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陈德兴和文天祥换好官服才回到城门口,却看见那王子业居然也换了身衣服,是宋军制式的战袄,腰里面还挂着把宝剑,正气急败坏的冲着手下吆喝。
“快快快,快抄家伙,快整队……真是的,朝廷俸禄吃了那么多年,怎么事到临头就一点不利索呢?别他妈的推三阻四,点到名字的都得去,谁要敢不去,老子马上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军法无情!”
陈德兴愣了下,下意识的就捏住了剑柄,再四下一打量,自己带来的300人都好好的在一旁围观,有几个还憋着笑——主要是三衙兵整队出动的样子太滑稽。乱哄哄一团不说,所有的人包括王子业在内都没有披甲,【创建和谐家园】盾牌都没有,就拿把不是很长的长枪,这是要去找谁打架?打个架怎么还军法无情啊?
“殿前司的将令,调兵去城东【创建和谐家园】,那边有魔【创建和谐家园】聚众!真是倒霉,居然遇上这种事情……”王子业看见陈德兴和文天祥,也不折腾他手下一票大头兵了,上来就告诉两人一个大消息。
“什么?”
陈德兴愣了又愣——魔教什么的,听着好像是到了金大侠的武侠小说里了,自己没有穿越到武侠世界吧?
“是摩尼教!”文天祥的反应倒是比陈德兴快,他眉头一皱,“这等妖妄之徒怎么到了城东?”
“一直就有的!”王子业摆摆手,“方魔头就是浙江的,临安这里还一度被方魔头攻占过呢!方魔头死后,魔教余孽一直在活动,不过近百年来都算安稳,没有闹过大事,官府也就懒得拿他们。不想今日却又聚众,真不晓得想闹什么乱子!”
说完了话,他跺跺脚,又回去调度麾下的人马,勉勉强强凑了约有百人,才硬着头皮整队开走了。
……
“王节使,本相给你调了3000人,在东便门外集中。你且带了去捕拿魔教妖人,不得有误!”
贾似道这个时候,已经是袍褂俱全,端坐在都堂公案之后,给王坚下达命令。
此时的三衙管军只有两个在临安,便是提领殿前司公事韩震和提领侍卫马军司公事王坚,侍卫步军司的头头去了建康府——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只是名号不同,编制装备完全一样,都是没有骑兵的。三司管军中必有一人驻扎建康府,负责看守临安的北大门。
顺便一提,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名义上虽然都将这三万多大兵,好像是三个“集团军”,其实却是三个“司令部”,名义上归三衙节制的军队,实际上都是直属枢密院的。三衙管军根本管不了下面的人。只是临到出兵,才会由枢密院下令调集兴兵马——这一套全都是从北宋继承来的。王坚这个侍卫马军司的头头,平日里也就在衙门里面坐坐,最多就管一百几十个亲兵,都是他从四川带来的。
“相公,靠3000人怕不管用吧?临安的三衙军不下7万人,是不是可以多派一些?”
王坚接过将令,却没有离开,而是皱着眉头想多讨点人马。他在临安已经有些日子,对三衙军看得很低。3000人还比不上他原来在合州的300人。带着他们上战场,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
“知道,知道了……”贾似道苦笑着点点头,他当然也知道三衙军是什么样子,所以才想吞了陈德兴的霹雳水军。“你先带人去,把你的百十号亲兵都带去。若是不够用,吾再征调些三衙军给你用。”
王坚只得领命而去,心里却是不停摇头,征调三衙军哪儿那么容易?这些人就是帮顶着军将名头的老百姓而已。而且还不是四川、京湖、两淮那些闻着沙场气味长大的百姓!如果让这等三衙大兵去和合州城里的民兵对阵,没有3倍的兵力,肯定是要输得很难看的!
