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顾兆乖乖坐着让老婆打扮。

        他看周周平日里都是挽个揪揪,用木簪别着,类似道士头,十分利落方便干活,村里男人哥儿都这么梳,不过男的是用布条扎一扎,哥儿带簪子。

        要是家里有钱的,木簪子材质会换成金银玉,各种手艺雕花。

      ¡¡¡¡´åÀï¸ç¶ù¶¼ÊÇľô¢¡£

        顾兆以为周周给他也是梳道士头,没想到是半披发,扎的揪揪用蓝色带子绑起来,脑袋后面披着长发。

        “……”这不太方便吧?

        顾兆正要说全梳上去,一扭头看到他家周周眼神发亮特别高兴的盯着他连看,顾兆:……

        就是看他的脸好看,懂,明白。

        “好不好看?”

        黎周周觉得相公好好看啊,平时就好看了,今个儿一打扮更是好看,像是回到了结婚那日——比那日还要好看。

        “好看。”黎周周满意点头。

        他家小相公漂漂亮亮的。

        黎周周说不出什么形容,就觉得好看、漂亮。

        这身藏蓝色的袍子,换做别人穿老气横秋还衬的皮肤黑,但顾兆不同,顾兆天生皮肤白,以前不干农活,身体过于消瘦有些病态的孱弱,现如今在黎家好吃好喝养着,加上每日锻炼,看着比两个多月前要精神。

        皮肤雪白,浓眉深目,鼻梁高挺,唇形也好看。

        “周周喜欢我这样?”顾兆站起来还转了个圈圈。

        黎周周看的移不开眼。

        “那今晚回来,我穿这身和周周闹好不好?”

        黎周周脸立刻红了,相公又逗他,怎么能这么做,这可是读书人穿的袍子。但他一看相公漂亮的模样,又忍不住心动,最后到底没给回答,说要出发了不能耽搁。

        顾兆笑眯眯的应好。

        今晚要穿着这袍子上炕了。

        夫夫俩带着东西出门,刚出院子走了没多久,遇到从村口卖豆腐回来的几位阿婶,夫夫俩打了招呼,说是去东坪村看夫子。彼此寒暄客套没几句,各自忙自己的。

        夫夫俩影子还没走远。

        几位阿婶便热络聊起来了。

      ¡¡¡¡¡°ÚÀßÏ飬ÀèÖÜÖܵÄСÏ๫¿ÉÕæÊÇÕâ¸ö¡£¡±Êú×Å´óÄ´Ö¸¡£

        “那模样长得,十里八村我还真没见过。”

        “关键对着周周好,周周说走,顾兆就不多说,还拉周周手,小两口甜蜜蜜的。以前还觉得顾书郎没啥大出息,现在一看和周周配的正正好。”

        “是啊,张家的老编排顾书郎读书不成,那是和谁比,和十里村的朱秀才是没法比,但也比咱泥腿子强,你看看那炉子,就是顾书郎想的,过了几年,真下不了田了,顾书郎识文断字的没准就和黎大那兄弟一样,带着全家去镇上过好日子咯。”

        “是这个理,不过顾书郎模样真俊,这一打扮,那可比朱秀才强不知道多少去了……”

      第21章 村中闲话21

        东坪村两大姓, 顾、赵。

        教顾兆的夫子就姓赵,是如今东坪村村长的远房堂叔,因为有功名在身, 可免五十亩田税, 村长家的三十亩田就挂在赵夫子名下, 免得税收。

        赵夫子膝下一儿一女,女儿早已嫁出去,儿子也读书,只不过不是读书的料, 如今赵夫子专心培养孙子。

        “……我读书的时候,和夫子儿子一起念, 他虚长我八岁, 才考上童生,我第一次试院试时,他已经不考了。”

        “赵夫子家中只有十亩田, 靠他儿子赵铭打理,够一家几口的一年吃的,生活上的开销全靠赵夫子收的束脩,只是如今他年岁渐高,村中很少有孩子送过去念书。”

