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太平客栈_江湖》-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二十二章 玄女六经

        大雨渐停歇。

        三人返回客栈,沈长生开始收尸,他有自己的一套规矩,有些人可以被放进棺材里好好安葬,有些人却是直接一把火烧掉放入坛子里。

        至于为何如此,李玄都没有细问,因为此事多半要涉及到太平宗的种种命格命理之说,他不擅长此道,而且在他看来,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太平宗坚持的推算窥探天机之道,是截然相反的路数。

        待到雨停之后,李玄都从马厩里挑了一匹不甚起眼的骏马,将周淑宁抱上马背,他牵马而行,踏着满地泥泞,缓缓走出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刀光剑影的太平客栈。

        坐在马背上的周淑宁下意识地回头望去,客栈还是那座客栈,只是立在院子正中的太平大旗倒了,她感觉自己整个人恍恍惚惚,好像在做梦一般。

        客栈的屋顶上,沈长生望着一大一小离开客栈,只觉得心中莫名惆怅。

        尤其是马背上的小姑娘回头望来时,他甚至产生一股冲动,想要上去拦住他们,让她留在太平客栈,可他心里清楚,李玄都不会答应,掌柜和老板娘也不会答应。

        少年失魂落魄地坐在湿漉漉的黑瓦上,望着两人渐渐消失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中。

        牵马而行的李玄都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少年已知愁滋味,要道天凉好个秋。”

        骑在马背上的周淑宁小声问道:“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李玄都道:“如今我们正在芦州境内的怀南府,要去的地方是中州境内的龙门府,所以我们要先去与怀南府相邻的风阴府,然后从风阴府转道去中州的益阳府,最后再从益阳府前往龙门府。”

        周淑宁点了点头。

        虽然她年纪不大,但是出身在书香世家,从小便读书识字,在父亲周听潮的亲自教导下,对于地理也略知一二。如今大魏朝廷,共有两京一十九州,除帝京和西京之外,分设十九个州布政使司,州下设府,府下设县。如今他们所在的芦州便是十九州之一。

        纵观整个大魏版图,芦州位于整个王朝帝国的东部略微偏南位置,地处内陆,往东是靠海的楚州,往南是地处江南的荆州,往西便是中州。

        中州,顾名思义,乃是天下之中,虽然本朝并未定都于此,但是以往历朝历代,先后有十三朝在此建都,除了帝王将相,圣贤也层出不穷,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所以中州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州,而龙门府便是中州首府。

        不要小看这段路程,两州看似相邻,可怀南府和龙门府之间却足足相隔有四府之地,每一府又有七到十个县不等,如此加起来,两者之间的路程差不多有一千二百余里,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周淑宁而言,可以说是千山万水了。

        长途漫漫,这一路之上,李玄都开始有意地为周淑宁讲解玄女宗的入门之法。

        周淑宁坐在马背上,李玄都牵马走在前面,未曾回头,说道:“所谓玄女宗,正道十二宗之一,非佛非道,其山门所在之地为玉女峰,相传在千年之前,一位亡国公主在此清修悟道,不知名姓,被人称为帝女。帝女最终证道飞升而去,又被尊为玄女。玄女留有一部专供女子修炼的三阴真经,此法决又分三部,分别是:少阴真经、太阴真经、玄阴真经,修成少阴经可得归真境,修成太阴经可得天人境,修成玄阴经可得长生境。玄女的贴身侍女得到这部法诀之后,在玉女峰清修百年而证得长生境,遂在玉女峰上创立玄女宗一脉,尊玄女为开宗祖师,自己为宗主。

        周淑宁问道:“什么是归真境、天人境、长生境?”

