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太易》-第4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查看考官结果。”

        “……”书灵迟缓片刻,回复道:“第三场成绩还未出来。”

        第三场,因为朱图等三位考官监考完毕,三人也进入后面帮忙判卷。九人同判,在最后三张卷子上产生分歧。

        经过三轮答卷,即便是看卷内笔风文路,宋保德等大致上也可猜出来这些学生们在前面两场的卷子是哪个。

        “这三人前两场答辩皆为上佳,朱兄认为何人可当解元之名?”

        乡试排名,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朱图当然想要偏心荀易,但他没看过前两场答卷,不清楚到底荀易的试卷是哪个,沉吟不语。

        旁边两位同样监考的考官拿起卷子看了看:“这第一份卷子心思缜密,只可惜在最后两道题上不如其他两人。这第二份卷子可看出几分杀伐之气,对北疆问题选择以兵戈相见,走的是行军布阵,如果杀敌的路数。只是在瘟疫这道题上,以粮招民为兵,借兵以除暴民。这前面倒还可以,但后面所言‘未免疫情扩大,杀病患而斩草’恐怕便有些伤天德了。”

        “所以他才选择借助招募的民兵来杀人。罪过同担,缓解民愤。虽持武力震慑,但在治理救人上,就不如第三张。”另一位考官拿起第三张试卷:“这位学子对瘟疫治理颇有见解,细致入微,连尸体处理、衣物更换、防止民暴等等都能提及。记得前不久苗县爆发一场瘟疫?他应该是从此学到的经验?”

        宋保德眉头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但盯着第一张试卷仔细看,又有些迟疑。到底哪张才是荀易的?

        朱图来之前他听过荀易的事情,心中一动,猜到第三张试卷可能是他的,便点了第三张做解元。

        “这位学生心思缜密,在北蛮问题上也并非选择以兵戈为主,而是以计引动北蛮内乱,当有奇效。”

        “奇效?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宋保德张口反驳:“还不如第二张卷子。观其第一张卷子对北域风情的了解,应该曾实地考察过。”荀易肯定没有去过北疆,与其误打误撞把第一名给他,还不如给这个北疆学子。

        二人争论,宋保德几个同伴沉思下:“宋大人从第一场开始就隐约看不上第一位学生。在第一场刻意将他的名头压后。但剩下两张试卷各有千秋,不好分辨高低。”

        几人争论不休,一人提议:“宋大人和朱大人皆以文入道,不如以文气观佐?”

        文道增进灵性,很多官员因为自身才学会逐渐走向文道之路。不过生前达到三重文心“春秋刀笔”的境界已属难得。目前朱图和宋保德皆是第二重“墨意经纶”的境界。

        二人对视,各自施展文气,两股截然不同的墨色文气如烟雾涌动,在三张试卷上进行探测。

        第一张试卷涌动淡淡一缕白气,稀薄而微不可见。

        “以秀才之身勘悟文道之根,若日后再得天封,成就远在我等之上。”旁边几位考官看着,又落在另外两张试卷上。

        第二张试卷升起一阵刀兵交鸣之声,同样有白气涌动,但听闻声音,朱图二人顿时色变:“兵?”

        与其说是文气,倒不如说是兵戈之气。

        “这小子学的是兵法?难怪文章之中有着一股煞气。”宋保德心中盘算:“而且这股兵戈之气眼熟,跟楚将军一脉相承,想必是他那位弟弟?是了,传说他弟弟昔年曾以弱冠之龄在北疆参军。这就对上了。”

        楚天歌,当朝最年轻的一位将军,跟宋保德这一系不和。

        “不能让他做解元!”宋保德正要说话,第三张试卷的文气也被激发。

        宛如澄澈湖水皱起,涟漪在荡漾时不断有白气涌动,化作云盖护着这一张试卷。

        “丹心明湖?”旁边一个考官喃喃念叨。

        文道五大境界,立心、立言、立功、立命、立圣。其中立心需要立文心,明了自己未来道路。在场考官大多都在这个境界。

        而立言,指的是言行举止,由立心进一步延伸自己的道德规范。也就是古人说的“修身齐家”。

        朱图见气观人,命人又把这三位学子其他两张试卷拿来。

        三场试卷融合,第一位考生的试卷白气汇聚,同样出现一片白云伞盖,和第三份试卷颇为相似。

        而第二份试卷兵戈之气化作连绵赤光,杀意冲天。几位考官都是以文入道,或用丹青,或用书法,哪里喜欢这种杀气?

        心中画叉,看着最后一份试卷。

        在三张试卷交汇后,上面浮现一道神力波动。

        “这是文昌帝君的神力?”朱图一惊,瞪了宋保德一眼:“既然帝君神力赐下,自然高下立判,还比什么!”

