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太平血》-第7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洪韵儿点点头说道:“的确如此,但苏州有悍将张国梁和江苏巡抚许乃钊亲自据守,城内原有清军八千余众,张国梁又带入四千老兵,加上许乃钊在城内招募的勇营,城内兵力怎么也有两万以上,攻打苏州的兵马只有三万六千余人,还是不能形成绝对优势啊。”

        萧云贵摸着下巴说道:“最近几日在上海购进的洋枪洋炮不少,我打算再多买一些,威尔伯联系了几个英美商人,他们手中有几门布伦菲尔德海军六磅加农炮,这种加农炮直射(炮身处于水平状态),炮弹约在300码的距离上落地。如增大射角射程可达3000到4000码,在这样的距离虽然上命中率极低,六或八发才有一发命中目标,但这几门炮用来轰击苏州的城墙我想是绰绰有余的了。只要多买些炮弹,老子就不信轰不开苏州的城墙!”

        洪韵儿吐吐舌头笑道:“这个威尔伯还真是有办法,海军重炮也能搞到,不知道是拆了哪国军舰上的火炮?”

        萧云贵淡淡一笑说道:“列强那些巡洋舰一艘上面都有几十门火炮,有些武装商船也有这种火炮装备,只要有钱,就算挖地三尺他们也会找出来卖给我们的。”

        洪韵儿抿着嘴笑道:“几国的公使还没来见我们,各国的商人却先和我做起生意来了。”

        萧云贵呵呵笑道:“这叫做生米煮成熟饭,想不认账都不行。上海城的清军没有太多的现银交易,靠海关关税作保的贷款也不靠谱,这些商人们还是更喜欢和我们做现银交易啊。”

        洪韵儿听到这里皱眉说道:“说起这现银交易,这些洋人其实也没安好心眼,像英美法等国实行的大多都是金本位货币制度,辅以部分的银本位货币。咱们交易用的银两大多都是成色十足的官银,这些白银被洋人赚走之后,他们会卖给西班牙或是刚刚崛起的墨西哥,这些国家重新铸造银币,再用这些银币来咱们国家买货品。虽然清朝中期以后流入中国的白银,主要是银元,种类繁多,但是其中主要以美洲白银为主,即前期的本洋和后期的鹰洋。所谓本洋,即西班牙银元,是西班牙在墨西哥铸造的银圆,又称佛头银圆,上面铸有西班牙国王的头像。是在中国大范围流通的第一批外国银圆。起初在福建、广东沿海使用,亦称‘番银’或‘花边银’,成色902.78‰。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停止铸造,曾引起本洋价格在中国疯狂上涨。”

        “嘉庆十九年,当时的户部左侍郎苏楞额在奏折中就说过,近年以来,竟有夷商贿连洋行商人,借护回夷兵盘费为名,将内地银两络绎偷运,每年约计竟至百数十万两之多。并将外洋低潮银两,制造洋钱,又名番饼,又名花边,每个重七钱三分五厘。始则带进内地,补色易换纹银,沿海愚民,私相授受,渐渐流行。连年居然两广、楚汉、江、浙、闽省畅行无忌。夷商以为奇货可居、高抬物价,除不补色外,每个转加算银七八分不等。而民间买卖,希图使用简便,情甘加算,于是交易半用洋钱,内地银两,翻觉艰于转运,兼之出洋银两过多,以致时行短绌。在夷商已将内地足色银两私运出洋,变将低潮洋钱运进,任意盘踞,欺蒙商贾,不但有干例禁,且于中华民生乐利,日被侵耗。商贾往往贪易洋钱,而于货物转为末务,以至关榷税课盈余银两渐行亏短。若不亟早严禁,实于国课民生大有关系。”洪韵儿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段陈年往事后,萧云贵不解的问道:“这说明什么呢?”

