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就是苏逸辰苏老师”当苏逸辰走进校长办公室,刘嘉山打量着这个站在自己面前大年轻人,微皱起眉头问。
“您好刘校长,我就是苏逸辰。”苏逸辰上前主动和对方握了握手,接着从口袋里掏一份信函递了过去。
刘嘉山拿起看看,没错,这的确就是昨天经校董会通知下来的新物理老师,不过苏逸辰的年轻令他实在有些惊讶,作为一家民办的双语学校,选择师资人选是非常严格的,除了几个外教外,挑选的都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很少有老师像苏逸辰这样年轻。不过回头想想,也许这个年轻人和校董会的某位大佬有什么私人关系,再说他只不过是个校长,学校的决定大权毕竟在校董会手上,更何况学校原来的物理老师恰好准备离职,现在离着暑假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苏逸辰就算经验再浅凑合这一个半月总应该没问题吧。
“欢迎欢迎。”想到这,刘嘉山堆起了客套的笑容,和苏逸辰握了握手,接着指指一边的椅子请他坐。接着,就苏逸辰的工作安排聊了几句,嘴上说是征求意见,实际上刘嘉山也想摸摸这个年轻人的底子。
不过,等交谈了一会儿,刘嘉山目光中渐渐露出了诧异的表情,别看面前这个年轻人不起眼,可谈话中思维清晰、条理分明,而且对于刘嘉山所故意提出的关于物理方面问题的回答几乎不假思索,脱口就来,而且英文水准也不错,一口牛津腔很是标准。足以看出这个年轻人在这方面的水平,看来校董会方面找人还是有些靠谱的,这让原本有些担心的刘嘉山松了口气。
“是这样的,我们学校教初中的物理汤老师下周要离职,如果小苏老师没意见的话先带初中年级的班怎么样等暑假后我们再按照实际情况调整以后的工作。”觉得谈的差不多了,刘嘉山把话题转到实际安排上,苏逸辰连忙礼貌地微微起身,回答说当然没意见。
接下来,刘嘉山又和苏逸辰讲了讲学校老师的工资待遇什么的,这些其实来前苏逸辰都已经知道了,不过在刘嘉山面前他还是摆出一副聆听的表情,时不时微笑点头,苏逸辰这种不骄不躁的态度令刘嘉山很是满意,谈完后拿起电话打给了教务处,很快就有位40左右的女教工来到校长室,然后刘嘉山让苏逸辰跟她去办理手续。
手续很简单,无非就是签几份合同什么的,另外苏逸辰还同时拿到了一套宿舍钥匙。当然,这宿舍可不是免费的,但作为学校老师的福利,比起外面租房来讲要便宜许多,而且宿舍条件也不差,带着简单的行李谢过教务处的大姐,苏逸辰就先去宿舍安置,等到了地方打开门一看,虽然这只是一间十几平方的小套房,进门左手边是卫生间,正前就是卧室,房间里也只有些很简单的设施,可苏逸辰已经觉得很满意了。
把行李中的换洗衣物取出在壁柜中放好,然后又把带着的几本书一一摆在写字桌上,做完这一切,打量着四周,苏逸辰心道这里就将是自己在上海的家了。
离开石门的苏逸辰之所以会来到上海,主要还是有着他的考虑。罗妍至今还未有消息,苏逸辰觉得他再继续呆在石门也无济于事,何况网络搜索罗妍的下落已经证实没有任何效果,倒不如去上海这个大都市碰碰运气。毕竟,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国外方面的合作、交流频繁,各种资讯发达,最重要的是上海还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理科大学,罗妍当初又是搞模糊数学的专家,也许能够通过这方面打听到她的情况。
除此以外,苏逸辰来到上海另一个原因也是想继续自己的研究。在思维脱离,陪伴艾克的那些漫长岁月,对于兰特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科技让苏逸辰感触许多,在找寻罗妍,包括万长春教授和胡志军下落的同时,苏逸辰也准备先找个合适而便于开展研究的地方静下心来工作,从这点来说,上海也是一个比石门更加合适的选择。
