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奸雄天下》-第9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怎不至于?”梁崇儒也在都房之中,当下就插话道,“若有公主许嫁,一切都好说话。可是官家明明是倾向招真金王子为婿的,三日前吾等都见识过这蒙古王子了,谈吐不俗,儒雅有礼,诗赋更是工整,不知比陈庆之这个武夫强多少。”

        廖莹中和陈淮清交厚,此时自然要帮老朋友的儿子说话:“陈庆之毕竟是功臣,而且容貌壮美,早就得了公主倾心,岂是真金可比的?”

        梁崇儒嗤的一笑:“除了容貌武力,陈庆之哪点儿比的上真金?明日官家就要在北内赐宴,真金和陈庆之都须前往。公主许嫁与谁,多半就要明朗。到时候就怕陈庆之一时冲动……”

        说这话的时候,梁崇儒很有些幸灾乐祸。真金南下可以说是他首倡的,不想竟然成事了!

        他咬咬牙,看着贾似道:“相公,依属下看,最好是等陈德兴出了北内就拿人,同时派兵突袭霹雳水军驻地,把那3000人一个不留都解决了!”

        廖莹中怒道:“梁易夫,你胡说什么呢!陈庆之就算娶不到公主也是右武大夫,没个罪名,你说拿下就能拿下的?还有霹雳水军的3000人是御前军,怎能无端发兵攻打?这要是传到四川、京湖,各路节帅还不被吓反了!”

        “怎么没有罪名?台臣早就弹劾陈庆之贪鄙【创建和谐家园】,以水军官船走私,还有暗通益都之嫌!”

        宋朝虽然文贵武贱,但也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捉拿一个领了遥郡的高级武官——就是官家也不能这样胡来,若是没有罪名就下旨拿人,宰相是有义务封驳圣旨的,否则便是宰相失职。

        而根据宋朝的制度,要动陈德兴这个级别的官员,需要御史弹章,然后由官家下旨抓进台狱(也有不抓直接窜贬的,不过这样就要给受罚的官员留个官身了),由御史台负责审问,最后再由官下圣谕定罪。除非是军情紧急,否则严惩官员就得走这么一个程序。

        贾似道在那里皱眉半晌,最后还是摇摇头道:“台臣弹劾的罪名太重,一个跋扈也就够了,他到底是功臣,提举宫观总是要给的,而且官家也不想撕破脸。还在宗室里面寻了个女子,准备以公主的名义下嫁。也算保全功臣了……若他还不识相,那可就要穷治其罪了。”

        廖莹中一怔,一下站起,焦急地道:“相公,不至于如此吧?”

        贾似道难得在脸上显出犹豫的表情,轻轻叹气:“群玉,现在不是某要对付陈德兴,是他自己运气不好,又不知道知难而退。一边把着兵权不放,一边又对公主不死心。若是知道进退,现在就应该自解兵权了。”

      第242章 谁是明王

        鞭炮齐鸣,鼓乐大作,陈德兴的3000大兵终于抵达了萧山渡口码头。几个文武重臣对望一眼,都整整袍褂,肃容上前。在他们身后,还有一票地位稍低些的文武。陈德兴的父亲陈淮清,好友文天祥,哥哥陈德芳,还有王坚的儿子王炎,道士官儿任道兴还有几个在《光复》报上时常发表文章的士子,包括岭南名士刘孝元在内,都赫然在列。只是这些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用强颜欢笑来形容倒是颇为恰当的。

        在临安做官的都是耳聪目明之士,当然知道官家想把闺女嫁给谁!看看陈德兴绯袍骏马,头上飘着都统将旗,好不得意的样子,心下都突如其来的一声叹息。

        这个陈德兴,的确是大宋柱石,如果能婚配公主,再以驸马之尊执掌三衙,大宋天下至少能有四十年安泰,真是可惜了……

        官道两侧现在已经是人山人海——不知道是从哪儿汇聚来的看热闹的人?大家看到了英武不凡的陈德兴,突然就不约而同的发出了一阵喝彩声音。

        “陈右武威震川蜀!”

        “陈右武是我大宋柱石!”