        “帝君赐福神力,是第一场的试卷,所以第一场试卷是魁首。但第三场还有的说。”宋保德当然不肯认输,盯着第三份试卷的文气。

        在神力牵引下,那片白云华盖化作一汪春水,明湖如镜,象征文道第一重境界。接着,白气所化的湖水慢慢变化,墨意乍现。虽然只有一点浓墨不散,但境界截然不同。

        “原来如此。”刚刚那位若有所思的考官忽然展颜一笑,身上白气升腾,在文昌神力的演化下逐渐转变为墨色。

        “观帝君神力,省却我三池墨水之功啊!”这位考官观看荀易的试卷,突然明悟立心至立言的境界奥秘,直接跨入和朱图二人一般的层次。

        文道修行需要积蓄文气,最初的丹心明湖又被戏称为“洗墨湖”。说的是读书写字,积累肚子里的墨水。什么时候能够将明湖一池白气染黑,就算是你读书万卷,腹有经纶的表征。

        “我修书画而入道,按照老师昔年所言,需学习先人练九池墨书才能达到经纶之境。没想到观看帝君神力,一举明悟根源,居然突破了。”九池墨书,指的是用尽九个方池子大小的墨水。也代指海量书法之意。

        “这样看,第一名无悬念了?”一位考官面带慕色看向刚刚突破的同伴。“能点化王兄更进一步,而明湖之中墨意凝聚不散,更说明此子文采。解元之名可当得。”

        诸人颔首,算是定下第一名。而第二名,诸人放弃那份兵法之书而选择最初一份试卷。

        “兵法虽好,但杀伐之气太重,不和我儒家之风。”诸人将第二份试卷定为第三名,然后又挑了三份试卷定下名字。

      ¡¡¡¡×îºó˺¿ªÃûµ¥£¬½«Ãû×ÖÌÜдÖÁ»¨Ãû²á¡£

        看到第一位的荀易,宋保德嘴角一抽。朱图面带喜色:“宋大人不计昔年恩怨,秉公执正,小弟佩服。”

        宋保德勉强扯出笑容,看到第二名的荀晟。仔细一想便明白,显然是荀家人刻意模仿荀易笔风的结果。心中恼火:“你若是事先跟我说好,我难道还不会帮你打压荀易不成?”

        朱图看到第二名荀晟,心中也有几分明了。恐怕是刻意想要借助自己的力量登榜。“可惜,陛下有意改革科举制度,这次事先没有透露风声,为的便是查看效果。”

        而其他人见荀家二子占据榜首,赞叹道:“不愧是德公之后,家风甚浓。如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也。”

        宋保德冷着脸,没说话。静静把榜单填好,供奉到文昌帝君神像面前。

        袅袅清香裹着榜单飞入文昌宫。

        文昌帝君看到下方考官们上报的榜单,盯着第二名的荀晟看:“虽说事先得到透题,但其才学的确不容小觑。”事先透题仅仅是让他做准备,可那些政论都是荀晟自己想出来的。

        “罢了,为了不久之后的文昌策,不便削了他的名头以免引发恩科大变。但心思太重,需敲打一番。”

        中州文昌策不出意外应该在十年后,大周目前还没有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到时候连文昌策都去不了,对在天庭那边的评价不好。所以刻意找借口准备恩科,想要临时挑选几个三元及第的状元参赛。至于后面能不能压住他们,现在也顾不得了。

        天庭文曲帝君施压,大周皇帝也无可奈何。

        文昌帝君伸手一指,将榜单之上荀晟的名字退了一位,原本第三位的楚天碧落在亚元之位。

        朱图等人脸色一惊,面露愧色,自然以为自己等人的私心被戳破。

        朱图勉强道:“既然是帝君之意,我等不得不从。来人,将榜单发出去。”

      第0059章 金芸榜

        “发榜了,发榜了!”人群盯着紧闭的贡院大门,当大门打开一道缝隙时,不知谁传来一声叫喊。

        顿时人群沸腾了,熙熙攘攘涌向门口。

        贡院里先是走出一列士兵维系秩序,然后将牵动人心的榜单贴出。

      ¡¡¡¡Ü÷êÉÕ¾ÔÚÔ¶´¦£¬ºÍÁ½¸öÅóÓÑÔÚÁÄÌì¡£

        “荀兄不担心自己的名额?”

        “这时候担心有什么用?”荀晟故作洒脱:“依我才学,难不成还会落榜?”话虽如此,但捏着折扇的手指发白,显然心中并不平静。

        上榜没问题,但关键是能不能夺魁!

