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陈德兴笑着摇头,道:“锦衣堂只是初兴草创,兄弟只有你一个,人手还要你自己想办法去招募,你先回去和任我行商量一个章程,重点是招募人手和训练细作。拿来我看过以后,再定公使钱多少吧。”
万事总是开头难,搞特务工作也是如此。后世【创建和谐家园】的地下工作是牛逼,但那也是多年积累的结果,而且还是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早期的情报工作者中,有很多在苏联接受过训练。
而陈德兴身边,也有那么两个可以请教的资深女特务。
和刘道士说完了话,陈德兴没有再忙军务,而是换了身儒服,没有带随从,一个人离了军营,去了相距不远的瓜洲城。也没有进城,而是去了瓜洲码头边上的丽春阁。
这些日子,陈德兴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次,所以熟门熟路,进去以后,直接穿房过室,最后走进了一间布置奢华的精舍。
精舍里面,摆着张做工精美的妆台,妆台上放着三层莲花状的妆盒、几只储放珠宝的紫匣,还随意的放着几件珠玉首饰,一面一人多高的铜镜就矗立在妆台旁边。此刻正倒映着一个曲线婀娜的美人儿。陈德兴只是看了眼,脸色就有些发烫了。原来这美人儿身上只披了一件柔软的烟纱大袖薄纱,里面似乎什么都没有穿。
“杨娘子……你这是何意?”陈德兴笑盈盈地问。原来这美人儿正是杨婆儿,三十许岁,风韵无限,正一边照镜子一边扭着大【创建和谐家园】。
“怎么?我不好看吗?”杨婆儿转过身,走到陈德兴面前,盈盈下跪,柔声道:“奴奴拜见将主。”
“怎的穿成这样?”陈德兴大马金刀的就在一张绣墩上坐下来,皱眉看着杨婆儿,“不会是为了迎接我吧?”
杨婆儿掩口轻笑道:“奴奴也不瞒将主,奴奴是在家里面试穿舞衣。”
“舞衣?可够薄的。”
“这是跳天魔舞的舞衣,”杨婆儿笑了笑,“此舞传自天竺,据说在佛陀悟道之前,诸天魔女就以此舞引诱佛陀的,因此这衣衫的确薄了些。”
陈德兴对佛教典故并不了解,也不拜佛,只是轻轻啊了一声,问道:“你穿着天魔舞衣,准备跳给谁看?莫不是要给我看吧?”
杨婆儿嘻嘻一笑,道:“这舞学来本就是要给官人和三郡主助兴的,若是官人想提前一观,奴奴舞上一曲便是。”
跳给自己和李翠仙看的?陈德兴挑了下眉毛,应该让小妖女穿上这衣服跳舞一起跳才好……呃,以后一定要让她这么跳舞。
“翠仙现在在哪里?”
“已经在去四川的路上了,刘和尚也和三郡主一块儿去了四川。”杨婆儿倒是没有一点隐瞒,继续道,“另外,三郡主还在扬子河战场上捡了两台发石,预备将其中一台送给蒙古大汗。”
什么?那么说蒙古人很快也能有扭力发石机了?这李翠仙做事情怎么总那么极端啊?
“原来如此,”陈德兴皱了皱眉,“那么说来,翠仙要去四川见蒙古大汗?”
“正是!”
陈德兴思索了一下,又问:“我过一阵子也要去四川,可有办法和翠仙联络吗?”
“有的,到时候就让奴奴陪将主去四川吧,奴奴自有办法可以联络上三郡主的。”
陈德兴微笑着看了眼穿着惹火的杨婆儿,笑道,“杨娘子,本官还有个小忙想请你帮一下。”
“将主真是客气,奴奴是三郡主的人,还有什么帮忙不帮忙的?”
陈德兴点点头,只是道:“本官想请你写一些当细作的心得和经验。”
第140章 蒲寿庚
就在陈德兴筹谋着往蒙古人那里派细作的时候,蒙古人的地下工作者,却已经到了大宋。
在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大的商港——泉州剌桐港,正是风雨如晦的时候儿。一道道海浪拍击在不计其数的码头上,激起满头的浪花。海面上波涛起伏,一层层的似乎没有断绝。港口中几千艘乃至上万艘的海船上下起伏,似乎随时会被波涛掀翻一般。
几个人影站在一座靠近蒲家码头的楼阁之上,推开窗户,任由雨水将身上的衣衫打湿,只是焦躁的将目光投向雨雾蒙蒙的海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等候的人已经浑身透湿冰凉的时候儿。才远远的看见海面上漂来一艘二十余丈长的客舟在海浪当中艰难船行。等候的人当中一个急得直跺脚:“怎么选这种天气?”
