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太平血》-第7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于是,清军如狼似虎的又向城内的富户们纳捐了一次,顺道洗劫了一遍城外的民居,苏州城内外的百姓富商无不怨怼,但富商们只是把怒气藏在心里,毕竟官军只要能守住苏州,自己的大部分钱财还能保住,要是长毛打进来,只怕连命也没了。

        洗劫完城外之后,清军老是不客气的将城外的空置民房放火烧毁,一时间苏州城四周都是浓烟滚滚。城外的百姓大多都被清军的说辞给吓坏,什么长毛杀人不眨眼,专杀信佛、信道的人,这些恶毒的言语果然有用,早在张国梁进城之前,城外的百姓就大都逃进了城内。第二天,清军征集数万民夫,在城外挖了一条深沟,内里注上水,一防备太平军穴地攻城的战术。

      第二百一十六章 智慧【创建和谐家园】

        准备死守苏州城的张国梁打一开始就没打算在城外险要地浪费过多的兵力,但出于迟滞太平军攻势的目的,他还是在苏州城外的虎丘、山塘等险要地分兵驻守,以为城外围屏障。但让张国梁没想到的是太平军兵到后的当天便发兵猛攻清军城外围营垒,凶猛的炮火加上太平军悍勇的冲锋,城外的清军只抵抗了一个时辰便大败,派出城外的两千人只回来不到千人,还搭上了几门劈山炮和大批的火器、火药,让张国梁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在城外设营垒守御,早早的收拢兵力不多好?

        虽然张国梁后悔,但他也看出这次长毛对苏州是志在必得,趁太平军还没有完成合围,他数次派出信使向上海、杭州等地发出警报和请求援兵。

        太平军的动作很快,拿下城外要地之后,便迅速分兵围住苏州六门和大小水陆通道,重点攻打西面的阊门、胥门和北面的齐门。张国梁、许乃钊和马德昭三人分别坐镇三门守御,靠着几门三千斤大炮勉强和太平军的炮队进行炮战。

        太平军在数次炮击之后,都发动了步队攻城,但城上弓箭、火枪密集,给太平军造成不小的麻烦。同时,城外很深的水沟和护城河也给太平军的进攻带来了阻碍。左宗棠一连攻打数次都无功而返,最后左宗棠决定夜间派人马在水沟上填出一条路来。

        花了三个晚上时间,太平军总算在深沟处用沙袋、石块填出几条通道来,方便了攻城。天色一亮,左宗棠又挥军猛攻苏州西门。

        虽然太平军火炮较多,但张国梁老奸巨猾,不但在城头竖了渔网、油布、草席防备砲子,更在城墙下放了大量枯草,太平军蜂拥上前攻城之时,城头上便是火油、火把扔下,引起冲天大火,烧死、烧伤不少太平军兵卒。左宗棠见伤亡很大,不得不稍稍后退。

        左宗棠虽然智计多段,但此时进行坚城攻坚还没有太好的办法,守军一方总是居高临下能占得很大便宜,就算后来出现的湘军攻城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历史上曾国藩亲率湘军水陆师1.5万人进攻九江,数战皆败,死伤甚众,只得撤围而去。1857年,曾国藩、曾国荃、彭玉麟等名将连同湖北提督杨载福、记名按察使李续宾率湘军水陆师进攻九江,自1月8日起,大战6昼夜,均被太平军击败。3月至6月,清军自官牌夹至白水湖尾修筑长壕,长30余里,宽3丈5尺,深2丈,共6道,对九江形成三面包围。10月,小池口、湖口先后被清军攻陷,使早在1855年即被围于鄱阳湖内的湘军水师冲出鄱阳湖与长江水师会合,进一步增强了进攻九江的湘军实力,并对九江形成合围。九江守军弧立无援,形势非常危急。1858年春,清军攻城愈急,曾两次挖掘地道用地雷轰坍九江东门、南门城墙,但均遭太平军重创而败退。5月19日,清军第三次以地雷轰坍九江东南城墙100余丈,九江城破,林启荣率太平军将士进行英勇奋战,1.7万余名太平军战士全部英勇牺牲,九江才陷落。

        由此可见在当时没有攻城利器的年代,要想攻克一座重兵把守,防守严密的城池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就算你是诸葛亮在世,当面防守严密的城池时,也会束手无策,更何况当年诸葛亮也对魏将郝昭守卫的一座陈仓小城束手无策。国人历来喜欢吹嘘兵法韬略如何,好像一切战争靠耍计谋就能获得胜利,殊不知在真正名将和绝对实力面前,一切谋算都会显得苍白无用。还是美国人务实,他们有句名言说道:“要是智慧可以杀死大象,还要【创建和谐家园】做什么?”