        洪韵儿轻叹一声道:“列强不但在军事上入侵我们,他们还在经济上入侵我们。嘉庆十九年本洋在广东的市价是每元换铜钱七百二三十文,在浙江、江苏等省,可值制钱八百数十文。而到1850年时,大约1300到1400铜钱才换一元本洋。本洋实际上完全偏离了它的实际价值,它甚至要比银两还要昂贵。列强就是通过【创建和谐家园】贩卖获得白银,造成国内白银紧缺,铜价贬值之后,在货币兑换的过程中,无形的又赚取了一大笔利润啊。”

        萧云贵有些明白过来,但他无奈的一摊手说道:“但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吗?”

        洪韵儿愣了一会儿才道:“眼下我们是做不了什么,但我们手上有一大笔吴三桂留下来的黄金储备,为了将来我们统一国家之后能顺利做货币改革,这笔黄金万不得已之时不能动用。历史上中国从1436年改行银铜币制体系,到1935年才废除银本位,早一日做好货币改革的准备,将来我们的损失就会少一些啊。”

        萧云贵沉吟道:“这个我明白,那些黄金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用的,但要真是火烧眉毛了,我也会用,我可不想像吴三桂一样,兵败身死,却还有这么一大笔财宝没用掉。”

        洪韵儿笑了笑说道:“你的话真像后世那句,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死了,钱却没花完。”

        两人正说笑间,杭州林凤祥部又有信使到来,萧云贵皱眉道:“可别再是坏消息了。”结果被他的乌鸦嘴说中了,他看着信函脸色变得铁青,半晌说不出话来。

        洪韵儿拿过信函一看,惊呼道:“福建提督李廷钰统领福建清军一万余人已经到了宁波?!”

      第二百零六章 当机立断

        萧云贵对于李廷钰不算太熟悉,但他知道一万多清军加入杭州战场对于林凤祥和李开芳的压力会有多大,在洪韵儿简单介绍了一下李廷钰的生平事迹后,萧云贵知道这员清军老将不会比江忠源更好对付,加上杭州城里的向荣和都兴阿两员悍将和两万清军,杭州方向的太平军在兵力上马上要处于劣势地位了。

        萧云贵不再迟疑,他马上派出信使给无锡的李秀成部送去将令,命他率领一万五千余从天京开到无锡的西殿太平军火速驰援杭州,在信中萧云贵交待李秀成,和李开芳合兵一处后,应迅速寻机给江忠源沉重打击,削弱现有清军兵力,为福建清军援兵到后减轻一些压力。至于具体如何排兵布阵萧云贵没有多说,他相信林凤祥、李开芳和李秀成这三个战术【创建和谐家园】会有办法的,要是他们三个加在一起都不能打胜的战,他萧云贵也没办法了。

        跟着萧云贵又下了第二道命令给无锡守将吉文元和常州守将陈玉成,命吉文元将无锡的防务交给朱锡昆,命陈玉成将常州防务交给谭绍光,吉文元和陈玉成从无锡、常州、丹阳、金坛等地抽调兵马合计一万人,由二将统帅火速驰援苏州。萧云贵想要在最短时间内结束苏州战役,这样他就能腾出手来对付江忠源、李廷钰还有和春这三股清廷援兵了。

        洪韵儿静静的看着萧云贵雷厉风行的安排兵事,一瞬间有种感觉,觉得这个【创建和谐家园】在专注做事的时候,还是挺有魅力的。这个时候的萧云贵甚至比石达开这个年青帅哥还要迷人,与石达开多谋少断的性格比起来,萧云贵多了一份决断果决的霸气,他甚至没有和左宗棠商议,因为他知道要是等他回到苏州和左宗棠商议之后再下命令调兵的话什么都迟了。

        布置完应对兵事后,萧云贵又派人给林启荣、李天熙、陈知命、周立春等将下令,让他们火速从高桥、吴淞赶回来,又命人去把李左车、唐二牛等上海外围的将领召回。洪韵儿知道他这是要给诸将下达将令,他安排完上海的事后,就会和自己先回苏州。

        果然萧云贵回头说道:“韵儿,马上把李斯特和威尔伯找来,我想尽快把那几门加农炮搞到手,然后我们带着火炮和火器马上返回苏州去,苏南战局吃紧,唯一的出路就是杭州那边顶住江忠源和李廷钰,然后我们这边迅速拿下苏州,把苏州的兵力派来上海,围歼和春部和广东水师,攻占上海之后,再和李开芳他们会师杭州,和江忠源、李廷钰决战!既然来了三位客人,那我们就要好好招呼一下才行!”

