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奇术之王》-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9章 燃香辨吉凶(3)

      外面的门又响了一次,有人走进来,嗒嗒的脚步声清晰传来。

      我问:“唐晚,你又回来了吗?”

      外面无人应声,于是我又大声问:“是李护士吗?”

      奇怪的是,外面仍然无人应声。

      我立刻后退,一步跨出了卫生间,向病床那边望去。没想到的是,进来的竟然是去而复返的官大娘。

      ´Ë¿Ì£¬ËýÕýÕ¾ÔÚÒ¯Ò¯²¡´²Ç°£¬ØþÙÍ×ű³£¬¸©ÉíÏòǰ£¬Á³¼¸ºõÒªÌùµ½Ò¯Ò¯Á³ÉÏ¡£

      “官大娘,你怎么又回来了?”我忍不住问。

      按照时间计算,从官大娘出门到现在已经十分多钟,她最少应该已经走到了医院门口才对。

      我没有多想,缓步向前走,到了爷爷的床尾。

      咖啡粉的威力正在显现,我觉得头脑清醒多了,麻木的双腿也已经有了知觉。

      “官大娘,你是忘记东西了吗?”我好心好意地问。

      “现在是……什么……时间?”官大娘垂着头问。

      我看看腕表,自然而然地回答:“差十分六点——”

      回答完了,我突然意识到官大娘的声音有些异样,不再是平时尖利清亮而且有着典型济南方言特点的那种语调了,而是……而是一个苍老了许多的声音,并且不像是女声。

      “官大娘,你怎么又回来了?”我心头一紧,立即向左侧跨出一步,以病床为界,跟她拉开距离。

      “回来?回来?我觉得……我一直都在,没离开过,咳咳……咳咳……”官大娘低着头回答。

      我的心突然被一只无形的手攫住了,双脚钉在地面上,再也无法移动半分。

      “她是谁?她不是官大娘!是一个男人在说话!有一个男人在她身体里——”这许多个念头同时涌入我的脑海,使我的心脏咚咚狂跳起来。

      这次我听得真真的,官大娘的嘴唇在动,但发出的却是一个至少有七八十岁的男性老者的声音。当那“老者”发出咳嗽声的时候,官大娘的身体没有丝毫的颤动,并未做出任何咳嗽的动作,而是只发出了那种“咳咳”的语声。

      当然,我眼中看到的百分之百就是官大娘——那个曲水亭街邻居们人人都给三分面子的神婆、灵媒。她的老式发髻、灰布衣裤、灰色布包以及脚上那双灰色圆口老北京布鞋全都说明了这一点,她是如假包换的官大娘,只不过离开十分钟后再回来,身体内部已经发生了我完全无法理解的突变。

      我缓缓地弯腰垂手,拎起侧面的方凳,时刻准备着,只要她有不利于爷爷的异动,我就一凳子砸下去。

      病床的宽度是一米二,而官大娘此刻保持着向前探身的姿势,那么我俩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到一米半。一旦发生战斗,就完全变成了面对面的短兵相接。

      我深吸了一口气,咬着牙,勉强自己挤出了一丝笑容,并且发出了几声讪笑。

      ÌìÒÑ´óÁÁ£¬Ñô¹â¼´½«ÕÕ½øÀ´£¬¾ÍËãÓÐʲô÷Î÷È÷Í÷ËÖ®ÀàÏë³ÃÈË֮Σ¸ãÊ£¬ÎÒÒ²¸Ò»í³öÕâÒ»°ÙÁùÊ®½ïÈ¥Ó¦¶Ô¡£

      “好大的……雪啊,真冷,河边的柳树都冻成冰溜子了……这么大的雪,缺衣少炭的,你说,济南老百姓怎么过啊……”官大娘低声说。

      我不知怎么接话,因为本来济南冬天就没几次大雪,而且现在是春天四月,跟大雪、冰溜子根本就不搭边。

      “鬼子出了关、进了京,往南一晃悠,刺刀和战马就要过黄河了。这场恶战,躲是躲不过去了……唉,打吧,不打不足以平民愤,不打,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山东是中国的粮仓,济南是山东的定海神针,济南要给鬼子拿下了,一马平川往南,中国就完了……打,一定要打,豁出命去打,这副担子啊,山东大汉不挑,全中国……还指望着谁呢?”官大娘的声音越来越流畅,似乎那“老者”的灵魂正一步步从僵化中复苏,说话能力也一点点恢复过来。