        其后数天,左宗棠想了不少方法攻城,水攻、火攻,穴地攻城、甚至派敢死之士赶着装满火药的牛车去炸城都试过,但张国梁就是油盐不进,左宗棠能想到的攻城方法,张国梁也能想出办法破解。最后左宗棠无法,只能集中兵力和火炮猛攻俗称大西门的阊门一点。张国梁发现左宗棠的举动后,也马上调整兵力,几处守军轮番上阵,和太平军在大西门鏖战,双方开始了毫无花巧的消耗战,比拼的就是双方兵士的意志力和耐力。

        接连三天惨烈的攻城战下来,大西门段的城墙、城楼被太平军炮火轰击得残破不堪,好几次太平军奋勇登上城头去,要么被张国梁指挥后面的生力军扑击下去,要么被清军的火雷弹驱赶下城,更有甚者清军在城中玄妙观的弥罗宝阁顶上布置了几门火炮,专门轰打大西门上的城头,曾有两次太平军攻势凶狠,清军不及应援,火雷弹也用光,张国梁竟然吩咐弥罗宝阁顶上的火炮开火,硬生生的把太平军打散,为兵力集中赢得时间,最后把太平军又堵了回去。

        数日血战之后,太平军死伤高达七千余人,左宗棠也杀红了眼,他时间紧迫,容不得他慢慢的围死城内的清军,他只有在最短时间内破城,才能抽出兵力去支援上海或者是杭州方面的西殿太平军。左宗棠清楚这一点,他麾下其余的西殿太平军将领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全军上下都拼命攻城,攻势最烈的一天里,太平军就阵亡一千余人,两名旅帅阵亡,但太平军的攻势却没有丝毫减弱。

        相比太平军,城内的清军也是苦不堪言,城内虽然粮草尚算充足,但火药、铅子、火油、火雷弹等物开始告罄,不得已清军甚至开始发射碎石块和碎铁,再这样打下去,只怕他们只能用铜钱做炮弹了。其实太平军的战史上也有太平军用铜钱,甚至是萝卜、蔬菜做炮弹的记载,并非是太平军无知,而是真正战争到了那种紧要关头,任谁也不会想那么多,那些杀红眼的兵卒只会想着把一切能轰出去的东西都塞进炮口然后打出去杀敌。

        除了物资缺乏之外,清军的伤亡也非常巨大,也有近六千人伤亡,清军总兵马德昭在第六天的攻城战中非常倒霉的被太平军火炮打死,各级清将也是损失惨重,伤兵各处街道上都是。杀红眼的张国梁开始强拉城内壮丁上城守卫,虽然这些壮丁不是自愿的,但只要你往城头上一站,下面的太平军才不会管你是不是自愿的,他们只会想把城头上的敌人杀退。城头上的壮丁要是敢后退,清军马上刀剑伺候。就这样,这些可怜的百姓壮丁不得不拿起武器和城下的太平军拼命,他们也不想死啊。

        除了拉壮丁之外,城内不少百姓也被清军组织起来,在夜晚抢修大西门段城墙,敢有反抗者也是一刀杀了了事,尸体拿去填城墙缺口。整个大西门充斥这硝烟和血肉,在烈日下,整个西门就好像炼狱般可怕。

        回想这些日子的恶战之后,张国梁深吸了一口气,但空气中满是硝烟和腐烂的恶臭,让他差点呕吐起来,挥手赶走身边讨厌的蚊蝇之后,他的目光凝视着远处太平军阵势内竖起的西王大旗,口中自言自语道:“终究还是来了。”