        李玄都说道:“此乃天下间九大境界中的最后三境,你且不用去管,日后自会知晓。”

        周淑宁哦了一声。

        李玄都继续说道:“在其后的千余年中,玄女宗又陆续出过三位证得长生境的女子宗主,这三位宗主在三阴真经的基础之上,各留有三篇真经,分别是帝女经、素女经、玉女经,与三阴真经合称为玄女六经,乃是玄女宗的根本不传之法, 非女子不可修习。故而玄女宗一脉,皆为女子,且必须为处子之身,若是出阁的妇人,此生无望玄女宗大道。”

        李玄都停顿了一下,说道:“我是男子之身,自然无法修习玄女六经,可玄女宗的入门筑基之法,我还是略知一二,我待会儿传你玄女宗的玄水功和望月心诀,两者一起修炼,每夜子时,吸纳月华,临水之地,采集水精,事半功倍。正所谓少阴入老阴,老阴生少阳,少阳化玉阳,玉阳归玉阴,以你的根骨资质,如此月余功夫,便可跳过固体境,初入御气境,相比起寻常人要苦练十几年才产生那么一丁点的气感,可谓是天壤之别。”

        周淑宁眼神一亮。

        不过李玄都很快便给她泼了一盆冷水,“修为境界高深和与人交手时的战力强弱,是两回事,练功的天才和打架的天才也是两回事。同一个境界之中,为何有人强而有人弱?这是因为有人善于与人搏命厮杀,有人不善于此道,你这种从未跟人有过交手经验的小丫头,就算踏足御气境,遇到那些常年与人搏命厮杀的固体境青鸾卫,也是一刀之事。”

        骑在马背上的小丫头顿时又愁眉苦脸。

        李玄都回过头来看了她一眼,“报仇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才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说法,别想着一口就吃成个胖子,凡事都要慢慢来。”

        小姑娘打起精神,重重嗯了一声。

        接着,李玄都传授给周淑宁两篇口诀,先是让她反复背诵,直至一字不错方可,好在小姑娘天赋根骨极佳,只是听了两遍便就磕磕绊绊背诵下来,三遍之后,便熟记心中。

        然后李玄都开始逐字逐句讲解,何为下丹田,何为中单田,何为气海,何为雪山,何为脊椎二十四节,何为正经十二脉,何为奇经八脉。周淑宁都用心记下,还请教了几个问题,都是直指要害之处,让初为人师的李玄都心情不错。

        若是换成那种难雕朽木,李玄都自认没有那份耐心去化腐朽为神奇。想到这儿,他又想起了那个名叫沈长生的少年,观其资质也不过寻常,可在小小年纪却已经摸到抱丹境的门槛,八成要归功于那位掌柜的手笔。

      第二十三章 过往云烟

        如此走了小半个月的功夫,周淑宁的进境之快,有些出乎李玄都的意料之外,不但在体内孕育出一口真气,而且由气海过雪山,打开中单田,登二十四楼,就差冲击风池穴,打开玄窍。

        就在小丫头正式踏足御气境的时候,两人也终于走出了怀南府,进入风阴府的境内。

        这一路行来,李玄都除了给周淑宁传授玄女宗入门之法外,也有意为给她讲述了如今的天下大势,好让她明白现在的天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天下。

        自大魏明雍二十年以来,位于北方茫茫草原上的金帐汗国从西北一线屡次犯边,及至明雍二十二年,金帐大军兵临西京城下,明雍帝下旨,由秦中总督祁英出面与金帐韩国的伊里汗订立城下之盟。大魏朝廷向金帐大军赔偿黄金二十万两、白银一千三百三十万两、粮食一百万石、茶叶三十万斤、绢三十万匹,割让凉州三府和秦州一府,金帐大军就此撤军。

        大魏武德十年,金帐大军再次南下,攻陷西京。武德帝惊怒交加,就此病倒,不能理事,朝政交由皇后谢氏和内阁首辅张肃卿共同署理,在张肃卿的主导下,大魏朝廷拒不议和,调集蜀州、中州、晋州、燕州等地兵力,由左都督秦襄亲自领军,在秦州与金帐大军展开大战,迫使金帐大军退往凉州。

