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刚刚说完,杜克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来电的是华纳的杰夫·罗宾诺夫,他接起后,听了一会,说道:“是的,我看到了,我会配合华纳的宣传计划!”
从第二天开始,许多媒体都开始炒作肖恩·康纳利曾经被杜克拒绝的消息,媒体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他们才不管后面是不是有什么内幕,只要能吸引眼球,恨不得世界爆发核大战。
“年轻的杜克·罗森伯格犯了一个错误,拒绝了一个最好的前英国特工。”
“杜克有什么理由拒绝肖恩?这将导致观众错过最好的英国特工角色。”
“克里斯托弗·李是谁?谁听说过他?他能与肖恩·康纳利比?”
普通媒体的评论还算是比较克制,新闻集团旗下的小报上面,不出预料的出现了各种夸张的报道。
“对可怜的克里斯托弗·李来说太不公平了,影片还没有放映,只是放出了预告片与海报简介,他就被人拿来与好莱坞最好的老演员做比较,《勇闯夺命岛》中的约翰·梅森,必然会成为失败的角色。”
“《纽约邮报》随机采访了100位影迷,其中97人不知道克里斯托弗·李是谁,并且表示不看好他饰演的特工角色……”
这些小报就是在拿肖恩·康纳利和克里斯托弗·李作比较,好莱坞的圈内人士也能看出这涉及到竞争和其他因素,却没人能说出什么,这是最常规的手段,而且肖恩·康纳利完全碾压克里斯托弗·李,谁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为什么杜克不使用肖恩·康纳利呢?”
坐在一家汉堡店里,琼斯不解的看着艾伦,“虽然我没怎么看过肖恩·康纳利的电影,对这些老一代的演员也不熟悉,但第一任007怎么也比那个……那个谁合适吧?”
“无所谓啊……”艾伦耸了耸肩肩膀,根本不在乎,“这角色是谁出演很重要吗?我们关注杜克的影片是因为他的动作戏和爆炸戏,再说了,肖恩·康纳利又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演员,在我看来,他就是个过气的老影星而已,007?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端着可乐回来的库尼特斯正好听到了艾伦的话,附和道:“肖恩·康纳利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管他是谁呢!”
每一代都有各自喜欢的影星,从退出007就开始沉沦,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才又稍稍崛起,肖恩·康纳利明显不在占据现今电影市场主流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这一批观众特别喜欢的影星行列里。
经历过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杜克清楚占据院线市场主要份额的青少年观众,是不会太买一个老影星的帐的,否则他也不会冒险使用克里斯托弗·李,而且华纳早就制定了相关的宣传方案。
北好莱坞的公爵工作室中,杜克送走了克里斯托弗·李和他的经纪人,重新回到了办公室,这里只剩下了他和查尔斯·罗文。
有些事也只适合两个人说,如果有第三个人在场,将来万一与华纳产生矛盾,那就是痛脚。
现在,对肖恩·康纳利,杜克既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进入这个圈子,个人的好恶必然放到次要位置,他所秉承的只有一点,拥有共同利益的人,是暂时的朋友,触犯了他的利益的人,那就是敌人。
就像是他想过的那样,绝对不能以曾经对某个电影角色的好恶,来判断现在的合作关系。
不过,如今他的实力和资本都极其有限,只能抱紧和借用现在的合作伙伴华纳兄弟这根超级大腿。
“查尔斯……”杜克坐下后,看着制片经理,“火灾调查有具体的进展了吗?”
“没有,一切都像是因为意外和管理不善引发的火灾。”查尔斯·罗文颇为无奈的说道:“好莱坞每年都会发生这样的火灾,华纳制片厂也不是第一次了,《蝙蝠侠》那次火灾到现在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次同样如此,洛杉矶警方就要结案了。”
他摇了摇头,“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是人为纵火,华纳方面虽然很恼火,暂时也找不到发泄的对象,总不能对整个CAA开火。”
“查尔斯,还记得你对我说过的吗?有些事是不需要证据的!”
以前,杜克要把精力集中在后期制作上,火灾只能扔在一边,如今后期制作只剩下了尾巴,他才不管这是不是人为,而且火灾触动了他的利益,某些人可能获益的情况很明显,所以他非常干脆的栽赃,“我不知道华纳的高层们是怎么想的,这不是规则内的手段,也严重触犯了行业底线,如果某些人不得到教训,这种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是不是人为很重要吗?抹黑某些人也符合华纳的利益,毕竟这对影片的宣传极为有利。
“难道华纳还想有第二次的损失?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八十七万美元,还有华纳的名声和脸面!难道我们要坐视那些损害了我们利益的人继续逍遥自得吗?”他不会将自己伪装成什么大度之人,别人抽了一巴掌过来,只要能抓到机会,一定会还两脚回去。
“你有什么想法?”查尔斯·罗文问道。
“你听说过好莱坞之眼吗,查尔斯?”