        顾兆牵着周周的手, 一路积雪,两人走的很慢, 正好说一些夫子的事。

        “相公十岁就中了童生吗?”黎周周算了出来。

        顾兆嗯了声,原身十岁中了童生, 当时在村中也风光了一阵, 小神童的名号都叫了出来。可能也有伤仲永的关系,后来原身就疏于学。

        到了东坪村, 赵夫子家在里头,位置清静有些偏远。顾兆特意绕了下,从田地那头进,直接避免了村口,绕到了赵夫子家。

        赵夫子家院子和村里其他院子看上去没太大区别。黄泥院墙,两扇黑色木门,门上贴着対联,红底黑字,字体略板正一些。

        应该是赵夫子八岁的孙子写的。

        顾兆抬手敲门,里面有妇人声:“谁呀?”

        “师娘,是我顾兆。”

        脚步由远及近,咯吱开了门。妇人挽着发髻,别了一根银簪子,收拾的很干净利落,一见顾兆,笑着说:“是兆儿啊。”目光又转向顾兆身边的黎周周。

        顾兆当即介绍:“是顾兆妻子,黎周周。”

        虽然周周是哥儿,但在正式场合,介绍妻子更尊重。

        赵师娘一听也明白过来,欣慰笑笑,招呼两人进。黎周周来时就有些紧张,听相公说夫子为人严肃,倒是师娘为人和蔼很好说话,一见果然如此。

        “师娘好。”

        “好好。进来坐,怎么还拿东西了,客气了。”赵师娘也没推辞,接了篮子放灶屋,回来端着茶壶茶杯,给二人倒上了茶。

        没一会赵夫子出来,五十多的人,穿了一身将洗干净有些发硬的夹棉袍子,人身消瘦,背脊挺直,脸上神色严肃,两侧颧骨高,两颊深陷,没什么表情。

        黎周周瞧着就觉得紧张。

        顾兆先和夫子打了招呼,黎周周也跟着叫了声夫子。

        赵夫子没看黎周周,而是问顾兆上门有什么事。顾兆深知这位夫子为人固执,甚至有些古板,以前就爱板着一张脸,如今他做了上门婿,赵夫子是瞧不起上门婿的,心里可能觉得他丢了读书人的脸。

        但赵夫子再怎么瞧不起他,还是要过日子。赵铭打理十亩田,供一家六口吃,卖不了多少。平日里开销都是靠赵铭媳妇儿和婆母两人喂猪养鸡,还有以前收的束脩攒的银钱,赵夫子一心功名梦,他自知自己考不了,把所有期许都给了孙子。

        读书写字科举哪样不要钱?

        顾兆先是说拜年来的。赵夫子脸一黑,还没开口,旁边赵师娘先清了清嗓子招呼顾兆和黎周周喝茶,还说顾兆带了肉糖酒,真是破费了。

        赵夫子黑着脸把话咽进去了。

        他这位师娘面上看着和蔼见谁都几分笑,但是管家拿捏赵夫子一拿捏一个准。顾兆心里笑,面上很严肃対着赵夫子拜了拜,说明了来意。

        还想继续读书科举,想请教夫子学问。如今住在西坪村,来往不便,以后攒了不会的前来询问,每年还是按照以前的束脩给,一两银子。

        “成啊。”赵师娘一口答应了,笑笑说:“如今家里空着,兆儿来,正巧和泽儿做个伴,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赵泽就是赵夫子的孙子。

        顾兆借坡下,从怀里掏出他的‘问题本’。

        “不打扰你们了。”赵师娘冲黎周周招招手,说:“他们说起学问来,得一会,咱们去灶屋暖和暖和……”

        黎周周便和赵师娘去了灶屋。

        赵师娘将灶屋大门敞开,黎周周虽说是哥儿毕竟是个男的,还是要注意。

        这一问到了中午,黎周周肚子饿了,不好意思张口,只能喝了热水。一直到下午,他看天色,平日里该做晚饭了,相公才出来,対着夫子拜了拜。

        赵师娘便站起来说:“出来了,我送你们出去,路上慢些走,雪天路滑小心些。”

        黎周周和相公出了赵家院门,还是按来时的路绕着田走,很远看不见后头赵家院子,黎周周实在是憋着话,可又觉得背后说人不好,便改口成了问相公:“饿不饿?”