        洪韵儿被萧云贵纵横裨阖的气势所迷,微微一笑道:“我什么都听你的。”跟着不自觉的俏脸微红,暗骂自己怎么说出这么暧昧的话来,好在萧云贵只顾着看地图,似乎没在意这句话。

        洪韵儿定了定心神又问道:“那我们到了苏州之后,还要回天京去吗?”

        萧云贵摇摇头说道:“我想过了,此刻我们回去天京求援不妥,并非是我意气用事,而是眼下战事吃紧,我不可能抽身回天京。再者,这世道上,你要是没有实力放在那里,你再去恳求谁都没用,天京我是会回去的,但是要苏南战局明朗之后,天京那两位大佬不是傻子,雪中送炭的事他们一定不会干,但锦上添花打落水狗的事,他们一定会有兴趣的。而且只要我们苏南大军还在,我们俩就算回天京去,他们也不敢对我们怎么样的,这样我觉得才是万全之策。”

        洪韵儿点点头,红着脸说道:“还是你想得周全。”在不知不觉中,萧云贵的心智更加成熟起来,加上萧朝贵留在身躯里的一些战争记忆,让这个从前的【创建和谐家园】开始了蜕变,虽然他自己没有察觉,但洪韵儿却敏锐的察觉到了,特别是他专注于地图的时候,那副模样的确很迷人,难怪有人说,再丑的男人当他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样子都是可以迷倒女人的。

        萧云贵布置完事情之后,靠在沙发上,这时候他也注意到洪韵儿的样子,奇怪的问道:“韵儿,你今天怎么老是盯着我看?看着看着还脸红?”

        洪韵儿脸上不争气的又是一红,跟着瘪瘪嘴道:“哪有?这是天热闹的。”

        趁有些空闲功夫,又见洪韵儿那娇羞的模样,萧云贵又开始故态复萌,他摸着下巴坏笑着问道:“四眼妹,你偷偷从洋人那里买了套白色的婚纱礼服是做什么用的?”

        洪韵儿跺跺脚娇嗔道:“不要你管!我找李斯特和威尔伯去!”

        看着洪韵儿飞也似的逃走,萧云贵摸着下巴自言自语的道:“唔,想来这小妮子是春心动了,看来哥就快要得偿所愿了,要是没有该死的清军援兵,说不定已经得手了,该死的战争,破坏了老子的好事。”这厮愤愤不平的埋怨着,似乎忘了苏南战役是他主动发起的。

        过了片刻之后,李斯特跟着洪韵儿回到屋内,才进屋洪韵儿就说道:“我和李斯特中士说了我们急需那几门加农炮的事,巴里特下士已经亲自去英租界找威尔伯了,估计今天晚上就能运到。”

        萧云贵哈哈笑着说道:“李斯特中士,你真是我们太平天国的好朋友,我会给你一笔丰厚的奖金的。”

        李斯特听完洪韵儿的翻译后,居然苦着脸说道:“西王阁下,奖金什么的我也不奢望了,我只希望辞去太平天国西殿军事顾问这个头衔。”

        萧云贵奇怪的问道:“为什么要辞职?你才答应我不过几天时间啊。”

        李斯特开始了他的抱怨,原来李斯特受萧云贵雇请担任训练太平天国军队的军事顾问一职,起初这家伙还是有些干劲的,毕竟每个月五百两银子的薪俸很高了,但随后发生的事就在李斯特的意料之外了。

        首先就是沟通问题,虽然有教堂内李善兰的同伴王利宾做为翻译,但李斯特非常威严而不容置疑的命令从王利宾口中翻译过去之后就变得淡而无味,王利宾是个读书人,说话没有威势,所以同样的命令从不同人口中说出来,味道就变了。太平军的兵卒把李斯特当西洋景一样的看,对王利宾下达的指令不但行动迟缓,而且经常会看着李斯特发笑,让李斯特很不舒服。