其实对于苏逸辰,或许进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更为合适些,可问题在于苏逸辰虽然解决了身份问题,但要进大学却不是容易的事。做学生当然是不可能的,苏逸辰不会去这样按部就班浪费时间,而当大学的老师也没那么容易,何况对大学情况很是了解的苏逸辰心里也清楚,没有系里的主任、教授的支持,凭着一个普通助教甚至讲师什么的要在大学中混出名堂很难。与其这样,倒不如去应聘一个中学的物理老师,而选择这家学校的原因也在于这点,更何况作为民办双语学校,这里的条件很好,当老师收入也不错,再加上物理老师工作又不繁忙,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作为学校仅有的几个物理老师,苏逸辰还能直接管理并使用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和电算教室,虽然从条件和基础设施比起大学实验室条件差许多,可对于苏逸辰目前来说也勉强足够。
至于苏逸辰究竟怎么会成为这家学校老师的,这当然不可能用普通渠道达成,说起究竟来基本和他利用网络取得合法身份差不多。花了点时间,再加一些运气,苏逸辰就拿到了校董会的“推荐”,从而摇身一变成了这家学校的老师。
不过,这些毕竟不是正途,其实苏逸辰早就发现,现在所谓的网络时代实际上是漏洞百出,安全性很差,如果他愿意的话甚至可以利用手上的技术轻而易举地为自己搞到大量金钱。但是苏逸辰绝对不会这么去干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时代虽然已经改变了,可苏逸辰依旧是原来的自己。
坐在床沿,眺望着楼下的操场,苏逸辰在静静思索以后的安排。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敲门声响起,起身拉开房门,见到门口站着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见到苏逸辰对方先是有些意外,接着就笑着冲他伸出手道:“你就是小苏老师吧刚听校长说来了一位很年轻的老师,可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对了,我叫汤伟,也是学校的物理老师,你接替的就是我的工作。”
aa2705221:
第四十五章 汤伟的忠告
求推荐票求收藏
苏逸辰连忙把汤伟迎进屋去,房间里就一把椅子,苏逸辰让汤伟坐,随后准备找茶杯茶叶什么的,汤伟笑着就拦住了苏逸辰,他也知道苏逸辰是刚来,就算找到了茶杯这屋里也没开水呀,何况他过来一是见见这个接替自己的新老师,二来也是给苏逸辰做个工作上的交接。
“去我那边吧,你这屋子还得收拾一下,再添置些东西。对了,如果不介意的话我那屋里倒有些东西你用得上,反正我马上要走了,就权当帮我忙处理。”
苏逸辰笑着说声谢谢,他对于生活用品也没什么洁癖,何况自己刚来的确要添置些物品,汤伟又说的真诚,他也没推辞的理由。
谁想,苏逸辰爽快地答应,倒是让汤伟对他顿时大起好感,要知道现在的人可不像以前,人于人之间防备、算计和假客套比比皆是,纯粹的交往却少了许多。苏逸辰这样的姿态让汤伟心里很是高兴,笑呵呵地起身拍拍苏逸辰的肩膀,招呼着他去自己的屋。
汤伟的宿舍和苏逸辰就在同一楼,两者相隔只不过几间屋而已,宿舍内的结构基本是一样的,但比起苏逸辰的房间,汤伟这边就杂乱了许多,屋里堆了不少东西,桌上放着厚厚一叠课本和作业什么的,进了屋拉开椅子让苏逸辰先坐,汤伟泡了两杯茶,等坐下后随手摸出包烟掏出支给苏逸辰。
苏逸辰笑着摆摆手示意自己不会,汤伟也不在意,塞进嘴里自己点上,随手又把桌上的烟缸给拿了过来。
“小苏老师很年轻呀,今年”
“我今年24。”
“24呵呵,真够年轻的,当年我大学毕业那时和你现在也差不多。”汤伟有些感慨道,仿佛在苏逸辰身上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抽了口烟,在烟缸里掸掸烟灰,汤伟就开始给苏逸辰介绍起了初中物理的教学情况,边说着,还从桌上抽出几本物理科教书来递给苏逸辰,让他翻看下书中的内容以比较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
初中物理,基本都是些很基础的东西,这些课本对于苏逸辰这样的专业人士可以说浅之又浅。不过,对于汤伟的解说,苏逸辰还是听得很是认真,毕竟知道理论是一回事,但要给学生,尤其是初中的大孩子上课又是另一回事,这点汤伟的经验就丰富许多。
而且,在翻阅汤伟给他的课本教材时,苏逸辰还发现作为老师的汤伟是非常认真负责的,这些课本教材中对于一些关键部分都用红笔特意划出,而且有些地方还写了备注,看内容应该都是讲课中的一些要点。
