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只要今天和明天它的票房没有起色……”汤森·罗斯曼眼中闪过精光,“福克斯一定会向院线方施加压力,压缩《肖申克的救赎》的院线数。”
“你们可以联系一下华纳。”杜克接口道:“相信华纳也乐于看到这种情况。”
北美的院线数就那么多,不会短时间内增加太多,二十世纪福克斯想让《真实的谎言》大规模开画,肯定想过缩减《独立日》的规模,这是杜克和华纳都不想看到的情况,想要维持自己的利益,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福克斯的刀子转移到同档期其他影片身上。
而除去《独立日》外,现在上映规模较大,票房表现相对较差的《肖申克的救赎》自然是最好的目标。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有时就要去损害他人的利益。
总之,看别人倒霉比自己倒霉要好之百倍。
告辞的时候,汤森·罗斯曼客套的邀请杜克参加《真实的谎言》首映式,杜克婉言拒绝了。
现在与影评人的舆论战还没有结束,正是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不会蠢到去首映式上抢别人的风头。
在《真实的谎言》上映之前,北美电影市场仍然维持着《独立日》一家独大的局面,周三和周四两天中,分别报收743万美元与759万美元,至此影片的北美票房累积高达1亿9044万美元,已经摸到了2亿美元的门槛,接下来这个周末势必会突破这一关口。
另一方面,杜克的预期成真,又经历连续两天单日票房不超过200万美元的低迷走势之后,院线方接连受到派拉蒙、华纳兄弟、华特迪士尼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多家公司的压力,加之这样的票房也没有任何说服力,任凭索尼哥伦比亚磨破嘴皮乃至CEO亲自上阵,《肖申克的救赎》的院线数还是急剧缩水,从1600家骤然滑落到了900多家。
紧接着,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缩减了这部影片的宣传营销规模,影片在院线已经彻底没救,现在索尼考虑的不再是能不能盈利,反而是怎么做才能少赔一些。
杜克只是稍稍关注了一下,就扔到了一边,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肖申克的救赎》必然会像曾经一样,要用十年乃至更多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任何东西都没有票房成绩具备说服力,刚刚进入周末,南希·约瑟夫森传来消息,来自伦敦的那家版权委托机构终于点头,同意协同公爵工作室与电影版权持有人索尔·萨兹展开谈判,拿下那部鸿篇巨制!
尽管谈成还需要时间,却也令杜克精神为之一振,随着《独立日》的火爆,其实他非常清楚,在下部影片之后,必须要转型了,如果继续狂轰滥炸下去,用不了太久,观众就会厌倦。
与此同时,杜克在公爵工作室与聘用的那两位编剧详谈了一次,将购自百老汇的剧目,以及两个备过案的剧情片和科幻片简纲交给他们,开始漫长的修改编写。
转型并不是说转就能转的,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关注《独立日》票房走势,查阅101空降师和游骑兵部队一些回忆录的同时,杜克也在翻看关于爵士歌舞方面的资料。
《独立日》的放映进入了第三个周末,虽然2457万美元的周末票房成绩,败给了《真实的谎言》的2856万美元,丢掉了票房榜冠军的宝座,却一举冲入了2亿美元大关,将杜克送进了2亿美元俱乐部的行列。
放眼整个好莱坞,2亿美元导演俱乐部的成员,也只有寥寥几个。
时代华纳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媒体为这一成绩欢欣鼓舞,恨不得宣扬到全球每个角落,好为陆续登陆海外市场的《独立日》造势,而影评人继续猛烈抨击,认为《独立日》能大卖,只是杜克用最为可耻的手段获得,影片既没有内涵,也有艺术性,有的只是技术性的炫耀和卖弄。
甚至,罗杰·艾伯特在自己的专栏里断言——杜克·罗森伯格和《独立日》是明年金酸莓奖的最大热门!
芝加哥的工作室里,罗杰·艾伯特在给朋友打电话,电话另一边的人叫做约翰·威尔逊,正是金酸莓奖的创始人。
“约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提醒好莱坞避免电影过度商业化!这个世界需要的是《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独立日》这样的烂片!拜托你好好考虑一下,我的朋友,今年不可能有比《独立日》更烂的影片,也不可能有比杜克·罗森伯格更烂的导演!”
