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二人跑了回来。张飞下马即嚷道:“怎么会这样呢?”
田润道:“你没有脚蹬。上马就使力,疲劳了。交锋之时,你为了坐稳,更得紧夹马腹,分力了。而云长则以逸待劳,不仅不分力,而且还能将双脚的力气传到手下,你安能不败?”张飞道:“原来还有这些门道啊。”
第二卷 第113章 积极备战
“不仅如此,”田润道。“普通的士兵可没有你们的武艺。乘骑没有脚蹬的马匹,士兵们必须用一手扶着鞍鞯。作战的时候只能用一只手使用兵刃。像需要双手挥动的长刀、战斧、长枪等兵器根本就不能使用。即使要发箭也只能射出一支,很难更换箭枝。所以有人说,骑兵,除了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远不如步兵的。因此,也有一些骑兵,在到达目的地后,干脆下马作战。如今我们有了脚蹬。脚蹬最大功用是可以解放士兵们的双手。骑兵从此可以仅仅依靠双脚就控制身体的平衡,继而在马上冲、刺、劈、击,可以双手持兵器,可以连续射箭。有了脚蹬,我们的骑兵战斗力大大增加;有了脚蹬,我们的骑兵才能战胜那样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
高顺道:“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啊。说实话,对于河套之战,我心里其实是忐忑不安的。如今有了马蹄铁和脚蹬,我才有了胜算。田帅,不,总督,这是谁想出来的,应该给予重奖才是啊。”
田润道:“对不起各位。我不能说出他的名字。我答应替人家保密的。”
张飞这时正在往头上戴头盔,由于粗手大脚,一不小心,头盔又掉了。正好田润站得近,一把就抄在了手里。田润将头盔一翻,便要帮张飞戴上。刚一举,手又放了下来。脸色沉了下来,道:“翼德,我命令你蹲下。”
众人眼见田润脸色风云突变,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田润当然身高不及张飞,却也用不着要张飞蹲下才可以够着张飞的头。再说,帮忙戴头灰,说明姐弟感情好,也不用这样阴沉着脸的。
张飞蹲下了。田润却没有把头盔往张飞的头上戴。田润左手拿着张飞的头盔,就这样垂在身侧。上前,以右手拨弄张飞的头发。然后道:“大家看,淤血!”张飞立即道:“没事、没事。这点小伤,不碰它,一点都不疼。”至此,众人才松了口气。原来田润是心疼张飞了。
田润道:“你们六人,都把头盔除下。”众人依言除下头盔,端在手里。田润再说:“都放在桌子上吧。”众人放好。田润又说:“你们到辛毗那边去,暂时就住在平定。什么时候我叫你们过来拿头盔,什么时候再各归各位。好了,你们走吧。”
将领们走了之后,田润把亲兵都召集了起来,说了自己修改头盔的想法。大伙一合计。都觉得需要在头盔上钻眼。否则绳索没法生根。田润又带了两个亲兵,拿了头盔,亲自到铁器作坊。作坊的师傅说,钻了眼,就不好看了。应该在里面焊接一个环。但如果焊接了环,估计头盔就小了。
田润听了,这才想起,就算不在里面焊环,也是不行的。自己的意思,是像后世的安全帽那样,以绳索拉扯,最里一圈布条。脑袋实际上是戴在布条里的。在布条和铁盔之间有个空间。当铁盔受到撞击之后,其力量就会因为布条的拉扯而延长作用时间。由物理学冲量公式可知,当冲量一定的时候,反应时间越长,冲击力就越小。坚硬的铁盔,经过布条的缓冲,这样便有效地保护了脑袋。
于是,田润就吩咐重做十个头盔,式样参照从前,但要整整大上两圈。十个头盔。除了七名武将,另外考虑了王越和赵云。最后多出一个作为样品,以利再造。
回去之后,田润就计算了一下十个头圈所需布条的长度。然后让亲兵领取了布匹和麻绳,先做头圈。
武将被留下了,无事可做。文官可就忙开了。裁军两个字,说说容易,做起来极为繁琐。它不是简单地减少人数,而是要在提高战斗力的前提下,减少人数。如果仅仅是这一部分,也还好办。军队里面,谁强谁弱,大家心中都有一本账。让军队提交名单,裁减的人员就可以决定了。但是,这些裁减下来的人又做什么呢?