        其次就是文化问题,李斯特打算从最基本的队列开始教导太平军,但很多人就连左右都分不清楚,齐步走也是根本不齐,总之就是太平军的队列训练一塌糊涂。

        连最基本的队列都不能完成,李斯特很难教授后面更为复杂的阵列,包括散兵线列阵、空心方阵以及行进队列如何向各种阵列快速转变。阵列不能很好的成形,就不能完成火力的布置,更加难以形成各方阵的配合作战,这位红衫军教头终于忍不住提出要辞职了。

        听完李斯特的抱怨之后,萧云贵呵呵笑了起来,的确以现在冷热兵器混用的太平军来说,要达到红衫军那种一丝不苟的排着队列行进的战法的确困难。红衫军的精锐之处就在于,他们能整齐的排着队列进行轮流枪毙的战法而不至于崩溃,是想在战场上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靠近敌军,然后列队举枪开火,身旁的战友被打死,炮弹乱飞,红衫军往往能够保持严谨的队形,就可以看出红衫军在平时对整体队列训练的要求是多么的严格。至于萧云贵的部下们,或许他们勇敢和勇气都不会比红衫军弱,但说到纪律性,太平军的士兵还是有欠缺的。

        在即将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红衫军93高地步兵团就曾经排成两排的阵列挡住并击溃了数量数倍于己的俄国重骑兵。《时代》的记者在一边的山上,清楚地看到,他形容当时的场面,没有任何东西在俄国骑兵和英国步兵防线,“红色的细条文布和钢铁一般的直线”。当人们问为什么不用传统的四方阵型对付骑兵,而是用一字排开?这支红衫军的指挥官坎贝尔说,我了解93团,我认为不用费心思去组成四方阵型。

        这足以证明英国人在整体阵列和士兵勇气的训练上是有独到之处的,萧云贵想要学到这种特殊的训练方式,但似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

        在这个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假如作战双方中,有一方能够迅速调整阵列,把阵内火力抢先发挥到极致,那么接下来的肉搏战中就能够占得巨大的优势。这是萧云贵在经过数次大战之后发现的一个规律,而他也发现太平军的短板也就在于整体性不够好上面,所以他聘请李斯特担任军事顾问。

        笑了一会儿之后,萧云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把激动的李斯特请到沙发旁坐下,给了他一杯咖啡后说道:“中士,这样吧,你也不用辞职,军事顾问还是你来干,只是不用再去训练士兵了。我需要你把军事理论和一些战术书写下来,编成军事训练科目和大纲,我可以给你配备几个翻译做为秘书,你只需要做好这件事就行了。”

        萧云贵这个时候也想明白了,他不可能通过一个不懂中国国情的洋人来训练士兵,士兵也不会服从一个洋人的命令,所以他只需要红衫军的训练大纲,通过这些东西萧云贵自信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至此萧云贵完全放弃了聘请洋教头练兵的方法,又一次鄙视了从前他看过的那些网络小说,什么请几个普鲁士军官就能练出一支精兵来,那完全是幻想,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难干的事就是训练人了。原因很简单,人是有各自思想、性格的高等动物,不是靠几个香蕉就会听话的猴子。所以萧云贵还是打算让自己人来完成日后的整训,但在此前他需要先训练出一大批合格的军官来。

      第二百零七章 人不忍欺

        听了萧云贵的建议之后,李斯特有些心动起来,但他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对不起,西王阁下,您的建议非常吸引人,但我还是必须辞职。”

        萧云贵哦了一声,皱眉看着李斯特说道:“中士,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李斯特点点头说道:“的确是有的,文翰勋爵对于我和巴里特下士担任贵军的军事顾问感到非常恼火,其实就算没有刚才说的那些情况,我和巴里特也必须离开。”

        萧云贵恍然大悟:“原来是领事馆下令了,理由呢?”

