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说完,他黑着脸就往外走,可走到门口又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着牟文俊又道:“另外,苏主任也不是你所说的纨绔子弟,如果天下的纨绔子弟都像他那样的话这对于国家和我们搞科研的人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至少,在专业水平上我远不及他,所以老牟,我好心奉劝你一句,这些话以后就不要再讲了”
在牟文俊目瞪口呆之中,李晨推开吸烟室的门快步离去,直到大门重重关上时,牟文俊才回过神来,看着已经没有人影的门口,他不明白关系一直不错的李晨怎么突然生这么大的气,正想张张嘴骂娘发牢骚,可又想到李晨临走时的几句提醒,不知道怎么回事,牟文俊的心里一虚,最终还是闭上了口。
牟文俊和李晨之间的交谈苏逸辰并不知道,何况就算他知道最多也就是付之一笑。现在,他几乎把全部精力全投入了可控热核聚变的理论向实际转化中,在一开始正如林东所想的那样,以苏逸辰的年轻和资历会引来非议,但在他亲自主持的这个项目组中,面对那些名义上比自己年长、资格更老的“前辈”们,苏逸辰很快就以其能力和水准令他们改变了最初的态度,随着合作的时间越长,无论是面冷心热的李晨还是其他专家,都对苏逸辰在专业上的才能大为叹服,更当得知他们目前所进行的项目,也就是“苏亚当斯理论”的提出者和验证者正是面前这位年纪轻轻的苏副主任的时候,心里的惊愕和钦佩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科研工作和其它工作不一样,也许在其它岗位上,你可以滥竽充数甚至浑水摸鱼,可科研工作的特殊性是做不了半点虚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水平和能力究竟如何,摆在面上大家一看就知道。从最初的轻视、怀疑甚至不配合到后来的尊重、佩服和默契,这期间苏逸辰仅仅只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就折服了项目组的所有人,直到这时候,大家才明白,为什么苏逸辰会以如此年轻的年龄就拥有研究员的职称,甚至还能够被上级任命,并担任和主导781中心的技术工作。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项目组的成员对于iter项目,包括托克马克装置原理也不陌生,他们可都是这行业中的佼佼者,而现在,面对所要研究的课题和目标,还有接下来针对中国iter项目的实际指导和设计,这令所有人都感到无比兴奋。
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这个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其带来的划时代影响,而一旦最终成功,他们这些人就会和当年研究两弹的前辈们一样,从而在中国科学界乃至世界留名。这是一个开创新时代的第一步,也是从此改变人类未来的一个壮举,作为任何一个有抱负的科研人员,一想到这些,其心中的热血都会情不自禁地沸腾起来。
在781中心核心区的东边,靠近一座小山坡,这里是领导宿舍区。这片拥有几幢独立别墅的宿舍区原来是疗养院的一部分,后来经过改造和装修,被分配给中心的领导班子,包括个研究室实验室小组主要负责人和一些老专家的住宿所在。
而现在,苏逸辰就住在这,按照他的生活习惯,本来是不愿意住这个地方,一是因为这地方离中心核心大楼比较远,每天来往不怎么方便,二来他一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觉得住在这个地方很不自在,倒不如和普通科研人员一样去住新建的宿舍大楼。
不过,最终苏逸辰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被迫”搬到了这里,因为原因很简单,出于苏逸辰的重要性,加上安全问题方面的考虑,上级明确作出了这样的指示,而且林东也劝苏逸辰,甚至还开玩笑地和他说,假如苏逸辰不住这首长肯定不放心,何况苏逸辰不肯搬进来,难道他这个老头子也和他们年轻人一样去爬楼梯另外还有齐晓峰和各位老专家们又怎么安排
在这时候,林东倒是摆出了倚老卖老的资格,也不在意自己是个老人家了。无奈,苏逸辰也只能搬到这里住,而且还和林东、齐晓峰等几人成了邻居。
