敌,当以商战之法击败崔文卿为上策。”
蔡东来长吁一口气道:“有大兄这句话,在下也就放心了,崔文卿那阿玛尼服饰店虽则在府州很了不起,然很多时候却得益于折昭的支撑,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218
d如今它来到洛阳城,始终是太过渺小了,在它开张之后,在下一定会立即动用丝绸商会之力,让他关门倒闭。”
“如此甚好。”蔡傲天点点头,随即目光望向了面前的洛都小报,脸上露出了一个厌恶之色,问道:“崔文卿利用报纸诋毁丝绸商会名声之事,不知四叔你想要如何处理”
蔡东来成算在胸的捋须言道:“洛都小报不入流至极,发行量也不过两三千,岂能掀起多大的风波崔文卿妄想以此诋毁丝绸商会名声,也实在是愚昧无知,可笑非常,根本何足道哉,然则,来往无礼非礼也,对方既然向诋毁咱们的名声,那咱们也以此对付他便是,他崔文卿不是喜欢扮演弱者形象么,这次我就令人暴露他的真正身份”
闻言,蔡傲天瞬间就想明白了蔡东来的计划,抚掌大笑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四叔果然妙计”
在洛阳城十来家小报当中,其中最为出名者,当算每日发行量都能突破十万份的河南小报。
据传河南小报背后势力得益于官府支撑,故而所载的小道消息许许多多都是真实无比。
特别是涉及朝堂中重要的大臣任免,以及重要的大政要事,往往圣旨还未传达各大衙门,一些小道消息便会开始流传。
故而河南小报在百姓们当中,又有民间中书省的雅喻。
今日,河南小报忽地刊发一文,大是抨击北市阿玛尼服饰店东家崔文卿卑鄙【创建和谐家园】,怂恿无知百姓诋毁丝绸商会之事。
更澄清了丝绸商会并没有要挟阿玛尼服饰店的事情。
最后,这则消息更是揭露出了崔文卿真实身份,向百姓们宣告崔文卿并非是普普通通毫无背景可言的小商,而为振武军大都督折昭的夫君。
不仅如此,崔文卿还是最近声名鹤起的河东银行行长,坐拥钱财更是如数,一点都与无背景,无实力的小商占不到关系。
那日之所以会爆发冲突,完全是崔文卿蛊惑利用许许多多的无知百姓,成为他为达到阴险用意的可怜工具。
河南小报发行量惊人,消息传出,顿时博人眼球。
毕竟在洛阳城百姓们眼中,即将入京授功的振武军大都督、冠军上将军折昭本就是一个巅峰般的存在。
她在折家男儿战死沙场的情况之下,以弱女子之身挑起了振武军的大梁,从戎五年以来多有建树。
最近更是击败西夏大军,让大齐朝廷在四夷面前扬眉吐气了一番。
她的趣闻密事也是百姓们关心的话题,而河南小报报道出【创建和谐家园】商人崔文卿乃是折昭的夫婿,自然而然激起了百姓们的热烈议论。
故而当日,河南小报发行量更是翻了一番,为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也带动了前几日洛都小报所发行的报纸发行量激增。
对于双方各持一词,各有其理的情况,百姓们自然是分成了两派议论连连,整个洛阳城都充满了八卦之色,无数风言风语闪烁在人们的口舌之间。
“姑爷,这下大事不好了”
今日下午,常文专程前来杨府拜访崔文卿,刚见面便铁青着脸说了这么一句话。
崔文卿刚从国子监归来不久,示意荷叶替他捏捏肩头解乏之余,毫不在意的笑问道:“你莫不是因为河南小报所载的事情而来”
常文正容颔首道:“不错,目前河南小报已经将姑爷你的真实身份报道出来,揭发姑爷你并非是普通的小商,而是有身后背景的大商人,前些日卑鄙利用无知百姓达到自己阴险目的,现在外面不少人都对姑爷你是骂声一片啊”说完之后,脸上布满了忧心忡忡之色。
然令常文没有料到的是,崔文卿听完这些事情非但不恼,反而乐不可支的大笑了起来,看得常文更是一头雾水,还以为这位姑爷气得已是失心疯发作了,脸上愁色更浓。
笑罢之后,崔文卿稍事沉吟,带着考验的口气询问道:“那你觉得我们下一步该当如何”
常文想了想,叹息言道:“从目前情况来看,姑爷你想以洛都小报揭露丝绸商会背景之事已经失败,相信河南小报所刊发出针对姑爷你的不好消息,也是蔡东来在幕后推手,为今之计,我们当以不变应万变,只愿百姓们能够当这些都是流言蜚语,过几天就不会在意了。”
