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奉系江山》-第1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杨宇霆也揪下了一根,放在嘴里面咬了一下,连连点头:“很实成,今年要是个丰收年啊,拙言,你估计亩产能到多少啊?”

      “不会太少,至少能超过五百斤,甚至达到六百斤!”

      王永江一听这个数字,顿时把眉毛都立了起来。呼吸都急促了,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拙言,你不是开玩笑吧,这可比高粱增加了四倍以上啊,水稻的产量能这么惊人么?”

      “当然不能了!”张廷兰笑着说道:“这些稻子都用了化肥的,算是试验田,产量比别的高了很多。只有这一百亩而已,其他的水稻能超过三百斤就不错了!”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种水稻之初,张廷兰就购进了一些化肥,主要就是向用来做一个参照。把实实在在的例子放在大家的面前,让奉天上下都见识一下现代化农业的威力。

      别看后世不少人对化肥农药百般诟病,那是因为吃饱了肚子,如果饿着肚子,你看他们还有什么说辞么?

      果然王永江已经彻底被震撼了,使用化肥能够增加一倍的产量,这简直是太惊人了。要是所有的土地都用上了,岂不意味着养活的人口就增加一倍么!

      “拙言,这化肥价钱怎么样,能不能大量的进口?在奉天推广有困难么?”

      张廷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铁龛先生,每亩地多出来的收获,有三分之一都要用来买化肥,而且化肥不同别的玩意。每亩地要放几十斤,上百斤,甚至更多。咱们大量采购,列强肯定会加价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承受不起,倒不如多开辟一点荒地来的实在。”

      王永江一听这话,也不住的摇头叹息。使用化肥的成本的确太高了,老百姓肯定受不了。但是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由不得王永江不动心:“依我看大量使用化肥,是以后的必然趋势。光靠着地力,还有粪肥的确不行啊!”

      “没错,铁龛先生,一个人一年的粪尿收集起来,腐熟成为粪肥,产生的效果其实就和两斤化肥差不多,二者根本没法比拟。要想让粮食增长,就不得不使用化肥,列强都是靠着这玩意,实现温饱的,甚至还能大量出口粮食!”

      “嗯,土地数量终究是有限的,进口化肥成本又太高,看来只有自己生产才行,这生产化肥有什么难度么,咱们短时间能不能做到?”

      “要想制造化肥,首先就要有原料,要有配套的化工厂,能生产硫酸硝酸等等,另外最主要的是要有合成氨工艺,这是化肥的最主要原料,技术最成熟的就是德国!”

      “拙言,能不能考虑引进一下技术,化肥增产效果太明显了,咱们付出多少代价都没问题啊!”

      “铁龛先生,找机会引进是一定的,不过化肥的需要量太大,光靠引进设备肯定不行,还要自己生产才行,其实设备并不复杂,最要的就是要有高温高压的发生装置,说到底是个材料的问题。另外这种材料还有另外一个作用,不知道二位想到没有?”

      高温高压?杨宇霆似乎想到了什么:“拙言,你的意思是不是能用来做大炮啊,这也要承受高温高压啊!”

      “没错,就是大炮,列强船坚炮利,武器先进,民生也比咱们好很多,原因就是这样,工业技术就是一体两面,既能带来强大的武力,又能推动其他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过得好一点,再正常不过了!”

      杨宇霆和王永江都是聪明人,全都若有所思的听着,此时从【创建和谐家园】战争以来,中国人都在思考,天朝上国为什么落后了,为什么任人欺凌。

      有人认为是武备落后,所以建工厂,发展海军,结果甲午一战之后,中国人又开始迷信西方的制度,认为只有学习他们的制度,才能让中国富强,进而就产生了一大批人拜倒在了洋人的脚下。

      甚至主张全盘西化,把什么都抛弃,什么都不要了。其实在张廷兰看来,中国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比起西方要精深复杂无数倍,这不是说中国人就比西方人优越多少,而是我们拥有丰富的传承,几乎没有断绝过。

      光是史学资料,中国就数不胜数,而且全都是信史。而西方人甚至把圣经和古希腊神话这种书籍当成了历史去考证。所谓的人文精神,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中国也是一样不缺。

      当然还有人认为中国漫长的历史,在文化之中积累了太多的糟粕,拖累了国家。因此落后西方了。但是如果仔细衡量,西方文化的糟粕就少么,就拿他们的教会来说,不一样是藏污纳垢么!