第249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二)
临安城东墙之外,一座位于贫民窟中心的明尊寺外,此刻已经聚集起了人山人海。都是周遭的贫苦民众,多来自江北或是京湖、四川,失家园亲人,流浪行都,衣食无着,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江南富庶那是不假,但是地方毕竟狭窄。蒙宋开战以来,四川、京湖、两淮的难民就如潮而来。25年间便使得江南五路拥挤不堪,如今大宋约有万万的国人,八成以上便是挤在江南西、江南东、浙江西、浙江东和福建等五个路。换算成后世的地区,大约就是苏南、皖南、江西、浙江、福建还有上海市。地方似乎不小,但是此时的生产力是不能和后世相比的,将近8000万人拥挤在如此狭小的区域中,人地矛盾突出,农产品供应自然紧张,物价也非常高昂。而工商业发展和南宋朝廷商税高昂(包括抽解税和和买),又进一步抬高了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的价格。
对于在临安有产有业,或有傍身之艺的临安子们而言,食品价格高昂并不成为太重的负担。而对外来的难民而言,这便是让他们处于破产和饿死的边缘——虽然临安官府会时常发些救济,但是对于日益庞大的难民、贫民群体而言,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苦难之中的人们,自然想要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慰藉。相比于宣扬因果报应的佛教,还有偏重修仙炼丹的道教,以光明战胜黑暗,明王降世拯救世人的明教,显然更容易在绝望的人群中发展信徒。因此在临安城外的这片贫民窟中,明教一直都拥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可以轻易召集起庞大的徒众。
但是徒众的数量庞大,并不等他们的战斗力便强大。原因无他,就是明教缺乏一批经验丰富或是接受过系统培养的军官。
几万人召集起来,哪怕不是上阵厮杀,而是集体散步,也是要编伍整束一番。不然走不出几里就要散了,还干个屁的大事!
在这一点上,临安的三衙军就比明【创建和谐家园】强多了。他们好歹有军队的架子,有军法、军纪约束一下,逢到什么庆典还要拉出来给官家看看,虽然不怎么训练,但还知道怎么排队,怎么行军。
可是明【创建和谐家园】众却是不成,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墨顶天、墨影娘,还有墨顶天的儿子墨明法,还有临安明教的其他几个从昨天午夜一直忙到现在,才粗粗理出一个头绪出来。
“爹爹,俺们在行都门外聚众数万,想必是瞒不住官家眼线的。三衙大兵约莫已经在汇集了,不如快些去打下一座城门吧,趁着三衙大兵没有聚起来,来个先发制人,便是打不下临安城也能捞一把……”
一身白色僧袍的墨明法的瞧着也颇庄严,只是有些沉不住气,看看下面的徒众如此,有些心急如焚了。
“打不下的!”墨影娘压低声音,“等着吧,明王降世,吾等便去跟从,不怕打不出一个光明世界。”
“若是没有明王降世呢?”墨明法摇摇头,低声问道。
“会有的,一定会有的……”墨影娘面庞上又多了几分神圣,说话的声音也有些空灵,“明父既然降下法谕,便会有明王降世领导吾等,吾等只管耐心等待。”
“等待?”墨明法瞪大眼睛,瞅着自己这个装神弄鬼上瘾的妹子,明父法谕,明王降世什么的,都是用来骗人的,自己怎能相信?
他又瞧瞧自己的和尚老爹,老和尚眯着眼睛,口中振振有词,正在念经,看来也把希望寄托在那个不知道是去风波亭,还是去陈桥驿的明王身上了!
……
刘孝元暂住的客栈,就在临安城内的朝天门外。
朝天门不是临安城的18门之一,而是临安禁中的大门。朝天门内便是临安皇城,包括三省六部等衙署和临安皇宫都在朝天门以南。真金王子居住的礼部礼宾院也在朝天门内。而将要举行赐宴的北内德寿宫,却是在朝天门外的——北内是秦桧故居,当然不可能建筑在禁中之内。
因此,礼部礼宾院虽然紧挨着德寿宫,但是要往来于两地之间,却必须走朝天门,然后在御街上走上一大段,再拐到德寿宫东面的吉祥巷才能打德寿宫的东门进去。至于面朝御街的德寿宫正门,那是官家和圣人进出的,真金王子可不能走。所以,行刺真金等人的地点,就安排在了吉祥巷和御街的交汇处。除了“一马车”的炸弹,还有二十名弩手,全部配备了刻有霹雳水军所部番号的神臂弩,在爆炸发生后,会趁乱向蒙古使团射箭。
先有天雷,后有神臂,虽然是明【创建和谐家园】众下手,但是皆有证据指向陈德兴!这些证据固然都漏洞百出,可是陈德兴想要把自己摘干净却是不可能的。
即便走大宋的“法律程序”,陈德兴也必须辞去差遣,闭门待参,接受御史台、大理寺和临安府的三堂会审。只要到了这一步,陈德兴就算失去了主要的兵权,固然在霹雳水军中的影响力还在,但是想如臂使指一样的控制军队是不可能了。而他的那点残余影响,非但不会助他脱困,反而就是南朝官家必须致其于死地的理由!