      我从上面这段话里能够联想到,对方说的事跟抗日有关。

      历史记载,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由关外杀入,占领京城,然后顺道南下渡过黄河,不费一枪一弹夺得济南。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人、山东人最大的耻辱。如今的历史教科书上,将这事的主要成因定义为“韩主席弃城而逃”,所有罪责加在一人头上。其实,公平来看,当日军南下时,河北、山西、江苏、安徽一带驻扎着大量的中国军队,他们如果能快速响应,由西南掩杀过来,至少可以将日军阻截于黄河北岸,利用大雪奇寒的天气,有效消耗关东军的战斗主力,那么抗战版图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

      1937年距今差不多八十年,国际形势天翻地覆,中国大地物是人非,很快大家就要忘记那段惨痛的日军侵华历史了。

      我仍旧没法插嘴,唯有暗地里一次接一次深呼吸,不让自己因惊疑而失态。

      “我看见了一刀流的人,东北军、西北军里的骁勇大将至少有一半死于他们的刺杀之下,这一次,该我替兄弟们报仇了……天下英雄只知道西北军有十三太保,这一战,我要他们知道,西北军实际有十四太保,我……我……咳咳咳咳……”那“老者”借着官大娘之口长时间激烈地咳嗽着。

      我攥着凳子腿的那只手一直都在冒汗,耳朵又受着咳嗽声的折磨,渐渐的全身都开始冒汗,心脏几乎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这种痛苦的煎熬与折磨令人窒息,但我又不敢轻易发难,生怕一着不慎,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官大娘到底在替谁说话?她出去这十分钟到底遭遇了什么?”我盯着官大娘灰白的发髻,心情已经极度惴惴不安。

      “什么?”官大娘突然锐声叫起来。

      这两个字,才是她本来的人声。

      陡地,官大娘抬起头来,直直地盯着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官大娘第一进来时,我无意中看到过她的眼睛,黑白分明,毫不浑浊,透着跟她的年龄基本相称的睿智。她是神婆,自然比普通人更聪明伶俐,非但眼睛里不揉沙子,甚至于能够一眼看穿非人的世界。

      此刻,她的眼中仍然闪着光,但却变成了闪烁不停的青碧色微光,诡异之极。通常,只有荒郊野外的磷火才会给人这种古怪的感觉。

      “你是谁?”她锐声又叫。

      “你慌什么……你慌什么?”那“老者”也提高了声调。

      “阁下……到底是……何方……神圣?”官大娘又问。

      两种不同的声音都是从官大娘嘴里发出的,这种情形,等于是她一人分饰两角,体内竟然是藏着两个灵魂,正在同时发声。

      我想到唐晚说过“爷爷体内藏着两个灵魂”那句话,立刻低头望向爷爷。

      爷爷保持着僵硬平躺的姿势,似乎对外界的一切已经完全失去了知觉。

      ¡°Äã¾¹²»ÖªÎÒÊǺÎÈË£¿¡±ÄÇ¡°ÀÏÕß¡±ã¢ÉùºÈÎÊ¡£

      他说出那样的话殊为可笑,仿佛是某个著名人物面对着懵懂无知的群众,因别人没有认出他并表现出足够的尊敬而发怒。

      官大娘向后一退,双手一分,将那布包打开。

      她的动作十分麻利,布包一开,立刻探手取出一把香来夹在腋下,随即第二次探手入包,应该是去拿打火机点香。

      可惜的是,她急切间竟然找不到打火机,连掏了四五把,都没能取出打火机来。

      “日本鬼子都到了黄河边了,你们还都无动于衷,伸着脖子等人家下刀。济南城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出了多少英雄豪杰,为什么偏偏到了今日国运衰微之时,所有人都做了缩头乌龟?我这一去,风萧萧兮临易水,根本就没打算回来——拿酒来,拿酒来!我跟儿郎们痛饮作别,哈哈哈哈哈哈……”那“老者”豪气万丈地纵声大笑。