        其实张国梁和左宗棠心里都很清楚,连日的恶战之后,双方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最后就看谁能先得到己方的援军,只要援军一到,就会成为压垮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可惜现在出现的是太平军的援兵。

        除了西王大旗出现之外,张国梁拉起单筒望远镜望去,又看到太平军的炮阵内,十余门新式大炮被牛车骡马拉到阵前布置,看来长毛不但有援兵,还有大批的新式火炮和火器运到了。

        太平军的炮队将新式火炮安置好之后,开始试射了几炮,三门加农炮平射的校准需要试射,太平军的炮兵不在乎浪费炮弹和火药,接连开了几炮。先前几炮都是因为射角不够,只打到几百步远炮弹就落地了,随后太平军炮兵又增大射角,这回炮弹距离城墙近了不少。

        随着炮弹越落越近,城上的清军开始慌乱起来,因为太平军这次放的虽然也是开花弹,但威力可比前几日放的大了很多,城外的泥地上被炸开一个个大坑就看得出,这几发炮弹要是轰在城头会是什么结果。

        “留下几个放哨的,其余人等下城避炮!”张国梁大声嘶吼起来,就在他的吼声刚落,第一发太平军加农炮的开花弹在大西门破损非常厉害的城楼上爆炸开来,把整个大西门上明代就建起的城楼掀了个底朝天。

        伴随着碎石砖块破木落下,张国梁身旁的戈什哈死命护着张国梁,挤开慌乱下城的清军兵勇,将他架下城去。

        而这边太平军的炮队找准射角之后,几门炮纷纷开始轰击西门城墙,加农炮一发发的开花弹直接命中本就破损不堪的西门城墙,躲在城墙下的清军都感觉到城墙的颤栗。

        灰头土脸走下城墙的张国梁回头看了看尘烟笼罩的城墙,咬牙切齿的厉声喝道:“在各处街道民舍筑起营垒来,各部以街道为各自营垒守御,准备在城内和长【创建和谐家园】决一死战!”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个个保齐

        苏州城外太平军攻城阵列之内,西王大旗下,萧云贵缓缓放下单筒望远镜,恨声说道:“张国梁此獠端的是诡计多端,眼见城墙被我军炮火所制,他索性连城墙也不守了,城上兵马尽数退下,想必会在城内依托街道、民舍和我军顽抗。”

        一旁的左宗棠面色枯槁,双目通红,看起来便是休息得不好,他嘶声道:“西王所言甚是,左某惭愧,费时甚久,还连累数千将士战死,但仍未能攻克苏州,左某罪过甚大焉。”

        萧云贵摆摆手安慰道:“左先生言重了,苏州乃苏南大城,清妖又有准备,而且张国梁此贼和我军据战多年,对我军战法了然于胸,实乃劲敌,要短时间内攻破悍将强兵镇守的名城的确不是容易的事,就算换了本王来,也不一定做得比先生更好。死伤兄弟的血债,等城破之后,咱们自会找张国梁这狗贼算账。”

        左宗棠恨恨的说道:“此贼确是劲敌,我们派进城内的内应尽数被他剿灭,前些日子他在城头把我们的内应兄弟一个个的凌迟处死,我等在城下看得睚眦尽裂,激得我军全力攻城,才导致伤亡惨重,城破之后,左某也不会放过此贼!”

        萧云贵黯然说道:“死去的兄弟都是光荣的,他们虽然死了,但精神却活着,像张国梁这等汉奸走狗,人虽然活着,但形神却已经死了,等攻下苏南之后,本王必定会在此处立碑,以祭奠死难的兄弟们。”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让炮队不停放炮,务必炸毁城墙,其余各门谨守营垒阵地,务必把清妖困住,估摸明日吉文元、陈玉成的援兵便到,到那时咱们挥军冲入城内大杀清妖出气!”