      说到底中国人的落后就是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其他的文化和制度上的东西都是附带在工业化的基础上的,就是衣服帽子之类的装饰品,根本不是问题的核心。

      那些反思文化的人等于是哭错了坟。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正所谓穷生奸计,富涨良心。是西方人先富起来,才变得优雅了,变得有文化了,也引来了无数的崇拜。

      那又有人会问为什么满清后期也办了不少的工厂。结果并没有带来国家的强大,相反还被日本打败了,这不是证明光办工厂不行么!

      这的确证明了光有工厂不行,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要学西方的文化,相反这意味着满清没有把工业化的核心吃透!

      工业化不是一个死物,而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技术需要不断的进步。不同的工厂和行业要互相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布局,这样才能发挥出工业化的威力,而满清建立的那些工厂,过于分散,根本没有形成格局。

      而且满清忽略了人才的培养,已有的产业没有形成自我更新发展的能力,只是徒有其表而已。被日本人击败就没有什么稀奇了。

      放到了后世,中国工业布局全面完成,产能也累创新高之后,成为了世界工厂,日本还是中国的对手么!而且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文化才有了影响力,什么是根本的。显而易见。

      “拙言,听你这么一说,是不是把下一步的投资重点给弄出来了啊!”杨宇霆笑着说道。

      张廷兰也点点头:“欧洲还在打仗,想要从德国弄到合成氨工业并不容易。而且材料解决不了,还不能大面积推广。不过我觉得倒是能在别的方面下手,就比如化学工业,化学工业不只生产化肥需要,咱们生产军火也同样离不开,偏偏这一点在奉天几乎就是空白!”

      “拙言,你从来不是无的放矢啊,既然说了这话,你就是有了目标吧?”

      “铁龛先生法眼如炬啊!”张廷兰笑着说道:“我听说范旭东先生在塘沽建立了久大精盐公司,这位范先生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毕业,学识不错,成立的久大精盐公司是全中国第一家精盐工厂,要能把他拉过来,在奉天投资,咱们的化学工业也就有了眉目了!”

      张廷兰之所看看重范旭东,是因为这个人不只有专业知识,还懂得经营,有企业家的天赋,这就非常了不起。就像张廷兰的手下,陈启铭的化学知识丝毫不在范旭东之下,但是专精的方面不同,陈启铭更像是一个专业的研究人员,而不是管理型的人才,更谈不上企业家了。

      因此张廷兰对于范旭东格外的看重,希望把这位中国化学工业之父拉到奉天,正好他此时处于事业的开始阶段,面临的困难众多,张廷兰几乎能够提供一切的帮助,机器设备,人才资金,市场政策,只要是需要的,都能够争取过来。

      这样对于范旭东来说,或许也是一个好事情,能让他的事业更加顺利,王永江笑着说道:“拙言,既然你看中了这位范旭东先生,那就错不了,只要他能愿意子东北投资,政府可以提供二百万贷款,所需土地免费提供,税收三年之内优惠,另外还可以在奉天的大学里面,给他开辟相应的专业,培养需要的人才。”

      “铁龛先生大手笔啊,有这样的条件,我看谁都无法拒绝,那位范旭东先生多半会动心的!”

      第五百五十六章大丰收

      化工产业是不折不扣的战略产业,是整个军工产业的重要一环,就拿美国的杜邦公司来说,既是化工业巨头,同时也是军火巨头,初期正是靠着炸药起家的。

      对于奉天的产业,张廷兰初步有了规划,军工,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都从俄国远东搬,他已经摸清了俄国的情况,虽然俄国也没有什么大工厂,但是已经足够奉天起步之用了。唯独欠缺的就是化学,电子和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这也是俄国人的短板,他们都没有工厂,张廷兰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幸好还有一个范旭东可以利用,只要把他搬来,化学工业也就有了一点着落,至于其他的产业就只有等着一战结束,在德国人身上打主意了,然后再从美国那里淘换一点,整个架子也就支了起来,奉军的腰杆也就硬了。

      “咱们开出了价码,还要看人家同意不啊,拙言你有什么人选么,去说服范旭东?”

