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奉系江山》-第1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和邝荣光谈完之后,张廷兰已经有了开采夹皮沟金矿的全盘算计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赶快北上,回到吉林。

      不过这次去吉林可不是几个人就行的,张作相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吉林督军,帅府就要迁到吉林,花福田等等一众姨太太,还有张廷兰的一帮弟弟妹妹,还有刚断奶的,全都要搬到吉林。

      当初为了应付日本人的压力,张廷兰带到了奉天一个旅的士兵,现在都要带回吉林,用来管理地方,威慑俄国人,除此之外,还要把一部分训练之中的新军调到吉林。

      老张早就确定了陈启铭的炸药厂要迁到吉林,原来的凤城兵工厂也要迁过去,然后在吉林组成新的东三省兵工厂二厂,原来的奉天兵工厂变成了东三省兵工厂一厂,这些搬迁都需要大量的精力。

      而且除了这些之外,奉天实业团要在吉林建分部,吸收吉林的商人进团,而且实业团还在酝酿扩充成东三省实业团,奉天银行也要派一些人手过去,组建分行。王永江又特意从奉天抽调了一批官员,也要充实到吉林。

      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都加起来,搬迁工作绝对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正在张廷兰忙碌的时候,宋仲义突然找了过来。

      “拙言,周先生和范先生到我那已经好几天了,在奉天转了几圈,范先生十分满意奉天的投资环境,想和您谈一谈化工业的发展,然后他就准备把工厂迁过来。”

      “这是好事情啊,我马上过去看看!”

      宋仲义脸上微微露出一点难色,低声说道:“范先生早和我说了,不敢劳动您,他要亲自过来拜会,哪知道周五爷不干,非得让您过去。”

      “尊老爱幼么,应该的!”

      “别和我装傻啊,老宋又不是笨蛋,你是不是看上我的侄女了?”宋仲义一脸得意的笑容:“说起来瑶瑶这个丫头也不错,有中国传统姑娘的贤惠,又有新派女郎的特点,不张扬,不保守,你们两个最合适了!”

      “老宋,你什么时候改行当月老了啊?”

      “其实我真想当这个月老,只是我的分量不够啊,你这次和我过去,就顺道和周五爷聊聊,先争取他的同意,到时候就算周家别的人不答应,你们也不算私奔啊!”

      张廷兰以往还把宋仲义当成了忠厚的人,现在一看,这个家伙也是诡诈透了,果然无商不奸,不过这个提议还真的不错。

      张廷兰也欣欣然的跟着宋仲义到了他的家,见见周家人的风采。

      第二百六十四章黄金组合

      张廷兰刚到宋仲义的家门口,就见到一个三十岁上下的人站在了门口,他一身书卷气,穿戴整洁利落,戴着眼镜,有点像象牙塔里面做学问的,一见到张廷兰和宋仲义过来,急忙迎了几步,到了张廷兰面前。

      “您是张厅长吧,在下叫范旭东,理应去拜会您,实在是有些失礼!”

      “先生客气了,我是请您过来投资,当然要主动过来。”

      “张厅长实不相瞒,我手上的本钱可是极为有限,根本谈不上投资啊,要想办厂子就要指着奉天的贷款才行,您可是答应提供三百万的贷款啊,我听到这个数字头都晕了,这不空着两个手就跑了过来,就怕您说我是空手套白狼啊!”

      “范先生,光是你一个人,就值三百万,这个时代最值钱的就是人才,尤其是有心发展工业的人才!”

      范旭东一听张廷兰的话,顿时极为感慨,他也和不少的中国官员打过交道,能够真心支持工业发展的,实在是屈指可数,这也是他的事业艰难的原因,没想到小小的奉天竟然有如此眼光的人物,也着实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两位别再门口客气了,外面寒风刺骨的,还是到里面,咱们慢慢聊!”

      宋仲义拉着张廷兰和范旭东到了屋内,三个人对面落座,张廷兰扫了一眼,并没有看到其他人,传说之中的老岳父没有了踪迹,张廷兰还有些纳闷。

      范旭东在一旁笑着说道:“张厅长,五爷让咱们先谈着,正事要紧,他就不掺合了。”

      张廷兰一听就明白了,感情人家是想一对一的面谈。的确有些比较私密的事情,不好让别人知道。不过张廷兰的眼光扫过了四周,这个会客厅是一明两暗三间屋子,他们坐在了中间,一旁的屋子中似乎有人影闪动了一下,张廷兰心中顿时了然,不过也没有点破。

      “范先生,我听说您办的久大精盐公司开历史先河,是全中国第一家精盐厂,想必一定是客服了万难。能不能介绍一下情况?”

