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妻为大都督》-第1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折昭轻叹道:“这也是我想不明白之处,即便军武堂挟持荷叶,也应该以此来要挟我们,但是他们却只想带走荷叶,着实让人费解。”

      话到此处,两人均是疑惑不解。

      这时,只闻“嗯咛”一声【创建和谐家园】,床榻上的荷叶已是缓缓的睁开了眼睛,挣扎着便要坐起。

      “荷叶,先不要乱动。”崔文卿连忙走了过来,双手扶着她的肩膀,将她按在榻上,脸上露出了关切的微笑。

      荷叶只觉头昏脑胀,迷迷糊糊,见到是崔文卿的时候,不由茫然的点了点头,轻轻问道:“姑爷我我为何躺在榻上”

      折昭淡淡笑道:“此时说来话长,我且问你,可还记得你昏迷之前所发生的事情”

      荷叶蹙着柳眉认真的想了想,这才轻声言道:“启禀大都督,婢子刚才出门想为姑爷他购买一匹布帛裁剪衣物,谁料刚离开府门没多远,便遇到一个问路的老伯伯”

      “问路老伯伯”崔文卿眉头顿时深锁。

      “对,”看出了崔文卿和折昭的神情都有些凝重,荷叶不禁有些惶恐了起来,“大都督,姑爷,那老伯伯是从很远的地方前来府州寻找他的儿子,衣衫褴褛,风程仆仆,看起来十分可怜,而且他只知道他儿子所住的地址,不知道该怎么过去,奴婢一时忍不住他的哀求,便带着他前去寻路。”

      “你还记得他的儿子家住何处”折昭沉声一问。

      荷叶想了想,言道:“是在北市一条小巷之内,奴婢带着他走了进去之后,便”说到这里,话音嘎然而止,因为她突然发现记忆到得这里便就此终结了。

      第二七三章 异地安置之议一

      崔文卿轻轻一叹,言道:“荷叶啊,你可知道今日距离你出府那天,已经整整过去七天时间了,你是被人掳了去,今天中午,白将军才将你从歹人手中救了出来。”

      “啊”荷叶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显然被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125

      d崔文卿的一席话震惊住了。

      崔文卿又是一声怅叹,这才将她失踪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原原本本道来,直听得荷叶神情愣怔,久久回不过神。

      折昭心知荷叶目前是查清楚歹人身份的最重要线索,正容问道:“荷叶,这几天难道你一点记忆都没有了么可还记得是什么样子的人将你掳去的”

      荷叶认真的想了想,依旧是摇头言道:“大都督,婢子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

      折昭本欲继续询问,崔文卿却已是摇手止住了她,言道:“她现在刚醒来不久,还是让她多多休息一下,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吧。”

      ÎÅÑÔ£¬ÕÛÕÑÇáÇáò¥Ê×£¬²»ÓÉÔÚÐĵ×΢΢һÉù̾Ϣ¡£

      荷叶获救一事恰如飓风般卷过了府谷县,所有人都被她的“死而复生”弄得呆住了。

      ¼¸Ìì֮ǰ£¬¸®¹ÈÏØµÄ°ÙÐÕ¿ÉÊÇÇ×ÑÛ¿´µ½ÕñÎä¾üÆï±ø»¤³Ö×ÅСѾ÷ߺÉÒ¶µÄ¹×餳ö³Ç£¬ÂñÔáÔÚÁËÄϽ¼Ä¹µØ¡£

      ÄÇʱºò£¬ÈËÃÇ»¹ÔÚΪÕâ¸öÖÒÐĹ¢¹¢µÄСѾ÷ßßñÐê¸Ð̾²»Ö¹£¬¸ü¶ÔÕÛ¼ÒµÄÖØÇéÖØÒåÓÈΪ¾´Åå¡£

      然没想到才过去两天时间,荷叶居然“死而复生”,实在令人止不住膛目结舌。

      有人说,是阎王爷发现荷叶的阳寿未尽,故而勒令她还阳。

      也有人说,是上天感念荷叶对于主人的忠诚,赐以寿元令其死而复生。

      ¸üÓÐÈË˵£¬ÊÇÉîɽÄÚµÄɽ¾«É½÷Ì×÷Ë¸½ÉíÔÚÁËËÀÈ¥ÒѾõĺÉÒ¶ÉíÉÏ£¬Ä¿Ç°³öÏÖÔÚÕñÎä¾ü´ó¶¼¶½¸®µÄСѾ÷ߣ¬ÄËÊÇÑý¹ÖËù»¯¡£