        左宗棠缓缓点了点头,萧云贵又道:“咱们先回虎丘大营看看那里受伤的兄弟吧。”

        当日萧云贵走水路到了浒墅关后,便命唐二牛等人搬运物资,自己和洪韵儿同左宗棠等将碰面,听闻苏州战事惨烈之后,萧云贵便即前往浒墅关、文昌阁等地太平军大营的拯危馆看望受伤的将士。这次到了虎丘,他还没来得及看望此处的伤号,洪韵儿倒是没有到战场直接去了虎丘大营的拯危馆,萧云贵也想去看看这里的伤兵,以为安慰。

        当下左宗棠引路,两人带着一众西殿参护赶往虎丘大营,才进拯危馆,就听到一众伤兵的七嘴八舌的怒吼声:“西王娘,你让咱们上战场吧,咱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兄弟们死了,自己在后面偷生啊!”“西王娘,俺就是瞎了一只眼睛,照样能杀清妖!”“咱们一卒兵就剩我一个了,我就该跟着死去的弟兄一道去了!”

        虎丘拯危馆被左宗棠设在虎丘的名胜云岩禅寺别院内,萧云贵踏进别院大门,只见院内满满当当的放满了安置伤兵的临时床铺,百余名尚能动弹的伤兵围住洪韵儿,正群情激动的求战,萧云贵皱了皱眉,轻咳一声,身旁唐二牛大喝一声:“西王驾到!”

        众伤兵闻言纷纷回头望去,见果然是西王亲至,一个个转身纷纷行了大礼。

        萧云贵团团一圈回了一礼,走上前去,伤兵们纷纷让开一条路,放眼望去,只见两旁的伤兵不是断了手便是缺了腿,或是头上受伤,或是身躯受创,还有不少被烧伤的兵卒。萧云贵看在眼里,心中一阵阵的悸动,他穿越后也受过伤,知道受伤的疼痛,眼前这些兵卒所受的伤痛只怕比自己受过的伤要痛苦百倍,但他们依旧尽量站直了身躯,在萧云贵走过之时,他们眼神中充满了是对西王的崇拜之情。

        萧云贵只觉得鼻子有些发酸,自己何德何能让这些人舍命相随?难道真是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复汉大业么?在这一刻,萧云贵忽然发现自己从前一直想错的一件事,那就是在任何时代,钱财或许可以收买人心,但能让人真心相随的还是还是情义二字!什么是情?兄弟之情、袍泽之情!什么是义?民族大义!国家大义!在后世看来很狗血的情义,却在这个野蛮的时代重新激荡着萧云贵的胸怀,这一瞬间他甚至为自己此前的一些想法感到惭愧。

        洪韵儿快步走上前来,拉了拉有些心神恍惚的萧云贵,低声道:“你快劝劝大伙吧,他们听说你回苏州督战,能动的都吵嚷着要上阵前去呢。”

        萧云贵的喉头哽住了,他抬头望去,一张张质朴的脸上满是不屈的骄傲之色,眼神中激荡的是对西王战无不胜的笃信,残破的身躯傲立着,萧云贵的眼角湿润了。

        他快步走到最前,抱拳深深向一众伤兵一拜,唬得众伤兵就要屈膝跪下,萧云贵大声喝道:“不许跪!谁也不许跪!你们受得起老子一拜!你们是我西殿的骄傲,是我们太平天国的骄傲,是我大汉百姓的骄傲!”

        此言一出,众伤兵开始哽咽起来,不少人更是放声大哭起来。

        萧云贵眼角湿润的大声说道:“你们为天国、为百姓流血流汗,天国、百姓还有西殿上下都会记得你们的功绩!此刻你们首先要安心养好身上的伤势,留下有用之躯,将来也能杀清妖为死去的兄弟、袍泽报仇!其余各部兵马正陆续赶来,各位兄弟,你们做得已经很好了,剩下的事让我们来做吧!我萧朝贵在这里多谢各位兄弟了!”

        众伤兵心神激荡起来,他们一辈子受尽贪官污吏、富豪劣绅的欺凌,在人前总是矮人一等,就连说话都要弓腰折背的,何时得到过如此礼遇?愣了片刻之后,众伤兵爆发出冲天的呐喊来,“天国万岁,西王必胜!天国万岁,西王必胜!”