      “就让宋仲义帮帮忙,他原来也是京津一带的,人脉关系也都熟悉。”

      一年之前宋仲义还在北京的茶馆痛哭,眼看着厂子就要完蛋了,自从他搬到了奉天之后,各方面都是一路绿灯,纺织厂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手中总有处理不完的订单,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宋仲义办工厂最舒心的日子了。

      有了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摆在面前,应该很有说服力,张廷兰对自己信心十足,遍观整个中国,各地的政府,奉天开出的条件绝对是最优惠的。至于其他地方,不给添乱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帮上什么忙啊!

      商量妥了此事之后,他们继续在田里头看了看,张廷兰揪下了一个稻穗,将上面的稻子放在了手心里头,笑着对王永江和杨宇霆说道:“两位,注意没有,咱们的水稻比起南方的更加饱满,按我的估计不论是口感。还是营养,都要超过南方的粳米,绝对比高粱米好吃多了啊!”

      “好啊,要真是这样,我们都要换换口味。”杨宇霆笑着说道。

      “好不好吃倒是其次的。主要还是产量,我算了算。不使用化肥。一亩地的产量能达到二百斤以上,就已经比起原来的高粱多了三分之一,要是到了三百斤,就是一倍了,如果都种上了水稻,老百姓就都不愁吃不饱了啊!”

      “多种水稻。就要多建水利工程,水库,引水渠,还要打井。要是水跟不上,也没法种水稻啊!”

      “现在我才看透了农场的好处啊。”王永江笑着说道:“有了农场,农民都组织起来,原来单打独斗干不了的事情,现在都能做了,而且咱们组织起来也容易不少,只要把命令下达到农场就足够了,根本不用挨家挨户的去找人。等到秋收彻底完成之后,咱们比较一下农场的成果,如果效果好,咱们就在整个东三省推广起来,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就彻底站稳了脚跟啊!”

      也不怪王永江这么看重粮食,现在奉天主要的税收来源还是田赋,而且在这种乱世之中,粮食是最好的硬通货,握住了粮食,老百姓就能安稳下来,军队也不会乱,这要百姓和军队不乱,奉天的政权就稳如泰山。

      历朝历代,粮食都是关系到根基命脉的事情,任何一个治国的大才,都不会忽略粮食的重要性。

      再有半个月左右,就到了收获的时候,张廷兰现在就盼着天公作美,能够一直晴天,把水稻都晒好,忙了大半年,就看着最后能有多少收成了。

      他们也都是大忙人,看了水稻之后,也都十分满意,就静等最后的结果了。

      张廷兰回到府邸之后,就开始做起了功课,既然准备把范旭东请来,就要弄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才行,因此张廷兰仔细想了想,列出了五个方面的优惠。

      第一条是税收三年之内减半,免费提供四十亩地作为工业区;第二条是奉天政府提供二百万低息贷款,另外实业团和奉天银行提供一百万贷款,共同扶持工厂发展;第三条由奉天政府出面,帮助采购所需机器,招揽人才;第四条是保证产品的销路,和奉天兵工厂签订供需协议,未来工厂的产品全部由奉天收购;第五条就是邀请范旭东加入奉天实业团,成为其中的一员,享受实业团成员所有的优惠条件!

      张廷兰仔细权衡一下,基本上已经很全面了,至于范旭东再有什么具体的要求,等到下一步再谈吧。

      张廷兰带着拟好的文件急急忙忙的来到了宋仲义的家里头,宋仲义这个人有点苦行僧的感觉,别看已经是奉天最大的纺织业巨头,身价百万,但是几乎天天都泡在工厂里面,放到一堆里,几乎和工人没有分别。

      他买的宅子也里工厂不远,为的就是来回方便,由于宋仲义的纺织厂承接了奉军的军需生产,因此张廷兰也经常过来找他,轻车熟路,直接来到了宋仲义的家中。

      宋仲义一看张廷兰前来,急忙出来迎接,一见面他脸上满是笑容:“拙言,你怎么有空到我这里啊?”