      张廷兰主动发问了,他这么做也是有着自己的目的,开出了那么丰厚的条件,他也要看看范旭东的真本事如何,究竟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范旭东也明白张廷兰的意思。因此稍微理了理思路,然后就说道:“我在日本留学期间。学的是化学专业。深感化学工业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民用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恰恰我们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回国后我考察了一下各地的情况,最后发现塘沽是最适合办盐碱工业的地方。这才各方联络,希望获得投资支持,说起来也是惭愧啊,无论是天津。还是北京,都没有奉天政府的豪气,一点贷款都提供不了,而洋人的银行也不给贷款!”

      说到这里,范旭东的眼神之中带着一丝追忆的神色,显然他对于刚刚起步时候的艰难,刻骨铭心。其实这也是所有民国企业的艰难,一面是狡猾多端的洋人,一面是昏聩无能的政府,要是没有野草一般的坚韧,绝对别想活下来。

      “没有贷款,也不能不干,我哥哥帮着介绍一些军政要人,商界的贤达,我向他们一点点的化缘,渐渐地有了商人愿意投资,然后当时的副总统黎元洪,曹锟,蔡锷,冯玉祥等人军政要人又出面帮着周旋,总算是将办厂的资本凑齐了,精盐工厂才建立起来。”

      其实范旭东还算是幸运的,他的哥哥是北洋的教育部长,各方面都要给点面子,这样才能得到一些政要的支持,否则只会更加艰难。

      “其实生产精盐离着化学工业还很远,真正的化学工业要生产酸碱,硫酸、硝酸、纯碱和烧碱之类的。自从欧洲列强爆发大战之后,来自欧洲的纯碱几乎断绝,江浙一带以纯碱为基础的工厂纷纷倒闭,我下一步的计划就是筹建碱厂,生产工业用的纯碱,不过这次遇到的麻烦就更大了!”

      张廷兰也清楚,化学工业的基础就是三酸二碱,这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他把范旭东请来,就是想生产这些关键的东西,现在一听他说有困难,张廷兰也急忙问道:“范先生,有什么难处,直接说出来吧,我们一起参详一下。”

      “最大的麻烦就是列强,我生产精盐,虽然也会伤害一些盐商的利益,但是有北洋的军政要人帮忙,也不用担心他们。但是生产纯碱,就要威胁到列强的商业利益,目前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是英国的卜内门公司,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索尔维法制碱工艺。我最初希望向他们购买专利许可证,同时提供一些机器设备,不过英国人拒绝了这些提议,反而要求和我们合作生产。”

      “英国佬奸猾透顶了,只要合作生产,这个工厂就落到了他们的手中,你们的心血就都白费了。这帮英国人也不是没有前科,就比如开滦矿务局,好可惜啊,年产两百万吨的煤矿,全都成了英国人的囊中之物,真是可惜啊!”

      张廷兰前半段的话,范旭东是频频点头,工厂没有建立起来,自己一点本钱都没有了,和英国人合作,他们掌握着技术资本的优势,肯定会把制碱厂变成自己的生产车间,甚至干脆就把碱厂拖黄了,这样才能维持他们的垄断利益,张廷兰的话是一针见血。

      不过后半段提到了开滦矿务局,范旭东和宋仲义都听出了一丝别样的味道,原来开平和滦州是两个煤矿,结果就在周学熙的手上,控制开平煤矿的英国人,也是打着联营合作的名义,把滦州煤矿吞并了。

      滦州煤矿比起开平煤矿大了十倍,但是在合营的时候,滦州一方只占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因为此时,周学熙背负了不少的压力,甚至是骂名,在周家人面前,没有谁会主动冲对方的肺管子,都十分默契的不提这件事情。

      结果张廷兰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家伙想玩什么把戏啊,没见过哪个女婿,还没等婚事定下来呢,就敢惹老岳父的。宋仲义偷眼看了一下一旁的屋子,就怕里面的周学渊杀出来,不过好在没有什么动静。

      张廷兰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般,浑不在意,继续说道:“范先生,机器和专利的事情我倒是能帮上一点忙!”