        人群中左宗棠也是留着泪水,暗暗说道:“人心可用,人心可用啊。”洪韵儿抬头看着萧云贵,此时她觉得萧云贵的形象忽然高大起来,也是含着泪忍不住跟着高声呐喊起来。

        安抚了伤兵的情绪之后,萧云贵一一查看了此处拯危馆的物什,交代此处的拯危官一定要妥善照料这些伤兵。值得一提的是云岩禅寺的和尚,这些出家人本着慈悲为怀的心思,也有不少僧人在这里帮忙照料太平军的伤兵,西殿兵在萧云贵的影响下,对僧侣道家儒士等三教九流的人物一直没有向历史上那样迫害,所到之处的僧侣道家还是给予太平军很大支持,只是太平军因教义不同,都不进寺庙道观罢了。

        这云岩禅寺的别院是用来招待那些远来香客用的,坏境不错,所以左宗棠借用来安置伤兵,寺里的主持很是支持,而且每日里还送来不少寺庙田内出产的新鲜蔬菜瓜果,左宗棠也命太平军照价给钱。而那些僧侣在照料伤兵时,对佛祖这些太平军忌讳的词句,也是闭口不谈,所以两边相处并无不妥。

        萧云贵看到这里,心里暗暗欢喜,看来他迈出去的第一步教义改革有了成效,他不希望太平军变成一群偏执的狂热【创建和谐家园】,他更希望太平天国的怀抱能更大一些,一个能包容的教义和国度才能容纳更多,不是么?

        在云岩禅寺的别院内,萧云贵、洪韵儿、左宗棠等人和伤兵们一起吃了午饭,左宗棠安排得还是很不错的,伤兵的饭食比一般兵卒的饭食要好上不少。太平天国历来重视伤兵的救治,他们的口号就是“个个要保齐”,西殿军中更是重视此道,对伤兵的照料更是无微不至。

        萧云贵知道只有这样,兵卒们打战的时候才不会有顾虑,之前很多清兵降卒担心在战场上受伤后会像清军对待伤兵那样被弃之不顾,这时候看来包括无锡投降的一些清军降卒已经都没有了顾虑,甚至有些清军降卒还戏言,早早杀敌,早早负伤,早早在拯危馆疗伤。

        一支军队只有反复在血火中捶打,才会形成自己的军魂,萧云贵忽然明白了李斯特的话,一支军队要练成强兵,除了战法要旨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是别人不能教给你的。一支军队需要很多因素来支撑,才能成为一支强军,就好像这伤兵的照养一样,这只是很多因素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后勤、参谋、军功、训练等等。而这些伤兵伤愈之后,将会是这支军队的骨干和灵魂,有他们在,军魂就在。萧云贵打算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一一写入到西殿步兵操典中去,对伤兵的保障开始成为西殿军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用过午饭后,萧云贵和洪韵儿、左宗棠又查看了虎丘大营的备战情况,前面炮队在放炮,后面的兵卒在忙着攻城的准备。到了天黑之后,吉文元、陈玉成等将带着一万余人的援兵赶到了虎丘大营会齐。

        萧云贵带着洪韵儿、左宗棠等将接住,诸将会面后,都是大喜过望,两军会师之后,数万将士欢呼呐喊起来,声势威震百里,在苏州城内战战栗栗躲避炮火的清军甚至也听到了太平军的欢呼声。张国梁登上玄妙观的弥罗宝阁顶上观看,看到太平军军势浩大,面如土色,缓缓说道:“明日太阳升起之时,便是我等死期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测风云

        已经到了翌日清晨,张国梁的死期却没有到来,原因就是昨日半夜里风云突变,乌云密布之下,如注的暴雨毫无征兆的来临,虽然把连日来的酷热降了下去,但苏州城内外却是一片泥泞。

        这个时代没有沥青马路,好一点的官道也就是石板、碎石铺就,苏州城附近河流、湖泊众多,暴雨一下不少河道淤泥阻塞河道,甚至湖水都漫过了湖坝。

        暴雨下了一夜,翌日清晨平地水深都有三尺,苏州城内外如沼泽般泥泞,只有地势稍高处才没有受雨水侵蚀之苦。

        一大早起身后,张国梁欣喜若狂起来,对着许乃钊连声说道:“抚台大人,你看,你看,连老天爷都帮我们了。”

        许乃钊则是老眼含泪,面北而败泣不成声的道:“老天保佑,皇上洪福齐天,让苏州天降暴雨,近日长【创建和谐家园】必不能攻城了。”