学校的初中每年级有三个班,初中物理是从初二才开始开课,也就是说苏逸辰要教的是初二和初三的六个班。看起来要带的班不少,可实际上初中物理虽然是中考的必考课目,但作为一节副课教学程度并不重,每个班级每周有二个课时,这样算下来,全加一起一周也只不过只是12个课时。
不过,由于学校是双语学校,在教学中还需要使用英语上课,对此汤伟询问了苏逸辰的英语能力,当听到苏逸辰微笑着用很流利的英语讲了一小段杠杆理论后,他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赞了苏逸辰几句。
“那就没问题了,其实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是很不错的,初中物理教起来也不难,我走的时候这些课本教材,还有之前的一些备课记录就全留给你了,你拿回去参考一下,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顺利上手。”
“这实在是太谢谢汤老师了。”对于汤伟的大方,苏逸辰很是感激。
“谢什么,根本就没这个必要,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再说我带走也没用,何况我以后也不当老师了。”汤伟摆摆手,几片烟灰顺着他手臂的摆动飘落在桌上,他也不在意,直接用手指在桌上捻了捻,然后又放在烟缸上面搓了几下。
听到汤伟说他以后不做老师了,苏逸辰倒是有些意外,不过大家是第一次见面,苏逸辰也不方便询问人家的私事。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下课的【创建和谐家园】,看看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汤伟笑着起身招呼苏逸辰一起去食堂吃饭,顺便再给他介绍一下学校的同事。
学校对老师的待遇很是不错,教职员工们有自己的食堂,而且用餐也是免费的,只不过需要拿教职工的身份卡在终端上刷一下才行。身份卡在教务处办理手续的时候已经给苏逸辰办好了,跟着汤伟进了食堂,刷过卡取了盛饭的盘子,接着去自助取餐桌上根据自己的喜好打饭。
用午餐时,汤伟带着苏逸辰和年级几个班的老师见了个面,老师们对于苏逸辰这个新老师的到来还是比较友善,就算有几个人性格比较孤僻,但至少表面上还是和苏逸辰客气地认识了一下。
学校的老师分两种,一种就是像汤伟这样的中国老师,而另一种是学校聘请的外教。和普通中国老师相比,那些外教老师无论是待遇还是收入都要高出不少,而且他们平常除了工作之外很少和中国的老师交往,而是另有一个小圈子。
对于这些,汤伟也提醒了苏逸辰,甚至告诉他那几个外教老师的情况。但苏逸辰发现,在汤伟评论那几个外教老师学历的时候,脸上露出一副很是不以为然的表情,甚至还有些轻视。
下午,汤伟带着苏逸辰走访了教师的办公室、物理实验室、电算教室和各个年级的教室,特意又安排苏逸辰旁听了他一节课,以帮助苏逸辰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整整一天下来,直到傍晚时分,把全校所有情况都完整交代了一遍的汤伟这才询问苏逸辰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
说实在的,汤伟介绍的非常全面,几乎面面俱到,这让苏逸辰非常感谢。看着天色也不早了,苏逸辰主动提议请汤伟吃饭以表示谢意,汤伟推辞了几句,但在苏逸辰的坚决中只好笑着答应,不过由于苏逸辰对附近还不熟悉,所以吃饭地方是汤伟选的,这是一家离学校不远的小饭店,虽然地方不大,外面看起来也不怎么样,但饭菜做的倒颇有特色。
点了几个小菜,要了几瓶啤酒,两人边吃边聊。几杯酒下肚,对苏逸辰本就颇有好感的汤伟也打开了话匣子,同他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
聊了会儿,苏逸辰才知道汤伟居然是一家名牌大学物理系的硕士,而且更令人吃惊的是,汤伟在大学里读的还是天体物理学,按照汤伟的学历怎么会跑到一家民办中学当这个不起眼的初中物理老师呢就算这是一家双语中学又怎么样,汤伟完全可以留在大学,或者去天文台还有些类似的研究机构啊。
