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女主三国》-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就算了,”王越道,“哎,那儿有水!”两人翻身下马,到了小溪旁。洗手洗脸喝水,也让马匹喝水。然后又在溪边石头上坐了一会儿,吃了干粮。这才重新上路。

      走了不远,王越道:“嗯?前面怎么像是有埋伏?如果是对付我们的,有必要设伏吗?”田润问:“怎么没必要设伏?”王越说:“哦,我没说清楚。我指的是,前面大概有好几千人呼吸的声音。难道这儿要开仗?”田润道:“那多半是了。”接着,田润看了看地形,又道,“这地形可不怎么样啊。我俩干脆就到那边坎子上去吧。”

      二人上了坎子,坐等开仗。结果却一直都没有动静。接近一个时辰,从埋伏处来了五个骑马的人。到近前翻身下马。一人问道:“请问是田泽坤县令吗?”田润答是。那人再问:“请问毛城真的能吃饱饭吗?”田润答道:“是的。每一个登记入籍的毛城人,包括老人、小孩在内,都能够吃饱的饭。”那人又问:“再加一万人如何?”田润道:“一百万人更好。”

      那人手一招,另一人提了个东西走上前来。那人说:“在下等五人,因不堪张纯的欺凌,率兵一万投效田县令,并献上张纯的人头。还望田县令不弃。”

      第二卷 第72章 忙于内政

      张纯的人头,对于田润来说,一旦上交,既有立功的可能,又有越界动兵的嫌疑,是不能使用的。但如果就这么扔了,就有可能使降将误以为受到冷遇。因此,田润还是让王越收下了。

      田润问过五名将领的姓名。然后叫他们立即赶赴毛城,沿途尽可能多吸引一些难民同往。到毛城之后,自然有人接应。五人领命而去。

      五人去后,田润道:“我们到那边山脚下去,给他们让开去路。”到了山脚,田润又道:“哎,你看这人头怎么处理?”王越道:“主意只得你自己拿。这个我可不懂。”田润道:“那就送到高阳吧。”当日夜宿山林,次日返回高阳。接近城门,城墙上有人喊话。田润让王越答话,说是捡到一个人头。然后把张纯的人头扔在地上,就离开了。

      离开高阳,二人又赶往渔阳。此时张举已在幽州,但渔阳却人去城未空,还有少数跟随二张造反的匪徒和一城百姓。二人在饭馆说话,散布张纯已经被杀的消息。让城中百姓知道二张很快就会被镇压,官兵即将血洗渔阳的事实。接着,散布毛城可以吃饱饭的言论,鼓动百姓逃往毛城。停留了三天,二人踏上归途。

      田润和王越轻装行进,尽管耽搁了数日,后来在真定附近,还追上了那一万降兵。此时的一万降兵,挟裹了七八万难民,因此行进十分缓慢。田润再向那五名将领道了声辛苦,然后快马加鞭,先一步赶到毛城。让关张高李四将领兵带粮,前往接应。让邹靖陈康做好转运难民的准备。

      幽州牧刘虞败退至高阳之时,曾经传书冀州刺史韩馥援助。韩馥就派遣了潘凤守卫高阳。韩馥严令,高阳属于冀州,叫潘凤只守高阳,切不可攻入幽州。

      得到张纯的人头之后,明显的反攻机会来了。刘虞让潘凤反攻幽州,但潘凤以韩馥命令予以拒绝。因此耽搁了数日。数日后,刘虞自行带兵,心中七上八下地开赴幽州。哪知,盘踞幽州的张举见张纯已死,居然悬梁自尽了。最后胜利的得来,未费吹灰之力。

      刘虞当即安抚幽州百姓,并派遣使者携重金到高阳,对潘凤及冀州韩馥表示感谢。随后,刘虞亲赴渔阳,却并未屠城,而是安抚。

      刘备当日逃到徐无山时,正遇公孙瓒率白马义从经过。公孙瓒听说张纯在追击刘备,当即引兵前往。奔出五十里,未见敌踪,返回。刘备见白马义从威势惊人,便想说动公孙瓒帮忙征讨二张。公孙瓒不愿意。事情就拖了下来。一来二去,就传来了二张覆灭的消息。刘虞平寇有功,加封为太尉。仅刘备没有得到平原县令的职位。从此,刘备便跟在了公孙瓒的身边。