他们有些人是有家的。这就需要尽可能地把他们安排到家庭所在地。如果所在地的田地已经分配完毕,还需要另外寻找一个营生。还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家,离开了军队,很可能转变为不安定的因素。于是这些人又需要组织起来,让他们依然有一种从属感和归宿感。
裁军之后,还要根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调兵调粮。每支单独行动的军队,都会涉及到辎重。不仅要分配给相应的物资,还得配备相应的人员,其中还包括负责安抚民众的政治性人员。兵法说,当兴兵十万,出征千里之时,百姓之费,公家之奉,必然日耗千金之巨。国内上下骚动,疲于奔命者。更有七十万人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头盔造好了。田润的亲兵们很快就将头圈绑扎完毕。试戴了一下,蛮舒适的。至少不像原来的头盔那样冷冰冰了。于是,田润让亲兵到辛毗那儿通知七名武将,并领取斗碗二十个。
过了一会儿,七名武将都来了。田润迎住,道:“先让你们瞧一场好戏。”
田润吩咐亲兵们把二十个斗碗分为两叠,各用麻绳捆扎牢实。这样,叠在一起的碗就有了一定的强度。当然,这种强度还远远不能与人的脑袋相比,但却比单独一只碗要强上许多了。
碗弄好了,然后田润再让亲兵们拿出两个头盔。一个是原来的,一个是修改之后的。两个头盔分别戴到两叠斗碗之上,并且把盔绳都绑扎紧了。最后放于地面。
田润拿了前日留下的那根木杠,道:“看我一棒有多大的力气。”言毕,一棒,抡过肩头,自上而下击在旧头盔之上。一阵轻响之后,腾起一股灰尘。田润丢开木杠,上前提起头盔,下面的十个碗早已粉碎。
“谁比我的力气大?”田润道,“对不起,我这样问,不太礼貌。这样的问题。只应该问我自己的亲兵。你们七位,无论是谁,力量都远大于我。看,我这儿有张纸。我扔上天去,看看飘落到谁的脚边。开始,好了,离儁乂最近。儁乂,该你上前击棒。”
张郃走了上去,捡起木杠,双膀一较劲,嘣的一声脆响。木杠弹了起来,差点让张郃措手不及。田润上前,解开了头盔。下面的十个碗完好无损。田润笑道:“哎呀,没想到啊!”张郃红着脸,道:“让我再来一次。”“好,”田润随即把头盔戴在了自己的头上,站好了,“来吧。”
张郃道:“这不行啊这个,还是绑在碗上吧。”田润道:“碗都不碎,头当然就不会碎了。”张郃把木杠一丢,道:“我怎么下得去手。”
“谢谢,”田润道,“不过,总得有人下手不是。二哥你来。你要是怕打伤了我,就先用较小的力气。然后再逐渐加力。”关羽一听,这倒是个办法,于是捡起了木杠,单手往田润脑袋上的头盔一敲。田润道:“这也太轻了点吧。”关羽就再加了点劲。田润道:“太轻了。再一倍力。”于是,关羽一棒一棒地加力,自单手而至双手。猛然一棒敲过,田润道:“行了、行了,有点头晕了,我受不了了。”关羽住手道:“若再加力,我也加不了了。”
田润把头盔解下,道:“你们对我做的这头盔感觉如何?”七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田润并不是在玩把戏,而是在展示新做的头盔。如此高效的头盔,相当于多给了好几条命。故七人当即拜倒在地,齐道:“多谢将军!”
