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女配不掺和》-第4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众人猛然站起来,骇得连连抽气。

        先前那位老绣娘惊呼道:“这竟然又是一幅双面绣,且还是双面同画异色绣!奇了,今天真是奇了!”

        原来在这块布料的背面,竟也绣着一幅孔雀图,一模一样的站姿,一模一样的大小,只是羽毛的颜色是纯白的,像雪一样,却又隐隐闪烁着五色微光。若说之前那幅孔雀图是华丽之美、妖异之美,那么后面这幅图便是静谧之美、圣洁之美,两种美都那般夺人眼球,震撼人心。

        在这种极致之美地衬托下,孟思的《侍女揽镜梳妆图》竟显得那般平凡无奇、黯淡无光。

        众位官员来回查看两幅绣作,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钱大人缓缓拊掌,徐徐说道:“好,浙省第一绣娘果然名不虚传!这御用绣娘的名额……”

        “且慢!”孟仲把茶杯狠狠砸在桌上,厉声道:“这双面绣乃我孟家的家传绝技,如何会被林姑娘学了去?据我所知,林姑娘祖上是当马贼的吧?林姑娘,你今日若是不能给我一个交代,我便要告你一个偷盗剽窃之罪!”

        在江浙一带,绣技均来自于家族传承,被当地人看得很重。谁家祖上传有绣技,一般只教给媳妇,不教给女儿,因为女儿早晚要嫁人,有可能导致家传绝技旁落,而媳妇是自家人,学会了就能一代一代传承。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江浙一带的绣娘对偷盗别人家传绣技的人十分憎恶,若是告到官府,定然会吃牢饭。

        孟家素来是织造世家,孟仲说出来的话很容易取信于人,再去看孟思委屈的表情,可信度又提高很多。反观林淡,一个马贼出身的小姑娘,又是从哪里学来的这等绝技?

        一名官员立刻拍打桌案,厉声诘问:“林绣娘,你还不如实招来?孟家的家传绣技,你到底是如何学会的?”

        杜如松上前一步,冷笑道:“这位大人好大的威风,查都未查就把罪名扣在林姑娘头上。古书上可曾记载双面绣的出处,可曾明确表示它乃孟家绝技?若没有,孟家又如何证明他们才是正统,而非偶然所获?若是他们早有这门绝技,为何五代、六代地传下来,竟无一人使用过?这种种疑点尚待查明,岂容你胡乱断案!”

        随着他话音落地,守在外面的士兵齐齐走进来,把手摁在刀柄上,仿佛一言不合就要大开杀戒。

        如今的杜如松早已升任水师副提督,在军队里说一不二,连许提督都得对他退避三尺,又岂是一个内务司的芝麻小官能抗衡的?即便李冉亲至,杜如松也完全不用给他脸面。

        那名官员吓得脸都白了,目光闪烁,嘴唇发抖,好半天不敢说话。

        李修典冲孟仲使了个眼色,孟仲立刻派人去家里拿绣谱,又打开来让众人传看。只见这本绣谱已老旧发黄,页面松散,扉页附有孟家老祖对后辈的勉励之语,尾页附有孟家杰出绣娘的名录,可见果真是从几百年前传下来的。

        孟思抹了抹眼泪,哀声说道:“虽然这本绣谱在我家传了好几代,但由于针法太难,又缺失了最关键的几页,从此以后竟再也无人学会。我也是从小钻研才把它学透的。”其实眼下这本绣谱乃孟仲仿制的,且故意裁掉了最关键的几页,免得叫人偷走。原著被他秘密藏在某处,连孟思都不知晓具体的地点。

        众人看过绣谱,已是对孟家兄妹深信不疑。

        “林姑娘,你还有什么话可说?”李修典冷笑道。

        杜如松把林淡护在身后,正准备开怼,却见她拿起剪刀,咔擦几下便把自己的绣画剪开了,又把孟思的绣画也剪开了,徐徐道:“我没什么好说的。二者的针法到底一不一样,你们看过便知。”

        要想获悉两种针法到底是不是同源,把绣线剪开查看下针的痕迹是最快的方法。场上来了许多资深绣娘,凭她们的经验和眼力,绝对不会认错。

        杜如松立刻招手道:“烦请诸位绣娘前来查看针脚的痕迹,当然,孟姑娘若是不放心,也可以亲自来看。”

        “请吧。”林淡伸出手臂,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去查!”李修典见他二人如此镇定,心里竟然有些不安。但事已至此,容不得他退缩,便也只能继续查下去。

        众位绣娘早已等不及了,连忙围拢过去,如饥似渴地查看。若是能把下针的规律摸清,便能领悟双面绣的一些门径,她们如何能不激动?