      二张之乱,让田润的毛城获得人口十八万人。由于是战争带来的人口,这十八万人中,家庭的比重相较以往为低,仅占到十万余人。最后,田润除县城外,山里有居民近三万户十四万人,军屯八万余人。

      早在春末的时候,辛毗说的是军屯安置处基本满员,居民安置处还能容纳十万人。现在是深秋。半年过去了。除了修建道路和关口,还进一步改善了田地,兴修了水利。居民安置处不仅完全吸纳了新增的十万居民,还吸纳了军屯两万人。原来的军屯安置处增至一万人。最后剩下了五万没有家庭的人。

      最早,田润就征收过青州二十余县的粮食。那些粮食虽然一度被皇甫嵩调走,但后来却又返还了。随后,田润又得到广宗黄巾军从各地收刮来的粮食。因而粮食大大的有。185年的春季,春播适时进行,一点没有耽误。山里的风,多半属于定时定量的季风,比较容易掌握。山里的水,经过广泛兴建塘堰沟渠之后,由望天下雨,变成了人工控制。因而得到了意料中的丰收。此时,田润的存粮,足以让三百万人吃上一年。

      若是要白白地养活那多出来的五万人,粮食自然是够的。但若是不给这五万人找到事情做,那是绝对不行的。这时,距离189年还早。战乱还未开始。五万人都当士兵,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田润将士兵进行精编,最后控制为正规军五千、后备军五千。其余四万人进行全面建设。

      在黑山东部沙河一带发现了巨大的石灰石矿,北段也发现了稍微小一点的石灰石矿。石灰石的开采,虽然不能用来生产水泥,但却能做成生石灰和熟石灰,利于关口、城墙、房屋等各类建筑。

      在平山、沙河、内丘等地发现了铁矿。虽然铁矿的贮藏量并不是很大,但品位还算可以。自己炼铁,总比花钱到处买,把政治经济军事命脉交到人家手里要好上许多。

      在峰峰和六河沟等发现了大型煤矿,这是田润早就知道的。太行山山脉,山西煤矿是出了名的。煤矿的开采,不仅能解决生活能源的问题,而且由于煤炭燃烧的温度较高,能够炼出的铁就会更好。铁好,兵器就能更加锋利。

      在这个时候,没有多少生产工具。矿物的开采,就跟前世的乡镇小矿差不了多少。但田润好歹知道一些基本常识,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口号。

      煤炭一经生产出来,就立即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生活上,毛城家家户户都不烧柴了,全部改烧煤炭。煤炭是战略物资。煤炭的购买,实行六七十年代使用过的制度,凭票供应。不售与毛城之外的人。

      有了煤炭之后,炼铁,就不再用小作坊的玩意了。炼铁厂就出来了。兴建的高炉高达数丈。但鼓凤还需要人力,需要十个人同时拉动风箱。一般出产些铁农具,如铁耙、弯锄、铁铧等等。每年能得铁七百多万斤。

      石灰石矿就惨了点。原有的房屋,除非有所毁损,是不宜推dao重来的。因而,最初石灰石矿仅仅用在了两个关口和新屋的修建上面。从前只有两座烧制城墙砖的砖窑,后来另建了八座砖窑烧制普通砖。很快,石灰石就供大于求了。矿上出现了窝工现象。最后,田润一声令下,山里的道路,重整路基之后,全部抹上半尺石灰。石灰石矿这才恢复了生机。

      田润此令,其实并不仅仅因为石灰石矿。最主要的,还是要安排劳力。人,有事情做,才不会乱想。人不乱想,才能够得到安定。原本有四万人需要安排,秋后农闲,又产生了三万多空闲劳力。共需安排七万多人。各种矿物的开采,砖窑、炼铁厂、铁器作坊、关口建设及运输也就仅仅安排了两万余人。只有道路修建,才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力。

      山里诸多杂事,远胜县城。好在辛毗有大才,安排得井井有条。军队方面,顾嫂抽到了田润的身边,由陈康率领当时的五百士兵留守县城。原来容纳三千人的军营,经过扩建,容纳了五千常规士兵。仍由高顺担任县尉,总领军事,并亲率士兵两千。关羽、张飞协助高顺,并各自亲率士兵一千五。黄川、郭路、张吉、朱义、罗望、蒋成、苏恒、程春、潘荣、卫永等中级将领十人,每人带兵五百。每一名中级将领的下面,又有五名百人长。百人长的下百,是十人长。