      一时之间,谣言四起,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被市人们津津乐道。

      闻此,崔文卿自然是啼笑皆非。

      想当初他跌落池水死而复生,就已经被人视为妖怪附体,引来不少窃窃私语的非议,甚至折惟本还以此为借口来攻讦过他。

      这次荷叶可是当着满城百姓的面出殡下葬,如今平安无事的返回折家,自然激起了议论无数。

      为了平息这些不必要的谣言,崔文卿斟酌了一番,决定请陈县令将荷叶失踪一事的具体情况张贴四门,以供百姓们知晓。

      告示一经贴出,自然引来了市人无数。

      看罢之后,大伙儿这才明白原来躺在棺椁中的尸体并非荷叶,而是歹人以李代桃僵之计,所设下的骗局。

      也多亏折府姑爷崔文卿心细如发,居然看出端倪识破了骗局,并将计就计设下圈套,让歹人误以为振武军已经放松了城门搜查,出城之后被振武军骑兵拦截,这才救出了荷叶。

      真相一经公布,漫天谣言顿时为之息止,百姓们在连连感概不已之余,也对崔文卿的足智多谋大感钦佩。

      看来这位折家姑爷,也并非外人说的那般愚钝无能,能够从狡猾歹人手中救出荷叶,也算是一项了不得的事情了。

      荷叶平安无事,最高兴的自然要属何老汉,经过征求崔文卿的意外之后,阿玛尼服饰店打出了“跌三”的横幅,店内的所有产品全都降价三成进行销售,以示庆贺,更是吸引了市人无数。

      而为求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折昭也对府谷县的治安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提升。

      如严格执行夜晚宵禁制度,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调查,以及执行振武军骑兵不定时巡街等等。

      与此同时,振武军大都督府守卫更是森严,寻常丫鬟出去采买物品,均由两名军士陪同前往,就连现在崔文卿出门,也有一队军士跟着,守卫得是严严密密。

      对此,向来独来独往的崔文卿自是非常不喜欢,但只可惜犟不过折昭,加之保护他的军士乃是由老熟人甘新达领军,倒也听任由着了。

      这日,折昭召来府州、麟州、隩州、丰州四州刺史,前来振武军中军大帐商量江南路灾民异地安置相关事宜。

      除此之外,河东银行行长崔文卿以及副行长吕惠卿也是应邀出席。

      毕竟对于地方州郡来说,河东银行目前可是当之无愧的财神爷,异地安置离开了他们,自然是无从着手。

      仪式伊始,振武军大都督折昭简明扼要的说出开场白:“诸位同僚,一个月之前,本帅与河东银行崔文卿行长商议,决定以军债资金为依托,迁移江南路灾民前来振武军所辖州郡安置,此策一是可极大的增加州郡人口,开垦荒芜田地充实军备;二来可解朝廷救灾燃眉之急,实乃一举多得,由本帅亲自拟就的奏书送至洛阳后,得到了安石相公的极大肯定,并在朝议上商量此事,并报官家恩准施行,目前,朝廷公文业已发至江南路各州郡,第一批灾民已快登船前来,根据本帅估计,留给我们准备安置点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故此,今日召集大家于此,还请诸公群策群力,协助本帅做好相关安置工作。”

      折昭话音刚落,向来唯她马首是瞻的府州刺史姜太东已是捋须开口道:“说起来,自从唐末天下大乱边地狼烟四起,咱们府州流矢人口实乃非常惊人,唐末之时府州尚有人口二十五万户,及至目前,只得区区十一二万户,锐减已是一半,这其中固然有辽国、西夏入侵之故,但最为关键的,是在于府州毗邻边界有苦又穷,与江南路鱼米之乡更是没办法比,这次大都督能够把握住江南道水患这一机遇,向朝廷请求迁移人口,实乃英明之举,下官自是非常赞成。”

