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好莱坞制作_校对版by:白色十三号》-第4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对自己有信心。”索菲亚嘴硬的说道:“我是对你没有信心,观众总有厌倦你的爆炸戏的一天。”

        “绝不是现在!”杜克看上去信心满满。

        是的,任何一个导演,如果长期保持一个风格,总有被观众抛弃的那一天,而爆炸和碰撞这种纯粹的感官和商业戏码,保值期会更加短暂,如同曾经的那位爆炸狂人一样,连续几部影片的高强度轰炸之后,观众必然会审美疲劳。

        不过,他才刚刚走上这条疯狂的爆炸之路,保鲜期还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大屏幕缓缓亮起,灯光骤然熄灭,刚才还乱哄哄的影院中,立即安静了下来,因为还没有添加片头的影片,没有任何的缓冲和字幕,直接拉开了大幕!

        “这是……”罗杰·艾伯特眉头稍稍皱起,“这是高速慢镜!”

        这段开篇慢镜头,使用了蒙太奇切换和高速慢镜的制作手法,让人不自禁的就感觉到压抑和沉重,如同《生死时速》快节奏的开头一样,上来就扔出了足够的悬念和吸引人继续看下去的戏码。

        “杜克·罗森伯格进步了不少。”

        罗杰·艾伯特自言自语,“开头戏的镜头运用简直到了华丽的程度,画面拍摄的非常美,一般来说,没有导演会让影片的画面太突出!”

      第六十九章 试映反响

        影片的时间不知不觉走过了一半,罗杰·艾伯特对影片已经有了最为直观的感受,《勇闯夺命岛》除去维持快节奏的惊险火爆【创建和谐家园】外,还带有《生死时速》不具备的更加鲜明的特点——华丽到繁复的镜头语言和色彩运用!

        很少有电影能够将镜头运用到华丽的程度,提高于场面调度以及故事情节达到如此的美学高度。

        一般来说,镜头语言不敢太突出,太过火,太抢位,因为害怕成为纯粹的视觉电影,或者说MV电影,绝大部分的导演,镜头语言最终都要让位给表演和故事传达。

        但在罗杰·艾伯特看来,《勇闯夺命岛》里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都是教科书一般的近似于广告和MV的华丽画面。

        一开场的高速慢镜,那些景物大特写,那些强烈逆光的雨中镜头,简直就是色彩浓重的奢侈品广告,却又张力十足,艾德·哈里斯的愤怒和军人气质,仅靠镜头即可彰显。

        没有人敢把华丽的广告画面直接扩张成整部电影!

        即使有,在罗杰·艾伯特的记忆中,也是失败之作。

        哪怕不喜欢《勇闯夺命岛》这种类型的影片,罗杰·艾伯特也不得不承认,这部影片绝对不在失败的行列之中。

        如果说杜克·罗森伯格的《生死时速》只是小试牛刀,那《勇闯夺命岛》堪称大放异彩!

        “所有的特写镜头,中景镜头,都是华丽的镜头。”

        这位矮矮胖胖又戴着眼镜的影评人,脸上平静,心中却在赞叹,“杜克·罗森伯格完全不克制的镜头语言,竟然还能把故事和人物塑造的这么有张力,这一点很让人吃惊,在叙事能力和画面运用上,都比《生死时速》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面八方忽然传来震彻人心的爆炸声,银幕上腾起了橙红色的火焰,火焰色彩浓厚而又刺目,在高速慢镜头的映衬下,缓缓变成了一朵醒目的蘑菇云,明亮的似乎能刺透人的双眼。

        镜头抬高,整个恶魔岛乃至整个旧金山湾似乎都在爆炸中颤抖……

        爆炸也打断了罗杰·艾伯特的思维,看着银幕上的画面,耳朵听到后方影迷区接连不断的喝彩声,一双眉毛紧紧皱在了一起,连带着刚才对影片的好感也在渐渐消散。

        电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这种恶俗不断的场面,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这是影片中的第几场爆炸?

        罗杰·艾伯特实在记不清楚了,但他确信,如果杜克·罗森伯格能够克制自己的破坏欲,镜头语言和叙事能力继续保持进步,未来很可能成为视觉和故事【创建和谐家园】,否则……

        最后,罗杰·艾伯特缓缓摇了摇头,其实两部电影足够反映导演的特质,杜克·罗森伯格的破坏欲望太强烈,完全压过了艺术追求。

        “玩爆炸玩画面简直就是他的本能,也是他唯一的兴奋点!”