      从二张那里投降过来的领头之人吴唐,和李建,两个人被田润指派率领五千后备军。后备军也像正规军那样选定了十人长和百人长,但却没有选拔中级将领。田润的想法是,一旦开战,后备军直接并入常规军就是了。

      后备军不像正规军那样驻守一个地方,勤加训练。而是有些像民兵那样,一会儿做的是百姓的事,一会儿做的又是士兵的事。总之,这是一支临时性、机动性的部队。其人员倒是选拔过的,比普通百姓身体素质好,但又远远不是特种部队那样的精英。就算与常规的五千士兵要相比,也要差上少许。田润为这五千后备士兵配备的装备是大刀、锄头、扁担和箩筐。

      田润又把田兰弄到自己身边来了。带着王越,顾嫂和李建、吴唐的五千后备军,自山里慢慢寻路南下。一周之后,接近了壶关过山道路。

      黑山,即太行山。整条山脉有粗有细,在毛城兴建的过山道路和壶关过山道路这两个地方,山脉较细,但也并不是一堵墙那样。其宽度的直线距离仍然有七八十里。再加上道路的弯曲,实际距离近两百里。

      毛城的关口是兴建在两头的。壶关不是。壶关是兴建在并州一侧的。壶关,属于并州的上党郡。原属并冀两州唯一通道。在军事和经济上意义极为重要。但由于重农轻商的思想,其经济上重要性被朝廷忽略。长期的和平,军事上的重要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至此时,壶关仍然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归上党郡节度。

      黄巾造反的时候,由于壶关地形险恶,而未被波及。因而在上党郡的郡守看来,壶关,就是一个收税的好地方而已。

      田润、王越、李建、吴唐率五千后备士兵,到达壶关过山道路之后,先是伪造了一个滑坡,将其过山道路阻塞了。过山的商旅因为道路不通,返回壶关。壶关就派了一队士兵出来查看。这一队士兵共二十多人,毫无悬念地被田润的后备军全部歼灭了。

      第二卷 第73章 全面修养

      从能力上讲,五千人杀掉二十多人,是没有问题的。该不该杀,才是一个问题。这个时候的士兵和将领,不需要什么解释。他们认定田润之后,无论田润叫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以为是对的。因而田润也没想过对士兵和将领们进行解释。

      但王越不同。王越是自己的丈夫。如果不解释一下,一旦王越认为自己心如蛇蝎,那就麻烦了。所以,田润很花了一些唇舌向王越解释。反复说,杀,就是不杀。阻断壶关、箕关过山道路,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假如派兵占领壶关和箕关,那么并州还会派兵前来攻打。仅仅是攻占两关,死的人就不知道有多少。因此,依照自己的计策,装神弄鬼,肯定会少死很多人。

      田润的打算,是阻断其道路。两关派兵过来查看,如果人多,就放过。待其撤退之后,再次阻断道路。如果人少,就全部歼灭,增其恐惧。

      这样的事情,做起来很费功夫。阻断道路和杀人,都比较容易。难的是掩饰痕迹。一定要掩饰得看不到人的痕迹,壶关和箕关的人才会疑神疑鬼。

      田润没有想过,如果人少,不杀,而是抓起来,又怎么样。这是因为,人少,到底是多少,需要临时进行判断。抓起来之后,又在何处关押?自己这些人,时常需要转移,押着俘虏,很是不便。万一跑掉一人,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王越先是不想听田润的解释。后来见田润认真,也就听了,却还是听了个似懂非懂。

      就这样,经过了两个多月。186年开春之后,壶关就名存实亡了。再也没有客商从这儿经过了。田润等人就接近了壶关,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小滑坡。叠加之后,最后形成大面积的滑坡。客观上保证了,如果想要再次通过马车,没有几个月的清理,是绝对不行的。

      阻塞了壶关之后,田润遣人向辛毗报信,然后再次南下。走了十来天之后,终于见到了长治小平原。

      此时毛城过山道路尚未全线贯通。所差的,正是棘榆沟的飞桥和涵洞。其余沿线道路,均已建成。路宽三丈,确保两辆马车相对行驶而不需要减速。两个安置处连接过山道路的通道也已建成,同样宽三丈,且同样抹了石灰。两座关口及其附属房屋也已经建设完毕。关羽、张飞其及所部也进驻了两关。其中关羽在东,张飞在西。大量工程的完工,使得空闲劳力的问题又凸现了出来。