        苏州城内的清军如蒙大赦般的欢呼雀跃,清晨时分雨仍然在下,一个个清军光了膀子在雨中欢跳着,到好像此战已经胜了一般。

        半夜的暴雨把萧云贵惊醒,他走出虎丘别院的厢房,看着狂风暴雨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片刻,洪韵儿、左宗棠、吉文元、陈玉成等人也陆续到来,他们都是被这场狂风暴雨吵醒了。众人心里都明白,如此暴雨之下,火器浸湿,明日的攻势该如何展开呢?众人纷纷来到西王的驻所外,任凭大雨淋湿全身,连同萧云贵在内的众人都站在院中久久说不出话来。

        一道闪电划过,雷声隆隆不绝,大雨中陈玉成气恼的举手指着天大声道:“老天爷,你这时候下什么雨?难道你存心不让我们灭了清妖么?!”

        众人默然无语,历来古时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本来今日援兵到来,明日便可攻破苏州城墙的,却没想到这节骨眼上会下起暴雨来,迷信一些人的多少都会想,难道真是天不佑天国?

        雷声打醒了萧云贵,他唤过洪韵儿来低声问道:“这雨势来得很快,难道是台风登陆了?”

        洪韵儿点点头叹道:“的确很像是台风登陆杭州湾带来的降雨,可惜这年月没有天气预报,不过从雨势来看,多半错不了。”

        萧云贵捏着拳头轻叹一声道:“可惜了,要是不下雨,天一亮我们定能攻破苏州!”

        洪韵儿轻咬红唇道:“要不等等看,天亮之后雨势会不会停?”

        萧云贵看了看左宗棠,左宗棠抹了抹面上的雨水道:“雨势太大,先不要想攻打苏州之事了,眼下该尽快把低洼处的兵马尽数迁到高处去,苏州附近多河流湖泊,要是湖河泛滥会让我军不战自败的。”

        萧云贵点点头在大雨中厉声喝道:“众将听令!”他的声音雄浑豪迈,尽然盖过了狂风暴雨的声响,众将都是一凛,纷纷围拢过来。

        “现下马上返回各营地,把低洼处的人马尽数收拢,迁到附近的高地去,各营火器、红药、粮食等物资要尽快抢出来,能抢多少是多少!我西殿太平乃是秉承天父旨意讨伐胡奴,这场雨只是天父给我们的一个考验!我西王萧朝贵相信,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西殿人马齐心合力,定能通过这场上天给我们的考验!清妖算什么?暴雨算什么?再苦再难,我们一定能撑过去!”大雨中萧云贵大声喝道,这一刻他没有想太多,他只想号召大家一起积极的摆脱困境,他根本不相信什么老天保佑的事,或许自己的好运到头了,但也不能坐以待毙,或许咬牙撑过去,就能看到彩虹!

        西殿太平军众将闻言后,一扫刚才的惊愕,他们很多人笃信天父皇上帝,相信天父会给他们帮助,但是当遇上挫折,特别是这种突如其来的天象异变难免会胡思乱想,好在萧云贵当头断喝,让众人明白这些都是天父的考验,众人这才抖擞精神起来。

        当下左宗棠站到前来,开口分派任务,此间还是他熟知各营布局,他仅凭记忆就能一一把各营的所在道个明白,苏州附近的地势形貌左宗棠也了然于胸,随口道来把各处营地重新划定位置,已然是最为合理的布局了。

        众将得令后向西王和西王娘行了一礼,纷纷转身冒着大雨往各处营地赶去。

        见诸将离开,萧云贵长出一口气对洪韵儿和左宗棠道:“我们也分头到各处查看吧,在屋里避雨我怕自己会坐立不安。”

        洪韵儿微微一笑道:“其实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这场暴雨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好事也说不定,比如说咱们的西王更加刚强果毅了。”洪韵儿的意思很明白,从前这富家少爷遇上这种苦差事只会躲在屋里享福,或许是经历得多了,他也在慢慢的改变,他开始知道什么叫责任感和同甘共苦了。

        萧云贵白了她一眼,哼了一声说道:“本王向来刚强果毅的。”跟着皱眉说道:“等等,宣娇,你说这暴雨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洪韵儿不明所以点点头,左宗棠忽然说道:“这大雨忽至,虽然让我们用兵困难,但对清军来说是一般无二,或许杭州那边的林凤祥、李开芳二位将军也能松一口气了。”

        萧云贵一拍手大喜道:“不错,这暴雨乃是台风登陆后转化成的热带风暴,从杭州湾登陆的话也会影响到杭州,连日大雨之下,清军攻势定然也会受阻!”