        李斯特有些遗憾的说道:“我和巴里特都是现役军官,担任贵军的军事顾问会有损大英帝国中立的立场,这和商人们的交易不同,我和巴里特的确不适合留在贵军,希望阁下谅解。”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萧云贵明白过来,像李斯特等人都是现役英军军官,英国人是不会允许他们留下来的。其实萧云贵不知道,李斯特和巴里特答应出任军事顾问,一开始也是出于文翰勋爵的命令,他们奉命找机会近距离观察叛军,评估这支军队的实力,文翰甚至想通过两人收集更多太平军的军事动向。但商贸开始之后,越来越多的各国商人都和太平军打过交道,两名英国军官在太平军中的消息不胫而走,惹得美国、法国等国的公使纷纷【创建和谐家园】,文翰迫于中立的表态,收回他原来想法不成熟的命令,让两人尽快辞职回到租界去。

        萧云贵当然想不到个中还有如此多的曲折,想着强扭的瓜不甜,便答应了李斯特辞职的请求,还给了李斯特一笔钱当做是他和巴里特这些天的辛苦费。

        李斯特心里有鬼,不好意思接萧云贵的钱,但在萧云贵的拳拳盛意之下,还是接过了银两。李斯特心中纠结不已,他是个英国军官,按理说祖国的利益至高无上,但这些天他有感于西王的诚意待人,同时也敬佩那些无畏的太平军士兵,更加欣赏这个新生政权比腐朽的清王朝更加开明,李斯特的内心是非常同情太平天国的,很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忙,但苦于他的身份不允许,他也不能出卖文翰说出自己当初做军事顾问的真实目的,只得愧疚的向萧云贵郑重的行了一个英国军礼。

        此时的英国军礼和后世流行的军礼已经很相似了,英国在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为凯旋归来的将士举行了一次规模相当壮观的祝捷大会。在大会上由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亲自为有功将士颁发奖品。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规定将士领奖时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对女王平视,这种动作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看到李斯特行了这个军礼,萧云贵忽然有种自豪感,也庄重的回敬了一个相同的军礼。

        李斯特走到门口的时候,还是没忍住,回头对西王夫妇说道:“西王、夫人,在我们英国人眼中,祖国和女王都是至高无上的,有时候利益或许可以达到一些目的,但这些不是全部,有时候军人的荣誉感会让你感到吃惊。贵军的士兵无畏而且无惧,他们缺乏的是对新式战争的感知,有时候请外国人作为这支军队的教官也不是件好事。每支军队最好能有自己的灵魂和信仰,这些东西都是别人教不了的,更加不能妄图依赖别国的军事成就,出于安全考虑,再大方的国家也不会把自己军队最好的东西教给别国的士兵。希望阁下能够明白,下次再聘请教官或是军事顾问的时候,应当有所保留,百分之百信任盟友等于给自己留下致命的弱点!我只能说这么多,希望下次再见西王阁下的时候,我们还是朋友。”

        李斯特说完之后就走了,萧云贵和洪韵儿只听得汗流浃背,两人都听明白李斯特话中的意思,两人都为自己的幼稚感到一阵阵的后怕。

        过了半晌,洪韵儿才缓缓说道:“这人是个好人,也难怪他当了这么多年职业兵还只是个中士。”

        萧云贵长舒了一口气道:“这是我们的幸运,还好他们训练和接触的都是青浦新军,我们的老底还没暴露。好在西殿老兵都派了出去,否则我还真会让李斯特训练他们。”

        洪韵儿双手环胸若有所思的道:“想不到你居然达到了令人不忍欺的地步,也算是有进步了。”

        萧云贵问道:“什么令人不忍欺?”