        次年,金帐大军因粮草不足而撤兵,就在秦襄打算就此收复秦州、凉州等地之际,重病不起的武德帝在西苑烟波殿驾崩,秦襄不得不班师回京。

        同年,秦州、凉州爆发饥荒,数十万流民无家可归,邪道十宗趁机起事,瞬间席卷两州之地,占据西京,推举澹台云为共主,号称西王。

        此时朝廷因为新帝登基之故,局势动荡不明,无暇顾及秦、凉二州。

        天宝二年,谢太后发动帝京之变,诛杀以张肃卿为首的顾命四大臣,罗列的罪名中就有“不能尽心与金帐汗国和议,致使有今日西北叛乱”一条。

        张肃卿被杀之后,被张肃卿重用的秦襄也受到牵连而被罢官下狱,这位沙场宿将曾惨然曰:“此冤狱也,自坏长城矣。”

        果不其然,在秦襄下狱之后,朝廷再无可战之将,几次想要收复西北,都为澹台云所败,损兵折将无数,国库愈发空虚,再难以支撑战事。

        天宝三年,澹台云率军攻入蜀州,大破大魏官军,又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平定南疆蛮族十六部,以蜀州、秦州、凉州等三州之地,建立大周,澹台云被尊为“圣君”。

        如今已经是天宝六年,在这过去的三年时间中,西北局势彻底糜烂,无可挽回,而澹台云又交好于金帐汗国,使得金帐大军改变路线,不再由西北出兵,而是陈兵辽东边境一线,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事发生,但也屡范辽州边境,烧杀抢掠。如今的大魏朝廷,内有内忧,外有外患,由盛而衰已成定局,说得更严重一些,如今已经渐有乱世气象。

        李玄都依稀记得当年他在见张肃卿的时候,那位当朝首辅曾经说过一句话,“大魏朝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在这座帝京城中。”

        现在看来,这句话没有说错。

        张肃卿在的时候,启用秦襄,击退金帐大军。同时改革吏治,肃清贪腐,重用青壮官员,使得朝政渐有几分中兴气象。

        那位谢太后杀掉张肃卿之后,朝廷上下固然是被她握于手中,再无人可以动摇太后娘娘的权威,可除此之外呢,可曾平定西北?可曾平定辽东?

        倒是偌大一座西苑又被重新修缮得焕然一新!

        真是应了那句在江湖上流传已久的诛心谶语:“大魏若亡,始亡于武德,实亡于天宝。”

        临近风阴府城的城门,李玄都将周淑宁从马背抱下,一手牵马,一手牵着小丫头,走向城门。因为如今世道不比太平时候,所以各地的门禁关卡都十分严格,进城过关都要有各地衙门颁发的路引,李玄都从怀中摸出一张伪造路引,写的名姓不是李玄都,也不是李紫府,而是李白月。小丫头当然也不能叫周淑宁,被李玄都取了个“李妮”的假名,在外人面前,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城门卫士检查过路引之后,只是略微盘问几句,又扫了两人一眼,见两人并未携带兵器,便将两人放行入城。

        入城之后,李玄都下意识地看了眼手中路引上的“李白月”三字,自嘲一笑。

        当年帝京一战,他没有选择死战到底,而是在大势已去之后只身逃出帝京,是不是有些太过无情无义?可话又说回来,就算死战到底又如何,不过是多赔上一条性命,于事无补。

        只要他还活着,就有希望重新踏足归真境,甚至是超凡入圣的天人境和仅在传说之中的长生境。

        只要活着,总有一天要杀回去。

        这一刻,李玄都整个人杀意凛然。

        周淑宁终归只是个孩子,虽然没有因为爹娘的横死而哭死,但此时感受到李玄都身上的凛冽杀意,还是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松开了李玄都的手掌。

        李玄都愣了一下,转过头来望着满脸恐惧的周淑宁,当他看到小丫头那双并无丝毫浑浊的清澈眼眸时,所有的杀意顿时消弭无形。

        人心多变,尤其是成年之后,心思复杂如污浊之水,远不如小时候的心性纯良,所以说赤子心性最是难得。

        李玄都不是第一天行走江湖,在江湖这个泥潭里摸爬滚打多年,注定是个满身泥泞之人,他在这个泥潭中见识过许多同样泥泞之人,形形【创建和谐家园】,男盗女娼,道貌岸然。前脚称兄道弟,汝妻子吾养之,后脚出卖朋友,强占兄弟家产妻女,这样的人又岂在少数?