“喂,起来,起来。身为武将,不要动不动就拜。”田润道。
张辽忽道:“啊,我知道了。那马蹄铁和脚蹬,一定也是将军想出来的!”“嘘——”田润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道:“知道就行了,要替我保密。”张飞奇道:“这是好事啊,为何要保密?”田润道:“如果我只想出一两件,当然是好事。如果我想出十件八件。就会有人把我当作妖怪。”“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张飞道,“姐放心,没喝酒的时候,我决计不对人说的。”
张辽与田兰成亲了。婚礼这天,风和日丽。平定、东关和毛城县城都张灯结彩,披红戴绿。成千上万的人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之中。田兰的姐姐和姐夫,作为女方家长出席了婚礼,并获准了移居平定的资格。准备婚礼之后,即行搬迁。
蔡琰见到了田兰。但一向爱闹的田兰这时候却不闹了。听到自己荣任东线名誉元帅的消息之后,脸上也水波不兴。张辽那边,父母虽然不在了,但雁门马邑那儿还有不少亲戚,也赶来参加了婚礼。
新房是新建的。就在蔡邕的住处附近。婚礼之后,田润悄悄溜了出来。带了四个亲兵,往马钧处赶去。
一进院子,有人就瞧见了田润。田润问马钧何在,立即上来一人,领着田润往里走。进到二进院落的一间房里,见马钧正坐在一张桌案旁忙碌,旁边桌案上摆着十几件亮闪闪的小玩意儿,均为铜铁所制,打磨的十分精巧。
“总督来了,”马钧道,“我这地方太乱。我马上收拾、收拾。”田润道:“不用收拾了。你这是在做什么?是你说过的弓么?”马钧道:“是的,这些机件就是用在弓上的。”田润又问:“大约需要多久才会有样品?”“最多两天吧。”马钧说完,把那些零件放在案上,拿起那些圆的扁的方的长的各种各样的小机件麻利地往上面装配着,尝试了一下。他取下一个滑轮模样的小零件,又唤过一名铁匠,说了几处需要再打磨一下的地方,让他马上拿回去加工。
其实马钧所造的弓,就是传说中的神臂弓。此弓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单兵武器中远战武器的巅峰之作。因为此物后来失传了,所以就连田润自己在内,也怀疑它其实就是一种踏张弩,否则将很难想象这种强大的威力。
而此时田润所见,虽然这弓上加了许多的辅助零件,与普通的弓相比算是一种十分精密的武器,但它毫无疑问仍然是一张弓,而不是弩。马钧设计的这些精巧的零件,正是力量与射程的重要保证,但它既不像床子弩那般笨拙,也不像踏张弩那么使用缓慢。而且机关的辅助,反而使得它比普通的弓发射更快。只是在保养和维修上比普通的弓要求更多。
此时田润已经亲眼见到了这种神奇的强弓了。尽管它还只是一个雏形,但是随着马钧的解说,她也逐渐明白了它的原理。这种弓的制作当然比普通的弓困难得多。它的主体就是用的山杂木和檀木的复合材料。它用的箭也比普通的箭要短一些。
田润忽然想到一个重要问题,忙问道:“这弓造一把需要多长时间?比起普通的弓来,所耗几何?”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实用的。一些先进的武器,因为制造一件所耗费的金钱太多、时间太长,经不起战争的损耗,是不能用在战场上的。
马钧笑道:“现在所有的机件铸模全都要从头做起,钢铁也需再加粹炼,制弓的各种材料也才运来不久,所以才慢了些。往后,我这儿十个人一起动手,一个月便能造出百十张弓来。至于所耗的钱财,当比普通的弓要贵上八成。”这个代价相对于战争的人命损耗是相当值得的。田润有钱,也不在乎。这个制作速度也非常快了,但田润却不满意。因此,田润道:“把机件分成几个等级。简单的机件,让别人去造。复杂的机件,交给高极匠人去造。你自己只负责最关键机件及最后的组装。那么,能有多大的产量?”