      范旭东一听这话,顿时眼前一亮,急忙问道:“张先生,您有什么办法么?”

      “我和英国人签署合作协议,由奉天向协约国供应军需产品,主要是粮食和被服之类的东西,现在雨帅掌控了东三省,英国人迫切希望被合同范围扩大至整个东三省,最好把热河等地也包括进来,既要就近供应俄国的需要,还要解决英国国内的困境,他们有事情需要求着我,作为一点交换条件,英国人应该能把专利卖给咱们。至于机器的问题我看应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想办法,奉天兵工厂下属有专门的维修工厂,可以定制一些零件,然后在天津和上海购买一些,至于关键部分就从美国购买,正好我和美国也有点合作关系,弄到这些东西,还不成问题。”

      张廷兰轻描淡写的说着,听到了范旭东的耳朵里,含义可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年轻人也未免太神通广大了吧,竟然有撬动列强的本事,只怕北洋的那帮巨头都没有这个自信啊,看来到奉天来,是自己最正确的选择了。

      “张厅长,困扰多时的难题,一下子被您给解决了,我真是感激不已啊!”说着范旭东就要起身行礼,张廷兰急忙拉住了他。

      “范先生,政府就是给工业发展保驾护航的,这都是分内之事,不过我还要提醒你,就算英国人给了专利,也肯定会注水的,咱们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还要技术人员和工人努力才行。另外工业技术是不断进步的,索尔维法目前是最先进的,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势必也会变成落后的,我们总不能一直购买专利,在列强后面亦步亦趋吧!”

      “没错,中国人就要自己争气,我们不只要生产出自己的纯碱,还要研制出新技术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您这是给我们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啊!”

      张廷兰这么要求范旭东,也不是无的放矢,在历史上他们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的确是击败了英国卜内门公司,掌控了中国的市场,甚至还出口到国外,被评为国际商品博览会的金奖,是中国化工业历史上的第一。

      而且在后来,又推出了新式制碱法,经济成本大大降低,创造了中国制碱工业的光辉一页。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这个新式的制碱法就是侯氏制碱法。

      就在前一段时间,张廷兰和巴玉藻通了一封电报,巴玉藻的学业已经差不多了,还要实践一段时间,然后就能回国,在电报之中,巴玉藻提到了留美的一些人才,其中就有侯德榜的名字,他的经济条件不算好,巴玉藻还利用张廷兰设立的基金帮助过他。

      有了这份香火人气,张廷兰非常有把握将侯德榜请到奉天,范旭东和侯德榜绝对是黄金组合,整个化学工业就有了眉目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打赌

      “范先生,在美国有位侯德榜先生,刚刚在麻省理工的化工科毕业,成绩相当不错,范先生办厂可以和他联系一下,让他帮着规划一下厂区,提供一些机器设备的建议,毕竟美国的化学工业比起日本强太多了。”

      当然张廷兰还有一半的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麻省理工的水平也比日本帝国大学强多了,这一点范旭东也心知肚明,日本人在教给中国留学生的时候,都留了一手,最高深的知识是不会拿出来的。

      所以要想让化工厂真正的发展起来,必须要找一些真正的专业人才,范旭东其实也通过各种关系,知道了侯德榜,毕竟中国读书人就那么多,成绩顶尖的,甚至到外国留学的,也是屈指可数,接触化学工业的人就更少了。

      范旭东有心搞化工业,就不能不下功夫,搜罗各种人才,而且他的哥哥还是北洋的教育部长,有了这种关系,办什么事情就便利了不少。

      令他吃惊的是张廷兰居然也知道侯德榜,而且看样子双方还有很密切的联系,这个年轻人手究竟有多长啊,他的心中不断的画着问号!