        “历史上的曾国藩在军队中,对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非常得到人们的推崇。有一天,有客人来拜谒,曾文正公立即接见他,那个人衣冠古朴,谈论的言辞精警。曾文正公很是倾心,跟这个客人谈论当代人物。客人说:‘胡林翼办事精明,别人不能欺骗他;左宗棠执法如山,别人不敢欺骗他;只有大帅您虚怀若谷,爱才如命,而又以诚待人,以德感人,不是胡左两位可以同日而语的,令人不忍心欺骗。’曾文正公非常高兴,挽留客人在军营中,款待为上宾。不久把巨额资金交给他,托他代为购买军火。那个客人拿到资金,离开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咱们的曾文正公顿足叹息说,令人不忍心欺骗,令人不忍心欺骗!”洪韵儿又缓缓说了这个典故。

        萧云贵沉吟道:“不被外表和谈吐等表象所迷惑,不被花言巧语等奉承所迷失,方能保持独立清醒的判断,与中国人打交道也好,与外国人打交道也罢,看来都是一样的啊。”

        两人说说谈谈,很快便到了傍晚,用过晚饭之后,林启容、李天熙、陈知命、周立春、李左车、唐二牛等诸将赶回大营会齐。诸将都是接令后便马上往回赶,都还没吃饭,萧云贵当即命洪韵儿让女营端上热腾腾的饭菜招待诸将。

        诸将举筷之后,萧云贵站起身说道:“军情紧急,众位兄弟一边吃一边听我说,有疑问等本王说完后再问。”

        诸将纷纷应声,萧云贵踱了几步,一边给诸将夹菜,一边把打探得来的三路清军应援苏南之事说了,诸将闻言都是大惊,纷纷停筷不吃。

        萧云贵呵呵笑道:“接着吃,咱们何时怕过清妖?难道清妖来了,咱们就不吃饭了么?”

        见西王如此镇定自若,诸将一起哄笑起来,心中的压力感都不翼而飞了。

        萧云贵接着说道:“咱们在大面上可以看不起清妖,可以小瞧他们,但在作战之时必须把他们当成强敌来看待。三路清军齐至,咱们西殿兵马分别攻打苏杭上海,兵力分散,难以合力破敌。本王今夜和洋人交易完最后一批军火之后便会先行回苏州,会同无锡等地新来的援兵先破苏州,再下上海,最后会战杭州,如此方能完成我们苏南之战的目的,彻底占据苏南!”

        诸将纷纷点头称是,手中又慢了下来,萧云贵示意诸将接着吃,口中又道:“本王走后,以林启容为主将,李左车、周立春为辅,李天熙、陈知命你们几个皆受林启容节制。前来上海应援的清妖和春部有八千余人,加上广东水师和上海城内的清妖,兵力有一万余人,已经超过我们在上海附近的总兵力,这还不算那些蠢蠢欲动的帮会势力和地方团练。本王不要求你们能击败这些清妖,但一定要守住上海外围营垒和高桥,不能让清要援兵和上海城的清妖联起手来。宝山、吴淞等地能守则守,若不能守也要将其上营垒尽数毁去。对付和春的陆营清妖,你们大可稳守营垒,步步抗击,拖住他们的脚步即可。对付广东清妖水师,你们就要动动脑子了,要多备铁链、铁戗封锁江面,或者在隐蔽的港汊、河湾处以预设炮阵伏击清妖船队,予以重创,务必让清妖不能走水路到达上海城。”

        诸将纷纷应是,唐二牛还是没忍住,站起身问道:“西王殿下,那我呢?”

        萧云贵笑了笑说道:“你随本王和西王娘带着火器回苏州,吃晚饭你就要马上出去准备骡马、车架去。”

        唐二牛这才放下心来,呵呵笑道:“我还以为西王把我给忘了。”

        诸将一起笑了起来,虽然大战前暴雨欲来的气氛凝重,但萧云贵还是感到安心,看到这些太平军将领,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各位都是打血战一步步打出来的,过多的话本王就不说了,但这一次打仗需要多打巧战,多打埋伏,在消耗敌人的同时,尽可能的保存自己。本王走后和洋人的交易不要断了,李善兰可以帮助我们做不少事,这里的传教士大家也可以多多亲近,但和洋人打交道自己的机密事绝对不可外泄,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洋人一边和我们交易,一边心里想的是什么。所需的粮食、军火多多向洋人采购、囤积,所以你们不光要打仗,还要搞好商贸,过几天我会让朱昌琳他们赶来上海,但他们人没到之前,商贸不能断了。”

