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奸雄天下》-第1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单桅船就是只有一根桅杆的船,自然不是什么大船。这三艘单桅船显然是济州岛上的高丽人派出来的,估计不是想打仗,而是要交涉……

        高大已经风风火火跑上了后甲板:“大哥儿,要不要先派人去谈?”

        陈德兴低头看了眼晕船晕得人儿都软了的赵琳儿,放沉了声音:“现在有什么好谈的?先登陆,打下济州府的府城再谈不迟!”

      第290章 向蒙古人学习

        所谓的济州岛,正式的名称是济州府,在今日之前是高丽王国的济州府。早在三韩时代,这座位于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岛屿就臣服于三韩之一的百济,之后又服属于一统三韩的新罗,并且得到了耽罗国的名号,国主称“星主”。新罗灭亡后,耽罗国又服属高丽。在大约12世纪初,高丽在耽罗国的土地上设立耽罗郡,后来又改名济州府。

        不过统治济州的济州府使还是由原来的星主高氏家族世袭。而这一代的济州高氏之主,高丽国的济州府使,汉名叫高存忠,娶了高丽王室的女子,算是王氏高丽的驸马爷。

        现在这位高丽驸马,济州府使,兼济州高氏之主,就在陈德兴面前。战战兢兢的跪在济州府城内,他曾经的衙署大堂上,惶恐不安的抬头仰望着如铁塔一般高大的陈德兴。

        占领济州府城的战斗简直就如儿戏一般。济州一府的户口不过一万,如果不算途径的商人,济州府的人口不会超过十万。至于驻军就是高丽王国派来的千余人,还分水陆两军。水军有三艘单桅战船和一些不足道的小船。那三艘单桅战船今天上午被高存中派出去和陈德兴的船队交涉。结果让三艘桨帆船用冲角撞了个稀烂!

        大约一个时辰以后,陈德兴的船队就浩浩荡荡闯进了济州府城北面的港口。大队大队披着铁甲的武士就大摇大摆冲上码头,然后一路冲向小小的济州府城。而高存忠的反应也不算慢,在第一时间就下令关闭城门,召集高家和高丽王国的兵士上城防御。可是入侵的宋国军队却拖出了几支会喷火和发射铁弹的圆筒!几阵轰鸣之后,济州府薄薄的城墙竟然就坍塌了下去!然后,自然就是投降乞命了……

        此刻,高存忠原本的衙署已经成了宋国招讨使、节度使陈德兴的地盘。衙署内外,不时有人进出。既有四下去传令的差官,又有匆匆而来报告登陆情况的传骑,还有各色请示各项事宜的官吏。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每个人都难以掩饰兴奋的神色。

        至少有一个部的甲士,正密布在衙署内外。人人都披着甲胄,面色冷峻。当高存忠,还有济州梁氏、济州夫氏等济州三大宗族的首领被押送进来的时候,这些甲士都面带杀气,手按住刀柄,一副瞪眼就要宰人的模样!

        吓得高存忠他们几个连走路都走不利索,进了大堂,看到公案后面端坐着的陈德兴,也不问是谁,只管纳头便拜。陈德兴还算客气,好言安抚了几句,便让他们跪着回话了。

        此时的高丽国中儒风盛行,凡是高门大户出生者,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济州高氏、济州梁氏、济州夫氏三族之长,自然也算是高门。家里面都有精通儒学的夫子自幼教导,所以现在和陈德兴说话是没有语言障碍的。

        “回节度使的话,这济州府虽然有府的名号,但行的还是部落头人的体制。府以下是没有县的,只有几十个村寨。住的都是高氏、梁氏、夫氏三大姓的子民。”

        “……咱们这个济州府这里就是三个大姓,相传就是高、梁、夫三姓的先祖移居岛上,又娶了碧海国的公主为妻,繁衍子孙。如今济州三姓万余户口,都是他们的子孙后代。”

        “……济州岛的地盘是不小的,东西有一百四五十里,南北有五十里。只是土地贫瘠,物产不丰。真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孝敬上国的。上国节度老爷若是不弃,小女阿静还有几分姿色,可以献给节度老爷。”

        “……小妹阿贞也有些姿色,可给老爷为妾为婢。”

        “……小女阿慧才13岁,正待字闺中,上国老爷若是喜欢,就让她侍奉老爷吧。”

        三个济州大族之长,你一句我一句说着,说到最后,居然争相要把女儿和妹妹送给陈德兴为妾为婢了。只是陈德兴连某只娇滴滴的乖萝莉还没有到口,哪儿有功夫品尝济州岛的野味儿。他挥挥手,就让他们仨先告退了。

        当然,只能告退到他们在济州府城内的宅子里去,由北伐军的甲士守着,不许离开半步!