      “去年我交给了巴玉藻一笔钱,让他帮我搜罗一下留美的人才,这些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有什么困难就接济一下,洋人看不起咱们,咱们只能自己帮自己。”张廷兰轻描淡写的解释了一下。

      实际上他已经向这个基金之中投入了一百二十多万,是一个十足烧钱的项目,不过张廷兰也终于看到了一些回报。巴玉藻绝对称得起是一个天才,他在美国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学业,接下来的时间,一面到工厂之中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了解工厂运作的模式。

      同时他还要联络为数不多的中国留学生,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学子深刻的感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也感到刻骨铭心的耻辱。美国此时的排华法案依旧存在,那些海外华人身上都有着一本血泪史。

      在几十年前,他们被当做猪仔卖到了美洲,从事开矿山修铁路这样的劳动,就拿黑奴来说,他们还有生育的权力,而华工则完全没有。他们带着手铐脚镣,每天不停的劳动,绝大多数人都生生的累死。

      侥幸活下来的华人也受到种种歧视,没有投票权,禁止拥有房产。禁止同白人结婚,禁止在政府任职。也不准同白人对簿公堂……

      面对众多的限制。海外华人只能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头,艰难求存,这也是为什么海外华人愿意把毕生的积蓄都拿出来支持民党革命的原因,他们最清楚的知道强大的祖国意味着什么,为此他们不惜牺牲一切。

      虽然巴玉藻这样的留学生和海外华人还不一样,但是他们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这种耻辱。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立志报国。

      巴玉藻得到了张廷兰的资助之后,手中有了充足的资金,自然就成了留学生的中心,他们还专门成立一个留学生联合会。经过巴玉藻的一番劝说,这些人之中的大多数都愿意到东三省寻找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

      毕竟整个中国政府,只有奉天方面真正的关系他们,拿出大笔的资金帮助他们,而且这些人也看出了奉天方面的远见卓识。当初张廷兰就派给了巴玉藻几个精明的学徒工,让巴玉藻一边学习,一边交给他们一些知识,安排他们到工厂实习,准备日后充当助手。

      经过几个月的锻炼,第一批学徒工已经回来了,全部进入了奉天兵工厂之中,后续的学徒也陆续派过去了,也就是说在巴玉藻回国之后,就能有二十几个亲手【创建和谐家园】的工人可供使用,一个小型的创业团队就形成了,能够极大的节约时间,同时大家也看出了奉天的诚意,要是不想着全心全意的支持他们,何必费这个力气啊。

      其他的留学生甚至也都申请提供给他们一些学徒,也进行提前的培养,为日后回国做准备,除了从中国派人过去之外,巴玉藻这些留学生还积极的和海外华人联络,争取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华人青年回国效力。

      相比留日学生,留美的这些学生知识水平更高,也更加懂得建设国家,他们的兴趣在于建设发展工业产业,填补中国的空白,至于那些留日学生没有这个能力,多数人只能加入革命党,将中国闹得天翻地覆,至于范旭东算是其中的特例。

      张廷兰简要的介绍了一下资助留美学生的情况,范旭东忍不住伸出了大拇指:“张厅长,您能这么安排,真是是国家之福啊,这些海外留学生都是大才,要是能给他们发挥的平台,绝对都能成就一番事业啊。”

      张廷兰这么做也是有着自己的盘算,范旭东说的没错,留美学生的素质普遍很高,要是都能搜罗过来,对于奉天的发展绝对是一大助力。

      两个人相谈甚欢,现在主要的麻烦都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具体落实,把制碱厂从图纸变成现实,范旭东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谈论差不多了,他主动去告辞,要去准备一份具体方案。

      当然范旭东一半是急切,一半是主动避开,周学渊还等着要和张廷兰谈呢,他可不想凑这个热闹。

      范旭东刚刚离开,在一旁的屋子之中,就站起了一个身影,正是老头子周学渊,他把张廷兰和范旭东的谈话都听了过去,平心而论,老头子也对张廷兰的能力感到了吃惊,这个年轻人居然早早的就在美国布局了,真是够厉害的。

      不过周学渊心里头也有一股怒气,这个年轻人也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方法,引诱的自己女儿跑到了奉天,而且还住了小半年,受了不少的苦,这笔账当然要找张廷兰算,当然老头子已经选择性的遗忘了是周芯瑶主动过来的。之前张廷兰可是根本不认识她。

      另外张廷兰刚刚故意提到了开滦煤矿,正好戳到了周家的痛处,周学渊也知道,一定是这个小子猜到了自己在一旁听着,因此故意说出来的,他心里头全都是怒火。

      周学渊从旁边的屋子之中走了出来,张廷兰也注意打量着他,周学渊是前清两广总督周馥的第五子,中过进士,担任过山东大学堂的总监督。在军机处还干过,正当他仕途刚刚有些光明的时候,满清却完蛋了,周学渊也就赋闲在家。