这天晚上,苏逸辰难得提前离开大楼结束了一日忙碌的工作,而作为他“秘书”的高建和往常一样紧随他的身后,几乎苏逸辰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如同一个隐型人般随时护卫着苏逸辰的安全。虽然高建的安全工作做的面面俱到,但不代表他内心在抗拒这份工作,只不过时间久了,高建也有些麻木了,每天这样简单的周而复始,让他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习惯和认命。
回到宿舍区,苏逸辰没有直接回自己家,而是去了林东那边,敲开门,在客厅的林东早就等着了,见到苏逸辰,他笑着起身:“你小子总算没来晚,走,先去书房聊,等会一起吃饭。”
说完,把高建一人丢在客厅,拉着苏逸辰就进了边上的书房。
不好意思今天晚了,昨天回家后发现老妈病毒性感冒发烧39度,然后连夜开车送她去医院急诊,回到家都凌晨了,而且今天又是周五,事特别多,所以耽搁了更新,等会晚上家里估计还得有些事,我尽量恢复12点的更新,希望大家体谅。感谢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和打赏,继续求推荐票求收藏如果有三江票的顺便也求下,谢谢
aa2705221:
第六十三章 863计划
求推荐票求收藏
在书房坐下,林东也不和苏逸辰客套,直截了当问他对于后续工作的想法。
整个781中心,林东虽然是主任,可具体的工作,包括各研究室实验室小组的工作方向都是由苏逸辰来决定,这是在中心成立之初就确定好的。er项目的迫切性,苏逸辰只能暂时顾及可控热核聚变项目组,而对其余部门他只先提了个大致方向以供研究人员做初期准备,日常工作也由齐晓峰副主任负责。
这个方案,之前苏逸辰同林东,包括齐晓峰内部交换过意见,考虑到目前781中心的研究重点,大家也承认这方案的合理性。但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其它部门的工作进展一直比较缓慢,甚至有些科研人员在工作之余还有所非议,对于这点,林东不能不考虑到这些同志们的想法和情绪。
“这不用担心,其他部门的安排早就有计划,这些日子整理出来的东西现在就在高建的包里,我这就拿给你看看。”苏逸辰笑着回答道,站起身就要去客厅拿资料,林东连忙冲着他压压手,示意他坐下。
“文字的东西以后有的是时间看,这样吧,你大致先给我讲讲。”
苏逸辰当即就向林东讲了讲他所整理出来的资料内容,其中也包括一些已经形成的初步理论和以待验证的科技方向。在苏逸辰的讲述中,林东听得尤其认真,在一些关键点上还提出了些他的个人看法和观点,两人对此交流了一番。
“完整的计划内容什么时候可以形成”等苏逸辰全部讲完,林东很是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追问了一句。
“大概还要二个月吧。”
“还要二个月”林东不由得微微皱眉,想了想摇头道:“小苏呀,你看能不能尽量赶一下,争取一个月不再短点时间拿出来”
“怎么这么急”
林东这话让苏逸辰一愣,这搞科技又不是抓生产,要知道一个理论的构成和完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而且还得进行复杂的运算准备过程。何况,兰特文明的科技虽然先进,可在某些方面也不能搬来就能用的,如果不结合目前科技水平,盲目上马,这不是成了空中楼阁了
打个比方来说,跃迁技术的确是个好东西,但在目前由于各种基础方面的原因,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搞不出来,甚至连曲率技术也必须等到可控核聚变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能开始逐步研究。这就和婴儿渐渐长大成人一样需要时间,如果说把跃迁技术形容成一位壮年人,那么曲率技术就是一个年轻人,而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是人的少年时期。