只有杀了陈德兴,霹雳水军才会成为如三衙军一样的,只属于官家一人的军队!
“刘秀才,俺们的兄弟已经准备妥当了,只消您一声令下就能动手,那狗【创建和谐家园】真金的性命妥妥就能留在朝天门外头啦!”
一个短小精悍的汉子风风火火闯进了刘孝元租下的上房里头,喳喳呼呼的就嚷起来,也不怕隔墙有耳!
刘孝元当下就有些鄙视明教,连个像样的人物都派不出来,怪不得总也成不了气候。
这明教的小头目名叫胡伟,他手里还捏着个白面馍馍,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在刘孝元的对面,一边吃一边提出建议:“刘秀才,依俺看,不必等到下午,现在就能动手,等狗【创建和谐家园】真金从朝阳门里出来就开杀!早点完事早点闪人,免得被皇城司的狗子发觉了。”
刘孝元手里捧着碗点茶,轻轻抿一口,风轻云淡地说:“照例,真金会先去皇宫见驾,再和官家一块儿去往北内,那是从北内正门而入,周遭会有三衙军【创建和谐家园】,闲杂人等是不可能靠近的。官家和真金身边还会有上千殿前诸班直随扈,那可都是能开两石硬弓的武士,你的人能近他们的身?”
¡¡¡¡¡°Õ¦»¹ÓÐÕâµÈÃŵÀ£¿°¦£¬¾ÍÈù·÷²×ÓÕæ½ð¶à»îЩʱºò°É¡£¡±Ã÷½ÌСͷĿºúΰҡҡͷ£¬à½àìÁËÒ»¾ä£¬¾Í²»ÔÙ˵»°£¬Ö»ÊǼÌÐø¿ÐËûµÄ°×ÃæâÉâÉ¡£
……
此时此刻,狗【创建和谐家园】真金,正在皇宫甃池水边,陪着官家赵昀说话。只见他一袭青布儒衫,头戴垂脚幞头,摇着倭扇,张开闭口都是君子之语,直听得理宗皇帝频频点头。不过皇帝身边,做小宦官打扮的某萝莉,却撅着小嘴儿,一个劲儿朝真金大才子翻白眼儿。
现场除了官家、公主、真金,还有六个御带(都是真正的高手)和宫女儿之外,还有三个穿着宋朝样式官服的北儒,分别是郝经、窦默和赵复。除了赵复佝偻着腰背,面无表情之外。另外两位大儒,都是一副刚严方正,凛然不可冒犯的名臣模样。看得赵官家也心中感慨——不想此等大儒竟然为忽必烈所用,看来蒙古已经在中原站稳脚跟,得了士大夫人心了。
“陛下,我父汗和阿里不哥不同,最是倾慕汉家文化,自掌汉地事务以来,便重用儒生,推行汉法,希望能同大宋和睦共处。我父汗其实已经是中国之人,中原之君了。”
真金说的振振有词,赵官家听的微笑不语。忽必烈要汉化,要做中原之君,对大宋而言并不是坏事!远有北朝,近有金国,都是胡虏行汉法,欲为中国之君。但是结果怎么样也是明摆着的。胡虏学了中国的礼法文章,便会失去野蛮,而没有了野蛮,胡虏的武力便会急速下降,最后落得和南朝【创建和谐家园】差不多,也就够不成多大威胁了。
而蒙古国之所以能长久保持武力,不断南侵,最大的原因,还是历代蒙古大汗都居于草原,也不让蒙古人太多接触汉家的文章礼仪,所以野性未失,武力自然就能长久保持了。
这位真金王子,干脆就是个儒生,如果他将来能继承汗位,蒙古多半就会完全汉化,变成第二个金国了。
这时内侍省都知卢允升快步走来,到了理宗身旁低声说道:“陛下,殿前诸班直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移驾。”
理宗皇帝嗯了一声,低声问:“城东的情况如何?”
他问的自然是城东魔教聚集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贾似道不可能隐瞒。
“侍卫马军司的王节使已经带人去了。”卢允升道。
理宗笑了笑:“有王坚出马,朕便放心了,传朕旨意,摆驾德寿宫!”