半个小时后,杜克送查尔斯·罗文走出了办公室,对方始终没有给予任何答复,一切都要等到华纳方面衡量决断,这不是一件小事,没有人会轻易答应,也不会落人口实。
好莱坞见不得光的事情多了,就像杜克和查尔斯·罗文这样,只会在心中有所意动,绝不轻易留下把柄,出了办公室,他们谁都不会承认刚才说过的话。
媒体还在炒作肖恩·康纳利的新闻,杜克和华纳方面依然没有正面回应,等待这则新闻彻底发酵,CAA显然没有重视和仔细调查过克里斯托弗·李这样的小人物,不知道小人物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
……
戴着黑墨镜,安东尼·佩利卡诺进入了威尼斯小镇的老咖啡馆,随便看了看,走到一张咖啡桌前,坐在了一个拉丁裔男人对面。
这是个相貌平平,身材常见,扔到人群中几乎就找不出来的男人,但佩利卡诺凭借职业养成的敏锐嗅觉,隐约能猜到对方大概是【创建和谐家园】或者大公司专门处理幕后事务的人,不过他能成为好莱坞名声显赫之人,又被人冠以“好莱坞之眼”的称号,自然不会傻到多问什么。
两人几乎没有说话,一个厚实的皮包,一份娱乐版面报纸,就是佩利卡诺得到的所有东西,其实有些话也用不着多说,等对方离开后,他的眼光自然而然落在了那份报纸上。
报纸的头版头条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头,哪怕是印在报刊上,都能感觉到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绅士味道。
这就是他的目标!好像有些难度呢?
虽然这种想法短暂出现了一下,但佩利卡诺颠了颠皮包的重量后,就笑了起来。
他连伊莉莎白·泰勒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那样的超级巨星都敢调查,连汤姆·克鲁斯和山达基教的私密电话都敢【创建和谐家园】,何况是这种过气的角色?
至于雇佣他的人,佩利卡诺根本不在意,想调查这些明星的人,要么是竞争对手,要么是竞争公司,在好莱坞太常见了,他的宗旨就是拿钱做事,以前的调查对象会变成未来的雇主,现在的雇主也能变成未来的调查对象……
拿起那张印着肖恩·康纳利特写的报纸,佩利卡诺走出了咖啡馆。
第六十六章 传奇的李
时间缓缓迈向四月中旬,杜克完成所有的后期制作后,按照华纳的计划,接受了《洛杉矶时报》娱乐版的一次专访,专访就放在了岩石工作室,除去例行宣传推介《勇闯夺命岛》外,双方按照事前的沟通,相当一部分话题都围绕着约翰·梅森和克里斯托弗·李在进行。
“据说你最初想邀请肖恩·康纳利出演约翰·梅森?”
坐在杜克对面的女记者莎拉问道:“为什么后来放弃,选择了克里斯托弗·李呢?”
“梅森是一个战斗力非常强悍的特工,即便年龄有些大。”杜克恰到好处的比划了出拳的姿势,女记者立即说道:“是的,我们从预告片中能够看到这一点。”
“实际上,在我最初的构想中……”
事先接受了华纳公关的指导,杜克多少也懂得了一点借势宣传,“梅森的人选是阿诺·施瓦辛格这种战斗力爆棚的演员,可惜施瓦辛格先生接下了《真实的谎言》的片约,我只好寻找其他的人选。”
“这么说。”女记者立即抓住了要点,“约翰·梅森最初的人选也不是肖恩·康纳利。”
“没错。”杜克立即点头,扯谎根本不用打草稿,“后来有人向我推荐了康纳利先生,我觉得这是合适的代替人选。”
他特意在“代替”和后面的‘试镜’上加重了语气,“于是,剧组向他发出了试镜邀请,我们从来就没有敲定过肖恩·康纳利出演约翰·梅森,他只是试镜人选之一,虽然他出演过007,但那太遥远了,从预告片中你们也能够看到,梅森是一个凌厉彪悍的特工,与邦德完全不同。”
“那为什么选了克里斯托弗·李呢?”