      姜太东一番话可谓是说到了诸位刺史的心里面,众人全都颔首点头不止。

      作为大齐地方官员,所管辖之地的人口增长率是影响升迁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是这批流民能够在府州等地顺利安置,自是算在各位刺史头上的一笔功绩,故此折昭一说此事,大家自然非常赞同。

      第二七四章 异地安置之议二

      然赞同归赞同,诸位刺史心内却还是有着不少疑虑。

      “大都督,下官有几点疑问。”

      崔文卿抬目望去,可见说话的是丰州刺史,此人年龄五十,为官久矣,向来十分老练持重,问出的问题肯定非常有针对性。

      只听他轻轻咳嗽一声,平稳出言道:“若是安置江南路流民,涉及到的第一点,便是钱粮问题,这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就目前丰州财政来说,要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安置流民,那肯定是捉襟见肘的”

      话到此处,在座刺史纷纷点头,显然这个问题说到了他们心坎上面。

      钱和粮,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丰州刺史清了清嗓门,继续言道:“第二点,是如何安置的问题,拿丰州之地来说,虽则位于黄河西岸,有着可耕田地众多,但农人们全都是分散而居,并不集中,若要安置,那是否意味着咱们修建安置房屋,也是每一家每一户相聚甚远,如此一来,岂不十分麻烦。”

      “第三点,也拿丰州举例,尽管振武军有大军驻扎丰州,但因丰州处于西夏、辽国所夹持的三角地带,兵力一直十分匮乏,若西夏辽国有所侵略野心,丰州自是首当其冲,若大都督安置灾民自此,面对如斯强敌,要如何保障其人员、房屋、钱粮的安全”

      话音落点,丰州刺史炯炯目光已是朝着折昭望了过去,显然静待答案。

      的确,这三个问题是丰州也包括其他州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异地安置自然就成了一句空话。

      霎那间,气氛陡然变得有些严肃,也让第一次前来参加这样大都督在座,刺史云集的议事会的吕惠卿有些紧张,特别这次他还是以河东银行副行长的身份参加,此际听到这三个难点问题,顿觉有些头大。

      面对疑问,折昭却是悠然一笑,颔首肯定道:“老大人之言的确是一针见血,直击异地安置之策的难点问题,关于这三个问题,本帅想请河东银行行长崔文卿为大家解释,而异地安置之法也是由崔行长首先提出来的。”言罢,美目视线转向了肃然在座的崔文卿,莞尔一笑,言道:“崔行长,有劳了。”

      随着折昭最后这一句话,刺史们全都神情微微一怔,将目光看向了崔文卿,心内都有些复杂的感觉。

      他们都知道这位河东银行的崔行长,正是振武军大都督折昭之夫,也是折家入赘之婿。

      要说,男儿入赘女家都是奇耻大辱,更别提这崔文卿还是以读书人的身份入仕,此番种种,自然让人不自禁的有些看轻了他。

      前不久振武军发行军债一事做的红红火火,所收银两更是堆积如山,也让各地州郡府库变得充盈。

      诸位刺史在赞叹折昭大都督生财有道的时候,也曾听说军债乃是由崔文卿率先提出来的。

      不过传言如此,刺史都没有当真,在他们看来,区区一个落第秀才,能够有何等才华可言

      不用问,这也是折大都督爱夫心切,不想让人看轻了崔文卿,故意朝着他脸上贴金的说辞。

      然没想到此时此刻,折昭居然说这则异地安置之策,也是崔文卿所想而出,自然令刺史们大感意外。

      他们也很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废材姑爷,要如何妥善解决这三个难点问题。

      刺史们满含怀疑的目光让崔文卿有种如芒刺背的感觉,他对着折昭轻轻颔首,神情变作严肃,语气沉稳的开口道:“诸位刺史,自我大齐立国以降,尚未有异地安置之事出现,大家有所疑惑理所当然,现在我开始回答第一个关于钱粮保证的问题。”

      话到此处,他看向旁边的吕惠卿,问道:“吕副行长,请你先告诉大家我们振武军在河东银行有存银几多”

      没想到崔文卿这么快就让自己发言,吕惠卿顿时吓了一跳,不容多想立即报出了一个早就深深记在心中的数字:“诸位大人,根据上月个银行盘点对账,五个多月以来,振武军大都督府共发行军债共计一千四百万两,借出资金五百万两,目前府库所存银两为九百万两。”