马钧道:“若是那样的话,当月产三千以上。”
田润道:“不够。我在短期之内,需要至少两万张弓。你再想想,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所有人员物资你不用操心。只要你提出,我就一定满足。”
第二卷 第114章 出兵冀州
郭嘉制的酒终于成功了。但是却稍稍晚了一步,未能赶上田兰的婚礼。
ÆäʵÌïÈó²¢²»»áÄð¾Æ¡£¶ÔÓÚÄð¾Æ¼¼Êõ£¬ÍêÈ«¿ÉÒÔ˵ÊÇÒ»Çϲ»Í¨¡£ÌïÈó½Ì¸ø¹ù¼ÎµÄ£¬¾ÍÊÇÕôÁóÖ®·¨¡£ÕôÁóŨËõÁË£¬¾ÆµÄ¶ÈÊý¾Í¸ßÁË¡£
在后世,到处都有蒸馏机出售。大型的小型的都有,还有家庭作坊式的。可惜田润也没有关心过。因此,田润给郭嘉说的蒸馏的方法,就与这些实际的蒸馏机有着极大的出入。田润纯粹就是从蒸馏两个字的字面上瞎琢磨,借鉴了老式电冰箱散热的原理,想出来的办法。
这个办法必须要有管道。就因为管道制造不易,这才拖至现在。管道分为硬管与软管两个部分。软管用于锅盖与硬管、硬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由多次浸油又晒干的丝绸制成。硬管分为导引和冷却两个部分。导引,是为了导引蒸汽的方向,冷却则是为了使管内的蒸汽凝结。冷却这个部分,是整个蒸馏方法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管道就像老式电冰箱后面的管道那样盘旋。并有流水,不断地冲刷和冷却管道的外壁。蒸汽由上面进入,下面排出。重新凝结的液体自最下方排除。
这样的方法,只能以酒制酒,只能提高酒的浓度而不能改善酒的口味。但尽管如此。在这个时代,也绝对称得上仙酿二字了。在全部东西都制作完毕的那天,不仅张飞赶到了现场,守着想喝第一锅酒,就算是不喝酒的高顺也去了。幸好,第一锅酒制出的烈酒不多。在众人的分摊之下,都没有喝醉。
田兰是奉了命令去的。而且,田兰不仅仅是试酿的时候要去,整个过程都要去。无论田兰喝不喝,田兰都必须了解蒸馏的整个过程。因为烈酒的出售权,就是田润给田兰的嫁妆。今后田兰得自己蒸馏,然后卖酒挣钱。
所有的备战工作,除神臂弓之外,均已到位。因为裁军,军队的士兵进行了重新组合。又因为将帅变动,得有个磨合的过程。于是,这一段时间,各军都在操练。
蔡琰的军队是要南下的,因而其士兵的聚集地就在河东。蔡琰自己担心蔡邕反对,早早地就到了河东。军中将领,就陈康级别最高。蔡琰不通军事,吩咐全权由陈康打理。但蔡琰也并没有睡大觉,而是振奋了精神,整天都在操场旁观士兵的训练。这么一位绝世美人在旁边看着,什么也不说,士兵们无形之中就滋生了一种表现的慾望。十分力,往往能使出十二分来。训练效果奇好。