“罗杰,我保证,我会认真考虑,但这对一个年轻导演来说……”
听到对方稍有顾虑的声音,罗杰·艾伯特换上了语重心长的口气,“这是在挽救杜克·罗森伯格的导演生涯,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充满才华的年轻人走上歧途……”
单从语气看,似乎他真的是在为杜克的导演生涯考虑一般。
挂断电话,罗杰·艾伯特坐在办公桌后面,阴沉的脸色异常难看,他可以装作看不到《独立日》大卖的票房,也可以装作不在乎《独立日》的票房,只从艺术角度去看这部影片,寻求这只是烂片的心理安慰。
但是,那个年轻的导演,恶狠狠的践踏了他和许多影评人的尊严,尽管首个周末之后,他发声的次数越来越少,却能看得出对方和背后的电影公司,分明是在借用他们的抨击为电影炒作!
践踏了他们的尊严还要利用他们的尊严来获益?这种事有几个人能忍下去?
何况,杜克·罗森伯格的行为还直接触动了影评人行业的利益,不去说其他人,就说他自己,本来会参与《燃眉追击》和《变相怪杰》的试映会,从而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但《独立日》大卖以及杜克·罗森伯格抹黑影评人的言论之后,片方取消了对影评人的试映邀请……
这可是实质性的金钱损失!
有多少年了?有多少年没有出现这种公然与影评界对喷的导演了?
双眉紧皱,罗杰·艾伯特细细回忆,当年他们抨击乔治·卢卡斯时,对方也只是闷声发财;批判雷德利·斯科特时,英国人一句强硬的话都没有回;还有公认的导演界脾气最臭的詹姆斯·卡梅隆,也没有与影评人真正对着干过……
从五六十年代起,如果有影评人抨击,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导演都会选择忍下去,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前两部电影的上映的时候,专业评分也不高,影评人批评的声音同样不少,但杜克都没有回声,选择了沉默。
而这次,杜克选择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他签订的是一份票房阶梯分成协议,只要能引爆话题,拉动票房数字,他才不在乎那些影评人的感受呢。
当然,成为影评人公敌也要有足够强悍的心理素质,否则那些讽刺的评论能让人发狂。
时间缓缓进入七月底,《独立日》的北美票房刚刚迈过2亿5000万美元,正努力向着3亿美元攀升的时候,影片的海外票房也突破了2亿5000万美元!
全球票房相加五亿美元,这已经是电影史上最顶尖的票房成绩之一了,进入八月份,哪怕是以前抨击杜克和《独立日》的媒体,都调转风向,开始把各种赞誉的词汇向他头上扔,特别是率先出版的《名利场》,上面的文章让人啼笑皆非。
第一百三十四章 毁灭公爵
尽管没有出现在《名利场》的封面上,但这篇文章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为没有专业公关加之南希·约瑟夫森一直忙于谈判,两边事先没有经过足够的沟通,好在文章虽然隐隐带着讽刺,却也没有很过分的词汇,总体还是以善意的调侃来吸引读者。
“好莱坞最不可能事件终极猜想——杜克·罗森伯格拍摄文艺片!”
这是文章的题目,也符合《名利场》以名人作为报道主体、稍稍有些夸张的风格。
“不可能理由——我们都知道,杜克·罗森伯格能在好莱坞扬名立万,靠的就是一手‘石破天惊’的爆破本领与绚烂无比的运镜技巧。震耳欲聋的爆炸,紧张【创建和谐家园】的追车,彪悍刚硬的男人,【创建和谐家园】性感的美女……但凡能够【创建和谐家园】肾上腺激素飙升的元素,杜克的电影里从来都是应有尽有。这一切的一切,和小成本文艺片、作者电影什么的毫无交集。”
“终极猜想——因为太擅长爆破,杜克·罗森伯格最近以来都被谣传是‘彗星撞击地球之时出生的男人’……”
“为了击碎这一流言,杜克·罗森伯格决定拍摄一部自传色彩的文艺片,重点讲述自己高中时代的生活以及青年时期的梦想。但在拍摄过程中,杜克发现慢悠悠的校园青春片实在是太过无聊,所以他决定亲自在片中出演一个角色——一个持枪的校园保安。有了强悍的男主角又有了枪,剩下的就非常好办了,枪战、爆炸、火海……一切都水到渠成。唯一的问题是,这到底是一部小格局的作者电影还是校园版的《勇闯夺命岛》?”