      壶关的成功阻断,让这几万空闲劳力又有了活干。辛毗计划,就在黑山的里面,修建一条南北通道。把最下面的长治小平原予以连接,以便扩大农耕。

      随后,田润依瓢画葫芦,又成功地对箕关进行了阻断。当田润胜利北返的时候,欣喜地发现,由于多头开工,长治小平原北上的道路,已经有了雏形。

      博陵人张牛角,乃黄巾余孽。黄巾被镇压之后,由于朝政未改,变本加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张牛角站了出来。以昔日黄巾将领为骨干,聚集了十余万百姓,啸聚山林,占山为王。

      张牛角所占之山,即为黑山。原本就是毛城以西的黑山。田润占据毛城之后,张牛角所占地域往北偏移了百里左右,在赵国郡的附近。那儿的黑山,基本上都是崇山峻岭,没有什么耕地。少许耕地,这些人也没有留种子。打家劫舍习惯之后,也不太愿意侍候庄稼了。

      要吃饭怎么办?就得出去抢。于是,张牛角开始骚扰各县。赵国郡各县亦招募乡勇,予以回击。在进攻瘿陶县时,张牛角被射中一箭。箭伤本来并不致命,但却因为没有注意清洁,破伤风死了。

      张牛角部下诸将中,有一人叫褚燕。褚燕为人稳重,用兵极有主见。张牛角临终遗命:“必以燕为帅。”张牛角死后,褚燕就位,感张牛角之恩,易姓为张。

      张燕盘踞之地,距离田润的毛城县城很近。骑快马,一日可至。因而田润绝不能坐视。而且,田润知道,后来张燕的人马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曾经号称百万。其后,多次败给袁绍。在最后投曹操的时候,仍有十万之众。田润当然不可能任由张燕在自己的身旁慢慢发展壮大。

      毛城对于难民的吸引力,在于有吃有住过安稳日子的说法。而且,田润把毛城县城的两万常住百姓的生活弄得非常好,有一定的招牌效应。但毛城吸引难民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投往毛城的绝大多数百姓都不见了。有传言,说是全部都被杀了。因而,总体上,毛城对难民的吸引力相当微弱。微弱到州郡都不重视的程度。

      投黑山,大块吃肉,但却不能保证天天都有。大多数时间还是饥寒交迫。照理说,黑山对难民的吸引力并不大。但是,却没有比黑山的吸引力更大的地方了。因而,田润想把黑山弄成自己吸引难民的跳板。

      田润带着王越,就两个人,上了一趟张燕的黑山。小头名听说来人是田润,报了上去。

      按朝廷的算法,田润是县令,官职很小;按黄巾的算法,田润曾经是青州大首领,就相当于刘虞那样的州牧了。虽然说,张角在广宗城外气死,但那时皇甫嵩大军已到,黄巾余孽普遍认为,张角还是死在了皇甫嵩的手里。田润在黄巾余孽眼里的罪过,就是占了广宗,把张角赶出了城外。但黄巾军本来干的就是抢城占地的买卖,这个罪过不算严重。

      张燕听说田润来访,带了五六个头领,到山口来迎接。一见面,张燕还单膝点地,行了个礼,口称:“末将张燕见过田帅。不知田帅驾到,张燕有失远迎,还乞恕罪。”田润道:“将军请起。”张燕起身后问道:“不知田帅此来,是欲招安的吗?”田润道:“嘿,我自己才只是个县令,招安后焉有职位安排将军哪?”张燕道:“那田帅今日可是为两不相犯而来?”田润道:“两不相犯,那是自然的。你不犯我毛城,我不攻你山寨。你攻取他处之时,若是州郡安排我毛城出兵,我必拖延。这些,似乎不用多讲了吧?”

      “那是、那是,”张燕道,“还请田帅寨内奉茶。”

      田润道:“算了。我就不上去了。我要说的事情很简单,几句话就完了。我要以粮食换你的人口,每石十人。你这边每当准备交易一万人口的时候,先一日,派人送信。次日你把人口送到毛城东关,然后返回毛城县城取粮。你清楚了没有?”