      ¡¡¡¡¡°³ÂÓÒÎ䣬ÔÙ°ï°³ÃǺúýÌѵ÷²×Ó£¡¡±

        陈德兴满脸堆笑,骑在马上就朝周围欢呼的群众拱了下手,然后大声地开口:“浙江的父老乡亲,俺陈德兴没有辜负大家伙省吃俭用才交起来的税赋,俺们汉家的半壁江山,已经保住了!”

        “陈右武威武!”

        “霹雳水军威武!”

        周遭的民众再一次发出热烈的欢呼,现场的气氛显得有些异样——至少在马【创建和谐家园】、江万里和王坚三人看来就是有点儿不寻常!临安的民众怎么能如此拥护一个拥兵的武臣呢?昔日的岳武穆好像都没有这样得民心吧?

        这临安的民心,难道不应该是属于官家独有的吗?

        “陈右武,您什么时候能带着俺们打回北地去?”

        “对啊,北地是俺们【创建和谐家园】的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夺回来啊!”

        “打回北地,收复中原!”

        这时又有人喊出了收复中原的口号,一部分围观的民众显然有些意外,不过更多的人却是大声的附和,口号声顿时喊得震天动地,气氛一下子就高涨到了极点。

        陈德兴显然也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场面,不过他也没有多想,只当是《光复》小报的宣传有了一些效果。

        他微笑着频频向民众点头招手,气色和神态出奇的和蔼。也不去忙着和前来迎接的几个大官招呼,而是满脸笑容的举起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兄弟虽是淮人,但却自幼长于临安,诸位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临安城对陈某的养育爱护,陈某人此生何敢或忘?陈某这一路走来,孜孜以求的就是给临安父老,给江东父老,给全天下的【创建和谐家园】一个太平。而临安的太平、江东的太平、全天下的太平,其实都是一回事儿!

        没有江东的太平,临安如何能够太平?没有两淮、京湖、四川的太平,江东这点地方又如何太平?若是兄弟去年在涪州战殁了,【创建和谐家园】大汗夺了四川、京湖,下一个要攻取的不就是江南的花花世界吗?而要让四川、京湖、两淮太平……就必须夺回中原,把【创建和谐家园】统统赶回草原上去。这样我们【创建和谐家园】才会有太平,我们的江南才会有太平,这临安城才会有太平!”

        底下的人们听到这番直白到没有任何掩饰的表白,同时怔了一下。在蒙宋议和大局将成的时候,公开叫嚷收复中原可真是在作死了!要是有个公主傍身还好——官家就一个闺女,怎么都不能让闺女守寡吧?可眼看着公主殿下就要归真金王子了,陈右武还这么不知死活,难道真的不怕去风波亭走一遭?

        在场的陈淮清、陈德芳父子听到这番表态,都觉得眼前一阵金星直冒!仿佛已经看到陈氏一门被陈德兴拖累,要被窜贬琼州了……

        马【创建和谐家园】和江万里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流露出了惋惜的神色。皇城司和御史台的耳目一定就在萧山渡码头这里,今晚上官家就能得到皇城司的密报,明儿一大早御史台的弹章就会递上去!

        虽然不会立即下御史台狱,但是等到献捷大典结束,差不多就该要穷治其罪了!

        如果这位陈右武真的一点都不知道收敛,还要继续多嘴,甚至上书反对议和,那么也不排除在献捷大典结束前就下御史台狱。

        王坚、王炎父子的脸色也同时大变,两人虽然都认可陈德兴的言论,但是这样公开和官家唱反调,这到底想干什么?两人的目光不由就往陈德兴身后排成四列纵队,肃立不动的3000精锐望去……

        文天祥却一脸肃容,频频的点头,似乎颇为赞成陈德兴的言论。

        对于蒙宋和议,他是持反对意见的。明明是战胜一方,又是给岁币,又是嫁公主,官家还要认一个比他小十岁的忽必烈当哥哥,真是让人气闷到了极点。好不容易鼓动起来的民气,这段时间也一泄再泄。除了一些太学生和年轻士子还聚集在文天祥周围呼吁抗蒙,临安城内几乎就没有什么抗蒙的言论了。没想到今天陈德兴一到,就有那么多民众聚集起来欢迎,抗蒙的民气也有再次鼓起来的迹象。

        如果能趁热打铁,联合一批士子和太学生上书官家,这大局未必就不能挽回!