王越把赵云带回来了。王越到狼牙山扑了个空。不仅赵云不在。就连童渊、张绣、张任都不在。王越本想就此返回,结果在常山一打听,赵云居然还是常山的名人了,已经被常山国推举为孝廉。这样,王越就找到了赵云的家。家中有赵云的兄嫂。王越说明来意,邀其兄嫂到毛城居住。兄嫂不识王越,未置可否,仅以赵云的去向告之王越。王越即赶往磐河。刚到安邦,便撞见回转的赵云。二人同归常山,然后收拾收拾,举家搬迁,进了毛城东关。由于是举家搬迁,就耽误了行程。所以,这时候才到。
ÕÔÔÆ½«À´ÊÇÒªÓë²Ìçü½á»éµÄ£¬Òò´Ë¾ÍÊôÓÚÌïÈóµÄ½üÇס£ÆäËû½üÇ×£¬¹ØÓð¡¢ÕÅ·É¡¢ÌïÀ¼¡¢ÕÅÁɶ¼¹ýÀ´ÓëÕÔÔÆÏà¼û¡£²ÌçßÉí·Ý°ÚÔÚÄÇÀ¼ûÕÔÔÆ²»ºÏÊÊ¡£ÌïÈóÉÆ½âÈËÒ⣬±ãÇë²Ìçßµ½ÐÁÅþ´¦£¬ÈÃÐÁÅþ´ø²Ìçß¹ÛÉ;ü¶ÓµÄ²ÙÁ·¡£×Ô¼ºÕâ±ß£¬Ôò°²ÅÅÕÔÔÆÑµÁ·Ê¿±ø¡£Ô¶Ô¶µØ£¬ÈòÌçß¿´ÁËһϡ£
田润没有安排赵云与其他将领比武。这是因为。田润对赵云的武功有自己的看法。田润并不认为赵云的武功比关羽、张飞强,但赵云的杀将能力特别强,乃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田润感觉赵云的枪法杀性太重。杀将,赵云或许可胜关张;但比武,也许就胜不了。若胜不了,岂不是就出丑了。
下来后田润专程到蔡邕那儿去了一趟。蔡邕知道田润想知道自己对赵云的看法,故道:“吾观其人,一身正气,容貌轩昂,武功卓绝。然其人品性,则需日久方知。最要紧的是,子龙与琰儿,一刚一柔。能否合拍,仅当事者自知。老夫不反对,就看琰儿自己了。”
田润道:“子龙兄忠以卫上,礼以厚下;有勇有谋,遵奉法度。人品乃万中之选。伯父您就放心好了。我对琰妹如何,您还不知道吗?”蔡邕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为何泽坤一见之下,就断定晓云之品性?”
田润怔了一下,辩道:“那又为何润一见之下,能认定琰妹呢?蔡大家文章著世,然则敢称当世第一否?就算敢称当世第一,比前人如何,比后人又如何?不能比了吧。而琰妹则不同。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排名最先,总共四大才女。其首位是谁。不就是琰妹嘛。”
²Ìç߯æµÀ£º¡°Î´ÖªÁíÈýλ²ÅÅ®ÄËÊôºÎÈË£¿¡±
田润道:“四大才女,其实是三加一。前三位,乃琰妹、李清照和卓文君。第四位有争议,分别是上官婉儿和班昭。”
“班昭吾知,”蔡邕道,“人称曹大家。家学渊源,尤擅文采。承其兄班固遗志,完成《汉书》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东观续史,赋颂并娴。另外还著有《女诫》。如此才女,排第四竟有争议,那李清照、卓文君和上官婉儿岂非更胜一筹。却为何不见经载?”