现在,地球科技还停留在原始的简单能源利用,比如石油、煤炭、电力和初级核能源的时代,就如同一个刚刚断了奶没多久的孩子,连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就要让他和十五六岁的少年人,甚至身强力壮的青年人一般去赛跑,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嘛。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问题同样需要解决。科技的每进一步绝对不是单独的,更不是孤立的,因为科技的发展是相互结合和相互依托,同步进行的。
就算能够穿越时空,送茹毛饮血的原始人一把最先进的步枪,他们也不可能依靠这把步枪就【创建和谐家园】出同样的热武器来,因为一把枪看起来虽然简单,但从枪的内外结构、弹药的制造、发射药的配方甚至包括最普通的枪把、材料、枪支在人工力学的设计等等,其牵涉到的各方科技几乎同目前所有学科都有关联。
用一句老话来形容,那就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想开始跑步,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林东这样一位中科院院士,老资格的科技工作者,不应该不懂这道理啊
见到苏逸辰向自己投来的不解目光,林东心里轻叹了口气,其实他也何尝不知这些道理呢而且按照之前的计划,苏逸辰的方案已在计划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是现在却突然要让他加快进度,打乱他的安排,这实在有些为难了。
但是,林东也有林东的考虑,况且他提出这个要求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其余部门研究人员的个人想法和情绪方面,但这仅仅是只是表面,而另一点更要紧的是现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什么iter那边计划提前了”
听林东的解释,苏逸辰这才明白林东为什么向自己提这个要求。按照本来的计划,苏逸辰会在781中心呆上半年时间,直至把手上的可控热核聚变的项目完全落实,然后再安排好其它部门的研究工作。er那边进行实际指导,而这些日子,他一直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着,其进度也令人满意。
可谁想,计划始终没有变化快,林东现在突然告诉他iter那边,不,现在应该不再是iter了,因为苏逸辰的原因,原来的iter项目在经过上级反复讨论后一致决定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进行,所以首长决定重启当年的863计划以取代现在的iter项目,但同时,中国的iter项目依旧会在表面上继续保留,这样做当然是考虑到政治、外交等各方面因素而做的特意安排。
863计划取代了iter项目,很快就进入的实际准备工作中。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西北偏远地区,一个庞大的研究机构已经拔地而起,这就是863计划的核心所在地。而现在,863计划的准备阶段将近到了尾声,可以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所以在接到下面的汇报后,首长特意就把电话打到了林东这里,向林东询问781中心目前的工作进度,提出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请苏逸辰和他的可控热核聚变项目组提前到位,展开实际工作。
正是这个原因,林东今天才会特意把苏逸辰叫到家里问这些问题。当然,林东也知道科技工作是绝对勉强不来的,他的这些话只不过是建议,最终还得由苏逸辰来做决定,关于这点,林东也特意讲明了。
明白前因后果的苏逸辰理解地点点头,同时也询问了一下有关863计划的目前情况,甚至包括整个研究机构和实验基地的各方面进度等等。这些,对外是绝对机密,可对于苏逸辰,林东却是知无不言,等听完了林东的讲述,苏逸辰感慨国家对整个863计划的庞大投入和迫切希望的同时,也感觉到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
“这样吧,我争取一个月内完成整个计划方案。”苏逸辰仔细考虑后说道。
“你有把握小苏,你可千万别勉强啊”当苏逸辰答应了林东的请求时,林东反而有些迟疑,他担心苏逸辰为了赶进度硬上,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不如实事求是地向首长汇报困难。