        孟仲万没料到林淡竟会来这一手,气得脸都青了,却也说不出半个“不”字。孟思看着自己残破的作品,又看看试图偷学双面绣的绣娘们,眼里不由露出几分恨意。为什么林淡总要与她作对?分明是林家先对不起孟家不是吗?

        诸位绣娘看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在李修典地呵斥下退开,“看够了没有?这两种针法可是同源?”

        那位见多识广的老绣娘上前一步,笃定道:“启禀李公子,这两种针法迥然相异,并非同源。”

        李修典尚未说话,孟仲已咬牙切齿地开口,“怎么可能?难道天下还有两种双面绣不成?”

        杜如烟挤开人群走上前,气急败坏地骂道:“你孤陋寡闻也就罢了,为何把别人也当成傻子?孟思的双面绣是从哪里偷学来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家淡淡的双面绣是借鉴了西阵织的双面缂丝技术,是她凭借自己聪慧的头脑和精湛的针法,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淡淡就是比孟思聪明,无需绣谱也能自学成才;淡淡就是比孟思厉害,无需积年累月的练习也能在绣技上超过她,你们不服气又能如何?孟思自己蠢笨无能,输不起,这才把罪过推到我家淡淡头上,也太他娘的厚颜【创建和谐家园】了!”

        孟仲不敢得罪杜家兄妹,又找不出话来反驳,只好看向孟思,追问道:“思思,你看清楚了吗?你俩的针法果然不一样?”

        孟思已经连头都抬不起来了,低不可闻地道:“哥哥,我俩的针法确实不一样。”而这还不是最令她难以承受的一点。正如杜如烟所说,她是靠着那本绣谱才把双面绣还原,而林淡仅凭现有的缂丝技术,就能逐渐把双面绣摸透,且在针法上比她的更细密、更轻盈。再深一步想,她从小学习刺绣,而林淡却是半路出家,谁的脑子更聪明,谁的天赋更出众,已经一目了然。

        感觉到众位绣娘向自己投来的轻蔑目光,孟思缩了缩脖子,终是流下两行屈辱的泪水。

        林淡半点表情也没有,把自己的绣屏用黑布盖上,徐徐道:“真相既已明了,我们便先告辞了。各位同好,谁若是想学双面绣,便来淡烟绣庄找我,前提是必须用自己家传的一种针法来与我交换。”

        她拱了拱手,姿态洒脱:“诸位自己考量,我便不多留了!”如此一来,她就能学到更多绣技,还能把浙省的绣娘整合起来形成产业。这对淡烟绣庄,乃至于苏绣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反之,若孟仲想凭借双面绣重新在浙省的织造市场立足,已是梦想破灭,再无可能。

        林淡性子虽淡,却不是一个宽和的人,孟仲想陷害她,那她就把他的路彻底堵死。

        看着林淡远去的背影,众绣娘瞬间议论开了,脸上莫不带着将信将疑又满怀期待的表情。此时,谁还去管那御用绣娘的名额,谁还去注意孟思是不是又哭鼻子了。反正遇见林姑娘,她就没有赢过一回,应该已经习惯了。

      第113章 绣娘35

        甄选御用绣娘的活动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因为发生了一些变故,内务司的官员并未当场宣布结果,但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局,必是林淡获胜。

        孟思的双面绣虽然精巧,但针序有些乱,偶尔还会发生跳针的现象,从而使另一面的图案出现乱丝。虽然她后来用平面绣的针法进行了修饰和补救,把乱丝藏了起来,但只要剪开绣线一看,就能发现这些粗陋之处。说到底,她的双面绣技法只是胜在奇巧,远不如表面看上去那样精湛。

        但林淡的双面绣却是根据双面缂丝的技术改进而来,其针须循序而绣、起针严格记针、不乱丝、不打结,绣面平齐匀顺,却又不显得厚重笨拙,远比孟思的家传绣技更胜一筹。

        然而三天后,杜如烟却走进绣庄,义愤填膺地道:“淡淡,我刚刚才收到消息,那李修典竟带着孟思上京去了。孟思被内定为御用绣娘,为小皇帝和两位太后绣制礼服!明明是你赢得了甄选,他们凭什么这样干!”