        左宗棠没听明白什么是台风和热带风暴,古代称台风多为大风或飓风,史料记载清乾隆十二年七月十四日,夜,飓风陡作,大雨,海潮泛溢,田禾被淹,人庐漂没,仅上海、南汇两县即溺死二万余人。台风一词源于福建一带的说法,意思就是台湾来的风,左宗棠乃是湘人自然没听懂,看左宗棠有些不解的样子,洪韵儿又解释了一遍。

        这时候没有卫星云图,其实这场台风并非是从杭州湾登陆的,而是在福建温州登陆,然后转化为热带风暴,席卷了温州、丽水、金华、绍兴、杭州、湖州等地,最后在苏州降为暴雨,已经是这场热带风暴的尾端了,甚至连上海那边也没受到影响。尽管如此还是给苏州地区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假若是在杭州湾登陆的台风,或许萧云贵就不可能在院子里站着说话了。

        说起杭州方面清军可能受大雨影响而暂时罢兵,也让三人长舒了一口气,但太平军李秀成部开往杭州的援兵也一定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大自然对双方都是公平的,没有任何的偏袒。

        随后三人分头赶往各处营地查看水势,果然短时间内的暴雨给低洼地段造成了严重的内涝,太平军兵卒们在风雨中拼命的搬运这各种物资,马匹也被收拢起来往高处赶,大风大雨中甚至火把都举火即灭,大家只能靠牛皮灯笼微弱的火光在黑暗的雨夜里抢救物资。

        直到天亮后,雨势小了一些但却未停,很多人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但他们发现西王和西王娘等将领一直在大家身边,也都不叫苦、不叫累,还在拼命的干活。

        萧云贵一身袍服早已经被泥浆浸透,他和十几个炮队的兵卒奋力拉着绳索,把一门千斤炮从烂泥里拉了出来,他们硬是用木棍做成的两头挑子把这门炮挑到了高处,简单的清理一下炮口之后,等晒干了这门炮就还能用。

        这样的场面随处可见,这个时候萧云贵才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一声声嘶吼的号子声,没有什么煽情语句,只有众人干活时候唱起的广西哩曲,也没有人偷奸耍滑,只有风雨中的并肩而行。萧云贵开始明白,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是血肉相连的一员!

        此刻好在雨势已经减小,水位也没有再增高,反而开始渐渐下降,各营的兵卒继续在寻找、搬运可用之物,萧云贵命陈玉成统领一支兵马巡哨四周,以防清军偷袭。其实城内的内涝也好不到哪里去,城内最低处水深齐胸,清军根本不敢出城接战。

        随后萧云贵又派出探马向杭州和上海两处打探消息去,他想尽快知道两处眼下的情况。

        这场大雨到了傍晚才渐渐停歇,水势退得很快,但苏州城外变成了一片烂泥地,萧云贵生怕大水过后又来一场大瘟疫,急命各营凡是取食水必要先煮沸才能饮用。

        各营兵马劳累一夜,除了防备清军偷袭的少量人马外,其余各部都在营内歇息,也没有力气再行出队攻城,萧云贵只得号令各军养精蓄锐,扎稳新的营盘,等待天气好转。

        天色一连阴沉了几日,又不时下一场雨,泥泞仍然在继续,西殿损失了很多火药和炮弹,开花弹打开里面混着泥沙,根本不能再用,萧云贵甚至想再回上海一趟,采购到更多的军火来助战。但正如洪韵儿说的,有时候坏事也有好的一面,随后苏州城爆发的瘟疫,让萧云贵打消了去上海的念头。