      可以想象,当他说完那些话,必定是做一个双臂上扬,仰面大笑的收尾动作。那是英雄人物即将上演孤注一掷的绝地之战前必然安排的桥段,自古至今,华夏大地上已经有无数前辈重复过。

      果然,官大娘的双臂突然举起,双拳紧攥,在空中有力地挥舞着。

      如此一来,她腋下的香和手中的布包双双落地。

      “帮……我,点……点……点香!”官大娘的脸胀得通红,身体不停地扭动,像是在摆脱体内那“老者”的禁锢。

      我没有丝毫的愣怔,抛开凳子,右手在病尾上一撑,由病床上方跃过去,俯身抄起布包,翻转过来连抖了两下,包里的东西便全都倒在床上。

      原来,那打火机被卷在一大把烧纸夹缝里,怪不得官大娘摸不着它。

      嚓的一声,我点亮了打火机,另一只手抄起一把香。

      点燃整把香大概需要五秒钟的时间,当打火机的火舌舔在香的底部时,我才喘了口气,抬眼看着官大娘。

      曲水亭街的老邻居们口口相传,官大娘的“叫魂”和“驱邪”是最见成效的。

      很多人亲眼见过、亲口说过,街坊上有些小孩子在河边玩,玩着玩着一跤跌倒,然后就突然发烧害冷,吃多少药打多少针都不见好。家人把官大娘请来,烧几张纸,点三支香,然后拿着孩子的鞋到河边走一遭,叫几声。弄完了这几个程序后,往往官大娘还没回转,得病的小孩子已经退了烧,也有了精神,闹着要吃东西。

      官大娘的武器就是香和烧纸,我确信只要这把香点着了,那一味说话作怪的“老者”就会知难而退,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论阁下是八方神仙还是四地妖鬼,我官青兰的‘正心驱邪香’马上就要点亮了,妖邪辟易,仙神回避,请速速原路回归宝山贵洞。否则的话,别怪我要无情得罪了!”火光在官大娘眼中形成两朵橘色的小花,令她止住了颓败之势,精神重新抖擞起来。

      “1937年的雪……好大的一场雪,冷啊……冷了山东人的心……我恨不得把全身的骨头和着这漫天的雪垒一道八百里长城,不教日酋呼啸南下牧马……”那“老者”突然哽咽,之后竟然高唱起来,唱得是岳武穆的那首《满江红》古曲。

      砰地一声,门被撞开,唐晚风一样卷进来,一把夺下我手中的打火机。

      那把香点燃了十分之一,只冒出淡淡青烟,却未开始自燃。

      “不要点香,停下来,都停下来,什么都不要做!”唐晚一连声地低低吩咐。

      “可是——”我抖了抖手里的香,大惑不解。

      普通意义上来说,侵袭别人身体的游魂都是恶意的,等于是鹊巢鸠占,严重时甚至会让无辜者丧命。所以,我认为官大娘是站在正义的一方,要以香纸驱邪,维护正义公理。那么,我当然有义务去帮她,击退“老者”。

      “听我说,不要动,有些事我们根本看不懂。”唐晚说。

      为了防止我进一步行动,她猛地伸手,扣住了我的右腕。

      “点……点香……点香啊……”官大娘声嘶力竭地吼起来。

      “让他说。”唐晚的声调虽低,却成功地盖过了官大娘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我耳中。

      “燃香辨吉凶,不燃香……谁正谁邪,谁神谁鬼……石头,给我……点香,你给我点香……”官大娘向我伸手,但却徒劳地无法靠近,因为她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那“老者”正在她体内与她自身的力量分庭抗礼。

      理论上,我应该听官大娘的,抢回打火机,帮她点香。可是,在唐晚的五指紧扣之下,我的右半边身子发麻,已经无力反抗。

      第10章 曲水亭街大葬(1)

      “让他说。”唐晚再次重复,“相信我,让他把话说完!”