另一个人则冷静地回答:“天气晴好的时候,泉州的左翼水军会四下巡弋,要是发现了上国贵人怎么办?只有这个天气,才是最安全的!还有一些【创建和谐家园】海商,我们也要躲开!”
正在说话的两人长相有些相似,都是高鼻凹眼,皮肤白皙,头发卷曲,一看就知道是个外洋来的番人。不过他们说话的口音,却是标准的大宋官话,穿着打扮也都和【创建和谐家园】无二。显然是在大宋定居多年甚至是许多代的番商。由于宋朝素来实行开放和重商政策,因而定居在泉州、广州、明州、临安这些商业中心的番人极多,其中又以信奉真神教的【创建和谐家园】商人为最多。而在所有定居中国的外番商人中,又以定居南宋已经六代的蒲氏家族最为豪奢。蒲家的先祖名阿布扎比,是来自【创建和谐家园】的海商,先是定居在广州,便以阿布扎比的谐音蒲为姓。传到第五代蒲开宗时,又举族迁移至泉州,仍然以经营海贸为本业,结果生意越做越大,传到第六代蒲寿庚、蒲寿晟时,已经拥有海船超过两千艘,垄断了南宋的香料进口,成了整个大宋甚至是全世界都首屈一指的豪商。
而这两位超级巨富,今儿却不呆在土门街豪宅里面下美女棋(以三十二名美女为棋子)玩儿,却跑到这里来饮风吃雨,还真是让人意外。
有些着急的那个家伙,正是担任过梅州知州的蒲寿晟,冷静回答是他的弟弟当过一任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庚。两兄弟虽然都有官身,但是本质上却还是海商,而且也从未将南宋这个异【创建和谐家园】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家当成他们的祖国。
蒲寿庚朝后面一招手,几个同样白肤高鼻的年轻人走了过来,都是他们蒲氏家族的第七代。
“去守住码头左近,不要让外人靠近!”
几个年轻人一溜烟似的跑下了楼,更多的穿着短衣,手里拿着刀剑的壮汉早就在楼下侯着,看到几位蒲公子下来,马上跟着他们冒雨向码头四周而去。
蒲寿晟似乎还有些不放心,扭头看着蒲寿庚,“海云,左翼水军那里可打过招呼?”
“都已经打典好了,几千贯铜砸出去,今儿就算来一整支蒙古水军,左翼军的那些【创建和谐家园】都不会过问。”
提到驻扎泉州多年的左翼水军,蒲寿庚满脸都是鄙夷。这支水军是南宋初年建立,驻扎在晋江入海口附近的法石港,四五千人的军额,空额起码两千五!剩下的还有一半老弱,真正能驾船出海的不过一千多人。也没有什么大海船,只能在泉州左近水域转悠抓个走私什么的,还经常被艇匪(走私商【创建和谐家园】海盗)打得土头灰脸。比起拥有两千条海船十余万水手的蒲家船队,更是弱得不像话!
只是左翼水军再弱,也代表大宋朝廷,蒲家的力量再强,也只是商人,照样是大宋朝廷搜刮勒索的对象——南宋的商税是极重的。光是泉州市舶司一年所征的抽解税就高达二百万贯,占到了南宋年入的5%,而且入口商品中最多一半还会被市舶司低价“搏买”。另外,泉州当地的官员,福建安抚司,沿海制置司乃至临安的权贵,都需要海商花钱打点。几者相加,海贸的大半之利都归了他人,如何让蒲寿庚、蒲寿晟兄弟不忿恨?一想到每年上百万贯的铜就这样白白流到了【创建和谐家园】手中,两兄弟真好像被活生生割肉一般的痛。
而且,更让蒲家兄弟有苦难言的是,蒲家海外贸易,现在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刚刚传来的消息,蒲家的故国大食在不久之前被蒙古人攻破了!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穆斯塔辛被纵马踏死!大食帝国辉煌的都城巴格达遭到浩劫,数十万人被蒙古人屠杀。而这仅仅是蒙古人攻略大食的开始!蒲家兄弟深信,用不了多久,大蒙古的九游大纛将会插到非洲的土地之上,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开罗、亚历山大这些辉煌富丽的城市,都将被大蒙古征服!