“是这样的,为了寻找合适的演员人选,我特意看了最近十多年的几部007电影。”
睁着眼睛说瞎话,绝对是混好莱坞必备的技能,“然后看到了《007大战金枪客》,这部电影大家应该都看过,也是公认的反派魅力超过邦德的007电影,李就是金枪客,当时我就觉得,这才是我需要的约翰·梅森,特意让助手找来了他的资料,我看到后……”
做了几个夸张的手势,杜克说道:“那是只有用震惊才能形容的感觉,我当时认为这一定是假的,华纳方面还专门向英国政府发函求证,结果证明资料都是真的。”
“你究竟看到了什么?”女记者赶紧问道。
“看过资料后,我感觉李就是梅森,没有人比他更合适。”杜克的语气中故意带上了震惊,仿佛到现在还难以置信,“克里斯托弗·李是活着的传奇,我的意思是指他本人,他的经历!好莱坞演技比他好,成就比他高的,大有人在,但在特工演员这个身份上,没有人能超过他!”
“肖恩·康纳利也不能吗?”
“肖恩·康纳利?”杜克的略带不屑的说道:“大家认为肖恩·康纳利适合约翰·梅森,是因为他曾经出演过詹姆斯·邦德这一虚拟的特工角色,但克里斯托弗·李当过近十年的特工,他是二战英国非绅士战争部的成员!”
“OH.MY.GOD!”
那位女记者直接惊呼出声,作为跑娱乐新闻的人,她哪里不知道詹姆斯·邦德的原作就是由英国非绅士战争部门的特工经历改编而来!
……
“这是真的吗?一位真正的英国特工?而不是肖恩·康纳利那样的冒牌货?”
坐在曼哈顿冷饮店中的艾琳是女孩子中比较少的对动作片感兴趣的人,她正在问自己的室友安娜。
安娜是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的学生,正看着一份《洛杉矶时报》,说道:“肯定是真的,《洛杉矶时报》已经向英国政府求证过了!”
“没想到好莱坞还有克里斯托弗·李这样奇特的演员。”艾琳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这里有他的履历,你要看吗,兰黛小姐?”安娜将报纸递了过去,艾琳几乎抢了过来,头版头条上的文章和李曾经获得的勋章图片同样的醒目。
“饰演《勇闯夺命岛》中约翰·梅森一角的克里斯托弗·李,就是活着的传奇。我不是说他的演员生涯,比他演技好,成就高的大有人在。我是说他本人,他就是一个传奇!”
艾琳的眼睛快速挪到了下面的详实资料上。
“李17岁时跑去芬兰加入军队打苏联,打完苏联后,他回英国加入长距离沙漠部队(LRDG)在埃及打纳粹,这个部队有多厉害?德国元帅隆美尔亲口说——LRDG造成的破坏比任何一支英国部队都要大!”
“根据英国政府的资料显示,李当年驾驶装着机枪的雪佛兰,顶着撒哈拉沙漠的烈日在纳粹敌后开上几百公里,潜进机场把德国战斗机炸个稀巴烂,留下残钢废铁和一堆躺在血泊里的德国鬼子,而协同德军作战的意大利军曾这样称呼李所在的分队——幽灵巡逻队!”
“从埃及沙漠回到英国,李没尝够血腥的味道,他转身加入英国非绅士战争部的特种执行队——詹姆斯·邦德所属情报机关的前身——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特工,在纳粹占领区执行侦查、谍报、破坏任务,他曾经出生入死,立下赫赫功勋,英国、捷克、南斯拉夫、波兰都为他颁发过战斗勋章!对了,铁托是他的私交好友!”
“二战结束之后几年,作为军人和特工的克里斯托弗·李功成身退,可是作为演员的生涯才刚刚开始,007的作者弗莱明就是李的表亲,他们同在非绅士战争部并肩作战过,詹姆斯·邦德基本上是根据李、弗莱明和他们的战友的经历改编而来!”
“李绝不是那种徒有其表的演员特工,他还是一位西洋剑冠军……”
看到这里,艾琳眨了眨眼睛,又一次问旁边吃冰激凌的同伴,“安娜,你确定这是真的?这太不可思议了?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肯定是真的。”安娜又给了她一份《【创建和谐家园】》和《【创建和谐家园】》,“这些报纸上也有相关报道,没有验证的话,三大报业绝对不会刊登在娱乐版的头版头条上!”