“这个……”田润发觉自己漏馅了,忙道,“润愚顿,润也不知。”蔡邕道:“那么,泽坤是从那儿看来或听来的呢?老夫相信,泽坤定不会信口雌黄。”
田润猛吸一口长气,道:“伯父,看我俩都说哪儿去了。不是在说子龙嘛。相信我,我知子龙,犹如我知琰妹。琰妹的命,原本是让闻者伤心、听者掉泪的伤心命。今后不会了。我相信琰妹一生都会快快乐乐的。我就说这些。伯父也不要追问了。”
赵云的到来,带来了袁绍与刘备相拒磐河的消息。以郭嘉之能,岂愿坐失良机。当即会同关羽、张辽商议。随即。麾下两千士兵解甲。从指定的五条路径,分别混进邺城。
此时的邺城,就跟毛城的县城类似。就衙役百人,巡城兵丁两百人。城中主事者,乃辛评和审配。大将颜良、文丑均在城中,但却养伤在床。
不日,田兰登上点将台,号令三军,齐赴冀州州治所在地邺城。两万大军一到,邺城尽入囊中。辛评、审配、颜良、文丑均成俘虏。
由于邺城与毛城的距离远于邺城与磐河的距离,四名俘虏没有押回毛城。而是就地看守。田兰这个名誉元帅什么都不懂,就领了看守俘虏的任务。郭嘉留下三千士兵给田兰。吩咐其中两千士兵用于守城。然后率剩下的一万七千士兵赶赴磐河。
到了一个名叫信安的小地方。当时天色已晚,郭嘉吩咐安营扎寨。随即将关羽、张辽找来,会商军情。
郭嘉道:“东线这边,原本由云长挂帅。只因田兰介入,这才权移军师。今田兰不在,可仍由云长做主。”关羽道:“不可。将军让奉孝做主,奉孝就不可推卸。”张辽道:“二位也别推了。都怪篮子……别提这个了。如今就我等三人,尽可精城团结,各抒己见,共同决议大军行止。”
“文远所言甚是,”郭嘉道,“那我就僭越了。我想,在决定我军行止之前,我们先把自己当作袁绍,看看袁绍军会怎么行动。”关羽道:“不错,知己知彼,方百战百胜也。”
张辽道:“若我是袁绍,听闻邺城失守,必定回援。这是因为,据袁绍所知,毛城有兵不多。而邺城被俘者中,又有颜良、文丑在内。”关羽也表示同意。关羽说道:“袁绍按兵不动是不可能的。多半会主动与刘备请和,然后回师。回师的目标,原本有两处。一是邺城,一是毛城。但因为袁绍对毛城所知不多,不知道攻毛城是否能引出邺城的守军;而且邺城又正好卡在前往毛城的路上,故此袁绍只能是回军邺城。”
郭嘉道:“你们看,那袁绍向刘备请和,刘备能答应吗?”关羽道:“这可说不准了。照理说,两方交战旷日持久,应该均有退意。但愈是要退,便愈是示敌以不退。表面上看,刘备为平分冀州而来,假设袁绍委曲求全,答应割让城池,刘备便能罢兵。但经过双方交战。刘备肯定清楚地知道了,只要袁绍兵力尚在,割让的城池,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夺回。故刘备将看重灭减袁绍之兵力,而轻视割让之城池。”
张辽道:“袁绍若是求和,似乎也只能是允诺割让城池了。就算袁绍真像我们将军那样愿意裁军,刘备也必不肯信。因此袁绍最多就是再补充刘备一点粮草。”
郭嘉道:“两位之议,与事实已经极为接近。但刘备率兵南下,不仅是为了平分冀州。刘备若战胜了袁绍,当可占领冀州全境。若不胜,刘备将会送掉公孙伯珪最后两个亲属的性命。回师之后,刘备就可以占领右北平。据子龙所言,公孙伯珪的从弟公孙范业已牺牲,但公孙伯珪之子公孙续还在。就这么退兵的话,右北平必将奉公孙续为主,刘备将一无所获。故此,刘备一定会让公孙续率轻骑追袭袁绍。”
“啊,”关羽诧道,“那刘备竟然这么阴险啊!”郭嘉道:“逐鹿中原,问鼎天下,也无所谓阴险与光明。刘备的这番用意,已经瞒过了北平军。关键在于,能不能瞒过袁绍。”
张辽想了想,说:“我想,若我是袁绍,就算不知道刘备会派公孙续轻骑追袭,也一定会重兵防御。退兵之时,军心不稳,最忌敌军乘势追击。袁绍庸才,然手下沮授、许攸等人俱为见识不凡之辈。撤退的安排,当无破绽。”
郭嘉道:“无破绽吗?袁绍重军在后,防止刘备追袭,又怎么防止我军呢?”关羽一听,恍然大悟,赞道:“原来琢磨袁绍的安排,于我军这等有利啊。”郭嘉道:“知敌者,有的放矢,方无所不中者也。”
张辽道:“袁绍重兵防范于后,自己定然是优先撤离。我军设伏,正好以我之强,击敌以弱。说不定就能一举而擒杀袁绍。”
“我们不要说不定,”郭嘉道,“我们要的是一定。兵家之道,未虑胜,先防败。若能一举擒杀袁绍,则彼军就此土崩瓦解。但可能性不大。袁绍轻兵先撤,忽遇我军埋伏,袁绍又会怎么做?据嘉所思,袁绍必会令人拼命抵抗,而自己则率小队人马,自小道逃往渤海。袁绍乃渤海郡守。尽管其竭泽而渔,令渤海郡元气大伤。然而,渤海郡自袁绍之后,没有其他官吏,更没有其他官吏控制下的武装。对于袁绍来说,那儿就是自己的老家。至少,是安全的。故此,袁绍率小队逃往渤海,当无疑异。”
关羽道:“那我军再分一哨人马,于前往渤海必经之路上设伏。这下总成了吧?”郭嘉道:“成了。若是不成,岂非苍天不愿亡袁绍?”