      张燕一想,还不错。眼看难民越来越多,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粮食,弄得军粮都不够了。有了这个交易,仅凭投奔而来的难民,军粮就够了。于是道:“这个,能不能涨点?”田润说:“不还价。”张燕又问:“每次积累到一万人,可得吃不少粮食,能不能两千人就交易一次?”田润说:“交易频繁了,恐被他人察觉。故此,也不还价。”

      张燕沉默了一下,一跺脚,道:“好,就这么办。不过,还请田帅稍待片刻。我这会儿就有三万百姓,田帅就领了回去吧。嗯,我会派些弟兄沿途押送的。”田润道:“你不怕我收了人不付粮吗?”张燕道:“就凭适才两个‘不还价’,我相信田帅说一不二。”

      早春二月,居民安置处至长治小平原之间完成简易贯通。阳春三月,长治小平原开辟田地接近一千四百万亩。四月上旬,抽调所有能够抽调的劳力进行春播,完成一千零三百多万亩,暂时安排九万人以军屯方式耕作。八月,棘榆沟飞桥涵洞完成,毛城东西过山道路全线贯通。东西两关正式开关。关名就叫做“毛城东”和“毛城西”。

      累计到九月,通过张燕买来的人口就达到六十多万人。这些人都被转移到了长治小平原。由最南面开始,向北延展。十月,毛城商队成立,开始在并州与冀、幽两州之间做买卖。十二月,商队发展为三个。除原有的东西买卖之外,一个商队向北,与乌桓、鲜卑、夫余等族交易,并购回大量马匹;一个商队向南,足迹遍至荆襄等地,并购回大量种子和瓷器。

      虎牢关,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得名。虎牢关北濒黄河,南依中岳嵩山,地势险要,是通往关中的要道,有“锁天中枢、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帝王兵家必争之地。虎牢关与汜水关本来是同一座关口。但因为田润穿越的是演义世界,一座关就变成了两座关。

      在虎牢关附近,有一座荥阳城。荥阳城位于嵩山余脉。城郊不远,就有煤矿、白云岩、石灰岩、黄铁矿、铁矿和大理石矿。矿藏分布广、规模大、品位均匀,且不同矿床常有伴生、共生等特点;开一个矿,可以同时采几种不同种类的矿石,非常有经济价值。187年五月,田润派人在这里建了个大型矿场,还建了一座砖窑、一座铁器作坊。同一时间,黑山山脉里面的南北道路全面建成。

      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进京

      三国之乱,始于什么?从故事的角度说,始于黄巾。从传统的角度说,始于十常侍。一般来说,中国人骨子里总是带有一点反污史不反皇帝的禀性,不太愿意去思考皇帝有什么样的错误。

      古代封建社会,天下不是老百姓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也就是家天下了。而且还是个人独裁的家天下。一般开国皇帝多少都还是有点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需要建立政权,然后才能够拥有个人权力。因而开国皇帝对于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多少都是花了心思的。

      继任的皇帝就不同了。政权一旦建立之后,就会有军队及差役进行维护和巩固。个人权力则不同。有资格上位的,往往不止一人。于是乎,皇位继承者首先就得拿出大部分精力去谋求最后的继位。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否,一点都不操心。

      对于官员来讲,有德、才两个标准。对于皇位继承人来讲,最主要的,就是血统标准了。遇到个励精图治的人当皇帝,则天下太平。遇到个昏庸之辈,倒霉的就是天下百姓。

      146年,外戚梁冀,毒死九岁的汉质帝,立十五岁的刘志即位,称桓帝。哪知道,这个东汉的第十位皇帝却是个白眼狼,一直都心怀不满。表面上对梁冀挺好,实际上一就位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力量。159年,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五人一举歼灭了梁氏。五名宦官也因此而被封侯。

      可以想象得到,桓帝,本来就是梁冀扶上去的。对梁冀不满的朝臣,自然也就对桓帝不满。桓帝没办法拉拢他们。而桓帝本来是要对付梁冀的,梁冀一派的朝臣,就更加不能倚仗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宦官,才值得信任。

      单超等五人封侯,史称“五侯”。这五人得势之后,比外戚更加【创建和谐家园】。他们对百姓们敲诈勒索,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汉政权更加衰颓,国势益弱。