      “老宋,我还想问你怎么有空在家里啊?”

      “我这不是有客人么?”说着宋仲义将张廷兰请到了会客厅,这时候张廷兰也看到了这个所谓的客人,原来正是周芯瑶。

      “瑶瑶,辅帅的大公子来了,大家不是外人,你也来认识一下吧!”

      “拙言,这是我的侄女,周芯瑶,京城才女啊!”

      张廷兰也没有想到在这里又见面了,这个世界真有点小啊,他冲着周芯瑶眨了眨眼睛,然后笑着说道:“老宋,周姑娘姓周,你姓宋,怎么成了你的侄女啊?”

      “我们两家是世交,周家老太爷,大爷,四爷,还有瑶瑶的爹五爷,我们都有来往,当初在北京办纺织厂,还多亏了周老太爷帮忙呢,要不然还办不起来呢!”

      ¡°ËÎÊåÊ壬Äú˵ÕâЩ¸Éʲô°¡£¬ÄѵÀ²»ÖªµÀÉí±ßÕâλÊô½õÒÂÎÀµÄô£¬ê÷½Çê¸ê¹µÄÊÂÇ飬È˼ÒÐÄÀïÍ·¶¼ÓÐÒ»±¾ÕÊ£¬ÏÖÔÚ²»¹ýÊÇװɵ³äã¶£¬Ò²¾ÍÊÇÄúʵÔÚ£¬»¹ÉÏËûµÄµ±£¡¡±

      女人果然是最记仇的动武,自己调查一下她的背景,就被她记到了现在,张廷兰顿时脸色有点发苦。宋仲义也不是笨蛋,周芯瑶虽然实在责备,但是语气之中还透着一起幽怨,又夹杂着亲昵,他才如梦方醒,笑着说道:“早知道你们都认识了,我何必废这个劲啊!”

      张廷兰也只好笑道:“周姑娘医术高明,我还请她帮忙来的呢!”

      宋仲义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也是家学渊源啊,周大爷就是杏林的高手,瑶瑶又是中西医兼修,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宋叔叔,你们谈正事吧,何必总扯上我们家啊!”

      “也对,不说了,不说了。”宋仲义笑着说道:“拙言,你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一定有什么要我办的事情吧,只管说就是了!”

      张廷兰点点头,然后说道:“老宋,我想请你帮忙,听说范旭东先生在塘沽开办了一架永久盐业公司,在全中国第一个生产出了精盐,实在了不起啊。我又听说他准备投资生产其他化工产品,因此就像联系一下,问问他有没有兴趣到奉天投资。”

      宋仲义一听,就笑着说道:“奉天对实业的重视,在全国都是最顶尖的,经商环境好,政府帮助也多,还有实业团和奉天银行保驾护航,的确是办实业的天堂,我也听说过范旭东的工厂,我愿意毛遂自荐,去和他谈谈,到奉天创业,对他的事业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范先生办了盐业公司,其实是被逼无奈,按照他原本的心思,是想直接办化工厂,生产纯碱,硝酸,硫酸什么的,只是没有资本,也没有设备,就只能从最简单的精盐开始,有了资本之后,再继续投资,生产纯碱!”

      周芯瑶在一旁把范旭东的底子都说了出来,张廷兰笑着说道:“早知道周姑娘这么清楚情况,拟定优惠条件的时候,我就该找你请教,才能有的放矢啊!”

      “拙言,你还拟定了优惠条件,能让我看看不!”张廷兰将文件放到了宋仲义的面前,他只扫了一眼,顿时呼吸就急促起来,差点直接跳了起来。

      “拙言,这条件未免太好了吧,我当初搬迁工厂,可远远没有这个条件啊,你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啊!”