如果蒲家的商船还想停靠到大食的海岸,就必须向大蒙古效忠!否则,财源滚滚的大食贸易航线就将永远对蒲家关上大门,而蒲家每年至少会因此损失一半的利润。
因而,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蒲家的两位掌门人就一致决定通过在北地活动的色目商人联络蒙古。没想到那么快就得到了蒙古方面的回应,总管汉地事务的四大王忽必烈的代表刘孝元已经和蒲家的使者一起泛海南下,三日前就带着忽必烈的信件和赐予的金印到了澎湖。因为害怕被南宋方面查觉,才趁着今日风雨交加的天气冒险入港。
现在终于安然抵达了!
望着越来越近的海船,蒲家两兄弟都长长出了口气。虽然他们已经决心叛宋,但是大宋在陆上的武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不久之前甚至在扬州打败了大蒙古的天兵。这样的力量可不是蒲家的十余万水手可以对抗的。而且那些水手也是【创建和谐家园】居多,真正信奉真神者还不到十分之一。
所以现在还不是和大宋撕破脸的时候,蒲家的一击,还是要留到最最关键的时刻。但愿那是灭亡宋朝,断了【创建和谐家园】江山,把泉州变成蒲家地盘的一击!
但愿真神保佑大蒙古,让大蒙古一统四海!
蒲寿庚在心中默默祈祷,眼睛里面全是狂热,仿佛已经看到富庶的城市拜倒在他的脚下,上百万的【创建和谐家园】跪伏在地瑟瑟发抖,全都成了他的奴仆。
第141章 密谋
这是一辆从外面看起来非常普通的马车,类似的车辆在北地也不少见,然而走进车子,里面却异常的华丽,最好的绫罗绸缎用来包裹座垫,华美的波斯地毯铺在脚下,最让人讶异的是车窗居然用上了来自威尼斯的透光琉璃!
车子好,两匹拉车的马更好,纯黑的毛色,非常的漂亮,头形轻俊,颈长而形美,背腰短,四肢细长,肌腱发达。生于北地,在金莲川幕府混迹多时的刘孝元也是懂马的,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匹万里挑一的良马。
这样的马在蒙古军中都很少见,在南朝军中恐怕是一匹也没有,可现在却被蒲家兄弟用来拉车!
车子里面非常宽敞,刘孝元和蒲家兄弟对面而坐也不嫌拥挤,三人中间还放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了几样小食,一壶葡萄酒,三副碗筷杯碟。
蒲寿庚拿起盛满美酒的银壶,给刘孝元、蒲寿晟还有自己各斟了杯酒,满脸堆笑着道:“这是产自极西的穆西瓦德王国的雪梨斯酒,要途径地中海、大食海、天竺海、南番海,耗时三年才能运到泉州,价值堪比黄金。如果大汗陛下不能恩准我蒲家商船进入大食海,这样的美酒就要在泉州绝迹了。”
这竟是产自西班牙的雪梨斯葡萄酒!
晕了不知道多少时间的船,连酒和茶都快分不清的刘孝元拿起酒杯抿了一口,也尝不出好坏,只是微微点头,赞了一声:“的确是好酒,若是再不能喝到,是有点可惜了。不过只要你们一心替大蒙古做事,这样的酒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便是这泉州,大汗也可赐给你们!”
蒲寿晟和蒲寿庚对望一眼,都发现自己在微微发抖。现在蒙古大汗亲自督军在攻打四川,想来是很快能够告捷的。四川一失,京湖自是难保,尔后蒙古大军就能顺流东下。这江南,还不是大蒙古的囊中物?到时候蒲家可就是泉州的主人了!
蒲寿庚勉强笑了一下,尽力的放平稳了声音:“蒙大汗陛下如此厚恩,我们兄弟哪怕粉身碎骨也难报一二,只是不知大蒙古有什么地方用得着我们兄弟报效的?”
蒲寿晟迟疑了一下,声音有些颤抖的也开口说话:“刘上使,为了拯救江南百姓,早日使四海归一,我们蒲家上下自不惜性命。可是宋军残暴,且诡计多端,如果我们蒲家发动太早,就怕误了大事……”
他话一出口,蒲寿庚就狠打了一个眼色:“为了天下一统,为了江南万千生灵,就算我们死也值得!”