        ……

        “两位黄世伯,江汉先生,你们怎么看?”

        陈德兴打发走了三个济州人,又让人把黄世安、黄世贵、赵复三个人请到衙署大堂说话。

        之前陈德兴只是一军之主,麾下有军无民,也没有地盘。自然没有民政方面的事情要做。不过如今,陈德兴已经有了第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还是在海外打下来的,如何管理的确是个问题。

        黄世安笑道:“老夫是商人,不知道怎么管理乡民,不过这济州府城还有外面的港口,倒是可以好生经营一番,当成将主的根本之地。”

        陈德兴点点头:“济州府城的确是根本,随吾东来之人,不是军将就是工商之民,让他们种地可不成。济州府地处三国要冲,当大兴工商百业。另外,北伐军的军器所、造船所、钱币所,也可以安置在济州府城。”

        济州岛孤悬海外,只要海军优势在陈德兴手中,就没有大股敌人可以登上岛屿。作为北伐军的后勤总基地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岛上的万余户土著,也需要好生管理。

        他思索了一下,又对黄世贵道:“黄二世伯,吾打算在济州府城外成立一个市舶司,管辖商埠港口的商民事务。提举市舶司一职就由你来担任。市舶司所需缴纳的税赋,就按照之前的约定,由黄家包办。整个高丽一年需缴纳10万贯,济州市舶司就定1万贯。

        另外,市舶司下再设立商人委员会,协助市舶司管理通商事宜。商人委员,皆由缴纳商税达到一定限额着推举担当。”

        由黄家管理高丽海贸是陈德兴早就许诺的,现在自然要履行约定。而商人委员会则是陈德兴顺手带出来的私货,自然是地方议会的雏形。济州市舶司也不是一个“司”,而是一个自治商业城市的雏形。

        在陈德兴的设想中,地方应该是有相当自治之权的,而不是事事仰赖中央——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是肯定不能用于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发明前的古代。

        谁能想象一下从临安派出官员去北美东海岸当地方官?又有谁能想象纽约州的士子万里迢迢到临安科举?

        中国式的士大夫、胥吏在下,朝廷命官在上的官僚统治体系,是有相当局限性的——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也会随着距离而不断削弱!而距离首都太远的地方,又会因为没有一个完备的地方自治体系,而处于被中央削弱或背叛中央的二选一之局中。

        所以在陈德兴看来,比较理想的治理方式,就是中央和地方分权,在中央掌握较多资源的情况下,允许地方自治。而地方自治权力的大小,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距离首都较近,容易控制的地区,自治权力应该小一点。而在情况复杂,距离又较远的地盘上,实行分封也无不可。

        “将主,老夫看来,济州府的商埠好管,济州府城周遭也不难弄,只需安置好随我们原来的民众即可。但是济州全岛,却向来是方外之土,其民不遵王化久矣。”

        赵复听到陈德兴三言两语就安排好了市舶司的事情,便捋着胡子说起了如何管制济州全岛的事情。

        赵老夫子伸出两根手指,冲着陈德兴晃了晃:“要速平济州无非两策,一是屠尽其民!不过区区万户,十万之众,若杀男留女,不过是五万条性命。”

        这话一出,陈德兴倒没有什么,两位黄老板被吓个够呛,看着赵老夫子的脸色都有点发白——这夫子在蒙古人那边呆太久了?咋学会蒙古人那一套“民族融合法”了呢?

        “第二策是什么?”陈德兴淡淡动问。屠杀是最容易的!陈德兴带来济州岛的军队就有两万多人,一人杀俩,五万济州丁男就没有了。

        不过这个时代,人口实在是一笔财富,而济州之民勉强也算是中华文化圈的一分子……

        “第二策就是以济州治高丽!”赵复笑道,“济州三姓皆入高丽国久矣,与高丽大族关系密切,熟知高丽内情,若引为己用。平定高丽,当事半功倍。此乃以少治众之法,昔日之女真,当今之蒙古,皆以此法治中原,以色目、燕地豪族为爪牙,治理中原,再驱中原伐南方。”

        陈德兴轻轻点头:“此二策可有上下否?”