        林启容重重点点头,站起身应是,他不善言辞,但萧云贵知道他品性坚韧,防守之事交给他,是一定能够放心的。

      第二百零八章 美国商人

        安排完军事之后,萧云贵让诸将马上赶回去各自准备,他又把姚远找来,交代他留在教堂多和雒魏林等传教士交流一下医学问题,和他们商量开制药厂的事。姚远当即领命,最近他和教堂的传教士医学上的交流很多,这小子很是着迷。随着姚远和教堂那些懂医术的传教士接触多了,他发现这些西洋医生倒也是怀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在做事,只是他们的治疗方法和中医大相径庭,所以很多国人不能接受。眼下国人还很愚昧迷信,很多百姓生病了,宁可相信一杯符水能够救命,也不相信那些红毛绿眼睛的洋鬼子能治病。姚远来到之后,和他们合作救治了不少军民百姓,中西医学各有长短,但姚远还是很欣赏西医的疗效,让他留在上海还是挺乐意的。

        和诸将安排完兵事后,萧云贵让洪韵儿单独找周秀英说话,女营有一半的人马要跟洪韵儿回苏州,另一半跟着李璇玑留在上海,萧云贵想周秀英是本地人,希望她留下来帮李璇玑的忙。随后上海的战斗会很艰苦,萧云贵希望女营能有员女将统带,李璇玑虽然长于文事,但阵仗方面始终不足,还是周秀英留下来比较妥当。

        洪韵儿和周秀英一说,这小妞马上答应下来,她也知道后面的战事会很吃紧,她也想留下来照看父亲和青浦其他的兄弟。

        忙碌一晚,在后半夜,巴里特和威尔伯带着一艘商船到来,萧云贵带人亲自到漕河泾的临时码头迎接。威尔伯果然弄到了六门加农炮,炮弹、推射药很多,外带五百余支前膛燧发枪,这些枪大多都是英国货,十多年前英军的制式装备,以及三万斤火药和铅子,萧云贵自然全部买下。

        萧云贵很快完成了交易,威尔伯身旁还跟着两个美国人,在交易完成之后,威尔伯上前介绍道:“西王阁下,这两位美国朋友很想认识您。”

        萧云贵也注意到了,马上笑道:“美国人?这几天来和我们交易的美国人也不少啊。”

        威尔伯笑道:“这两位美国人是受了美国公使马沙利的委托前来,马沙利先生希望能约个时间和地方同西王阁下见面,探讨一下将来双方贸易的可能性。”

        萧云贵摸着下巴笑了起来,看来美国人有些坐不住了,民间商人的走私走到了他们前面,美国人是不会坐视巨大的利益旁落的,当下萧云贵带着威尔伯和两个美国人来到码头边的草棚内坐下,洪韵儿自然在一旁做翻译,两个美国人开始介绍起自己来。

        第一个美国人叫金能亨,美国驻上海领事代表,洋商均称其为美国驻上海副领事。洪韵儿依稀记得这人是大有来头的,金能亨英文名爱德华·坎宁汉,他是美国旗昌洋行的人。

        说起美国人在上海的事迹,就不得不提到旗昌洋行,旗昌洋行是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公司,1818年由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美国商人塞缪尔·罗素创办于广州。从事广州至波士顿之间的跨国贸易。早期主要的经营项目是茶叶、生丝和【创建和谐家园】,主要贸易伙伴是广州十三行的富商伍秉鉴。小沃伦·德拉诺(Warren Delano,Jr.),即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外祖父,也是旗昌洋行之高级合伙人。1846年,旗昌将总部迁往上海。

        而金能亨是旗昌洋行的著名经理人,他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建造十六铺“金利源码头”,占有长江航运80%的份额,开创了旗昌洋行的辉煌时代,19世纪中期也称旗昌时代。在19世纪中叶,旗昌商人囊括了美国驻中国主要通商口岸的领事职位,几乎包办了美国在华的外交事务。其中驻上海领事金能亨还在1862年首倡合并英美租界,成为上海公共租界第一届董事。