      汉桓帝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败坏,便要求朝廷整肃宦官、改革政治。宦官们气急败坏,在166年,与德扬天下的司隶校尉李膺发生大【创建和谐家园】。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创建和谐家园】的太学生两百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勉强释放了太学生,但是却下旨禁锢终身,不得为官。这就是史称的“党锢之祸”。

      灵帝刘宏,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年继位,当时只有十二岁。

      汉桓帝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汉灵帝即位时,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创建和谐家园】了。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夺权,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一百余人,流放、关押八百多人。又造成第二次党锢之祸。

      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常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仗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创建和谐家园】到极点。

      不要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宦官。我们来看看灵帝本身,到底做了些什么。

      虽生活在豪华的宫殿里,灵帝刘宏却时时觉得自己就像流落天涯的旅客,孤独寂寞,情怀难遣。面对宦官的恣意妄行、士人的激烈抗争,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他变得贪婪、好色,举止怪癖荒唐。在这个痛苦万分的灵魂身上,我们没有看到年少天子的蓬勃朝气,看到的只是汉末社会的乱影昏光。

      公元181年,东汉都城洛阳后宫也出现了一片商业街。和城市里的市场一样,店铺林立,游客如织,热闹非凡。所不同的这是经过汉灵帝的命令,用宫中的珠宝、绸缎以及各种什物充实起来的商店。买卖商品的,都是宫中的宫女。汉灵帝本人也穿上商人的衣服,大摇大摆地到酒馆里去饮酒,与那些所谓的顾客杂然并坐,嬉笑乱语。在酒馆过了瘾,汉灵帝就佯装醉了酒,摇摇晃晃到各家商店去购买东西,与店员们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有时情急之下,还将店员赶出,自己取而代之。然后,汉灵帝一改醉态,精神饱满,笑容可掬地在店铺里叫卖,活灵活现。那些宫女明拿暗偷店铺里的货物,并互相勾心斗角。汉灵帝孰视无睹,并且以此为乐。而这一年,却正是鲜卑族侵犯幽、并二州,边疆烽火四起之际。

      宫中乌烟瘴气,一片狼藉。汉灵帝认为这种玩法还不够开心,又在四园游乐场与一班无赖子弟玩狗,并给狗戴上进贤冠和绶带。东汉的进贤冠为文官所用,前高七寸,后高八寸,长八寸。给狗戴上文官的帽子,实际上是对文官的一种侮辱。当时确实也有一些官吏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就像恶狗一样凶残。但我们可以猜到,汉灵帝这样做绝不是讽刺那些恶吏。

      随后汉灵帝又用驴驾车,亲白操辔执鞭,驰骋于苑中。这件事被京城的白姓知道了,争相仿效,一时本来低廉的驴价骤然上涨,与马的价格相同。当时,驴是用来运输重物,为寻常百姓使用,帝王君子耻于使用。汉灵帝这一违反常规的做法,惊世骇俗,被正人君子视为不祥的征兆。

      同其他乱世之君一样,汉灵帝颇为好色,其方法也离奇荒诞。公元186年,汉灵帝在西园修建了裸游馆数间。每逢盛夏,他就到这里来避暑,作长夜饮宴。洒酣之余,他不禁嗟叹道:“如果像这样能活上一万年的话,也算是神仙中的神仙了。”当时宫女年龄在十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都浓妆艳抹。汉灵帝命令她们脱掉上衣,只允许穿内衣。时常与她们在茵犀汤中裸浴。浴罢,把余汁倒入渠水中,称渠为“流香渠”。汉灵帝让宦官模仿驴叫,还命在裸游馆北修建鸡呜堂,养了很多只鸡,每当天亮的时候就让宦官模仿鸡叫。灵帝的淫和谐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令人最难想象的是,汉灵帝还在西园开办了一个官员交易所,明码标价,公开卖官。地方官一般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份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加减。一般来说,二千石的官价值二千万钱,四百石的官价值四百万钱,可以现金交易,也可以赊欠,到任后再加倍偿还。这些官员到任后便疯狂地搜刮,使老百姓“寒不敢衣,饥不敢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在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创建和谐家园】下,人民终于无法忍受,聚众起义,这才有了黄巾之乱。