      “什么,九百万两”

      尽管知道振武军现在家底甚丰,但咋乍听这么惊人的数字,所有刺史均是忍不住惊呼出声,显然被震惊住了。

      就大齐立国以来而言,朝廷最好的一年财政收入是一亿四千多万贯,折合白银一亿四千万两,除去必要开支,也只收益了三千五百万两银子。

      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振武军就在河东道发行了足足一千四百万两,除去借出去的银子,目前尚有九百万两银子可供支配,实在太过骇然耸闻了。

      怪不得以计相韩琦为首的朝中大臣一直不支持发行国债,若是三年之后振武军无法还上这一千四百万两银子,必定会激起极大的民众动乱,毕竟老百姓借给河东银行的钱,都是他们的血汗钱啊

      似乎很满意自己带给刺史们的震惊,吕惠卿竟是不知不觉挺直了腰身,颇有些狐假虎威的感觉。

      有钱的感觉真的太好了,即便乃是白丁之身,也能够与这些位高权重的刺史们同座议事,这在以前来说,当真是不敢想象的。

      崔文卿轻咳一声,微笑言道:“九百万两银子,我相信不论是建房安置,还是开垦田地新修水利,都是足够了,而且我可以代表河东银行在此向各位刺史大人保证,河东银行后续的资金也会向着异地安置之民倾斜,这绝对会成为大齐立国以来对灾民最大的一笔投入。”

      “至于粮食方面,待到这次议事结束之后,我和折大都督会尽快约见以鲍和贵为首的河东路几大粮商,相信对于足足一百多万人的口粮供应,这些粮商们全都会高兴得发疯的,供应方面自然不成为题。”

      一席话落点,自是听得刺史们连连点头,振奋不已。

      这里说明一下,大齐朝廷的年收入是对照的同期宋朝,不过根据古代白银开采量来看,国库是根本不可能有着一亿四千万两白银现货,而是有着同等价值的其他东西,例如布帛、玉石、粮食等等,这里方便大家直观了解,故此才直接用白银直接计数。

      第二七五章 异地安置之议三

      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只要能够确保钱粮充盈,异地安置最大的问题便是迎刃而解了。

      看来,这一切还得益于振武军起初所发行的军债,有了军债支撑,才有银子来干别的事情啊。

      这折大都督果然如同她领军征战一般,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卓越见识。

      丰州刺史捋须沉吟了一会儿,沉声发问:“刚才崔行长言及河东银行会在资金上不予余力的支持各州郡,在这里本官想问问崔行长,你们所出的这笔资金,将要如何收取利息若是利息太高,只怕吾等也无力承担。”

      此话又是说到了刺史们的心坎上,的确,借钱很容易,但还钱的时候确实很难,若是利息太高,只怕还起来尤为不易。

      特别是在目前各州郡财政相对吃紧的情况下,要准备这么多钱来还债,对于刺史们来讲都可以说是非常困难。

      闻言,崔文卿却是淡淡一笑,手指关节重重瞧了瞧案面,加重语气道:“首先纠正一点,这九百万两银子并非河东银行的,而是属于振武军大都督府,而河东银行也只是代振武军大都督府管理这笔金钱,并通过合理的运作盈利而已,所以诸位刺史大人借钱并非是借的河东银行,而是振武军大都督府的,至于利息方面,前几日在下已经与大都督先期商量了一下,决定可采取无息借贷的方式将钱借给大家,约定五年之内分年度还清,若是遇到灾年荒年,还可酌情减免部分借款,故此大人们大可放心。”

      听到如此保证,各位刺史纷纷目询对视,全都面露喜色。

      按照崔文卿这么算来,若是这笔借款丝毫不算利息的话,对

      妻为大都督 分节阅读 126

      d四州来说,当真算得上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尽管前期对于灾民的投入非常巨大,但是待到灾民们安定下来之后,每年所缴纳的赋税就是不菲的收入。

      还是以丰州举例,目前丰州每年赋税大概在六十万两到七十万两之间,若江南路灾民前来,几乎可以令丰州人口翻上一倍,开垦荒地更是无数,所缴纳的赋税也会增加不少。

      折中取之算个增加四十万两,五年的时间自然能够偿还振武军所借之银。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4 22: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