        林淡正拿着针线细心修补之前被她剪坏的那幅双面孔雀图,头也不抬地道:“你无需生气,我对御用绣娘的名额并不怎么在意。能选上最好,不能选上也无妨。”

        这些天,找上门来学习双面绣的绣娘有很多,林淡自己也学会了数十种全新的针法,光是琢磨并熟练掌握这些针法就已经够她忙碌得了,并没有时间去折腾别的。说到底,那些虚名只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若想登顶,靠的还是真正的实力。

        “这话怎么说的?你若是输了,我们不去也罢,但问题是你赢了啊!你赢了他们却让孟思取代你,这摆明是在欺负人!”杜如烟气得直跺脚:“那李修典好不要脸,为防别人说孟思闲话,竟趁夜偷偷把孟思带去了京城,根本没对外宣布这个消息。呸,这一对儿狗男女早晚有一天要遭报应!”

        “这有什么好气的?”杜如松拎着一个小巧可爱的竹篮子走进来,语中含笑:“淡儿,这是我为你选购的绣线,你看看喜不喜欢?”

        “谢谢杜大哥。”林淡与杜如松已越来越熟悉,所以才改了称呼。她专心查看绣线,杜如松则专注地凝视她,笑道:“淡儿,明日你随我上京可好?我已经送信给姨母,让她指定你为御用绣娘,为她绣制凤袍。李敏和小皇帝的礼服就让孟思去绣,我们不用管。”

        林淡尚未开口,杜如烟已高兴地拊掌:“好,这个提议太好了!姨母如今已是世上最尊贵的女人,她的礼服就该由世上最好的绣娘来绣!淡淡你去吧,等你把最美的凤袍绣出来,在登基大典上,我倒要看看李敏还怎么得意!”

        听了这话,林淡总算抬起头来,浅浅一笑:“好啊,那我们这就回去收拾行李吧。”

        杜如松不知为何,竟然觉得心上人的这抹笑容有些坏,还有些可爱,不禁摇头莞尔,随即指着那扇孔雀屏风说道:“淡儿,把这个也带上吧,你可以在船上慢慢修补,届时到了京城,我拿它有用。”

        “好,再有几日就能补完了。”林淡也不追问原因,直接点头答应了。

        一行人乘坐海船到了京城,尚未安置妥当便被杜太后召入宫中。

        与上次相比,杜太后的容貌和气质又有不同。刚刺完额头那会儿,她美得甚是逼人,甚是张扬,可现在,她只是垂着眼眸安坐在席上,便如一座高山,难以逾越,又如一片汪洋,深不见底。一众宫人跪伏在她脚边,脸上全是敬畏的表情。

        事实上,不仅这些宫人,即便是文武百官,在她面前也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一个太过华美又太过威严的人,自然而然便会令人惧怕。

        但林淡却丝毫不被她的气势影响,不卑不亢地行了礼,然后坐在蒲团上。杜如松和杜如烟分坐在她两旁,表情肃穆。

        “许久不见,林姑娘似乎一点儿也没长高?”杜太后亲自为小姑娘斟茶。

        “咳咳咳!”林淡被茶水呛到了,咳得脸颊通红。杜如松和杜如烟连忙伸出手,轻轻为她拍背。

        见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像呵护宝贝一般呵护林淡,杜太后非但没恼,反而低笑起来:“这才对嘛,这才有小姑娘的样儿。你板着脸走进殿里,本宫还当这是哪家的老太太请安来了。”

        林淡脸颊更红了,面上显出一些罕见的羞意。杜如松和杜如烟齐齐撇开头忍笑。

        殿里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令伺候的宫人频频侧目。他们从未见过杜太后如此和颜悦色的一面,更未见过她笑得这般开朗。她美则美矣,却像那天上的太阳,只是远远地看着都有被灼伤的危险。但现在,她仿佛从高高的天际落下来,变成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有血有肉的人。

        由此可见,她对眼前这三人是何等重视,何等溺爱。杜如松和杜如烟是她的亲人,这还好理解,可那位林姑娘又是谁,竟也能让杜太后视如晚辈、照顾有加?

        当宫人胡思乱想的时候,杜太后已屏退左右,让林淡为自己测量尺寸。杜如松去了外殿等待,杜如烟拿着一个小本本纪录数据。

        “腰围一尺七,臀围二尺四……”林淡一边测量一边报数。

      ¡¡¡¡¡°ÒÌĸ£¬ÄãÉí²ÄÕæºÃѽ£¡¡±¶ÅÈçÑÌà°Ì¾µÀ¡£

        杜太后笑而不语,转过身,让林淡为自己测量肩宽,然后不经意地开口:“听如松说,你们差点被人逼得去当海盗?”