苏逸辰摇摇头:“863计划的投入庞大,整个机构和实验基地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方面,每搁置一天就是巨大的损失。我们国家比30年前的确强大了许多,可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有着很大差距。我非常理解首长的迫切心情,更明白863计划成功所代表的重要意义。”
说到这,苏逸辰抬头看了林东一眼,又笑道:“不过林哥,盲目地抓进度这种事我也不会做,要赶时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这还得你来帮忙。”
“你意思是”
“我需要高能所计算机中心的全力配合,这点应该没问题吧”苏逸辰提出了一个条件,虽然781中心也配备了一台专业性的大型计算机,可对于拥有整个大型计算机机群的高能所计算机中心相比,其运算效率差了许多。苏逸辰刚才仔细盘算过,依靠他和目前781中心的计算机运算能力要想提前一个月把完整计划拿出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可如果再加上高能所计算中心的大力协助,倒也不是不可能。
“这。”林东犹豫了下,作为高能所的副所长,计算中心是他在负责,可整个中心承担了高能所包括兄弟单位的90工作,如果要配合苏逸辰,那么就将暂停大部分计算机的现有工作,以空出资源把重心转移到781中心这边。这样的命令,就算是林东也没权力下达。
让苏逸辰先稍等,林东起身走到桌边,拿起一部红色保密电话拨了个长达18位数字的号码,很快电话接通,林东向电话那头直接汇报了这个情况,过了几分钟后,林东挂上电话,面带笑容地冲苏逸辰点点头,告诉他首长已经同意了这个要求,从现在起,高能所的计算机中心一切资源全部向苏逸辰和781中心倾斜。
有了高能所计算机中心的帮助,苏逸辰接下来的工作进度就加快了许多,在半个月后,一些相关理论和验证结果陆续完成,林东和齐晓峰同时按照苏逸辰的计划方案开始对781所的各部门进行第二步调整,逐渐完成这些部门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安排。
等到第27天的时候,所有工作终于全部结束,这也标志着苏逸辰即将暂时离开781中心,带领可控热核聚变项目组前往西北863计划所在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今天接到编辑通知,说是有出版社看中了我的书,要商谈出版本书的意向,让我做好资料准备,惊喜来的比较突然啊,所以这两天要好好琢磨下怎么写出版社需要的简介和资料什么的,另外,明天白天我要去养老院看两位老人,下午可能会陪老妈再去医院复查下,如果有第二更的话也要晚些了感谢大家的一路支持和鼓励,继续求推荐票求收藏
aa2705221:
第六十四章 30年后的到来
求推荐票求收藏
飞机逐渐升空,爬升到航行高度后由首都往西北而去,越过巍峨的太行,从舷窗向下眺望,三万英尺的高空中依旧能清晰看见机翼下掠过的壮观景色。
这一次前往西北,苏逸辰心里有着故地重游的感慨。当年,他们同样是走的这条路线,只不过和如今不同的是一个是在地上,而现在是在天空。
30多年前,苏逸辰和万长春教授足足花了十来天的时间才抵达赢台,而现在这些路程只需短短的几小时。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坐在飞机上,苏逸辰总会情不自禁想起那些往事。
一个多小时后,有人告诉苏逸辰,他们已经抵达西北地区上空,之前询问过的赢台就在下面,苏逸辰特意又往舷窗外望去,试图找出赢台的具【创建和谐家园】置,只可惜,小小的赢台此时在地面上只不过是个很小的点,以肉眼在高空往下搜寻,根本就没发现的可能。
收回向外望的目光,苏逸辰心中虽然有些遗憾,却很快就把这事给抛之脑后,因为机舱内响起了机长的通知,飞机即将就要降落机场,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苏逸辰一行乘坐的不是普通民航飞机,而是首长特意为他们安排的专机。但和军用飞机相比,他们的专机却是以民航机进行配置,这一行还是比较舒适的。等飞机降落到西北机场后,苏逸辰他们刚下机梯,就有几位早在机场等候的军官迎了上来。
“请问那位是苏副主任”带头的一位中校军官快步来到众人面前开口问道,目光同时向人群中几位年长的科研工作者们身上扫去。