        陈德兴这时候已经演讲完毕,翻身下马,满脸堆笑的走向迎接自己的官儿们。江万里算是和他有点交情,多迎了一步,笑着说道:“右武一路辛苦!前此川江鏖战,正是保住了大宋江山,右武年轻有为,前途不可【创建和谐家园】!”

        陈德兴也拱手笑道:“下官那点微薄之功如何能同学士的运筹帷幄相比?若无学士在江陵、重庆运筹,哪里能有川江大捷?陈某一介武夫,只是听命行事而已。”

        在场几个文武官员都在心里一叹,合着你知道这个道理啊!可你怎么就不照办呢?若是真的听命行事,官家又怎会亏待功臣?

        只是如今,说什么恐怕都已经晚了,现在就等献捷大典之后官家的心情如何了?

        正在众人感慨万分的时候,就听见一阵扰动,又有一艘彩旗飘扬的官船靠了上来,就看见穿着宫内宦官服色的中年站在船头,高声喊道:“传官家口谕,传右武大夫陈德兴明日正午北内赐宴,不得延误!”

        ……

        “好一个一心复北的陈右武!”

        萧山渡码头左近,一间酒楼之上,挨着官道的一个包间里头,正有几个人物站在窗口观看。不是什么风流才子,一个个都举止粗俗,穿得也都是粗麻劣布,除了一个白衣白裙的女子。这女子正是临安明教的光明使者墨影娘。

        “墨明使,这陈右武似是有些飘飘然了,定以为这临安百姓都是和他一心的,他哪里知道,下面的百姓又一半是俺们明教的徒众!”

        一个五大三粗,面孔上胡子拉碴的汉子有些得意的言道:“那昏君本就猜忌功臣,若听到临安有恁般多的百姓都拥戴陈右武,只怕要睡不着觉了吧?”

        这间酒楼便是绍兴明教(此时萧山县属于绍兴府)的一个据点,说话的汉子姓王,名自生,是绍兴明教的头目,自称“光明圣使”,在绍兴的苦力农人中有不少徒众,现在聚集在萧山渡码头周遭的民人,有一半是他发动过来的。

        “可再让军中的徒众放些谣言出去,就说陈右武将为天子!”墨影娘淡淡言道,“300年前,赵家之祖不就是这样篡了大权的吗?那时的赵匡胤未必有20000精兵可用吧?”

        植根于底层的明教在军中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特别是在驻临安、绍兴、庆元、建康等府的三衙军的下层很有些信徒。

        这三衙军士卒说穿了就是江南几座大城里的底层市民,平日也难得练兵,都有自家的生计,和社会的接触真是相当之精密——自然是和底层劳动人民接触了!有人加入明教也就不足奇了。

        王自生怔了一下,有些犹豫地反问:“墨明使,我们该不是真要捧那姓陈的当明王吧?”

        明教想来有“明王降世”的教义,徒众梦想明尊会派个明王下凡来带领他们造反。所以明教的起义领袖也往往会打出明王的旗号。

        墨影娘一笑,露出庄严圣洁的表情:“明王就是明王,岂是我等明使能捧出来的?若陈右武真是明王,自会遵奉明尊法旨,带领我等逐黑暗妖魔,建光明天国。”

        王自生摇摇头,似乎对墨影娘的这套说法颇不以为然——混明教的当然什么样人都有。王自生更多像个帮会头子,教中兄弟都是他的门徒,在绍兴府横行霸道,包赌包娼,日子好过的很,但是对宗教却不大虔诚。而墨影娘却很有些宗教狂的意思,满脑子都是明王救世人的那一套……

        对于王自生的反应,墨影娘只是淡淡一笑,念念有词道:“唯大明一尊,能叹圣德,非是我等肉舌劣智,称赞如来功德智慧,千万分中能知少分……”