        “是呀!有人把柘木和明黄绸缎藏进我们的绣庄,栽赃陷害我们!淡淡当时一点儿也不慌,我却差一点被吓死!”杜如烟后怕不已地拍打胸口。

        林淡的语气十分平静:“人被逼急了,什么事干不出来?说到底还是活命最重要,只要活着,就不怕重来。”

        杜太后眸光微微一暗,颔首道:“说得对,只要人活着,就不怕重来。本宫心里始终压着一件事,却不知该不该为,淡儿,你替本宫出出主意如何?”莫名的,她对眼前的小姑娘十分喜欢,也十分信任。

        林淡头也不抬地道:“既知不该为,您却一直压在心里,可见是想为的。有一句话不知您听没听过?”

        “什么话?”杜太后垂眸看她,表情莫测。

        “天下事无不可为,但在人自强如何耳。”林淡抬起头与她对视,一字一句说道。

        这句箴言出自儒学泰斗朱熹的《朱子文集·答许顺之》,意思是:一个人若是有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杜太后微微一愣,少顷又缓缓笑开了:“好,好一个天下事无不可为。”她沉吟片刻,又拊了拊掌,竟是一副茅塞顿开、忧虑全消的模样。

        杜如烟悄悄拉扯林淡的衣袖,无声问道:“姨母怎么了?”

        林淡摇摇头没说话,量完尺寸离开栖梧殿后才对杜如松悄声说道:“我观杜姨母的样子,仿佛想当女皇帝。”

        杜如松正准备扶她上车,闻听此言脸色骤变。已经爬到一半的杜如烟立刻从车辕上掉下来,摔了个【创建和谐家园】蹲,顿时疼得嗷嗷叫唤。

        杜如松压根不管妹妹,只是轻轻揉了揉心上人的发顶,慎重交代道:“这话以后不能再说了,埋在心底便好。无论姨母想干什么,都与你无关,你绣完礼服我便送你回临安府,往后无事尽量不要回来。”

        “我想留在京城,”林淡头一次露出渴望的表情,压低音量说道:“我想看一看杜姨母究竟能走到哪一步。”这是她头一次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在男权社会闯出一片天地,甚至登顶,这毫无疑问是个奇迹。

        “你当你是在看戏呢?”杜如松紧张的心情瞬间消散,又好气又好笑地敲了敲心上人的脑袋。

        吓得六神无主的杜如烟已经从地上爬起来了,一边拍打裙摆一边呢喃道:“听淡淡这么一说,我竟然一点儿也不害怕了,反倒很兴奋。哥,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儿?”若是姨母功败垂成,这一回,她和兄长就不是发配临安府那么简单,更有可能会被凌迟处死。但是,如果姨母成功了,大周国将迎来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文武百官将匍匐在她脚下山呼万岁……那恢弘的场景只要略略一想,就令杜如烟热血沸腾、心情激荡。

        “有话回去再说。事情没有你们想得那样简单。”杜如松一只手抱着林淡,一只手提着妹妹的衣领,将她们塞进马车,然后看向皇城的方向,十分苦恼地揉了揉眉心。

        若淡儿说的都是真的,那他就得想办法尽快调回京城,这样才能帮到姨母。连淡儿都未曾害怕,更未曾撇清关系躲得远远的,那他还顾虑什么?女人当皇帝听上去仿佛是天方夜谭,可他知道,姨母有那个魄力,更有那个能力。

      第114章 绣娘36

        自从入宫之后,孟思就专心待在房里刺绣,无事很少在外走动。这日,李敏照例将她唤来,询问礼服制作的进度。她把绣好的部分拿出来,言道:“太后娘娘,龙袍已经做好,凤袍也差不多了,您先看一看,若是有哪里不喜欢,民女即刻便改。”

      ¡¡¡¡ÀîÃôÅõ׎ð¹âè­è²µÄ·ïÅÛ£¬à°Ì¾µÀ£º¡°¹ûÈ»ÊÇÇɶáÌ칤֮×÷£¡ÐÞµä˵µÃû´í£¬ÂÛÆðÐå¼¼£¬Äã±È¹¬ÀïÕâЩÐåÄï¿ÉÒªºÃ¶àÁË£¡¡±

        她的大宫女附和道:“苏杭一带乃桑蚕之乡,聚集了全天下最好的绣娘。虽说宫里的绣娘也不差,但要寻找真正的高手,还得去苏杭一带看一看。”

        孟思摆手自谦:“娘娘谬赞了,姑姑谬赞了。论起绣技,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均各有所长,没有高低之分。我侥幸习得一些技艺,日后还需勤练才是。”

        “已经这样了,你还要再练?当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李敏对龙袍和凤袍的绣工十分满意,自然就觉得孟思顺眼起来。她抿唇一笑,曼声道:“听说杜凡歌的凤袍用的不是明黄色,绣娘也是她自个儿从外面找的?”