田润希望两万骑兵都装备上神臂弓,于是北、西两路军迟迟没有出发。按照加快了之后的制造进度,还要等上两个月。田润、高顺等人就训练兵马,安心地等待。
王越因为蔡邕一事,有些怕田润。便向田润进言,想跟赵云到南军,两个月之后再返回。田润同意了。于是王越、赵去就到了闻喜军营。次日,蔡琰就派王越过江,侦察洛阳这边的情况。蔡琰嘱咐,最好不要杀人。王越走了三日,然后返回,说是曹阳、渑池、洛阳、永宁均有大量人口。
第二卷 第115章 降白波军
王越打听了一下。据说那些人都是白波军。白波军号称十万大军,但其实其真正的军队还不到一万,老百姓倒有三十几万。以往,白波军主要在河西一带活动。由于河套匈奴与并州汾河沿岸大量陈兵,大战一触即发,白波军就流窜到了洛阳。
洛阳地区长七百余里,宽八十余里,土地广袤。当初,在众诸侯歇马酸枣的情况下,孙坚都能找到一块空地宿营而没有被察觉。故蔡琰的两万士兵要在洛阳地区驻扎下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董卓毁去的陕县渡口,必须得重建,要把陡坡还原成缓坡,蔡琰的辎重才能上岸。有了辎重,才能够安营扎寨,才能够有较长时间的粮食。这,与当初王越率伏兵自陕县撤退不同。
于是乎,蔡琰就派了小队人马过河,在陕县渡口附近三十里范围内设立警戒线。然后再派大量士兵过去还原渡口。当初,蔡琰要了曾经防守过虎牢关、汜水关的士兵,主要就是考虑到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工事。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挖掘出来的弃土,就直接倒在黄河下游的河边。这样一来,便大大缩短了工期。十日后,缓坡已成。蔡琰挥师南渡,择地宿营。
ÓÉ´ËÍùÎ÷£¬¾àÀëäü¹ØÈý°ÙÓàÀÍù¶«£¬¾àÀëÂåÑôÁ½°ÙÀï¡£²ÌçüÒÔ´ý»úÈ¡äü¹ØÎªÃûÐËʦ£¬È»¶øÈ´»Óʦ¶«½øÁË¡£
三日后,蔡琰到达虎牢关。其行军,完全是公开的。白波军的百姓瞧见了,白波军的士兵也瞧见了。百姓瞧见,便躲避军队。士兵瞧见了,便报告头领。
黄巾军余部郭太等人,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二月,在并州河西郡白波谷揭竿起义,号称为白波军。中平六年(189)十月,白波军扫荡河西全境,号称士兵达到十来万人。当时董卓曾令其女婿牛辅率军镇压,但未能获胜。初平元年(190)董卓与关东联军相斗时,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其实带有防止白波军南下渡河切断其通往关西去路的打算。
白波军逃窜到洛阳地区以后,把守潼关的李傕曾经与之交战,郭太战死,杨奉投降。但是李乐、韩暹、胡才等人则仍然坚持作战。双方相持不下。屯于弘农的张济按兵不动,始终未予李傕任何援助。这让李傕十分不满。
洛阳城内,李乐、韩暹、胡才听到士兵报告有一支军队往东而去了。不由得面面相觑。对于潼关和弘农两地,有士兵昼夜轮流监视。那这一支军队是由何而来的?三人便询问士兵,那支军队有没有辎重。士兵说有。于是,三人便立即赶往陕县黄河渡口。
到了渡口,远远一看,三人就面如死灰。众诸侯或许不知道田润有多少兵,白波军却是知道的。虽然也不太清楚,然田润在汾河沿岸陈兵十万的同时,五万守雁门,两万战云中,这边还在阻拦关东诸侯的事情,白波军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胡才道:“田县令重修此渡口,固然可以南下,但若董贼亦自此率兵北上,岂非危矣?”李乐道:“看清楚对岸再说。对岸码头,有明显的工事。田县令两千人守两关还能歼敌十五万。你猜她会在对岸码头驻多少兵?”