        作为看过《生死时速》和《勇闯夺命岛》的专业人士,罗杰·艾伯特很快就得出了这一结论。

        相比于罗杰·艾伯特,旁边的肯尼斯·图兰将更多心思用在了影片的拍摄制作手法上。

        他能看得出,杜克·罗森伯格在整部片子的拍摄用光上动了心思,差不多所有场景都用了人工布光,加浓、加厚了色彩度,很好的衬托了片子的沉重基调。

        开头汉默将军到墓地一段戏,密布的大雨和深蓝的色调,再配上深沉浑厚的独白,开宗明义点明了片子主题。

        中段古斯比和梅森的追车戏则是另一种镜头运用,在整段戏中,基本没有超过5秒以上的镜头,所有镜头差不多都在2秒-3秒之间,而且镜头设置多样,除了没有俯拍外,跟随、平行、正视甚至在古斯比和梅森驾驶的车头前方都绑上了摄影机拍摄,整段戏让人目不暇接,高度兴奋。

        与好莱坞的追车戏会用后期技术修饰不同,杜克·罗森伯格的车戏风格明显是实拍,发动机的声音清晰可闻,车辆撞击时的金属扭曲声都相当真实!

        “《勇闯夺命岛》的追车戏完全超过了《生死时速》!”

        肯尼斯·图兰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写下了这么一句。

        来自帝王娱乐集团的乔斯曼和他的评片团队,则将目光集中在影片的卖点上面,至于影片是恶俗还是高雅,完全不在院线方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评判影片的标准只有一个——能否带来收益。

        “这是一部十足十的精品,影片的娱乐性和惊险【创建和谐家园】绝不在《生死时速》之下。”

        边看影片,乔斯曼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对影片第一时间的观感。

        “影片没有哪一分钟是让人上洗手间、喝水、吃东西的时间,从电影开始,眼睛就只会死死盯住屏幕,而放不下每一个场景。”

        “观赏性极强,想紧张,有疯狂的追车场面;想思考,有‘国家该不该厚待为它做出了牺牲的个体’这一主题;想娱乐,穿插的幽默对白生活气息真实;想看美女,还有古斯比的未婚妻和梅森的女儿两个超级大花瓶……”

        《勇闯夺命岛》渐渐走到了尾声,乔斯曼最后总结式的写道。

        “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男人戏,整部片子风格阳刚,气氛深沉,全片没有女主角,彻头彻尾的男人戏。差不多10—15分钟就有一场【创建和谐家园】动作戏,而且动作戏规模大但不失控,时间长而不拖杳,表现风格多样且技术性准确……”

        由于还没有加入片尾字幕,影片落幕似乎有些突兀,许多观众都没有反应过来,直到大银幕上的画面消失,头顶的灯光亮起,位于后排处的观众,这才警醒,一部既惊险又【创建和谐家园】的影片,已经远离他们而去。

        影院突然陷入了沉寂,似乎在酝酿一场风暴。

        忽然间,掌声就像是席卷路易斯安那州的飓风般降临,热烈的恨不得掀掉影院的顶棚,其中还伴随着许多人的喝彩声……

        “影片正式上映后,我一定会再看一次!”

        坐在影迷中间的华纳兄弟的观察员们,认真记录着周围观众最真实的言语和反应。

        “我一直在瞪着眼睛,现在才感觉到累,但这种疲惫确实很过瘾。”

        “演员选的也好,克里斯托弗·李饰演的梅森又帅又酷,我认为那个丑闻满天飞的肖恩·康纳利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议论纷纷的观众一个接一个走出影院,将手中的调查问卷交给出口处的华纳的工作人员。

        “A+!”

        “A+!”

        “A+!”

        “……”

        这些醒目的评分,让华纳的工作人员精神一振,如果影片观众口碑爆棚,那意味着很可能会大卖,直接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都会有一笔丰厚的奖金。

        出口这边还在回收和统计问卷,另一边,大量的影评人和媒体记者,已经走进了附近一家酒店的宴会厅,剧组的几位主演去了楼上的房间接受记者采访,杜克则在罗宾·格兰德的陪同下,游走在宴会厅中的影评人之间。

        有了几位顶尖影评人的加入,这可以说是电影界顶尖的Junket.Whore。

        说白了,这无非就是一场公关派对,《勇闯夺命岛》是一部典型的商业制作,无论是杜克还是华纳兄弟,都不会蠢到在这种暑期档爆米花影片上征求影评人的意见,更不会傻乎乎的问影评人对影片未来市场和票房的看法。

        谁都知道,职业影评人是脱离大众市场的存在,在不受公关影响的情况下,为了凸显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口味,影评人这个群体向来是大众喜欢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大众不喜欢看到的,却纷纷赞美支持。

        在他们眼中,大众的一定是低俗的,独特的才是高雅的。

        哪怕是好莱坞最愚蠢的电影公司,也不会找一群完全脱离大众电影市场,又与主流观众口味根本不一致的人去预估暑期档影片的市场前景。

        如果一部暑期档影片真按照影评人的预计和建议去做,在票房和商业上只有扑街一条路。

        这一点,杜克很清楚,底蕴深厚的华纳也很清楚,找影评人就是放嘴炮和搞鼓动宣传的,提建议和预估市场,那需要高度专业化的职业素养,影评人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最能彰显影评人影响力的,还是颁奖季直冲学院派的各种奖项而去的影片。