        这天,杭州、上海等地的探马回报,杭州也是洪灾泛滥,清军和太平军都偃旗息鼓在泥泞中等待,李秀成被阻在湖州没能赶到杭州。上海那边却没有下雨,吴淞【创建和谐家园】发的水战以太平军大胜而告终,林启荣正在诱敌深入,进行下一步作战。

        萧云贵松了一口气,这时候屋外左宗棠快步进来说道:“城里有清军装扮的难民被我们抓获,那清军探子说城里闹起了瘟疫!”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进退两难

        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同那些看不见的病魔做着斗争,人类最终靠着死伤无数的惨痛代价才换来了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的权力。释放这些病魔的,有时候是大自然,而有些时候却是人类自己。

        在古代医学尚不昌明的年代,洪灾、旱灾、战争往往伴随着非常厉害的瘟疫。从历史看,中国大疫频发,史不绝书!最早的疫病记录始于殷商,甲骨文有:“贞:疒不。”意思是说:当时疫病流行,人们去占卜,希望疫病不要再流行。从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这2632年间,共记载有772年次程度不等的瘟疫,平均不到4年就有一次。从1500年至1911年不到500年中,共发生大疫238次,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次。大疫流行时,往往“死者不可胜计”,“丁尽户绝”,“户灭村绝”,是真正的人间惨象!

        西汉至东汉时期。东汉末年从公元204年至219年,中原地区瘟疫凶猛。张仲景:“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特别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死人尤多。魏文帝曹丕:“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尽管当时没有准确的数字统计,也不难想象这种疫病究竟猖獗到了什么程度!

        明末至清初(公元16—17世纪)。从1109年至1234年,“疫死者半”、“开封大疫,诸门出柩90余万人。”明代万历、崇祯至清康熙年间,即1580至1663年,疠疫流行,死亡枕籍。最严重的是1641年,南北两直隶,山东、安徽、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疾疫大作,山东东明县“春二月瘟疫大作,有一家死数口者,有一家全殁者,白骨山积,遗骸遍野”。1643年的瘟疫,“有疙瘩瘟、羊毛瘟等,呼病即亡,不留片刻。八、九月间,死者数百万……至霜雪渐繁,势始渐杀。”山东“春夏间瘟疫盛行,甚至户灭村绝。”

        忽如其来的水患带给太平军的不仅仅是征伐的困难,还给太平军带来了死亡的威胁,这种威胁甚至超过了战场上的死伤威胁。城外的太平军虽然采取了相当积极的预防措施,但苏州城内的清军就不一定了。清军向来就不重视公共卫生,每次占领一城之后,萧云贵和洪韵儿都看到过城内又脏又乱的场面,随处可见的牲口粪便,人们在河道里随意倾倒粪便垃圾,城内蚊蝇鼠蚁肆虐,太平军甚至专门组织城内的老弱病残妇孺来清理城内的垃圾。

        萧云贵就曾今下令让女馆在南京就开展过消灭老鼠的行动,每天每个女兵必须上缴老鼠五只。对此洪韵儿曾今强烈【创建和谐家园】过,谁都知道女子似乎天生对这种毛茸茸的啮齿动物感到恐惧,萧云贵这厮如此安排是相当变态和不人道的。但萧云贵坚决的顶了回去,男兵要干重活,还要出队打战,搞卫生这种事当然只有靠女营了啊。结果就是南京城内随处可以听到女子娇声尖叫,那些广西的大脚蛮婆还好些,广西蛇虫鼠蚁很多,也见得惯了,但却苦了洪韵儿、李璇玑这些文雅女子。不过成效也很好,大战后的南京城没有爆发大的瘟疫,同时也锻炼了某些胆小的女兵,而某人则为偷偷整了自己的对头一次而感到高兴。

        可现在的苏州城内的清军统帅许乃钊、张国梁却没有功夫进行卫生清理,其实早在几场恶战下来,瘟疫的隐患就埋藏了下来。战死的清军尸首、太平军战死在城头的尸首、反抗清军被杀百姓的尸首,被随意丢弃在城下,护城河的水和城内许多河水、井水都有联系,加上天气炎热,尸气发涨,恶臭冲天,一场大水过来,不但没有冲刷掉这些病魔,反而扩大了它的影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3: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