韩暹道:“如今田县令势大。既已挥师南下,恐我等再难置身事外。”胡才道:“但愿这支军队只是路过。”韩暹道:“你是说,田县令这支军队会不知道我们在这儿?”胡才忙道:“那倒不可能。田县令那么会用兵的人,岂有不对沿途打探清楚的道理。”
李乐道:“不如这样:倘若田县令的军队不找上门来,我们照旧。”韩暹道:“也只有这样了。”胡才在一旁,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
李乐的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倘若田县令的军队找上门来,没有说。
蔡琰在虎牢关安营扎寨之后,便唤陈康前来问讯。蔡琰道:“当初我姐改关的时候您在吧?”陈康道:“元帅,称‘您’可折杀末将了,称‘你’就行了。当初我是跟田帅,啊不,当初我是跟将军来着。”蔡琰道:“那这两道关墙的修改情况,你是清楚的了?”“是,末将一清二楚。”“那毛城东西两关呢?”“也知道一些。”
蔡琰道:“那我问你,当初我姐改关用了多长时间;还有,毛城东西关修了多长时间?”陈康答道:“禀元帅,当初改关用了十二天,毛城东西两关大约建了五个月时间。”蔡琰想了想,问道:“若是现在把虎牢、汜水两关再改回去,需要多长时间?”陈康道:“大约二十天吧。”
蔡琰奇道:“为何会多出八天呢?”陈康道:“禀元帅,有两个原因。我们需要备料,搭建脚手架的竹子需要砍伐,还要制作篾丝,石灰窑熄火多日,需要重新点燃。这些,大约要耽搁五天。当初阻拦诸侯的时候大战在即,时间紧迫;如今无敌军威胁,相对闲适。这方面,大约会慢上三天。”
¡°Õâ¶ùÀëÄÄ×ù³Ç³Ø×î½ü£¿¡±²ÌçüÓÖÎÊ¡£³Â¿µµÀ£º¡°ÜþÑô¡£²»¹ýÜþÑôÒÑÊÇÒ»×ù·Ï³Ç¡£Òª×ßµ½ÖÐIJ¾³ÄÚ·½ÓÐÈËÑÌ¡£ÖÐÄ²ÏØ³Ç¾à´ËÔ¼ÓÐÁ½°ÙÀï¡£¡±
蔡琰道:“这样吧。从现在开始,你安排把两道关口恢复到原来的攻防方向。你另外安排几个人,到中牟县去帮我买张大床。我说的大床不是很大的床,而是‘拔步床’。床外有踏步的。自踏步开始,床上架设就像一个屋架。有飘檐、拔步及花板。床可以买稍稍便宜一点的,但蚊帐一定要买最好的、最贵的。这军旅之苦,我是受不了了。”
赵云跟着王越到了南军之后,蔡琰一次都没有召见过。赵云自己整天无所事事,烦闷之极。听陈康说,有到中牟的差事,当即就来了精神。殊不知中牟之行竟是为了买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