“当然,这一切都是笔者的猜想,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你惊奇地发现杜克·罗森伯格改行拍起了文艺片……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是在做梦,须知在好莱坞这个世界梦工厂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看到这篇文章,杜克也只是笑笑,好莱坞这个梦工厂确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他也不会一条爆炸路走到黑。
此外,还给杜克带来了另外一个考虑,他是不是应该向其他大牌明星或者导演那样,聘请一位专门的公关经理?
“肯定需要。”
在杜克问到的时候,索菲亚·科波拉给出一个理由,“我觉得你需要一个出色的公关团队,来帮你处理未来的八卦绯闻。”
“有那么夸张吗?”
相比于其他成名的导演,杜克觉得自己还算是很收敛的,“导演的绯闻也没什么好炒作的。”
“前提是你别与成名的那些女演员待在一起。”索菲亚端起自己的咖啡杯,在办公室里踱了一圈,站在窗户前,说道:“比如昨天约你吃晚饭的卡梅伦·迪亚兹,她现在走红了,你们肯定被狗仔拍了下来。”
杜克耸了耸肩,两人昨天出餐厅的时候,确实遇到了狗仔,不过因为都有事要忙,他们也只是一起吃了晚餐而已。
“事实上,今天有小报在炒作你们交往。”索菲亚的眼睛向这边斜了斜,又转回去看向远处,“或许改天你与娜奥米·沃茨被人拍下来后,还会有八卦媒体炒作你脚踩两条船。”
“随便他们好了。”杜克并不在乎这些。
他短期内根本没有交女朋友的打算,也不会傻到承认与任何人交往,与女性走得近些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就算被拍到进出同一间公寓的照片,也没什么大不了。
再说了,等《独立日》的热点过去,也不会有太多媒体继续关注一个导演。
“索菲亚。”
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杜克叮嘱,“帮我留意合适的公关经理。”
南希·约瑟夫森不止他一个客户,也不可能长期兼任这一职务,她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有限。
从进入八月份开始,随着《变相怪杰》和《燃眉追击》上映,《独立日》热度骤减,八月份第一个周末的北美票房已经降到了1124万美元,上映院线数也只剩下了1500多家,收敛票房的速度大大减缓,这也是所有电影的必然规律。
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热度下降的比《独立日》还要快,按照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预估,北美票房不会超过1亿5000万美元,由于影片投资巨大,想回本的话,就要看海外市场的表现了。
而《肖申克的救赎》,早就退出了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行列,再加上接连受到新上映影片的冲击压缩,院线还有不到400家,最终的北美票房不可能超过2000万美元。
按照如今的形势,杜克估计影片即使像曾经那样奥斯卡后重映,依然是院线扑街货。
就在《独立日》不断冷却降温的时候,华纳发动最后一次猛烈的宣传攻势,上个月对杜克进行了专访的《时代周刊》,终于刊出了专访,并且将他作为了封面人物!
这是最简单的宣传策略,借助此前的热点炒作,以宣传导演的方式,重新凝聚影片热度。
纽约,位于曼哈顿的兰黛集团总部,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艾琳·兰黛取过了早晨买到的《时代周刊》。
封面上是一个棕发黑眸的年轻人,他双手抱胸,坚毅的目光看向远方,显得极其自信,而在他身旁还有文字注解——好莱坞的毁灭公爵!
“毁灭公爵?”
回忆起自己看过的三部电影,艾琳不禁笑了起来,这个名号简直太合适了。
然后,她翻开杂志,开始仔细阅读。
“让普通大众挚爱有加,让影评人深恶痛绝——杜克·罗森伯格便是这样的导演。他执导的卖座影片,拥有炫目的快速剪辑,永无止境的爆破和打斗,和百分之二百的视听享受。”
“迄今为止,他所拍摄的3部电影已经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盈利能力在好莱坞绝对一流!特别是还在放映的《独立日》,先后打破北美午夜场、首周末票房、最快破亿、最快破2亿等记录,甚至即将造就最快破3亿的纪录!”
“与影片的高票房截然相反的是,杜克·罗森伯格在影评人中的口碑普遍不高,影评人不喜欢他,甚至称他是恶魔和虐待狂……”
“但有人道出了其中的关键——杜克·罗森伯格是那种明显要走大众化路线的导演,在总是突显高端品位的影评人中,一些评论人如果打算称赞杜克,都要十分谨慎,以避免被同行嘲笑。但无论你是承认他,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忽视他!”