第250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三)
临安城,东便门外。
呼喝声中,一众衣甲不齐,兵器不全的三衙军士卒正在整队点数。
王坚看着他们,脸色已经铁青的快要变成黑色了。这里哪有3000之数?顶天就是1500!而且其中能用的是一个也无!因为这些三衙大兵就没有一个披甲的,也没有人带着【创建和谐家园】。不披甲,不带【创建和谐家园】,就扛着一把短枪来干什么?若是贼人有几个神箭手,这1500人就得被射垮了。
一个个来自临安各行各业的【创建和谐家园】军人已经整完了队,他们有的人跃跃欲试,有的人惴惴难安,不过更多的却是一脸着急上火的表情。大家伙儿都是“客串”当兵的,谁家里面都有一摊子事情呢!
怎么就摊上东城闹乱子了呢?这魔教的乱子当然是不会成功的,多半是大兵一到就一哄而散!可是之后的【创建和谐家园】、搜捕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完的,这得耽误多少事儿啊?
现在的会子又毛,临安的物价又贵,可没有谁能靠几个饷钱养家的!想到这些,就有人想要悄悄溜走,可是看见王坚身边百十个顶盔贯甲,杀气腾腾的汉子,就没有谁能挪动步子了。开溜的念头,被硬生生压了下去……就是要溜,也等天黑了再说吧!
“爹爹,队伍已经理好了,来了1553人,分属18个部90个队,现在临时编成了5个队,都是长枪队,没有【创建和谐家园】刀盾。”
王炎满头大汗的跑来报告了,这位王衙内的差遣是武学博士,不过还没有上任——武学转归枢密院管辖的事情遇到点阻力,原来武学中的武学生没有一个乐意的。武学归国子监管,那武学生就是士子,地位等同于太学生。若是武学归枢密院管,而且还要招收武官入读,那武学生就是武人(真是有够奇葩,宋朝的武学生居然是文人),那多丢份啊!
所以这段时间武学生们一直再闹事,比武学生档次高点儿的太学生也跟着一起起哄,一会上书反对武学出武人,一会又上书反对武学生入太学——太学生和武学生都有机会做官的,不过机会毕竟有限,而且武学生原来都是去做武官(不会去带兵,而是会找机会转文),不占太学生做文官的资格。若是武学生入了太学成了太学生,原来的太学生做官的机会不就要少些了么?
因此武学改革的事情就拖了下来,而王炎也没本事去给一票武学文人上课,就跟着他老爹混日子了。
“爹爹,要不要出发?”王炎看到老头子一言不发,有些担心地问。
“出发?去做死吗?”王坚没好气的白了儿子一眼,“你赶紧带人去东便门内的营房借些盔甲、【创建和谐家园】……还不快去!”
“爹爹,这里不是合州了……”王炎根本不挪步,只是苦着脸道,“三衙兵各军都是枢密院直管,没有枢密院签发的将令,三衙管军一个兵也调不出,一件甲器也取不出的!”
“这这这……这都有人要造反了!”王坚吹胡子瞪眼道,“快去,快去,拿某家的将令去!”
王炎跺跺脚,只能应了个诺,转头就点了几个亲兵去借盔甲器械。不过盔甲器械是肯定借不到的——这里是天子脚下的临安,不是处于前敌的合州,各种规矩死的很!别说是有人聚众,便是城内火起,没有枢密院的命令,三衙军也不能出来救火,除非大火烧到军营(这可是真事儿)。
而王坚命令王炎去借支盔甲器械的命令,的确是个不小的错误。他老人家和蒙古人打了一辈子,见识到的兵将,无论是蒙古人、宋军还是四川、京湖的民兵,都比这些三衙大兵精锐了不知道多少!所以他实在不能相信,世上还有比临安的三衙军更废物的废物点心存在。
实际上,正在聚众的临安明教就是比三衙大兵更废的废柴。是无组织、无训练、无武装的三无造反派,乌合中的乌合!如果王坚能带着他的1600个乌合之众杀气腾腾冲过去,那些明【创建和谐家园】多半就星散了。
可惜老将军这辈子都在大宋头一等的强兵里面和全世界头一等的强敌苦战,实在不能理解乌合之众的境界!