“这是我们苏副主任。”高建抢先上前一步,伸手向苏逸辰这边指手示意。
也许是苏逸辰的过分年轻令他有些惊讶,但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快就使这位军官回过了神,大步走到苏逸辰面前。
经历过当年和胡志军的第一次会面,苏逸辰把早就准备好的证件卡递给了对方,对方双手接过,转身就把证件卡交给了身后的一位上尉,上尉拿证件卡在一台携带式专用读卡机内一插,随着机器滴的一声绿灯亮起,表示证件有效无误。
“您好,苏副主任863基地警卫团一营营长胡刚向您报道我代表863基地欢迎专家组的到来”
确认了苏逸辰的身份,胡刚递还证件卡,接着就干净利落地抬手敬礼。看见这一幕,苏逸辰仿佛一瞬间就回到了那时候,同样在西北,在赢台的站台上,身穿【创建和谐家园】制服的胡志军向万长春教授和自己敬礼和表示欢迎的一刻。
虽然,面前的这个年轻军官不是当年的老胡,可在此时此刻,苏逸辰恍惚间把他们的人影重叠了,和当年那一幕几乎一模一样,胡志军似乎依旧站在自己面前,而在他的身后不远处,就是令他永远难忘,那个年轻、英俊、腼腆、忠诚同时又有着一副好嗓子的少数民族战士古达麦。
“阿米尔,上”
记忆中,接下来老胡就会笑呵呵地转身向古达麦挥手,喊出这句话。可是,记忆终究只是记忆,当年的苏逸辰亲眼目睹了古达麦的牺牲,这个腼腆又容易脸红的少数民族战士已经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苏副主任”
抬手敬礼,按照正常的礼节苏逸辰应该接下来和自己打招呼,或者说些什么话。可奇怪的是,这位年轻的苏副主任却直呆呆地看着自己,似乎一时间精神变得恍惚。也不知道对方究竟在想什么,胡刚一时间有些搞不明白,猜测着苏逸辰是不是有些晕机,忍不住关切地问了一句。
“哦,对不起。”回过神的苏逸辰连忙向胡刚伸出手,用力和他握了握:“刚才想到了些往事,谢谢你胡刚同志,非常感谢你代表基地领导来接我们。”
“这是我应该做的。”胡刚微笑着回答道,至于苏逸辰话里提到的什么往事,胡刚没有询问,因为作为警卫部队的军官,他很清楚自己的职责和界限。
在苏逸辰和胡刚短暂交谈中,大家的证件卡也一一核实过了,所有人员一个不少,完成这工作的上尉向胡刚点点头表示一切没有问题。
为保证863计划的机密和安全性,整个基地没有建造在交通便利的地区,而是在离机场200多公里的山谷里。那边,飞机是无法直达的,通往基地的道路也仅仅只有一条,苏逸辰一行上了胡刚派来迎接的车辆,很快就驶出了机场,一个多小时后,前方的道路越走越偏僻,接着就进了山,穿过几处有部队守卫的关卡和隧道,大约三个小时的行程,他们终于来到了863基地。
由于提前接到胡刚从机场传回来的消息,863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已经等候着了,苏逸辰他们的车辆开进基地大门缓缓停下,863计划的总工程师陈远、基地主任董明浩、基地警卫团团长张黎明三人就迎了上来。
胡刚第一个下车,接着下来的是高建,随后才是苏逸辰。
“苏副主任,欢迎您呀,可把你们给盼来了。”
基地的主要三位领导应该都提前见过苏逸辰的照片,所以当苏逸辰的身影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三人直接就迎了过去,董明浩作为基地主任代表大家欢迎苏逸辰一行的到来。
和三位相互握手,三人中56岁的董明浩年龄最大,51岁的陈远其次,警卫团团长张黎明最为年轻,不过也已经过40出头了。由于863计划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张黎明是以大校军衔担任的警卫团团长,这足以能看出首长对863计划的极度重视。
简单寒喧几句,苏逸辰也不客套,直接就向他们询问关于863计划和整个基地的目前情况,对于这些,主要由总工程师陈远来回答,基地主任董明浩和张黎明进行补充,四人边走边谈,胡刚和高建等人跟随其后。
从大门到基地中心大楼,苏逸辰大致了解了目前情况,同时也拒绝了他们要为自己接风的招待安排。苏逸辰表示自己是来工作不是来做客的,他想先看看已经进行了初步准备的可控热核聚变的实验中心,对于这点陈远当然不会反对,董明浩稍稍迟疑了下后也点头同意了。