“呵呵,当年我毕业后是去了天文台,可又怎么样呢”一口把杯子里的酒干完,汤伟点上支烟苦笑道:“搞天体物理,这其实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被父亲抱在膝上,听着他指着天上的星星给我讲着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那时候,我就在琢磨,这天上那么多星星,那些星星是怎么来的呢在那些星星的上面又有着什么呢银河是不是真是王母娘娘随手划出来的,七仙女、牛郎和鹊桥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汤伟的思索仿佛飘向了远处,他的目光似乎穿过时空回到了童年的时代,而此时此刻,苏逸辰也同样想起了自己童年时熟悉的一幕,那是一个多年前夏日的夜晚,在院子里,母亲坐在葡萄架下给苏逸辰姐弟俩打着秋衣,才7岁的苏逸辰趴在父亲苏子建的膝上,姐姐苏逸芸坐在一旁双手托腮,听着父亲抬手指着天上灿烂星空,为他们说着故事。苏子建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说起,慢慢将到了月亮的形成,地月旋转对潮汐的影响,流星、行星、恒星还有星系的区别,再讲到宇宙诞生的奥秘。
这些记忆深藏在苏逸辰的心中,他还记得当初父亲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他当初的回答是:“我要当个科学家”
汤伟抽了口烟,继续往下说:“后来我慢慢长大了,读书后才知道神话只是神话,天上没有七仙女,也没有牛郎,更没有什么鹊桥。可是,对于宇宙的奥秘我却没有失去兴趣,相反在我读小学五年纪的时候,一本郑文光老先生的飞向人马座让我看的如醉如痴,也是因为这本书决定了我未来的道路。”
汤伟述说着他后来的经历,爱好天文和物理的他在高中毕业那年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几年后又获得了天体物理学的硕士学位。从大学毕业,意气风发的汤伟决定把毕生投入他所喜爱的研究工作中去,可现实却给了憧憬未来的汤伟闷头一棍,被分配到天文台的汤伟很快就发现,他所在的地方根本就没任何搞科研的机会,作为一个冷衙门,天文台几乎就是被遗忘的角落,别说搞天体物理研究了,由于经费不足连设备维护都难,每月的工资也只够吃饭,每天上班面对那些老掉牙,连基础天文观测都无【创建和谐家园】常进行的设备,汤伟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无所事事,靠着一张报纸一杯清茶就是混上一整天,这样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把锐气方刚的汤伟磨得苦不堪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家人对于汤伟的婚事也开始着急了。经过介绍,几年后汤伟就和一个女孩结了婚,婚后双方虽然渡过了一段美好的生活,可很快随着孩子的出生,汤伟又被残酷的现实给拖得筋疲力尽。社会发展带来物价高涨,但在天文台工作的汤伟每月拿的工资仅够勉强生活的,何谈抚养孩子的大笔开销和将来孩子的教育呢汤伟除了脑袋上有一顶鲜亮的硕士帽子外,年近而立的他却几乎一无所成。最后,迫于生活压力,汤伟决定辞职,重新捡起课本考了一张执教证书,又拉下脸托了关系,这才来到这所中学当了一名初中物理老师。
一位天体物理学的硕士去当初中物理老师,这对于汤伟来讲的确是大材小用。可面对生活的压力和不菲的教师收入,汤伟还是无奈屈服了。这个初中物理老师他一当就是近十年,这十年里靠着自己的收入倒也改善了家庭生活,从表面看,有房有车的汤伟马马虎虎也算是事业有成了,可在汤伟的内心中他的痛苦和无奈却一直都折磨着他。