      ¡¡¡¡Ü÷êɲ»ÓûºÍÖÚÈËÒ»ÆðÈ¥¼·£¬ÓÚÊÇÈÃÏÂÈËÈ¥²é¿´×Ô¼ºµÄÅÅÃû¡£

        “一定要比荀易高!一定要比荀易高!”心中紧张,当自己的下人喜气洋洋归来禀报时,荀晟终于忍不住了。

        “恭喜少爷,是经魁!”

      ¡¡¡¡Å¾àª¡ª¡ªÕÛÉȵôÔÚµØÉÏ£¬Ü÷êÉÁ¼¾Ã²»Óï¡£

        ……

        远处酒楼高层,荀易和李兴鸿拿着“千里眼”观望。“千里眼”是对古代墨家发明的一种观测镜筒的称呼。

        李兴鸿眯着一只眼,用另一只眼看着镜口:“按照小舅舅的话,这次桂榜应该称呼为金芸榜。踏波采莲,回头若是小舅舅得榜首,要不要我们去买些莲子洒下去?”

        按照规矩,历代解元都需要用桂花酒之类的东西作为答谢,当众撒桂花。

        “不用那么麻烦。到时吩咐天香楼,让他们准备莲糕,然后免费散发便是。”荀易很淡定,刚刚偷偷跑去图书馆一趟,吕侯那边早就把成绩告诉他。

        所以,在李兴鸿面前还能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而且……

        荀易饶有兴致看着旁边求神保佑的李俊德。“看他们这种患得患失,也挺有意思嘛!”

        荀易翻看花名册的时候看到李俊德的名字,但瞧着李俊德现在紧张模样,恶趣味的想要多看看别人的这种脸色。

        拿着千里眼,荀易并没有去看榜单,而是盯着下方那些中举或者落榜的人。

        “悲欢离合,人生百态,这杯红尘之酒才是最耐人回味的。”刻意往荀晟那边看了看,荀晟脸色多难看,他心中就多舒服。“让你耍心思跟我斗?傻了吧?自己摆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回头看你怎么跟我二叔交代。”

        “白杉,刘槐,你们俩去下面把我早先准备的食盒给晟少爷送过去,就说我这做弟弟的恭喜他成为经魁。”

        白杉和刘槐对视,见荀易笑眯眯的表情,就知道自家少爷这是故意气荀晟。

        “少爷老毛病又犯了!”白杉心中暗叹,和刘槐去送食盒。

        二人下去准备,走之前听到荀易旁边的李俊德一阵欢呼:“我中了!”

        李俊德喜气洋洋,虽然仅仅是最后几名,但好歹入围,日后便可用举人身份做官。

        荀易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这次陇川恩科参加的人不多,毕竟是特考恩科,所以只有部分人参与。明年秋闱才是正经的科举考试。”

        “明白明白。”李俊德不以为然:“反正朝廷说了,这次恩科是正特并行,明年还有一次正经秋闱,到后年春天才参加春闱会试。还有一年多准备时间,等我毕业了还能温习段时间。”

        “好歹拿到举人的头衔,未来不用担心我娘再唠叨了。”李俊德又扫了一遍榜单,看到张玉琪等人也都榜上有名。加上荀易的解元,恐怕这次灵峰书院要好好庆贺一番。

        “咦?荀易,你看,那不是刘振英么!”李俊德伸手一指,荀易连忙用“千里眼”看去。只见刘振英穿着一身淡蓝直裾站在边上观看榜单。

        荀易吩咐李兴鸿帮忙散莲糕,自己冲下去找刘振英。

        “你小子总算是回来了!”伸手在刘振英肩上一拍,荀易突然一怔,隐约感觉到一阵凉意。

        “是啊,你可急死我们了!”李俊德过来,上前就给刘振英一拳。

        刘振英扭过头,寒意消失,面带笑意和两个发小交流。

        接着,三人到没人地方,荀易轻声道:“家里的情况,你知道了?”

        “嗯。”刘振英脸上闪过哀伤之色。这段时间被那位血脸人传授魔功,见他有所小成,那人才让他回返晴隆城。并且有一个任务——杀死晴隆城城隍,夺取晴隆城中的那滴玄黄之血。

        但刘振英算算时间,知道今天是发榜的日子,于是想来先看看荀易和李俊德的成绩。

        “荀易上榜很正常,不过解元之名——恭喜。”荀易得解元,刘振英也很意外。掏出一件东西扔给荀易:“手上没什么东西,这块怀表送你了。”

        荀易拿过来一看,道:“这是百荣西域制作的怀表?”怀表背上有一只展翅高飞的金色神鸟,这是百荣的图腾火鸟。

        “嗯,不久前碰到西域商人,从他那里买的。”

        “什么!我也要我也要!”李俊德看到荀易手中金色怀表,马上举起手。

        刘振英双手一摊:“我就给荀易准备了。毕竟我没想到你居然也能中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4: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