        大宫女颔首道:“是的娘娘,栖梧殿的宫人去内务司领了几匹正红布料,说是要裁制凤袍。他们那边的绣娘是东太后的外甥杜如松从临安府找来的,姓林,家里开了一个绣庄,却是马贼后裔,十五岁开始学刺绣,至如今也才学了两年多,也不知绣技到底如何。”

        大宫女打听到的消息自然都是杜太后加以掩盖的。当李敏还在为皇储之位与其他嫔妃或皇子斗得昏天暗地之时,杜太后早已经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了皇宫的每一个角落,乃至于整座皇城。未曾被废的时候,她便是执掌六宫、一手遮天的人物,更何况现在?她若是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就算那人长了顺风耳、千里眼,也甭想打听清楚。

        李敏摇摇头,笑容十分轻蔑:“本宫穿明黄,杜凡歌就绝不会与本宫一样;本宫请来的绣娘,她也绝不会用。她那个人啊,最是清高,也最是愚蠢。”话落表情一变,森冷道:“也不知是谁,竟将她额头的伤疤刺成了一朵繁花,叫她本已损毁的容貌比以往更盛。若非如此,先帝又哪里会把她带回来。待本宫找到那个人,定要将对方碎尸万段!”

        “娘娘息怒,一切等到登基大典后再查不迟。”大宫女连忙规劝。至如今她们都未曾意识到,只要她们还待在皇宫里,就有如笼中之鸟、瓮中之鳖,唯有被杜太后捏圆搓扁的份。

        “你说得对,如今最重要的是我儿的登基大典,别的都要靠后。我儿应该下学了,你去外面看一看。”李敏摆手道。

        大宫女出去了,少顷便把年仅五岁的小皇帝抱进来,送入李敏怀中。母子俩感情十分深厚,抱在一起亲亲热热地说话,完全没注意到孟思又惊又怕的表情和微微颤抖的双手。她万万没料到林淡竟然也能入宫。是了,林淡与杜如烟是密友,有杜如烟从中牵线,杜太后极有可能选择她来绣制凤袍。

        想到林淡神乎其神的绣技和活灵活现的画工,孟思心里涌上一股难言的恐惧。她抖着手把两件礼服折叠起来,然后哑声请退。

        李敏看也不看她,只是摆摆手便让她离开了。她走出宫殿,被外面的阳光一照,竟然产生了一种“就此化成青烟消散也很不错”的念头。多次交手后,她已经彻底怕了林淡,若是她绣出的礼服不能胜过林淡,不能让李敏和小皇帝盖过杜太后的风头,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原本以为这是一桩名利双收的好差事,却因为林淡的中途插入而变成了一个吉凶难测的陷阱。现在的孟思很慌乱,也很无助,下台阶的时候踉跄了几下,差点摔倒。跟在她身后的几名宫女连忙去捞她手里的包裹,却完全不管她的死活,可见这礼服才是重中之重,而她不过是个工具。

        宫人的态度已然预示了她再一次输给林淡的下场。

        孟思回到绣坊后连忙给兄长和李修典递送消息,让他们想想办法。李修典买通宫人想毁了林淡的双手,但杜太后把栖梧殿整治得像铁桶一般,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更何况别宫派来的钉子?李修典始终找不到机会下手,而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流逝了。

        一个月后,登基大典如期举行,一条红毯由天坛延伸至金銮殿。小皇帝和两位太后祭祀完上天后便会沿着这条红毯缓缓走来,越过文武百官,爬上高高的台阶,步入权力的巅峰。

        文武百官站在台阶两旁耐心等待。李敏牵着小皇帝的手缓缓走出凤藻宫,而杜太后却得从栖梧殿出发,孤孤单单一人走过。

        这就是生母和嫡母的差别,嫡母虽然尊贵,却始终比不得生母的血缘羁绊。在小皇帝心里,他最亲近也最依赖的人唯有生母,旁人即便占着嫡母的位置,又算什么?思及此,李敏脸上的笑容越发真挚,少顷又微微垂头,掩饰自己怨毒的神色。待过个几年,李家拉拢到足够多的朝臣,掌握足够多的权势,她定然要让杜凡歌死无葬身之地!

        在胡思乱想中,金銮殿已近在眼前,而走廊那头也出现了一道金红的身影。等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李敏洋洋得意的表情已被震惊和难堪取代。她睁大眼睛死死盯着杜太后身上的凤袍,瞳孔里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似乎想把对方灼穿两个大洞,只因杜太后身上的凤袍太美了,美到超出了她的想象。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00: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