        可每当他看到这些心地单纯的孩子时,却又能感受到这个世道并非只有污浊泥泞,其实也有清澈甘泉。

        所以李玄都在收敛杀气之后,说了一番让小丫头不明所以的话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实国仇也好,家恨也罢,甚至是救亡天下,扛在我们这些男人的身上就好了,怎么能把你们这些孩子也牵扯进来呢?没有这样的道理。”

        他蹲下身与周淑宁对视,轻声道:“我这种人,说得好听些,是个有故事的人,背上背负着亲友的血仇,手上握着杀人的刀剑,什么刀光剑影,什么尸山血海,都经历过,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见惯了死人之后,再看到你们这些孩子的清澈眼神,却又觉得这才是人世间的不可承受之重。”

      第二十四章 道家流珠

        两人来到一家沿街铺子,要了一小笼屉包子和两碗粥。

      ¡¡¡¡ÀîÐþ¶¼Ã»Óг԰ü×Ó£¬Ö»ÊǶË×ÅÖàÍëÂýßÈ¡£

        周淑宁小口小口地吃着包子,很是文雅。

        李玄都说道:“说起小笼包,我还是更偏爱江南的包子,隔着皮就能看到里面的汤,吃起来也讲究,轻轻提,慢慢移,开小窗,再喝汤。”

        周淑宁将嘴里的食物咽下去之后,才一本正经提醒道:“食不言,寝不语。”

        李玄都笑道:“我可不是读书人,没那么多讲究,再者说了,吃饭的是你,我只是喝粥而已。”

        周淑宁抿起小嘴,显然并不认同李玄都的强词夺理,只是小丫头没有儒家先贤那般“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气,面对李玄都这个“大魔头”,有些敢怒不敢言。

        李玄都嘴角噙着淡淡笑意,眼神中更是破天荒地有了几分温和,不似平常时候,看似与人为善,实则在眼底尽是漠然。

        这种如坚冰般的漠然是因为一次次腥风血雨和刀光剑影而凝结,却也因为一个清澈干净的孩子而消融。

        小丫头继续吃包子,便遵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不再多说半句话。小丫头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很有大家闺秀的淑女风范,再加上小丫头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胚子,长大之后,估计又是个类似玉清宁的仙子人物,闭月羞花,温婉贤淑,不知要惹得多少江湖少侠俊杰寤寐求之。

        只是这些都与李玄都无关了,等到小丫头能行走江湖的时候,他已不再年轻,大概要被少侠们尊称一声“前辈”了。

        待到周淑宁吃好之后,李玄都问道:“要不要买些糕点?留在路上吃。”

        小丫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李玄都轻声道:“想吃糕点,就好好练功。踏足御气境之后,接下来就要尝试着以气机冲击上丹田玄窍。玄女宗一脉,更偏向于道家,那么我们就按照道家的说法来讲,气海穴往上从尾闾到命门这一段的脊柱最冷,是为雪山,雪上之上是脊椎,再往上至头部脑后就是风池穴,其窍最小而难开,气机运行至此不易通过,用力要大更要精,道家喻为牛拉车,若能破开此关,便可使体内气机成就周天,也就是九品境界中的第七品入神境。”

        小姑娘低敛着眉眼,不过眉宇间还是流露出几分笑意,整个人悄悄地雀跃起来。

        世间之事就是这般不公平,有些人苦练一辈子都未必能摸到入神境的门槛,可换成天赋根骨俱佳的极少数之人,在月余之间踏足入神境却是稀松平常之事,当年的李玄都,三岁启蒙,四岁开悟,五岁开始正式炼气,不过三天功夫就跳过固体入御气境,更是骇人。