      我挣扎了一下,但唐晚五指一紧,再次把我制住。

      官大娘是我请来的,如果那“老者”一直不停地说下去,我担心官大娘会因此而受伤。

      “唐晚,不要伤了官大娘!”我低声说。

      “相信我,请相信我,我没有一点儿恶意,只求让事实水落石出。”唐晚急促地解释。

      “好,我信你。”我克服了心底的犹疑,向她点头。

      “谢谢。”唐晚长出了一口气,慢慢地放开了手。

      事实上,她无须向我解释,因为她的力道在我之上,我除了动口,已经无力反抗。她费时间解释,是给我面子,同时也给我们之间的交往建起了一道信任的桥梁。

      “前辈,请继续说下去,晚辈想知道,1937年冬至泺口镇浮桥一战,战况如何?结局又如何?”唐晚大声说。

      我知道,济南正式沦陷在日蹄之下是在1937年的12月27日,官方自然是无防御撤退,但民间抗日救国组织却曾经几度在济南北面的泺口镇、小清河一带对日寇展开阻击,留下了很多以卵击石、悲壮殉国的故事。

      那“老者”并未立即回答,而是悠悠地叹了七八口气,才语带唏嘘地说:“中国高手对敌倭寇,一对一,完胜;一对十,完胜;一对百,必胜;一对千,必同归于尽而亡。那一战,我先后采取布阵、埋雷、陷阱、窝弩、滚石等手法杀敌过百,又在芦苇泥沼之中伏击,杀敌过百。之后,我在浮桥正中正面破敌,再杀敌过百……”

      这段话突然点醒了我,我隐约已经猜到了那“老者”的身份,因为小时候大哥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在那故事里,一个隐居于民间的中国高手曾经以一当千,在黄河上给入侵的鬼子予以重创。

      从我记事直到大哥惨死,他至少给我讲过几百次那故事,并且反复强调,这是一个从未载入史册的真实事件,没有人观战,没有人拍照记录,更没有人去探访那高手的姓名来历。历史典籍是不会说话的,人在做,天在看,所有夏家人要永远记住那位华夏神州天字第一号的英雄。

      唐晚认真听着,双眼紧盯着官大娘的脸。

      “虽千万人,吾往矣。以一当千,破风逆战,何等快意?我还记得当日,密云不雪,朔风凛冽,天地之间,晦暗肃杀。黄河北岸,日寇的千军万马阵势森然,却不能阻挡我一个人往来冲突,击杀‘一刀流’的好手。那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战,日寇辱我华夏无人久矣,我泱泱大国,岂能只有一个戚继光可以大破倭寇?只有一个林则徐可以虎门销烟?”那“老者”说。

      唐晚双手抱拳,深深鞠躬。

      我没有任何动作,但双眼已经湿润。

      在当今的年代,“爱国”已经成了受人嘲笑的“唱高调”行为,人人为钱、为名而上下奔走,全民皆奸商,无利不起早,大部分人都把圣贤之书、礼仪教化抛在脑后,一门心思去追名逐利。

      我虽然无钱、无势、无能、无门,但打我心里,是热爱这个国家的。从1937年至今,不过区区八十年,如果这么快就忘记了国家被欺凌、人民被奴役的悲惨过去,那么我们势必将重蹈覆辙,再度卷入历史的循环泥潭之中。

      说白了一句话,我们中国人不爱中国,谁会来爱中国?

      所以,我对“老者”话里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之情钦敬不已,自愧弗如。在1937年的中国,如果是全民皆兵、全国抗日的话,又怎么会出现膏药旗插遍半个中国的不可思议场面?

      如果这“老者”曾经是抗日英雄,他自然值得后人尊敬,但他又偏偏是一个寄居于另外一种状态的非法“灵魂”,想想就令人惋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