可控热核聚变反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所以,这也是863计划把基地设置在这个偏远地方的原因。基地的地面建筑不多,除去中心大楼和附属建筑,核心部分全都建在地下深处或附近的山腹里,其最重要的可控热核聚变实验室就在地下500米的深处,要想进去的话必须通过中心大楼的十几道警卫措施才能顺利抵达。
“整个基地建造进度还真够快的,下面的实验室还都完善吧”在基地领导的带领下,苏逸辰迈步走进中心大楼,同时感慨地提了一句。
董明浩笑着回答道:“其实这没什么,863计划选取基地的时候挑选这地方也是有些原因的。苏副主任,也许你还不知道吧,原来这个地方曾经就是一个老国防基地,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被废弃了近20年,不过当年封存情况还不错,实地考察后就拿来用了。对了,说起这,我们和你们781中心也算是有些缘分,因为当年废弃的这基地就叫781基地,你说这个事巧不巧”
董明浩的这句话让苏逸辰顿时一愣,他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地方以前叫781基地”
“没错,要不怎么说我们有缘呢。”董明浩哈哈笑道。
苏逸辰神情复杂地回头向大门外望去,此时此刻,心中百感交集。
老妈高烧39度,这个母亲节是在医院渡过的,明天还得带她去医院复诊,希望她早日康复今天的第二更送上,虽然晚了点,明天零点的更新没有了,大家白天再来看吧,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感谢打赏,推荐和收藏的读者朋友们,你们的留言我都看到了,没说的,继续好好努力写出大家喜爱的作品来另在这继续求推荐票三江票收藏
aa2705221:
第六十五章 新设备
求推荐票求收藏
托克马克装置主要是模拟一个小型的宇宙形态,也就是先制造一个环型的内部真空室,外面环绕线圈,通电后在内部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温度,从而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这个技术虽然能够达到初步热核聚变的效果,但其装置庞大,运行效率极低,再加上运行不稳定导致危险性极强。直至后来人们把超导技术和最初的托克马克装置相结合,才使原有功能稍有提高。
可这么多年的研究,无论是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中国,虽然大家都在对托克马克装置进行一步又一步的改造,可总体进展情况依旧不乐观。而现在,苏逸辰的“苏亚当斯”理论完全推翻了托克马克的原有设计,按照新理论的构思,虽然同样也是形成了个真空室环境,但新的真空室不再以环型作为基础结构,而是以几个构造不同的真空室相结合方式组成,加以超导技术在其内部形成束搏磁场,构建缓冲通道,再利用控制激光技术对氘、氚进行点火启动后产生可控制持续反应。
用一句话来形容,之前托克马克装置就像是制造一个人为的“小太阳”,小太阳在真空室内不断燃烧,从而产生巨大能量,通过设备收集和转换能量以达到利用的效果。但问题在于,小太阳的燃烧虽然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可绝大多数能量根本无法转换而造成浪费,同样也很难对此反应进行长时间约束,随着核聚变反应的时间越长,其控制力度也越难做到,这也是目前中国的托克马克设置最多才能做到1000秒点火控制程度的原因。
新的理论却是连续分段式核聚变,以这种方式来取代人造小太阳,就像是一台发动机引擎所使用喷油点火结构,只有当你点火发动,再踏下油门的时候,燃油才会进入发动机机室充分燃烧,从而给车辆带来驱动的能量。
两者相比,原先的托克马克装置就类似于人类最初的蒸汽机,巨大而笨重,操作繁琐,耗能率高,效率低,而且还具有无法长时间运行的弊端。新的装置就如同后来的燃油发动机,其两者之间的高低显而易见。
理论终归是理论,对于新的理论对装置结构,苏逸辰,包括他的团队在781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还包括用大型计算机进行反复模拟,以得到第一手的准确数据。而现在,将是从理论真正走向实际的一步开始,当苏逸辰在董明浩等人的陪同来到位于地底500深处的庞大实验室,看见已经初步搭建完毕的设备时,眼睛顿时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