“老弟,你知道吗,我每天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心里头就是那个别扭啊想我堂堂一个老牌硕士生,居然抛弃理想就当这么一个中学老师还一当就是这么多年”汤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仰头就一大口,抬手一擦嘴边的酒痕,哈哈又笑道:“现在可好了,我孩子也长大了,给他存的钱足够让他念完大学了,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也可以安心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次辞职是早就盘算好的,我妻子和孩子都在国外,把上海的房子卖了就去国外和他们团聚,然后找一家大学从头再来,老子就不信了,我汤伟这辈子就这么窝窝囊囊过下去”
汤伟的话带着无限的牢骚,可同样也有着深深的无奈,一时间苏逸辰也不知道怎么劝他才好,张了张嘴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老弟,哥哥我虚长你十几岁,今天给你一个忠告。”喝红了脸的汤伟用力拍打着苏逸辰的肩膀,大声道:“政治上有一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依我看呀,没了经济基础,什么理想,什么事业,什么科学梦,全他妈的统统是狗屁”
为情节流畅不拆章了,4k大章送上。新书冲榜时期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推荐票求收藏
aa2705221:
第四十六章 整理
求推荐票求收藏
苏逸辰来到学校的第四天,办完手续的汤伟就正式离开了,他在上海的房子早就已经售出,宿舍里的一些电器、日常物品什么的大部分都留给了苏逸辰,拖着两个行李箱,毅然走出了校门,去找寻和继续他年轻时曾经的理想。
汤伟走的那天,苏逸辰没有送他,不是苏逸辰不想去送,而是汤伟谢绝了所有同事、朋友们的相送,用他的话来讲离开这里是他人生的一次新生,这是一件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而送别却是让人伤感的,所以高兴和伤感还是别揉合在一起合适些。
虽然相互间仅仅只认识几天时间,但无论是汤伟还是苏逸辰,他们都把对方视作了不错的朋友。朋友这个词有时候说起来容易,但有时候也难。有些人认识了一辈子,可只不过是点头之交,但有些人也许就认识几天时间,却会有着相间恨晚的感觉。
苏逸辰心里清楚,汤伟实际上和自己是一类人,那天在小饭店,他冲着自己吼出的那句话依旧回荡在自己的耳边。汤伟当时复杂的神情中带着愤怒、无奈、委屈和苦涩,年过四十的他虽然在现实面前曾经屈服,可最终还是没有忘记当年的理想,选择了重归的道路。
站在窗台,眺望着已经空无一人的街巷,苏逸辰衷心祝汤伟能够成功。汤伟离开前,他们互留了电子邮箱,约好保持联系,另外,当苏逸辰得知汤伟去的地方是美国后,还请他帮自己在那边打听罗妍的消息。汤伟也不推辞,找了张纸特意把情况详细记录下来,说等他在那边安顿下来后就会帮忙打听,如果有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苏逸辰。
苏逸辰很快就适应了在中学的教学生活,教授初中物理对于苏逸辰来讲是件很简单的事,何况还有汤伟离开前送他的那些备课记录。
第一堂课,校长刘嘉山特意在教室后面旁听了半节,当发现年轻的苏逸辰在课堂上非但没有怯场,反而如同一个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般侃侃而谈,对于物理知识的讲述由浅入深,举证生动有趣,刘嘉山也彻底放了心,笑着微微点头,转回了办公室。
教学工作是平淡的,可课余时间苏逸辰又是繁忙的。在旁人眼里,苏逸辰这个“年轻人”有些奇怪,虽然他的教学水准不错,性格也随和,平常和同事关系相处比较融洽,可问题他不像普通年轻人那么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比如说爱好运动、音乐、旅游或者和朋友们聚会,看球聊天喝咖啡甚至唱泡酒吧和去卡拉ok什么。
可以说,苏逸辰平日里似乎没有什么爱好,除去上课外,他不是在办公室里伏案写写算算,就是莫名的发呆,下班常去附近的大学城图书馆或者在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和电算教室里呆着,更多的时间基本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年纪轻轻的居然连个女朋友都不交往,穿着普普通通,生活方面也不在意,过着仿佛上个世纪老古董的那种枯燥生活。