      为了尽快平定战事,因此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实行了州牧制,使得黄巾之乱无法快速地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政权的覆亡。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是官员,借着平定黄巾之乱所招募的兵力,割据一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了远因。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少帝刘辩继位。由于刘辩年幼不懂事,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皇权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烈。

      能够继承皇位的当时有两人,一是刘辩,一是刘协。刘辩和生母是皇后何氏,大将军何进的妹妹。刘协的生母是王美人。王美人本是五官中郎将的孙女,生下了儿子刘协,惹得何氏妒火中烧,连产床都还没有来得下,就被一杯毒药葬送了性命。其后刘协由灵帝生母董皇后扶养。

      正如后来董卓所见,刘辩笨言纳舌,刘协聪明机灵。故灵帝刘宏也素来喜欢刘协。据说,刘宏临死之际,曾让骞硕传何进进宫。准备杀掉何进,然后立刘协为帝。骞硕一边安排埋伏,一边派心腹上军司马潘隐去传诏何进。而正好,早年潘隐尚未遇到骞硕之前,有一次险些饿死街头,被何进救过性命。潘隐就将灵帝的打算告诉了何进。何进当即派遣熟悉北宫的何苗,前往永安宫,找到何氏,要来鸾卫营。同时,让何氏命令北宫卫打开宫门,最后破釜沉舟,杀了骞硕,强行让刘辩登上了皇位。

      由于外戚不能一直呆在皇宫,即位后刘辩的一方,只有何氏。远不如拥立刘协一方的十常侍人多势众。因此,何进就与司隶校尉袁绍等人密谋,想要除去十常侍。殊不知却遭到了何氏的反对。最后,何进以圣旨名义召董卓进京讨伐张让,并以此来威胁何太后。

      第二卷 第75章 矫诏檄文

      野心勃勃的董卓接到何进所发的圣旨后,大喜,立即召集人马,连日引军进京。并按何进的意思,先派使者上书少帝,要求“逐君侧之恶”、“收让军,以清奸秽”。可是,董卓却万万没有想到,他还没来得及赶到洛阳,何进就已经被张让等人杀死了。

      这时,虎贲中郎将袁术也趁机领兵进入洛阳,听到何进被杀的消息后,便放火烧毁了南宫,并追杀张让等人。张让和中常侍段硅等人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

      行进中的董卓远远望见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况有变。遣人打听,知少帝在北芒。董卓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拥而至的大军吓得惊慌失措,泪流满面。董卓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参见少帝,并且向他询问事变经过。少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主动上前向董卓讲述了整个事变的经过,条理清楚。当时,刘协只有九岁,比少帝小整整五岁。董卓认为刘协要比刘辩强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后亲自抚养的;于是,便有了罢黜刘辩、拥立刘协的最初念头。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政。

      初到洛阳时,董卓部属的兵力不超过三千人。为了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不满的行为。

      大将军何进被张让伏杀后,部曲吴匡怀疑何苗与张让勾结,联合董卓的弟弟董敏,共同攻杀何苗。何苗死后,董卓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收编了何进、何苗的部队。

      此时,并州刺史丁原,率大队人马,自平陆过黄河,在陕县登岸,经渑池进入洛阳。当听到董卓欲废少帝之时,丁原拍案而起,直斥其非,愤而离席。次日,丁原引军城外搦战,大胜之。后董卓遣虎贲中郎将李肃为说客,吕布杀义父丁原,割首献卓,率部投降,改拜董卓为父。

      经此一事,董卓对陕县黄河渡口深为忌惮。那里离洛阳太近。说不定哪天就会冒出一支人马。故专门遗人,调民工两万,干了一个月,毁去了陕县渡口。自此,洛阳到潼关沿途,均不能渡河。

      自此,董卓便有恃无恐,为所欲为。首先他迫使朝廷免除司空刘弘的职务,自己取而代之。接着,董卓废掉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即为汉献帝。时任尚书的卢植曾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董卓立即命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于一死。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又对何太后看不顺眼,认为她妨碍自己在朝廷的自由行动。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说她曾经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致其忧虑而死。这种不讲节孝的做法,应当受到严处。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不久,董卓又借故杀死少帝刘辩,并毒死了何太后。

      通过对中央政权最高阶层的更换和打压,整个东汉朝廷几乎完全受制于董卓。皇帝的废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说了算。

      改立献帝之后,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来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20: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