        美国公使马沙利派金能亨首先出面和叛军首领接触,足见美国人开始对太平军的看法有所改观,马沙利开始打算和太平军进行更深入的接触,所以选择了金能亨前来见面。

        第二个美国人叫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也是个美国实业家,洪韵儿记住他主要还是因为电报的缘故。菲尔德1819年11月3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菲尔德的哥哥是一位知名的律师,也是国际法的创始人。菲尔德起初作过差童,虽然他从未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但是他却有着卓越的见误用和胆略去把一项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引人注目地加以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应和即使在现在,也只有靠政府的资助才能完成,而个人是不敢问津的。为了实现敷设一条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这一既定目标,十三年来,菲尔德花掉了经营纸张生意所赚来的全部资财,忍受了一个又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在这项工程中,菲尔德提供资金和设备,莫里和开尔文则分别在海洋学和电学方面进行技术指导。菲尔德的愿望终于在1866年实现,电报信号把美国和欧洲大陆连接起来了。菲尔德为此所得到的报偿只是一枚金质奖章和美国国会作出的一次感谢表决。后来,菲尔德又着手在纽约市内建造高架铁路。这条铁路造价高昂,加上某些金融资本家从中牟取暴利,菲尔德再次破产,他最后穷困而死。

        电报的发明也以说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但在洪韵儿看来,再好的发明也要有敢于投资的商人付诸实施,才能把一个个的伟大发明发扬光大,菲尔德的勇气值得称道。但菲尔德怎么会来到中国呢?似乎历史上也没有他到中国的记载啊。

        出于好奇,洪韵儿忍不住问起菲尔德来中国的目的,原来菲尔德在今年年初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资金铺设大西洋的电报电缆,但在资金准备上,他还需要更强大的投资。他通过旗昌洋行了解到,中国的广州富豪伍浩官非常富有,而且也经常投资国外贸易,所以亲自到了中国来游说伍家投资。

        伍家就是广州十三行的著名代表伍秉鉴家族,伍家于乾隆四十二年已在广州经营对外贸易,向英商出售生丝和茶叶,兼经售外货。乾隆四十九年,其父伍国莹受粤海关监督的委任,承充行商,设立怡和洋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一些西方学者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伍秉鉴于嘉庆六年继其兄伍秉钧承充行商,两年后一跃而为总商。嘉庆十二年成为广州第二大行商,十八年列为总商之魁,登上首席商行的位置。此后数十年,他一直居于行商的领导地位。道光六年他将怡和行行务处交其第四子伍元华掌管,自己退居幕后,但仍掌握怡和行和公行的实权。

        伍家常年和英美商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据1834年的美国报纸报道,伍秉鉴的财富有2600万墨西哥银圆。约相当于今天的50亿人民币。在波士顿流传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美国商人欠他72000两银票,滞留广州,无法回国。他闻知当面把欠条撕了,说账已经结清了,你高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伍家的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所以菲尔德才会想到游说伍家参与大西洋电缆的铺设投资。

        但广州之行让菲尔德很失望,伍家的现任浩官伍秉钧拒绝了这次投资,原因就是伍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没有勇气做这么大的投资了。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创建和谐家园】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与英国【创建和谐家园】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

        近年来江南闹起了长毛,为了应付两广总督叶名琛的巨额摊派,昔日风光无限的伍家已经焦头烂额,近期伍家又捐了一笔巨款替广东水师招募红单船,组建水师船队北上,伍家已经不堪重负,根本不可能投资什么大西洋电报电缆了。一无所获的菲尔德只得跟着公使马沙利到上海碰碰运气,看看能否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听完菲尔德的介绍之后,萧云贵又和洪韵儿小声商议了几句,最后萧云贵呵呵笑着问道:“菲尔德先生,你那电报电缆投资还需要多少资金?”

      第二百零九章 巨额投资

        菲尔德原本对美国公使马沙利安排给自己的这个任务很不满意,在他的想象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反叛者只会带来破坏和杀戮,他之所以出现在漕河泾完全是因为他想把自己带来的为数不多的货物卖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2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