        “罗森伯格导演……”

        当杜克走到一个微微秃顶,又带着眼镜的中年人身边时,对方主动伸出了手,杜克连忙握了一下,显露着最恰当的笑容,“杜克,叫我杜克就好了。”

        “那好,杜克。你也可以叫我肯尼斯。”

        同样是土生土长的洛杉矶人和犹太裔,肯尼斯·图兰对杜克的观感显然还可以,说出的话也算中肯,“影片的叙事细节和逻辑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我从中看到了你的进步,比起上一部影片,你在镜头语言、色彩运用和情感冲突以及其他几个环节的处理上面,有明显的提高。”

        “谢谢!”

        对方释放的是善意,杜克说出的话中也带上了真诚。

        “嗨,杜克。”

        查尔斯·罗文和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向杜克介绍,“这位是罗杰·艾伯特先生……”

      第七十章 火并前夕

        “你是我看过天赋最出色的年轻导演之一。”

        坐在一张桌子旁,罗杰·艾伯特看着对面的杜克,就像是学识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教导空有天赋却没有能力的学生,“你在画面的捕捉,影片的逻辑剪辑和镜头技术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

        他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不应该将这些浪费在庸俗的商业电影上面,去独立电影圈吧,只有那里才能磨练出非凡的电影艺术修养。”

        “艺术?”杜克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

        “只有在那里,你才能获得艺术上的肯定。”罗杰·艾伯特说道:“才能成为顶尖的导演。”

        “艾伯特先生,你是影评界的权威,我年轻,经历的事情也少,相信你不会骗我。”

        说到这里,杜克稍稍想了一下,这才又开口,“难道只拍摄商业电影或者通俗电影的导演就无法走到电影世界的巅峰?”

        “通俗?”罗杰·艾伯特直接摇头,“大众就意味着低俗,艺术从来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杜克,你现在的破坏欲完全超过了艺术追求,这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接着,他换上了带着几分痛心的表情,“我非常欣赏你,还有肯尼斯,还有其他几位影评人,也都很欣赏你的天赋,你年轻、有才华有进取心,如果能及时纠正才刚刚迈错的脚步……”

        影评人的欣赏?杜克有种想翻白眼的冲动,还是忍了下来,影评人什么的,他真心不在乎。

        再说了,拍摄通俗电影真的不能成为世界最顶尖的电影导演吗?貌似詹姆斯·卡梅隆从来就没拍过文艺电影,在电影界的地位却无人能够撼动。

        自身有着成熟的观念,杜克绝对不会只听影评人一番长篇大论,就改变自己的计划,即使这个人叫做罗杰·艾伯特。

        “那个……艾伯特先生。”

        这完全是理念上的不合,杜克最后还是没有忍住,“据我所知,乔治·卢卡斯是通过……”

        他还没有说完,就被罗杰·艾伯特打断了,“卢卡斯?他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吗?”

        这位著名影评人的脸色不太好看,杜克无意间的话,碰触到了他心中的痛脚,十多年前,他也是谩骂《星球大战》是注定完蛋的电影中的一员,当年被扇的那记耳光,哪怕现在想起来,心中都会隐隐作痛。

        “我想奥斯卡并不代表一切吧?”杜克尽量缓和自己的语气。

        《勇闯夺命岛》上映在即,与这些顶尖影评人闹僵了并没有好处,虽然他不在意他们的声音,但这些家伙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两人对待电影的理念,完全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罗杰·艾伯特又说了几句,见杜克尽是搪塞,干脆直接走掉了。

        “奥斯卡并不代表一切……”

        侧后方忽然传来带着单调鼻音的话,索菲亚走过来,拉开一张椅子,直接坐在了杜克旁边,调侃道:“罗森伯格导演的自信心完全爆棚了。”

        “奥斯卡小金人每个人都想拿。”杜克耸了耸肩,不在意的说道:“却没有必要看的太重。”

        不管其他导演怎么做,杜克不会因为想拿最佳导演就专门去拍摄为了冲奖而冲奖的影片。

        “你怎么不去楼上接受采访?”

        这种话题争论起来,一天也不会有结果,索菲亚干脆换了话题,“媒体记者对影片的反响不错呢。”

        “现在的宣传重点是李。”杜克摊开手说道:“再说了,我是个导演,不是需要曝光度的明星。”

        肖恩·康纳利的事件还在发酵,随着前妻加入控诉行列,越来越多的黑历史被媒体挖了出来,而在华纳的公关策划下,媒体不断拿克里斯托弗·李与他做比较,顺带着连约翰·梅森这个角色以及《勇闯夺命岛》都不断被媒体提及,宣传的效果完全达到了预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0: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