      第243章 天罗地网

      ¡¡¡¡ÁÙ°²³Ç¶«±±£¬ÁÙäîÕ¯¡£

        这是一座紧邻着大运河东岸的军营,是宋军最标准的营寨布局,最外围是一道十步宽的壕沟,接着是一片十步宽的缓冲区,在战时可以用来布置鹿砦、拒马,然后是坚实的寨墙。

        此处距离临安城北门余杭门大约15里,是临安周遭十二个军堡军寨之一。既是三衙大兵驻扎之地,同时也是拱卫临安的支城支寨。因为地处交通要道,所以周遭是非常热闹的。运河边上成片的都是米粮码头,粮库成排,粮船成行。码头外面则都是密密麻麻的低矮平房,几条小巷子就以运河码头为起点发散开来,一直延伸到军营西缘,组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城镇。这个镇子叫临漕镇,在临漕小镇的最外围,还有一道新起的土墙,周长有七八里,是四川之战告急时修筑的。

        临漕寨内,中央建有高大的望楼,四角各立角楼,寨内房舍井然,校场平整,足可以驻扎5000大军。这里是殿前司所属一军的驻地,照理应该是有大兵常驻的,但是当陈德兴的3000精锐开进来时,却空空如也。而且所有的房舍里面都积满了灰尘,推开寨门的时候,巨大的木门还发出一阵“吱呀呀”的鸣响,看来也不是经常有人来推动的。

        不过身为临安子的陈德兴却知道,临漕寨内驻军并没有被调离,他们就住在临漕镇上——临漕镇的大部分居民,都是早年临漕寨驻军的后代。百年之前是大部分的军卒都住在军寨里面,少量的军官带着家眷在军寨外面建房居住。渐渐的大部分军将士卒们都在军寨外面盖了房子,安家落户。

        为了开些财路养家,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临漕寨的军人们就在运河边上建起码头、仓库,做起了米粮生意。而且越做越大,到了当下,自江南两路和两淮运来的米粮,大多都贩卖给临漕镇上有三衙军背景的粮商,再由他们倒给临安城内的米粮商人零售。

        所以住在镇上有背景有官身的三衙军军官,基本上都成了粮商。普通士卒或是连兵都当不上的军卒家庭出身的丁壮则成了粮行的伙计……当然了,这个临漕寨内的甲胄、兵器库房里面,几日前还是满满当当的,什么步人甲、射士甲、乌锤甲、柳叶甲、山文甲还有专门用来装样子的薄甲,都应有尽有,【创建和谐家园】盾牌长短刀矛什么的也一应俱全。

        只要官家一声令下,镇上的粮行老板、粮行伙计们,还有扛大包的力巴们就能马上打扮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开出来给官家过个眼瘾,混点赏钱。至于上了战场会怎么样……枢密院和三衙管军们还没有糊涂到这种地步!

        即便是要调三衙军上阵,也不会成建制调动,而是“抽调”诸军精锐,其实就是在三衙军军将和子弟里面募集些能打敢死的去上阵。三衙军中当然是有好汉子的,官家的亲卫殿前诸班直大多都是三衙军子弟充任——殿前诸班直的待遇优厚,但是考核非常严格,考试虽然理论上向全体宋军士兵开放,但是外镇勇士根本不可能千里迢迢的来“赶考”,因而诸班直勇士九成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三衙军子弟。

        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忠诚度却是很有保障的……就如这临漕镇上的三衙军军将家属们一样,都是大宋官家的忠顺臣民。

        ……

        3000霹雳水军精兵已经进驻,他们在萧山渡过钱塘江后,没有入临安城,而是绕城而过,直到黄昏才进驻临漕寨。一路上都是列队严整而进,除了吃干粮的一小会儿,没有任何休息。入寨之后也没有马上解散,而是认认真真的在打扫营房,布置防御,丝毫没有马虎。

        陈德兴穿着锦袍,就站在自己的临时都统司廊前,看着他的军将在忙碌。和他一起过来的陈淮清、陈德芳、文天祥和王炎,全都不发一语的看着眼前一切,满营训练有素的士兵,让他们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惋惜。