        赵复道:“并无上下,只有先后。先礼后兵,若济州三族之长不甘为爪牙。将主当尽屠其族,如此才能以济州为根本所在。”

        “若其甘为爪牙呢?”陈德兴又问。

        赵复道:“命其行臣下之礼,纳粮与军,割土安置吾民,出丁随军作战,遣子入营为质,送女与将主为婢妾。”

      第291章 反动封建

        行臣下之礼是没有问题的。济州三姓之长人都被陈德兴捉到了,不投降难道还想给开京的高丽国王殉节效死啊!

        但是纳粮、割土、出丁、遣人质、送女子这五条可都是动了真格的。和中原王朝常用的怀柔异族政策完全不同!向陈德兴称臣,绝不是一个形势,而是包括一系列封建义务的。

        当然,和义务相对的权利也是有的!要不然人家跟着干的人要没劲儿的。

        赵复拈着花白的胡须,沉吟着道:“在三姓族长答应纳粮、割土、出丁、遣人质、送女子之后,将主当允许他们领有济州岛七成的土地,允许他们治理大部分三姓民户,还应该让他们追随将主平定高丽一国。”

        “还让他们领有济州岛七成之地?是不是多了一些?”陈德兴摸着公案一角,思索着问。

        赵复一笑,道:“北伐军取多少,给归附的豪族留多少,追随将主军将谋臣拿多少,将主自己留多少。都需要有个章程规矩,让高丽众人知晓。如今将主初来乍到,又想鸠占鹊巢,还是宽厚为上。取济州三成之地,一成之户是恰到好处。要是取多了,可就是割高丽豪族大姓的肉了。”

        这位赵大夫子突然眉头一皱,看着陈德兴:“将主可知道大宋历次北伐,为什么都是铩羽而归吗?”

        “是以文御武乃至兵备薄弱……”陈德兴回答。

        赵复摇摇头:“以文御武只是其一,其二则是大宋权归中枢,收了兵、收了财、收了刑狱,一切都收了!”

        “一切都收了?”陈德兴笑了笑,已经明白赵复想说什么了。

        “北地豪族本来拥兵掌民,割据一方,俨然君王。朝廷一来,给虚职空官一二,便要收人家的兵,收人家的民,收人家的地。若将主是北地豪族,可会愿意?”

        赵夫子在北地二十余年,算是看明白了,北地豪族在历次宋朝的北伐战争中,大都是站在宋朝对立面的!要是他们都拥护宋朝的话,金兵南下的事情都不会有。燕地豪强就能拼了命把女真人拖住!可是赵宋的体制,却是不给这些北地豪强好日子过,要把他们的兵权、地盘都收了,圈到汴梁、临安去提心吊胆过日子——还真当人家北地豪强是岳飞、余玠啊!

        “将主如果想平定高丽,再取辽东,后复燕云,就不能学大宋朝廷。这手面,该松的时候还是要松一些的!”赵夫子笑着做了个数钱的手势。

        “手面松一点,高丽的豪强大姓就肯跟着我了?”陈德兴有些疑虑,“我可不是高丽人啊!”

        赵复嗤的冷笑一声:“一边是砍人头弯刀,一边是荣华富贵,谁还管那么多?蒙哥和忽必烈也不是【创建和谐家园】,不照样有那么多北地世侯忠心耿耿?”

        “也对!”陈德兴猛地一拍巴掌,“还是赵夫之有办法,江汉先生,您可是我的诸葛亮啊!”

        赵复笑着摆摆手:“不过是【创建和谐家园】的办法,【创建和谐家园】都会,咱们【创建和谐家园】却忘了,真是越活越回去了。”他的语气突然变得无比凝重,看着陈德兴道,“将主,若要成事,光知道这个道理还不够。”

        “不够?”陈德兴一想,已经明白了,“还需定成制度,公开宣布,与诸将、诸军和天下英雄约法。”

        赵复重重点头:“正该如此!与高丽大族之约可以由分封济州三姓为始。与诸军将之约,可以由分配济州三成土地和一成户口为始。与天下英雄之约,可在将主大婚之日亲口宣布!