刘孝元微笑着抬起了一只手,打断了这对兄弟一唱一和的表演。这位忽必烈的心腹幕僚,看起来真是神闲气定。仿佛在进行的不是一场决定千万人生死的密谋,而是一场寻常的游戏一般。
“弱宋可以顽抗大蒙古二十余年,自是有些不识时务的良臣猛士,守两淮的贾似道是一个,打造出发石、天雷的陈德兴算一个,现在死守钓鱼城的王坚也算一个,还有刘整、吕文德、高达、夏贵,都有些勇谋。但是天下归一的大势如此,岂是几个螳臂当车之辈可以逆转的?而某家南来的目的,便是替大蒙古除去这些不识时务之人。二位只需帮着某家做成此事,蒲家便可永镇泉州!”
蒲家兄弟都默默点头,只要不马上扬旗投蒙就什么都好说了,无论是刺杀、收买、造谣,蒲家都是有些路子的。刘孝元还是微笑:“此外,待大蒙古挥师东下之时,还需蒲家的船队出力,封住宋国君臣南逃的海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由海路跑到南番去。”
“此事包在我们兄弟身上!”蒲寿庚拍着胸脯道,“在陆地上,我们蒲家的人马或许敌不过宋兵,可是到了海上,我们蒲家有2000条大船,十余万水手,击破宋国水军,根本不在话下!”
……
刘孝元和蒲家兄弟密谋着要用什么办法除掉大宋朝一干良臣猛士的时候,在长江岸边的瓜洲,陈德兴和他的霹雳水军也没有闲着。一方面,【创建和谐家园】、训练和培养干部的事情都在加速进行,一个个本来挺朴实,挺正常的13世纪中国人,都被超高强度的思想教育搞成了极端民族主义者了!
另一方面,打造三层桨座舰的工作也没有落下,三月中旬的时候,第一艘长达十三丈的三层桨座战舰就被打造出来,再瓜洲附近的江面上进行了试航,速度远远高于相同载重的车船。车船的23个翼轮(车船安装的翼轮数量也受到船身长度限制)靠92条大腿出力,而174支木桨则用348条胳膊驱动,二者之间的出力应该是不相上下的。但是13世纪的技术可造不出后世高效率的传动装置,而且木质的传动系统太容易磨损,使得传动的效率进一步减弱。所以到了南宋,本来应该被翼轮淘汰的木桨,又再一次上了南宋水军的战船,出现了木桨和翼轮共存的战船。
而在三层桨座战船展示了其高速度之后,打造更多三层桨座战船的工作便全面展开,不仅扬州船场日夜开工,长江对岸隶属沿江制置司的建康船场、镇江船场,也受命一同打造三层桨座战船,用于川江逆流作战。
与此同时,陈德兴也没有忘记进行他的“杀汗大计”,而这一次用来“谋杀”蒙古大汗的法宝,则是大宋军中非常常见的三弓床子弩和一根特别制作的好像长枪一样的巨箭!
瓜洲大营靶场。
一架精心打造的三弓床子弩被平放在了地面上,弩身向上架起,显然是要抛射。三弓床子弩又名八牛弩,大概是冷兵器时代射程最远的武器。一架制作精良的八牛弩,直射的距离可达三四百步,抛射的距离最远更可至千步,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1500米。不过射到这样的距离,哪怕是床子弩也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不仅杀伤力大大下降,而且很难击中目标。所以三弓床子弩在战场上真正显【创建和谐家园】力的距离,也就是两三百步。
“大哥,已经安装您的吩咐打造好巨箭了,您看看合不合用。”铁匠出身,现在负责主持右军的齐塔将一根通体黝黑的巨箭双手递给了陈德兴。这支巨箭打造的非常特别,箭头和箭杆的前半部分是用熟铁锻造而成,中间是空心的,可以填装火药,在这段熟铁箭杆的中部,还留有一个小小的插口,可以插入引信。而箭杆的后半部分则是用硬木打造,箭尾还用铁片打造的尾翼。
第142章 大汗
陈德兴仔细打量着手中的巨箭,又掂量了一下分量——用八牛弩发射炸弹的点子,他早就想到了。但是这一世的经验却告诉他这事儿并不容易,这可不是把个七八斤重的铁炮捆扎在八牛弩的大箭上打出去就行了。这增加的七八斤重量和铁炮的体积,会对大箭在空中的飞行轨迹产生很大的影响。近距离还好,要是打远距离,可就没有什么准头了!