        “饿。”顾兆摸了下周周肚子,也是瘪的,笑说:“我晌午的时候就饿了,夫子也饿了,肚子响了声,我听得清楚。”

        黎周周啊了声,那、那这都饿了不吃饭吗?

        “赵夫子家是不是一天吃两顿,不吃晌午的啊?”

        灶屋热水倒是一直烧,师娘见黎周周茶杯水见底了就给添热水。

        热水管饱。

        “平日里怎么吃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自六岁开蒙去赵夫子家读书,到如今,从未在赵夫子家蹭过一口饭吃。”顾兆挑着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跟周周说:“有一次夫子罚我抄书,我那时候才考中童生,心中不服,故意磨磨蹭蹭的,天都快黑了,夫子饿的不成,摆手让我回去明个儿再来。”

        “我还没走出去,就听夫子跟师娘说有没有馒头先垫一口。”

        黎周周眼睛圆了,“难不成饿了一天?”

        “夫子早上应该吃过,也不算一天——半天多吧。”

        和今个儿的情况一模一样,黎周周实在是憋不住了,见四周都是田地无人,才小声说:“那为什么夫子一家不偷偷吃?难不成有了外人在,就一直不吃饿着吗?”

        村里人看中粮食,有些节省的会过日子的,家里有人串门都不做饭,或者做了也变着法的送客,是不会轻易张口问‘吃不吃’,留着串门人一碗饭。

        这事黎周周知道,所以没觉得有啥,各家情况不一样,没什么好笑的。他不轻易串门聊天,有事了也是挑着不是饭点的时间,问完了赶紧走,省的人难做。

        可今日不同,他们带着礼上门,按道理是客人。就像前个儿朱大嫂大哥过来,人带了东西,一定是要留人吃饭的。

      ¡¡¡¡²»È»´«³öÈ¥¾ÍÊÇÐ¡Æø¡¢¿ÙÃÅ£¬²»½²ÀñÊý¡£

        “不做饭了,那就是赵夫子家不吃晌午那一顿,真做了偷摸吃,可就是不讲礼数,防着人了。”顾兆说完,又添了句,“我以前撞见过,赵泽他娘偷偷给他喂着吃。”

        毕竟是小孩子嘛,不好饿肚子。

        黎周周:……

        !!!

        “我见师娘人和蔼客气,说话也好听,没想到……”

        顾兆看周周恍恍惚惚的,牵着手说:“你我大家没什么区别,虽说夫子有功名在身,但都是村里人,所以不用紧张,他们家行事还不如咱家呢。”

        稍微拉踩下下。

        周周自从知道要来拜访赵夫子,越到跟前越紧张,早上起来的早,热水洗漱后,换了身新衣,带的礼也是再三检查,拿的算是厚礼。尽管他说了不用紧张,来的路上还逗着周周,可没用。

        读书人和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是不同的。

        顾兆说没能打消周周的紧张,还有骨子里対赵夫子一家的看重和対读书人的幻想,现在应该是没了。

        “也不能这么说。”黎周周想给赵夫子一家找补,话刚说完肚子咕咕叫,只好说:“下次相公再去问学问,先要吃饱,不成,我再给你带着些吃的。”

        顾兆笑着应好。其实是吃不了的,赵夫子古板,讲究礼数——分情况讲。像顾兆去问学问,两人说话聊书本的内容,那是断不能吃东西的。

        偷偷吃也不成。

        不过带着回去路上能吃,都是周周心疼他的一番心意。

        至于束脩一两银子,顾兆先是觉得贵,他家周周和镇上三两一対比,觉得一两便宜,怕再给便宜了,赵夫子不愿意教,以及不好好教。

        也是,以前一年一两银子,如今折半五贯,虽说不是见天的来,但人的心里老会跟以前対比。黎周周拿王婶买炉子的事举例,说服了相公。

        “要是王婶没听过咱家炉子二十文,那三十文她先是觉得贵但看过好使应该是也没犹豫会买的。”

        “周周说的是。”

        两人回家天已经黑了。黎大坐在堂屋烤火,一边剥着花生吃,一年到头,终于能松快松快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9: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