        一个霹雳水军军官大步的走到了陈德兴面前,一个抬手军礼:“右武,全军五部十六队,已经全部进驻完毕,今晚的岗哨、巡哨也已经安排妥当。另外,临漕寨的寨主,殿前司郑统领在镇上的丰乐楼摆酒,想请右武赏光。”

        陈德兴脸上神色不动,只是轻轻地道:“全军禁止外出,谢绝一切访客,除非有我的命令!另外,今晚加个肉菜,犒赏一下。”

        那军官行了个军礼就转身离开,陈德兴吐了口气,扭头看着脸色不予的老爹,微微一笑:“大人,终于安顿好了……今天时候不早,看来是赶不回临安城了,大人就在临漕镇上将就一晚上吧。还有个郑统领请客,不如就去叨扰一番吧。”

        陈淮清重重吐口气,看看左右,沉默一会儿才道:“今晚上我就住在营里,正好和你说说话!”

        虽然贾似道还没有把话说死,但是陈淮清是何等玲珑的人物,怎么会不知道公主下嫁的事情已经泡汤!凭着陈德兴今天在萧山渡码头上的一番言论,恐怕连假公主都捞不到,等献捷仪式结束就该治罪了!

        看到父亲心事重重,陈德兴道:“孩儿愿聆听教诲。”

        陈淮清压住火气,“你若真的听吾教诲,明日就自请提祠……”

        提祠就是提举宫观——官位荣衔不变,差遣换成提举某某宫观,当然也不是真的要去管寺庙道观,而是个隐退的名义。

        “要提祠也不急一日吧?明日的赐宴总是要去的,听说蒙古真金王子也去,儿子很想见识一下此人!”

        陈淮清脸上阴晴不定,想要说什么,却不知如何开口,最后只是一叹:“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为臣子的当知进退……”

        文天祥看到父子间有些尴尬,忙笑着圆场:“庆之,龙图(陈淮清),时候不早了,不如早点去丰乐楼吧,这临漕镇上的丰乐楼可是涌金门外那个丰乐楼的分号,虽然不如湖边(西湖边)的丰乐楼豪奢,但也是第一等的去处啊。”

        陈德兴也笑着说:“大人,今日且去痛饮,明日之事自然有解,何须担忧?”

        陈淮清长叹一声,跺跺脚:“若是有解,便是天助我安丰陈家了!”

        ……

        “相公,官家让某家问您,这陈德兴今日在萧山渡妄言,该治什么罪?”

        临安城内,贾似道的宅邸里面,此时此刻正有一场深谈。董宋臣正代表理宗皇帝在问话。

        白天陈德兴在萧山渡码头的演说和百姓对其的拥护,全都被皇城司的探子一五一十报告上去了。

        “该治什么罪,自有有司负责,臣是宰相,不能过问御史台的事情。”

        贾似道淡淡的回答,一个皮球把难题踢给了御史台。此时这位权奸还没有完全把握朝局,御史台不在他的控制之下,朝中还有吴潜、马【创建和谐家园】这样直臣。

        董宋臣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又问:“陛下还问,若是霹雳水军做反,枢密院可有对应之策?”

        贾似道回答:“赵少师(赵葵)已经宣抚两淮,有少师的威名在,霹雳水军如何敢做反?”

        皮球又踢给了赵葵,赵葵是两淮将门实际上的创始人,虽然他本人并没有经营家族武力,但是两淮将门无人不卖他的面子。在贾似道入朝后不久,赵葵就调任两淮,任两淮宣抚大使,判扬州。有他这样的大人物在,想必能压住霹雳水军中陈德兴的心腹了。

        “那庆元府的4000人呢?”

        “已经移文沿海制置司严加防范了。”贾似道如实回答,“不过沿海制置司水军只有3000人,有所不足,若是能动用驻庆元府的三衙军就可万无一失了。”

        “那临安城的3000人呢?”

        “已经让殿前司暗中准备了……这3000人的驻地远离临安城,周遭有5000殿前军。另外,还有10000殿前军和5000侍卫步军随时可以应援。”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22: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