第四八一章 洛都小报
听罢常文之言,崔文卿却是幽然一叹,言道:“若是按照你的办法行事,那只怕真的是大事休矣了。”
常文大感奇怪,带着讨教的口吻拱手言道:“莫非姑爷你还有更好的办法还请赐教。”
崔文卿端起茶盏轻呷一口,这才好整以暇的开口道:“丝绸商会找来河南小报对我口诛笔伐,看似改变了舆论,使得不少百姓对我是谩骂不止,然而,却是在给我们阿玛尼服饰店新店开业打了一个很好的广告,毕竟在商市之中,酒香也怕巷深,许许多多的优质货品,便是因为不够出名而不被人们所知,致使生意凋敝,无疾而终,不管是美名也好,骂名也罢,只要能够出名,比什么都重要。”
“故此,丝绸商会此举无异于是给阿玛尼服饰店提供了一个出名的契机,只要我们能够牢牢把握住,便能名扬整个洛阳城。”
常文明白了过来,皱眉言道:“姑爷的意思,还要与丝绸商会将这场口水官司继续打下去”
“对”崔文卿轻轻拍案,加重语气的言道,“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些话题进行炒作,情节设计要多曲折有多曲折,纷繁人事要多复杂有多复杂,你只要记住,狗咬人之事无人关心,只有出现人咬狗之事,才会博得百姓们的眼球。”
常文琢磨半响,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随即轻叹一声言道:“可是姑爷,即便我们愿意继续与丝绸商会在小报上争执不休,但是洛都小报却是不愿意啊,他们不敢开罪发行量惊人的河南小报,只怕难以刊登关于这件事的内幕情况了。”
崔文卿失笑道:“那洛都小报不过是一三流报纸,没想到居然还如此怕事,就这样如何能够提高报业发行量看来小报东家始终缺乏明锐的眼光啊,也罢,今天我随你走一趟,前去找洛都小报的东家商谈一番。”
一听崔文卿愿意亲自出马,常文自然大喜,颔首言道:“姑爷,洛都小报店铺位于宜丰坊内,此去倒是不远,既然如此,那咱们就速速前去吧。”
崔文卿点点头,便与常文出府而去。
马车磷磷隆隆的驶得片时,宜丰坊已至。
冬日白昼苦短,不过申时三刻,天空中已是有了一抹暮霭之色,宜丰坊内归家的人流倒是不少,显得有些喧嚣。
马车顺着坊内大道驶得片时,又拐入了一条青砖小道当中,最后停在了一颗冠如伞盖的老槐树下。
崔文卿跳下马车,踏着积雪咯吱咯吱的走了过去,便看见小道旁边有着一片四开间的店铺,正中匾额上所挂的正是“洛都小报”四个大字。
“姑爷,就是这里了。”常文说得一句,当先走入店中说明了来意。
片刻之后,便有一名胖乎乎的老者走出,稍事寒暄了几句,将崔文卿和常文引入了内堂就坐。
内堂不大,四四方方陈设简单,几张待客案几分列左右,不用问也是洛都小报专司谈事之处。
崔文卿刚刚坐定,便有侍者捧来热茶放在了案几之上,虚掩着门悄然而退。
崔文卿也不着急,端起茶盏默默品咂,脑海中却是思索着待会儿的说辞。
就这么大概过了柱香时间,外面终于传来了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房门也吱呀一声被人推开了,走入一个大概三十出头的锦袍大汉。
此人个子极高,身形魁梧结实,整个人看起来孔武有力,只可惜生得模样丑陋,左颊还有一道长约两寸的刀疤,给人一种狰狞的感觉,倒是看得崔文卿微微一愣。
还未待崔文卿起身,那锦袍大汉已是抱拳微笑言道:“原是崔公子大驾光临,在下时才有事耽搁了一下,倒是有失远迎了,抱歉抱歉。”
常文微笑解释道:“姑爷,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便是洛都小报的掌柜李南光。”
崔文卿恍然一笑,起身拱手道:“原来阁下就是李东家,幸会幸会。”
这叫做李南光的锦袍大汉又是一笑,抬手示意崔文卿入座,自己则绕过长案坐在了东面主位上,双手扶案正容问道:“不知崔公子今日前来,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