        而且将主还应该给这等封建之法定个能让天下人信服的名目。”

        “什么名目?”

      ¡¡¡¡¡°´ÓÖÜ£¡¡±ÕÔ¸´µÀ£¬¡°·â½¨Ö®·¨Ô´ÆðÓÚÖÜ£¡Õâ¸ßÀöÖ®µØ£¬±ãÊÇÖÜÎäÍõËù·âµÄ»þ×ÓÖ®¹ú£¬¸ßÀöÖ®ÃñÄËÊÇ»þ×ÓËùÂÊÖ®5000ÒóÉÌÒÅÃñÖ®Òá¡£½«Ö÷Óûƽ¶¨¸ßÀö£¬Ò²¿ÉÒÔÓûָ´»þ×ÓÖ®¹úµÄÃûÒå¡£¡±

      ¡¡¡¡»þ×Ó³¯ÏÊÔÚ´ËʱµÄ¸ßÀö»¹ÊǺÜÓÐЩÊг¡µÄ£¬·²ÊǸßÀöµÄÃûÃÅ´óÐÕ¶¼Ï²»¶Íù»þ×ÓËûÀÏÈ˼ÒÉíÉÏÅʹØÏµ¡£

        至于后世颇有影响力的人熊杂交的檀君什么的,眼下就是个神话故事。也没有什么上档次的高丽人会相信自己的母系祖先是一只吃了大蒜和艾草的母狗熊……一只母狗熊的血统哪儿有殷商王室上档次啊?

        不过高丽的豪族大姓也不会因为两千多年前的箕子就把陈德兴当亲人的。箕子朝鲜不过是个投降的台阶,真正能促使他们投降的,首先是陈德兴强大的武力,其次则是和再兴箕子朝鲜挂钩的封建制度。

        ……

        定制度的事情,当然不能由陈德兴和赵复两人商量一下就定了,一来太过草率;二来难以服众;三来也破坏了陈德兴早先定下的复兴社领导一切的体制。

        所以在和赵复商量了一番之后,陈德兴便召集了在济州府的复兴社总社委员——现在复兴社的规模也在膨胀,形成了总社、分社、支社三级管辖体制,还有了凌驾于普通社员之上的各级委员。其中地位最高的则是九位总社委员,分别陈德兴、刘和尚、陆虎、高大、李翠仙、孔玉、黄智深、任宜江和在临安加入复兴社的明教光明使者墨影娘。

        现在刘和尚、李翠仙和孔玉都不在济州府,复兴社的总社委员会议就只有6名委员参加,赵复则作为陈德兴的谋主列席会议。

        举行会议的地点,还是在济州府衙署的大堂,两张吃饭用的大桌子拼在了一起。7个人分别落座,也不分什么高下。桌子上面还摆了几盘白面馒头和一大盆红烧羊肉,一大缸酱菜,人人面前还摆着碗黄酒——这次的会议,是在晚饭时间举行的,大家伙儿边吃边谈。

        这样的议事方式,陈德兴的老兄弟们都已经习惯了。新加入的赵复则有点不适应。至于墨影娘这个女神棍,则更加深信陈德兴就是明王——连议事的方式都与众不同,一定是从光明界带来的……

        “济州岛三成的地其实不少了。”黄智深刚刚翻看过济州府的户籍还有版图资料,掌握了不少第一手的信息,所以一提到分割土地,他就开口发言了。

        “济州岛的土地总的来说比较贫瘠,只有北部的草原不错,适合养马放牧。另外就是济州府周围的地不错,可以作为我们在济州府的根本。咱们不如就拿这两块地盘,济州的草原用来养马,作为骑兵的根本……”

        “可以把草场、种马还有母马都分给老兵、伤兵,让他们和磨石林掠到的蒙古女人婚配。”陈德兴早就有了打算,和宝音公主一起被捉到的千余蒙古女人,现在还押在沙洲。这些女人就是陈德兴建立牧场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真金王子带来的马匹,这计划要实现起来还不大容易。

        现在嘛,有马、有牧民、有牧场。这事儿自然是水到渠成,没有人会反对的。

        “济州府周围的土地也要好生运用。”任宜江发言道,“兵器所、造船所、火药所、冶铁所、铸币所都要尽快建起来。从临安和定海掠来的匠人、民众也要安置住处。总数可有七八万人呢!”