……
王坚不理解乌合之众。同样的,理宗皇帝也不能理解一个大汉族主义军阀的境界。
北内德寿宫,小西湖上的石船之内,几盏点茶已经被内侍宫女们端了上来。馥郁芬芳的香气,就在这艘雕栏玉砌的石头船里飘浮。
理宗皇帝穿了一身月白色的儒服,没有戴幞头,悠然自得的坐在上座。还一叠声的催促真金王子和郝经两人宽章升冠。老皇帝一副随和的样子,真金和郝经哪里会驳他面子,也都扮上了书生,只是坐在那里和理宗皇帝寒暄谈笑。陈德兴、文天祥、江万里,还有蒙古一方的窦默和赵复却只能袍褂俱全的正襟危坐。
原来今天的酒宴,名义上是招待真金王子的!陈德兴只是陪客的身份——实际上这也不算轻视他,他毕竟只是个臣子,官衔也不算太高。
升国公主赵琳儿也在石舫之内,还是内侍打扮,还能那么【创建和谐家园】嫩的,也不看什么真金王子,只是定定望着陈德兴。一对水汪汪大眼睛里雾蒙蒙的,好像噙着泪水。
她已经知道爹爹铁了心要将她嫁给真金王子了!今天的酒宴就是让真金王子展现一身本领,好弥补他长相上面的缺陷。可是萝莉的想法和老头子是不一样的,一个大饼脸三角眼蒙古人,怎么能和相貌堂堂的陈德兴相比?
况且,真金王子再怎么文武双全,也改变不了他伯父蒙哥大汗被陈德兴弄死在川江南沱场的事实!
陈德兴也不理睬正在讨论什么诗词的官家和真金,反正他也不会作诗,虽然记忆中有几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是也不好意思拿出来献丑。只是和赵琳儿眉目传情——他这次冒险带着3000人入行在,说是要破坏蒙宋和议,实际上至少一半的原因是为了赵琳儿。
这么可爱的萝莉,怎么能嫁给真金这个小【创建和谐家园】?要嫁也只能嫁给陈德兴这样有理想有抱负有军队有野心的大汉族主义军阀啊!
理宗皇帝和真金王子高谈阔论的时候,一直在偷眼打量着陈德兴和赵琳儿,见两人眉来眼去,就嗯咳一声,入了正题:“如今南北和睦,天下太平在即,王子又不远千里,自北地而来。朕心甚悦,设宴于湖上石舟,然有宴无诗,难显吾江南风雅,诸位不如即兴赋诗,以迎佳客如何?”
理宗皇帝的提议一出,所有人自然都得应景的表示赞成,就连不会作诗的陈德兴也不例外。看似一团春风般的和气当中,理宗皇帝捻着胡子微笑:“至于题目,就由朕来出吧。真金王子自北国而来,不如就以北地风物为题如何?”
真金王子站起身:“陛下,不如就由本王子先来吧。”
理宗皇帝微笑用手虚按按,示意他坐下:“如此甚好,王子的才名,朕在江南就有所耳闻,今日正好眼见。”
真金王子端坐下来,装模作样的稍一酝酿,张口就道:“本王子自幼长于燕地,便以一诗展现本王子在燕地府邸的风物吧。”他摇头晃脑吟道:“小山曲槛映回廊,别有一天深处藏。人物风流还似晋,衣冠儒雅尚如唐。
四围红锦春风软,满地绿阴清昼长。坐久杳然忘世味,碧云高兴欲飞扬。”
理宗皇帝一拍手:“好!好一个人物风流还似晋,衣冠儒雅尚如唐……燕地不属中国几四百年,不想还存有晋唐之遗风。”
陈德兴不大懂诗词,只是觉得真金王子的诗押韵上口,而懂行的文天祥、江万里却脸色微变。这样的诗,他们恐怕都很难做出来!没有想到一个蒙古王子竟有如此诗才!
而且,这样的佳句很快就会传遍临安的大街小巷,到时候人人都知道燕地尚有晋之风流,唐之儒雅,绝不是什么被蛮夷蹂躏的地狱了……
“陛下此言差矣!”郝经这时突然站了起来,冷眼撇了一下陈德兴,然后向理宗躬身一礼:“燕云之地,何时不属中国?”
理宗一愣,不知该说什么。郝经却自顾自往下说道:“夷狄入中国者中国之,中国入夷狄者夷狄之。契丹、女真虽起于塞外漠北,但无不仰慕中国文化,契丹入燕云,女真入中原皆是入中国。四百年来,燕地无时不是中国之地。如今我大蒙古更是以德居中原,中原士民无不拥戴。和议之后,北蒙南宋,皆是中国,无论蒙古、色目、【创建和谐家园】,皆是中国之人。”
理宗皇帝笑着点头,半转身子,冲着陈德兴道:“郝先生所言才是正理,南北本是一家,当和睦相处,永结盟好。陈卿,真金王子的诗已经做好了,你虽是武将,但也出自书香门第,不如也赋诗一首,以迎王子南来吧。”
第251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