在外人眼里,苏逸辰就是这么一个怪人,甚至等到了学期结束放暑假的时候,其他老师们不是回老家休息,就是三五相伴出去旅游度假,领略自然风光,可苏逸辰倒好,他什么地方都没去,依旧住在学校宿舍里,每天还是过着那种安静而很有规律的生活,这让许多人都无法理解。
不过,生活怎么过毕竟是别人的私事,对于学校来讲,这一个多月来已经证实了苏逸辰的教学能力,作为校长的刘嘉山也在暑假之前把苏逸辰初中物理老师的工作安排给正式确定了下来。
对于学校的这个安排,苏逸辰很是诚恳的感谢了刘嘉山的信任,但在谈话过程中,苏逸辰的心思却没在这上面,在学校担任初中物理老师,这只不过是他留在上海的一份表面工作,而他现在最注重的还是自己的事。
这一个多月来,苏逸辰开始逐渐整理他在艾克那边所获得的兰特文明的资料,虽然有些资料不全,还有不少仅仅只是一个大概方向,可头脑中所装着的那些东西足以使苏逸辰花上许多时间了。
在石门的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原因,苏逸辰只是先整理了一下大概,而现在拥有了独立的宿舍和一个比较好的研究环境,他也能静下心来把这些东西好好整理出来,然后从中选取一部分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
作为一个物理方面的专家,苏逸辰最为着重的当然是关于可控核聚变在航天飞行器,或者说宇宙飞船引擎上的实际运用,这可是标志着人类能够真正飞出地球,走向太空的关键所在。当然,苏逸辰也清楚,和拥有曲率技术,甚至跃迁技术这样发达的兰特文明相比,可控核聚变只不过是初级文明走向宇宙的第一步。这个技术在兰特文明中,几乎就等于现代科技里原子弹和二踢脚之间的巨大差异,但同目前人类科技中所掌握的太空飞行器的能源驱动相比,却超出了整整一个时代。
当然,以苏逸辰现在的能力,虽然有着兰特文明的科技指引,可要靠自己搞出什么可控核聚变引擎几乎就是痴人说梦,这样尖端的技术光靠着单打独斗是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像是一个飞机设计师仅靠着一家铁匠铺绝对不可能造出一架飞机来。而现在,他所做的只不过是理论方面的初步整理和研究而已,如同造一幢高楼大厦,第一步得先设计好图纸,然后依此施工,再打下牢固的地基,这样才能按部就班地让大厦拔地而起。苏逸辰现在就是做着这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时代的电脑相比30年前要先进许多,靠着电脑的帮助,苏逸辰在初步整理和研究过程中进行的还算顺利。可是,越做下去,他越觉得电脑对于他的工作帮助越来越小,一来是接下来的研究论证工作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这种运算是极其复杂和繁琐的,仅仅依靠普通电脑速度根本无法达成,按照苏逸辰在查询资料,现在也只有那些超级计算机才能勉强达到他的需求。
除此之外,电脑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工具也让苏逸辰感到不满意,目前90的电脑使用的都是微软操作系统,这种系统在他使用后感觉差强人意,而且发现系统语言和源代码的先天不足,更导致有着极大缺陷。
计算机语言的种类非常的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也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低级语言、高级语言、专用语言和脚本语言四类。但无论那种方式区分,这所有的计算机语言都有着利弊,尤其是在高级语言方面,自丛1954年,fortran语言问世开始,几十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陆续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ortran、ago、bo、basic、is、snobo、1、asca、c、roog、ada、c、vc、vb、ja等等。最为常用并为人所知的c语言是当仁不让,可就算具有汇编和高级语言特征的c语言,依旧有着它的许多不足。