        “不能都安置在济州岛,要不粮食供应不上。”陈德兴道:“济州岛上主要安置匠人、牧民(指退伍的老兵、伤兵和他们的家人),总人数不超过四万。余下的安置到珍岛和江华岛。从沙洲过来的诸军家眷和两淮民人,也都安置于珍岛、江华岛。”

        珍岛、江华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开发的确非常不错。因为王氏高丽的权臣崔谊采取了“弃陆保岛”的抵抗方针,迁移一部分人民到沿海岛屿开垦居住,前后长达30年。现在高丽朝廷虽然已经迁回开京,但是江华岛和珍岛还是留有许多的村庄、良田和城堡。

        历史上,高丽三别抄军领袖裴仲孙就曾经据珍岛抵抗蒙古,还将珍岛上的龙藏里定为都邑,和蒙古人对抗了近一年,才败退到济州岛去(裴仲孙本人牺牲)的。

        “取江华岛和珍岛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高丽怎么办?他们现在是蒙古的属国,如果咱们去进攻开京,蒙古人会派兵来援吗?”

        陆虎现在是陈德兴麾下头号大将,脑子里想的自然是打仗的事情。他想了想,又道:“还有济州的三姓族长能跟着俺们一起去开京?他们又有啥用啊?”

        陈德兴拿着个白面馒头啃了一口,摇摇头笑道:“蒙古人来援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的兵少不经我打,若发兵多了,辽东必定空虚,我则趁机取辽东!至于济州岛的三姓族长,用处还是有的,他们必定入高丽久矣,在开京有不少门路。可以替咱们招降纳叛……其实我志不在高丽,高丽王只需臣服于我,并且割让济州、珍岛、江华岛、巨济岛,再由我们垄断高丽海贸就足够了。”

        会议正进行的时候,外面突然想起了脚步声,然后就是陈德瑞的报告声音:“将主,有海牛号桨帆船刚刚进港,据他们报告,在济州岛南岸滩头上发现了一些搁浅的福船,可能是蒲家的人上岛了。”

        陈德兴笑了起来:“又来了些客人!”他扭头看了看陆虎,“老虎,还能战吗?”

        “如何不能?大哥,俺这就带兵去吧他们给您捉来!”

        “不必了,”陈德兴摆摆手,“明日子时你带三条桨帆出击,去把南岸搁浅的船只拖走,拖不走的就一把火烧掉!让这些人在济州岛上折腾几日,咱们再去收拾不迟。”

      第292章 济州建政

        复兴总社委员会会议差不多开了整个通宵,不是陈德兴喜欢开长会。而是北伐军头一次经营地盘,而且还是在海外拓土。需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而且很多事情都是头一回遇到。根本没有先例可循,只能连夜讨论些法子出来应付着。

        连夜讨论出来的法子其实不负责,无非就是建立政府、改革宗教和实行封建。

        建立政府就是在海东、辽东节度使司下设立一系列军政机关,各司其职,管理各方面的事务。

        首先设立的是专门负责民政和财政的机构,取名为节度政务司,判官不是赵复,而是黄智深。在处理琐碎政务方面,商家出身的黄智深可比赵复这个书生强太多了。而且黄家的两位掌门人和一票管事、帐房,都跟着撤到了济州岛。有他们在,政务司里就不缺办事人员了。

        除了政务司之外,陈德兴还提出了设立军务司、参谋司、大义司和外交司、情报司还有宣教司。

        军务司判官由任宜江出任,这个部门负责的是军政,也就是军队的政务,包括军费管理,军饷发放,后勤装备,军工生产等等事宜,也是个琐碎颇多的衙门。

        参谋司的头头称军师,原先是任宜江担当的。现在由还在沙洲的张世杰出任,另外由张熙载、王珏出任副军师,分管陆军和海军的训练和作战。同时,参谋司还同大义司共管人事和军校。

        大义司的首脑称总教官,还是陈德兴亲自担当,曾阿全、张九副之。大义司负责的是军队的政治思想,并且和参谋司共管人事和军校,也是大权在握的衙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4 1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