“杜克·罗森伯格何以能让全世界大部分的观众为之疯狂呢?何以能让西蒙·韦斯特、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导演,排着长队,就为了买一张饱受影评人恶评的《独立日》的电影票?”
“他究竟是什么样的导演?或许与他深入合作过的人最有发言权。”
“连续出演了他三部电影的女演员娜奥米·沃茨如此说道——杜克的电影,为美国男性注射了一剂雄性激素。”
“获得过奥斯卡提名的剪辑师麦克·道森这么说——杜克很早就意识到,动作能量的连贯性能够取代剪辑逻辑,他擅长通过中景抓拍,混合向上的角度,制造出一种令人兴奋的感觉,再通过快速剪辑和镜头的配置,让观众有种亲临战斗的感觉!”
“电影作品是导演最好的代理人,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是这样评价杜克和他的作品的——杜克的电影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每一个拍摄细节都打磨得光鲜亮丽,包括那些以植入广告形式出现的产品,在电影里看上去都如此完美。第二、电影的每一个部分都很出色。”
“这些都是卢卡斯导演的原话——一般来说,2分半钟的电影预告片,一定【创建和谐家园】了影片里最好的拍摄、最好的视觉效果和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但观看杜克的电影,你会发现,两个小时的影片都是这种华丽的镜头,像排成一排的标签,每一个都让人极度兴奋。”
“看他的电影,只要几秒钟,就能判断出它出自杜克·罗森伯格之手。毫无疑问,他正在影响当代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的视觉语言!这是来自著名制片人查尔斯·罗文的评价。”
“曾经发行了杜克第一部影片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的CEO汤森·罗斯曼这么评价——杜克知道观众喜欢什么,因为他也是观众中间的一员,他有很好的感觉,知道什么东西能够让人兴奋,懂得什么是大众喜欢的电影。”
后面还有很多关于《独立日》与杜克的爆料,艾琳却不打算再看下去了,她拨通了好友的电话。
“安娜,晚上,上东区AMG影院,不见不散!”
合上杂志,艾琳愣愣的出了会儿神,如果让她评价杜克的电影的特点,那应该是什么呢?
“除了火爆的爆炸和追车等大场面外,杜克·罗森伯格式电影最大的标志,应该是令人炫目的快速剪辑吧?”
怀着这样的想法,艾琳·兰黛开始了下午的工作,等下班后第一时间就向约好的影院赶去。
与此同时,放眼整个北美地区,很多人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也有些人将这一选择压到了周末,《独立日》短期内迎来了影片罕见的逆势增长!
第一百三十五章 示好
每部影片都有一定的保值期,以特效为主要卖点的影片院线保值期相对更短,《独立日》经历过七月份的火爆,到了八月份票房下滑严重,而《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以及华纳和福克斯其他媒体的配合宣传,以杜克作为焦点重新凝聚影片热度的策略,为《独立日》的票房带来了一次短暂的回潮。
连续两个工作日,《独立日》单日票房都较之昨天有了近百分之十五的反弹,而票房反弹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院线方在周末到来前,将影片的放映院线数增加到了1897家,这也为周末三天票房的逆势增长奠定了基础。
哪怕这只是短暂的院线数增加,杜克与华纳和福克斯同样会感到高兴。
同时,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电话又打到了主要的几家院线公司,因为《独立日》占用的正是《肖申克的救赎》再次缩减的院线数。
后者的北美放映规模已经缩减到了212家,单日票房只有10万美元多一点,北美票房累计正在艰难无比的向着1500万美元的方向迈进,而且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海外发行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等主流电影市场,拒绝在市场相对较热的八月份发行这部影片。
经历了四周多的放映,虽然竞争最激烈的暑期档已然结束,但八月份还有《燃眉追击》等影片陆续登陆北美市场,竞争还是相当激烈,已经被院线方和其他影片排挤到角落的《肖申克的救赎》,随时都有被强制下档的危险。
对于这部已经扑街的电影,杜克早就扔在了脑后,这个周末三天,他唯一关注的就是《独立日》。
周末三天,1897家院线,《独立日》报收1781万美元,北美票房累计2亿8928万美元,即将破三亿!
而伴随影片票房节节攀升的,是无数人的祝贺,还有更加疯狂的影评人的抨击和谩骂。
当然,祝贺什么的,杜克都会收下,至于影评人?谁去管他们!
杜克与他们的对喷基本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也没有主动去看影评找虐的癖好,自动屏蔽了那些狂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