至于将火药灌装在竹筒里面,捆扎到箭杆之上,又会因为竹筒难以承受高压而致使火药无法充分爆燃,从而大大降低杀伤力。所以陈德兴才不得不用扭力炮投射铁弹。而在扬子桥之战结束后,他又将注意力转回了八牛弩,设计出了“天雷箭”,就是这种可以爆炸的巨箭。
当然,这种巨箭的生产成本也要远远大于铁炮,因为它是用熟铁锻造的,用手工锻打出一个中空的铁管用来填装火药和碎铁片。想要大量生产,显然是很费劲儿的。这大概就是西方人始终没有用弩炮去发射火药武器的原因吧?
“打造铁管花了多少时间?”
“一个铁匠加两个学徒干了四天才打出一根,这玩意儿可比打制刀枪困难多了。”齐塔苦笑着从身边一个上了些年纪的右军铁匠手中取过根铁管,递给了陈德兴。
“居然花了那么久?”
“刚开始不会打,等做熟了就好。”
“也对。”
陈德兴轻轻抚摸着这根铁管,不用说,打制的非常粗燥。他又举起铁管,一头对着阳光,一头对着自己的右眼,观察了一下。铁管的内壁非常粗糙,显然没有经过削切打磨,好像也不是完全笔直的。用来当个炸弹到时凑合,用作滑膛枪的枪管可就够呛了。
“这个铁管里面有办法打磨吗?”陈德兴随口问着。
“打磨……里面?为什么啊?”
¡¡¡¡¡°»¬ÌÅǹ£¬ßÀ£¬¾ÍÊÇ»ð北¬»ðï¥ÖªµÀÂ𣿡±
“火铳?知道知道,就是个大铁管子嘛,也有用木头造的,不过那玩意儿是铸造的,不是锻打的,也不用打磨里面。”
回答问题的是个占了霹雳水军军额的老铁匠,三十多岁的年纪,不过看上去却有四五十岁的样子,满脸都是皱纹,手指骨节粗大,显然就是个劳动人民。这铁匠姓张,叫张老幺,原先是扬州都作院的匠人,陈德兴打造发石的时候调他到麾下的。手艺还算不错,见识也挺多,还知道怎么铸炮。不过听他的介绍,陈德兴就对这个时代的铸铁大炮暂时没有什么想法了。
“老八,张铁匠,如果成立一个100人的作,专门打造熟铁管的话,一天能打出50根吗?”
“50根?”
齐塔和张铁匠互相看了眼,都摇了摇头。齐塔道:“大哥,打铁管可不易,一个熟手加一个学徒,能两天打出一根就不错了。”
“一天也有25根了,”陈德兴点点头,笑道,“那可就是25支会爆炸的标枪!另外还可以造些三斤左右,带个木柄的小天雷,用来投掷,回头我画个样图。”
他把巨箭交还给了齐塔,吩咐道:“用八牛弩试试,看看最射多远?”
……
“这个能射多远?”
就在陈德兴琢磨着用八牛弩发射炸弹谋害蒙哥的同时,这位为了实现四海一统和天下归一理想而征战半生,屠杀了上千万人的蒙古大汗,正站在一架扭力发石机前。
蒙哥所在的地点是合州州治所在的钓鱼城东面的石子山大营内。石子山大营是一座典型的蒙古营寨,按照宋军的标准来看,设得有些散漫。壕沟既窄且浅,寨栅也是草草了事。只有望楼修得高大。但是大营的占地面积很大,不过几万人的营盘,修得好似是十万人的大寨也似。营中留有很大空地,大队人马都可以进出自如。
现在蒙哥就在其中一块空地上注视着一架辗转几千里运来的扭力发石机——就是李翠仙从扬子桥战场上捡回的一架大型可移动式扭力发石机,也是李翠仙亲自送到蒙哥军中的。
李翠仙抬眼打量了一下正在问话的大汗,大汗五十许岁年纪,高大壮实,穿着圆领广袖皮袍,戴着白狐皮帽子,满身满脸,都是高高在上的霸气。眼神淡淡一扫,就有一种指挥千军万马席卷天下的气度。
只是距离这石子山不过数里之遥的钓鱼城,已经被大汗锐利的眼神扫了不知多少回,却依旧岿然不动。宋军红色的战旗,高高飘扬在城池四处,仿佛是在嘲笑这位被此时的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帝国统治者。
而阻挡了蒙哥兵锋,历史上还夺走了蒙古生命的钓鱼城,也的确是一座罕见的坚城。此城乃是被大宋官家害死的余玠命冉琎、冉璞两兄弟主持修筑的。城池坐落于钓鱼山山顶,相对高度约有百丈。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壁垒悬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数丈的石墙,南北各建一条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墙;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可谓兵精粮足,水源充足;江边筑设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庆,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地势十分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