看完三大报,艾琳干脆跑到冷饮店的报架旁,将所有报纸一起抱了过来,除了像《每日邮报》和《纽约邮报》这样的一些小报外,大多数报纸上面,都刊登了关于克里斯托弗·李的报道,还放在了娱乐版头版重要的位置上,这种新闻造假的可能极小,甚至《洛杉矶时报》上面还刊登了一份英国政府的回函复印件,三大报社不会制造这种随便就能被戳破的谎言。
“以前觉得肖恩·康纳利还不错,毕竟是第一代007。”
不得不说,这铺天盖地的报道加上克里斯托弗·李经过验证的传奇经历,不经意间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现在看到这些,才觉得康纳利的所谓特工经历根本不值一提,在李的真实经历面前,他就像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
“年轻时候的肖恩·康纳利粗鲁、冲动,我看过一些报道。”艾琳撇了撇嘴,“我看过最早的几部007电影,总感觉他愣头愣脑的像个傻瓜,不知道为什么,老了的这几年,忽然就变成了绅士。”
“管他呢!”年轻人,显示出了不在乎的那一面,“我们到时一起去看《勇闯夺命岛》,去看看那个前英国特工!”
“我觉得身材高大的李比康纳利更适合特工这一角色。”
舆论总是在变来变去,一个人昨天还是媒体力捧的对象,到了明天说不定就会被打落尘埃,在华纳兄弟的公关策划下,克里斯托弗·李的真实经历短短几天就传遍了整个北美,或许好莱坞演员中出过总统,未来还会出现其他大人物,但一名真真正正曾经服役数年的特工,那绝对罕见。
至于肖恩·康纳利,虽然仍旧被媒体拿来与克里斯托弗·李做比较,但没几个人再认为他比李更加适合约翰·梅森这个角色,哪怕新闻集团旗下的小报,宣称真实经历与演技是两码事,李的演技不如康纳利,却没有多少人买账。
毕竟,李也是有几十年表演经历的老戏骨,也有例如金枪客这样的知名角色,而众所周知,肖恩·康纳利从来不以演技见长,曾经真实的特工和虚构的特工,那个更具备说服力,公众即便会被舆论引导,却还是有些基础判断力的。
如果说肖恩·康纳利是退休特工这类角色的稀缺资源的话,那克里斯托弗·李就是好莱坞绝无仅有的资源。
不仅仅如此,借用了与肖恩·康纳利的这次比拼,哪怕是《勇闯夺命岛》还没有公映,克里斯托弗·李也暂时炒响了名声,甚至还接到数个剧组的试镜邀请,更是在一次试镜中,直接从肖恩·康纳利的手中抢来了《第一骑士》中的男主角,被华纳借助媒体又一番炒作宣传之后,甚至出现了肖恩·康纳利演技也不如克里斯托弗·李的声音。
这些都是宣传的手段,华纳暂时占据了上风,并且发挥打落水狗的精神,捅出了肖恩·康纳利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
第六十七章 形象尽毁
“哗啦……”
清脆的响声中,一把椅子落在了玻璃茶几上,茶几立即化成无数碎片,即使这样,房间的主人仍然怒火冲天,肖恩·康纳利又搬起另一张椅子,将正在报道关于他的丑闻的电视机屏幕砸成了一度碎屑。
另一边,他的妻子米舍利娜·罗奎布鲁尼早就躲进了豪宅的厨房中,以免家暴再次落在头上,外面的那个人看起来是个绅士,实际上与码头最粗鲁的搬运工也没有什么区别,自从媒体开始炒作克里斯托弗·李的经历后,他那暴躁的脾气进一步加剧,每次酗酒、【创建和谐家园】后,就会拿她作为打骂的出气筒……
或许上帝终于睁开了沉睡的眼睛,他打骂她的声音和【创建和谐家园】后的照片,不知道怎么就流传到了媒体的手中,从昨天开始,全美的媒体都在疯狂报道最优雅的老绅士最不文明的行为。
“我的形象!我的形象全被那群【创建和谐家园】毁了!”
客厅中,又响起了肖恩·康纳利的怒吼,他拉过报架上的报纸,随意浏览了一下……
¡¡¡¡¡°Ð¤¶÷¡¤¿µÄÉÀûÐï¾Æ³Éñ«£¬ÆµÆµ¶ÔÆÞ×ÓÊ©ÒÔ¼Ò±©£¡¡±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肖恩·康纳利,【创建和谐家园】、古柯碱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品……”
“吸毒后的肖恩·康纳利竟然殴打妻子!”
如果只是文字报道,康纳利也不至于发如此大的火,报纸上面不但刊登了图片,电视上甚至播放了一段他殴打妻子时的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