微软所使用的操作系统,苏逸辰分析后发现其使用的计算机语言繁复多样,其中不仅有常见的c语言,还有c、c、visuabasic、jscrit、h等十多种语言在内,其各种语言按照其用途、底层、接口等不同要求建立起一个个模板,然后再整体结合以形成整个操作系统,这有些类似苏逸辰他们当年在开发银河巨型机项目时候所使用的模块化工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语结合,以发挥其优势作用,同样也缩短开发和编程的时间,提高效率,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
可问题在于它的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不同计算机语言的相结合,肯定达不到完全契合的效果,而且在语言运行的操作和切换中,系统还得预留出一部分资源进行调配,这也影响了流畅性和增加资源损耗。更要命的是,由于工程量的浩大,模板模块之间还会存在无数漏洞,也是微软的操作系统漏洞百出一直被人诟病的一个原因。
aa2705221:
第四十七章 当事人
求推荐票求收藏
在使用了一段时期微软操作系统后,苏逸辰很快就抛弃了它。 当然,按照苏逸辰现在的能力,对于这个操作系统进行全面调整从理论上不难,可问题是微软的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块头,如果要动手的话其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几乎相当于直接开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但这对苏逸辰来讲根本就不可能,几百万行甚至更多代码的重写可是浩大工程,而且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获得微软的源代码才行,如果能够借用到艾克先锋号的智脑辅助倒很容易,可要仅靠苏逸辰独立完成,他就算有这能力也不会去白白浪费时间。
先锋号上的智脑,给苏逸辰曾经留下深刻印象,但在目前情况下开发智脑进行辅助工作也是不可能的,智脑的设计理论苏逸辰虽然知道一些,但在硬件没能达到一定发展程度下,仅靠软件是绝对搞不出真正的智脑,最多也就是初级智能软件。罗妍的专业就是模糊数学,从基础理论来讲,模糊数学实际上就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基础环节,兰特文明的科技发展过程和目前人类科技发展虽然稍有不同,但对于科技整体而言,其最终还是殊途同归的。
弃用了微软操作系统后,苏逸辰最终挑选了ux以作取代。然后,他利用ux的自由度和源代码可以单一完善功能的特点进行了编程修改。现在,他这台电脑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界面显得异常简洁,看起来就像是上世纪那些老掉牙的系统那么简单,可在苏逸辰对ux针对性优化,抛弃了大部分他所用不着的功能后,对于数据运算方面进行了单独强化。也就是说,他完全以ux系统为基础,再加上他所设计的一个体积不大,拥有最初级智能的小型应用软件进行辅助,搞出了一个专门用于数据运算和分析的怪胎。
显示器上跳动的数字,这个被他命名为“水滴”的系统正在进行复杂的数据运算,之所以把它称为“水滴”,这是因为苏逸辰取之海纳百川的用意。浩瀚无际的大海是地球孕育生命的摇篮,而海洋也正是由一滴又一滴水形成的河流最终汇聚而成。这台电脑虽远没达到苏逸辰的设计要求,可对于目前他所使用的这个系统而言却是开始的第一步,也就像生命的第一滴水一般,随着无数水滴的汇聚,总有一天终究会变成为海洋。
写完最后一行公式,苏逸辰甩甩发麻的手腕,抬眼看了看电脑的运算情况,显示器的数据显示,运算结果出来还需要好几个小时。在屋里呆了一整天的苏逸辰感觉有些疲乏,起身伸了个懒腰,拿了个挎包就出了门。
上海的夏天尤其闷热,现在虽是傍晚,可外面依旧是热浪滚滚。骑上自行车,苏逸辰出了校门,十来分钟后来到了附近大学城的中心图书馆。这里苏逸辰现在已经是常客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这查询资料,而今天同样如此,当他迈入图书馆的时候,一阵中央空调的清凉驱走了外面升腾的暑气。