      相比他哥哥周学熙的长袖善舞,周学渊更喜欢。还和辜鸿铭组建了一个诗社,老头子四五十岁左右。保养的不错。满面红光,一身的书卷气,温文尔雅。

      不过一见到张廷兰,他的脸上就露出了一丝不悦,张廷兰一看心里头也暗叫糟糕,这个未来的老岳父恐怕不好对付啊。

      “周先生。久仰大名了,您能驾临奉天,实在是天大的喜事。”

      “我哪来什么名头,有名的是我爹。是我哥,和我关系不大,你也不用给我戴什么高帽,听不惯!”

      周学渊不咸不淡的把张廷兰的客气话推了回来,一旁的宋仲义也看这个气氛不对,想说什么,可是又找不到什么能说的,索性就主动退出去了,有什么话还是他们直说吧。

      宋仲义走了之后,就剩下周学渊和张廷兰两个人,周学渊其实也在不住的打量张廷兰,说起来这个年轻人不到二十,模样清秀,而且眉宇之间还透着一股杀气,这种气势可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长期执掌大权,甚至在战场上拼杀,才能培养出来的。

      经过一番了解,周学渊也知道这个年轻人平定了辽南的叛乱,又在吉奉交战之时,立下过大功,年纪轻轻就高居旅长之位,甚至张作霖的亲儿子都比不了,足见他的能力极强。

      而且通过刚才的谈话,周学渊也知道对方还懂经济建设,而且堪称深谋远虑,别说是年轻一辈的人,就连北洋的那些大人物也未必有这种本事。

      从各方面衡量要是能把女儿嫁给他,也算是不错,只是老头子先入为主,对张廷兰还有一丝的不满,因此说话也不是那么客气。

      “张厅长,我来奉天的意思相比你也知道,小女顽皮,在奉天的医院待了一段时间,现在也要回家成亲了,老夫特意过来把她带走!”

      “周先生,按理说这是你的家事,我不该管,可是有点不凑巧,我刚刚聘请了周芯瑶医生担任帅府的健康顾问,而且她又是奉天临时医护培训中心的教员,有了自己的事业,您让她把一切都舍弃了,未免有些不合适吧?”

      “没什么不合适的,我自己的女儿,就应该听我的,一个女孩家能抛头露面干这些事情么,准是有些小人想要挂羊头卖狗肉,有什么鬼心思,老夫可不能眼看着小女被奸狡之徒欺骗了!”

      老头子又是小人,又是奸狡之徒,一个帽子比一个大,不过张廷兰也早就有了足够的准备,不管怎么说,脸上都是淡淡的笑容,一点都不变。

      “周老,俗话说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您何必当棒打鸳鸯的王母娘娘呢?”

      周学渊一听这话,顿时把眼睛就瞪圆了,这小子简直胆大包天,想娶自己的女儿,不好好央求自己,反倒指责起来了,简直太猖狂了。

      “岂有此理!,张廷兰,我告诉你就冲着你对周家的不尊重,就别想娶周家的姑娘,绝对没门,从我这里说,就不答应!”

      “周老先生,您这是哪里的话,我怎么敢不尊重周家啊,这个罪过太大了,我可担不起啊!”

      “哼,花言巧语,我问你刚才为什么故意提起开滦煤矿的事情,你是想嘲笑周家无能,还是想骂我们卖国,你还敢说尊重周家么?”

      “周老,原来说的是这个事情啊,您误会我的意思了,开滦煤矿的问题是满清和北洋无能,和你们周家没有关系。”

      “怎么能没有关系,周家人给满清当过官,又给袁世凯干过活,有些骂名是背定了。”

      “周老,您要是真这么在乎开滦煤矿的事情,我略施一计,把开滦煤矿从英国人手中抢回来,重新交到周家的手上,让你们负责管理!”

      “你有这个本事么?”周学渊满脸都是疑问,这个毛头小子也太猖狂了吧,现在霸占开滦煤矿的可是堂堂日不落帝国,想从他们手中抢肉那不是找死么?

      “不要拿老夫当三岁孩子,年轻人也不要不知天高地厚,随便说大话。”

      “周老,要不咱们打一个赌怎么样?要是我做不到,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如果我做到了,您是不是该有什么表示啊?”张廷兰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1 12: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