        李玄都将手里的粥喝尽,放下粥碗,即使看不到小妮子的眼睛,也知道她在笑,于是又给小妮子泼冷水道:“九品九境,固体、御气、入神三境被称为初窥门径,就算你侥幸摸到了入神境,因为跳过固体境的缘故,必然根基不稳,再加上不会一招半式,更没有与人交手的经验,真要和别人动起手来,也还是一刀之事。”

        周淑宁抬起头来,抿着小嘴不去看他。

        李玄都笑了笑,既然走上了这条江湖路,那就不再是花园里的花朵,必然要经受风霜雪雨的洗练,这点言语上的“刀剑”又算什么。

        【创建和谐家园】弟,最忌讳心软二字,严师才能出高徒。李玄都虽然是初为人师,但当年师父是怎么教他的,至今还历历在目。

        吃过了包子,李玄都起身前去结账,只花了十文钱,然后带着小姑娘去往糕点铺子,准备买几样糕点。

        风阴府的府城,自然比不上帝京,可也是一处繁华地,这儿的糕点铺子还算不错,周淑宁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之家,但周听潮生前为官清廉,一年俸禄不过百余两银子,又要养家糊口,周淑宁自小的日子,还真比不了那些锦衣玉食的官家小姐,此时见到琳琅满目的糕点,顿时就有些走不动道。

        李玄都倒是不小气,挑了几样精致的素淡糕点,少放油糖,以糯米制成,虽然口味清淡,但不会生腻,大概有两斤重的样子,花了九钱银子,差不多是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花销,用油纸包裹好了,出来店铺之后,李玄都手掌一翻,便消失不见。

        周淑宁见此景象,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可再看李玄都的上下左右,根本没有半点油纸包的痕迹,那么大的一个油纸包,能放在哪里?

        看着周淑宁的疑惑眼神,李玄都没有作答,只是领着她先找了家客栈落脚,毕竟这小半月的风餐露宿,对于小姑娘来说,着实不算好过,能歇息一二也是好事。

        来到客栈房间,李玄都这才挽起自己的衣袖,露出手腕上的一串紫黑念珠,颜色幽深,共十八颗,乍一看之下,好似是一串熟透的葡萄。

        李玄都解释道:“这世上不仅仅有武学术法,还有各种仙家宝物,其中有一种宝物,可以纳须弥于芥子,根据宝物品相,其中内藏乾坤的大小有所不同,寻常来说,就是三尺见方的大小。”

        小丫头瞪大了眼睛,仔细端详这串念珠,发现每颗珠子上面刻有一个个小人,或坐、或立、或卧、或负手、或持剑、或诵经、或冥思,姿态各不相同,在小人周围又刻有各种艰涩的符篆,隐隐有豪光透出。

        李玄都接着说道:“除了佛家之外,其实道家也有念珠,又称流珠。《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又《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佛家念珠最常见之数是一百零八颗,寓意一百零八种烦恼,而道家流珠常见之数则是八十一颗,寓意太上八十一化,当然也有十二颗、二十四颗、二十八颗、三十六颗不等,唯独十八颗之数极为罕见,寓意修道路上的巍巍十八楼。我手上这串流珠的名字就是十八楼,每一颗珠子都是一件须弥芥子之物,内里乾坤大约有一口三尺见方的箱子大小,十八颗珠子连成一串,便等同随身携带了十八口大箱子。”

        “不过这还不是最上等的须弥芥子宝物,正一宗的颜飞卿有一只口袋,名为乾坤袋,内里乾坤足有一座殿阁之大,不但可以存物,还能作为对敌法宝,以特殊手法将敌人收入其中,玄妙无比。”

        说话间,李玄都手腕一翻,那二斤糕点又出现在他的掌中。

        小丫头接过糕点,满脸神往,几乎是当作神仙故事来听。

      第二十五章 天下第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4: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