现在是暑假时期,图书馆的人比起往常要少许多,拿着借阅卡,苏逸辰借阅了几本最新的国外专业期刊,然后找了一个角落坐下,聚精会神地翻看起来。
兰特文明的科技虽然发达,但要和地球科技相结合运用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在这些专业期刊中,大多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苏逸辰来讲是基础,可没有基础又谈何进步呢而且只有熟悉了这些基础,搞清楚目前科技的实际情况,苏逸辰的研究工作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
这也是苏逸辰经常来图书馆的一个目的,何况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和辉煌的兰特文明相比虽然远远不如,但人类的智慧同样有着独特的闪光点,就像现在,苏逸辰看到一篇关于目前迟迟无法打开局面的iter技术,也就是针对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项目的专业评论文章时,苏逸辰敏锐地发现其中的一些理论假设和解决方案有所可取之处,顿时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苏大哥”
正当苏逸辰沉浸在这篇文章中的内容,和他目前所整理出来的理论和运算数据相对应比较时,一声轻呼把思索的他拉回了现实。抬头一看,只见面前站着一位大男孩,正腼腆地对他微笑招呼着。
“小孟你们学校不是放暑假了么你怎么在这”苏逸辰见到他一愣,接着就轻声询问。
“我今年不回去了,告诉你个好消息,几天前系里刚通知我,叶添龙教授让我进他的课题组了。”小孟很是兴奋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这可是好事啊祝贺你小孟。”苏逸辰笑着点头赞许,同时伸手祝贺,孟林是他一个月前在图书馆认识的大学生,巧的很,孟林同样也是读理科的学生,只不过他今年刚读完大三,专业是信息于计算机科学,主攻的是硬件设计方面,这倒和苏逸辰当年的研究项目属于同类。
在图书馆认识孟林说来也是一次巧合,恰好那天苏逸辰来图书馆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孟林也在为一个集成电路的设计论【创建和谐家园】准备,借阅了厚厚一叠书籍资料的孟林走路不小心撞到了苏逸辰,当时一大堆东西从他手上滑落,孟林忙不叠地向苏逸辰道歉。苏逸辰只是笑笑说没关系,而且见他拿这么多书也不方便,就主动蹲下身帮着捡起落在地上的书籍。
谁想,正当苏逸辰帮忙捡书的时候,突然发现其中有本书居然是他的恩师罗邵华教授所著,这本书是关于通用集成电路在大型计算机上的应用和实际设计思路,从书后的出版时期来看,这本书应该就是恩师去世后一年所出版,也就是说它是罗邵华教授的遗作。
当时的苏逸辰看着这本书呆呆的楞住了,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和恩师在一起的那些日子。从这本书的书名来看,里面的内容应该就是他们当年为银河巨型计算机所进行通用集成电路项目的后续整理资料为基础所撰写,他怎么都没想到,恩师会留下这么一本遗作,而且还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他看见。
“这书能看懂么”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按捺着复杂的心情,苏逸辰起身拿着这本书询问孟林。谁想孟林有些迟疑地摇了摇头,他很坦率告诉苏逸辰,虽然这本书出版已经二十多年了,可由于其中的基础理论和对于通用集成电路在大型计算机上的应用讲述非常专业,对于他这样的普通大学生读起来很是吃力。
也许是因为对恩师的怀念,也许是无法忘却当年的记忆,也许更是为了把恩师的心血继承下去,以完成恩师撰写这本书的遗愿。苏逸辰默默想了许久,正当孟林有些奇怪这个比自己稍大的男子怎么突然【创建和谐家园】的时候,苏逸辰却主动提出要向他讲解这本书内容的建议。