      “老宋,你那是轻工业,人家这是化工,条件当然不一样了,你要是办钢铁厂,条件只会更好!”

      宋仲义其实也就是那么一说,他对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满意了,他笑着说道:“拙言,你放心吧,有了这个条件,不怕范旭东不答应啊!”

      有了宋仲义帮忙,张廷兰也就没有什么担心了,十几天的功夫转眼就过去了,老天开眼,全都是大晴天,水稻终于彻底成熟了,张廷兰亲自跑到了地里头,和那些老农一同挥舞着镰刀,将水稻割了下来,手里头掂量着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谁的心里头都甜丝丝的,收成只怕比估计的还要好!

      第五百五十七章手里有粮

      收割下来的水稻捆好之后,继续晾晒,等到差不多了就送到了场院里头,经行脱粒称重,张廷兰雇佣的老农全都在精心的照料,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经验十分丰富,光是看到沉甸甸的稻穗,他们就知道今年的收成一定十分惊人,甚至可能是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因此格外的精心。

      不只是他们,就连老张和王永江这些人也盯着呢,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奉天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如果弄好了,在整个东三省都推广起来,奉军就不愁没有粮食了。

      就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之中,终于到了彻底晾晒完毕,到了脱粒的时候,张廷兰也亲自前来观看,当然好奇的不只是他一个,张学铭,张廷枢,甚至连刚刚新婚的张学良都带着于凤至跑了过来看热闹。

      他们来了之后,讲武堂的不少学员也都来凑热闹了,插秧收割的时候他们也都来过,大家伙都知道张老师指挥打仗是好手,玩经济也是一流的,就是不知道他种田的本事,因此全都带着好奇的心情来看看。

      学生到了之后,郭松龄,姜登选,还有李景林等教官也都赶来过来,到了最后,张作霖,杨宇霆,还有王永江也一个不落,全都凑了过来,美其名曰考察农业收获,实际上他们也在打着自己的主意。

      张廷兰种田成功的话,他们一定要把所有经验全都榨出来,这些大人物平时难得见到一个,现在都跑到了地头上,弄得那些老农都有些不自在。

      老张还是很有亲和力的,他也掂量了稻穗。然后冲着王永江笑道:“岷源,我小时候就是苦孩子出身,所有农活,就没一样不会的,妈了巴子的,还干过兽医呢,谁能想到我有今天啊!”

      “大帅,这才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呢!”

      “别拽文了,我看着手有点痒痒,咱们一起动手,看看到底有多少产量,是拙言把牛皮吹爆了。还是真把咱们都镇住了。”

      张作霖都动了手,其他人更不敢怠慢。很快就脱粒完毕。然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称重环节,上千个大号的麻袋整齐的摆在了场院里头,几个老农用晒得黑亮的肩头,扛起了杠子,一大袋子稻子离开了地面,早有人紧紧的盯着秤杆子。

      “一百七十五斤……”

      报数字的人故意把声音拖得长长的。所有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大家把眼珠子都瞪圆了,嘴巴张的大大的,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一袋子就几乎赶上了普通田地一亩的产量了。

      而且大家都清楚的记得,所有稻田之中,最少的一亩也几乎装了两个麻袋,这岂不是说产量翻番已经成了定局么,大家全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尤其是那些学员,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是农家子弟,即便是稍微富裕一些的,也不过是出身小地主而已,都干过不少农活,对于粮食产量心里头都有数,一看到现在的情况,简直对张廷兰敬佩到了极点,连种地都这么厉害,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的啊。

      随着称重的推进,所有人的热情都被燃烧了起来,就等着最后能有多少收成了,毫无疑问,这将树立起一个丰收的标杆。

      为了计算数据准确,还专门安排了两个账房先生,拿着算盘子不住的拨弄,噼里啪啦的算个不停。

      终于最终的数据就要出来了,两个账房先生突然满脸的不敢相信的模样,他们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那些数据,还是不住的摇头,大家的胃口都被他们调了起来。

      这两位最后也不怕别人笑话了,他们互相看了看对方的数据,结果他们都得到了一个令人惊骇不已的数据。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31 10: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